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照寶林投資技術咨詢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日照寶林投來資技源術咨詢有限公司成立於2006年05月24日,主要經營范圍為投資咨詢服務(不含信用卡咨詢、證券期貨投資咨詢、金融咨詢及資金借貸業務)等。
法定代表人:王英
成立時間:2006-05-24
注冊資本:5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71102228011631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日照市北京路以西山東路北(錦華大廈5樓)
2. 簡述相聲大師侯寶林的表演風格
侯寶林善於模仿各種方言、市聲、戲劇表演。他說相聲,語言清晰,動作自然,神態灑脫,寓庄於諧,化雅為俗,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他注重相聲的知識性、趣味性和評論性,對相聲藝術的發展起到了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作用。
3. 侯寶林的所有作品名稱
侯寶林(1917年11月29日——1993年02月04日),滿族,中國著名相聲大師,表演藝術家.1917年出生於天津。因家境貧寒,四歲時被舅舅張金斌從外地送到北京地安門外侯家。養父在濤貝勒府當廚師,家境清貧。從懂事起,就飽嘗了城市貧民生活的艱辛。1929年,他剛剛十一歲,就拜閻澤甫為師,學京戲。整天打雜、燒水、做飯、看孩子。同時,每天到天壇溜嗓子,練「雲手」、「起霸」等京劇表演程式。
12歲時,侯寶林開始學藝,先是學京劇,後來由於對相聲的酷愛,改學了相聲。先後拜常寶臣、朱闊泉為師,曾在北京天橋、鼓樓一帶「擺地」演出,說單口相聲,與許許多多舊社會的民間藝人一樣,以此掙錢謀生,養家糊口。
經過幾年艱苦奮斗,侯寶林的相聲終於成為什樣雜耍中攢底的「大軸兒」。從清末起,一直到四十年代,按照老規矩,天津的雜耍園子歷來是劉寶全、白雲鵬的京韻大鼓唱「大軸兒」。再好的相聲也只能排在倒二「壓軸兒」,但,侯以卓絕的藝術沖破了老一套的規矩,也為相聲增了光,添了彩。
抗日戰爭期間,侯寶林與郭啟儒合作,在京津一帶演出,藝術日臻成熟,聲名大震。而且,他一改當時相聲粗俗的風氣,以高雅的情趣與格調的質朴、正派的台風贏得了廣泛贊譽。
新中國成立後,侯寶林更煥發了藝術青春,很快就成為婦孺皆知、享譽海內外的藝術大師。此後,他立志相聲改革,一面對一些傳統相聲進行修改、加工,一面又創作了一些反映現實生活的新相聲,如《婚姻與迷信》、《一貫道》等。
1959年,侯寶林加入中央廣播文工團說唱團。此後幾十年間,他為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錄制了大量的相聲段子,同時在海內外舞台上大顯身手,深受觀眾歡迎,被譽為「相聲藝術大師」、「瑰麗國寶」。此外,他還歷任中國文聯常務委員、中國曲藝工作者協會副主席、北京大學、遼寧大學兼職教授等職。
晚年,侯寶林主要從事曲藝理論研究。與人合著有《曲藝概論》、《相聲溯源》、《相聲藝術論集》等。相聲集有《侯寶林、郭啟儒表演相聲選》、《再生集》、《侯寶林相聲選》等,其中收錄了諸如《戲劇雜談》、《夜行記》、《關公戰秦瓊》等膾炙人口的相聲精品。另外,他還主演過《游園驚夢》、《笑》等喜劇電影。
侯寶林善於模仿各種方言、市聲、戲劇表演。他說相聲,語言清晰,動作自然,神態灑脫,寓庄於諧,化雅為俗,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他注重相聲的知識性、趣味性和評論性,對相聲藝術的發展起到了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作用。
4. 候寶林多大了
相聲大師候寶林今年應該是1O2歲高齡了
5. 對於郭德綱的相聲你有什麼看法講一講
沒有老郭相聲就黃了,有了老郭相聲更黃了!
