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晉江海瑾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怎麼樣
晉江海瑾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是2016-09-01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池店鎮柴塔村恆祺公館2棟1302室。
晉江海瑾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50582MA34AJX45N,企業法人林浦,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晉江海瑾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貨物或技術的進出口業務(國家禁止或限制進出口的貨物或技術除外);銷售:服裝、鞋帽、包袋、箱包、皮具、針織品、紡織品、服裝輔料、鞋材、電子產品、五金配件、陶瓷製品和樹脂工藝品、機械設備、建材、化工產品(以上均不含危險化學品)。(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晉江海瑾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② 清朝皇宮里的殿閣都有什麼,分別住著什麼人,都是做什麼的
御花園的東南、西南角分別有瓊苑東門和瓊苑西門與東、西六宮(俗稱「三宮六院」――編者注)相通。後三宮兩側以東、西六宮為主,形成內東路、內西路。東六宮(鍾粹宮、承乾宮、景仁宮、景陽宮、永和宮、延禧宮)之南為齋宮、毓慶宮、奉先殿,以北為乾清宮東五所;西六宮(儲秀宮、翊坤宮、永壽宮、咸福宮、長春宮、太極殿〈啟祥宮〉)之南為養心殿,以北為重華宮、漱芳齋。東西六宮均為永樂時建造,現在看到的多為明代建築,每一座宮都是一座院落,有前後殿和配殿,牆高院深,門戶嚴密,是明清兩代後妃居住的地方。有些宮中還有廡廊回轉相連,並有樹木花卉與建築交相輝映。現其中有室內原狀陳列,參觀者可以想見當年後宮的日常生活。
瓊苑東門南轉為長康左門,從此往南經近光左門直到內左門的一條街稱為東一長街。街東由北至南有大成左門、廣生左門、咸和左門、仁祥門。
進入大成左門內有鍾粹宮,原名咸陽宮。咸豐帝幼年時曾隨母親孝全成皇後在此居住,後慈安太後也曾在此住過。這里現辟為玉器館。陳列的玉器展示了我國玉器從距今五六千年至清代的發展脈絡,將其藝術造詣、時代面貌作了扼要介紹。
廣生左門內的承乾宮,明代時是東宮貴妃居住的地方。進入咸和左門有景仁宮,康熙帝就出生在這里。
此三宮之東為東二長街,北端千嬰門,南端麟趾門。街西由北到南有迎瑞、履和二門;街東有昌祺、德陽二門。
昌祺門內有景陽宮,富藏圖書。後殿為御書房,東配殿稱靜觀齋,西配殿稱古鑒齋。景陽宮現辟為琺琅器工藝館。展品從宮廷4000多件琺琅器藏品中鑒別精選,按年代為序,基本反映了金屬胎琺琅器在我國的生產製作和發展概況。
德陽門內有永和宮。出麟趾門東有凝祥門,內有延禧宮,清末欲改建成水晶宮。擬用金屬搭架,玻璃為牆體、地板,宮殿四周鑿水池蓄水,身在其內,如在水晶宮中。然而開工不久清朝滅亡,工程遂止。
東六宮東面的小街稱東小長街,北通乾清宮東五所,當初為年少的皇子所居住,後自東向西將收藏古玩器皿的古董房、收掌御用衣物的四執庫、支給年賞的敬事房、壽葯房和宮廷畫工所在地如意館遷移到此。街東,北有祭祀昊天上帝的天穹寶殿,是道教活動場所,南有茶庫、南果房、緞庫和祭神庫。街南端是一條東西向的橫街,東端是蒼震門,門外南北向的長街就是東筒子;西端為咸和左門。
東一長街仁祥門內的齋宮,是清帝為表示誠意在重大祭祀典禮的前兩天住宿齋戒之處。齋宮後有誠肅殿。景運門東前星門內有寬廣的惇本殿,殿後的毓慶宮是明清兩代皇子的住所。
