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銀行筆試多少才能過
中國銀行招聘考試一般不會公布成績,而是按照成績由高到低,擇優錄取,筆試淘汰率在1:5左右。也就是說每五個人中只會有一個通過筆試,順利進入面試。
面對如此低的通過率,筆試在整個銀行招聘考試過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必須提前為考試做准備。
在中國銀行招聘考試中,筆試題目和考題的數量非常大。此外,在所有的銀行,中國銀行喜歡測試經濟學和金融學的專業知識和綜合知識銀行最多,這不僅是困難的問題的數量也有一定的要求的困難的問題。
但值得注意的是,關於會計、計算機、法律和法規的常識性報道很少或根本沒有。
1、歷年校園招聘問題必須解決,這是非常重要的。雖然內容不會被再次測試,但知識很可能會被再次測試。
模擬就是以靈活的方式研究相同的知識點,說明我們也做了相應的研究。
復習最重要的是查知識點,查漏補缺,舉一反三。項目類型又是如何變化的,考察的知識點是不變的。
2、考生做了歷年真正的考試後,再根據考試的主要知識點進行復習,可以選擇有針對性的復習,把自己不好的部分多花些時間認真學習。
2. 經濟危機對中國銀行業的影響
我自己寫的:
三、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一)次貸危機給我國銀行業帶來的直接損失較小。
據統計,易受此次國際金融動盪影響的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海外機構資產,僅占總資產的3.7%左右。截至目前,已經有工行、中行、建行、交行、招行、中信、興業等7家上市銀行持有雷曼相關資產,合計持有債券以及風險敞口的數量約為7.2164億美元,數量遠低於雷曼破產初期市場的預估。而市場原本同樣關注的民生銀行、深發展和寧波銀行均已經明確表示,未持有雷曼相關債券。
2007年以來,各家商業銀行就已經對次貸風險保持了高度關注,建立了次貸月報監測制度。銀監會多次向各行發布風險提示,各家商業銀行都已經建立了專門機構,統一負責外幣金融資產的風險管理。但是如果美國次貸危機進一步升級蔓延,則形勢不容樂觀,部分國內上市銀行,尤其是外幣資產較多、對外投資比重較大的上市銀行(如中國銀行等)將受到較大損失。
另外,令市場擔憂的是,由於世界金融危機的持續,作為中資銀行戰略投資者的境外金融機構,極有可能在解禁期之後,進一步拋售其持有的股份,並對國內銀行股價造成重大賣空壓力。其中,美國銀行持有的191.33億股建設銀行(601939)股份將於本月27日解禁,蘇格蘭皇家銀行所持209.43億股中行股份解禁期限鎖定在今年12月。另外,中行的另一個戰略投資者瑞士銀行,也在次貸危機中虧損嚴重。
(二)外部需求趨緩對出口行業的影響較大
過去幾年我國對海外市場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海外市場對我們GDP的貢獻,從幾年前的5%上升到2007年的9%。次貸的沖擊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主要在中長期,是間接而非直接沖擊,全球經濟進一步低迷或將使消費需求大幅減弱,中國的出口增速明顯回落。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出口額10741億美元,增長22.3%,回落4.8個百分點;進口額8931億美元,增長29.0%,加快9.9個百分點。貿易順差1810億美元,同比減少47億美元。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歐盟為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總額3561.5億美元,增長27%。美國為第二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總值為3020.8億美元,增長15%。2007年我國貿易順差2622億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來源於歐洲和美國。而歐洲和美國是此次金融危機中受到沖擊最大的國家,主要出口國需求的下降對我國出口行業將造成極大的沖擊。
(三)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將會發生改變
我們習慣於把出口、投資、消費稱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家馬車。金融危機之後,出口行業將遭受重大打擊,對GDP以及經濟增長的貢獻將會減弱。從依靠外需到拉動內需的手段就是投資和消費。我國的企業投資每年佔GDP的43%左右,已經形成了過剩的產能,這些過剩產能以前靠海外市場來消化,現在一部分有可能會轉化成銀行的壞賬。而我國居民消費在GDP中所佔的比重近年來逐年下降,去年只有35%,其他國家都在70%左右,因此啟動消費從而拉動內需將是下一步政府宏觀調控的重點。
除了傳統觀念等因素,中國儲蓄率高企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由於稅賦以及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等,在拉動內需的各項工作中,必然會在教育、醫療、社保、中小企業等方面進行改革。這些改革對國內金融企業形成沖擊,但也帶來了很多機會。國內新的經濟增長點形成之後,需要大量資金和金融服務,如何支持社保、醫療、教育、中小企業等等都是全新的課題。