6. 相聲一共幾代人了,各代的代表人物
相聲一共九代人了。
第一代:張三祿。
第二代:朱紹文、阿彥濤、沈春和。
第三代:春長隆、馮昆治、范長利、桂禎、徐長福、沈竹善 、 恩緒、高聞奎 、魏昆治、王有道、高聞元、裕二福 。
第四代: 裕德隆、李德鍚(萬人迷)、張德泉(張麻子)、馬德祿、周德山(周蛤蟆)、焦德海、劉德智、李德祥。
第五代: 張壽臣、常連安、馬三立、郭啟儒、郭榮起、朱闊泉、李壽增、侯一塵等。
第六代: 侯寶林、劉寶瑞、常寶堃、趙佩如、張永熙、郭全寶、王鳳山、孫少林、常寶霆、白全福、閻笑儒、常寶華、馬志明、尹笑聲、楊少華、楊少奎、楊海荃、王寶童、馬敬伯、楊寶璋、歐少久等。
第七代 : 蘇文茂、李伯祥、高英培、馬季、楊振華、金炳昶、常貴田、趙振鐸、劉文亨、侯耀文、石富寬、唐傑忠、杜國芝、黃鐵良、楊紫陽、師勝傑、范振鈺、牛群、李立山、劉洪沂、張文順、孫小林等。
第八代: 郭德綱、姜昆、李金斗、馮鞏、於謙、高峰、張文澤、孫越、趙炎、劉偉、笑林、王謙祥、李增瑞、趙偉洲、奇志、陳寒柏、崔金泉、李偉健、賈承博、李建華、王平、武福星、唐逗、仇小豹、趙津生、劉俊傑、賈倫、尹卓林、高曉攀等。
第九代: 李丁、董建春、李寅飛、郭麒麟、岳雲鵬、張雲雷、唐愛國、大兵、周煒、李偉健、武賓、付強、葉蓬、趙衛國、常藝博、李鳴宇、龔少川、尤憲超、馬菁原、牛晨曦、樊星、樊帥、趙越、劉峰、侯愛林、馮皓、李雅潔 、曹雲金、劉雲天等。
(6)善寶林理財擴展閱讀
張三祿是當今社會見於文字記載最早的相聲藝人。根據相關記載並推測:張三祿本是八角鼓丑角藝人,後改說相聲。他的藝術生涯始於清朝道光年間。在《隨緣樂》子弟書中說:「學相聲好似還魂張三祿,銅騾子於三勝到像活的一樣。」
朱紹文(1829-1904),相聲界的祖師爺。藝名窮不怕,漢軍旗人,祖籍浙江紹興。他演出時打擊節拍的竹板上刻著「滿腹文章窮不怕,五車書史落地貧」的字句。
抗日戰爭時期,一些相聲演員表現出民族氣節。常寶堃曾經兩次因為諷刺日治政府而被捕,張壽臣公開贊揚吉鴻昌等人的抗日,批評當局不抵抗政策;也曾為諷刺當時天津警察「賤」遇到麻煩。
7. 請教一個侯寶林大師的相聲段子
相聲《空城計》
侯寶林 郭啟儒
動漫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OcaIQ0tbBWs/
相聲TV(原聲:侯寶林、郭啟儒;表演:侯耀文、韓善續、高玉慶、鄭天,等)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0zYHApvSAuI/
8. 從古至今姓牛的名人
牛姓名人
牛邯,狄道人,東漢名將,官護羌校尉,後擢太中大夫。 牛金,三國時南陽人,曹仁麾下部將,官至魏後將軍。 牛弘,安定人,隋朝時人,官至禮部尚書。 牛仙客,牛弘同鄉人,唐前期大臣,歷任河西節度使,工部尚書,後拜相。 牛僧儒,唐末大臣,牛李黨爭時牛黨代表人物,穆宗文宗時兩度為相,屢次遭貶,有傳奇集《玄怪錄》。 牛興祖:晉寧襄陵(今山西省襄汾)人,元代官吏。歷中書省掾、刑部主事、工部主事,後擢大都兵馬指揮使,累官至雲南行省參知政事。 牛天畀:山西省太穀人,清代將領。乾隆年間武進士,累官至貴州省提督,曾率川北官兵會剿苗民,先後屠戮上萬,後被苗民擊斃。 牛富: 安徽霍邱人,南宋抗擊元兵入侵名將,自青少年時代起,就勇而知義,立志報效祖國。有一次在戰斗轉移時,令城內居民 燒絕街道,抵抗賊軍,牛富在戰斗中身負重傷,為下落敵人之手,自己就以頭觸柱,赴火而死。牛富的大義凜然精神,永遠激勵著後人,他死後,贈靜江軍節度史,謚「忠烈」。 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牛群 天津人。小名叫小牛兒,大名是父親給起的,山於是第六個孩子,所以就起名叫牛群。1968年高中畢業後下鄉勞動,1970年參軍,197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4年調入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開始從事專業相聲創作和表演。由於牛群的勤學苦練,從1984年開始嶄露頭角。