景運門東誠肅門外原有侍衛值房,立旗守護。內「工」字型台基上豪華的奉先殿中,原供奉清代列祖列宗的神主牌位,元旦、冬至、萬壽(皇帝生日)等重大慶典前,都要在前殿大祭;遇先帝、先後聖誕和祭辰及清明、中元等日在後殿行禮。每年皇帝木蘭秋獮親射的鹿獐等物,先到此進獻,以告慰先帝、先後。瓊苑西門南轉為長康右門,往南經近光右門直到內右門的一條街稱為西一長街。街西從北至南有大成右門、咸和右門、遵義門。
大成右門內的儲秀宮初名壽昌宮。慈禧初封蘭貴人時就住這里;晉升懿嬪後,在此生下同治帝載淳;為慶祝50歲生日,已經住到長春宮的慈禧,又搬回這里,修建宮殿耗銀63萬兩,院內游廊牆壁上的題詞就是當時大臣為她祝壽的《萬壽無疆賦》。
儲秀宮後面是麗景軒,曾經是溥儀夫婦的西式食堂。前殿體和殿原是翊坤宮後殿和儲秀門舊址,慈禧當政時改建,這使儲秀宮與翊坤宮相連成為四進院落。慈禧住儲秀宮時,在翊坤宮(原名萬安宮)接受妃嬪朝拜;在體和殿用膳,壽膳房每天需用50兩白銀,每餐有主食十幾種,菜餚二三十種,另有各式茶點。慈禧還在此為光緒主持選皇後、妃子的儀式。
體和殿南咸和右門內有永壽宮,曾用過長樂宮等名字。順治的恪妃、嘉慶的如妃都曾在此居住。現今故宮博物院常在此處舉辦一些臨時展覽。
此三宮西為西面二長街,北端百子門,南端螽斯門。街東有長泰、崇禧二門,街西有咸熙、敷華兩門。從這些門的名稱中,可以看出皇家希望子孫萬代,又渴望能夠長治久安的心情。
咸熙門內咸福宮後有同道堂。敷華門內長春宮里,乾隆朝的孝賢皇後以及慈禧都在此住過。其後有座宮殿稱作怡情書史,存放後妃冊寶。南面的體元殿是晚清拆除太極殿後殿的長春門時,在舊址上建造的,與殿後檐相連的戲台是長春宮戲台。慈禧50壽辰時與宮內妃、嬪、命婦在此看戲半個月之久。再往南的太極殿原名未央宮。
百子門以北原為西五所,也是少年皇子居住地,乾隆時改其西面兩所為花園,東三所為重華宮(乾隆作皇子時住此,後升為「宮」)、漱芳齋。
以重華宮為主體的建築群分三路,中路正對西二長街。重華門內崇敬殿、重華宮、翠雲館,裝飾精美,格調高雅。東路以漱芳齋為主,後殿內有「風雅存」室內小戲台,院子里有紫禁城內第二大戲台漱芳齋戲台。現在這里是貴賓接待室。西路原來是重華宮廚房。
太極殿西側有延慶門,內為延慶殿,立春時,皇帝在這兒九叩迎春為民祈福。北出廣德門,就是建福門,前殿撫辰殿,是每年宴請來朝番部的地方。正殿是建福宮,收藏歷代皇帝像。殿後有惠風亭。
這些建築西北有建福宮花園,其中的靜怡軒、延春閣、中正殿、寶華殿和梵宗樓,都在1923年建福宮火災中燒毀了,只有西側的雨花閣倖存。雨花閣是三層樓的建築,樓垂脊上有雕龍,十分華麗,是典型的藏傳佛教建築,其中系統完整地保存了佛教密宗四部修習的教規和法器。2000年4月,在建福宮遺址上開始了復建工程。
西一長街遵義門內的養心殿是「工」字形建築,分前後兩殿,自雍正朝始,是皇帝居住和處理朝政之地。西暖閣內,皇帝批閱奏章,審閱殿試考卷,與軍機大臣商議軍政大事。東暖閣內,同治、光緒幼年時,兩宮皇太後慈安、慈禧在此垂簾聽政;宣統三年辛亥革命,溥儀在此召開「御前會議」,作出了退位決定。養心殿內正中有「中正仁和」的匾額,表現了皇帝的執政理想。西暖閣有兩小房間,乾隆開辟這里收藏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王詢《伯遠帖》,三帖為稀世珍寶,故名三希堂。養心殿東有體順殿,院內有巨大的水晶石,寓意光明磊落、純潔無瑕,西有燕禧堂,南有御膳房,專做皇帝用膳、各宮饌品和各處供應節令的宴席。
東筒子街東有蹈和、履順二門,東側的建築現稱寧壽全宮,宮西牆有保泰門和欽禧門。乾隆為了不超越祖先康熙皇帝在位的年數61年,曾經表示在位年數到了60年就傳位給下一代,退而作太上皇。為給乾隆當太上皇做准備,乾隆三十六年到四十一年,仿大內中軸的殿宇規制,在原寧壽宮的基礎上修建了這組規模宏大、氣魄宏偉的建築群。
其中,錫慶門內南牆上有九龍壁,是皇極門的照壁(大門外對著大門做屏蔽用的牆壁),用琉璃磚瓦建造,上面飾有九條蟠龍戲珠,在波濤雲氣之中,九龍姿態生動,色彩和諧,壁頂端採用黃瓦廡殿頂,下部為漢白玉須彌座,所謂須彌座。是指刻有凹凸線腳和文飾的底座,工藝水平相當高。
