『壹』 ofoE2-2輪融資已在路上了嗎
近日,共享單車平台ofo小黃車宣布完成E2-1輪融資8.66億美元,這給從去年年底就在傳的ofo新一輪融資正式蓋章定論。
這筆在冬季即將結束時到來的資金,對於ofo無疑是個好消息,更重要的是,這筆錢也許即將改變原本並不明確,甚至讓人沮喪的共享單車戰局。
此外,今年ofo仍然會把海外市場作為重點之一,這也意味著,ofo將會繼續在海外市場加重布局。
『貳』 ofo和摩拜現今發展如何
摩拜和OFO單車的發展如何呢?
古有中國的四大發明,今有現代四大發明,高鐵,支付寶,單車,網購,說起這4種,可謂現在無時無刻都在影響我們的生活啊,現在都已經離不開他們了,但要說起讓我們出行方便的,一定是小單車,走在大街上,隨處可見,但是現在的小單車可謂是五花八門啊,但說起最大的還要屬摩拜和小黃車了,也最常見,但現在他們發展的怎麼樣啦?
摩拜單車的融資情況;
1月4日,摩拜單車宣布完成D輪2.1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5億元)的股權融資。騰訊、華平投資領投本輪,新引入的戰略和財務投資者包括攜程、華住、TPG 等;紅杉、高瓴等現有股東均跟投本輪融資。一年融資五輪
1,2015.10.30
A輪 數百萬美元 愉悅資本
2,2016.08.19
B輪 數千萬美元 熊貓資本、愉悅資本、創新工場
3,2016.08.30
B+輪 數千萬美元 祥峰投資、創新工場
4,2016.09.30
C輪 1億美元 紅杉資本、高瓴資本
5,2016.10.13C+輪 未透露 高瓴資本、華平投資、騰訊、紅杉資本、啟明創投、熊貓資本、貝塔斯曼、美團王興
從2016年開始共享單車漸漸進入我們生活,以膜拜、ofo為代表的共享單車公司為搶占市場沒有間斷的在全國各地入駐布局。以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理念向我們撲來,盡管單車發展迅速,但我們還是理性看待,最後也祝2家發展越來越好,也是方便我們。
『叄』 ofo創始人戴威再收限制消費令了
是的,據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顯示,12月2日,ofo小黃車的關聯公司北京拜克洛克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拜克洛克」)的法定代表人戴威再次收到限制消費令。
限制消費令詳情顯示,申請人為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在該限制消費令中,戴威不得在星級以上賓館、酒店、夜總會、高爾夫球場等場所進行高消費,購買不動產或者新建、擴建、高檔裝修房屋等。
(3)ofo融資歷史擴展閱讀
ofo小黃車的興衰史:
從大學校園誕生的ofo小黃車,曾經是資本的「寵兒」,獲得了數億融資。戴威將ofo小黃車帶入城市的各個角落之中,在資本的加持之下,ofo小黃車也走上了瘋狂擴張之路,也導致ofo小黃車「燒錢」不止。
共享單車的發展本來就很燒錢,而且回本周期也比較長,雖說,ofo小黃車得到了資本的加持,但是,漫長的「燒錢」之路,也容易讓資本失去耐心。ofo小黃車在擴張的時候,你會發現在城市中,不斷投入一批又一批的新車,因此用戶多了,而押金也就多了。
而在此情況之下,ofo小黃車卻也開始走起了下坡路,出現了資金危機,一些用戶發現退押金變難了。從2018年底開始,ofo小黃車就負面消息纏身,其中,最受關注的就是用戶退押金問題了。
