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多晶硅行業的現狀
我國多晶硅市場現狀
(1)整體看,目前我國多晶硅市場需求大,行業投資熱,但實際產量仍存在缺口。
由於市場需求較大,近年來國內多晶硅行業存在盲目投資、重復建設、無序上馬的現象,行業集中度較低,80%的多晶硅廠商規模普遍不超過1000噸。這些小企業盲目追求利潤,造成排放超標、能耗巨大,產生的效益遠遠比不上給環境所帶來的損害。同時,由於技術研發能力落後,產品良產率較低,銷售渠道不穩定,使得不少企業聲稱產能很大,但廠房建立數年,卻總是無法按量達產。因此,國內多晶硅行業設計產能和實際產量之間缺口較大。
2009年9月,國務院「38號文」要求嚴格控制在能源短缺、電價較高的地區新建多晶硅項目,對缺乏配套綜合利用、環保不達標的多晶硅項目不予核准或備案,新建多晶硅項目規模必須大於3000 噸/年。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即使是優質的多晶硅項目,也難以申請貸款,更難獲得證券市場融資機會,國內多數多晶硅擴產計劃無限期延遲。
在目前國內太陽能產業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不斷超出市場預期的光伏新增裝機量,帶動組件需求旺盛,使得上游多晶硅原材料需求大幅增長,導致國內多晶硅現貨市場持續供應緊張。據海關數據顯示,我國多晶硅每年市場缺口超過50%,2009年全年進口多晶硅2萬噸,2010年進口多晶硅達到4.8萬噸。而2011年1季度多晶硅進口量已超過1.5萬噸,同比增長67%。
2011年3月多晶硅進口量是歷史第二高,僅次於2010年11月的進口量。主要是由於盡管上游多晶硅產能不斷在擴張,但仍比不上國內光伏產業鏈下游電池、組件產能的擴張速度,使得多晶硅供給量仍無法滿足國內需要。
2011年1月,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環保部聯合發布了《多晶硅行業准入條件》,明確了多晶硅項目的規模、能耗等關鍵性指標。《條件》的出台將有效限制投資過熱,推進產業整合,有助於淘汰眾多落後產能(約40多家小企業面臨關停並轉),利於行業健康長期發展。
(2)我國光伏產業近期政策及影響
2011年7月24日,發改委頒布了《關於完善太陽能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出台了太陽能光伏發電的標桿電價,在2011年7月前核准建設的、在當年年底前建成投產的項目,執行1.15元/千瓦時電價,7月1日以後核准,以及在年底前未投產項目,則按照1.00元/千瓦時電價執行。此外,發改委將可根據投資成本變化、技術進步等因素適時調整上網電價。
光伏標桿上網電價的出台改變了國內光伏行業的發展模式和發展特點,未來或將復制風電行業過去的快速發展,促使國內光伏裝機容量的快速增長。
一是隨著成本的下降和光伏電站盈利能力的提升,預計未來國內發電集團和光伏電站運營商投資建設光伏電站的積極性將更高。此次發改委公布上網電價為每千瓦時1.15元和1.0元;而去年280MW光伏特許權招標項目的中標價格為0.72-0.99元,今年上網電價較去年中標價格還高;而今年光伏組件價格大幅下滑約30%,光伏發電成本持續下滑,目前國內發電成本可以做到0.9-1.0元,光伏電站項目已經可以做到微利。此前即使虧損電力集團也積極參與光伏發電特許權項目,主要是為了滿足國家新能源裝機容量佔比不低於5%的要求。
二是光伏上網電價明年存在下調的可能,而目前火電成本高漲,分時計價呼聲較高,電價上漲幾乎已成必然趨勢。下半年國內光伏市場或存在提前搶裝現象,國內光伏市場或存在爆發式增長,因此下半年國內光伏市場或存在提前搶裝的現象,類似於去年下半年的德國。此前已有青海、山東、江蘇三省區已經出台自己的上網電價,補貼也在持續下降,其中山東省2010-2012年投產光伏發電項目補貼分別為:1.7元、1.4元和1.2元;青海省之前出台規定9月30日前投產項目補貼為1.15元,截至7月青海省已有五家光伏發電企業實現並網發電,並網容量達56MW,目前仍有19個重點項目將在9月30日前完成300MW上網發電容量建設,
