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貸款資金 > 土豆價格周期

土豆價格周期

發布時間:2021-07-03 21:32:12

Ⅰ 土豆的生長期多長

生長周期因品種不同而異,早熟品種80天左右,晚熟品種120天左右。

補充馬鈴薯生長與環境條件的關系 :
一、 溫度
馬鈴薯生長發育需要較冷涼的氣候條件,因它原產南美洲安第斯山高山區,年平均氣溫5度-10度,最高平均氣溫24度左右。我國的西南山區、西北和北方一些地區,接近馬鈴薯原產地的氣候條件。不過馬鈴薯栽種經過多年的人工選擇,已有早、中晚熟期不同的品種類型,在多種氣候條件下可以種植。但畢竟馬鈴薯植株和塊莖在生物學上對溫度的反應有其自然特性,所以,栽培馬鈴薯時,了解這些情況非常重要。
1、 植株對溫度的反應
播種的馬鈴薯塊莖在地面下10厘米深的土溫達7度~8度,幼芽即可生長,10度~20度時幼芽茁壯成長並很快出土。播種早的馬鈴薯出苗後常遇到晚霜,一般氣溫降至-0.8度時幼苗即受冷害。氣溫降到-2度時幼苗受凍害,部分莖葉枯死、變黑,但在氣溫回升後還能從節部發出新的莖葉,繼續生長。植株生長最適宜的溫度為21度左右,於42度高溫下,莖葉停止生長,氣溫在-1.5時,莖部受凍害,-3度時莖葉全部枯死。開花最適溫度為15度到17度,低於5度或高於38度則不開花。開花期到-0.5度低溫則花朵受害,-1度使花朵致死。當然,因品種的抗寒性不同,對溫度的反應也有差異。但在了解馬鈴薯植株生長與溫度的關系後,對加強田間的管理,保證馬鈴薯獲得高產,具有生要意義。
2、 塊莖對溫度的反應
馬鈴薯塊莖生長發育的最適溫度為17度到19度,溫度低於2度和高於29度時,塊莖停止生長。在生產實踐中常遇到兩種塊莖生長反常現象。
第一種現象是播種 快莖上的幼芽變成了塊莖,也稱悶生薯或夢生薯。這種現象是由於播種前塊莖貯藏條件不好,窖溫偏高。窖溫在4度以上,塊莖休眠期過後即開始發芽。有的窖溫在10度以上,塊莖上芽子長得很長,把塊莖生芽去掉後播種,塊莖內養分向幼芽動轉移時遇到低溫,幼芽沒有生長條件,所以又把養分貯藏起來形成了新的小塊莖。如果播種時塊莖不發芽或只是開始萌芽而不生長,待溫度升高後才正常生長,這樣就不會產生塊莖。
第二種現象是在塊莖遇到長時間高溫時即停止生長,待澆水降雨後土壤溫度下降,塊莖又開始生長,即二次生長。在這種條件下有的塊莖像啞鈴,有的像念珠狀,出現多種畸形。當然,這種現象與品種是否耐高溫有很大關系。對高溫敏感的品種遇到乾旱缺水,土壤溫度升高時,二次生長塊莖特別多,而耐高溫品種可不出現或很少出現地面變成枝條,這就會嚴重影響產量或降低塊莖品質。對這類品種要及時灌溉降低土溫。
二、 水分
馬鈴薯生長過程中必須供給足夠的水分才能獲得高產。馬鈴薯的需水量與環境條件的關系密切而復雜。特別是與馬鈴薯葉片的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植株所處的氣候條件、土壤類型、土壤中有機質含量、施用的肥料種類與數量以及田間管理、種植的品種等,都有很大關系。研究結果表明、馬鈴薯植株每製造1公斤干物質約消耗水708升。