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博弈大師里如何查看主力合約
這個直接顯示,文華財經里邊有,而博弈大師里邊沒有直接的按鈕;不過你可以選「板塊」——國內期貨-所有品種,打開後,按照持倉量或成交量排序不就可以了嗎?既然你知道什麼是主力合約。
這個需要Level2數據才能顯示。如果沒有Level2賬號許可權可嘗試到相關網站下載Level2數據後導入就可以顯示查看了。
博弈K線指標(CYQK)綜合籌碼分布(CYQ)和K線圖把握多空交戰節奏,依據股價相同幅度的漲、跌在籌碼密集處或無籌碼及籌碼稀疏處的阻力的不同,把股價的漲、跌幅度,與該股價漲、跌價位處之籌碼分布的疏、密進行了結合。
觀察CYQ籌碼分布可以看出,市場籌碼分布就象股價運行的地形,在籌碼分布密的地方,股價漲跌費力,如同走山路;在籌碼分布稀的地方,股價漲跌阻力小,如同走平原。由此產生一個概念,同樣幅度的漲跌在不同價位的含義是不同的,沖破密集區5%漲跌和在成交稀疏地的5%漲跌的意義應該是不同的。怎樣把股價漲跌的這種不同市場意義用一個指標表達出來呢?指南針的博弈K線就是這樣的一個指標。
博弈K線的值都是由股價轉化來的,代表的是這個價位在CYQ空間中的位置,即根據前日的籌碼分布該價位上下各有多少籌碼。所以,博弈K線的最低位值為0,表示價位下方沒有籌碼,最大值為100,表示股價下方籌碼為100%,上方沒有籌碼。在博弈K線中同等幅度的漲跌不代表價格的同等漲跌幅,而代表CYQ空間中的同等漲跌幅,即穿越了等量的籌碼堆積。博弈K線也是由開高低收四個數組成,分別有股價的開高低收轉化來,畫法亦如K線。
博弈K線把K線和籌碼分布綜合在了一起。K線分析是通過線的長度和組合形態觀察多空爭奪的態勢,把握未來趨勢。博弈K線在繼承K線分析方法的同時,把CYQ高高低低的籌碼分布看成是多空爭奪的戰場,拋開股價漲跌的價格空間,而把股價看做是在CYQ空間中漲跌。籌碼分布是動態變化的,多空雙方的對抗就在這個變化的空間中展開。博弈K線可以抓住多空對抗中的某些本質性特徵,更准確的把握多空對抗的狀況。
『叄』 資金博弈指標怎麼看
以東方財富通ZJBY指標(資金博弈指標)為例:
該指標是依據交易所2代行情數據,通過深度分析的功能,近似測算散戶、中戶、大戶、超級大戶這四類賬戶相互博弈的K線指標。
軟體中根據逐單成交數據將資金劃分為散戶、中戶、大戶、超級大戶四類,資金博弈指標統計各類資金累計的成交量並與流通盤做比較,近似估算各類資金總體的控盤力度。
由於買入量量等於賣出量,故四條指標線的數值相加為0(你可以把4類數據相加看看就知道了)。散戶、中戶、大戶、超級大戶四類資金的情況與綠/藍/黃/紅4條指標線一一對應。
資金博弈詳細說明:資金博弈各指標線。
散戶資金:當前的散戶資金控盤力度。
中戶資金:當前的中戶資金控盤力度。
大戶資金:當前的大戶資金控盤力度。
超級資金:當前的超級大戶資金控盤力度。
指標線後數值單位是該類資金成交量占流通盤的萬分比。
指標線數值後上下箭頭分別表示同上一個分析周期相比該值是上升還是下降。
各指標線名稱顏色與圖形中指標線顏色一一對應。
股票入門基礎知識:
漲跌幅限制:是指在一個交易日內,除上市首日證券外,證券的交易價格相對上一交易日收市價格的漲跌幅度不得超過10%;超過漲跌限價的委託為無效委託。
多頭、多頭市場:多頭是指投資者對股市看好,預計股價將會看漲,於是趁低價時買進股票,待股票上漲至某一價位時再賣出,以獲取差額收益。
