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金融信託的中國狀況
按國際金融業的分工習慣,各類金融信託機構往往是社會具有風險偏好的金融資產的託管機構。由於風險與收益的正比例關系,不滿足一般性或低收益的風險投資越多,金融信託網就越紅火。
在中國向真正的市場經濟轉軌的歷史大潮之中,由於產權關系不清,風險投資的責權不明,註定使金融信託業要幾起幾落。又有幾家金融信託公司突然跌入深淵,其中滋味耐人琢磨。
中國的金融信託業之所以「怪事」頻發,除了一些經營者和投資人的「短線」經營意識等個案之外,有一個普遍性或根本性的問題,即金融信託業是否具有良好的生存環境,整個行業包括管理層都沒有看清:如果說,金融業中的銀行、保險,甚至證券等行業都可以生存並發展在計劃經濟或「半生半熟」的市場經濟環境之中,唯有金融信託業的發展只能依賴市場經濟充分發展、產權界定非常清晰的市場環境。可以說,沒有高度發達的市場經濟就沒有金融信託業堂堂正正經營本業的市場,也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金融信託業。
「受人之託,代人理財」是金融信託業的宗旨,也是信託業區別於其它行業的重要標志。受人之託的重點是「人」;代人理財的重點是「財」。信託業是受「人」之託的,這個人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人,而是指不僅有產而且享有自主財產絕對支配權的人,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具有獨立產權的人;信託業的利得財富並非一般意義上的「財」,而是指社會上可冒較大風險、可以降低流動性要求並希望得到更高收益的財,是那些無論盈虧都由自己承擔,沒有他人指責或追究責任的財。對這些企圖追求高收益的自主財產而言自然要承擔更高的市場風險,這種高風險是事前認定,是成敗概率都有,收益由財產所有者享有,損失也必須由財產上所有者承擔的。不能成歸己,敗由人,更不能通過信託合約轉嫁風險,由受託人完全來承擔,這也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中國的情況卻是本末倒置,從事風險投資卻不願承擔風險或沒有(行為)能力承擔風險。中國的市場制度主體或企業根本制度在改革開放之前是國有或公有的,企業產權制度仍然是模糊的。大量國有企業的法人擁有的仍然只是名義上的賬面財產,損失是要追究個人責任的。
㈡ 中國信託公司有幾家
有65家,分別是:
安徽國元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安信信託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百瑞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北方國際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國際信託有限公司
渤海國際信託有限公司
重慶國際信託有限公司
大連華信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大業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東莞信託有限公司
方正東亞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甘肅省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廣東粵財信託有限公司
國聯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國民信託有限公司
國投信託有限公司
杭州工商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省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華澳國際信託有限公司
華寶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華宸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華能貴誠信託有限公司
華融國際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華潤深國投信託有限公司
華鑫國際信託有限公司
吉林省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建信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江蘇省國際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江西國際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交銀國際信託有限公司
昆侖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平安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青島海協信託投資有限公司
山東省國際信託有限公司
山西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陝西省國際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愛建信託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上海國際信託有限公司
四川信託有限公司
蘇州信託有限公司
天津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五礦國際信託有限公司
西安國際信託有限公司
西部信託有限公司
西藏信託有限公司
廈門國際信託有限公司
新華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新時代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興業國際信託有限公司
英大國際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國際信託有限公司
浙商金匯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中誠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對外經濟貿易信託有限公司
中國金谷國際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中海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中航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中糧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中融國際信託有限公司
中泰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中鐵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中投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中信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中原信託有限公司
紫金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㈢ 中國信託業發展歷史有哪些
中國的信託業始於20世紀初的上海。1921年8月,在上海成立了第一家專業信託投資機構——中國通商信託公司,1935年在上海成立了中央信託總局。新中國建立至1979年以前,金融信託因為在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管理體制下,信託沒有能得到發展。
1979年10月,國內第一家信託機構——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宣告成立,此後,從中央銀行到各專業銀行及行業主管部門、地方政府紛紛辦起各種形式的信託投資公司,到1988年達到最高峰時共有1000多家,總資產達到6000多億,佔到當時金融總資產的10%。
我國信託業發展的幾起幾落有其客觀原因:
誕生時缺乏基礎,一是缺乏一定的市場需求和經濟基礎。「受人之託,代人理財」是信託的基本功能,因此信託生存的首要條件是有「財」可理。建國以來長期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採取的是高積累、高投資、低工資、低收入的政策,民間基本上無可理之財。二是缺乏健全的社會信用基礎。
信託「以信任為基礎」,信任關系的確立和穩定是信託賴以生存的土壤。我國社會信用關系尚缺乏剛性,信用鏈條十分脆弱,契約意識較差;總體而言,信用基礎仍十分薄弱,制度建設滯後,不完備。
直到2001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託法》正式施行,我國的信託制度才初步確立。在此之前沒有一部專門的信託法,也無其他明確信託關系的法律規范。這使信託機構的活動長期缺乏權威的基本准則,令信託業的發展陷入歧途。這些年來,信託公司主要從事銀行存貸業務、證券業務和實業投資業務,沒有集中到「受人之託,代人理財」的主業上來。
㈣ 日本信託銀行與中國信託銀行的差別是什麼你怎麼看待中國信託銀行呢
信託產品都是信託公司發行的, 也只有信託公司才有資格發行信託產內品;
但信託產品的銷售有很多容歌渠道,銀行渠道就是其中之一。
中國銀行應該不缺信託產品,但我的建議是;買信託產品還是要信託公司去認購比較好。
希望採納
㈤ 中國信託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中國信託金融控股公司,簡稱中信金、中信金控,是台灣大型金融專控股公司之一,由屬鹿港辜家所創辦,現由辜濂松家族握有經營權。中信金控的成立,主要是因應台灣加入WTO後金融體系邁向國際化、多角化的趨勢。初期以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為主體,以股份轉換方式成立;逐步納入中信銀證券、中信保險經紀人、中信票券等子公司。初期以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為主體,以股份轉換方式成立;逐步納入中信銀證券、中信保險經紀人、中信票券等子公司。其資本額為新台幣壹仟億元。
注冊資本:23000000萬新台幣
㈥ 中國現在有哪些信託公司
改革開放後,復中國國際信制托公司是國內信託的開山鼻祖,各地都有很多信託公司。不知道樓主在什麼地方?