當時,有不少用戶為了能夠順利退到押金,都直接去ofo小黃車的總部為維權。當時,由於ofo小黃車存在資金短缺的難題,而且還背負債務,雖說承諾退押金,但是,還需要用戶等待,當時,很多用戶也表示很氣憤。
為了平息眾怒,當時,戴威還曾發聲,表示會負責。可是,現在呢,戴威不僅被限制消費,而且還「消失」了,所以,當初的「承諾」,也顯得蒼白無力了,更像是一句玩笑話。
『肆』 ofo小黃車正式宣布完成多少融資
記者今日從ofo公司獲悉,ofo小黃車宣布完成超過7億美元新一輪融資。本輪融資由阿里巴巴內、弘毅投資和中信產容業基金聯合領投,滴滴出行和DST持續跟投。易凱資本擔任本輪融資獨家財務顧問。
據悉,2017年底,ofo小黃車計劃投放2000萬輛車,服務全球200個城市,進入20個國家和地區。
ofo小黃車憑借其行業領軍者地位及強勁的發展勢頭,贏得了戰略及財務投資方的一致青睞,創下共享單車行業單筆最高融資,融資總額行業第一,成為全球估值最高的共享單車平台。新一輪巨額融資將加速ofo的產品智能化進程,使其成為行業智能化標桿。
『伍』 ofo曾經有與摩拜合並的想法,為何戴威會極力反對
ofo曾經有與摩拜合並的想法,戴威會極力反對的原因,和性格有關。
不得不承認,戴威是ofo存在的前提。如果換了別人,這個項目可能根本做不起來。早期投資人,也是因為看好他才投資的。
與戴威漸行漸遠的,還有他手下員工。到後期大家感覺老戴太過堅持,以致員工沒有善終,這跟餓了么的張旭豪、小藍的李剛形成鮮明對比。到後期,員工其實期待公司能夠賣得好,這樣大家的利益都有保障,而戴威堅持獨立發展,員工就要接受裁員,大家並沒有善終。
戴威有這樣的性格,和他的個人經歷有很大關系。他一畢業就創業,一創業就成功,從未經歷過苟且,也不相信自己需要妥協。
但生意終究是生意,夢想終究不能當飯吃。
真是為戴威感到遺憾呢!
『陸』 ofo五次搬家,去向不明,曾經輝煌為何淪落至此
ofo五次搬家,去向不明,曾經輝煌為何淪落至此,我是覺得小黃車內部治理不夠好,制度不夠完善,再者也有外界因素影響,競爭壓力比較大,高層管理者目光短淺,只為了眼前的利益,絲毫不考慮公司長遠的發展,最終導致部分用戶押金難以退回,人民群眾的失望,市場已經沒有立足之地了。
第三,滴滴高管入主ofo,可又迅速撤離。雖然直接原因是戴威和滴滴高管之間的斗爭,但其背後有更復雜的東西,這些都是競爭壓力,更有高層主管管理不善,內部出了紕漏,不會經營的原因。
『柒』 摩拜單車是如何融資的
據統計,今年以來摩拜單車累計融資超 10 億美元,相當於ofo三倍以上,超行業其餘玩家總和,折射出摩拜不僅坐穩行業領軍地位,其在資本市場認可度也穩居行業第一。
『捌』 ofo最先起源於哪裡
在許多60後、70後的中國人記憶里,自行車都曾是中國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不過,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自行車在這個第二大經濟體的馬路上逐步被汽車、電動車所取代,滑板車、平衡車、電助力車諸多新的代步工具出現,軌道交通、滴滴等出行解決方案的普及讓中國人的出行方式豐富而便利,自行車則「退化」為一種騎行運動,文化和運動屬性大於交通屬性,自行車道在廣州等發展很快的城市幾乎消失,人們騎車還要去「綠道」。
