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寬頻接入費是多少
寬頻裝機工料費300元+手續費8元,共308元。客服39為你解答。寬頻服務可自助排障,簡單易操作,另外可辦理工單查詢、ITV修障、寬頻申請及密碼服務,方便快捷,更多功能敬請關注中國電信貴州客服。
『貳』 怎樣開一家寬頻接入公司 電信不到的地方怎麼拉網線過去獨占市場需要哪些證件懂的請仔細點
這個就不要想了 資質相應很高 資金需要也很高 本身的硬體投入也非常大 千萬級別的公司是不會去偏遠地方發展的
詳情找當地「通訊管理局」咨詢
『叄』 無限寬頻為何總是不穩定如何解決
隨著寬頻用戶的不斷增多,越來越多的人面臨和李先生一樣的尷尬。據相關部門統計,網路投訴已經成為繼醫療、教育、住房等領域之後消費者投訴的新熱點。 寬頻投訴成焦點 今年1月19日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在北京發布的「第15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我國上網用戶總數為9400萬,其中使用寬頻上網的人數達到4280萬。然而,與互聯網路服務特別是寬頻服務相關的問題和投訴也隨之而來,而且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調查顯示,用戶對寬頻接入服務感覺滿意的有16.1%,感覺一般的達到26.7%,不太滿意和很不滿意的用戶比例達到8.9%。 今年五一節期間,上海市「12315」申(投)訴、舉報系統共接到消費者投訴129件,其中互聯網服務類的投訴達到15件、行動電話類10件、食品類9件,互聯網路服務方面的投訴總量居前列,成為消費投訴的焦點問題。用戶反映的問題主要是上網時斷網現象頻繁,上網速度慢,不能達到經營者承諾的網速,而且與經營者多次交涉無果。在前不久國家工商總局公布的消費者申訴十大熱點中,互聯網服務也榜上有名,其中寬頻網路接入故障多、網路運行中斷或速度慢也是投訴的主要方面。 據記者了解,在很多住宅和商務小區,選擇哪一家寬頻運營公司,不是用戶個人說了算,而是由物業管理機構掌控。而一旦寬頻網路發生問題,很多物業管理機構「只有收錢的權力,而沒有提供優質服務的義務」,用戶也會被物業和運營商踢來踢去。 寬頻為何變「窄」 據電信部門的工程師介紹,造成「寬頻不寬」的原因有很多,集中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本地寬頻接入沒問題,但由於遠程伺服器或網路線路業務繁忙、數據流量太大而導致用戶在瀏覽網頁或下載數據時感到速度緩慢;二是本地網路提供商(isp)的伺服器不穩定、「超負荷」提供服務或者網路公司自身的總出口太窄造成用戶數據通道擁擠阻塞;三是用戶計算機軟硬體配置出現問題,系統運行緩慢,導致網頁顯示和數據存儲反應遲鈍,給用戶造成「網路不好」的感覺。據介紹,真正意義上的「上網速度慢」應該是上面所說的第二種類型,具體表現為用戶網路埠速率不達標,無法保證承諾的帶寬。 由於導致網速慢的因素涉及用戶主機、接入網路、城域網路、伺服器等多個環節。一些網路專家建議,當前最主要的是應對接入網路、城域網路進行整治。 一些大型通信公司對接入網路及城域網路進行分析後發現,接入層線路質量差、組網架構不合理等因素是造成網速慢的重要原因。另外,如果沒有對用戶進行流量控制,某些高速數據流會佔用用戶的帶寬資源,可造成部分用戶上網速度慢。如果能對每個用戶進行流控,用戶之間就不會有影響,這樣可保證所有用戶的上網速度。另外提醒用戶的是,用戶的上網電腦終端配置過低、各種軟硬體兼容性不好、網卡損壞、接頭松動或者用戶的終端感染病毒也會造成上網速度慢。 近兩年來,寬頻用戶雪崩式的增長無疑給尚不十分完善的寬頻基礎網路帶來了極大壓力。寬頻用戶數量迅猛增長,寬頻網路的擴容更新卻沒有及時跟上,這就導致了寬頻接入速度的下降和寬頻網路的不穩定。另外,高峰期階段性的流量擁堵也令寬頻網路運營商頭痛不已。而部分規模較小的寬頻運營商受資金、技術所限,伺服器速率低,也直接影響了用戶使用。 電信部門的相關人士認為,目前進入寬頻市場的運營商實力有著很大不同,一些並不具備寬頻產業要求、規模優勢和技術優勢較弱的小運營商,不能為用戶提供合理的配套網路服務,服務承諾也未能兌現,技術上則表現為帶寬不足。這些接入服務上的「硬傷」不僅給消費者帶來損失,而且對整個寬頻產業的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也是造成用戶「寬頻不寬」的重要原因。另外,也有用戶自身方面的原因。由於用戶在使用電腦的技能和技術方面存在差異,不少用戶把電腦系統本身因素引起的「反應遲緩」歸結為網路問題,讓不少技術服務人員感到無奈。 沒有衡量的標准 據專家分析,標准不明是引發互聯網服務投訴的重要原因。目前用戶反映的寬頻問題往往因為沒有衡量的標准或沒有合適的檢驗檢測手段而不了了之。從互聯網產業的長遠發展來看,服務是寬頻運營商的核心競爭力,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互聯網路市場,服務水平的高低無疑將決定企業的成敗。 