這一年他表演的相聲《訓夫》,獲得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大獎」,同年還在青島舉行的全國相聲大賽中獲得兩個一等獎。1988年在全國春節聯歡晚會上,牛群表演了相聲《巧立名目》,效果非常好,取得了極大成功。不久他又與馮鞏搭檔,兩人優勢互補,巧妙配合,很快成為全國知名的一對相聲演員。為全國人民連續獻出了很多精彩節目。1993年,牛群調入中國廣播藝術團,正式加入中國最有權威的相聲團隊,他在相聲創作和表演方面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從1982年到1996年,在各類全國大賽中十幾次獲相聲創作、表演一等獎。從1988年起,連續十二次作為相聲演員或主持人參加中央電視合春節聯歡晚會。從1991到1999年,在中央電視台「我最喜愛的春節晚會節目」的電視觀眾評獎中,七次奪魁。這七個相聲節目是: 《亞洲之最》、《拍賣》、《辦晚會》、《最差先生》、《明天會更好》、《兩人的世界》、《瞧這倆爹》。1995年榮獲首屆「侯寶林相聲金像獎」。牛群多才多藝,除說相聲外,還喜歡集郵、攝影、編輯。他是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曲藝家協會理事,中國說唱藝術研究公理事,還曾做過現代出版社副社長、副總編、《名人》雜志社主編。2000年12月,經北京著名策劃人韓熙和的精心策劃,由牛群所在單位推薦,安徽省蒙城縣人大常委會任命,牛群出任全國第一養牛大縣——安徽省蒙城縣副縣長,開創了文化名人到基層任職的先河。 最早寫詠物詞的五代詞人——牛嶠 字松卿,一字延峰(850?—920?年),隴西(今甘肅省隴西縣)人,唐朝宰相牛僧孺之孫。唐僖宗乾符元年(874年)進士。歷任拾遺、補尚書郎等小官。王建立後蜀,牛嶠在後蜀任判官、給事中等職。牛嶠一生博學多才,受好寫詩填詞,詩學李賀,詞聞於世,著有《歌詩集》三卷。是「花間派」重要詞人之一。其詞收入《花間集》一書三十二首,《全唐詩》附詞二十七首。他的詞特點是「繁弦促柱間有勁氣」,字句富麗清新,借物抒情,寓意深刻。有人評價說他的詞「蜜麗香軟」,詞風似溫庭筠。他是我國最早寫詠物詞的詞人之一,對後世詠物詞的發展具有較大影響。代表作有《夢江南·街泥燕》、《菩薩蠻·舞裙香曖金泥鳳》等。 以方正敢言進身的唐代宰相——牛僧孺 字思黯(779—847),牛弘之後代。其父牛幼簡,小官吏,早死,僧孺幼孤,依川數頃為生。好讀書,善作文。唐貞元二十一年(805年)考取進士。元和三年(808年),憲宗皇帝策試賢良方正。僧孺與李宗閔、皇甫?三人在對策中,痛詆時政,一條一條指出宰相李吉甫失政之處,以方正敢言,名聞天下,但激怒了宰相李吉甫,久未重用。穆宗即位後,升任御史中丞。長慶元年(821年),宿州刺史李直臣坐臟當死,穆宗為他求情說:「直臣的事情雖超越本分,有違法之過,但他有經度之才,可免死,委之邊任。」僧孺婉轉地對皇上說:「昔日安祿山、朱?以才過人,但他們卻亂我大唐江山,受到嚴懲,何況李直臣和他們相比,只是小才,怎能不依法制裁,使法律受屈呢?」皇上嘉其守法,不再說情,並升其為戶部侍部,同平章事。還有一件事,使皇上更加器重僧孺。當時韓弘因有前科,就和兒子公武以豐厚的家產,賄賂各路權貴。事發,穆宗命中使到其家查閱納賄記載,唯僧孺名下,記不受退還。穆宗甚悅,及之議誰可任宰相時,穆宗第一個就提到僧孺。敬宗即位(825年)後,又任僧孺為中書侍郎,銀青光祿大夫,加封奇章郡公,集賢殿大學士,兼修國史。僧孺為相時,政績較佳,他整頓綱紀,清理刑獄。審治不法,朝野肅然。文宗時,僧孺與李德裕轉入朋黨之爭,親近同黨,排拆異己,權震天下,時稱牛李黨爭。寶歷年間,貶至武昌軍鄂岳靳黃觀察使,大和四年(830年),召還拜兵部尚書,同平章事。武宗時,會昌二年(842年),罷僧孺兵權,貶為循州長史。宣宗繼位後,還為太子少師,大中初年(847年)卒,謚曰「又簡」。著有《幽怪錄》十卷。 戰功赫赫、威名遠揚的五代後梁宰相——牛存節 字贊正,他本名禮,後梁太祖朱溫改其字,青州博昌(今山東省博興)人。少年時代以雄勇自負,為人木強忠厚,初任河陽節度使,後率十餘人歸朱溫,朱溫愛之,授宣義軍小校,後追隨太祖,屢建戰功。