三是國內光伏市場快速啟動後,光伏產業鏈將明顯受益。目前國內光伏市場佔全球光伏市場比例較低,但未來發展空間巨大。根據已上報國務院待批的《「十二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十二五」,光伏發電裝機總量目標已上調至10GW,未來在全球光伏市場的佔比將顯著提升。光伏上網電價政策將是推動國內光伏市場的發展根本動力,國內光伏市場啟動後光伏產業鏈將受益,多晶硅料行業未來產業集中度將繼續提升,具有規模和成本優勢的龍頭企業競爭優勢未來將更加明顯,隨著擴張產能的持續釋放,未來規模較小、成本較高的企業生存壓力較大。
『貳』 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的雙反調查
美多晶硅雙反調查申請
2011年11月21日,中國光伏產業聯盟副秘書長高宏玲在四川成都舉行的第22屆中美商貿聯委會間表示,該產業聯盟正組織相關法務律師起草針對美向我國出口的多晶硅等相關產品「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申請,近期將遞交(中國)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第一步「雙反」調查申請主要針對多晶硅,以後會延伸到與光伏產業相關的設備、配套部件及原輔材等產品。
「我們與相關光伏企業和工商聯新能源商會、發改委能源所等機構,已與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的有關人士溝通過兩次了,我們也正組織法務方面的律師,起草對美國出口我們的多晶硅『雙反』調查申請」「在溝通中,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的有關人士對我們的行動表示支持」「雖然在溝通中,商務部表示支持,但是『雙反』調查是涉及中美兩國貿易的大事,估計商務部會就此做謹慎的考慮」高宏玲說。
光伏聯盟在聲明中稱,我國多晶硅產業是一個新興產業,在2007~2008年多晶硅供不應求的時候,多晶硅進口價格一度高達500美元/千克,但隨著我國多晶硅產能的釋放,來自美國等國家的多晶硅企業也開始通過壓低價格,大量向我國出口多晶硅產品,我國進口多晶硅量從2009年的2萬噸增加到2010年的4.75萬噸,預計2011年將達到6萬噸。近期,在我國多晶硅產品國內市場佔有率迅速提升,且全球光伏市場形勢不好的情況下,美國等多晶硅企業通過大幅壓低價格大量向我國傾銷多晶硅產品。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光伏企業自美國進口的原材料和設備金額超過50億美元,而出口美國的光伏產品則不足20億美元。
光伏聯盟調查稱,在今年三季度光伏市場並無好轉的情況下,8、9月份,多晶硅進口量分別達到6473噸和6489噸,為近幾年月度最高水平,嚴重擠佔了中國多晶硅企業的市場空間,導致我國多家多晶硅企業減產、停產或破產,許多工人下崗。
此外,有關研究機構提供的資料顯示,美國多晶硅企業在其經營過程中享受大量的經濟補貼,如2010年,Hemlock和REC等美國多晶硅企業獲得上億美元政府補貼等,這些公司享受的補貼電價也低於聯邦平均電價水平等,它們利用美國政府的補貼,在過去幾年中向我國大量出口低價的多晶硅產品,嚴重損害了我國多晶硅產業的發展,致使我國多數多晶硅企業在2011年相繼減產或停產,有的甚至倒閉破產。2011年來,美國田納西州政府對Hemlock和另外一家企業在該州新建的產能均為2萬噸的多晶硅工廠進行大量補貼,據Hemlock和另一家企業公布的消息,上述新工廠的產能大部分將售往中國等亞洲地區。
商務部25日公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和商務部《對外貿易壁壘調查規則》規定,自25日起,對美國可再生能源扶持政策及補貼措施啟動貿易壁壘調查。調查措施所涉產品主要包括與風能、太陽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相關的產品、設備及其零部件。
『叄』 請問多晶硅巨頭Hemlock 公司的網址是什麼
http://www.hscpoly.com/default.aspx?bhcp=1
