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銀行理財和保險理財哪個更靠譜
對保險理財比較了解喲,給您分析一下保險理財。
理財類保險,到底值不值得買?
對於每個家庭來講,理財方式五花八門,有儲蓄、保險、股票、債券、期貨、基金、房地產等等。
而理財類保險作為家庭資產配置的一種方式,也越來越受到消費者歡迎。
理財型保險,顧名思義,是一種理財兼顧保險作用的產品。
它有以下幾個特點:
1.保障功能相對較弱,在被保險人生存期間會按照條款約定得到某種收益,比如年金,即幾年返一次,或者一年返一次,在被保險人身故後只會退還保費;
2.繳費年限通常比較短,常見三年繳,五年繳,甚至躉交。
3.主打都是理財,收益,避稅,避債等等看似與傳統的保障型保險不同的功能,通常保費較高。
一、為什麼會有理財類保險出現?
由於國人普遍缺乏保險意識,保險深度(保費收入佔GDP之比)和人均保單件數遠低於其他國家,但是投資意識很強,因此保險公司為了迎合國人這種心理,推出了理財類保險的產品。
保監會主席項俊波曾經談到「不賣理財型保險產品,保險公司不好發展,光賣理財型保險產品,這個行業安身立命的基石也被動搖了」。其核心的意思,就是保險除了保障的核心功能之外,財富管理的作用也需要發展,保險公司只強調保障型產品業務,是很難生存的。
而現實的情況是,國內的理財型保險產品(多為兩全保險和年金保險)占據了90%多的壽險市場份額。由此可見,理財型保險承擔了很大一部分保險公司盈利的任務。
二、理財類保險產品本身存在的矛盾
理財類型保險的保費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保費用來提供保險保障(例如身故返還等),而另一部分用來投資。
保險的本質是被保險人把部分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使被保險人本身需要承擔的風險盡可能降低,盡可能的減少意外事件所造成的低幸福度,而對於浮動投資收益(如萬能險和投連險)的理財類保險而言,被保險人用於投資部分的保費是希望賺取更多的收益,但由於收益的不確定性,被保險人實際上是冒了更大風險,在收益表現不佳時反而會給被保險人平添煩惱,所以說理財類保險的這兩部分功能本身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
三、理財類保險有哪幾種?
一般來說理財型保險分為分紅保險、萬能險、投連險。
分紅險:
分紅險產品通常由「主險賬戶」與「分紅賬戶」構成。
按照目前我國的規定,分紅險的投資標的有以下:
1.大額銀行長期協議存款;
2.國債;
3.AA級以上信譽企業債券;
4.國家金融債券;
5.同行業拆借;
6.證券一級市場(10%),證券2級市場(10%)
7.直接或間接投資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等。
分紅險的投資渠道決定了它的收益相對穩定,風險最小。
分紅險產品可以附加在任何傳統保障型保險產品上,常見產品形態如分紅型年金險、教育金、養老金等。
萬能險:
與分紅險產品類似,萬能險產品通常由「主險賬戶」與「萬能賬戶」構成。
不同的是,萬能險設立的投資賬戶,除了可以做債券投資外,還可以做股票投資,但其投資股票二級市場的比例不能超過80%。
萬能險通常有保險公司劃定最低收益率,投資收益與風險由保險公司與客戶共同承擔,風險性相對較小。
萬能險產品常見產品形態有兩全類產品。
投連險:
投連險基本主險責任較小,所交保費主要功能是用於投資收益。
投連險設立的投資賬戶,除了可以做債券投資外,其投資股票二級市場的比例可以為100%。
因此,投連險通常不做收益率保障,也有可能發生虧損,投資收益與風險由保單持有人承擔,所以風險性較高。
四、產品利益演示
分紅險產品:
判斷一款分紅險產品是否值得買的關鍵指標是根據保單條款約定的現金流計算的實際收益率。
我們以某款分紅險產品為例來看:
30歲,男性,投保某兩全分紅型產品,保額10萬元,保障期間至88周歲,繳費期間5年,年保費52930元,每年領取5000元生存金,88周歲如生存,獲得祝壽金,保費返還274650元。
五、理財型保險產品適合什麼樣的人群?