國家給信託公司的定位是做批發業務,但是現在金融產品創新太爛,很多信託公司變相做零售業務。
信託公司近期比較紅火。業務擴張和招收人員也比較快。主要是因為中央收緊銀根,對銀行放貸進行調控,主要是防範金融風險。但是,信託公司利用中央政策的漏洞彌補了政府融資平台的這個缺口,因此信託公司近期比較紅火。
但這是一個不正常的狀態。
如果樓主想進入信託業,建議把信託業的周期與個人的需求周期結合起來。
㈦ 中國信託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國信託綜合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信託證券前身為寶成證券公司,成立於1978年。寶成證券原為高雄市最大之專業經紀商,成立之初實收資本額2億元,1989年為中國信託銀行投資,更名為中信銀綜合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資本額擴充至35億元;1991年加入本公司;1992年更名為中國信託綜合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除協助法人於資本市場籌資外,並致力經紀、期貨業務,以為客戶提供多樣且周延的全方位證券服務。
在承銷業務方面,主要可分為輔導發行公司向證交所申請上市掛牌,或向櫃買中心申請上櫃買賣之上市櫃輔導業務(IPO),以及上市櫃公司於資本市場籌資之企業理財業務兩大部份。其中在上市櫃輔導過程,中國信託證券不僅提供客戶辦理公開發行、內部控制查核評估、股權及經營權規劃、股務規劃及上市櫃掛牌承銷等一系列專業服務外,也協助客戶辦理上櫃轉上市、上市櫃公司合並以及興櫃股票之推薦。至於在企業理財業務上,中國信託證券依上市櫃公司之投資計劃或資金需求,為上市櫃公司提供辦理普通股現金增資、特別股現金增資、股權釋出之公開招募、發行可轉(交)換公司債及附認股權公司債等資本市場籌資、釋股或並購方案之規劃及承銷服務。
在自營業務方面,中國信託證券除於交易市場自行買賣股票、債券及期貨商品外,亦積極發展權證及衍生性商品相關業務,以提供市場更多樣的投資工具,期許為客戶量身訂作於衍生性商品之全方位金融服務。
目前中國信託證券除總公司外,另設有忠孝、七賢、青年、永康、文心、新竹等六家分公司,為客戶提供上市櫃證券、興櫃股票以及期貨投資之買賣業務。92年 5月,中國信託證券正式對外開辦電子交易業務,讓客戶可透過網路、語音等多重管道下單,期許為客戶提供更安全、舒適的交易環境。
㈧ 中國信託公司有幾家
信託公司是經銀監會批准才能成立的,目前共65家.實際進行業務的一般也就在30家左右,比較知名的有新時代、新華、中信、中融、四川、華潤、華澳等等,信託分類主要包括融資租賃、債權投資、證券投資、權益投資、股權投資、貸款與組合投資等等;主要投資方向有基礎設施建設、礦產、房地產、能源、工商企業、金融等.選擇的時候要對具體產品進行具體的分析,有不懂的可以網路hi我
信託公司名單明細如下:
安徽國元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安信信託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百瑞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北方國際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國際信託有限公司
渤海國際信託有限公司
重慶國際信託有限公司
大連華信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大業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東莞信託有限公司
方正東亞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甘肅省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廣東粵財信託有限公司
國聯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國民信託有限公司
國投信託有限公司
杭州工商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省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華澳國際信託有限公司
華寶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華宸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華能貴誠信託有限公司
華融國際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華潤深國投信託有限公司
華鑫國際信託有限公司
吉林省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建信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江蘇省國際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江西國際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交銀國際信託有限公司
昆侖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平安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青島海協信託投資有限公司
山東省國際信託有限公司
山西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陝西省國際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愛建信託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上海國際信託有限公司
四川信託有限公司
蘇州信託有限公司
天津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五礦國際信託有限公司
西安國際信託有限公司
西部信託有限公司
西藏信託有限公司
廈門國際信託有限公司