在壤土上種植馬鈴薯時,生產1公斤干物質最低需水666升,最高1068升,而在沙質土壤種植馬鈴薯的需水量1046~1228升。一般每畝生產2000公斤塊莖,按地上部和地下部重量1:1和干物重20%計算,每畝需水量為280噸左右。馬鈴薯生長過程需水量最多的時期是孕蕾至花期,盛花期莖葉的生長量達到了最高峰。這段時間水分不足,會影響植株發育及產量。從開花到莖葉停止生長,這一段時間內城莖增長量最大,植株對水分需要量也很大,如果水分不足會妨礙養分向塊莖中輸送。
另一方面,馬鈴薯生長所需要的無機元素都必須溶解於水後,才能全部吸收。如果土壤中缺水,營養物質再多,植物也無法利用。同樣,植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一刻也離不開水,如水分不足,僅影響養分的製造和運轉,而且會造成莖葉萎蔫,塊莖減產。所以,經常保持土壤有足夠的水分是馬鈴薯高產的重要條件。通常土壤水分保持在60%-80%比較合適。土壤水分超過80%對植株生長也會產生不良的影響,尤其是後期土壤水分過多或積水超過24小時,塊莖易腐爛。積水超過30小時塊莖大量腐爛,超過42小時後將全部爛掉。因此,在低窪地種植馬鈴薯要注意排水和實行高壟栽培。
三、 土壤
馬鈴薯對土壤適應的范圍較廣,最適合馬鈴薯生長的土壤是輕質壤土。因為塊莖在土壤中生長,有足夠的空氣,呼吸作用才能順利進行。輕質壤土較肥沃又不粘重,透氣性良好,不但對塊莖和根系生長有利,而且還有增加澱粉含量的作用。用這類土壤種植馬鈴薯,一般發芽快,出苗整齊,生長的塊莖表皮光滑,薯形正常,而且便於收獲。
粘重的土壤種植馬鈴薯,最好作高壟栽培。這類土壤通氣性差,平栽或小壟栽培,常因排水不暢造成後期爛薯。土壤粘重易板結,常使塊莖生長變形或塊莖形不規則。但這類土壤只要排水通暢,其土壤保水、保肥力強,種植馬鈴薯往往產量很高。對這類土壤的管理,掌握中耕、除草和培土的墒情非常重要,一旦土壤板結變硬,田間管理很不方便,尤其培土困難,如塊莖外露會影響品質。這類土壤生產的馬鈴薯塊莖澱粉含量一般偏低。
沙性大的土壤種植馬鈴薯應特別注意增施肥料。因這類土壤保水、保肥力最差。種植時應適當深播,因一旦雨水稍大把沙土沖走,很易露出匍匐莖和塊莖,不利於馬鈴薯生長,反而增加管理上的因難。沙土中生長的馬鈴薯,塊莖特別整潔,表皮光滑,薯形正常,澱粉含量高,易於收獲。
馬鈴薯是較喜酸性土壤的作物,土壤氫離子濃度100~1580納摩/升(PH4.8~7.0)馬鈴薯生長都比較正常。氫離子濃度為897.1~2305.2納摩/升(PH5.64~6.05)時有增加塊莖澱粉含量的趨勢,但氫離子濃度在15850納摩/升以上(PH4.8以下)土壤接近強酸時則植株葉色變淡呈現早衰、減產;氫離子濃度在100納摩/升以下(PH7.0)以上時則絕大部分不耐鹼的品種產量大幅度下降;土壤氫離子濃度為15.58納摩/升以下(PH7.8以上)不適於種植馬鈴薯。在這類土壤上種植馬鈴薯不僅產量低而且不耐鹼的品種在播種後塊莖的芽不能生長甚至死亡。
另外石灰質含量高的土壤種植馬鈴薯,容易發生瘡痂病。因這類土壤中放線菌特別活躍,常使馬鈴薯塊莖表皮愛嚴重損害。所以遇到這種情 況,應選用抗病品種和施用酸性肥料。
四、 肥料
