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不良貸款銀行已經核銷後,資產管理公司又打包出讓給另一資產管理公司,
不良貸款核銷是銀行內部的賬務處理問題,與借款人、擔保人無關,只要擔保期限未超,資產公司有權向擔保人追償債務。
B. 核銷不良貸款什麼意思
核銷不良復貸款字面意制思是核實並消除不良貸款,但核銷不良貸款不是放棄債權,只是把表內的貸款轉到了表外核算,所以不再需要經財政當局批准,對債權債務關系未終結的債權還要繼續追償。
我國自2002年全面實行貸款五級分類制度,該制度按照貸款的風險程度,將銀行信貸資產分為五類: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不良貸款主要指次級、可疑和損失類貸款。
C. 什麼是不良資產核銷和沖銷
銀監會1月公告顯示,2004年,主要商業銀行(指4家國有商業銀行和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7176億元,比年初減少3946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3.2%,比年初下降4.6個百分點。這是不良貸款繼2002年、2003年後的連續第三年「雙下降」。
但是,如果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剝離的因素不包括在內的話,那麼情況就不是這樣了。2004年6月份,通過剝離和核銷手段,中行、建行和交行對不良貸款集中處置不良貸款合計為4364億元,超過了2004年不良貸款減少的3946億元。如果考慮到這個因素,2004年主要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實際水平將不是「雙下降」,而是結束了過去兩年不良貸款余額持續下降的趨勢,不良貸款余額反而增加了418億元。
也就是說,盡管從中國銀監會公布的數據來看,國內銀行不良貸款狀況是有所好轉,但其中「技術性」成分不少。如果加上有些商業銀行可能通過貸款重組、借新還舊等形式,將不良貸款顯現的時間延後,以此來滿足監管部分之要求,那麼國內銀行的不良貸款是增是減更是令人質疑了。正如一些海外的研究機構所預測的那樣,2005年中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將有顯著增加跡象。
以准備上市的建行為例,雖然目前建行的不良貸款率僅為3.91%,但在1999年向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出售了2500億元不良貸款之後,建行在2002年底的不良貸款率曾高達16.97%.2003年重組開始後,經過國家注資,以賬面價值50%的價格出售1289億元不良貸款,以及核銷569億元不良貸款之後才達到目前一個「干凈」的水平。
降低不良資產三大辦法:專人催收 沖銷 出售企業國有股
銀行自身成立專門機構或指定專人催收。仍留在銀行的不良資產,一類是已無收回可能的呆賬,一類是1996年《商業銀行法》生效、商業銀行自主權擴大後發生的應收未收的貸款及其利息。這後一部分不良資產發生時間不長,情況明朗,收回的可能性較大,應由債權銀行成立專門機構、調集專人催收。對主動想辦法歸還拖欠貸款的企業,銀行應積極給予其所需的新的貸款支持,以鼓勵形成良好的社會信用風氣。
加大對不良資產的沖銷力度。對已無收回可能的不良資產,只能用各種辦法沖銷。
國有銀行和國有企業在實行股份制改革,公開發行股票後,可考慮出售部分國家股權,用所得資金沖銷不良資產,償還銀行貸款。
D. 不良貸款稅前核銷和稅後核銷有什麼差嗎
一般都要通過法院執行這個手續,確實無資產可執行才可核銷。
不是任何一筆不良貸回款都可以核銷,必答須符合一定條件。必須是經過多種努力認定沒有任何收回或者減少的可能性,已經成為呆帳的不良貸款。
核銷呆帳是用利潤來核銷的,因此會減少銀行當年的收益,但是一般銀監局對銀行又有不良貸款率的指標要求,因此各家銀行必須綜合考慮利潤和不良指標,來決定是否進行核銷。
(4)不良貸款核銷及轉讓擴展閱讀:
根據日本的經驗,中國經濟也象日本一樣被不良貸款所拖累。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了不良資產的危害性。
1、不良貸款率高,最大的危害是影響銀行對經濟的支持能力。中國的銀行對貸款極其謹慎小心,就是因為不良貸款太多,影響了銀行放款能力。
2、如果靠發行基礎貨幣來解決不良貸款問題,容易引發通貨膨脹。如果對之掉以輕心,不良貸款的大量發生還會誘發社會道德風險,如果加大處理不良貸款的力度又可能會引起企業連鎖倒閉破產,增加財政風險和社會危機。
E. 銀行不良貸款核銷會計處理是怎樣的
核銷呆來賬貸款時的源會計分錄為:
借:貸款損失准備
貸:逾期貸款——××單位逾期貸款戶
已確認並轉銷的呆賬貸款,以後年度又收回來的的金額增加呆賬准備,其會計分錄為:
借:逾期貸款——××單位逾期貸款戶
貸:貸款損失准備
應按收回同時應在借款單位存款賬戶內扣收逾期貸款,其會計分錄
借:活期存款——××單位存款戶
貸:逾期貸款——××單位逾期貸款戶
銀行不良貸款核銷會計處理是怎樣的?
