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央行叫停支付寶!中信銀行股票下跌!這之間有關系嗎
不是叫停支付寶,是中信銀行藉助支付寶平台的虛擬信用卡,原先為利好消息,今天央行發布通知即為利空消息,故中信銀行股票下跌。
㈡ 股市上漲多少叫停
非st 10%
st 35%
新股也有相關規定,如換手率,沒記住,因為我不炒新股。
㈢ 被叫停的18支股票都是哪些
2014年12月19日證監會通報了包括中科雲網、百圓褲業等在內的18隻個股涉市場操縱違法違規行為執法工作情況,已對涉嫌機構和個人立案調查。
這18隻股票名單名單為:中科雲網、百圓褲業、興民鋼圈、山東如意、湖南發展、鐵嶺新城、寶泰隆、寶鼎重工、元力股份、東江環保、中興商業、山東威達、寧波聯合、遠東傳動、科泰電源、新海股份、九鼎新材和珠江啤酒。
㈣ 我想在工行網上銀行抄股是不是辦銀證通就可以了
從06年開始銀證通就不能在銀行辦了,需要到證券公司辦理開戶手續。
網路搜下,有內好多結果。容
涉嫌違規 「銀券通」被叫停
2006-6-16 10:35:25
文章來源: 名城蘇州
記者從蘇州證券同業公會了解到,日前,中國證監會和南京證監局先後發出通知,叫停了「銀券通」業務。叫停「銀券通」後會不會給投資者造成影響呢?一起來了解一下。
「銀券通」俗稱存摺炒股,指股票投資者可以直接利用自己的銀行儲蓄帳戶或銀行卡
上的資金進行股票交易。開通「銀券通」後,資金無須劃入證券公司就可進行證券交易,同時可以通過銀行的系統隨時提取和使用賬戶資金。
蘇州市證券同業公會副秘書長邵斌:《證券法》規定 證券交易應該在證監會指定的交易場所進行 銀券通有混業經營的嫌疑 我們中國現在銀行和證券是分開經營的 所以有這個嫌疑在裡面〕
已辦理「銀券通」的投資者會不會因叫停而受到影響呢?記者獲悉,這次叫停「銀券通」就是不再新開戶,對於已經開戶的將給予半年左右的過渡期,過渡期滿後「銀券通」賬戶取消。業內人士提醒這些投資者盡快到證券公司開立資金賬戶。
㈤ 阿里巴巴美股投資者發起集體訴訟,訴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關於我們現在的一個時代發展來說的話,中國國內的一個經濟發展水平還有實力,在全世界上面來說也越來越重,而且這樣的比例會越來越高,因為中國現在已經變成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有這樣的實力,有這樣的能力,在世界上面表現出強勢的一個狀態,那麼關於最近螞蟻集團被迫叫停上市,而阿里巴巴美股投資者發起了集體訴訟,那麼關於訴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其原因主要要歸功於以下幾種。
最後關於阿里巴巴未來集團的一個方向,也得不到投資者們的一個支持,畢竟阿里巴巴是做電商服務的。但是偏離電商去做債務,這無疑讓很多投資者們充滿了不信任。
㈥ 香港創業板三隻新股上市前為什麼會被叫停
您問的這個問題應該是2017年2月份的事情:
造殼炒殼、暴漲急跌、股權高度集中……面對長期困擾香港創業板市場的「頑疾」,香港證監會近日終於亮劍。2月份以來,尚捷集團、心心巴迪、浩柏國際等3隻香港創業板新股在上市前夜被緊急「叫停」。
雞年伊始,內地資金加速南下引爆港股市場投資氣氛,香港主板市場氣勢如虹,恆生指數和國企指數節節攀升,新高迭起。但是,香港創業板市場卻跌入冰點,香港創業板指數15日收報343.91點,接近歷史最低水平。其中,2月份以來已累計下跌6.1%。
這一巨大反差或許與香港證券監管層近期的系列行動有關。