肥料是作物的糧食。有收無收在於水,收多收少在於肥。肥料不足或生長期間出現飢餓狀態,就不可能高產。馬鈴薯是高產作物,需要肥料較多。肥料充足時植株可達到最高生長量,相應塊莖產量也最高。氮、磷、鉀三要素中馬鈴薯需要肥量最多,其次是氮肥,需要磷肥較少。
1 、 氮肥
氮肥對馬鈴薯植株莖的伸長和葉面積增大有重要作用。適當施用氮肥能促進馬鈴薯枝葉繁茂、葉色濃綠,有利於光合作用和養分的積累對提高塊莖產量和蛋白質會計師有很大作用。氮肥雖是馬鈴薯健康生長和取得高產的重要肥料但是施用過量就會引起植株徒長以致結薯延遲,影響產量。況且枝葉徒長還易受病害侵襲,會造成更大的產量損失。相反,如氮肥不足,則馬鈴薯植株生長不良,莖稈矮,葉片小葉色淡綠或灰綠分枝少,花期早,植株下部葉征早枯等,最後因植株生長勢弱,產量很低。早期發現植株缺氮及時追肥,可以變低產為高產。實踐證明氮肥施用過多比氮肥不足更難控制。因功苗期發現氮肥不足,可追施氮肥加以補充,而發現氮肥過多除控制灌水外,其他方法很難收效。而控制灌水常常造成莖葉凋萎,影響正常生長。因此,施有氮肥注意適量,沒有把握時,寧可苗期追施不可基肥過量。
2、 磷肥
磷肥雖然在馬鈴薯生長過程中需要較少,但卻是植株健康發育不可缺少的重要肥料。特別是磷肥能促進馬鈴薯根發育,所以是非常重要的肥料。磷肥充幼苗發育健壯,還有促進早熟、增進塊莖品質和提高耐貯性的作用。
磷肥不足時馬鈴薯植株生長發育緩慢,莖稈矮小葉面積小,光合作用差生長勢弱。缺磷時塊莖外表沒有特殊症狀切開後薯肉常出現褐色銹斑。隨著缺磷程度的增重,銹斑相應地擴大 ,蒸煮時薯肉銹斑處脆而不軟嚴重影響品質。
3、 鉀肥
鉀元素是馬鈴薯苗期生長發育的重要元素。鉀肥充足植株生長健壯,莖稈堅實,葉片增厚,組織緻密,抗病力強。鉀元素還對促進光合作用和澱粉形成有重要作用,鉀肥往往使成熟期有所延長,但塊莖大,產量高。
缺鉀時馬鈴薯植株節間縮短,發育延遲,葉片變小,在後期葉片出現古銅色病斑,葉片向下彎曲,植株下部葉片早枯,根系不發達,匍匐莖縮短,塊莖小,產量低,品質差,蒸煮時薯肉易呈灰黑色。
此外,馬鈴薯還需要鈣、鎂、硫、鋅、鉬、鐵、錳等微量元素,缺少這些元素時,也可引起病症,降低產量。但絕大部分土壤中這些元素並不缺乏,所以不一般不需施。
五、 光照
馬鈴薯是喜光作物,在生長期間日照時間長,光照強度大,
有利於光合作用。栽培的馬鈴薯品種,基本上都是長日照類型 的。光照充足時枝葉繁茂,生長健壯,容易開花結果,塊莖大產量高特別在高原與高緯度地區,光照強、溫差大適合馬鈴薯的生長和養分積累,一般都能獲得高產量。相反,在樹陰下或與玉米等作物間套作時,如間隔距離小共生時間長,玉米遮光,而植株較矮的馬鈴薯光照不足,養分積累少,莖葉嫩弱,不開花、塊莖小,產量低。就是馬鈴薯單作的條件下,如用植株高大的品種,密度大、株行距小時,也常出現互相擁擠,下部枝葉交錯,通風、透光差,也會影響光合作用和產量。
光照可明顯地抑制塊莖上芽生長。窖內貯藏的塊莖在不見光的條件下能過休眠期後由於窖溫高,而長出又白又長的芽子,如把萌芽的塊莖放在散射光下,即使在15度~18度的溫度下,芽子長得也很慢,我國南方架藏種薯(芋)和北方播種前催芽,都是利用這一點來抑制芽子的過度生長。而且在散射光下對種薯催大芽,是一項重要的增產措施。