『肆』 誰知道哪裡可以找到多晶硅價格的走勢圖
多晶硅近期價格走勢 黃女瑛/台北 2007/12/11 全球太陽能料源現貨市場(Spot market)狂飆,第4季不僅創下半導體廢晶圓公開召標達每公斤300美元高價,近期國際純多晶硅現貨市場成交金額更一舉沖破每公斤400美元天價,據太陽能業者透露,買方均為大陸太陽能廠,且多數台系太陽能業者認為這個價格水位穩賠不賺,至於大陸業者購買主要動機為新產能開出壓力,並預期價格會再上漲及因應掛牌沖業績使然。 繼日前由2家台系頗具規模太陽能電池廠,以及1家大陸排名前3大硅晶圓廠,透過代理商以每公斤300美元價位,購買半導體廢晶圓,創下廢晶圓市場天價,並凸顯料源市場嚴重缺料及買家爭相搶料競爭後,國際純多晶硅現貨市場亦步上後塵,近期創下每公斤400美元天價。 太陽能業者指出,近2周現貨市場以每公斤400美元成交的純多晶硅料源,主要買家都是大陸太陽能電池及硅晶圓廠,應是為因應擴產產能開出,且手中握有合約料源有限,遂被迫到現貨市場取貨。 太陽能電池廠益通總經理蔡進耀亦證實這項訊息,並推估促使這些業者進行高價交易主要壓力,來自於新產能開出及預期未來現貨價恐有再上漲壓力,另外,也可能是為沖刺上市櫃掛牌,為沖業績才會買下現貨價每公斤高達400美元的純多晶硅。 太陽能業者表示,2006年第3季純多晶硅現貨價每公斤還在280美元,第4季已突破300美元,2007年上半每公斤尚穩定維持在300~330美元,然多數業者都已覺得這個價格水位已難再有大幅提升機會,因為已經逼近廠商所能忍受臨界點,買家已難取得獲利。 不過,2007年下半隨著下游廠商爭相擴產及新加入者產能持續開出,相較之下,上游料源供給端產出擴增卻十分有限,使得第3季報價首度突破340美元,第4季初成交金額更已飆升至360~370美元,12月再度突破每公斤400美元天價,但買方均以大陸太陽能廠為主。台系太陽能業者認為,此為非理性交易行為。 目前全球太陽能多晶硅供貨商,主要為老字型大小多晶硅廠,包括美國Hemlock、德國Wacker、挪威REC、美國MEMC、日本Tokuyama、日本Sumitomo等為主,其中,固定會在國際現貨市場供貨者不超過3家。
『伍』 多晶硅的歷史價格列表...
多晶硅近期價格走勢
黃女瑛/台北 2007/12/11 全球太陽能料源現貨市場(Spot market)狂飆,第4季不僅創下半導體廢晶圓公開召標達每公斤300美元高價,近期國際純多晶硅現貨市場成交金額更一舉沖破每公斤400美元天價,據太陽能業者透露,買方均為大陸太陽能廠,且多數台系太陽能業者認為這個價格水位穩賠不賺,至於大陸業者購買主要動機為新產能開出壓力,並預期價格會再上漲及因應掛牌沖業績使然。 繼日前由2家台系頗具規模太陽能電池廠,以及1家大陸排名前3大硅晶圓廠,透過代理商以每公斤300美元價位,購買半導體廢晶圓,創下廢晶圓市場天價,並凸顯料源市場嚴重缺料及買家爭相搶料競爭後,國際純多晶硅現貨市場亦步上後塵,近期創下每公斤400美元天價。 太陽能業者指出,近2周現貨市場以每公斤400美元成交的純多晶硅料源,主要買家都是大陸太陽能電池及硅晶圓廠,應是為因應擴產產能開出,且手中握有合約料源有限,遂被迫到現貨市場取貨。 太陽能電池廠益通總經理蔡進耀亦證實這項訊息,並推估促使這些業者進行高價交易主要壓力,來自於新產能開出及預期未來現貨價恐有再上漲壓力,另外,也可能是為沖刺上市櫃掛牌,為沖業績才會買下現貨價每公斤高達400美元的純多晶硅。 太陽能業者表示,2006年第3季純多晶硅現貨價每公斤還在280美元,第4季已突破300美元,2007年上半每公斤尚穩定維持在300~330美元,然多數業者都已覺得這個價格水位已難再有大幅提升機會,因為已經逼近廠商所能忍受臨界點,買家已難取得獲利。 不過,2007年下半隨著下游廠商爭相擴產及新加入者產能持續開出,相較之下,上游料源供給端產出擴增卻十分有限,使得第3季報價首度突破340美元,第4季初成交金額更已飆升至360~370美元,12月再度突破每公斤400美元天價,但買方均以大陸太陽能廠為主。台系太陽能業者認為,此為非理性交易行為。 目前全球太陽能多晶硅供貨商,主要為老字型大小多晶硅廠,包括美國Hemlock、德國Wacker、挪威REC、美國MEMC、日本Tokuyama、日本Sumitomo等為主,其中,固定會在國際現貨市場供貨者不超過3家。
『陸』 多硅晶體是什麼
你是說多晶硅?