消費者協會和法律界的專家們認為,隨著互聯網路的迅速發展,與之相關的法律、政策明顯滯後,亟待有關部門進行認真研究並出台與當前互聯網路發展以及用戶需求相適應的政策法規,特別是應當完善網路運營技術規范,並對經銷商的行為進行必要的限制,以便更好地保護消費者權益,引導互聯網產業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 一些法律專家指出,從理論上講,一旦用戶選擇了某家寬頻運營商提供的寬頻服務,那麼兩者之間即形成服務合同關系。在合同有效期限內,寬頻運營商有義務提供符合約定或法定要求的服務,否則諸如斷網現象頻繁出現、網速低和服務差等即構成違約,對用戶造成損失的應予以賠償;若是因為法定原因比如維修網路等需要暫時停止服務,那麼需要提前通知用戶,否則如給用戶造成損失應該賠償。 但實際情況是,現有的技術手段很難讓用戶拿到原始的「證據」,而且網路提供商與用戶簽訂的合約也表現出明顯的「非對稱」特徵,不少運營商的免責合約明顯不合理,甚至與國家法律相悖。有的協議書幾乎囊括了所有可能發生的問題,寬頻公司可以名正言順地不承擔任何責任。例如,某寬頻公司與用戶簽訂的「入網協議」中這樣明確地寫明了「免責事項」:由於乙方(用戶)原因,包括乙方接入終端故障或乙方使用甲方設備不當而造成服務障礙的,甲方不承擔責任;由於甲方對網路設備採取擴容、調整、軟體升級等措施引起乙方的服務中斷而造成的損失,甲方不承擔責任;由於社區供電系統或公共服務設施等原因導致乙方服務中斷而造成的損失,甲方不承擔責任;由於不可抗力導致乙方的服務中斷而造成的損失,甲方不承擔責任。 另外,市場監管不力也是導致寬頻用戶權益屢屢受損的重要原因。有關專家表示,根據《電信條例》,基礎電信業務的運營需要獲得行政許可,領取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否則就是違法行為。目前社會上一些違規經營基礎電信業務的組織和個人,採用虛假宣傳和廣告誤導消費者,不少不明真相的消費者輕信他們的承諾後,結果經常出現網路不通、接入不暢等各種問題。所以專家建議,消費者在選擇寬頻運營商時,一定要對運營商的實力和資質進行考察。
『肆』 為什麼寬頻互聯網接入市場是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占優中國移動呢
寬頻是從固定電話線路上逐漸升級上來的,而網通和電信的固話原來是一家,電信改革的時候,分成了2家,移動只有經營手機通信業務,沒固話業務,後來鐵通家被並入移動,移動才有了固話業務。
『伍』 50M企業寬頻接入多少錢
我們一般定義企業專線有兩種:一種是寬頻專線,上下行不對等,適用於普通上網辦公使用,費用較低;
另一種是互聯網專線,上下行對等,適用於對網路要求嚴格或者有企業自身數據中心等需求,費用相對較高;
同時專線還有是否帶固定IP之分,主要是看企業的需要而定。同樣為滿足不同的需求,價格也會相應的有變化
重慶聯通企業固話、寬頻專線、集團套餐手機辦理可聯系
『陸』 目前電信在寬頻市場的佔有率是多少
中國電信在南方21省處於壟斷地位,按此測算應該在70%的佔有率左右吧。
『柒』 幾種無線寬頻接入技術的概念及主要應用
以LMDS、MMDS、Wi-Fi、WiMAX等技術為代表的寬頻無線接入技術是寬頻接入領域的一支生力軍,與有線接入方式相比,這類技術具備啟動資金少、初期投入少、建設周期短、提供服務快速,發展具備很大靈活性、可按用戶需求動態分配系統資源,系統維護成本低等諸多優勢。而其高速接入速率,甚至令一些有線接入技術也難以企及,為發展寬頻數據綜合業務提供了可能。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市場需求的日益增長及電信市場競爭重心的轉移,寬頻無線接入技術在中國逐步興起,市場規模迅速擴大,產業鏈雛形初步顯現,發展前景非常廣闊。
其中,Wi-Fi和WiMAX技術備受關注。Wi-Fi已經在我國普遍應用於酒店、園區、校園。其潛在用戶很龐大,關鍵是我們如何去探索一種多贏的商業模式,讓其迅速健康的發展起來。
而在傳輸距離以及傳輸帶寬上,WiMAX(IEEE802.16)技術在眾多無線寬頻接入技術中備受業界關注。由於其高速上傳數據的距離和容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WiMAX不僅僅可以為無線城域網提供第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的接入,而且還是廣域網寬頻服務的理想選擇。對於運營商、Wi-Fi服務商和廣域移動運營商,WiMAX可以提供具有成本效益的網路解決方案。在低端市場和園區市場中,WiMAX是擴展DSL和有線服務最理想的選擇。當然,WiMAX還有很多新的應用在不斷創新中。
『捌』 寬頻的發展現狀
⒈愛丁堡的平均網速達到了10.1Mb/s,緊接著布里斯托爾以9.9Mb/s位居其後。但寬頻速度測試在英國不同地區差距很大,北愛地區的費曼那和庫克斯敦的網速僅有4.3Mb/s和4.4Mb/s。因此居住在貝爾法斯特琉頓和紐頓阿比的居民可以享受到最快速的寬頻服務。
