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日本 松下電器 公司 為什麼 不收購 三星電子 公司
因為三星的技術不如松下。松下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了,問知名度老一代的人都知道,可以這樣來思考這個問題。
1三星公司的產品特點是什麼?答:沒什麼特點,主流配置以外就是屏幕大。
2三星公司的產品質量怎麼樣?答:不怎麼樣,屏幕太大造成易碎,其它地方還可以。
3三星公司的產品售後怎麼樣?答:售後不錯~!客服、技術很熱情。價格也不便宜
4三星公司的產品技術怎麼樣?答:技術跟著社會主流走。由國內追捧韓星的人潮熱的。
補充:三星的產品當初再國內基本沒什麼人用它,而後來,由於韓國部分明星再國內火了以後,同樣他們的產品也在國內火了。
日本 松下電器介紹:
松下公司在二次大戰的時候造過飛機,這個可能很多人不相信,但卻是真實的,當時日本政府命令所有的日本企業為軍隊服務!但是難能可貴的是,松下幸之助老先生是個堅定的反戰份子,十分反感政府的做法,所以,在他的"配合"下,最終"松下牌"的飛機一架也沒能飛上天,成為日本法西斯的殺人武器!由於他的英明決斷,在戰後日本蕭條的大環境下能夠迅速恢復生產,造就了今天的松下帝國,並且使"松下電器"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消費電子生產商!
而且松下的技術堪稱一流的!不論硬體還是軟體,都做的非常出色。
而 三星的技術,我覺得我沒必要再說什麼了,如果你是一個技術一流的總裁,我想你不會去收購一個論技術不如你,論質量、人氣、特點、售後都不如你的公司吧?
Ⅱ 松下電器(中國)財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松下電器(中國)財務有限公司成立於2007年03月09日,主要經營范圍為(一)、對成員單位辦理財務和融資顧問、信用鑒證及相關的咨詢、代理業務等。
法定代表人:田中卓志
成立時間:2007-03-09
注冊資本:70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10000400505311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外國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上海市虹口區吳淞路575號9樓906-907室
Ⅲ 黑狐21集時方天翼為什麼換槍殺松下賤
因為俞梅是被松下殺的,天翼要為俞梅報仇,所以最後用了俞梅的槍殺死了松下
Ⅳ 松下公司是如何應對金融危機的
晨報訊(記者 劉映花)全球金融危機在向眾多企業發出生存挑戰的同時,也可能促成新企業航母的誕生。上周六,有消息稱日本電子巨頭松下公司正在同三洋公司的三大股東談判,擬收購其持有的三洋股份,從而實現對三洋的整體收購。 如果成功,這將是日本電器巨頭之間達成的首起並購案。 昨日,松下中國相關人士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尚未有公司官方消息可供發布。然而,在上周末,對於這起大型並購的猜測已經達到頂峰。根據日本當地媒體的報道,松下的三個談判對手分別是高盛公司、三井住友銀行和大和證券公司。由於盈利水平急速下滑,三洋公司在2006年曾向這三家機構發行了約30.5億美元的優先股,以融資進行業務重組。這三家金融機構一共持有三洋電氣公司的4.3億股優先股,如果轉換成普通股,占據了三洋70%的擁有投票權的股份。 而松下收購三洋,基於對三洋電池業務的看好。三洋電機、松下和索尼佔全球鋰電池市場份額超過60%,在全球電池業務迅速擴張的背景下,今年三家公司紛紛發布增產計劃,其中,松下於8月份宣布,將新建鋰電池工廠。 業界分析預計,為了達成收購,松下可能需要花費超過60億美元,但眼下的金融風暴讓這些金融機構囊中空虛,這也為松下增加了籌碼。而如果並購達成,松下將有望超過日立成為日本最大電器廠商。
Ⅳ 分析比較一下松下、索尼這兩個牌子
不知道怎麼比呢?比公司規模的話,松下遠遠超過SONY(松下目前為世界最大消費電子廠商),比品牌認知度,SONY稍微領先松下(SONY在80年代開始走時尚科技路線,深得消費電子產品主要用戶群---青少年的喜愛)
這兩個公司怎麼比較呢?松下的經營策略老謀深算,在業界格式標準定製中,松下參與制訂的業界標准鮮有失敗之作,可見松下的老辣手段和前瞻預見性的准確!而且松下在新世紀里改變經營策略,從市場領導者的角色向市場跟進者的角色轉變,在越來越激烈市場競爭中最大可能的降低競爭風險,降低生產成本,達到利潤最大化!
