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國的營商環境目前存在哪些問題
惠企政策落實難、監管與審批脫節、信息不能共享、融資難、人才引不進。好的營商環境是需要政府引導企業配合,不斷的共同營造出來的,以上就是營商環境目前存在的問題。
5、人才引不進:人才招引渠道狹窄、招引的專業化程度不夠,難以招引來高端人才;由於缺少綜合性的人才供需平台,企業和人才的需求信息交流受到制約,雙方難以通過供需平台進行雙向選擇,這對多數企業和人才來說猶如鏡中花。
『貳』 投資營商環境惡化的原因
投資人過於重視短期性商業性利潤,片面追求利潤最大化,投機性投資較多:重復性投資、房產投資泡沫、股市投資泡沫、金融投資泡沫等,不重視市場信譽。主要原因是世界經濟秩序有發達國家主宰,發展中國家受到不公平市場待遇;中國經濟結構不合理,地區之間、城市和鄉村發展不平衡,市場內需不足,企業沒有真正成為市場發展的主體,缺乏創新機制,一味地靠加工勞動密集型產品創利潤,金融和法制監管不科學或不到位。
『叄』 優化營商環境指什麼
營商環境是指市場主體在准入、生產經營、退出等過程中涉及的政務環境、市場環境、法治環境、人文環境等有關外部因素和條件的總和。
營商環境包括影響企業活動的社會要素、經濟要素、政治要素和法律要素等方面,是一項涉及經濟社會改革和對外開放眾多領域的系統工程。一個地區營商環境的優劣直接影響著招商引資的多寡,同時也直接影響著區域內的經營企業,最終對經濟發展狀況、財稅收入、社會就業情況等產生重要影響。概括地說,包括影響企業活動的法律要素、政治要素、經濟要素和社會要素等。良好的營商環境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提高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方面。
營商環境法治化的內涵,則是指一套行之有效、公平公正透明的具體法律、法規和監管程序;營商環境國際化的內涵,是指建立符合國際慣例和世貿規則的市場經濟運行機制和體系。在中小企業營商環境構建上,要考慮市場環境、政策政務環境、社會化服務環境、融資環境和法治環境,推動實現投資自由化、對外貿易和投資更加便利化。投資自由化是經濟全球化的更高階段,這要求有三個轉變:一是監管理念的轉變,即從貨物管理轉變為企業管理;二是貿易體制的轉變,即從現有的貿易壁壘、配額限制轉變為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三是向開放型和創新性政策轉變,如放寬外匯政策和稅收政策都將更加開放並具有國際競爭力。
2020年1月1日《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施行
2019年10月23日新華社北京電,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簽署國務院令,公布《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順應社會期盼,持續推進「放管服」等改革,我國營商環境明顯改善。為了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有必要制定專門行政法規,從制度層面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更為有力的保障和支撐。
《條例》認真總結近年來我國優化營商環境的經驗和做法,將實踐證明行之有效、人民群眾滿意、市場主體支持的改革舉措用法規制度固化下來,重點針對我國營商環境的突出短板和市場主體反映強烈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從完善體制機制的層面作出相應規定。
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性
當前,我國優化營商環境改革的形勢十分迫切,因為它不僅是國際競爭的現實需要,更是我國企業發展的呼聲。未來,只有通過進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化政府自身改革、在「放管服」改革等措施上下功夫,才能夠真正引導市場預期,讓企業家放心安心。
優化營商環境究竟有多重要?我認為,優化營商環境不但是一個國家或者一座城市的核心競爭力,同時更是主動找差距、補短板、精心維護以及長期付出的結果。世界銀行發布的一項報告表明,良好的營商環境會使投資率增長0.3%,GDP增長率增加0.36%。因此,世界各國均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促進國家經濟發展的制勝法寶。
優化營商環境的關鍵點在哪裡?我認為,關鍵點是要切實解決企業辦事過程中的痛點難點,其中項目審批就是難啃但必須要啃下來的一塊「硬骨頭」。建議政府相關部門在審批環節力爭做減法,能減則減,能不審就不審,以求真正做到審批最少,流程最短,真正替企業設身處地著想。這也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關鍵所在,並且非常具有現實性和緊迫性。市場經濟的本質是競爭,核心則是公平競爭。只有進一步深化行政服務市場化改革,營造出真正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才能夠激發市場活力。