天復元年(901年),授潞州馬步指揮使,法令嚴整,士庶安之,及追赴行在,士兵泣送者不絕於道。天佑元年(904年),授邢州團練使,當時州兵只有二百人,晉人知道後,就以大軍來進攻。太祖急在鄴發兵二千人赴援,存節臨危不懼,率軍迎敵,並以自己的家財,獎勵將士。終於化險為夷,使敵人久攻難克,自動逃離。太祖招之慰勞,獎嘗金帛馬匹,加檢校司徒、元帥府左都押衙。天估四年(907年),太祖即位,存節拜右千牛衛上將軍。其秋攻潞州,以存節為行營馬兵軍都排練使。開平二年(908年),王師敗於上黨,晉人乘勝進迫,河南留守張全義召存節,共謀退敵之策,遂率軍接應上黨王師,至天井關,存節對諸將說:「這次行軍,雖不是奉詔,但至關重要,要害之地,不可致失。」時晉人新勝,鋒芒畢露。存節毫不畏懼,引眾而前。夜至澤州,存節剛入城,晉軍也到,於是存節即命士兵分布守御。晉軍四面攻斗,並開地道以入城,存節乃以隧道應之,道戰於地中,晉軍不能進,又以強弩射之,晉軍人仰馬翻,經十三日苦戰晉軍死傷不計其數,只好焚營而退。太祖對此大加稱贊,並予以嘗賜,授絳州刺史。開平三年(909年),又任同州節度使。乾化二年(912年),加檢校太傅,進封開國公。末帝朱友貞繼位後,對存節加封中書門下平章事,徙鎮天平,為保衛邊疆又屢立戰功,詔加太尉。正當梁、晉雙方苦戰河上時,存節病重,召還京師即卒。冊贈太師。史臣評價存節說:武鷙慷慨有大節,野戰壁守有所長,威名聞於境內外。 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副政治委員的少將——牛明智 (1917—1981),山西省芮城縣人。1937年參加山西抗敵決死隊,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任武鄉縣游擊第三大隊政治指導員,山西遊擊第二團營政治教導員,八路軍一二九師太岳縱隊決死第一旅政治部組織科副科長、科長。解放戰爭時期,任太岳軍區第四十二團政治委員,華北野戰軍第十五縱隊四十四旅政治部主任,第18兵團62軍185師政治部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師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師政治委員幹部部部長,第二坦克學校政治委員,裝甲兵學院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裝甲兵工程學院政治委員,裝甲兵軍政幹部學校政治委員,裝甲兵學院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副政治委員。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明末李自成農民起義軍的主要謀士——牛金星 字啟東,河南寶豐人。明朝嘉靖舉人。自小天資聰穎,滿腹文才,常抱經邦濟世之志,但他年青時,深受貪官豪紳欺壓,鬱郁不得志。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對他十分仰慕,為他的遭遇也憤憤不平,因此當起義軍到達河南西部時,就千方百計尋找他,開導他認清形勢,共圖大業。牛金星最終下定決心,帶領全家老少加入了起義軍。牛金星的博才多學,精於計謀,很快得到李自成的嘗識和重用,成為義軍的一名重要謀士。按照牛金星等人主張的北進計劃,起義軍於1641年正月,一舉攻克軍事重鎮洛陽,活抓了福王朱常洵,並火燒福王府,散發了王府大量金錢與糧食,使廣大飢民得到賑濟。1644年3月19日,農民起義軍打進北京,李自成在牛金星、劉宗敏等文武官員陪同下,從大明門進皇城,行至「承天之門」(今天安門)時,李自成對「承天之門」四字匾額射了一箭說:「如能安定天下,則一箭射中四字中心。」據說一箭射出,射中「天」字下稍偏一點,未能正中。牛金星賀道:「中共下,當中分天下。」李自成投弓大笑。李自成等將領進京後,被勝利沖昏頭腦,迅速腐敗墮落。他們新選的官吏為了 找靠山,爭請宰相牛金星、軍師宋獻策等頭頭飲「到任酒」,表示感激,有人逢人便誇「牛老師知遇」。