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快狗和貨拉拉哪個好哪個便宜
快狗和貨拉拉兩者相比較而言,貨拉拉較好。貨拉拉的速度在行業是較快的,其客戶口碑也較為良好。貨拉拉在運物流運送速度、物流覆蓋方面、物流管理方面均比較佔有優勢。相關的具體介紹如下:
1、貨拉拉的運送速度較快:
貨拉拉正打造零擔快運業務新的戰略增長點,推出「德邦e家」零擔電商整體解決方案,通過構建高效、門對門的大件物流體系,提升電商企業的快速響應能力和服務競爭力,滿足電商大件商品的購買、配送、安裝一體化需求。
2、貨拉拉的物流覆蓋面較為廣闊:
貨拉拉以客戶需求為主將在全國主要城市建立樞紐倉和衛星倉,提升客戶時效;通過專業的倉儲管理,降低客戶綜合物流成本;提供靈活定製化的系統,實現客戶庫存、路由、管理全程可視,最終實現客戶價值最大化。
3、貨拉拉的管理較為合理化:
貨拉拉根據客戶需求提供入庫上架、質檢存儲、分揀包裝、稱重配單、出庫退換、干線運輸、末端配送等倉配一體化供應鏈解決方案。
(1)快的打車融資A輪擴展閱讀:
貨拉拉的相關介紹:
貨拉拉率先在國內開創了特賣這一獨特的商業模式,加上其「零庫存」的物流管理以及與電子商務的無縫對接模式,德邦物流得以在短時間內在物流領域生根發芽。
貨拉拉已涵蓋商品庫存管理、商品分揀、包裹分揀等各作業環節,並在全國物流倉儲中心建設了包括輸送系統、機器人全自動集貨緩存系統等自動化項目。
此外,貨拉拉通過事業合夥人項目,貨拉拉將網點擴展至全國所有鄉、鎮、村,實現更廣的網路覆蓋、更快的響應速度,為客戶提供更加優異的服務體驗。
❷ 滴滴創始人是誰
滴滴出行創始人是程維。
程維曾在阿里巴巴集團任職八年,於區域運營和支付寶B2C業務上取得成功的管理經驗。2012年,二十九歲的程維創辦小桔科技,在北京中關村推出手機召車軟體滴滴打車。2015年2月,滴滴打車與快的打車進行戰略合並。 同年9月,滴滴打車正式更名為「滴滴出行」。
2016年8月,滴滴出行收購Uber中國。2016年10月18日,2016胡潤IT富豪榜發布,程維以120億元排名第28。 2017年5月,程維與滴滴總裁柳青一起上榜《時代周刊》「科技領域最有影響的20人」,成為該榜單中僅有的兩位中國企業家。
(2)快的打車融資A輪擴展閱讀:
針對滴滴優步合並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正在依據《反壟斷法》進行調查。11月1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反壟斷局局長吳振國介紹中國《反壟斷法》實施十周年有關情況及展望,並就熱點問題予以回應。
2016年8月,佔有中國網約車市場最大訂單份額的滴滴出行與優步中國宣布合並,引發了社會各界對網約車行業競爭狀況的廣泛關注。對此,吳振國在發布會現場表示,市場監管部門正在依據《反壟斷法》及有關規定對這個合並案進行調查。
反壟斷執法機構高度重視新經濟領域的競爭問題,依據自身創新發展、創新監管方式和堅持包容審慎的原則,對互聯網等新興領域的發展進行監管。
吳振國還表示:「網約車不管是在中國還是歐美,都是一個新興的業態,與傳統行業有所區別,市場競爭也復雜多變,本案社會關注度比較高。我們正在研究互聯網競爭規律和特點,全面分析評估該交易對市場競爭和行業發展的影響,嚴厲查處損害消費者權利的壟斷行為。」
❸ 快的打車和滴滴打車那個是騰訊的那個是阿里巴巴的
1、快的打車是杭州快智科技集團研發的一款通過移動互聯網技術解決城市居民出行的手機軟體。2013年4月,快的獲得阿里巴巴、經緯創投1千萬美金的A輪融資。快的是阿里巴巴注資,並不是全資公司。