多晶硅;polycrystalline silicon
性質:灰色金屬光澤。密度2.32~2.34。熔點1410℃。沸點2355℃。溶於氫氟酸和硝酸的混酸中,不溶於水、硝酸和鹽酸。硬度介於鍺和石英之間,室溫下質脆,切割時易碎裂。加熱至800℃以上即有延性,1300℃時顯出明顯變形。常溫下不活潑,高溫下與氧、氮、硫等反應。高溫熔融狀態下,具有較大的化學活潑性,能與幾乎任何材料作用。具有半導體性質,是極為重要的優良半導體材料,但微量的雜質即可大大影響其導電性。電子工業中廣泛用於製造半導體收音機、錄音機、電冰箱、彩電、錄像機、電子計算機等的基礎材料。由乾燥硅粉與乾燥氯化氫氣體在一定條件下氯化,再經冷凝、精餾、還原而得。
多晶硅是單質硅的一種形態。熔融的單質硅在過冷條件下凝固時,硅原子以金剛石晶格形態排列成許多晶核,如這些晶核長成晶面取向不同的晶粒,則這些晶粒結合起來,就結晶成多晶硅。多晶硅可作拉制單晶硅的原料,多晶硅與單晶硅的差異主要表現在物理性質方面。例如,在力學性質、光學性質和熱學性質的各向異性方面,遠不如單晶硅明顯;在電學性質方面,多晶硅晶體的導電性也遠不如單晶硅顯著,甚至於幾乎沒有導電性。在化學活性方面,兩者的差異極小。多晶硅和單晶硅可從外觀上加以區別,但真正的鑒別須通過分析測定晶體的晶面方向、導電類型和電阻率等。
一、國際多晶硅產業概況
當前,晶體硅材料(包括多晶硅和單晶硅)是最主要的光伏材料,其市場佔有率在90%以上,而且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也依然是太陽能電池的主流材料。多晶硅材料的生產技術長期以來掌握在美、日、德等3個國家7個公司的10家工廠手中,形成技術封鎖、市場壟斷的狀況。
多晶硅的需求主要來自於半導體和太陽能電池。按純度要求不同,分為電子級和太陽能級。其中,用於電子級多晶硅佔55%左右,太陽能級多晶硅佔45%,隨著光伏產業的迅猛發展,太陽能電池對多晶硅需求量的增長速度高於半導體多晶硅的發展,預計到2008年太陽能多晶硅的需求量將超過電子級多晶硅。
1994年全世界太陽能電池的總產量只有69MW,而2004年就接近1200MW,在短短的10年裡就增長了17倍。專家預測太陽能光伏產業在二十一世紀前半期將超過核電成為最重要的基礎能源之一。
據悉,美國能源部計劃到2010年累計安裝容量4600MW,日本計劃2010年達到5000MW,歐盟計劃達到6900MW,預計2010年世界累計安裝量至少18000MW。從上述的推測分析,至2010年太陽能電池用多晶硅至少在30000噸以上,表2給出了世界太陽能多晶硅工序的預測。據國外資料分析報道,世界多晶硅的產量2005年為28750噸,其中半導體級為20250噸,太陽能級為8500噸,半導體級需求量約為19000噸,略有過剩;太陽能級的需求量為15000噸,供不應求,從2006年開始太陽能級和半導體級多晶硅需求的均有缺口,其中太陽能級產能缺口更大。
據日本稀有金屬雜質2005年11月24日報道,世界半導體與太陽能多晶硅需求緊張,主要是由於以歐洲為中心的太陽能市場迅速擴大,預計2006年,2007年多晶硅供應不平衡的局面將為愈演愈烈,多晶硅價格方面半導體級與太陽能級原有的差別將逐步減小甚至消除,2005年世界太陽能電池產量約1GW,如果以1MW用多晶硅12噸計算,共需多晶硅是1.2萬噸,2005-2010年世界太陽能電池平均年增長率在25%,到2010年全世界半導體用於太陽能電池用多晶硅的年總的需求量將超過6.3萬噸。
世界多晶硅主要生產企業有日本的Tokuyama、三菱、住友公司、美國的Hemlock、Asimi、SGS、MEMC公司,德國的Wacker公司等,其年產能絕大部分在1000噸以上,其中Tokuyama、Hemlock、Wacker三個公司生產規模最大,年生產能力均在3000-5000噸。
國際多晶硅主要技術特徵有以下兩點:
(1)多種生產工藝路線並存,產業化技術封鎖、壟斷局面不會改變。由於各多晶硅生產工廠所用主輔原料不盡相同,因此生產工藝技術不同;進而對應的多晶硅產品技術經濟指標、產品質量指標、用途、產品檢測方法、過程安全等方面也存在差異,各有技術特點和技術秘密,總的來說,目前國際上多晶硅生產主要的傳統工藝有:改良西門子法、硅烷法和流化床法。其中改良西門子工藝生產的多晶硅的產能約佔世界總產能的80%,短期內產業化技術壟斷封鎖的局面不會改變。
(2)新一代低成本多晶硅工藝技術研究空前活躍。除了傳統工藝(電子級和太陽能級兼容)及技術升級外,還涌現出了幾種專門生產太陽能級多晶硅的新工藝技術,主要有:改良西門子法的低價格工藝;冶金法從金屬硅中提取高純度硅;高純度SiO2直接製取;熔融析出法(VLD:Vaper to liquid deposition);還原或熱分解工藝;無氯工藝技術,Al-Si溶體低溫制備太陽能級硅;熔鹽電解法等。
二、國內多晶硅產業概況
我國集成電路的增長,矽片生產和太陽能電池產業的發展,大大帶動多晶硅材料的增長。
太陽能電池用多晶硅按每生產1MW多晶硅太陽能電池需要11-12噸多晶硅計算,我國2004年多晶、單晶太陽能電池產量為48.45MW,多晶硅用量為678噸左右,而實際產能已達70MW左右,多晶硅缺口達250噸以上。到2005年底國內太陽能電池產能達到300MW,實際能形成的產量約為110MW,需要多晶硅1400噸左右,預測到2010年太陽能電池產量達300MW,需要多晶硅保守估計約4200噸,因此太陽能電池的生產將大大帶動多晶硅需求的增加,見表3。