一般來說,人們通常把股價長期保持上漲勢頭的股票市場稱為多頭市場。多頭市場股價變化的主要特徵是一連串的大漲小跌。
『肆』 企業的價格博弈講的是什麼
經濟學把兩個企業聯合起來壟斷或幾乎壟斷了某種商品的市場,稱為雙寡頭經濟。雙寡頭經濟是經濟生活中最典型的博弈現象。例如我國的中石油公司和中石化公司之間的爭斗。
它們爭斗的目的當然是增加自己企業的利潤,擴大自己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可能有些讀者會想,要增加利潤,只要提高商品的價格,東西賣得貴了,賺錢不就多了嗎?但是,市場並不完全是那樣的。的確,如果一家企業壟斷了整個市場,提高價格當然會增加巨大的利潤。但如果存在兩家相互競爭的企業,消費者可以在兩家之間選擇,這時候,提價的結果不僅不能增加利潤,反而可能會使自己企業的利潤下降。所以,這里,要緊的因素是產品的市場份額。如果中石油提價,中石化沒有提價,中石油的產品貴了,消費者自然就會考慮不買你的產品而買競爭對手中石化的產品。這樣,中石油的市場份額下降很多,利潤也就急劇下降。這是歷經市場經濟洗禮的讀者都明白的道理。對方的價格沒有提高,生意就會比原來好得多,利潤就大幅度上升。但是,如果兩家企業都採取比較高的價格,消費者沒有別的選擇,再貴也只好買,兩家企業的利潤都會上升。
假定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家企業都採取比較低的市場價格,可以各得利潤30億人民幣;都採取比較高的市場價格,各得利潤50億人民幣;而如果一家採取較高的價格而另一家採取較低的市場價格,那麼價格高的企業利潤為10億人民幣,價格低的企業因為產品多銷,利潤將上升到60億。
但實際生活中為什麼兩家企業還要進行價格大戰呢?那是因為每家企業決策者心裡都以對方為敵手,只關心自己的利益,希望自己能夠佔有更大的市場份額。在價格博弈中,只要以對方為敵手,那麼不管對方的決策怎樣,自己總是採取低價策略會佔便宜,這就促使雙方都採取低價策略。
還有就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國內家電大戰中,雖然不是兩個對手之間的博弈,但由於在眾多對手當中,每一方的市場份額都很大,比如長虹。每一個主體人的行為後果,受對手行為的影響都很大,因此其情景大概也是如此。如果清楚這種前景,雙方合作起來,都實行比較高的價格,那麼雙方都可以因為避免價格大戰而獲得較高的利潤。有人把這樣一種合作的做法,叫做「雙贏對局」。在上述企業價格大戰博弈之中,如果雙方合作或聯手都不降價,雙方將都是「雙贏對局」的贏家。可惜正如上面揭示的,這些聯盟處於利益驅動的「囚徒困境」,雙贏也就成為泡影。五花八門的價格聯盟總是非常短命,道理就在這里。
許多商戰的對策形勢,都可以像價格大戰那樣,歸結為「囚徒困境」的形勢。所以,當企業在進行價格大戰的時候,他們就陷入了價格大戰的「囚徒困境」。
這種現象在圖書銷售中也極為常見。在海淀圖書城第三極書店開業時,臨近的中關村圖書大廈為了搶占市場份額,採取了圖書價格博弈,長期八折優惠,並計雙分和免費贈送簡訊業務。而第三極也不甘示弱,採取了相應對策,開業酬賓7折優惠,當時也吸引了大批讀者。這樣的競爭對讀者肯定是非常好的,但是,對企業的銷售利潤來說肯定大大減少。雙方的競爭升級並引起第三極老闆在媒體的抗議。中關村圖書大廈試著將銷售價格提高到九折,但是讀者人群急劇減少。最後,兩家書店現在維持相同的價格,都是憑會員卡8折優惠售書,誰也不願再輕易往下調價!這就是典型的均衡博弈!
?