2、滴滴打車所屬公司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平台為騰訊應用寶,但均不屬於騰訊和阿里巴巴。2013年4月,完成B輪融資:騰訊集團投資1500萬美金。滴滴打車是騰訊注資,並不是全資公司。
❹ 滴滴打車快車不拼車可以坐幾個人
滴滴不是拼車是可以四人乘坐的哦,請您了解。
❺ 滴滴出行的發展歷程
2012年6月6日,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經過3個月的准備與司機端的推廣,9月9日在北京上線。
2012年10月28日,版本1.1,跟隨IOS推出新版本,更完美的支持蘋果新系統,增加了計程車到達的即時信息推送,增加了一鍵重復發送功能,簡化了注冊流程。
2012年12月,滴滴打車獲得了A輪金沙江創投300萬美元的融資。
2012年12月2日,版本1.2,開通了預約功能,可以即時預約明天乃至後天的計程車。增加了加價功能,在高峰期或者不好打車時,提供了加價方式來提供叫車的成功率;省掉了注冊和登陸流程,讓用車能夠更加便捷。
2012年12月18日,版本1.3,增加了呼叫等待功能,高峰期可以延長等待時間,預計提升40%的叫車成功率;優化了軟體的啟動速度。 2013年4月,完成B輪融資:騰訊集團投資1500萬美金。
2013年10月,艾瑞集團發布打車軟體唯一一份行業報告:滴滴打車市場份額59.4%,超過其他打車軟體市場份額之和。
2013年12月,入選中國區「App Store 2013年度精選」。 2014年1月,與微信達成戰略合作,開啟微信支付打車費「補貼」營銷活動
2014年1月,完成C輪1億美金融資:中信產業基金6000萬美金、騰訊集團3000萬美金、其他機構1000萬美金
2014年3月,用戶數超過1億,司機數超過100萬,日均單達到521.83萬單,成為移動互聯網最大日均訂單交易平台
2014年5月,產品正式更名為「滴滴打車」,寓意「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2014年8月,滴滴專車上線,進軍商務用車領域。
2014年10月,與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聯合發起粉愛行動,成立粉愛公益基金,關愛女性出行。
2014年11月,CNNIC 發布的《2013-2014年中國移動互聯網調查研究報告》顯示,過去半年滴滴打車的用戶使用率高達74.1%,持續行業領跑 。
TalkingData發布的《移動打車應用行業報告》顯示,滴滴打車用戶月活躍量居首位,較補貼前月活躍用戶數增長688.1%。
2014年12月,完成D輪7億美金融資,由國際知名投資機構淡馬錫、國際投資集團DST、騰訊主導投資啟動億元專車品牌推廣--今天坐好一點,滴滴體刷爆微信朋友圈,一小時參與用戶達三千萬,視頻點擊過千萬經過兩個多月的公測,「滴米」調度系統正式上線,通過大數據優化出行體驗,雙十二實現90%的打車成功率。 2015年1月17日晚,由騰訊應用寶、安徽衛視共同主辦的「2014騰訊應用榜樣——應用寶星APP之夜」在北京工人體育館舉行,滴滴打車獲評年度「最具突破出行APP」 。滴滴公司副總裁羅文上台領獎後,當場宣布派發大禮,回饋用戶。
2015年5月13日,在全國北京、天津、廣州、深圳、成都、重慶、武漢以及杭州等8個城市上線公益性搭車服務「滴滴快車」,最低價每公里不足1元,上述8個城市的乘客有望因此大幅降低出行成本。「滴滴快車」僅按照里程單價和時長收費,價格非常低廉,再加上沒有起步價,用戶打車的成本有望得到下降。例如在廣州和杭州的里程單價只要0.99元/公里,時長費最低僅需0.2元/分鍾。