2005年中國太陽能電池用單晶硅企業開工率在20%-30%,半導體用單晶硅企業開工率在80%-90%,都不能滿負荷生產,主要原因是多晶硅供給量不足所造成的。預計多晶硅生產企業擴產後的產量,仍然滿足不了快速增長的需要。
2005年全球太陽能電池用多晶硅供應量約為10448噸,而2005年太陽能用硅材料需求量約為22881噸,如果太陽能電池用多晶硅需求量按占總需求量的65%計,則太陽能電池用多晶硅需求量約為14873噸,這樣全球太陽能電池用多晶硅的市場缺口達4424噸。2005年半導體用多晶硅短缺6000噸,加上太陽能用多晶硅缺口4424噸,合計10424噸,供給嚴重不足,導致全球多晶硅價格上漲。目前多晶硅市場的持續升溫,導致各生產廠商紛紛列出了擴產計劃,根據來自國際光伏組織的統計,至2008年全球多晶硅的產能將達49550噸,至2010年將達58800噸。預計到2010年全球多晶硅需求量將達85000噸,缺口26200噸。從長遠來看,考慮到未來石化能源的短缺和各國對太陽能產業的大力支持,需求將持續增長。根據歐洲光伏工業聯合會的2010年各國光伏產業發展計劃預計,屆時全球光伏產量將達到15GW(1GW=1000MW),設想其中60%使用多晶硅為原材料,如果技術進步每MW消耗10噸多晶硅,保守估計全球至少需要太陽能多晶硅5萬噸以上。
我國多晶硅工業起步於五、六十年代中期,生產廠多達20餘家,生由於生產技術難度大,生產規模小,工藝技術落後,環境污染嚴重,耗能大,成本高,絕大部分企業虧損而相繼停產和轉產,到1996年僅剩下四家,即峨眉半導體材料廠(所),洛陽單晶硅廠、天原化工廠和棱光實業公司,合計當年產量為102.2噸,產能與生產技術都與國外有較大的差距。
1995年後,棱光實業公司和重慶天原化工廠相繼停產。現在國內主要多晶硅生產廠商有洛陽中硅高科技公司、四川峨眉半導體廠和四川新光硅業公司、到2005年底,洛陽中硅高科技公司300噸生產線已正式投產,二期擴建1000噸多晶硅生產線也同時破土動工,河南省計劃將其擴建到3000噸規模,建成國內最大的硅產業基地。四川峨眉半導體材料廠(所)是國內最早擁有多晶硅生產技術的企業,2005年太陽能電池用戶投資,擴產的220噸多晶硅生產線將於2006年上半年投產,四川新光硅業公司實施的1000噸多晶硅生產線正在加快建設,計劃在2006年底投產,此外,雲南、揚州、上海、黑河、錦州、青海、內蒙、宜昌、廣西、重慶、遼寧、邯鄲、保定、浙江等地也有建生產線設想。
三、行業發展的主要問題
同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國內多晶硅生產企業在產業化方面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產能低,供需矛盾突出。2005年中國太陽能用單晶硅企業開工率在20%-30%,半導體用單晶硅企業開工率在80%-90%,無法實現滿負荷生產,多晶硅技術和市場仍牢牢掌握在美、日、德國的少數幾個生產廠商中,嚴重製約我國產業發展。
2、生產規模小、現在公認的最小經濟規模為1000噸/年,最佳經濟規模在2500噸/年,而我國現階段多晶硅生產企業離此規模仍有較大的距離。
3、工藝設備落後,同類產品物料和電力消耗過大,三廢問題多,與國際水平相比,國內多晶硅生產物耗能耗高出1倍以上,產品成本缺乏競爭力。
4、千噸級工藝和設備技術的可靠性、先進性、成熟性以及各子系統的相互匹配性都有待生產運行驗證,並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改進。
5、國內多晶硅生產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強,基礎研究資金投入太少,尤其是非標設備的研發製造能力差。
6、地方政府和企業項目投資多晶硅項目,存在低水平重復建設的隱憂。
四、行業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1、發展壯大我國多晶硅產業的市場條件已經基本具備、時機已經成熟,國家相關部門加大對多晶硅產業技術研發,科技創新、工藝完善、項目建設的支持力度,抓住有利時機發展壯大我國的多晶硅產業。
2、支持最具條件的改良西門子法共性技術的實施,加快突破千噸級多晶硅產業化關鍵技術,形成從材料生產工藝、裝備、自動控制、回收循環利用的多晶硅產業化生產線,材料性能接近國際同類產品指標;建成節能、低耗、環保、循環、經濟的多晶硅材料生產體系,提高我們多晶硅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3、依託高校以及研究院所,加強新一代低成本工藝技術基礎性及前瞻性研究,建立低成本太陽能及多晶硅研究開發的知識及技術創新體系,獲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產工藝和技術。
4、政府主管部門加強宏觀調控與行業管理,避免低水平項目的重復投資建設,保證產業的有序、可持續發展。
我國從事半導體硅材料生產企業概況:
我國從事半導體硅材料生產的企業總共40餘家.截止06年銷售額超過一億元的企業已達17家.