⒉全球最大的智能互聯網內容發布公司Akamai即將發布2011年全球互聯網使用情況報告。隨著互聯網內容訂閱者和聯網移動設備的增加,2010年互聯網的規模仍然呈現擴張狀態,這表現在全球寬頻用戶的穩定增長與寬頻速度的不斷提高兩方面。
⒊韓國憑借14.4 Mb/s(兆比特每秒)的平均網速榮膺亞洲平均網速最快的國家,近60%的韓國寬頻連接速度超過5 Mb/s。香港以9.2 Mb/s的平均網速位居第二;日本則擁有8.1 Mb/s的平均網速,位列第三。
⒋根據Akamai公司預測,全球網速最快的城市為日本的東海縣、下妻縣、神奈川縣,平均網速分別為13.2 Mb/s、12.9 Mb/s,以及12.2 Mb/s。
⒌挪威城市萊斯(Lyse)則是歐洲網速最快的城市,加利福尼亞州的河沿地區膺北美網速最快,速度達7.8 Mb/s,全球100個網速最快城市的三分之二都在亞洲,其中61個城市來自日本,美國的18個城市和加拿大的3個城市也進入「網速最快城市」榜單。 寬頻數量
截止2011年11月底,中國固定互聯網寬頻接入用戶為1.55億戶,3G用戶1.19億戶,IPTV用戶1100萬戶,手機視頻用戶超過4000萬。2012年,中國綜合電信業務資費同比下降5.5%。
網民數量
藍皮書顯示,2010年12月,中國網路游戲用戶規模為3.04億,網路視頻用戶規模2.84億人。2010年,中國寬頻網民達4.5億,較2009年提高5.4%。全國新增網民7330萬,年增幅19.1%。截至2010年底,中國網民規模已經佔全球網民總數的23.2%,約1/4;占亞洲網民總數的55.4%。有線用戶中的寬頻普及率達98.3%。藍皮書指出,按照發展勢頭,「十二五」末期,中國的網民數量可能增至6億至7億。
寬頻速率
截至2010年9月,中國三大運營商手機上網用戶總量達4.8億,3G用戶接近4600萬戶。截至2010年12月底,中國使用寬頻的網民達到4.57億人,占固網網民比例的98.3%。
不過在速率方面,全球寬頻接入平均水平為5.6Mbps,而中國平均下行速率僅1.8Mbps,排名全球第71位。另外中國的寬頻市場競爭不夠充分,資費比較高,平均每Mbps接入速率費用是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3至4倍,而且網路質量不令人滿意。
提速降價
工業和信息化部於2011年12月26日在全年工作會上介紹了通信業轉型發展思路。部長苗圩說,工信部將推動實施「寬頻中國」戰略,爭取國家政策和資金支持。
2012年將以惠民生、降價格為目標,推動寬頻建設,計劃到2015年城市家庭帶寬達到20M,農村家庭達到4M。東部發達地區的省會城市家庭達到100M。同時,繼續推動建立普遍服務資金,深入實施通信村村通工程和信息下鄉活動。繼續推進TD-LTE研發、產業化及擴大規模試驗。
他還表示,將規范寬頻市場競爭行為,加大對惡性市場競爭、阻礙互聯互通、資費違規等行為的查處。在互聯網信息服務和接入服務管理方面,阻止企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
工信部:寬頻提速降價——2015年城市帶寬20Mbps。
『玖』 寬頻接入網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身邊有哪些寬頻接入方式?
盡管前幾年曾出現DDN專線、ISDN等多種網路接入方式,但由於成本和速率等多方面的原因一直未能成功普及。目前大家可考慮的寬頻接入方式主要包括三種——電信ADSL、FTTX+LAN(小區寬頻)和CABLE MODEM(有線通)。這三種寬頻接入方式在安裝條件、所需設備、數據傳輸速率和相關費用等多方面都有很大不同,直接決定了不同的寬頻接入方式適合不同的用戶選擇。
接入方法1 :電信ADSL
為便於大眾認識ADSL(全稱為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非對稱數字用戶線路),各地電信局在宣傳ADSL時常會採用一些好聽的名字,如「超級一線通」、「網路快車」等,其實這些都指同一種寬頻方式。
安裝條件:
在安裝便利性方面,電信ADSL無疑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ADSL可直接利用現有的電話線路,通過ADSL MODEM後進行數字信息傳輸。因此,凡是安裝了電信電話的用戶都具備安裝ADSL的基本條件(只要當地電信局開通ADSL寬頻服務),接著用戶可到當地電信局查詢該電話號碼是否可以安裝ADSL,得到肯定答復後便可申請安裝(一般來講,電信會判斷你的電話與最近的機房距離是否超過3km,若超過則無法安裝)。安裝時用戶需擁有一台ADSL MODEM(通常由電信提供,有的地區也可自行購買)和帶網卡的電腦。
傳輸速率:
雖然ADSL的最大理論上行速率可達到1Mbps,下行速率可達8Mbps,但目前國內電信為普通家庭用戶提供的實際速率多為下行512Kbps,提供下行1Mbps甚至以上速度的地區很少。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的傳輸速率為用戶獨享帶寬,因此不必擔心多家用戶在同一時間使用ADSL會造成網速變慢。此外,電信經常會以ADSL「提速」作為宣傳重點,大家要明白這里提到的「提速」通常是指下行速率,而上傳速率依然未變。