牛金星得意忘形,錄用降人,皆以「金星目矚之力為衡」。4月29日,李自成在清軍先頭部隊已進入北京近郊時,卻匆匆在武英殿舉行即位大典,由已授為天佑閣大學士的牛金星代行祭天禮。即位後第二天,起義軍即被迫放棄京城,退往關中,從此節節敗退。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在中國歷史上寫下了一曲悲慘的壯歌,牛金星也從自己輝煌的頂點跌到了谷底,有人說他逃亡不知下落,有人說他後來與兒子一起投降了清廷。 官授頭等侍衛的清代武狀元——牛鳳山 字梧階(1806—1880),河南省鞏義市明月坡(古汜水縣屬地)人。幼年時,家境貧寒,跟著叔叔,苦練武功,技藝高超。據說他用彈弓不僅可以百步穿楊,而且可以盤中取果,又稱鳳凰奪窠。道光十三年(1833年),他27歲,在汜水縣穆溝村、竹園村等地借錢赴京趕考,中一甲第一名,即武狀元,官授頭等侍衛,賜進士及弟,又封武功將軍,曾任甘肅涼州中營游擊,加副將銜,後晉封總兵,官得四世一品封贈。咸豐年間(1851—1861年),黃河向南遷徙,沙壓河邊灘地,汜水灘民無地可耕,貧困無食,有的灘民甚至賣妻子交租稅,鳳山這時已告老還鄉,他急家鄉人民所急,查明情況,將真相奏聞朝廷,豁免了當地賦稅,使不少貧民得以生存。事後,沿灘二十五村民自發樹碑,記載此事,表達他們的感激之情。 中國人民志願軍二級英雄——牛保才 (1921—1952),山西壺關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194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1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任電話班副班長。1952年10月14日,在朝鮮江原道金化郡上甘嶺戰役中,他冒著激烈炮火搶修電話線,左腿被敵人的炮彈片打斷,仍忍受著劇痛爬到斷線的地方,用嘴咬著一根線頭,手拉著另一根線頭,讓電流通過自己的身體,保證了通訊聯絡,直至壯烈犧牲。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為他追記特等功,授於「中國人民志願軍二級英雄」稱號。 曾任原第二機械工業部副部長的少將——牛書申 (1913—),陝西省黃陵縣人。1934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陝甘邊區中宜游擊支隊政治指導員、政治委員、獨立營政治委員,陝甘邊區中宜?洛四縣指揮部政治委員,紅一方面軍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員、司令部第六科科員,西北野戰軍司令部第二科科長,陝甘寧省委軍事部第二團政治委員。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留守兵團警備第七團政治處主任,獨立第五大隊政治委員,關中軍分區政治部主任,關中警備區政治部主任,警一旅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任黃龍軍分區司令員兼警備第四旅政治委員,陝北軍區副司令員、代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陝西省軍區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兼政治部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四屆、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屆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著名豫劇丑角表演藝術家——牛得草 (1933—1999)河南省開封市人。原名牛俊國,牛得草是藝名。解放後愛看丑角戲的戲迷李春芳老人看了他演的戲,說:「你演的丑角不俗氣,看了餘味深長。」牛俊國對李老說:「人家說我這個名字很不合丑角這個行當,請你老給取個丑角藝名。」