1,河北寧晉單晶硅基地
2,有研半導體材料股份公司
3,洛陽單晶硅有限責任公司/洛陽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
4,無錫華潤華晶微電子有限公司
5,寧波立立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6,上海合晶硅材料有限公司
7,上海申和熱磁公司
8,娥眉半導體材料廠
9,杭州海納半導體有限公司
10,萬向硅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11,錦州新日硅材料(華昌電子材料/華日硅)公司
12,天津環歐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
13,常州億晶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14,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
15,江蘇順大半導體發展有限公司
16,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17,南京國盛電子有限公司
這些企業中供應半導體硅拋光片的有寧波立立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有研半導體材料股份公司、無錫華潤華晶微電子有限公司、上海合晶硅材料有限公司、上海申和熱磁公司等-----changaiyin
單多晶硅國內含稅價格
單晶硅棒2600元/公斤,多晶硅棒2400元/公斤-----changaiyin
----------------------------------------------------------------
江西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有限公司是目前亞洲規模最大的太陽能多晶矽片生產企業。工廠坐落於江西省新余市經濟開發區,專注於太陽能多晶硅鑄錠及多晶矽片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高新技術光伏企業,擁有國際最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設備。公司注冊資金11095萬美元,總投資近3億美元。2006年4月份投產, 7月份產能達到100兆瓦,8月份入選「RED HERRING亞洲百強企業」,10月份產能達到200兆瓦,被國際專業人士稱為「LDK速度奇跡」。榮獲「2006年中國新材料產業最具成長性企業」稱號。 目前公司正致力於發展成為一個「世界級光伏企業」。
2007年6月1日,賽維LDK成功在美國紐約證交所上市,成為中國企業歷史上在美國單一發行最大的一次IPO;賽維LDK是江西省企業有史以來第一次在美國上市的企業,是中國新能源領域最大的一次IPO。
該公司1.5萬噸硅料項目近日已在江西省新余市正式啟動,該項目總固定資產投資120億元以上,預計將成為目前全球太陽能領域單個投資額最多、產能設計規模最大的項目之一。
據悉,該項目計劃首期在2008年底前建成投產,形成6000噸太陽能級硅料的年生產能力;2009年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後,將形成1.5萬噸產能,從而使該公司成為世界主要的太陽能多晶硅原料生產企業。
當地有關人士表示,該項目的實施,不僅可以有效緩解國內光伏行業發展中遭遇的原料短缺等瓶頸制約,而且可以有力提升我國光伏產業的綜合競爭力。
『柒』 多金硅的價格是多少
