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平均價格來 = 總成交金額÷自 總成交股數 × 100%
總成交金額 =成交量×成交價
股票平均價格與成交價進行對比,可以斷定期間多數交易的盈虧狀況。作為盈虧的平衡點,均價對價格具有一定的支撐和阻擋作用。
㈡ 股票價格怎麼計算的
股票價格不是計算出來的。繼續看一下微量網(www.wquant.com)給出的相關介紹是所有市場的參與者在無數次的買賣中,各自報價然後取雙方都接
受的價格成交而形成的。 說個相關的故事,燒餅的故事: 假設一個市場,有兩個人在賣燒餅,有且只有兩個人,姑且稱他們為燒餅甲、燒餅乙。
假設他們的燒餅價格沒有物價局監管。 假設他們每個燒餅賣一元錢就可以保本(包括他們的勞動力價值) 假設他們的燒餅數量一樣多。
——經濟模型都這樣,假設需要很多。 再假設他們生意很不好,一個買燒餅的人都沒有。這樣他們很無聊地站了半天。 甲說好無聊。 乙說好無聊。
看故事的你們說:好無聊。 這個時候的市場叫做很不活躍! 為了讓大家不無聊,甲對乙說:要不我們玩個游戲?乙贊成。 於是,故事開始了。。。。。。
甲花一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一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 甲再花兩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兩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
甲再花三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三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
於是在整個市場的人看來(包括看故事的你)燒餅的價格飛漲,不一會兒就漲到了每個燒餅60元。但只要甲和乙手上的燒餅數一樣,那麼誰都沒有賺錢,誰也沒有
虧錢,但是他們重估以後的資產「增值」了!甲乙擁有高出過去很多倍的「財富」,他們身價提高了很多,「市值」增加了很多。
這個時候有路人丙,一個小時前路過的時候知道燒餅是一元一個,現在發現是60元一個,他很驚訝。
一個小時以後,路人丙發現燒餅已經是100元一個,他更驚訝了。
又一個小時以後,路人丙發現燒餅已經是120元一個了,他毫不猶豫地買了一個,因為他是個投資兼投機家,他確信燒餅價格還會漲,價格上還有上升空間,並且
有人給出了超過200元的「目標價」(在股票市場,他叫股民,給出目標價的人叫研究員)。
在燒餅甲、燒餅乙「賺錢」的示範效應下,甚至路人丙賺錢的示範效應下,接下來的買燒餅的路人越來越多,參與買賣的人也越來越多,燒餅價格節節攀升,所有的
人都非常高興,因為很奇怪:所有人都沒有虧錢。。。。。。
這個時候,你可以想見,甲和乙誰手上的燒餅少,即誰的資產少,誰就真正的賺錢了。參與購買的人,誰手上沒燒餅了,誰就真正賺錢了!而且賣了的人都很後悔
——因為燒餅價格還在飛快地漲。。。。。。
那誰虧了錢呢?
答案是:誰也沒有虧錢,因為很多出高價購買燒餅的人手上持有大家公認的優質等值資產——燒餅!而燒餅顯然比現金好!現金存銀行能有多少一點利息啊?哪比得
上價格飛漲的燒餅啊?甚至大家一致認為市場燒餅供不應求,可不可以買燒餅期貨啊?於是出現了認購權證。。。。。。
和諧了1萬次,什麼違**規了,後續是這樣的:有人問了:買燒餅永遠不會虧錢嗎?看樣子是的。但這個世界就那麼奇怪,突然市場上來了一個叫李子的,李子
曰:有虧錢的時候!那哪一天大家會虧錢呢? 假設一:市場上來了個物價部門,他認為燒餅的定價應該是每個一元。(監管)
假設二:市場出現了很多做燒餅的,而且價格就是每個一元。(同樣題材) 假設三:市場出現了很多可供玩這種游戲的商品。(發行)
假設四:大家突然發現這不過是個燒餅!(價值發現) 假設五:沒有人再願意玩互相買賣的游戲了!(真相大白)
如果有一天,任何一個假設出現了,那麼這一天,有燒餅的人就虧錢了!那誰賺了錢?就是最少佔有資產——燒餅的人!
這個賣燒餅的故事非常簡單,人人都覺得高價買燒餅的人是傻瓜,但我們再回首看看我們所在的證券市場的人們吧。這個市場的有些所謂的資產重估、資產注入何嘗
不是這樣?在市盈率高企,資產又高溢價下的資產注入,和賣燒餅的原理其實一樣,誰最少地佔有資產,誰就是賺錢的人,誰就是獲得高收益的人!