優點:
工作穩定,出故障的幾率較小,一旦出現故障可及時與電信(如撥打電話1000)聯系,通常能很快得到技術支持和故障排除。
電信會推出不同價格的包月套餐,為用戶提供更多的選擇。
帶寬獨享,並使用公網IP,用戶可建立網站、FTP伺服器或游戲伺服器。
不足:
ADSL速率偏慢,以512Kbps帶寬為例,最大下載實際速率為87KB/s左右,即便升級到1M帶寬,也只能達到一百多KB。
對電話線路質量要求較高,如果電話線路質量不好易造成ADSL工作不穩定或斷線。
接入方法2:小區寬頻(FTTX+LAN)
這是大中城市目前較普及的一種寬頻接入方式,網路服務商採用光纖接入到樓(FTTB)或小區(FTTZ),再通過網線接入用戶家,為整幢樓或小區提供共享帶寬(通常是10Mb/s)。目前國內有多家公司提供此類寬頻接入方式,如網通、長城寬頻、聯通和電信等。
安裝條件:
這種寬頻接入通常由小區出面申請安裝,網路服務商不受理個人服務。用戶可詢問所居住小區物管或直接詢問當地網路服務商是否已開通本小區寬頻。這種接入方式對用戶設備要求最低,只需一台帶10/100Mbps自適應網卡的電腦。
傳輸速率:
目前,絕大多數小區寬頻均為10Mbps共享帶寬,這意味如果在同一時間上網的用戶較多,網速則較慢。即便如此,多數情況的平均下載速度仍遠遠高於電信ADSL,達到了幾百KB/s,在速度方面佔有較大優勢。
優點:
初裝費用較低(通常在100~300元之間,視地區不同而異),下載速度很快,通常能達到上百KB/s,很適合需要經常下載文件的用戶,而且沒有上傳速度慢的限制。
不足:
由於這種寬頻接入主要針對小區,因此個人用戶無法自行申請,必須待小區用戶達到一定數量後才能向網路服務商提出安裝申請,較為不便。不過一旦該小區已開通小區寬頻,那麼從申請到安裝所需等待的時間非常短。此外,各小區採用哪家公司的寬頻服務由網路運營商決定,用戶無法選擇。
多數小區寬頻採用內部IP地址,不便於需使用公網IP的應用(如架設網站、FTP伺服器、玩網路游戲等)。
由於帶寬共享,一旦小區上網人數較多,在上網高峰時期網速會變得很慢,甚至還不如ADSL。
接入方法3:有線通
有的地方也稱為「廣電通」,這是與前面兩種完全不同的方式,它直接利用現有的有線電視網路,並稍加改造,便可利用閉路線纜的一個頻道進行數據傳送,而不影響原有的有線電視信號傳送,其理論傳輸速率可達到上行10Mbps、下行40Mbps。
安裝條件:
目前國內開通有線通的城市還不多,主要集中在上海和廣州等大城市。安裝前,用戶可詢問當地有線網路公司是否可開通有線通服務。設備方面需要一台Cable MODEM和一台帶10/100Mbps自適應網卡的電腦。
傳輸速率:
盡管理論傳輸速率很高,但一個小區或一幢樓通常只開通10Mbps帶寬,同樣屬於共享帶寬。上網人數較少的情況下,下載速率可達到200~300KB/s。
優點:
最大好處是無需撥號,開機便永遠在線。
不足:
目前開通有線通的地區還不多,普及程度不夠。由於帶寬共享,上網人數增多後,速度會下降。初裝費用較高,如上海初裝費為580元。
韓國
韓國是世界上應用寬頻最普及的國家,其4800萬人口便擁有1200萬條寬頻線路,這些連接比傳統56K 撥號數據機快40-400倍。韓國有1600萬個家庭,其中78% 的家庭有了寬頻接入,這個比例是北美寬頻普及率的4 倍。此外,韓國還擁有世界上最高速率的視頻下載和視頻點播服務,該國68%的股票交易是通過網路進行的,這些應用寬頻不僅在韓國可以隨處找到,同時它的速度也是世界上最快的。韓國的寬頻接入採用的是VDSL very-high-speed digitalsubscriber line它的速度比新加坡的StarHub 、香港的iCable寬頻服務快10倍。
日本
根據日本總務省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05年第三季度日本寬頻用戶數達2143萬戶,普及率達68%。實際上,日本非常重視寬頻發展,在其e-Japan國家戰略計劃中,寬頻發展是其中的核心目標之一。E-Japan第一階段計劃中提出2005年建成3000萬個高速率寬頻接入家庭,1000萬個超高速率寬頻接入家庭;e-Japan第二階段計劃中又提出了基於寬頻的7個IT使用優先領域,包括醫療、食品、生活、中小企業融資、知識、就業和勞動力及政府服務等。
新加坡
到2005年年底,新加坡將近四分之三的新加坡家庭擁有個人電腦,28%的家庭擁有不只一台電腦。同時,三分之二的家庭可以上網,52%家庭使用了寬頻網。此外,新加坡還致力於到2015年成為世界領先的「無線和有線寬頻網路國家」,使擁有寬頻網的家庭比例從目前的52%大幅增加到85%。根據該計劃,到2015年,新加坡的有線寬頻網路用戶可享有每秒最低100兆的速度,最高可達每秒1G。
美國
據Ipsos Public Affairs調查,截止到2005年12月, 61%使用寬頻網路,37%的美國家庭仍然在使用撥號網路,另外2%的家庭不知道自己用的什麼網路。但據預測,美國採用撥號上網的家庭到2006年底將下降到31%,2007年下降到26.3%,2008年下降到22.4%,2009年下降到19.5%。另外,不到10%的家庭雖然希望採用寬頻,但是因為客觀條件限制無法採用寬頻網路。事實上,目前美國仍是全球寬頻接入用戶最多的國家,而為實現寬頻普遍接入的目標,又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允許寬頻接入設備的投資加速折舊、提供稅收優惠、消除管制障礙、提供頻率支持、鼓勵技術創新等,以刺激和加快美國寬頻發展。