多晶硅;polycrystalline silicon 性質:灰色金屬光澤。密度2.32~2.34。熔點1410℃。 沸點2355℃。溶於氫氟酸和硝酸的混酸中,不溶於水、 硝酸和鹽酸。硬度介於鍺和石英之間,室溫下質脆,切割時易碎裂。 加熱至800℃以上即有延性,1300℃時顯出明顯變形。 常溫下不活潑,高溫下與氧、氮、硫等反應。高溫熔融狀態下, 具有較大的化學活潑性,能與幾乎任何材料作用。具有半導體性質, 是極為重要的優良半導體材料, 但微量的雜質即可大大影響其導電性。 電子工業中廣泛用於製造半導體收音機、錄音機、電冰箱、彩電、 錄像機、電子計算機等的基礎材料。 由乾燥硅粉與乾燥氯化氫氣體在一定條件下氯化,再經冷凝、精餾、 還原而得。 多晶硅是單質硅的一種形態。熔融的單質硅在過冷條件下凝固時, 硅原子以金剛石晶格形態排列成許多晶核, 如這些晶核長成晶面取向不同的晶粒,則這些晶粒結合起來, 就結晶成多晶硅。多晶硅可作拉制單晶硅的原料, 多晶硅與單晶硅的差異主要表現在物理性質方面。例如, 在力學性質、光學性質和熱學性質的各向異性方面, 遠不如單晶硅明顯;在電學性質方面, 多晶硅晶體的導電性也遠不如單晶硅顯著,甚至於幾乎沒有導電性。 在化學活性方面,兩者的差異極小。 多晶硅和單晶硅可從外觀上加以區別, 但真正的鑒別須通過分析測定晶體的晶面方向、 導電類型和電阻率等。 一、國際多晶硅產業概況 當前,晶體硅材料(包括多晶硅和單晶硅)是最主要的光伏材料, 其市場佔有率在90%以上, 而且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也依然是太陽能電池的主流材料。 多晶硅材料的生產技術長期以來掌握在美、日、 德等3個國家7個公司的10家工廠手中,形成技術封鎖、 市場壟斷的狀況。 多晶硅的需求主要來自於半導體和太陽能電池。按純度要求不同, 分為電子級和太陽能級。其中,用於電子級多晶硅佔55%左右, 太陽能級多晶硅佔45%,隨著光伏產業的迅猛發展, 太陽能電池對多晶硅需求量的增長速度高於半導體多晶硅的發展, 預計到2008年太陽能多晶硅的需求量將超過電子級多晶硅。 1994年全世界太陽能電池的總產量只有69MW, 而2004年就接近1200MW, 在短短的10年裡就增長了17倍。 專家預測太陽能光伏產業在二十一世紀前半期將超過核電成為最重要 的基礎能源之一。 據悉,美國能源部計劃到2010年累計安裝容量4600MW, 日本計劃2010年達到5000MW, 歐盟計劃達到6900MW, 預計2010年世界累計安裝量至少18000MW。 從上述的推測分析, 至2010年太陽能電池用多晶硅至少在30000噸以上, 表2給出了世界太陽能多晶硅工序的預測。據國外資料分析報道, 世界多晶硅的產量2005年為28750噸, 其中半導體級為20250噸,太陽能級為8500噸, 半導體級需求量約為19000噸,略有過剩; 太陽能級的需求量為15000噸,供不應求, 從2006年開始太陽能級和半導體級多晶硅需求的均有缺口, 其中太陽能級產能缺口更大。 據日本稀有金屬雜質2005年11月24日報道, 世界半導體與太陽能多晶硅需求緊張, 主要是由於以歐洲為中心的太陽能市場迅速擴大,預計2006年, 2007年多晶硅供應不平衡的局面將為愈演愈烈, 多晶硅價格方面半導體級與太陽能級原有的差別將逐步減小甚至消除 ,2005年世界太陽能電池產量約1GW, 如果以1MW用多晶硅12噸計算,共需多晶硅是1.2萬噸, 2005-2010年世界太陽能電池平均年增長率在25%, 到2010年全世界半導體用於太陽能電池用多晶硅的年總的需求量 將超過6.3萬噸。 世界多晶硅主要生產企業有日本的Tokuyama、三菱、 住友公司、美國的Hemlock、Asimi、SGS、 MEMC公司,德國的Wacker公司等, 其年產能絕大部分在1000噸以上,其中Tokuyama、 Hemlock、Wacker三個公司生產規模最大, 年生產能力均在3000-5000噸。 國際多晶硅主要技術特徵有以下兩點: (1)多種生產工藝路線並存,產業化技術封鎖、 壟斷局面不會改變。由於各多晶硅生產工廠所用主輔原料不盡相同, 因此生產工藝技術不同;進而對應的多晶硅產品技術經濟指標、 產品質量指標、用途、產品檢測方法、過程安全等方面也存在差異, 各有技術特點和技術秘密,總的來說, 目前國際上多晶硅生產主要的傳統工藝有:改良西門子法、 硅烷法和流化床法。 其中改良西門子工藝生產的多晶硅的產能約佔世界總產能的80%, 短期內產業化技術壟斷封鎖的局面不會改變。 (2)新一代低成本多晶硅工藝技術研究空前活躍。除了傳統工藝( 電子級和太陽能級兼容)及技術升級外, 還涌現出了幾種專門生產太陽能級多晶硅的新工藝技術,主要有: 改良西門子法的低價格工藝;冶金法從金屬硅中提取高純度硅; 高純度SiO2直接製取;熔融析出法(VLD:Vaper to liquid deposition);還原或熱分解工藝;無氯工藝技術, Al-Si溶體低溫制備太陽能級硅;熔鹽電解法等。 