所以作為一個投資人,要理性地看待資產重估和資產注入,忽悠別人不要忽悠自己,尤其不要忽悠自己的錢!
在高市盈率下的資產注入,尤其是券商借殼上市、增發購買大股東的資產、增發類的房地產等等資產注入,一定要把眼睛擦亮再擦亮,慎重再慎重!
因為,你很可能成為一個持有高價燒餅的路人。
㈢ 股票價格計算公式
002607
㈣ 股票價格的計算公式
股價是指股票的交易價格,是一個動態的數值,由市場買賣方成交決定,受供求關系的影響上下波動。
㈤ 股票的好價格怎麼計算
這個好價格都是相對的。沒有一個精確的測量辦法。最好建立一套自己的估值標准,如果沒有建立可以參考各數據網站上的高估值,合理估值和低估值,一般處於低估值區域就是好價格。
㈥ 股票當前的價格是怎麼計算的
一、目前A股市場上股票上市的定價方法是建立在企業當年的預測利潤基礎上,比過去採用前三年利潤的平均值來確定股價相對科學一些,因為投資者是投資未來的業績而非過去的回憶。目前國內A股股票上市價格計算公式為:
發行價格P=每股利潤EPS*市盈率R
其中:每股利潤=發行當年預測利潤/發行當年加權股本數
二、決定股票上市價格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1)上市企業的整體評估價值V(主要是企業核心技術的評估價值)。此因素是決定股票上市價格的重中之重,其評估方法和結果不但要得到二板上市委員會的認可,而且必須通過投資者的最後檢驗,因為只有投資者才是購買股票的顧客,是上帝。研究上市企業的整體評估價值是目前內地券商研究機構必須重點研究的二板市場課題。
(2)投資者對上市企業價值的認可度M1。此因素決定於保薦人向潛在投資者宣傳企業價值的營銷戰略是否成功。
(3)上市時企業所屬國家和地區、上市地和全球政治、經濟、金融形勢,稱之為宏觀影響系數M2。很明顯,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對潛在投資者在亞洲的投資決策的影響難以估量,直接影響到股票的發行價格乃至發行成功與否。
(4)投資者在一級市場申購新股的合理投資回報率R。若沒有誘人的投資回報,誰會動用資金去申購具有更大風險的二級市場股票呢?風險資金的成本一般是比較高的。
㈦ 股票價格計算
一共有四種計算方式,針對四種不同情況:
(1) 對於送股除權,股權登記日的收盤內價格除去所含有的容股權,就是除權報價。其計算公式為:
股權價=股權登記日的收盤價÷(1+每股送股率)
(2) 對於派息,
除息價=登記日的收盤價—每股股票應分得紅利
(3)若股票在分紅時既有現金紅利又有紅股,則除權除息價為:
除權價=(股權登記日的收盤價-每股應分的現金紅利+)÷(1+每股送股率 )
(4) 若股票在分紅時既有現金紅利又有紅股還配股,則除權除息價為:
除權基準價=(收盤價+配股比例*配股價-每股應分的現金紅利)÷(1+送股比例+配股比例)
㈧ 股市行情顯示的股票價格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1、每分鍾最後一筆成交價作為該分鍾顯示的價格。
2、成交規則是按價格最近原版則排隊等待,賣出5檔是從低到權高排列,買入5檔是按照從高低排列,排隊等待成交。你說的同一時間內收到的委託價格進行撮合排序就是9點15開始的集合競價階段,集合競價後撮合所有可成交的成交,定開盤價,之後進入連續競價階段,進入連續競價階段就已經完成了排序,新掛的單子要麼就當時成交了,要麼就繼續排隊等待。連續競價階段按照價格最近原則優先成交或排隊,價格相同的話按照時間優先成交,如果時間相同按成交量大小優先成交。
3、按時間順序流程為,買一位置顯示10元10手,賣一位置顯示11元5手,等待成交(價格不等是沒法成交的,只能等待後進的單子等待成交),按11元成交5手,當時股價就變為11元,買一位置顯示11元5手,買二位置顯示10元10手,賣一位置顯示之前賣二位置的價格和手數,最後賣單掛入,由於掛低於買一價格掛單,會瞬間成交,成交價11元5手,然後跟買二完成成交10元10手,當時收盤股價變為10元(大單打壓就是這個道理,如果你掛5元賣100手,會瞬間吃掉下面可能10個檔的買單甚至更多,股價會瞬間被打壓至5元,反之就是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