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GELOS已經完成天使輪融資了嗎
海外已經募滿,現在就是等平台上線了。
B. 為什麼說人類500年之內無法飛出太陽系
這種神奇的論斷我也是第一次看見。。。。
目前?五百年後的未來叫做目前嗎?哥倫布第一次橫跨大西洋是在1492年,距今也就是527年而已。要是哥倫布的時候就說人類500年內飛不出地球,你覺得打臉不?
現在依靠化學能火箭飛到太陽系外圍確實需要幾十年的時間。但問題是核火箭的出現已經近在眼前了。現在兆瓦級的空間核裂變反應堆都已經開始實驗了,當然它能夠上太空究竟是十年以後,二十年以後還是三十年以後這些還有待討論。但是500年以後?討論這個問題是不是有點傻?
除非人類干傻事毀滅自己,否則最晚2050年以前,我們就可以讓航天器以目前五到十倍的速度飛行。唯一的限制因素是需求和成本。簡單的說如果我們不需要去火星,那麼以目前的動力水平在太陽系內轉轉也就夠了。只有載人登陸火星才需要大功率的核火箭,也只有大功率的核火箭才能支持飛行器高速飛往太陽系外圍。
但是,往更深遠的未來考慮,還有一種可能。
先看一則新聞:
2019年4月23日上午7時28分,由廈門大學航空航天學院和北京凌空天行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共同研製的廈門大學「嘉庚一號」火箭在我國西北部沙漠無人區成功發射。「嘉庚一號」是一款創新型的帶翼可回收重復使用火箭,用於飛行驗證由廈門大學航空航天學院設計、研製的高超聲速雙乘波前體。火箭全程在大氣層內飛行,最大飛行高度27.4km。最終在指定著陸點成功回收。問鼎九天,我們也可以!
看到沒有,連廈門大學都能玩得起高超音速了。這里沒有貶低廈大的意思,但是廈大在這方面的水平不要說跟國家隊比,就算是跟國內的頂尖航空航天大學比也是有差距的。高超音速技術轉為民用之後就是空天飛機,可見空天飛機的出現也就為時不遠了。還是前面那句話,二三十年說不準,四五十年也有可能,但是我們有生之年一定看得到:有點閑錢的普通人,放暑假帶孩子去外太空飛一圈的時代不會太遠了。那麼在那個時代,重型的民用空間站甚至太空城也就成了一種剛需,而對於重型太空站來說,大功率核火箭也是一種剛需。有了這種核火箭,裝在小得多的宇宙飛船上,人類的飛船以每秒幾百公里的速度飛往太陽系外圍都是很容易的。甚至於核聚變?雖然說了五十年又五十年,但也沒有誰真的傻到認為五百年後還搞不定的。
那麼下一個問題就是,我們飛出去干什麼?即使達到那樣的技術,我們飛到最近的恆星也需要幾十代人的時間。除非不打算回來,否則有了技術我們也不會飛出去的。
然而,人類是一種危險的動物。總有一天,或許幾百年之後,但大概率的不會超過一千年之內。總會有一些人,因為戰爭或者政治方面的原因,被迫離開地球和太陽系的,然後他們會在黑暗的銀河系中航行幾百年幾千年,代代相傳直到到達新的家園。
所以,從技術和社會兩個方面來說,一千年之內,除非人類已經毀滅,否則會有極大的可能登上臨近的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