新華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新時代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興業國際信託有限公司
英大國際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雲南國際信託有限公司
浙商金匯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中誠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對外經濟貿易信託有限公司
中國金谷國際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中海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中航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中糧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中融國際信託有限公司
中泰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中鐵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中投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中信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中原信託有限公司
紫金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㈨ 中國信託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國信託保險經紀人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信託保經成立於年2月,是中國信託銀行轉投資設立的子公司,其銷售網路包括信函郵購(DM—Direct Mail)、網路行銷(EM—Electric Marketing)、電話行銷(TM—Telemarketing)、櫃台銷售(OTC)及人員銷售(PS—Personal Sale)等,銷售商品分為產險及壽險兩部分。在產險部份包括住宅火災保險、一般責任保險、工程保險、汽機車強制險及責任險、誠實保證保險及海上貨物運輸保險等;在壽險部份包括團體及個人傷害險、健康保險、終身壽險、養老保險、還本型壽險及年金保險等。
為迎接金融自由化與國際化的趨勢,中國信託保經積極進行聯盟、整合與提升保險專業能力,並透過全方位的風險管理及保險商品平台,提供銀行、證券及票券等各種系列商品服務,為客戶善盡財富管理的責任。 中國信託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信託創投為本公司旗下主導之第一個創業投資公司,成立於92年3月,主要投資對象包括資訊、通訊、生物科技、醫療保健等相關產業,並專注在高報酬、高風險之高科技創業投資業務。透過本公司之廣大客戶資源與行銷專才,中國信託創投將可為客戶提供全方位之解決方案 (Total Solution),成為客戶創業投資的最佳夥伴。
㈩ 中國信託行業發展現狀如何
近年來,信託行業實現了快速發展,信託行業信託資產總額持續攀升。前瞻網發布的《-2018年中國房地產信託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2年,信託行業資產總額達到了7.47萬億元,相比上年提高55.27%。伴隨著信託行業快速發展,信託行業兌付危機頻頻爆發。
2012年以來,信託行業信託產品兌付風險的暴露日漸頻繁,尤其是在房地產信託領域,信託兌付危機頻頻出現,數家大型信託公司接連曝出信託產品兌付危機,涉及金額都非常大,反映出信託產品市場風險積聚比較嚴重,部分風格激進、業務集中、兌付時間集中的公司面臨著較大風險。
信託業頻頻爆發的兌付危機折射出了信託業發生的深層次困境。從我國信託行業業務結構變化情況來看,融資類業務佔比近年來雖然有所下滑,但是依然占據主要部分,截至2012年末,信託行業融資類業務佔比依然高達48.87%。
由於我國信託行業業務結構以借貸融資為主,所以信託公司在經濟周期波動和轉換過程中面臨較大的信用風險管理壓力,借貸融資類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的兌付(償付)風險日益突出。
融資性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缺乏流動性,缺少風險定價、風險轉移、風險緩釋機制,所以一旦經濟下行,信託行業融資類業務將面臨很大的兌付風險。而且,由於信託行業面臨著剛性兌付的「潛規則」,所以融資類業務的兌付風險全部轉入了信託公司內部,一旦出現兌付問題,信託公司就要想辦法進行兜底處理完成兌付。
在不健康的業務結構和「剛性兌付」的雙重壓力下,信託行業發展顯得「異常脆弱」,一旦經濟下行,很多信託公司將面臨著巨大的兌付壓力,事實上,很多兌付風險依然沒有暴露,而且在不斷集聚。
從商業銀行的經營情況來看,截至2013年3月末,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達到5243億元,同比增長20.7%,不良貸款率0.99%,比年初上升0.02個百分點。這已是自2011年第四季度以來,不良貸款余額連續六個季度反彈,未來一段時期不良貸款規模可能還會繼續攀升。商業銀行尚且如此,作為風險承受程度更高的信託行業,面臨的兌付危機可想而知。
信託行業步入了調整期,行業發展亟需轉型。從中國經濟金融發展趨勢來看,我國的信託公司發展空間依舊廣闊,盡管要經歷轉型期帶來的痛苦,以及承受來自其他金融機構的競爭壓力,但是轉型也是信託行業尋求可持續發展的不二選擇。
前瞻網認為:信託行業需要尋求經營戰略的重新定位,未來可選的經營戰略轉型方向包括:專業私人財富管理信託公司、專業的金融信託服務機構、以投資管理為主的專業信託公司、綜合性的信託公司、金融控股集團等。
信託公司都應該選擇自身的轉型道路,盡管轉型道路選擇可以不同,但是無論如何,信託公司都應當在專業投資(資產)管理能力和高凈值客戶的服務能力方面尋求提高和突破,從而實現信託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