『伍』 博弈大師怎麼查看一中期貨5年的成交價格走勢圖
你不知道嗎?我可以教你。
『陸』 文華財經日線圖怎麼調顯示最高價像博弈大師那顯示的和實際價格有一段距離的。前文華財經後博弈大師
真不真實,游戲文化中國通過數據的頻率是不一樣的,為了防止一些意想不到的優惠,技術圖表上的破壞。例如,有人錯了,實時的價格,一旦該數據一般不採用。游戲的普通話也導致了不同頻率的K線圖有時是有點不同。
『柒』 博弈論的表格怎樣做
博弈論又被稱為對策論(Game Theory)既是現代數學的一個新分支,也是運籌學的一個重要學科。
博弈論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勵結構間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斗爭或競爭性質現象的數學理論和方法。 博弈論考慮游戲中的個體的預測行為和實際行為,並研究它們的優化策略。生物學家使用博弈理論來理解和預測進化論的某些結果。
博弈論已經成為經濟學的標准分析工具之一。在生物學、經濟學、國際關系、計算機科學、政治學、軍事戰略和其他很多學科都有廣泛的應用。
基本概念中包括局中人、行動、信息、策略、收益、均衡和結果等。其中局中人、策略和收益是最基本要素。局中人、行動和結果被統稱為博弈規則。
博弈分為:
(1)合作博弈——研究人們達成合作時如何分配合作得到的收益,即收益分配問題。
(2)非合作博弈——研究人們在利益相互影響的局勢中如何選決策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即策略選擇問題。
(3)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博弈:參與者對所有參與者的策略空間及策略組合下的支付有充分了解稱為完全信息;反之,則稱為不完全信息。
(4)靜態博弈和動態博弈
靜態博弈:指參與者同時採取行動,或者盡管有先後順序,但後行動者不知道先行動者的策略。
動態博弈:指雙方的的行動有先後順序並且後行動者可以知道先行動者的策略。
例:囚徒困境
在博弈論中,含有占優戰略均衡的一個著名例子是由塔克給出的「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博弈模型。該模型用一種特別的方式為我們講述了一個警察與小偷的故事。假設有兩個小偷A和B聯合犯事、私入民宅被警察抓住。警方將兩人分別置於不同的兩個房間內進行審訊,對每一個犯罪嫌疑人,警方給出的政策是:如果兩個犯罪嫌疑人都坦白了罪行,交出了贓物,於是證據確鑿,兩人都被判有罪,各被判刑8年;如果只有一個犯罪嫌疑人坦白,另一個人沒有坦白而是抵賴,則以妨礙公務罪(因已有證據表明其有罪)再加刑2年,而坦白者有功被減刑8年,立即釋放。如果兩人都抵賴,則警方因證據不足不能判兩人的偷竊罪,但可以私入民宅的罪名將兩人各判入獄1年。下表給出了這個博弈的支付矩陣。
對A來說,盡管他不知道B作何選擇,但他知道無論B選擇什麼,他選擇「坦白」總是最優的。顯然,根據對稱性,B也會選擇「坦白」,結果是兩人都被判刑8年。但是,倘若他們都選擇「抵賴」,每人只被判刑1年。在表2.2中的四種行動選擇組合中,(抵賴、抵賴)是帕累托最優,因為偏離這個行動選擇組合的任何其他行動選擇組合都至少會使一個人的境況變差。但是,「坦白」是任一犯罪嫌疑人的占優戰略,而(坦白,坦白)是一個占優戰略均衡,即納什均衡。不難看出,此處納什均衡與帕累托存在沖突。
