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單價降低10個點,應該怎麼算啊是用單價除以1.1,還是乘以0.
乘0.9
單價降低10個點,以單價為單位1
降低10個點位1-10%=0.9
⑵ 增值稅下降一個點後原含稅單價應該怎麼算
原含稅價=不含稅價×(1+17%)
新含稅價=不含稅價×(1+16%)
比如17%的不含稅價為11700元
原來的不含稅價=11700÷(1+17%)=10000
將原來的不含稅價摺合現在的含稅價=10000×(1+16%)=11600
如果17%的含稅價為8元,不含稅價=8÷(1+17%)=6.8376
改為16%的含稅價=6.8376×(1+16%)=7.9316
含稅的單價=不含稅的單價*適用稅率(1+17%或13%)。
單價是不是含稅,要看雙方簽訂的合同,如果雙方訂立的合同是不含稅價,那麼含稅價的單價=不含稅的單價*適用稅率(1+17%或13%)。
如果雙方訂立的是含稅價,那麼不含稅單價=含稅價/適用稅率(1+17%或13%)。
增值稅下降一個點後原含稅單價中價外稅(如增值稅)=不含稅單價*(1+稅率);不含稅單價=含稅單價/(1+稅率);一般如果給出的條件商品開具的是增值稅專用發票,單價一般是指不含稅單價;如果給出的條件商品開具的是增值稅普通發票,單價一般是指含稅單價。
價內稅:關稅 分為進口關稅和出口關稅;進口貨物的完稅價格CIF=(FOB+運費+保險費)*(1+關稅稅率);出口貨物完稅價格=(FOB中國境內口岸)/(1+出口關稅稅率)。 計算過程中如果沒有給出保險費,一般按千分之三的保險費率來計算。
⑶ 高中經濟學遇到一個問題:價格上漲,需求減少.需求減少,價格下降.這兩句話產生矛盾了,該咋解釋啊
價格和需求是相互印象的
兩者影響後必將可以達到均衡
「價格上漲,需求減少版.需求減少,價格下降"就是它們達到權均衡的變化過程
比如一樣東西一旦漲價,必然買的人就變少,需求就減少
當需求減得過少的時候,這個東西賣不出去了,必然會降價
⑷ 如何降低一個折扣,但折後價格與原來那個折扣的價格不變 『 能不能用一個公式計算出現在的價格
設x1為原價,x2為新價格則
x1*0.8=x2*0.7
x2=8*x1/7
⑸ 單價降低10個點,應該怎麼算啊 是用單價除以1.1,還是乘以0.9
乘0.9
單價降低10個點,以單價為單位1
降低10個點位1-10%=0.9
⑹ 這兩個題走什麼區別,為什麼一個低檔品價格下降可以增加需求量,一個價格下降需求量就減少了
比如雞蛋原來賣一塊,你是一般收入加庭,買雞蛋吃的話,生活會很拮據,現在雞蛋降到0.5元,多買點生活也不拮據!
假設你每月發100萬,買車,大部分會買賓士,
假設你每月發1萬,買車,大部分會買大眾。
⑺ 淘寶雙11真的全部商品打五折還是只降了一點點價格或者說根本是在騙人
他是在原有的定價上提價然後再打折銷售的,實質上五折更重要的是會吸引人的眼球
⑻ 用360瀏覽器打開京東點商品下面會出來一條,可以顯示各個電商的價格和價格上升下降那個,怎麼弄出來
那個是購物助手,你點擊瀏覽器插件搜索下載即可!
⑼ 增值稅下降一個點後原含稅單價應該怎麼算
原含稅價=不含稅價×(1+17%)
新含稅價=不含稅價×(1+16%)
比如17%的不含稅價為11700元
原來的不含稅價=11700÷(1+17%)=10000
將原來的不含稅價摺合現在的含稅價=10000×(1+16%)=11600
如果17%的含稅價為8元,不含稅價=8÷(1+17%)=6.8376
改為16%的含稅價=6.8376×(1+16%)=7.9316
含稅的單價=不含稅的單價*適用稅率(1+17%或13%)。
單價是不是含稅,要看雙方簽訂的合同,如果雙方訂立的合同是不含稅價,那麼含稅價的單價=不含稅的單價*適用稅率(1+17%或13%)。
如果雙方訂立的是含稅價,那麼不含稅單價=含稅價/適用稅率(1+17%或13%)。
(9)價格下降一個點和打1折扣擴展閱讀
增值稅下降一個點後原含稅單價中價外稅(如增值稅)=不含稅單價*(1+稅率);不含稅單價=含稅單價/(1+稅率);一般如果給出的條件商品開具的是增值稅專用發票,單價一般是指不含稅單價;如果給出的條件商品開具的是增值稅普通發票,單價一般是指含稅單價。
價內稅:關稅
分為進口關稅和出口關稅;進口貨物的完稅價格CIF=(FOB+運費+保險費)*(1+關稅稅率);出口貨物完稅價格=(FOB中國境內口岸)/(1+出口關稅稅率)。
計算過程中如果沒有給出保險費,一般按千分之三的保險費率來計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含稅價
⑽ 若某商品的Ed<1,表明當該商品價格下降20%時,該商品需求量減少小於20%。為什麼是錯的
需求曲線是一條向下傾斜的曲線,價格下降,需求量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