2015年7月6日,滴滴打車正在內測一個「合乘拼車」系統。該套系統將作為滴滴打車的底層構架,在計程車、專車以及快車等所有滴滴的服務內上線。通過這套系統,計程車、快車、專車上的每一個座位都將成為一個獨立的可售資源。
2015年9月9日,「滴滴打車」更名為「滴滴出行」並啟用新Logo——一個扭轉的桔色大寫字母D。伴隨此次滴滴品牌升級、更換新Logo,滴滴將在發布全新版本的「滴滴出行」APP。滴滴新Logo的顏色延續了滴滴原有品牌色桔色,設計上採用了滴滴拼音首字母D的抽象化設計,一方面象徵著微笑,表達了「滴滴一下,美好出行」的企業理念,另一方面,也抽象描繪了道路形象,代表了滴滴所處的行業。
2015年10月8日,在由中國互聯網協會、滴滴公司主辦的《共享經濟下的約租車(專車)模式上海創新和探索》上,上海市交通委正式宣布向滴滴快的專車平台辦法網路約租車平台經營資格許可。這是國內第一張專車平台的資質許可,滴滴快的也成為第一家獲得網路約車租車平台資質的公司。
2015年7月,宣布完成了30億美元融資,投資方為中國平安、阿里資本、騰訊、淡馬錫、中投公司等。
2016年1月11日,滴滴公布了2015年訂單數,聲稱超過Uber成立6年累計的10億訂單數:「在過去一年裡,滴滴出行全平台(計程車、專車、快車、順風車、代駕、巴士、試駕、企業版)訂單總量達到14.3億,這一數字相當於美國2015年所有計程車訂單量(約8億,數據來源:IBISWorld及Statistic Brain)的近兩倍,更是超越了已成立6年的Uber剛剛在去年聖誕節實現的累計10億訂單數。」滴滴戰略負責人朱景士曾在11月份的公開演講中稱,滴滴花了不到對手1/4的錢就保持了這個體量。
❻ 烽鳥出行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怎麼樣
做共享汽車的,氛圍比較融洽,工作起來比較有激情,16年成立的,今年剛拿到A輪融資,今年發展速度較快!
❼ 為什麼移動打車 App 一直在燒錢,而投資人仍願意一輪一輪投入
第一輪,2010-2012年,「舶來品」的群雄並起;
這一輪打車熱潮的鼻祖是美國的Uber,09年成立,10年天使輪125萬美金,11年2月A輪1100萬美金;此時Uber僅僅覆蓋了舊金山一個城市;同年12月,Uber B輪融資3700萬美金,此時其服務涵蓋舊金山、西雅圖、芝加哥、紐約、華盛頓和波士頓六個城市,並一舉成為當年最火熱的美國創新公司代表。(10年興起的O2O的概念也在11年找到了其最為有力的代表……)
而在國內,最早的Uber模仿者易到用車在10年9月正式上線,天使投資是徐小平老師,後又在11年8月獲得A輪融資,注意時間節點:11年8月,正好是Uber融資後大概半年;(當然我並不是說易到的融資完全是靠概念,其在初期的執行和模式創新還是讓很多人眼前一亮的)。
但也就此時關於「黑車」的討論讓很多創業者覺得繼續做這樣的模式可能直接風險太高,而與此同時另外一家名為Getaxi的公司進入人們的視野,10年7月成立獲得天使200萬美金,11年6月A輪800萬美金。
也就是在11年底,12年年初的那個時間點,國內的基於計程車的打車應用團隊開始非常活躍的出現,第一批的代表有:搖搖招車、打車助手、打車小秘(易到做的)、微打車、易達打車以及稍晚發布的嘀嘀打車等;
基本上你能聽過的名字的打車類軟體在那個時點都拿到了第一筆投資,無論多少;因為細分行業美國火,中國雖然有很多國情的限制(比如計程車行業封閉),但這並不能妨礙大家以一個天使期的價格參與這一市場。
就像打德州一樣,即便手裡牌很爛,但不少人依然會跟個1-2輪再決定是不是棄牌……
這個時間點幾家公司起步差不多,沒有誰在初期就表現出了能夠領先行業的態勢,所以只要團隊看上去還OK,就都能拿到錢;(很像當年的團購有沒有?)