2月3日,原本將於2月6日(周一)登陸港股創業板的心心巴迪發布公告稱,為使公司及包銷商有更多時間進行配售,加上監管機構根據創業板上市規則相關規定對公司進行了查詢,公司決定將配售及上市時間延後。2月7日,原本將於2月8日登陸香港創業板的尚捷集團也因同樣理由宣布延遲上市。2月13日,原本將於2月14日在香港創業板上市的浩柏國際,也發布了類似公告,宣布延遲上市。
繼1月下旬與香港交易所發布聯合聲明,並發布關於創業板上市及配售的指引後,香港證監會2月「手起刀落」,先後喊停了上述三家配售結果「有瑕疵」的創業板新股。
上述3隻新股公告里提到的創業板上市規則相關規定,主要指「尋求上市的證券,必須有一個公開市場」;所有公司上市時,公眾股東至少達100人,並且單單符合最低人數要求還不行,公眾人士持有的證券還不能過度集中。
有投行人士指出,上述3家公司很可能就是因為股權過度集中在少數人手中而被監管層叫停,而股權過於集中很容易出現股票上市後股價被操縱的情況。
香港創業板股權高度集中
香港證監會有關人士指出,在香港,幾乎所有創業板IPO都僅以配售方式進行,許多創業板新股都出現股權高度集中及股東基礎狹窄的情況。
據了解,在配售過程中,經常的操作是,絕大多數股票均分配給一個或幾個配售代理,而配售代理只將股票配售給少數首要承配人,剩餘的極少數股票則分成少量(通常為1手或2手)配售給散戶。盡管承配人數目超過100人,但最終的分配結果,與把發售股份只向首要承配人配售大致相近。此外,香港證監會也觀察到有一小部分投資者多次在表面上互無關聯的創業板首次公開招股中成為首要承配人。
香港證監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及2016 年上半年,在創業板IPO中,前25名承配人合計取得的擬分配股票平均佔比高達96%,而整體發行的平均承配人數目僅為135人。
這使得香港創業板新股在上市後時常出現暴漲暴跌的情況,且成交特別稀少。香港證監會的數據顯示,在2015年上市的所有創業板新股中,首日平均漲幅高達743%,2016年上半年創業板新股的首日平均漲幅也高達454%。相比之下,2015年及2016年上半年香港主板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漲幅僅分別為5%及15%。
上市首日暴漲之後再出現持續急跌,是香港創業板新股的一個普遍現象。2015年首日漲幅最大的10隻創業板股票里,有一半的股價在一個月內從最高位急跌逾90%。整體來說,2015 年上市的創業板新股,在一個月內平均從最高位下跌47%。
香港證監會主席唐家成近日表示,新上市創業板公司股權過度集中,股價出現極端波動,影響了香港市場聲譽,香港證監會已採取行動。他承認證監會的工作仍有不足,香港證監會有必要做更多工作,令投資者對香港市場重拾信心,目前正聯同港交所,檢討創業板運作。
㈦ 場外股票期權私募被叫停,期權業務還能做嗎
不是個股期權被叫停,而是券商與私募基金(包括發型的私募產品)之專間的合作被屬叫停。其他的與資管產品的,與機構之間的交易買賣仍然在進行。這次證券業協會之所以叫停與私募基金公司的業務開展,基本是因為基金產品分拆份額進行銷售是存在違規行為的,再加上有些私募基金公司不止分拆份額,還將分拆的份額進行再配資,那等於把杠桿再次的放大,這明顯是屬於要非常專業的投資者才能判斷把握好其中的風險,證券業協會也是看到這一點,所以才果斷的叫停券商與私募基金公司之間的合作。
㈧ 銀證通叫停僅僅因為違法
種種跡象表明,銀證通有可能成為一個歷史名詞。雖然證券監管部門下達的最後時限對銀行沒有約束,但銀證通畢竟是銀行與券商連接合作而成的交易通道,若券商關掉,銀行也無法繼續操作。