李老學識淵博,又愛看牛俊國的戲,經過認真思考,第二天就對他說:「姓候的,有叫侯得山的,猴子得了山,可以攀登;姓於的,有叫於得水的,魚兒得了水,可以自在暢游;姓朱的,有叫朱得糠的,豬得了糠,可以膘肥體壯;你姓牛,何不叫牛得草?你得了草,可以負重勁行,辛勤耕作,韌力無盡啊!」牛俊國高興地說:「對啊!共產黨把我從苦海救出來,讓俺當了人民演員,這不是小牛得了青草嗎!」從此,牛得草便代替了牛俊國,唱響了開封,唱紅了中原,成為國家一級演員。牛得草博採眾長,融會貫通,自成流派。他技藝精湛,唱、念、做、舞俱佳,既講究程式規范,又力求貼近生活,既有大家風范,又有鄉土氣息。他的代表劇目主要有:由他執筆整理並主演的《唐知縣審誥命》,1979年晉京演出,獲演出一等獎,該劇拍攝為電影後,又榮獲「最佳故事片獎」,香港《大公報》撰文稱他為「東方的卓別林」。他歷任鶴壁市豫劇團副團長、團長等職。是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河南省劇協理事,中國電影藝術家協會會員,鶴壁市劇協主席。他10歲學藝專攻文丑,把自己畢生精力獻給了戲劇事業。「當官不與民造福,不如回家賣紅薯」這一劇中精句,幾乎家喻戶曉。他給人們帶來歡樂的同時也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去努力為人民服務。 為趙國國君趙籍師傅的——牛畜 戰國時趙國的賢達之土,生卒年月不詳。趙國的國君叫趙籍,思賢若渴,是個年輕有為的君王。有一天,他問相國公仲連:「愛卿,你很好賢,做相國已四年多了,你曾經推薦過賢人嗎?」公仲連回答說:」沒有,臣下一定盡力物色。」當時有個叫番吾君的人,聽說公仲連正為國君物色賢達之士,就向公仲連竭力推薦牛畜等三人,說了他們許多優點。公仲連就接見了牛畜等三人,又加以認真了解考察後,向國君正式舉薦了他們。趙王在召見牛畜時,牛畜用仁義之道教授君王,又用帝王之道約束他。君王欣然而聽,遂以牛畜師傅。 任人唯賢的隋吏部尚書——牛弘 字里仁(545—610),隋安定鶉觚人。先祖為避禍改姓遼,祖父遼熾,在郡中為「中正」官,父親遼允,為後魏侍中,賜姓牛。牛弘年輕時,性情寬厚,好學博聞,隋開皇二年(582年),授散騎常侍,秘書監,收集典籍,不遺餘力,三年拜禮部尚書,奉詔撰修五禮,寫成百卷,行於當世。開皇六年(586年),牛弘以其豐富的智慧、卓越的才能「改定雅樂」、「設立明堂」,受到皇上的器重和贊許。不久授大將軍,官拜吏部尚書。在其任職期間,任人唯賢,「其選舉,先德行而後文才,,務在審慎」。因此「所有進用,多稱職」,朝野上下,為之佩服。隋煬帝繼位後,賜弘以詩,贊揚之美,無書其右者。大業二年(606年),牛弘進位上大將軍,六年(610年)跟隨皇帝巡視江都,其年十一月卒,歸葬安定。皇上贈開府儀同三司、光祿大夫文定侯,謚曰「憲」。牛弘一生,權高位重,榮寵當世,而他卻車服平儉,寬厚溫良,事上盡禮,待下以仁,「納於言而敏於行」。一生手不釋卷,著書頗富,有文集十三卷傳於後世。史臣評價他時說:牛弘篤好攻籍,學優而仕。有淡雅之風,懷曠遠之度。采百王之損益,成一代之典章……澈之不清,混之不濁,可謂大雅君子矣! 不忘忠孝的五代詞人——牛希濟 (930年左右在世,生卒年月不祥),隴西(今甘肅省隴西縣)人,五代詞人牛嶠之侄。前蜀時,官至翰林學士、御史中丞。前蜀亡,降後唐,明宗時,任雍州節度副史。牛希濟擅長詩,精於詞,詞風接近「花間派」重要人物韋庄,風格清麗,常用白描手法抒寫情懷,也是「花間派」的一名重要詞人。堯山堂外記:同光三年(925年),後唐滅前蜀,唐主命舊蜀臣賦蜀亡詩,牛希濟寫了一首七律詩: 滿朝文武欲朝天,不覺臨師犯寒煙。 唐主再懸新日月,蜀王還?舊山川。 非干將相扶持拙,自是君臣數盡年。 古往今來亦如此,幾曾歡笑幾潛然。 唐主聽後感慨地說:「希濟不忘忠孝也」。於是賜緞百匹,予以獎勵。他的詞在《花間集》中共收十一首,以愛情為主,多有傳世名句。如《生查子春山煙欲收》末兩句:「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受到一致好評,常常被當作名句作用。 