單從數學角度講,這個理論是合理的,也就是選擇都坦白。但在這樣多維信息共同作用的社會學領域顯然是不合適的。正如中國古代將官員之間的行賄受賄稱為「陋規」而不是想方設法清查,這是因為社會體系給人行為的束縛作用迫使人的策發生改變。比如,從心理學角度講,選擇坦白的成本會更大,一方坦白害得另一方加罪,那麼事後的報復行為以及從而不會輕易在周圍知情人當中的「出賣」角色將會使他損失更多。而8年到10年間的增加比例會被淡化,人的尊嚴會使人產生復仇情緒,略打破「行規」。我們正處於大數據時代,向更接近事實的處理一件事就要盡可能多地掌握相關資料並合理加權分析,人的活動動影像動因復雜,所以囚徒困境只能作為簡化模型參考,具體決策還得具體分析。
『捌』 博弈的價格戰博弈
現在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家電價格大戰,彩電大戰、冰箱大戰、空調大戰、微波爐大戰……這些大戰的受益者首先是消費者。每當看到一種家電產品的價格大戰,百姓都會「沒事兒偷著樂」。在這里,我們可以解釋廠家價格大戰的結局也是一個「納什均衡」,而且價格戰的結果是誰都沒錢賺。因為博弈雙方的利潤正好是零。競爭的結果是穩定的,即是一個「納什均衡」。這個結果可能對消費者是有利的,但對廠商而言是災難性的。所以,價格戰對廠商而言意味著自殺。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引伸出兩個問題,一是競爭削價的結果或「納什均衡」可能導致一個有效率的零利潤結局。二是如果不採取價格戰,作為一種敵對博弈論(vivalry game)其結果會如何呢?每一個企業,都會考慮採取正常價格策略,還是採取高價格策略形成壟斷價格,並盡力獲取壟斷利潤。如果壟斷可以形成,則博弈雙方的共同利潤最大。這種情況就是壟斷經營所做的,通常會抬高價格。另一個極端的情況是廠商用正常的價格,雙方都可以獲得利潤。從這一點,我們又引出一條基本准則:「把你自己的戰略建立在假定對手會按其最佳利益行動的基礎上」。事實上,完全競爭的均衡就是「納什均衡」或「非合作博弈均衡」。在這種狀態下,每一個廠商或消費者都是按照所有的別人已定的價格來進行決策。在這種均衡中,每一企業要使利潤最大化,消費者要使效用最大化,結果導致了零利潤,也就是說價格等於邊際成本。在完全競爭的情況下,非合作行為導致了社會所期望的經濟效率狀態。如果廠商採取合作行動並決定轉向壟斷價格,那麼社會的經濟效率就會遭到破壞。這就是為什麼WTO和各國政府要加強反壟斷的意義所在。
『玖』 博奕的價格戰博弈
現在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家電價格大戰,彩電大戰、冰箱大戰、空調大戰、微波爐大戰……這些大戰的受益者首先是消費者。每當看到一種家電產品的價格大戰,百姓都會「沒事兒偷著樂」。在這里,我們可以解釋廠家價格大戰的結局也是一個「納什均衡」,而且價格戰的結果是誰都沒錢賺。因為博弈雙方的利潤正好是零。競爭的結果是穩定的,即是一個「納什均衡」。這個結果可能對消費者是有利的,但對廠商而言是災難性的。所以,價格戰對廠商而言意味著自殺。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引伸出兩個問題,一是競爭削價的結果或「納什均衡」可能導致一個有效率的零利潤結局。二是如果不採取價格戰,作為一種敵對博弈論(vivalry game)其結果會如何呢?每一個企業,都會考慮採取正常價格策略,還是採取高價格策略形成壟斷價格,並盡力獲取壟斷利潤。如果壟斷可以形成,則博弈雙方的共同利潤最大。這種情況就是壟斷經營所做的,通常會抬高價格。另一個極端的情況是廠商用正常的價格,雙方都可以獲得利潤。從這一點,我們又引出一條基本准則:「把你自己的戰略建立在假定對手會按其最佳利益行動的基礎上」。事實上,完全競爭的均衡就是「納什均衡」或「非合作博弈均衡」。在這種狀態下,每一個廠商或消費者都是按照所有的別人已定的價格來進行決策。在這種均衡中,每一企業要使利潤最大化,消費者要使效用最大化,結果導致了零利潤,也就是說價格等於邊際成本。在完全競爭的情況下,非合作行為導致了社會所期望的經濟效率狀態。如果廠商採取合作行動並決定轉向壟斷價格,那麼社會的經濟效率就會遭到破壞。這就是為什麼WTO和各國政府要加強反壟斷的意義所在。