歐盟
近年來歐盟國家高速寬頻接入快速增長,截至2005年第三季度,寬頻線路已達4000萬線,增長速度超過亞洲和北美。根據IDC新的研究報告預測,西歐寬頻滲透率於未來幾年將持續增長,2009年以前家庭寬頻上網率將達46%。歐盟信息協會執委蕊汀Viviane Reding表示,有望到2010年超過一半的歐洲人使用高速互聯網。
WiMAX(一種無線寬頻城域網技術)正在登上技術的舞台,成為有線寬頻和DSL的競爭者,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WiMAX(Wireless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已經從研發和標准制定階段邁向實際應用階段。
一些「准WiMAX」或者類似WiMAX的系統現在已經有了雛形,並且正在期待今年年底或2006年初推出實際的產品。和所有的新技術一樣,人們對WiMAX的期望很高。但是這種先進的無線系統否能被大眾所接受,或者只是用於個別應用領域還有待觀察。
WiMAX
WiMAX最初是打算用於無線城域網(MAN)的。IEEE為此制定了802.16-2004 (802.16d)標准,該標准主要面向固定的點到多點、點到點接入(不是移動接入),用於家庭或商業機構和附近基站之間的無線傳輸。
工作頻率根據國家的不同而變化,從2 GHz到11 GHz。在美國常用的頻段為2.3 到 2.5 GHz 和 5.8 GHz;在歐洲和亞洲,常用的頻段為3.5 GHz。授權頻段和開放頻段都可以使用。
WiMAX的最大速率為75 Mbps。大部分系統會根據應用,把總帶寬分成許多低速的子信道。信道佔用的頻譜約為1.75 到20 MHz。該標准規定:WiMAX可以根據應用的需求,選擇合適的雙工方式(可以自由選擇時分雙工或頻分雙工)。
頻分雙工可以實現上、下行同時通信,但是通常需要申請使用授權頻段,因為頻分雙工需要成對的頻譜資源。而時分雙工則可以在開放頻段使用。自適應調制方案可以根據基站的距離、信道雜訊、多徑時延等信道狀況,自動調整調制方法。可選的調制方法有:BPSK、QPSK(主要面向較長距離);16QAM、64QAM(主要面向較短距離)。
WiMAX的基本接入模式為256點的正交頻分復用OFDM。OFDM技術可以減小早期微波接入技術中存在的多徑和視距傳輸(line-of-sight)問題。而且用戶可以使用室內天線或簡單的(無需定向的)室外天線。
WiMAX的最大傳輸范圍約為30英里,但是通常基站的覆蓋半徑約為2到10千米。基站和用戶端設備CPE兩端均可以進行功率控制,以優化每個用戶的信號質量。該系統也可以兼容更新的扇區化、自適應波束成型天線。
作為一項定點通信業務,一個基站預計可以承載幾十組T1/E1線路的接入,可以支持幾百個商務和個人用戶,其速度可以和DSL或有線電纜相比擬。盡管互聯網是WiMAX最大應用,WiMAX還可以處理分組語音(VoIP)和視頻業務。
WiMAX最有前途的應用是最後一公里的無線接入,但是WiMAX能否取代成熟的DSL或有線寬頻接入,還是一個未知數。當然,對於DSL或有線寬頻接入不能到達的城市地區的用戶,WiMAX還是很有吸引力的。對於沒有上述兩種服務的農村地區,WiMAX也很實用。
WiMAX的另一個應用是作為作為蜂窩基站或Wi-Fi熱點之間的互聯。現在這兩種設備之間的互連通常採用昂貴的T1線路。而採用WiMAX作為互聯,不但可以省掉電纜連接,而且可以降低安裝和維護的成本。因為T1線路是802.11熱點設備中最大的開銷,所以採用WiMAX技術取代T1,有助於加速802.11熱點的部署和推廣。 盡管WiMAX目前被認為是一種非移動的接入技術,但是很多專家預測:WiMAX的最終版本將以移動接入為主。IEEE正在制定802.16e標准,該標准將支持移動接入。以後,聯上WiMAX的計算機就可以在WiMAX覆蓋范圍內的任何地方上網了。
此外,WiMAX還將支持漫遊,使其功能更像行動電話。但是WiMAX設備在移動接入時的速度和范圍略小於固定接入模式,在60英里每小時的速度下,數據速率可以達到15 Mbits/s,覆蓋范圍約為3英里。接入模式為正交頻分復用接入OFDMA,共支持2048個頻點,並可以分成多個波段。
802.16e主要面向筆記本電腦、PDA和行動電話,並將成為3G數據業務的強大競爭對手。很多手機將支持WiMAX,也就是說這些手機將通過VoIP實現語音通訊功能。盡管WiMAX同時也將和現存的Wi-Fi競爭,但是這兩種技術有互補之處。
另一個更新的標准,預計將稱為802.16f,將支持漫遊以及Wi-Fi 和 WiMAX之間的切換。802.16標准預計在2005年底或2006年初正式頒布。而802.16e產品的認證測試將於2006年底啟動。整個可以實用的WiMAX系統預計將於2007年才能推出。據業內專家預測,移動版本的WiMAX設備將是該技術成功的關鍵。