Ⅱ 土豆的生長期為多少天

因為品種不同,土豆生產期為60~100天。

土豆學名馬鈴薯,土豆的生長期通常稱為生育期。按照生育期長短主要分為早熟品種、中熟品種和晚熟品種。

早熟品種從出苗到收獲約60天左右;中熟品種品種從出苗到收獲約80天左右;晚熟品種從出苗到收獲約100天左右。

馬鈴薯的生長發育也是呈周期性的,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成熟的塊莖經過一段時間的休眠才能作為種薯播種,即休眠階段;播種後,依靠自身的營養生根發芽長出幼苗,即自養階段;

出苗後,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利用根系吸收水分和無機元素,形成生長體系,直到開花達到植株的最大繁茂,即異養階段;開花後,地上部停止生長,塊莖迅速膨大,積累養分到成熟,即塊莖形成階段。

土豆的種植方法

1、選地整地

土豆要想有高產量那土地的選擇非常的重要,盡量選擇土壤比較肥沃,土質比較疏鬆的土地,其中沙質土地對於土豆的種植最好。其次在整地的時候盡量挖深一點,吧土質整細一點,然後施以基肥,這樣不僅可以消滅田地種的雜草還可以預防病症,這樣土豆可以生長的更好,結的土豆更多更大。

2、種子處理

土豆在播種前的十多天之前要拿出來,在一定的溫度中進行發芽,然後等到土豆種大部分芽長到指甲蓋長搬至室外曬個一周的時間,在播種前將土豆有芽的地方進行切割,一個土豆可以根據發芽的情況切成三到四塊,然後沾上灰土,就可以拿去進行播種啦。

3、田間管理

播種時要按照一定的間隔進行栽種,因為土豆在地下的一個生長需要足夠的空間,不然長出的土豆會很小並且產量很低。其次就是在栽種的時候就要進行一次施肥,肥料盡量以農家肥為主,而且肥料不能直接接觸到種塊,不然會將土豆燒死。

Ⅲ 土豆應該在哪個月份種植周期多長(華南地區)

夏天的時候種,6月份種下去,8月份收,剛剛兩個月,二是冬天種,這視氣候而定,收的時是來年的春天。廣東氣候較暖和,可以種三季。土豆的生長條件就是要氣候,廣東地區種只要避開長時間的雨季就可以了

Ⅳ 土豆的生長周期是多久

土豆的生長周期一般為60-100天,具體時間和品種有關。如果將摘下的土豆放到適宜的環境中,土豆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發芽,這說明它進入了休眠期,等它適應環境後就會開始發芽。

土豆這類植株成長的氣溫為16℃-18℃,土壤溫度高於25℃是不利於塊莖生長。

摘下的土豆如果在適宜環境中很長時間都不會發芽,說明其進入了休眠期,等它適應環境後就會開始發芽。土豆休眠期會受到溫度影響,25°C左右休眠期可以持續一個月或者三個月,溫度低於5°C時它可以長時間休眠。

適合土豆這類植株成長的氣溫為16℃-18℃,土壤溫度如果高於25℃時就會不利於塊莖生長。它的葉片適宜生長溫度是15℃-25℃,溫度大於35℃也不利於其生長。


環境要求

1、霜凍後土豆不能生長,如果特別嚴重塊莖還會染病。一般在寒流來之前,必須讓植株長得更壯實,這樣就能有效避免凍害。這種方法對於處於花果期的土豆非常有效,在此期間,需要定期地噴灑葉面肥。

2、也可以使用一些專門的保護劑。比如噴灑護樹將軍葯劑,噴灑之後,就會在植株的表面產生一層膜。這樣可以起到一定保護作用,防止低溫對植株產生損害。

3、或者提高地層里的濕度來避免植株受到凍害。因為水本身就有很強的保溫能力,所以當地層內的濕度比較大時,就容易保持溫度,減小寒流對植株根部影響。

Ⅳ 土豆需要幾個月成熟

土豆3-4個月成熟,馬鈴薯收獲以後,放到適宜發芽的環境中而長時間不能發芽,屬於生理性自然休眠,是一種對不良環境的適應性。塊莖休眠始於匍匐莖尖端停止極性生長和塊莖開始膨大的時刻。