大家雄心萬丈,瘋狂的跑馬圈地,但……
第二輪,2013年上半年,洗牌開始;
因為行業從業者眾多,除了瘋狂的補貼和砸錢之外,單純想依靠產品體驗獲取用戶和司機已經不可能;所以在2013年上半年在行業之外,大家開始討論打車軟體怎麼掙錢?與此同時由於政府管制的問題,在13年上半年,整個打車軟體的從業者經歷了一輪又一輪的「沖擊」……
而在沖擊中自然有人留下,有人被沖走,所以群雄紛爭的態勢開始出現寡頭;
在北京,嘀嘀開始顯現出強於其他團隊的執行能力,具體體現在PR、廣告投放、瘋狂的補貼策略,而所有這些我們看到的除了團隊自己的決策外,很大程度上是由嘀嘀的A輪投資人---金沙江決定的。投資嘀嘀A輪的正是當年投資拉手的金沙江朱嘯虎;如果你還記得當年拉手在瘋狂擴張時的景象,那麼你就不會吃驚於13年Q1-Q2嘀嘀的表現,結果是北京市場被嘀嘀幾乎全數吃下。
在江浙滬,另外一家打車軟體企業---快的悄悄的撬動著打車市場,因為在杭州以及阿里的關系,快的很早就獲得了阿里的投資;杭州起步的快的在吃透杭州市場後迅速進入上海市場;由於我在上海,對上海市場比較了解,這個市場也是整個打車軟體市場競爭最激烈的地域;
上海整個城市的計程車全國最規范的,電調系統也非常深入民心,但這個系統還是有個問題:收費;所以快的在進入上海之後,通過優秀的用戶體驗和一定的運營手段就在上海獲得了單日過萬的訂單數量…
而就在快的取得一定成效的時候,嘀嘀在北京戰役勝利後進入上海市場,依然延續了在北京的策略:瘋狂砸線下廣告、大力補貼司機用戶;而他們敢這么做的原因就在於在13年4月,北京戰役取得階段性勝利之後獲得了騰訊戰略投資的青睞,1500萬美金到手……短短2個月後,嘀嘀在上海也宣布單日訂單破萬。
我最近半年總會和身邊的朋友講這個案例,我是學工商管理的,在打車軟體這個細分領域里幾乎完美的提現了我所有學過的經典管理學、營銷學、經濟學案例。比如在已經有了一個行業先行者的細分領域,如何撬動市場?嘀嘀在上海的策略就是一種廣泛意義上的「低價」(更高的補貼力度)……
而關於《打車軟體-血站上海灘篇》的故事還沒完,在已經有了2個行業領先者的市場,後發者又該如何撬動呢?大黃蜂這時候給了我們答案:更為激進的「低價」策略!
大黃蜂是13年成立的公司,創始團隊是前土豆COO,天使期從晨興那裡融了300萬美金,上線後瘋狂補貼,補貼不僅僅局限在乘客也在用戶。我印象中大黃蜂最激進的時候是在夏天6-7月,其做了連續8周活動,只要用大黃蜂打車,成交後司機給10塊話費,乘客給10塊話費……
這場戰斗之慘烈程度可想而知,而結果似乎也說明了問題;在8月,快的、嘀嘀、大黃蜂都宣布自己是上海第一;在上海這個局域市場中,寡頭壟斷行成,然後進入典型的「囚徒困境」。
只要誰不補貼或者誰補貼力度小了,司機和用戶就會跑向另外2家……而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快的完成了其又一輪融資;
第三輪,2013年下半年,大佬進場,寡頭之勢形成
到了下半年,能夠吃得消這樣燒錢速度的打車類應用已經沒有幾家了;嘀嘀依然鞏固了其在北京霸主地位,而快的通過「農村包圍城市」的方式迅速拓展了30個二線城市市場,兩家行業領頭羊開始出現。再後面一點的搖搖開始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大黃蜂經歷了瘋狂的夏季之戰後發力廣州深圳,效果甚微……
而也就在這個時點,領頭羊2家企業的現金流開始吃緊,下一輪融資迫在眉睫;BAT三家中國互聯網的絕對大佬在一個時點為這一輪的融資推波助瀾。這期間還穿插了快的收購大黃蜂這樣的事例……
這里可能會有人問,阿里投資了快的,騰訊投資了嘀嘀,我們都好理解,可關網路什麼事兒呢?