SONY年輕有活力,從1946年成立之初就逆傳統營銷而動,堅信技術可以創造一切,包括消費者的需求,論實力,規模,歷史,銷售SONY遠遠不及松下,日立和東芝,SONY的突破口只有一個---技術,他們"甘做實驗用的白老鼠",SONY的這種做法在素來保守的日本獨樹一幟,經常處於背水一戰的SONY在危機感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術實力,熱心於制訂各種業界標准,同時也給SONY帶來極大的風險,在歷史上SONY在格式之爭中兩次重大失利險些將自己推到破產邊緣,最著名的一次就是SONY的BATEMAX與JVC的VHS兩種家用錄像機格式之爭,當時的SONY對自己的BATEMAX格式備有信心,當時的形勢是松下尚未對支持哪種格式作出表態,而當時其他廠商都是跟在松下屁股後面的,SONY當時對自己的制式信心十足,盛田昭夫親自帶著產品拜訪松下幸之助,口若懸河的講著他們的技術如何先進和VHS的各種不足,老謀深算的幸之助當時並沒有表態,而SONY錯誤的認為松下已經認可了自己的技術,回家後投入全部家底開始開動生產線批量製造了,但是沒多久,松下宣布支持JVC的VHS格式,各大廠商紛紛跟進,連以前支持BETA的東芝,三洋等也轉投VHS陣營,SONY傻了,公司面臨倒閉的邊緣,而這時松下在關鍵時刻並沒有痛下殺手擊沉SONY(當時SONY在影音家電領域已經威脅到松下的地位),而是讓其在自家擁有的5萬家松下專賣店中擺賣SONY的產品,並幫助SONY渡過了難關!其實松下挽救SONY的真正目的是松下需要SONY,SONY的技術!
其實在VHS和BETA之戰中可以看出松下根本沒有把SONY當作競爭對手,當時格式競爭之時,就好象如今的藍光和HDDVD,PS3和X360一樣,各家都打口水戰!當SONY的工程師們指著松下的VHS訴說著種種缺點時,松下幸之助對BETA的評論卻是:別人家的事我們沒有必要去評論,但SONY做的確實不錯!僅此一句話,可以反映出松下完全沒有把SONY當作對手!
(太長了,情緒上來了收不住了,打字太累,休息一下暫時結個尾吧)
總結一下,在業界,銷售的松下和技術的SONY,相互依存,雙雙達到了今天的地位(松下如今在收購三洋後已經貴為全球最大消費電子電器廠商),SONY創造的品牌價值(如WALKMAN PS)也成為業界的神話!!
最後,如果大家對松下和SONY之商戰感興趣的話可以去看看這本書----<<謀者至尊----松下與SONY的商戰謀略實錄>>
Ⅵ 當年松下為什麼退出中國市場
2005年3月底,由日本東芝公司、南京普天通信和香港王氏國際三方合資建立的南京普天王芝公司,在扭虧無望的前提下,日本東芝日前在南京對外公布,撤離中國市場,東芝方面已將相關生產設備折價賣給中方,並退出在南京普天王芝的全部股份。
當初,東芝宣布退出國內手機市場這一事件,引起了業內對過去幾年來一直處於國內手機市場二、三陣營的日系手機企業生存狀態的關注。當時曾有業內人士斷言,此事將引發日系手機企業「前赴後繼」地淡出中國。當初的斷言如今成為現實。事隔8個月後,同為日系手機代表的松下也黯然退場:
12月9日,松下公司宣布關閉其位於菲律賓和捷克的兩家手機製造工廠,以及美國和英國的手機研發中心,並將裁員1400人。此舉意味著松下手機退出包括中國在內的海外2.5G移動通訊市場。
繼東芝後,又一日系手機巨頭倒下!同為日系手機代表的三菱,雖然並未正式退出國內手機市場,但兩年來推出的新品寥寥,在市場上也少見其身影,與「退出」幾乎無異。加上早在2003年便退出中國市場轉而選擇與愛立信合資成立索愛返攻國內市場的索尼;以及在國內CDMA市場上苟延喘息京瓷三洋,至此,日系手機在國內市場幾乎「全軍覆沒」,只剩下NEC仍在孤軍混戰。
當我們回望過去幾年日系手機在國內手機市場的表現時,作為日系手機的代表,松下手機的名字,一直跳躍在我們的記憶中。
曾經輝煌