『拾』 如何與客戶進行博弈
某公司有個推銷員在客戶那裡吃了個啞巴虧。他在去拜訪客戶時,一開始客戶說得很好,馬上可以簽單,但是真正簽單的時候對方卻七繞八拐,暗示這個推銷員幫他親戚辦件事。這個不在公司的經營成本之內,這個推銷員沒有辦法,為了完成這筆生意,他自己花了三四千元把客戶親戚的事情辦了。辦完之後再與這個客戶簽合同,可對方愣是在價格上不讓步,逼得他在公司的價格底線上成交。這個推銷員最後把賬算下來,這個單子自己反而倒貼了一千多元錢,氣得他在公司大罵客戶。這筆單子對於業務員來說就變成了負和博弈。
在交易中有句俗話:買的沒有賣的精,其實在很多時候經常是賣的反而沒有買的精。盡量壓低價格似乎成了他們的專利。如果面對推銷員的報價,客戶如果只是簡單地說「價格太高了,我沒有辦法接受」,那事情倒好辦,而現在他們討價還價的招術層出不窮,越來越精明,推銷員稍不留神就有可能中他們的圈套。
一家廣告公司的一位推銷員搞不定客戶,就讓經理和他一塊去客戶那裡。這位經理和業務員剛入座,那客戶就說有一家別的公司剛走,我們的價位太高。
當然,這位經理對這種伎倆並不陌生,他心平氣和地對客戶說:「對方為了搶市場,他們這么壓低價格我們可以理解,但我們會為客戶的最終利益著想,我們不會參與打價格戰;再說到真正簽合同的時候,人家還能不能給這種價那還是另外一回事!服務質量如何說不定讓你更加難受。」客戶一聽,覺得這位經理說的有一定的道理。
有時候和客戶談判,客戶故意顯得刻薄,目的就是想把推銷員激怒,這也是他們討價還價的一種方式。如果推銷員感情用事,那就正好鑽進了他們設計好的圈套里去了。所以,無論客戶的話怎麼刻薄,就讓他們說。如果客戶不是真想要你的東西,他會說那麼多廢話嗎?客戶說得越多,就說明他們越是真想同你做買賣,因此,作為推銷員應該高興才對,主動回答,多為客戶提供相關的業務資料。這實際上還是一個雙方相互了解的過程,只有相互了解,才有相互信賴的基礎。
對那種要求過於苛刻的客戶,就更要注意一些策略。採取後果說明法:你可以先對這種客戶講清楚,羊毛出在羊身上,就這么些羊毛,你全要了,生意也就沒法做了。再就是如有可能,先把價抬高一點,你再慢慢去跟他談。
也許有些業務員性格直率,覺得談生意做買賣講究公平,我又不是乞丐求對方施捨,所以就直截了當地告訴客戶:你不是對我的產品感興趣嗎?那好,我把我的底價告訴你,就是這個價,這么些條件,你想要就簽合同,不想要就拉倒,別再跟我討價還價!
其實,和客戶交易不是一個單純的商業技巧問題,更多的是一個心理較量的問題。
當客戶與你在價格談判時,他往往有兩種需求:一是為了保證他公司的利益,他要把你的價格壓到最低;二是他還要滿足自己作為征服者的成就感,「你們不是都說買的沒有賣的精,這個推銷員比猴子還鬼嗎?怎麼樣,他今天不照樣沒跳出我如來佛的手心嗎?」所以,當你在與客戶進行價格談判時,不能只把單子一簽就了事,還要盡量滿足對方這種心理上的征服欲。作為推銷員,如果你只會簡單地降價,最後退到自己的底線,那麼,你就不能滿足他這方面的要求,而且,他還會沒完沒了地跟你討價還價。相反,如果一開始就給客戶一種你完全被征服了的感覺,他就有可能動惻隱之心,手下留情,而且還會把你當做夥伴,這樣,他長期采購你的產品的可能性也就會增大。
做生意,說到底就是一種心理游戲。作為推銷員,你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心理應變能力;另一面,也要提高自己揣摩客戶心思的能力。兩強相遇勇者勝,而勝者在於他的心理素質。有人說「推銷員必須是個偉大的心理學家」,看來一點也不誇張。只有這樣才會在博弈中獲得勝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