皇極門內正殿為皇極殿,是乾隆準備作太上皇時舉行典禮的地方。嘉慶元年,乾隆在此擺設千叟宴,5000多位德高望重的老者應邀赴宴。慈禧七十壽誕時,在這里舉行典禮並接見10多個國家的使臣。這里現辟為珍寶館。展品充分展示了皇權的至高無上和皇家華貴堂皇的氣勢,是華夏文明輝煌的結晶。
皇極殿後有寧壽宮,仿坤寧宮形式重建,是准備用於太上皇祭神的宮殿。寧壽宮後建築分為三路。
中路養性殿是乾隆歸政後的寢興之地,實際並沒住過。乾隆年間曾在此賜宴群臣,慈禧一度在其東暖閣用膳。殿內氣氛肅穆、布局庄嚴。西暖閣有墨雲室,是因為乾隆喜愛畢沅進呈的一方雕刻雲紋的古墨而得名。
養性殿後為樂壽堂,慈禧晚年曾居住過。殿後有頤和軒,乾隆起這個名字預祝自己晚年幸福,殿中有匾「太和充滿」。西廡牆上嵌有敬勝齋石刻。軒後為景祺閣。
養性殿往東可進入東路的閱是樓區域,這里是紫禁城內最大的看戲、演戲場所。坐北朝南的是閱是樓,兩層。每逢元旦、萬壽等重大節日,帝後在樓內看戲,王公大臣分列於兩側迴廊。這里現有宮廷戲劇展覽,展出宮中劇本、道具、戲裝、原狀景觀以及當年宮內演戲的劇照和有關繪畫,反映了清宮演戲的情況。閱是樓對面是朝北的暢音閣,是宮中最大的戲台,台分上、中、下三層,分別稱為福、祿、壽台。壽台檯面有地井和天井,井旁有絞盤,這些設備便於演出神仙鬼怪上天入地的劇目。閣後有扮戲樓,舊時每逢在這里演出,演職人員須由扮戲樓進入。
閱是樓後尋沿書屋有座垂花門直通院內,那裡的宮殿稱為慶壽堂,往北是景福宮,乾隆即位49年,欣喜地看見第五代玄孫出生,御題「五福五代堂」匾懸掛於此。宮殿西北的佛日樓、梵華樓是供佛的地方。
養性門西有衍祺門,裡面就是寧壽宮花園,是寧壽宮後西路的建築,又稱乾隆花園。園內有亭台樓閣,蒼松翠柏,玲瓏堆石,曲徑通幽,布局疏朗,景色秀麗。古華軒內懸掛的匾額全是御筆;禊賞亭中意趣古雅;遂初堂、符望閣則取周甲(六十年)禪位,天遂人願的意思;玉粹軒、竹音館幽雅別致;倦勤齋內小戲台匠心獨具。倦勤齋東有珍妃井,珍妃是光緒的寵妃,同情支持變法維新,慈禧扼殺戊戌變法後,將其打入冷宮,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時,慈禧在倉惶出逃前命太監崔玉貴將珍妃推入井中淹死。珍妃井正北就是貞順門,是寧壽宮區域的北門。
寧壽宮建築群雖然佔地面積不大,但前後有別,功能各異,亭台樓閣一應俱全,從打理廟堂之事到日常生活休息,皆得其所,是大內的「具體而微者」。
紫禁城中的西側隆宗門外有以慈寧宮為中心的大型建築,皇帝去世後,留下的妃嬪等按不同等級被安置於此。宮殿前的花園內,昔日各種建築與花草樹木、游魚飛鳥共成幽雅環境。西面有壽康宮,西北面有壽安宮、春禧殿,英華殿前有兩棵菩提樹,相傳是明神宗的母親親手種的。
紫禁城的西北角,是從前宮中的城隍廟,由內務府掌管其中的祭祀。廟東有為御用馬匹祭祀的馬神廟,還有皮庫的一部分。
由此往東,順貞門正對的神武門是紫禁城的北門,又稱玄武門。因避諱康熙皇帝的名字「玄燁」而改名。門樓上設有鍾鼓,用來起更報時。另外,昔日選秀女也在此處。神武門城樓上現在有紫禁城宮殿建築展覽,以大量的照片、實物和模型形象生動地展示紫禁城宮殿建築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
紫禁城內四角,均有角樓,用於瞭望和戒備,多角交錯的建築形式,在防禦的同時極富裝飾效果。
紫禁城宮殿的命名在清代可以概括為三類,一類為沿用明代的舊稱;一類為皇帝根據宸制親自撰擬;一類是當宮殿落成,由南書房翰林擬出幾個名稱,列單呈進,由皇帝御筆圈定。宮殿名稱含義豐富,極盡祥瑞之意,既好聽,又好看。
故宮博物院是在這些宮殿遺址及明清收藏的基礎上建立的全國最大的博物館,既是皇宮遺址博物館,又是綜合性的藝術博物館,也是當之無愧的中國古代建築藝術博物館。1961年,故宮博物院被國務院首批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確定列入「世界遺產清單」。它每年都在熱情地接待數以百萬計的國內外參觀者,讓他們贊嘆流連,為人類文化交流起著重要作用。(《人民日報海外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