不良資產處置方式:
資產處置是指通過綜合運用法律允許范圍內的一切手段和方法,對資產進行的價值變現和價值提升的活動。
資產處置的范圍按資產形態可劃分為:股權類資產、債權類資產和實物類資產;資產處置方式按資產變現分為終極處置和階段性處置。終極處置主要包括破產清算、拍賣、招標、協議轉讓、折扣變現等方式,階段性處置主要包括債轉股、債務重組、訴訟及訴訟保全、以資抵債、資產置換、企業重組、實物資產再投資完善、實物資產出租、實物資產投資等方式。
F. 不良貸款核銷好還是不核銷好
不是來任何一筆不良貸款都自可以核銷,必須符合一定條件。必須是經過多種努力認定沒有任何收回或者減少的可能性,已經成為呆帳的不良貸款
核銷呆帳是用利潤來核銷的,因此會減少銀行當年的收益,但是一般銀監局對銀行又有不良貸款率的指標要求,因此各家銀行必須綜合考慮利潤和不良指標,來決定是否進行核銷
G. 銀行不良貸款核銷標準是什麼
一般都要通過法院執行這個手續,確實無資產可執行才可核銷。
H. 不良資產為什麼要核銷
不良貸款核銷,是指銀行發現有違約的貸款,並且無法收回的情況,從利潤中予以注銷。貸款核銷制度實質上是銀行內部的一種賬務處理過程。
這個賬務處理過程的一般程序是:不良貸款經認定為損失後,「經辦行」按照規定的條件和要求組織核銷材料,經過「有權行」批准同意核銷後,財會部門從貸款損失准備中劃撥資金沖銷不良貸款。貸款核銷後,將不再在銀行資產負債表上進行會計確認和計量。
我國《信託法》規定,國有商業銀行完全可以利用信託機制處理抵債資產,銀行和信託公司作為信託當事人,遵循自願、公平和誠實信用的原則,設立抵債資產信託。
銀行將抵債資產的管理、經營和變現通過信託方式委託給專業的信託公司辦理,信託公司發揮專業的理財工鞥呢,為受益人的利益對其抵債資產進行管理和處分。
對資產損失責任進行追究也是法制社會必備的功能。黨和國家領導人傾聽民聲,已經對此引起了高度的重視。
但是「追究責任」不是上級對下級的要求,不是會議中的口號,責任追究的必要條件是必須有一個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有一個使決策者對自己的決策負責的制度。
只有當「誰決策、誰負責」納入法律框架並成為一種制度的時候,責任追究才能真正起到實效。在市場經濟國家都有一整套嚴格的決策責任追究制度,對決策者的責任有著十分苛刻的強制性規定,對於決策失誤。
決策者輕則受到經濟處罰和降級使用,重則受到刑事處罰。我們應當盡快借鑒國外的這些做法,加緊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決策責任追究制度。
決策責任追究,應該對決策者實行「無期限責任制」,讓責任者按照法律追溯程序承擔其歷史責任。如果發現決策的重大失誤,無論決策者升任到什麼級別,調任到何處,都應該追究其責任。要及時查明形成不良資產的原因和責任人。
對決策失誤者,無論責任大小,一律進行問責,並且按照責任大小,在經濟上進行嚴厲的處罰,在法律責任上,絕不手軟地查處,承擔起應該承擔的刑事責任。
惟有如此,才能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決策責任追究制度,使決策責任問責產生應有的威懾作用,從而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新的損失。
I. 核銷貸款和置換貸款是什麼意思
置換貸款主要是指置換式個人住房貸款,目前主要是用在商品住房貸款方面,是銀行向購買商品住房時全額付款的借款人發放的,用於置換其前期購房非貸款類債務,並以該住房設定抵押的貸款。
貸款核銷是「呆賬貸款核銷」 的簡稱,銀行按規定將呆賬貸款或貸款損失予以核銷的一種制度。
根據財政部《關於國家專業銀行建立貸款呆賬准備金的暫行規定》有關規定:呆賬貸款額每筆5萬元以下的,由地方級銀行會同同級中央財政機構進行審批,呆賬貸款額每筆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由省級銀行會同同級中央財政機構進行審批;
呆賬貸款額每筆10萬元以上的,由各專業銀行總行根據下級行和省級中央財政機構的意見審批,報財政部備案。在具體執行中,審批金額有所調整。
(9)不良貸款核銷及轉讓擴展閱讀
不是任何一筆不良貸款都可以核銷,必須符合一定條件,中央政府對貸款核銷有著嚴格的法律程序。必須是經過多種努力認定沒有任何收回或者減少的可能性,已經成為呆賬的不良貸款。
核銷呆賬是用利潤來核銷的,因此會減少銀行當年的收益,但是一般銀監局對銀行又有不良貸款率的指標要求,因此各家銀行必須綜合考慮利潤和不良指標,來決定是否進行核銷 。
政策下,不良記錄是不允許消除的,消除的唯一途徑是經由人民銀行徵信中心申訴,如核查屬實即可消除。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貸款核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置換貸款
J. 不良貸款核銷與剝離有何區別
核銷基本上是收不回來的貸款,核銷以後也就意味著放棄次債權
剝離是暫時性的出表手段,可以通過轉讓債權等多種方式剝離。但是本質上債權債務關系還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