在早期的中國手機市場2000年,松下手機以GD90、GD92、GD93讓國內消費者認識了松下手機,其修長輕盈的外觀設計另習慣了摩托羅拉西門子等品牌手記笨重厚實的國內消費者眼前一亮。隨後在2002年底,攜紅透亞洲的周傑倫代言松下手機的旋風,松下推出了GD88,並作為首批支持中國移動彩信業務的手機之一,在國內手機市場中創下了不俗的銷售業績。同期的GD55與GD68也均有不俗的市場表現。其中GD55憑借小巧可愛的的外觀設計在女性手機市場中頗有斬獲;而GD68以時尚設計合適價格在青年一族中風靡一時。
在一貫挑剔的日本市場,松下手機以16.4%的市場份額,僅次於NEC的19.8%而高居市場佔有率亞軍。而在國際手機市場,松下手機也已經聲名遠揚。
然而在國產手機如日中天的2003年和洋品牌大舉反撲的2004年,松下手機卻未能再在國內手機市場創造任何輝煌。雖然在2005年,松下相繼推出了X800,VS系列等手機,卻並未拯救其市場份額。在賽諾公布的上半年國內手機市場最新排名顯示,松下手機在GSM市場份額暴跌了40%,成為GSM市場份額下滑最快的外國品牌。直至今日松下手機宣布退出包括中國在內的海外手機市場,松下手機,又一個倒下的來自太陽旗國家的通信巨頭。
是什麼讓在日本本土手機市場風光無限的松下手機退出海外市場?松下手機退出海外市場是否意味著這個電子消費類巨頭揮別通信行業?
退出的無奈
市場定位。一直以來,日本電子消費類廠商憑借其精緻的外觀設計、上乘的製造工藝在中國都以高端形式示人,一提到索尼、松下、東芝等日系品牌,大部分消費者腦中涌現的是高質量與高價格的印象。同樣,松下手機在國內手機市場一直主打中高端市場,如果定位中高端在早幾年的國內手機市場還行的通,那隨著近年來國內手機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一味堅持中高端就顯得有點「偏執」了。松下手機所堅持的中高端市場定位,與國內消費者的價格預期形成巨大落差。據統計,95%的中國消費者選購手機的心理接受價格600~2000元之間,根據業界公認規則給中高端手機的定義是指價格在2500元以上的手機,松下手機大部分機型為中高端,這與95%的消費者的經濟能力不匹配。在價格競爭激烈的國內手機市場,松下手機遲緩的價格反饋速度,讓松下手機一直無法實現「一步到位」式的市場價格預期。而這也是松下手機屢屢調價但仍然失去市場先機的原因,松下手機的中高端定位使其深受此害。
產品策略。隨著移動通訊市場的飛速發展,手機已經由之前的耐用通訊工具逐漸演變為時尚電子消費類產品。這對手機廠商提出了產品外觀設計、產品更新速度提出更高要求。調查數據分析結果表明,外形美觀是消費者選擇的手機一個重要因素,甚至是決定購買行為的關鍵因素,而產品的多樣化同樣是影響消費者選擇的重要因素。在這二點上,松下手機都欠缺。中國消費者偏向於喜歡小巧型的手機,而手機延續了日系外手機觀寬大、略顯笨重的特點,這是一個客觀存在的矛盾。即使是松下今年夏天推出的7款新品,也存在著外形雷同、單一,缺乏獨特性的劣勢。在產品款式多樣化方面,到目前為止,松下在今年僅僅推出了11種機型。而同為日系松下的NEC在今年就推出了33款機型。但即使是新品,松下手機各個款式的區分度也不大。松下今年發布的7款機型VS2、VS3、VS7、SA6、SA7、MX6、MX7從外型上幾乎沒有什麼差別:它們都具有筆直的線條,寬闊的折疊機身,並採用了松下特有的一鍵開啟設計。外觀設計沉悶、產品線缺乏是松下手機給業人人士最大的印象,忽視消費者需求的產品策略,讓松下手機遠離了消費者的目光。
運作模式。面對人口龐大、市場層次繁雜的中國市場,許多跨國公司選擇了本地化,在產品開發、渠道操作、人才運用上都盡量實現本地化。松下手機卻並非如此,其照搬海外其他市場的的市場戰略定位和操作方式嚴重背離了中國手機市場的實際情況,盡管這種定位和操作方式在日本和歐美市場都很成功。一個很明顯的例子是人才的本地化。在同為日系廠商的老對手NEC請來曾在摩托羅拉浸淫長達9年的盧雷操盤中國業務之時,松下手機仍然由一批來自日本的並不熟悉中國手機市場的高層掌控著。人才的本地化,直接影響著是否能准確把握國內手機市場動態。當NEC手機在深諳中國手機市場的盧雷的帶領下,以全新面貌在市場上拼殺時,松下手機卻因為不熟悉國內手機渠道、對市場判斷錯誤等原因造成了庫存大量積壓,由此造成了對渠道和終端的損傷,直接影響了手機代理商對是松下手機運作模式的擔心。運作模式不當帶來的渠道與終端的不信任,是松下手機在國內經營中難以逾越的硬傷。