「相比15年前我第一次來華感受到的自行車國度,如今中國已轉變成汽車王國,但交通依然面臨以往同樣的秩序問題。」這是2012年,時任比利時駐華大使的奈斯在一個公開活動中發表的觀點。當時,奈斯提出,從提倡環保的角度來看,中國能否重回自行車時代?現在看來,奈斯當時的倡議正在成為現實:自行車逆襲了。
中國又回到了曾經的那個自行車國度
自行車回來的方式,並不是更多人去購買自行車,而是乘著移動互聯網和共享經濟的東風,實現了隨時隨地便捷租賃的共享單車模式。
2016年,ofo、摩拜為代表的共享單車平崛起,一夜之間,小黃車、小橙車,出現在了中國主流城市的街頭。擴張最迅猛的是ofo,1月11日,ofo 宣布啟動「2017城市戰略」,計劃到1月22日,以「一天一城」的速度在10天內密集進入11座城市,且每個城市投放數量都過萬。現在,ofo已進入33個城市,在春節後的目標則是覆蓋100座城市。
ofo成為史上擴張最快的互聯網業務,這讓中國再次成為名符其實的「自行車國度」。
為什麼共享單車會如此受到歡迎?理由五花八門。
? 它是更環保的出行方式,在越來越多城市沉浸於迷霧之中時,不論是單車還是電動車這樣的環保出行方式都會得到大眾和政府的支持。
? 它是可避免擁堵的出行方式,日益嚴重的擁堵問題是環保之外的又一個城市病,自行車恰好可以緩解擁堵。
? 它對於市民來說是靈活、便捷和低成本的出行方式,說走就走,無需等待,特別適合短程、接駁類交通。
? 它是健康的出行方式,騎行即運動,從城市馬拉松的興起可以看到,體育在中國崛起,而自行車出行恰好又滿足了人們對健康的需求。
? ……
我們可以找到很多需要共享單車的理由,卻找不到一個拒絕共享單車的理由,正是因為此,共享單車每進入一個城市都大受歡迎,無需靠補貼教育市場,就有市民主動買單。共享單車是每個城市共同的需求,2017年擴張到更多城市將成為共享單車行業的主旋律,中國會進一步回到自行車時代。
每個城市都需要共享單車,ofo先下手為強
ofo率先意識到這一趨勢,2016年10月發布城市戰略,從校園走出城市後,先後開通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廈門、昆明等全國33座主要城市,成為共享單車領域中覆蓋城市數量最多、范圍最廣的平台,城市覆蓋數量已是市場第二名的近4倍。現在,崇尚共享經濟模式的ofo已連接單車80萬輛,超過市場上其他共享單車投放量的總和,擁有超過1000萬用戶,超過180萬日訂單,從覆蓋城市數、投放單車數、用戶數和訂單數來看,ofo已在市場形成「一家獨大」的領先。
ofo在去年10月得到了來自滴滴、經緯、金沙江、小米等投資方的1.3億美元的C輪融資,彈葯充足,再加上其單車成本比對手的低許多、以及採取「共享開放」模式引入700bike等社會化力量助陣,擴張速度可用「飛快」來形容。
我之前在一篇文章中曾總結,「提供商品或服務的公司,都在努力追求距離用戶更近,只有這樣才能實時地交付產品、提供服務,實現體驗的最佳化。」,現在看來,共享單車領域正在上演類似故事。共享單車現在的關鍵比拼,就是擴張速度:讓更多的城市、更多的區域有更多的共享單車,市民可隨時隨地看到和用到共享單車。1月15日,在一個公開活動上,ofo聯合創始人張巳丁也表示,共享單車競爭還在第一個階段,關鍵壁壘就是數量。
當某家共享單車率先進入城市之後,就會占據最有利的區域地點,App同步佔領當地市民的手機,品牌會被與「共享單車」畫上等號,後來者還有機會,但不論是單車還是App還是品牌,要取代前者的領先地位,都很困難,所以,共享單車是一場「先下手為強」的游戲。
為何ofo成為擴張最快的共享單車平台?