北宋末年奮起抗金的民族英雄——牛皋 字伯遠(1087—1147),河南省魯山縣人。出身射士,精通武功,有強烈的愛國精神。北宋末年,朝政腐敗,金兵入侵中原,牛皋組織義軍,奮勇抵抗,屢屢取勝。由於戰功卓著,先後任滎州刺史、安州觀察使等要職。紹興三年(1133年),岳飛統制江西、湖北軍務時,牛皋奉命加入岳家軍。岳飛一見牛皋,甚為歡喜,即命皋為唐、鄧、襄、郢四州的安撫使。岳飛出任神武後軍都統後,隨及又任牛皋為中部統領。紹興四年(1134年),偽齊大將李成勾結金兵入侵,攻破襄陽六郡,敵將王嵩占據隨州,岳飛派大將張寬、徐慶去收復,數日攻城不破,岳飛心急如火,牛皋自告奮勇,帳前請戰,當場立下軍令狀,只帶三天口糧,誓死拿下隨州。果然三天口糧尚未用完,就一舉攻下隨州,活捉王嵩,俘敵五千。李成退據襄陽,岳飛又派牛皋以騎兵擊敗,收復了襄陽。金兵攻打淮西,岳飛又令牛皋迎敵。當時,偽齊派騎兵五千,氣勢凶凶,抵達廬州城外,牛皋領兵上陣,望著金將,大喝一聲:「牛皋在此,爾輩胡為?」敵軍一聽,如雷貫耳,膽顫心驚,不戰而潰。牛皋乘勝追擊,一鼓作氣,追擊三十餘里,殺死金兵大半,斬其副都統及「千戶」五人,「百戶」數十人,軍聲更加威名遠揚。紹興十年(1140年),牛皋隨岳飛進軍中原,在岳飛的指揮下,牛皋率部所向披 靡,直抵黃河沿岸,在攻打許昌、汴京的多次戰斗中,出生入死,屢戰屢勝,為收復中原失地立下了汗馬功勞,同時,職務不斷變化,官位節節升遷,直至任荊湖南路馬步軍副總管。秦檜害死抗金民族英雄岳飛後,十分懼怕岳飛部將牛皋,為了斬草除根,解除心腹之患,就處心積慮,置牛皋於死地。紹興十七年(1147年)農歷三月初三,秦檜密令都統制田師中,以宴請各路大將為名,用毒酒將牛皋害死。牛皋臨死前悲憤地說:「皋年六十一,官至侍從,幸不啻足,所恨南北通和,不以馬革裹屍,故死牖下耳!」其憂國憂民的情懷真可說是驚天地、泣鬼神。 不走後門的清代欽點傳臚——牛思瑄 字梧階(1806—1880),河南省鞏義市明月坡(古汜水縣屬地)人。幼年時,家境貧寒,跟著叔叔,苦練武功,技藝高超。據說他用彈弓不僅可以百步穿楊,而且可以盤中取果,又稱鳳凰奪窠。道光十三年(1833年),他27歲,在汜水縣穆溝村、竹園村等地借錢赴京趕考,中一甲第一名,即武狀元,官授頭等侍衛,賜進士及弟,又封武功將軍,曾任甘肅涼州中營游擊,加副將銜,後晉封總兵,官得四世一品封贈。咸豐年間(1851—1861),黃河向南遷徙,沙壓河邊灘地,汜水灘民無地可耕,貧困無食,有的灘民甚至賣妻子交租稅,鳳山這時已告老還鄉,他急家鄉人民所急,查明情況,將真相奏聞朝廷,豁免了當地賦稅,使不少貧民得以生存。事後,沿灘二十五村民自發樹碑,記載此事,表達他們的感激之情。風,牛思瑄的卷子吹到地上污染了一點。評卷時,慈安太後以牛思瑄寫的文章最當意,想點為狀元。主考官以卷面污染為理由,力爭不能為狀元。變為二甲一名(也叫傳臚)。皇榜揭曉時,主考才知道自己力爭不許當狀元的正是牛思瑄,大為懊悔。回府見牛?說:「你不讓我看看你的字體,以致這次失掉了一個狀元。」牛思瑄知道後,不以為意,也不懊悔。牛思瑄雖未能點為狀元,但慈安太後和皇上又非常喜愛他的文章和書法,所以欽點金殿傳臚,以補狀元之損,故世人都知牛門父子文武雙狀元。牛思瑄一直在翰林院任職,工文善書,很有名氣,當時得到他寫的字,都視為珍寶。牛思瑄性情耿直,為官清廉,熱愛鄉鄰。光緒三年(1877年),河南大災,餓死人很多,甚至人相食。這時,牛思瑄的朋友吳元炳在江蘇任巡撫,牛思瑄就親往拜訪,想請求發些糧食賑濟家鄉災民,因憂勞過度,不幸病逝於去上海途中。 曾任寧夏軍區副司令員的少將——牛化東 (1906—),陝西省定邊縣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6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被派到西北軍隊從事兵運工作。曾在西北軍任排長、連長,新編第十一旅參謀、軍械官、副團長,1945年參與領導該旅於陝西安邊起義。後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新編第十一旅副旅長,三邊軍分區副司令員兼新編第十一旅副旅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寧夏軍區參謀長,銀川軍分區司令員,寧夏軍區副司令員。