同時,另外一個因民族感情因素所帶來的影響同業不可小視。近年來,日本政府「軍國主義」外交策略有死灰復燃的跡象,中日之間無論是政府還是民間,都出現了諸多摩擦。政治層面有小泉參拜戰國神社,經濟層面有雙方爭奪東海石油開發權,社會層面有珠海買春事件。中日之間眾多不確定的政治經濟因素,使民族情緒加速蔓延,「抵制日貨」成為近年民間反日的主旋律。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作為日本工業經濟象徵的松下,自然難逃其咎。
難道,松下就真的放棄極具增長潛力、並擁有多年行業經驗的通信市場?當我們仔細觀察松下的種種布局之時,也許能找出一些答案。
退出背後的預謀
據悉,世界上第一部3G手機就是松下生產出來的。在世界3G應用最先進的日本,松下也幾乎包攬了3G業務中從基站設備到終端的所有環節。同時,松下與全球知名的3G運營商NTT DoCoMo保持著長期深度的合作,無論終端、設備、還是解決方案,松下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2002年,松下與NEC、華為聯合開發3G移動終端技術;2003年,松下與UT斯達康合作開發3G基礎設備;同年,松下又通過與清華大學、北京郵電大學等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合作,積極加速3G等尖端移動科技在中國的落地。熟悉通信市場的人都知道,小靈通與電信、網通的關系非常微妙。電信和網通在未來至少會獲得一張3G牌照。
此外,隨著3G時代的到來,運營商將占據產業鏈中的主導地位,松下在2005年進一步加大了與電信運營商合作的力度,中國運營商保持密切關系。其中有力的佐證是已經上市的X700、X800和新近上市的VS6、MX6和MX7等多款手機都獲得了中國移動的認證,成為了運營商的定製手機。
至此,相信很多讀者已經對之前筆者所提的答案已經略知一二。松下對國內3G市場的布局中所蘊含的野心,已昭然若揭。在競爭激烈、利潤率日趨降低的2G、2.5G市場,松下選擇了全身而退。3G已經在中國市場已呼之欲出,在這個令各通信巨頭垂涎不已的大蛋糕中,松下已早早布下棋子。
以退為進,是一個源遠流長的兵法策略。在當今的移動通信行業,松下將這個古老的兵法為其所用。(
Ⅶ 擺脫松下電池依賴,特斯拉將投下4枚重磅炸彈
自成立以來,特斯拉的電池就一直靠松下供應。對一家電動車公司來說,這個風險確實不小。
特斯拉 CEO Elon Musk 甚至多次在社交媒體推特上抱怨,要不是松下拖後腿,Model 3 的量產也不會出那麼多亂子。
因此,特斯拉一直在試圖擺脫對松下的依賴,完成對電池產業鏈的垂直整合。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特斯拉在「去松下化」上,到底打了什麼算盤。
1、步步為營
2019 年 5 月,特斯拉官宣收購 Maxwell——這家以超級電容聞名於世的公司,將為新東家的電池革命添磚加瓦。
在去年的特斯拉投資者年會上,Musk 更是毫不避諱地表示,特斯拉需要能大規模量產電池的解決方案。
「這是個關鍵問題,我們必須提升電池的量產能力,這樣才能滿足車輛生產需要。曾經,電池產能並非我們的瓶頸,但現在情況不一樣了,我們必須掌握自己的命運,讓新的解決方案及時就位。」Musk 在 2019 年的投資者年會上說道。
在那場年會上,Musk 還談到了將 Maxwell 技術整合進特斯拉電池的事宜,但有關細節他卻不願詳談。
「這事戰略意味濃厚,我們還是把它留在下次的投資者日上吧。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術,將大大影響車輛成本與電芯量產。」Musk 表示。
去年 9 月,有傳聞稱特斯拉開始為電池製造招聘人才:「特斯拉正在為公司新研製的生產線尋找技師,你將成為我們新產品的重要參與者。」