當前,我國優化營商環境活動還在持續深入,也取得了顯著成效。我國過往實施的改革數量居東亞、太平洋地區之首。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顯示,我國營商環境全球排名從2018年的第46名上升15位,位列全球第31名,連續兩年入列全球優化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經濟體。
當前,我國優化營商環境改革的形勢十分迫切,因為它不僅是國際競爭的現實需要,更是我國企業發展的呼聲。未來,只有通過進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化政府自身改革、在「放管服」改革等措施上下功夫,才能夠真正引導市場預期,讓企業家放心安心。唯有如此,我國企業的創新活力才能不斷迸發,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曾多次提及營商環境,報告中還專門用一個段落,對改善營商環境提出了具體的舉措。例如要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以及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等多項措施。但由於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制度的不健全等原因,當前優化營商環境尚存在諸多瓶頸。因此,對一些地方來說,優化營商環境應科學完善相關制度體系,同時,還必須樹立起「搶跑意識」、危機意識,認識到人人都是營商環境的理念,進而逐漸縮小差距,實現優化營商環境的目標。
當前,營商環境改革的緊迫性不言而喻。它不僅是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的現實需要,同時也是國內企業發展的呼聲。未來,只有進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化政府自身改革,在「放管服」改革上下功夫等等,才能真正引導市場預期,讓企業家放心、安心。
『肆』 營商環境包括8個方面
一、材料少。推進「一次辦好」改革優化營商環境要以結果為導向,從部門提交材料入手,減少材料提交數量,明確材料提交的目的,因為什麼?為了什麼?越少越好、越少辦理實效就會越快。
二、程序減。審批制度「一次辦好」要在內部流程上做減法,有些甚至要做除法。避免申報材料重復提交、反復提交,優化流程、簡化手續。
三、速度快。省里已經對審批制度「一次辦好」列出十大提升行動。「3545」是指3個工作日辦理完營業執照,5個工作日辦理完不動產抵押,45個工作日辦理完項目工程建設,要有時間就是金錢的意識。
四、效率高。落實審批制度「一次辦好」要有今日事今日畢的緊迫感和事業心,面對「一次辦好」給出的時間表、路線圖,我們要積極對接好、貫徹好,真正讓營商環境政策落地開花。
五、執法嚴。政務服務的過程也是執法的過程。「一次辦好」營商環境的打造,猶如一個硬幣的兩面,我們一手要便民利民惠民,另一手還要依法依規,決不能突破法律底線,踐踏法律紅線辦事、做事。
六、服務優。我們要態度熱情,笑臉相迎,辦理過程要處處體現出政府的優質高效服務。深層次優質服務還體現在對業務、法律法規的熟悉程度上,只有熟才能生巧,只有熟才能找到辦法。
七、態度好。從事政務服務的每一名工作人員都是政府的形象代言人,每一扇窗口都是營商環境的積極宣傳者。要端莊大方、語言溫馨、面帶微笑、話語熱情,通過服務充分展現政府的「溫度」。
八、環境好。要積極打造外部環境,使辦事群眾、企業累了有座、渴了有水、熱了有空調等等,干凈舒適整潔的政務環境,要處處體現出政府服務的溫馨和溫暖。
『伍』 融資的宏觀經濟環境分析從哪些方面進行
國民經濟行業排列的有序化與經濟矢量
王見定
【摘要】 首次引進「自然資源指數」概念,以此指數為依據,將國民經濟各行業有序地排列起來,排列的結果揭示了行業之間的內在聯系,將為政府的各種預測、決策提供強有力的可行工具。(內容簡介:經濟學新理論)
聯合國在1990年對國民經濟各行業作過分類,蘇聯、美國、中國也作過類似分類。盡管各國國情不同,但分類大致相同。
經過多年的仔細考查,我們發現,行業的分類都在不同程度上依賴著一種東西,這種東西影響著各行業的發展。這種東西就是自然資源。為了應用方便,我們引進「自然資源指數」,記為N(A),0<1.其中A是行業名稱,N是英文自然資源的首字母,行業依賴自然資源越強,N(A)越接近「1」;行業依賴自然資源越弱,N(A)越接近「0」。
跟據這種原則,我們把國民經濟的各行業粗略地進行量化如下:
1-0.9:糧食作物種植業,蔬菜瓜類種植業,果樹種植業,特種作物種植業,采種、育苗、植樹造林、森林保護、天然林場經 營管理、牲畜飼養、水產養殖、水產捕撈業
0.9-0.8:金屬礦業、非金屬礦業、木材采運業
0.8-0.7:電力、煤氣、自來水生產和供應
0.7-0.6:食品、飲料、煙草、紡織、縫紉、皮革、木材加工、傢具、造紙、化學工業、治金工業
0.6-0.5:金屬製品、非金屬製品、機械、電氣、電子、儀器儀表、交通運輸設備
0.5-0.4:建築業.地質堪探
0.4-0.3:商業、倉儲業、交通運輸業、郵電通信
0.3-0.2:住宅、公用、服務
0.2-0.1:科研、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社會福利
0.1-0: 金融業、國家機關、社會團體