市場研究機構iSuppli公司保守估計,2006年WiMAX的市場份額約為10億美元,而2009年將達到20億美元。該公司的分析人士Jagdish Rebello預測,WiMAX的四大主要應用為:最後一英里寬頻接入、基站或熱點的互聯、手持設備無線接入、移動設備無線接入。
Rebello還預測:基站或熱點的互聯服務將成為WiMAX最初的成功應用,而寬頻接入應用是否能成功還有待觀察。他還預測:手持或移動設備WiMAX應用也將快速增長。iSuppli's公司在寬頻市場研究領域的權威Steve Rago預測:隨著寬頻市場的逐漸飽和,今後的幾年內寬頻接入市場的增長將放慢,但是WiMAX一定會找到自己合理的定位。
風險投資公司ComVentures的Roland Van der Meer指出,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最終將於2010年趕上蜂窩移動通信。當問及2010年哪種無線接入技術將佔主導地位時,全球電信業界的領袖們一致認為:WiMAX將佔46%,Wi-Fi將佔31%,3G將佔23%。Van der Meer認為同時支持固定和移動接入的無線技術,將促使一個基於全IP技術的無線骨幹網的生成,即第四代移動通信4G。
『拾』 題目:寬頻接入技術現狀及發展趨勢
寬頻接入業務正處於從市場培育期向快速發展期過渡的關鍵時期,技術發展、業務創新、新價值鏈的逐步形成、創造性的營銷策略等幾個因素彼此作用,共同構成了電信運營商寬頻競爭的利器,但是如何使之充分發揮效用,不斷地滿足差異化的客戶需求,降低運營、維護和管理的成本是運營商必須應對和思考的問題。
寬頻接入技術的現狀
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寬頻接入網進入了大發展階段。我國寬頻接入網在近兩年發展也十分迅速。據初步統計,到2004年底我國寬頻用戶達到2 500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寬頻接入市場,其中主導技術是ADSL,大約佔70%左右,其次是乙太網技術,還有少量寬頻無線接入和電纜數據機接入。在國內,寬頻接入對固網運營商的業務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已成為固網運營商主要的投資方向和業務收入來源之一。從中國2億多的電話用戶和不足1%的寬頻普及率來看,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DSL都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目前商用用戶的速率為512kbit/s,這主要受限於上游IP城域網的壓力。DSL提速迫在眉睫,特別是隨著IPTV、網上VOD點播等視頻業務的開展,512kbit/s的速率已經不能滿足需求。從近期看,2Mbit/s~3Mbit/s的速率是比較理想的速率。隨著電信業務從語音業務向數據業務的戰略轉移,加快發展寬頻業務已成為固網運營商未來業務發展的戰略性選擇。
{1}從用戶需求角度看,現有接入網路需要針對住宅用戶、商業用戶和酒店用戶的不同特點,通過不同的接入方式,滿足不同層次用戶的需求。目前僅根據用戶收入對大客戶進行劃分,一般地對於大規模商業用戶和酒店用戶採用光纖直驅的專線接入方式,而對於潛在的大型客戶或中小用戶缺乏多樣化、靈活有效的服務等級支持,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對客戶增值潛力的充分挖掘。
{2}從服務能力角度看,語音、數據和視頻的綜合多業務接入將是未來接入網路發展的重要目標和演進趨勢,對服務等級協議(SLA)的全方位保障是目前實現電信級運營的重要環節。但是現有接入網路經歷了長期的建設,設備制式多,客戶端設備種類復雜,對於CPE設備缺乏必要的維護能力和管理能力,限制了端到端服務質量的保證,使得在部分地區開展高帶寬、高實時性業務(如視頻會議業務)存在一定的困難。
{3}從運營維護角度看,傳統寬頻接入網路由於技術發展水平的局限和已敷設線路資源的限制,接入側維護成本已經接近整體寬頻接入運營成本的一半,由於線路和終端的日常維護、故障的定位和排除等輔助功能不足,為運營商帶來了高額的支出。
光纖接入技術的簡介
隨著光纖在長途網、城域網乃至接入網主幹段的大量應用,光纖接入網正越來越受到運營商、設備商、甚至是政府的重視。特別是作為光纖接入最有發展前景的寬頻PON技術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這里所說的寬頻PON技術,是指基於乙太網技術的EPON技術和具有吉比特傳送能力的GPON技術。曾經風雲一時的APON由於技術復雜、設備價格高,加之ATM網路在市場的萎縮,很難在將來的光纖接入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1)EPON/GEPON