精算師認為,對於理財型保險,應更多的將其視為理財產品而非保險,如果需要的是風險保障,那麼還是購買傳統保障型產品更合適。
對於投資經驗豐富的消費者,可選擇購買高風險、高收益的投連險產品,並根據自己的判斷選擇購買時機、額度和繳費方法。如股票處於低位,將有較大概率拉升,可擇時購入股票型產品。
對於投資能力有限,風險承受能力有限,對保本有剛需又有強烈願望將較大儲蓄資金用於投資的消費者,可選擇購買分紅型保險。
而更注重保障功能的投保人可選擇分紅型或杠桿更高更直接的消費型傳統保險。
『貳』 現在哪家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的理財產品比較好
目前建設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郵政銀行等都有短期的理財產品推出,收益率還是較高的。 可以短期投資。 等股市行情轉暖時,可考慮投資其它股票、基金之類的投資產品。 但起步一般5萬以上,對於一般投資者可能是達不到的。 保險公司的理財產品主要是以保險、保障功能為主,不是投資的首選。
『叄』 保險公司理財產品可靠嗎
一般情況下,目前基本上產品都是有風險的,除非合同文本協議上註明是保版本產品,沒權有註明的都是有本金損失的風險,具體風險程度要視產品的投資標的范圍,投資需謹慎。
購買理財產品前,建議您閱讀合同,留意投資標的范圍,風險介紹等。
『肆』 銀行理財產品、券商理財產品、開放式基金、保險理財產品的優點與缺點
1、債券:安全性高,收益穩定,到期償還本利,流動性強,可隨時賣出。
風險較低,但需要了版解國家財政、金融政策權,具備債券知識。
2、基金:委託專業人士管理,使小額投資人也可以達到風險分散之目的。
風險收益高;需要掌握基金知識、關注基金的信息,以便真實全面地了解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的收益、風險和以往業績等情況。
3、保險理財產品:安全性高、收益穩定、保障兼理財、收益中等。
『伍』 金融機構主要包括銀行,證券、保險,它們之間的區別是什麼是依靠什麼來區分的
1、 監管機構不同
保險的監管機構為保險業監督和管理委員會(保監內會),銀行的監管機構為銀行業容監督和管理委員會(銀監會),證券的監管機構為證券業監督和管理委員會(證監會)。
2、 社會作用不同
保險是國家的穩定器,經濟發展的助推器,保障規避社會和家庭風全與中等收益的理財工具。銀行的作用是資金的聚散與個人財富的保險櫃,企業個人的融資機構,簡單、安全與負收益的理財工具。證券的作用是資金的聚散地;資本的重新分配,企業融資的直接工具。復雜、風險很高與高收益的理財工具。
3、 風險大小不同
保險的風險為零,因為壽險公司不能破產倒閉。銀行風險很小(但銀行可以破產倒閉,但是目前不太可能)。證券的風險很大(可以倒閉)。
4、 社會地位不同
保險的社會地位最高,其次為銀行,證券的社會地位最低。
5、買賣方式不同
保險以保險合同(受到法律的嚴格保護)的方式進行買賣。銀行以存款和貸款的方式進行買賣,證券以股票、基金等形式進行買賣。
『陸』 保險理財與券商理財區別
保險理財與券商理財在概念上和功能上有所區別。
1、概念上不同
券商集合理財也稱為集合資產管理業務,由證券公司發行的、集合客戶的資產,由專業的投資者(券商)進行管理的一種理財產品。而理財保險,是集保險保障及投資功能於一身的新型保險產品。
2、功能上有所區別
券商理財其風險和收益介於儲蓄和股票投資之間,目的是為了博取利潤;而通過保險進行理財,是指通過購買保險對資金進行合理安排和規劃,防範和避免因疾病或災難而帶來的財務困難,同時可以使資產獲得理想的保值和增值。
作為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管理人的證券公司具備的平台優勢:
1、證券公司具備巨大的渠道資源優勢。證券公司既能夠憑借自己龐大的營業部系統壟斷廣大客戶資源,又能夠在不同層面滿足自己理財產品的優先利益。
2、證券公司在信息獲取和投資研究方面領先於基金和其他投資機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依託證券公司的綜合平台和雄厚資本實力,在信息挖掘、行業研究和公司價值發現以及金融工具運用和投資手段創新上具備較大的優勢。
3、由於集合資產管理計劃主要以私募方式獲得資金,計劃持有人通常比較集中並且相對穩定,因此管理人擁有忠實度較高的客戶群。在與計劃持有人的信息傳遞和反饋、策略溝通以及個性服務方面,證券公司做得比其他機構更為到位。
『柒』 一家可以買基金,保險,證券理財的公司靠不靠譜
有什麼不靠譜的,平安集團就是這樣的公司。只要領得出牌照,就可以多方位經營。當然其中的陷阱也是比較多的。
『捌』 證券,保險,儲蓄三種理財的利弊
證券還處於不成熟的圈錢工具時代,95%都是虧,當然利益高但是風險大!儲蓄就是資金靈活方便但是收益太小短期利率波動大!保險現在也不錯,但是買保險要從你自己的需求出發,制定合理的理財計劃,保險從長期投資來看收益是遠遠大於其他工具的!要投資保險最好有一筆錢做長期打算,比如強制儲蓄或者養老,教育之類!缺點就是資金沒那麼靈活!但是現在很多保險都搭配有萬能賬戶!這個賬戶可以靈活存取,目前利率平均水平在4.5到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