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物理電子學專家——牛憨笨 (1940-——),山西省壺關縣人。196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他是我國電子光學理論和變像管診斷技術研究領域的傑出代表之一。研製成功我國第一個得到重大應用的高速靜電變像管。研製成功的九種變像管和七種變像管相機,為我國地下核試驗、激光核聚變、X光激光等研究提供了有效的診斷設備,並銷往法國、美國和台灣省,為我國的國防建設和高科技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牛憨笨科研成績卓著,獲國家發明獎二等獎兩項,國家及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多項。他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發展了動態電子光學理論,論文被英、美、俄、德、法、日等國的學者引用近90次,在國際范圍受到了很大重視。牛憨笨的名字是大字不識一個的祖母給取的,他回憶說:「其用意一是不好的名字可以沖掉晦氣,二是不好的名字可使我存活下來,使我父親下面不要斷煙火。長大後許多人勸我將名字改一下,但我感到這樣一個名字,亢分體現了她老人家對我的一片愛心,名字雖然是個符號,但使我終生受益匪淺。它告誡我不學習就會變『憨』,不勤奮就會變『笨』。我應當像憨牛一樣為祖國的科研事業耕耘不止。」 善於理財、清勤不懈的唐代宰相——牛仙客 唐安定鵯觚人,先祖為牛通,通生會,會生意,意生仙客。仙客初為縣小吏,後遷洮州司馬、太僕少卿。他勤奮上進,堅持不懈,至唐玄宗開元年間,升為河西節度使、朔方軍大總管。仙客任河西節度使時,省用所積巨萬,同僚崔希逸以其事奏聞皇上,帝查明後大悅,將用為尚書,宰相張九齡以為不可,乃封隴西郡公,張九齡下台後,仙客升為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仍知門下事。仙客居相位,獨善其身,不久封幽國公,進拜侍中,兼兵部尚書。天寶元年七月卒,年六十八歲,贈尚書左丞。仙客在為官期間,以善於理財著名、「嗇事省用,倉庫積實」,是對他政績的評價,「為官清正,僅身無它」,又是對他人品的真實寫照。 「五歲紅」豫劇名旦表演藝術家——牛淑賢 (1946-——),女,祖籍河南省柘城縣,出生在河南商丘市。牛淑賢的家是梨園世家,父,母,舅父都從事豫劇工作。她自幼隨父母學藝,五歲登台演出,得「五歲紅」之譽。13歲入邯鄲地區東風豫劇團,師從「豫劇皇後」陳素真等著名演員,專攻閨門花旦。她嗓音明快清晰,演唱委婉細膩,流暢舒展,活潑俏麗。她不僅廣收豫劇各流派之長,而且吸收歌劇、評劇、黃梅戲以及民間小調的唱法和旋律,並將歌唱藝術的發聲方法巧妙地溶合到豫劇演唱之中,探索出一種獨特的唱腔藝術風格。在表演上她瀟灑自如,意切情真,向以「渾身是戲」著稱。牛淑賢是國家一級演員,她的主要代表劇目有:《紅娘》、《梵玉宮》、《荀灌娘》、《宇宙鋒》、《拾玉鐲》、《大祭樁》等。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唱片社和許多音像公司都曾為她錄音錄相,灌制唱片、盒式磁帶。1959年中央新聞記錄電影製片廠還專門為她拍攝了記錄片《多才多藝的小演員》,1990年又專為她拍攝了《五歲紅·牛淑賢》專輯,被首都新聞界譽為「銀幕上的第一朵梅花」。她曾獲河北文藝振興獎;四省十四市豫劇中青年演員廣播大選賽一等獎;全國首屆中青年演員電視大選賽最佳演員獎。1990年,又榮獲第七屆中國戲劇梅花獎。1991年,河北省人民政府授於她「優秀表演藝術家」光榮稱號。現為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邯鄲東風劇團一團團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