目前EPON技術較為成熟,在國內外已有較多的廠商推出了EPON解決方案,並在國內開展試驗和獲得了少量應用。而GPON技術仍不十分成熟,目前只有國外的FlexLight宣稱能提供GPON解決方案。GPON技術雖然是運營商所企盼的能高效綜合各種業務的光纖接入技術,但其價格問題仍是運營商對這項技術感到困惑的關鍵要素,甚至有人認為,對於純數據業務的接入而言,選擇簡單、經濟的EPON就足夠了。
從EPON/GEPON的結構上看,其關鍵優點是極大地簡化了傳統的多層重迭網結構,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消除了ATM和SDH層,從而降低了初始成本和運行成本;
{2}下行業務速率高達1Gbit/s,允許支持更多用戶,每一用戶的帶寬可以更高,並能提供視頻業務能力和較好的QoS;
{3}硬體簡單,無須室外電子設備,使安裝部署工作得以簡化;
{4}可以大量採用乙太網技術成熟的晶元,實現較簡單,成本低;
{5}改進了電路的靈活指配和業務的提供和重配置能力。
EPON/GEPON的主要缺點是效率低和難以支持乙太網以外的業務。前者是由於採用8B/10B的線路編碼,引入20%的帶寬損失,再加上其他開銷,可用負荷僅50%左右,而APON和GPON都採用NRZ擾碼為線路碼,沒有帶寬損失。再加上承載層效率、傳輸匯聚層效率、業務適配效率等原因,使EPON/GEPON總的傳輸效率很低,大約僅為GPON的一半。
(2)GPON
從技術角度看,GPON是BPON的繼承和發展。GPON繼承了BPON的很多基本特點,例如兩者都使用同樣的OLT核心技術,使用同樣的物理光纖設施和光功率預算等。另一方面,GPON採用了一些最新的技術成果,除了最重要的GFP封裝外,還包括前向糾錯等新技術。
從提供的業務看,GPON不僅可以提供10M/100Mbit/s、1Gbit/s的業務,而且可以提供VLAN業務和語音業務。總的看,GPON不是製造商驅動的技術標准,而是一種運營商驅動的標准,因此具有更周到的運營利益考慮。速率可達2.4Gbit/s;具有通用的映射格式,可適應任何新老業務;具有豐富的OAM&P功能;對各種業務均有很高的傳輸效率,即便對於TDM業務也能靈活、高效、低開銷傳送。可以幫助運營商完成從傳統TDM語音電路向全IP網路的平滑過渡,其缺點是依然保留有了復雜的ATM層功能,成本偏高。
(3)GPON和EPON/GEPON面臨的共同挑戰
首先,怎樣才能在Ethernet/GFP上有效承載TDM業務並能提供電信級的服務質量;其次,由於GPON和EPON/GEPON是點對多點的星形或樹形網路,需要通過一個1+1並經過不同路由的光網路來實現電信級的保護恢復要求,網路成本將非常高;第三,目前GPON和EPON/GEPON設備成本主要受限於突發光發送/接收模塊以及核心的控制模塊/晶元。這些模塊要麼是技術不成熟無法商用,要麼是價格昂貴還難以適應市場需要;第四,GPON和EPON/GEPON的一次性投入成本較高,不太適合逐步投資擴容的傳統電信建設模式,僅適合完全新建或改建的密集用戶區域。
寬頻接入技術和設備發展趨勢
(1)寬頻接入技術的發展趨勢
{1}DSL技術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仍將是主流的寬頻接入技術。
ADSL2/2+技術正逐步發展成熟,在2005年,它將逐步取代第一代ADSL技術,在寬頻接入領域扮演主力軍的角色。對於ADSL2和ADSL2+兩種新一代ADSL技術,ADSL2技術由於其下行速率與第一代ADSL技術相比沒有太大的提高,而ADSL2+技術擁有ADSL2技術所具有的優良特性,所以,ADSL2/2+技術將以ADSL2+技術的形式發展。VDSL技術在VDSL2標准推出之前不會有大規模的發展,但目前基於DMT調制的VDSL技術的雙向對稱特性和短距離范圍內超過100Mbit/s的高下行帶寬特性仍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因此,在VDSL2標准和技術成熟前,基於DMT調制的VDSL技術將作為ADSL2+技術的補充,會得到少量的應用。
{2}EPON/GPON光纖接入技術將有一定的發展,但完全實現FTTH還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隨著EPON技術發展成熟、設備價格的下降, EPON技術在高檔住宅小區和商用大廈將有一定的應用。GPON技術仍不完全成熟,目前很少有廠商支持,雖然GPON推出的初衷是支持各種業務的綜合接入,但隨著整個網路和業務的IP化,GPON技術優勢越來越不明顯,而且其價格問題和技術成熟性一直讓運營商對這項技術感到困惑。雖然EPON/GPON光纖接入將有一定的發展,但其高成本、業務需求與定位、光纜布放、對維護人員的高要求等因素將會減緩FTTH的進程,特別是光器件、光纖、光接續等技術和成本能否快速降低在很大程度決定了光接入技術的發展。
(2)寬頻接入設備的發展趨勢
寬頻接入設備的總體發展趨勢是通過一個埠為用戶提供多業務的綜合接入,包括公眾互聯網業務、IPTV業務、NGN業務等,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背板容量、交換能力、業務引擎、轉發性能、網路側介面等方面能保證公眾互聯網業務、視訊業務、VPN業務、組播業務等具有良好的性能;