休眠 期的長短關繫到塊莖的貯藏性,關繫到播種後能否及時出苗,因而關繫到產量的高低。馬鈴薯休眠期的長短受貯藏溫度影響很大,在26攝氏度左右的條件下,休眠期從1個月左右至3個月以上不等。

在溫度為0-4攝氏度的條件下,馬鈴薯可長期保持休眠。馬鈴薯的休眠過程,受酶的活動方向決定,與環境條件密切關聯。


(5)土豆價格周期擴展閱讀:

馬鈴薯性喜冷涼,是喜歡低溫的作物。其地下薯塊形成和生長需要疏鬆透氣、涼爽濕潤的土壤環境。

馬鈴薯對溫度的要求:塊莖生長的適溫是16℃~18℃,當地溫高於25℃時,塊莖停止生長;莖葉生長的適溫是15℃~25℃,超過39℃停止生長。

馬鈴薯產量高,營養豐富,對環境的適應性較強,現已遍布世界各地,熱帶和亞熱帶國家甚至在冬季或涼爽季節也可栽培並獲得較高產量。

Ⅵ 土豆的生長周期是多長時間

生長周期因品種不同而異,早熟品種80天左右,晚熟品種120天左右。

Ⅶ 土豆的生長周期是多久

土豆馬鈴薯的生長周期
1、發芽期:從塊莖上的芽開始萌發到幼苗出土是馬鈴薯的發芽期。發芽期的生長以地下主莖生長為主,是馬鈴薯紮根、結薯、保證後期莖葉健壯生長發育的基礎,也是構成產量的基礎。塊莖萌發時所需的營養和水分,主要由種薯本身提供,因而對大一點的種薯塊,大家經常說母肥兒壯。
2、幼苗期:從幼苗出土到現蕾一般為20-25天。出土半月左右地上主莖形成6-8片葉為幼苗前期。此後莖葉的生長量猛增,待主莖上葉片分化到12-16片後,頂芽便進入孕蕾期,地上部分出現花蕾時,地下匍匐莖的頂端開始膨大,此期為幼苗期的後期。
3、馬鈴薯器官形成期:又可分為三個時期。
(1)塊莖形成期:從現蕾到開花為塊莖形成期,塊莖的數目也是在這個時期確定。從現蕾到開花這段時期,塊莖不斷膨大。
(2)塊莖形成盛期:從開花始期到開花末期,是塊莖體積和重量快速增長的時期,這時光合作用非常旺盛,對水分和養分的要求也是一生中最多的時期,一般在花後15天左右,塊莖膨大速度最快,大約有一半的產量是在此期完成的。
(3)、塊莖形成末期:當開花結實結束時,莖葉生長緩慢乃至停止,下部葉片開始枯黃,即標志著塊莖進入形成末期。此期以積累澱粉為中心,塊莖體積雖然不再增大,但澱粉、蛋白質和灰分卻繼續增加,從而使重量增加。
4、休眠期:休眠期的長短因品種而異,休眠期長的可達3個月以上,休眠期短的約1-2個月。不同品種不但休眠期長短有區別,而且休眠強度也不一樣,多數品種在成熟期後20天以內,休眠強度最大,休眠不易打破。休眠期越短,塊莖越不耐貯存,休眠期越長,塊莖越耐貯存。

Ⅷ 土豆什麼時候種

1、東北和甘肅、青海等西北地區,一般在春季種植(4月中下旬-5月初)、秋季收獲,通常一年只能種植一季馬鈴薯,稱為北方和西北一季作區。

2、山東、河北、河南、山西、江蘇、湖南、湖北等省區一年種植2季馬鈴薯。其中山東、河北等中原一帶2、3月份播種春薯,6-7月收獲;8月播種秋薯,10底-11月初收獲;江蘇、浙江等中南一些省1-2月份播種春薯,5-6月收獲;9月份播種,12月收獲。