二、國內多晶硅產業概況 江西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有限公司是目前亞洲規模最大的太陽能 多晶矽片生產企業。工廠坐落於江西省新余市經濟開發區, 專注於太陽能多晶硅鑄錠及多晶矽片研發、生產、 銷售為一體的高新技術光伏企業, 擁有國際最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設備。 公司注冊資金11095萬美元,總投資近3億美元。 2006年4月份投產, 7月份產能達到100兆瓦,8月份入選「RED HERRING亞洲百強企業」,10月份產能達到200兆瓦, 被國際專業人士稱為「LDK速度奇跡」。榮獲「 2006年中國新材料產業最具成長性企業」稱號。 目前公司正致力於發展成為一個「世界級光伏企業」。 2007年6月1日,賽維LDK成功在美國紐約證交所上市, 成為中國企業歷史上在美國單一發行最大的一次IPO; 賽維LDK是江西省企業有史以來第一次在美國上市的企業, 是中國新能源領域最大的一次IPO。 該公司1.5萬噸硅料項目近日已在江西省新余市正式啟動, 該項目總固定資產投資120億元以上, 預計將成為目前全球太陽能領域單個投資額最多、 產能設計規模最大的項目之一。 據悉,該項目計劃首期在2008年底前建成投產, 形成6000噸太陽能級硅料的年生產能力; 2009年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後,將形成1.5萬噸產能, 從而使該公司成為世界主要的太陽能多晶硅原料生產企業。
『捌』 多晶硅巨頭Hemlock ,請問Hemlock公司的中文名是叫什麼
郝姆羅克公司!是音譯的!沒辦法,我只知道這些
『玖』 單晶硅和多晶硅有毒嗎
單晶矽片
當前開發得最快的一種太陽電池,它的構成和生產工藝已定型,產品已廣泛用於宇宙空間和地面設施。這種太陽電池以高純的單晶硅棒為原料,純度要求99.999%。為了降低生產成本,現在地面應用的太陽電池等採用太陽能級的單晶硅棒,材料性能指標有所放寬。
2.多晶矽片
單晶硅太陽電池的生產需要消耗大量的高純硅材料,而製造這些材料工藝復雜,電耗很大,在太陽電池生產總成多晶矽片本中己超二分之一,加之拉制的單晶硅棒呈圓柱狀,切片製作太陽電池也是圓片,組成太陽能組件平面利用率低。
3.是否有毒
譬如搞清洗、腐蝕、電鍍等工作,如果防護條件不好或者自己不注意防護,那就容易慢性中毒;
如果常用高頻加熱設備,而又不知道怎麼防護,那就容易受到電磁污染;如果是做P、As擴散或者化合物半導體工藝(特別是化合物半導體片的磨、拋工藝),就需要特別防止中毒。
不過,現在一般的單位都比較注意人身安全,只要自己注意,還是不會有什麼問題的。再說,就是搞電路設計的工作,也難免有環境污染(特別是顯像管的x線輻射)。其實,室內或者室外的環境條件倒是很值得注意的。
『拾』 什麼是矽片
矽片,是製作集成電路的重要材料,通過對矽片進行光刻、離子注入等手段,可以製成各種半導體器件。
用矽片製成的晶元有著驚人的運算能力。科學技術的發展不斷推動著半導體的發展。自動化和計算機等技術發展,使矽片(集成電路)這種高技術產品的造價已降到十分低廉的程度。這使得矽片已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工業、農業和國防,甚至悄悄進入每一個家庭。
地殼中含量達25.8%的硅元素,為單晶硅的生產提供了取之不盡的源泉。由於硅元素是地殼中儲量最豐富的元素之一,對太陽能電池這樣註定要進入大規模市場(mass market)的產品而言,儲量的優勢也是硅成為光伏主要材料的原因之一。
矽片製成的晶元是有名的「神運算元」,有著驚人的運算能力。無論多麼復雜的數學問題、物理問題和工程問題,也無論計算的工作量有多大,工作人員只要通過計算機鍵盤把問題告訴它,並下達解題的思路和指令,計算機就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得出答案。
微電子晶元進入醫學領域,使古老的醫學青春煥發,為人類的醫療保健事業不斷創造輝煌。
微電子晶元的「魔力」還在於,它可以使盲人復明,聾人復聰,啞人說話和假肢能動,使全世界數以千萬計的殘疾者得到光明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