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古巴貨幣名稱
上面沒一個回答全的……
古巴用的貨幣有兩種,一種叫可兌換比索,peso
convertible,簡寫,類似我國以前的外匯券,可以和外幣兌換,外國遊客到古巴用的也是這種貨幣,幣值比較高,1usd大約合0.9259cuc,但如果使用美元現金兌換的話要加收10%兌換稅(美元非現金及其它幣種不收)。在古巴,住酒店、乘計程車、買旅遊大巴車票、餐飲、超市裡買東西等都用這種貨幣。2004年以前cuc和美元等值,1usd=1cuc。有100、50、20、10、5、3、1七種紙幣,3cuc、1cuc、50
centavos、25
centavos、10
centavos、5
centavos、1
centavo七種硬幣,其中1分的一般用不到,只在銀行支付利息時使用。
另一種叫古巴比索,peso
cubano,簡寫cup。此種貨幣不可和外幣兌換,主要是古巴人,以及在古生活的外國人如留學生使用,用途也窄得多,一般只能用於購買農產品、在個體餐廳或小吃店買東西、在標價為cup的商店購物、乘公交車等使用。1cuc=24cup。2004年古巴貨幣改革以前1cuc=26~27cup。有100、50、20、10、5、3、1七種紙幣,但印刷不如cuc精美,3cup、1cup、20
centavos、5
centavos、2
centavos、1
centavo六種硬幣,後面兩種一般用不到,只在銀行支付利息時使用。
3比索的紙幣和硬幣早在我剛去古巴的時候就已經有了。40分的硬幣在古巴已經很久不流通了。
⑵ 中國留學生在古巴的一年花費要多少
根據讀的專業不同,讀的學校不同,生活城市不同,生活標准不同有所區別。以在古巴中部的拉斯維亞斯中央大學為例,讀一年語言,生活比較正常的話(這很重要!),一年大約需要六七萬人民幣。別信中介的!他們可能說一年二三萬就夠了,那是最低生活標准,基本上吃不到葷的,你未必能受得了。我說的價錢都是自費生,如果你是公派生則不一樣。
左岸白天說的部分正確,部分不正確。我曾經在古巴生活(學習、工作)過三年半,對古巴各方面情況都非常了解。
古巴人平均月工資大概合人民幣一百元左右。可以和外國人講話、可以出海、可以上網(只要有錢,但是很少人有錢上網),有電腦坐牢的事更是子虛烏有。但是不讓私自吃龍蝦是真的,因為龍蝦是國家賺取外匯的主要來源之一,不許私自捕撈的。但是可以去餐館吃。古巴現在有四個電視台,但是電視並不是國家發的,要自己買。賓館和使館里有衛星電視,可以收到中國中央電視台的三個頻道。
古巴不光收留學生,而且現在有的大學很歡迎中國留學生,因為可以給他們帶來外匯(學費)收入。現在全古巴的中國人(老華人、使館人員、留學生、中資公司及其他)總共有四百多。
左岸白天大概在古巴呆的時間不長,聽到的消息是不太准確的消息。我有很多古巴朋友的,我現在還有兩個古巴學生在中國學漢語。
⑶ 古巴普通人的生活水平如何
我有親身經歷,我在古巴生活了三年半,其中最後一年因為是在哈瓦那工作,所以就和那些老華人住在華人區里。古巴人購買基本生活資料是配給制的,也就是購物本(古巴人叫libreta),最基本的米、油、豆子(古巴人的主菜)、肥皂、香皂、雞蛋、鹽、糖、給未成年人的奶什麼的都是憑這個本供應,我們在古巴的外國人就沒這個本了。憑這個本在指定商店(bodega)里買的東西的價格十分便宜,比如雞蛋才合人民幣不到5分錢一個,幾乎等於不要錢,但是是有限量的,如果買完了本上的量還想要的話就要去自由市場(農貿市場)上買了,價格會比這個商店裡貴很多,但是還是可以承受的起,同樣以雞蛋為例,農貿市場大概合人民幣五六毛一個。