因為網路對移動互聯網的焦慮,因為網路看到網路地圖的用戶量不錯,因為網路地圖想拓展O2O業務,所以:
網路地圖推出用網路地圖打車(後面接的打車軟體),網路給用戶補貼話費的活動……
(你們不是給不起乘客補貼了么?我大網路有的是錢,我給!
金主!給跪!必須跪了!)
那麼這一輪融資的時候,嘀嘀講的又是什麼呢?行業影響力、即將撥雲見日的形式、過去2-3年的執行效果,以及騰訊的背書。所以結果我們都看到了,就是題主所說的,今天正式有消息放出,嘀嘀新一輪融資1億美金,中信領投6000萬,騰訊跟投3000萬;
雖然我不知道嘀嘀現在的股份結構,但騰訊的跟投應該是超出其股份比例的,我相信在整個談判過程中騰訊一定給嘀嘀非常多的加分;(也有新聞關於微信接入打車的,大家也看到了)而至於為什麼是中信這家在國內TMT領域不是那麼活躍的基金來Lead,或許也從側面說明了一些事情,這里不展開了。
至於快的,通過和支付寶的合作,在嘀嘀疲於融資的時點進入北京市場,相信北京的朋友們最近都應該知道用支付寶可以打車了,其背後合作方就是快的,短短時間也在北京市場獲得了不錯的份額,所以如果你是投資人,快的你投還是不投?或者這么問,所有人都不會投么?
第四輪,2014?
一個問號可能是我唯一想說的,沒人知道……因為嘀嘀融到錢了,快的也不會坐以待斃,這場戰爭不會那麼早結束,14年戰爭肯定會升級……
而至於其他答案提及的諸如:收費、大數據營銷、合作推廣等所謂的商業模式在今天這個時點對於兩家公司來說可能優先順序沒有那麼高,我們操心也操不過來,所以也就別操那份心了……
=====================================================================
寫在最後,打車類應用這個細分類目應該算我入行以來所經歷的最刺激的一個行業,真正的競爭其實只有1年,而這1年裡發生了那麼多波瀾起伏,這些波瀾不會因為行業外的人的一句諸如:「打車軟體不靠譜」這樣的結論所輕易掩蓋,我上面所寫的內容不及真實競爭環境的萬分之一,其中之事可能都夠寫一本MBA案例集了……
這個細分類目比團購更驚心動魄,因為直到今天行業領先的2家公司依然沒有任何收入,A輪融資Close的第二天啟動B輪融資是多少年不遇的情境,很多人會說這簡直就是一場豪賭啊,我部分同意,這場豪賭可能依然會延續下去……
(我其實想如果有機會,在未來的某個時間點,找參與這場大戰的幾家VC的具體負責這幾個案子執行的XDJM一起聊聊這場戰役的前前後後,然後整理成冊,哪怕不發表就小圈子看看也是值得的。
我總會和朋友們說做投資的每個個體都不傻,甚至絕大多數都是絕頂聰明,但到基金作出投資決策的時候,就是群體決策,這里就有個體理性和群體非理性之間的關系,所以有可能結果會讓很多人看不懂,看不懂最後有2種結局:
1、案子敗了,然後投資人被罵SB;
2、案子成了,投資人開始吹NB;)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