3、 廣東、廣西、海南、雲南、貴州等地可以在秋季水稻收獲後利用期間空隙種植一季馬鈴薯。一般10月中下旬-11月份播種,下一年2-3月份收獲。

(8)土豆價格周期擴展閱讀:

1、切塊催芽,催芽播種是一項有效的增產措施,可使馬鈴薯苗齊、苗全、苗壯,提高產量,催芽在播種前15~20天進行,一般每公斤種薯可切50塊。

2、適時播種,氣溫穩定在7C或以上時(一般在3月上旬)即可播種,墒情不足,播前需造墒,一般種植密度為4800~5000株/畝。

3、合理施肥,馬鈴薯是高產喜肥作物,對肥料非常敏感。施肥應以有機肥料(土雜糞肥)作基肥,既能改良土壤,又可源源不斷地供馬鈴薯吸收利用。

4、田間管理,出苗前期要疏鬆土壤,增加地溫,促進早出苗;出苗期要覆蓋地膜的地塊,要及時人工輔助破膜;發棵期要馬鈴薯出齊苗後,主攻目標是促進秧棵生長健壯,管理要點是不旱不澆水。

網路-馬鈴薯栽培

Ⅸ 土豆生長期多少天

因為品種不同,土豆生產期為60~100天。

土豆學名馬鈴薯,土豆的生長期通常稱為生育期。按照生育期長短主要分為早熟品種、中熟品種和晚熟品種。

早熟品種從出苗到收獲約60天左右;中熟品種品種從出苗到收獲約80天左右;晚熟品種從出苗到收獲約100天左右。

馬鈴薯的生長發育也是呈周期性的,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成熟的塊莖經過一段時間的休眠才能作為種薯播種,即休眠階段;播種後,依靠自身的營養生根發芽長出幼苗,即自養階段;

出苗後,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利用根系吸收水分和無機元素,形成生長體系,直到開花達到植株的最大繁茂,即異養階段;開花後,地上部停止生長,塊莖迅速膨大,積累養分到成熟,即塊莖形成階段。

(9)土豆價格周期擴展閱讀

新收獲的馬鈴薯塊莖,在適宜的條件下也不能發芽,必須經過相當長的時間才能發芽的這種現象叫做「休眠」,這段時間的長短叫做「休眠期」。休眠期的長短與品種和貯藏條件有密切的關系。

有的品種休眠期長達4、5個月,也有的品種休眠期只有1個月,甚至新收獲不久的塊莖就能發芽,這是由品種的遺傳特徵所決定的。貯藏期溫度的高低也影響塊莖的休眠期,高溫可以顯著縮短塊莖的休眠期。

另外,休眠期的長短還與塊莖的成熟有關,因為塊莖的休眠在塊莖形成後就開始,所以幼嫩塊莖比老熟的塊莖休眠期長,脫毒的休眠期就更長了。

閱讀全文

與土豆價格周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人民幣匯率的發展走勢 瀏覽:507
漢天下融資 瀏覽:109
170000韓幣換算人民幣 瀏覽:197
孟加拉2值多少人民幣 瀏覽:194
貴金屬微信騙局嗎 瀏覽:579
澳元200兌換人民幣匯率 瀏覽:898
鏈農融資情況 瀏覽:784
外匯買3手怎麼買 瀏覽:264
穩定增長股票 瀏覽:145
融資租賃香港上市 瀏覽:153
和信理財是非法集資嗎 瀏覽:631
平安銀行貸款協議 瀏覽:273
外匯win系統 瀏覽:161
基金交易賬號身份證升為 瀏覽:791
瑞華投資理財 瀏覽:896
投資公司怎樣發展客戶 瀏覽:814
股票跟基金掛鉤的都有哪些 瀏覽:718
主要外匯交易商 瀏覽:347
三年前信用卡連續逾期還能貸款嗎 瀏覽:674
熱卷主力期貨吧 瀏覽: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