銀證通實際上是2001年起持續熊市的產物,證券市場低迷使不少券商不得不收縮戰線,停止營業部發展步伐,而將經紀業務發展的重點放在低成本的銀證通上。如今銀證通被指種種不是,可當年券商沒少為之美言。在國信證券網站中,至今還能看到其對銀證通的介紹。
國信證券稱,與傳統的證券理財工具相比,銀證通具有三個方面的優點:一是炒股自動轉賬。即買入股票時資金自動從活期儲蓄賬戶轉出,賣出股票時資金自動轉入活期儲蓄賬戶,客戶無須再進行券銀轉賬操作,資金自動劃轉,安全方便;二是存取款自由方便。由於投資者買賣股票的資金直接在銀行的活期儲蓄賬戶上存放,藉助ATM機,投資者可實現24小時隨時取款;三是提供優質的全方位服務。在遍布城鄉的眾多銀行網點即可辦理證券投資開戶等手續,將證券投資理財與銀行理財有機結合起來,實現資金的保值增值最大化。
國信證券還認為,銀證通從技術上保護了投資者資金的安全。客戶交易結算資金由券商直接管理,由於存管體制管理的漏洞,屢遭證券經營機構挪用。而銀證通從技術上杜絕了這一漏洞,採用銀行管資金、券商管股票的分工模式,使投資者的資金安全性大大提高。
可如今由熊市跨入牛市,銀證通這條當初被稱之為銀行和券商雙贏的綠色通道,卻招來證券監管部門的另眼相看。中國證監會機構部今年5月的一份文件雖隻字未提叫停銀證通業務,但其提出的「五個應當」使銀證通失去了生存基礎。
銀證通的「罪名」還不小,相關部門聲稱是為了落實《證券法》。《證券法》第6條明確規定,「證券業和銀行業、信託業、保險業實行分業經營、分業管理。」這種理由令投資者很困惑,為什麼在金融機構爭相尋求混業經營突破的背景下,銀證通反倒沒有了生存空間。相關專家的質問非常簡單:難道銀證通具有改變銀行業與證券業格局的能力嗎?
說到底又是利益相爭。滬上各家銀行銀證通業務的手續費通常在1‰以下,如華西證券為0.8‰,而銀證轉賬的費率則根據網上交易、電話委託分別為1.6‰、2‰。「回歸」到傳統經紀業務中,券商不僅僅能夠多賺些證券經紀業務收入。
據了解,今年10月31日將是滬上銀證通業務存在的最後時限,上海證監局已要求各家券商就老客戶的銀證通業務如何規范上報方案。市場人士預計,銀證通的老客戶將在限期內改為第三方存管模式。第三方存管與銀證通都屬於「銀行管資金,券商管股票」,但兩者對券商的利益差別很大。第三方存管制度下的客戶保證金雖然存放在銀行,但屬性是歸券商的,這樣券商可以不必損失全部資金利差收益,存管銀行與券商在利差收益上實施分成。
有報道稱,目前取得第三方存管資格的銀行包括建行、農行和工行,各家利差分成不同,建行是七三開,而農行是九一開,券商可獲得利差的大部分。
更有銀行人士指出,銀證通叫停絕非銀行與券商間簡單的利益之爭,證券監管部門叫停可能有更深層次考慮。證券市場將面臨向外資開放,銀證通的退出有助於保護國內券商的利益。把券商與銀行的合作先「卡斷」,外資進入後同樣無法與銀行合作,可使國內券商在網點競爭中佔有一定優勢。
有關專家也認為,對銀證通的清理,實際上是在引導券商依賴傳統業務模式,支持了效率比較低的券商。
如果滬深股市依然陷於熊市的泥潭,銀證通會被叫停嗎?顯然,證券監管部門的做法沒有充分考慮到投資者利益。在券商多賺證券經紀業務收入的同時,遭到損失的將是投資者。在熊市階段,管理層及券商千方百計為投資者減輕負擔,以求增加交投活躍度,刺激股市回暖。而現在叫停銀證通,讓投資者多少感受到了一種與投資者爭利的思維,這樣做,有助於證券市場的持續健康發展嗎?其實,叫停銀證通與銀行強收跨行查詢費相似,都是看似理由充分實際忽視客戶利益的行為。
有時候關於港股/投資/A股的知識或者入門常識,易闊每日財經的投資者學堂有非常詳細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