2019 年,特斯拉電池研究合作夥伴——加拿大達爾豪斯大學的?Jeff Dahn?教授發表報告稱其掌握了行駛里程可達?100 萬英里的新型電池。
這種用上了新型電解液和下一代單晶 NMC 532?陰極的電池能夠完成至少?4000 次充放電循環。
2019 年年末,特斯拉又收購了?Hibar Systems。
這是一家專攻電池製造設備的公司。Hibar 公司的技術庫中,鋰電池自動化真空填充系統是最具價值的技術。
2018 年,Hibar 還在加拿大國家研究委員會(NRC)行業研究扶持項目中拿到了 200 萬加元的獎金,讓其在項目中脫穎而出的是一套在能量存儲解決方案市場大放異彩的「高速鋰電池製造系統」。
從這個角度來看,特斯拉逐步涉足電池製造業務就不令人意外了。
今年 2 月,特斯拉的一份招聘廣告證實了大家的猜測:
「特斯拉的電池製造工程小組正在尋覓一位上進的設備開發工程師,以加速我們下一代電池製造項目的落地。該職位將深度參與到設計、開發、測試以及量產設備的工作中去,同時加入到驗證、推廣和產品設計更改等跨職能工作。」
今年 4 月 18 日,特斯拉還宣布,未來柏林超級工廠落地後將設置電池生產線,相關工作崗位的招聘已經啟動。
僅僅兩周後,代號?Roadrunner?的特斯拉神秘項目也浮出水面,其目標就是造出比松下電池能量密度更高、成本更低的新型電池。
除了 Jeff Dahn 的助力,特斯拉還會用上 Maxwell 的干電極技術。
深挖領英,我們也能抓到不少特斯拉自研電池計劃的信息。
特斯拉研發工程師 Matthieu Moors 直接對自己的同行發出倡議:「加入我們,大家來一起革新鋰電池製造技術。」
電池製造部門高管 Bonne Eggleston 也表示:「特斯拉正在開發世界級的電池製造技術,以幫助下一代低成本、高性能電動車與能量存儲設備盡快落地。」
2、垂直整合的未來
說了這么多,你可能會覺得信息量大但不夠集中。
那麼,特斯拉「去松下化」的新電池到底哪裡最值得期待?
在特斯拉即將舉辦的電池日(Battery Day)上,特斯拉預計將投下 4 枚重磅炸彈——單晶 NMC 正極、全新電解液、NCA 電極以及干電極鍍層。
熟悉了這些新技術的特性,也就基本摸清了特斯拉新電池到底有多大能耐。
先說 NMC 正極和全新電解液。
兩者是搭配使用的,也是實現特斯拉續航實現百萬英里的基礎。這兩項技術不但能讓電池電芯壽命達到現有產品的 2-3 倍,還能提升充電速度。
至於 NCA 電極,則能讓特斯拉大幅提升電池的能量密度。
而來自 Maxwell 的干電極鍍層技術,則是這四顆重磅炸彈中最強悍的。
它的作用與前幾項技術類似,也是增加電池壽命,以及提升電池能量密度(可達 300 Wh/kg,未來甚至可達 500 Wh/kg)。
換句話說,換了新電池的 Model 3 續航能達到 450 英里(約合 725 公里),甚至進一步提升至 600 英里(約合 965 公里)。
除了更高的能量密度,其電池壽命也能翻番,同時安全性能進一步提升,成本也能砍掉 10-20 個百分點。
此外,干電極鍍層技術對環境也更加友好(鍍層不適用鈷)。
從車輛性能角度看,新電池不但能帶來更強的續航,還能提升充電速度。
從業務角度看,新電池生產速度將大幅提升,成本也能進一步降低。
從環境角度看,則是減少鈷材料的使用。
將松下剔除出特斯拉的供應鏈後,特斯拉就能更好的完成整個產業鏈的垂直整合,而這是 Musk 一直以來的追求。
「對特斯拉來說,今年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開始向垂直整合可持續能源公司的轉變。我們用太陽能屋頂生產能源,用 Powerwall 儲存能源,然後將它用在電動車上。」Musk 表示。
現在,我們要看的,就是在特斯拉即將舉辦的電池日上, Musk 如何講述他新一階段的宏大願景了。
相關閱讀:劇透特斯拉電池日,Musk會拿出什麼殺手鐧?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