在共享單車成為中國互聯網創投圈2016年最大驚喜的大環境下,ofo並不是唯一一家拿到巨額融資的共享單車平台。因此,巨額融資並非它敢於快速擴張的原因。
共享單車與之前所有的互聯網業務最大不同之處在於,它需要有「實物」布放在街頭給市民提供服務,並且是無人值守的。因此,短時間內規模性擴張的關鍵則在於,一是足夠強的供應鏈能力,可在短時間內生產或整合更多的自行車,並高效率地投放到城市;二是要有足夠強的配套管理能力,能夠對投入到街面的自行車進行科學的管理。ofo之所以走在了行業前面,一天一城地擴張並且要進入到100個城市,正好是因為其獨特的商業模式能解決這兩個問題。
第一,基於開放戰略和低成本模式的供應鏈體系。
基於對行業發展的預判,ofo很早便開始整合產業鏈,即開放戰略,ofo聯合創始人張巳丁透露,目前ofo已經控制了全球40%的產業鏈。ofo CEO 戴威向媒體介紹,ofo已搭建起全國各城市團隊和供應鏈協同的高效運營體系,目前單車產能已達到競爭對手的十倍以上。ofo不只是可以快速生產,還能同步到遍布全國的數十個城市,新增、補充和維修,需要一整套供應鏈管理體系,而這一點是ofo在浸淫校園市場時便有積累的。
在去年10月投資ofo之後,因為投出滴滴而名聲大噪的金沙江創投合夥人朱嘯虎在朋友圈放出豪言,表示共享單車要在90天結束戰斗,現在看來,雖然市場還有變數,但ofo已領先。而朱嘯虎當初給出的理由與戴威今天的理由類似:「友商布一輛車,ofo 可以布 10 輛。」
說白了,ofo的優勢,還是體現在「布」這個字上。
第二,基於大數據和開放式合作的城市運維體系。
ofo CEO 戴威對媒體表示,ofo是國內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建立起規模化車輛維護運營團隊的共享單車平台。ofo不同城市的落地團隊將利用「大數據+科學運維」的方式來決定單車在城市的布放策略,以及提供維修、補充、防丟等方面的保障支持。
同時,ofo的綠色出行理念受到各地政府支持,目前,ofo已與廣州海珠區、重慶沙坪壩區政府展開戰略合作,並與廣州地鐵集團、深圳地鐵集團達成合作,這些地區的地鐵站出入口、熱門商圈、公交站附近都將為ofo設立專門的共享單車停放區。這種合作必然會被復制開來,作為日趨主流的出行方式,共享單車與城市和諧共處是重要命題,得到政府部門和公共交通部門的支持至關重要。
在更多玩家入局、更多資金注入的2017年,共享單車大戰不會結束,ofo已形成顯著優勢,這讓我想起滴滴在獲得騰訊投資之後的地位:並未一家獨大,但優勢已十分明顯。2017年,隨著ofo加速擴張以及市場進一步競爭,中國回到自行車時代正在成為現實。
『玖』 曾經ofo、摩拜、哈羅三分天下,為何現在變成了兩強相爭
曾經ofo、摩拜、哈羅三分天下,現在變成了兩強相爭,那是ofo經營管理上面有失誤,資金鏈斷裂導致經營不下去,用戶的押金一直不退,影響了公司的信譽,市場份額逐漸縮小,然而後台也沒有強大的投資方支持,所以就成了兩軍各分天下。
但是哈羅單車接受螞蟻金服數輪投資後,不僅車身顏色上徹底阿里化,而且也毫不掩飾的把支付寶的logo印在車身上。摩拜也是如此,背後都是有強大的投資方扶持。
『拾』 共享單車ofo計劃以30億美元估值融資5億美元的詳細介紹
知情人士稱,中國共享單車ofo正在與投資者磋商,希望以大約30億美元估版值進行新一輪權融資。
ofo與摩拜單車的競爭正在升溫。摩拜單車在今年完成了一輪2.15億美元融資,由騰訊和華平投資領投。對於摩拜單車等處於目前這種發展階段的公司來說,這筆融資相當龐大,凸顯出投資者對於共享單車領域的興趣正不斷增大,而不是只局限於滴滴主導的打車應用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