客觀的講,我感覺古巴人的生活水平不如中國人(平均水平),按照供給制,古巴人的基本生活是能夠保障的,也就是能吃飽,如果誰說古巴人連吃都吃不飽,在挨餓,那要麼就是不了解情況,要麼就是別有用心。但是古巴人如果想生活好很難,因為大多數工業品都靠進口,需要換了外匯券(peso convertible)在外匯商店購買,價格是很貴的。舉個例子,一台中古合資生產的熊貓牌21寸遙控彩電,在古巴的價格合將近三千元人民幣,一台中古合資生產的電動自行車合將近六千人民幣。很多古巴人都想辦法賺錢,比如開小吃店、開私人計程車、出租房屋,包括在海外有古僑的會有僑匯收入。但是古巴人心態比較平和,因為古巴的貧富差距沒那麼大,按工資來說,低工資的一個月大概是五六個美元,高工資的也不過二十美元一個月左右,平均工資在十美元一個月,因為有供給制,所以這點收入是能夠保障基本生活的。而且古巴的福利的確是比中國好,教育和公共衛生是大投入,古巴人上學和看病是真正完全不要錢的,這不是我誇大,真實情況是這樣,我在古巴上學時的古巴同學不光不用給學校錢,每個月國家還給他們零花錢,雖然很少(不到一美元),但總有啊,而且古巴又那麼窮。在古巴的外國留學生也可以享受免費醫療的待遇,我在古巴看過病,我的中國同學也有在那裡做過手術住過院的,真的是一分錢都不要。而且買葯也很便宜,老百姓都能承受的起葯價。政府機關寒磣也是真的,我曾經作為翻譯陪同我國教育部去古巴教育部訪問,兩國領導(副部級)會談的時候竟然停電了!而且他們的一般公務員的公務車都是破拉達。
至於華僑,有的華僑生活還是不錯的,古巴給華僑有特殊政策。哈瓦那華人區有個「華區促進會」(就是我以前工作的學校所屬的單位),是古巴的機構,下屬很多中餐館。名義上是古巴公家的,但實際上下屬於促進會的餐館都是老華人或其家人自己的,有餐館經營的老華人還是比較有錢的,比如我在那裡有一個老華人的朋友,他有個「東坡樓」餐館,他有手機,還有輛老爺車(59年的老福特)。在古巴的華人社團(比如民治黨、各姓所屬的堂)一般也都有自己的餐館經營,經濟景況相對於一般古巴人還是不錯的。而有些鰥寡孤獨的老華人的生活就差一些了,但是促進會給他們有一個養老院「頤僑居」,我以前就和他們住在這里。相對於其它美洲國家的華僑來說,古巴的華僑生活的確不是很好。
⑷ 古巴比索的歷史
1914年11月7日,古巴比索釘住美元,並與美元等值。從1961年開始,古巴比索專釘住英鎊。屬1974年古巴比索不再釘住英鎊。1978年6月15日,古巴比索開始浮動。 80年代以來,古已比索隨著美元經歷的一個大起大落過程亦不斷發生變化。1980年底古巴比索匯率為1美元合0.7045古巴比索,1990年底為1美元合0.797古巴比索。
1993年前後,古巴政府開始允許美元在古巴國內直接流通,方便了政府回籠美元。此後,美元與古巴比索的比價一直維持在1比26的水平上。2005年前後,古巴禁止美元流通,必須使用可兌換比索。該比索與古巴比索不同,相當於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的外匯券,2005年之前與美元的比價一直為1比1,即相當於美元。2005年後,由於美元不能流通,外國人或古巴人持有美元必須以1美元兌0.8可兌換比索的價格兌換後才能消費。相當於古巴可兌換比索升值20%。
古巴有多級市場,古巴比索和可兌換比索消費場合有所不同。古巴人多持供應券用古巴比索消費,外國人在古巴一般必須用可兌換比索消費,實際成本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