{2}在用戶埠支持多PVC或多VLAN,實現對不同業務的承載;
{3}支持針對不同業務類型,劃分優先順序,並在上聯口基於優先順序進行轉發;
{4}支持IGMP SNOOPING或PROXY功能以及對組播業務的控制功能。
寬頻接入技術的演進趨勢
(1)技術演進的幾個方面
{1}向光纖化過渡
我國接入網骨幹層的光纖化已經完成,而接入層(配線層和引入層)的光纖化還處於起步階段,SDH和各類無源光網路(pon)相結合的傳輸技術比較經濟,符合中國具體的網路情況。應當首先實現光纖到路邊、光纖到小區和光纖到大樓,然後隨著通信業務的發展和網路結構的不斷演變,逐步推進光纖接入網的建設,擴大光纖接入網的覆蓋范圍,縮短光纖接入網與用戶終端的距離。
{2}充分利用原有線纜並適度挖潛
寬頻接入在追求高帶寬的同時,還應重視經濟性、方便性,光纖接入雖然有巨大的帶寬,但目前還不具備經濟性、方便性。反過來看,用戶網長期以來是以金屬線纜為基礎的,經過多年的建設,存在大量的線纜資源,如固定電話雙絞線網、有線電視的HFC網、無處不在的電力線網等,且其帶寬能夠滿足現有主要業務的要求。在寬頻接入網建設的初期,應充分利用基於這些線纜的接入技術,以節省投資,滿足快速發展的業務需求。電力線資源巨大,其寬頻應用還剛剛起步,有待進一步挖掘其潛力。
{3}以固定無線接入補充有線接入網
固定無線接入方式提供業務快、組網靈活、易維護、初期投資少,而且允許用戶在局域范圍內慢速移動,適於在農村地區為散居人口提供經濟的接入和應急通信的接入,也可以作為城市改造區域的臨時接入手段;與FTTX+xDSL、FTTX+LAN等配合使用可以擴大覆蓋范圍。
{4}接入平台的綜合化
ADSL接入平台有其特有的優勢,如基於現有的電話線並與模擬話音或ISDN共存,速率的不對稱性剛好滿足上網需求;與此同時,它也有很多劣勢,如在距離、速率、非對稱性等方面受到的限制。將ADSL與SHDSL、VDSL等不同的xDSL接入方式以及乙太網接入方式納入同一接入系統平台,能充分發揮不同技術的特點,並相互補充,這已成為當前接入技術發展的重要趨勢。
(2)寬頻接入網的發展趨勢
IP作為整個網路的核心,以ATM、IP、SDH、乙太網以及各種無線接入技術作為整個網路的邊緣和接入的方式。以DWDM方式的IP over SDH或IP over Optical為傳輸手段,負責整個高速信息網路的傳輸。整個網路將以IP協議作為統一通信協議,兩個通信網的業務將完全融合。網路的特徵將只在網路的邊緣地帶才能夠顯示出來,此時骨幹網路只起信息傳輸的作用,業務特性只能在網路的邊緣實現。
為了使兩個通信網路的業務在IP層面實現融合,需要解決一系列技術問題,例如,如何對語音和圖像業務提供QoS保證、如何實現對整個網路資源的管理和分配以及如何隨時隨地提供寬頻接入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認為IP與MPLS的結合、光纖接入技術以及寬頻無線接入技術將成為未來寬頻通信網路的主流技術。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IP與MPLS結合,代表寬頻分組交換網路的發展方向。
IP以其實現簡單,支持異種網路的互連等優點,在Internet上得到廣泛應用。通過採用IP技術,能實現各種網路技術的互連互通,並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三網合一」。由於MPLS具有快速轉發,支持流量工程,並提供QoS保證等優點,因此,MPLS可作為下一代網路的管理和控制面技術。通過IP與MPLS的結合,能有效支持語音、數據和圖像業務的傳送,並使網路具有良好的可擴展性,易於管理和維護。
{2}光纖接入技術是「最後一公里」問題的最終解決方案。
光纖以其大帶寬、易於維護、抗干擾、抗腐蝕等優點,已逐漸在接入網中得到應用。隨著光纖、光器件價格的進一步下降,光接入網將最終成為寬頻到家的首選方案。
{3}寬頻無線接入技術是未來通信網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無線接入技術以其成本低廉、不受地理環境的約束、支持用戶的移動性等優點,將成為光纖接入技術的重要補充,使人們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個人通信的目的。
結束語
總的看,寬頻接入技術正在快速地向高帶寬、可管理、更經濟、更方便、能提供一定服務質量的方向發展,並向下一代網路靠攏。而寬頻接入技術的綜合化能更容易地結合不同技術的優勢,更好地滿足業務的發展需求,並能適應向未來網路技術的演變。構築未來接入網的關鍵在於如何合理地處理各種寬、窄帶業務,寬頻網路的構建必須充分利用現有的龐大網路,因而寬頻接入是演進而非革命。與此同時,接入網傳輸的IP化以及基於同一平台的各種業務的綜合接入也是接入網發展的目標,是寬頻接入網滿足未來更高業務要求的技術保障。下一代網路是網路演進的總趨勢,它是以IP為中心並支持話音、數據和多媒體業務的融合網路。對當前的接入網來說,可首先實現傳輸的IP 化,並逐步向下一代網路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