四、國內外經濟形勢對中小銀行的影響及及對策
(一)防範金融風險,加快金融創新
經濟學家林毅夫表示,金融危機留下的一個教訓就是,要關注金融創新的隱患。我國的金融創新程度較低,中小銀行更是停留在低層次創新層面。中小銀行的自主性創新較少,大多是模仿和照搬其他銀行的產品。通過次貸危機我們看到,金融機構不能一味追求高收益而忽視高風險的金融創新。對中小銀行來說,一定要充分了解這些創新產品的好處和存在的弊端,,要注意一些金融創新在風險轉移的過程中可能會製造出另外的風險,做好風險控制措施。
但是,我們不能因為潛在風險停滯創新,而是應該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加快金融創新。如在對中小企業的金融創新方面,針對存貨和應收賬款創新來解決他們的融資難問題,服務農村方面如「林權抵押」等等都是既能控制風險,又能滿足需求的金融創新。目前我行開展了貿易融資、保理業務等,但總量偏小。世界去年保理業務規模達到1.9萬億美元,我國只有500億,只佔比2%多一點,而我行的比例更是微乎其微。像保理等業等都是較為成熟風險可控而且利潤可觀的創新業務,我行應該加大這些創新產品的使用力度。
(二)警惕行業風險影響中小銀行信貸資產質量
這次金融危機對中國直接沖擊相對較小,但間接影響不應忽視。2008年10月,全球最大玩具代工商之一——合俊集團旗下兩工廠倒閉,6500名員工面臨失業!這是受金融危機影響,中國實體企業倒閉規模最大的案例。其倒閉顯然是受金融風暴和次貸沖擊,從目前得形勢看,不可避免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出口企業遭受這樣的命運。
中小銀行的信貸投放一般集中於當地市場及某類行業,當出現行業性及區域性風險時,由於風險不能有效分散,會導致銀行出現大量壞賬以及利潤率的降低。從目前情況下,除了房地產、外貿加工行業外,紡織、電子、製造加工行業都屬於高風險行業,需要謹慎應對。
(三)中小銀行要抓住經濟轉型期中的金融機遇
金融危機之後,我國依靠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必然要進行調整,從目前的政策取向看,國家在支持中小企業、支持三農、刺激居民消費以及在社保、醫療、教育等方面的投入將會加大,對中小銀行來說,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將會為中小銀行帶來更多的金融服務機會,同時也會加快中小銀行的金融改革。
1、加大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
從最近的貨幣政策調整我們可以看到,今年第一次降低存款保證金採取差別化方式,為中小企業釋放了一定的融資額度,最近的兩率齊降以及下一步的降息預期還會為銀行業釋放更多的流動性,也不排除央行通過政策導向將其中一部分流動性配置到中小企業以及三農領域的可能性。另外,宏觀調控進入降息預期,融資成本的下降一定程度上可以部分抵消經濟下行對中小企業的影響,對目前我行大力發展小微業務來講,這正是一個良好契機。
2、加大對個人尤其是高素質、高收入個人的金融服務
在下一步擴大內需刺激居民消費的政策周期中,中小銀行同樣可以利用機會加大對居民的金融服務,加大在消費信貸、居民衣食住行方面的金融創新,盡快發展我行的個人金融業務。但是,對個人的金融服務仍然要進行詳細的客戶細分,針對不同群體提供不同服務。
此前政府也曾多次拉動內需,但內需總是拉而不動,究其原因,不是百姓有錢不花,而是實在無錢可花。截止2008年8月末我國居民儲蓄存款大約為20萬億,但平均每人僅有1.5萬元,在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都需要考慮的前提下,老百姓自然會想到未雨綢繆。因此,從利潤以及風險的角度來講,職業穩定、高收入、高素質人群將是首先接受我行特色金融服務的人群,其次才是普通居民。
3、十七屆三中全會釋放的改革信息,對中國經濟來說是長期利好
農村需求一直中國市場的處女地,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而擴大農村需求必須發展農村經濟,而農村經濟大發展的命脈在於土地,此次十七屆三中全會就吹響了農村土地改革的號角。農村經濟大發展的時代正式開啟。農業產業化和集約化經營必將成為趨勢,未來的若干年,農村金融市場必定有巨大的潛力。這對進軍農村市場的銀行業機構來說是大的利好消息。
4、加強與教育、醫療、社保等行政部門的合作
拉動內需除了要提高收入以外,還要解決消費群體的後顧之憂,政府在教育、醫療、社保等領域的資金投入以及政策支持將會加大,加強銀行在這些領域的資金和金融服務,爭取財政資金、社保資金的代理資格,同時加強與其他金融機構的合作,解決我行規模小、結算通道不暢等問題,這些將會是中小銀行新的課題。
(四)優化收入結構,積極應對銀行存貸利差的變化
最近的連續降息,預示中國目前已進入降息周期。中銀國際分析師經過計算得出,最近一次央行降息將導致銀行業的凈息差從2.88%降至2.80%。即使法定準備金率有所下調,依然維持不變的活期存款利率仍會對利差產生威脅。由於存貸款利率重新定價還需要一段時間,因此,預計降息對銀行板塊2008年凈利潤的影響不大,但是預計2009年該板塊凈利潤將因降息下滑3.2%。
3. 2016年中國銀行對外凈負債同比降六成是怎麼回事
3月27日,外匯局公布的中國銀行業對外金融資產負債最新數據顯示,我國2016年對外凈負債較前一年下降60.87%。