以上分類將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變化,在某階段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注釋:
關於自然資源指數計算的說明
自然資源的投入
計算公式:N(A)= ——————(以貨幣單位進行計量)
總投入
(1)自然資源是指土地、森林、礦產、能源等被人類利用進行生產從而為人類提供生存條件的天然物質的統稱。
(2)由於一些行業直接利用自然資源,如各種種植、養植業、故計算比較簡便。對於大多數行業都是間接利用自然資源,如煙草、造紙、治金工業,當然電子、計算機等行業就更是間接利用自然資源。這時分母的總投入很容易計算,但分子自然資源投入的計算則要從本行業的物質投入中逐次減去人力資源的投入。
(3)為了扣除物價變動因素,一般價格固定在某一年份,並採取平均價格。
『陸』 營商環境包括8個方面是什麼
一、材料少。推進「一次辦好」改革優化營商環境要以結果為導向,從部門提交材料入手,減少材料提交數量,明確材料提交的目的,因為什麼?為了什麼?越少越好、越少辦理實效就會越快。
二、程序減。審批制度「一次辦好」要在內部流程上做減法,有些甚至要做除法。避免申報材料重復提交、反復提交,優化流程、簡化手續。
三、速度快。省里已經對審批制度「一次辦好」列出十大提升行動。「3545」是指3個工作日辦理完營業執照,5個工作日辦理完不動產抵押,45個工作日辦理完項目工程建設,要有時間就是金錢的意識。
四、效率高。落實審批制度「一次辦好」要有今日事今日畢的緊迫感和事業心,面對「一次辦好」給出的時間表、路線圖,我們要積極對接好、貫徹好,真正讓營商環境政策落地開花。
五、執法嚴。政務服務的過程也是執法的過程。「一次辦好」營商環境的打造,猶如一個硬幣的兩面,我們一手要便民利民惠民,另一手還要依法依規,決不能突破法律底線,踐踏法律紅線辦事、做事。
六、服務優。我們要態度熱情,笑臉相迎,辦理過程要處處體現出政府的優質高效服務。深層次優質服務還體現在對業務、法律法規的熟悉程度上,只有熟才能生巧,只有熟才能找到辦法。
七、態度好。從事政務服務的每一名工作人員都是政府的形象代言人,每一扇窗口都是營商環境的積極宣傳者。要端莊大方、語言溫馨、面帶微笑、話語熱情,通過服務充分展現政府的「溫度」。
八、環境好。要積極打造外部環境,使辦事群眾、企業累了有座、渴了有水、熱了有空調等等,干凈舒適整潔的政務環境,要處處體現出政府服務的溫馨和溫暖。
『柒』 什麼是營商環境
營商環境是企業在開設、經營、貿易活動、納稅、關閉及執行合約等方面遵循的政策法規所需的時間和成本等條件。
營商環境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有效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依託,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是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內容。世界銀行發布的一項報告表明:良好的營商環境會使投資率增長0.3%,GDP增長率增加0.36%。
(7)融資營商環境擴展閱讀:
2001年世界銀行提出加快發展各國私營部門新戰略,急需一套衡量和評估各國私營部門發展環境的指標體系,即企業營商環境指標體系。經過十幾年的探索、整理和歸納,建立了一整套衡量各國營商環境的指標體系,目前將10個重要指標納入評價體系,
分別是「開辦企業、申請建築許可、獲得電力供應、注冊財產、獲得信貸、投資者保護、繳納稅款、跨境貿易、合同執行和辦理破產」。當然其評價領域也動態調整,近一兩年又增加諸如「營商環境便利度」指標等。該體系是世界上較為完善也被廣泛認可的一套衡量標准。
『捌』 什麼是營商環境
營商環境是指市場主體在准入、生產經營、退出等過程中涉及的政務環境、市場環境、法治環境、人文環境等有關外部因素和條件的總和。
營商環境包括影響企業活動的社會要素、經濟要素、政治要素和法律要素等方面,是一項涉及經濟社會改革和對外開放眾多領域的系統工程。一個地區營商環境的優劣直接影響著招商引資的多寡,同時也直接影響著區域內的經營企業,最終對經濟發展狀況、財稅收入、社會就業情況等產生重要影響。概括地說,包括影響企業活動的法律要素、政治要素、經濟要素和社會要素等。良好的營商環境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提高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方面。
營商環境法治化的內涵,則是指一套行之有效、公平公 正透明的具體法律、法規和監管程序;營商環境國際化的內涵,是指建立符合國際慣例和世貿規則的市場經濟運行機制和體系。在中小企業營商環境構建上,要考慮市場環境、政策政務環境、社會化服務環境、 融資環境和法治環境,推動實現投資自由化、對外貿易和投資更加便利化。投資自由化是經濟全球化的更高階段,這要求有三個轉變:一是監管理念的轉變,即從貨 物管理轉變為企業管理;二是貿易體制的轉變,即從現有的貿易壁壘、配額限制轉變為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三是向開放型和創新性政策轉變,如放寬外匯政策和稅 收政策都將更加開放並具有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