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高級研究員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數據體現了我國金融機構對外資產負債結構的趨勢,即在2106年人民幣貶值壓力較大的情況下,我國銀行業對自身的資產負債結構進行了調整,增加了外幣資產的持有規模,使得人民幣對外凈負債有較大幅度的減少。
4. 2014年中國銀行業對外金融資產和負債數據哪裡有
一個國家在擁有大量負債的情況下,擁有一定的儲備和一個國家在沒有負債的情況下擁有儲備是不可同日而語的。中國人在看到我們擁有巨大外匯儲備的同時,也應該看到我們擁有巨大的外資負債,這一點往往為媒體所忽略,這也是中國平分外匯儲備等民粹主義聲音迭起的原因所在。另外,有人認為中國只需要三個月進口的外匯儲備,這更是無稽之談,因為拋開整個國際投資頭寸表,而只談外匯儲備是毫無意義的。
現在有人認為中國是「國富民窮」,其根據就是中國有著巨額外匯儲備。這種說法完全無道理。外匯儲備與對外金融凈資產是兩個不同概念,如果用對外金融凈資產的概念考察中國是否富裕肯定更合適,而對外金融凈資產17 907億,顯然遠低於外匯儲備的數量。
5. 中國銀行參股了哪些股票
中國銀行(英國)有限公司 子公司 100 商業銀行業務
中銀保險有限公司 子公司 100 保險業務
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子公司 100 投資銀行業務
中銀集團保險有限公司 子公司 100 保險業務
中銀集團投資有限公司 子公司 100 實業投資及其他
中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 子公司 100 債轉股及配套支持等業務
中銀香港(集團)有限公司 子公司 100 控股公司業務
優領環球有限公司 合營或聯營企業 80 投資
中銀集團信託人有限公司 子公司 77.6 信託業務
中銀航空租賃有限公司 子公司 70 飛行設備租賃
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 子公司 66.06 商業銀行業務
中銀香港(控股)有限公司 子公司 66.06 控股公司業務
中銀信用卡(國際)有限公司 子公司 66.06 信用卡業務
澳門大豐銀行有限公司 子公司 50.31 商業銀行業務
Wkland Investments II Limited 合營或聯營企業 50 控股公司業務
中銀信達(蕪湖)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 合營或聯營企業 49 資產管理;投資咨詢
廣東中小企業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公司 合營或聯營企業 40 投資
中銀國際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合營或聯營企業 37.14 證券經紀;證券投資咨詢;與證券交易、證券投資活動有關的財務顧問;證券承銷與保薦;證券自營;證券資產管理;證券投資基金代銷;融資融券;代銷金融產品;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
中鑫博達(蕪湖)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 合營或聯營企業 25.5 資產管理;投資咨詢
中廣核一期產業投資基金有限公司 合營或聯營企業 20 核電項目及相關產業投資;投資管理;咨詢服務
四川瀘天化股份有限公司 合營或聯營企業 16.44 化工行業,主要生產、銷售各類化肥、化工產品
營口港務集團有限公司 合營或聯營企業 8.86 碼頭及其他港口設施服務,貨物裝卸,倉儲服務,船舶港口服務,港口設施設備和港口機械的租賃、維修服務等
6. 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人民銀行哪個是銀行結算賬戶
這個問題的答案毋庸置疑是中國人民銀行
國家開發銀行只是政策性的商業銀行
同時糾正下一樓的回答:中國人民銀行不是中行;中行指的是中國銀行,也是一家商業銀行。
7. 中國銀行筆試大概要考多少分才算過
中國銀行招聘考試一般不會公布成績,而是按照成績由高到低,擇優錄取,筆試淘汰率在1:5左右。也就是說每五個人中只會有一個通過筆試,順利進入面試。
面對如此低的通過率,筆試在整個銀行招聘考試過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家一定要早做准備,提前備考。
中國銀行招聘考試中的筆試題題量非常大,並且中行在所有銀行中最喜歡考經濟金融專業知識及銀行的綜合知識,不僅在題量上有難度還在題目難度上有一定的要求。但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它很少或者基本沒有涉獵會計、計算機、法律法規等常識性問題。
1、中國銀行校園招聘歷年真題一定要做一下,歷年真題是十分重要的,雖然考過的內容不會再考,但是考察過的知識點非常有可能再考一遍的,歷年真題十分重要,千萬注意要做。模擬題是針對同樣知識點以靈活的方式進行考察,建議大家也適當的做一些。復習最重要的是吃透知識點,查漏補缺,舉一反三。題型再如何變化,考察的知識點都是不會變的。
2、考生做了歷年真題之後然後根據主要考查的知識點進行復習,可以選擇針對性復習,把自己不好的部分多下點功夫去認真學習。
8. 手機中銀金融超市沒投資怎麼有投資金額啊
沒投資有投資金額的話,應該是系統里送的體驗金吧?一般這種金融平台都會送體驗金讓客戶體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