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做外匯經濟商外匯數據怎麼來的
是在銀行得到的來,外匯經紀人是指自介紹客戶進行外匯交易的中介人。其本身並不買賣外匯,只是連接外匯買賣雙方,促成交易。外匯經紀人的收入是靠收取外匯買賣點差和手續費來獲得的,他們自身不承擔交易風險。外匯經紀人的月收入等於他所介紹的客戶資金總量的6%-60%。拉的客戶越多就越賺錢。
B. 我做外匯想要比如英國的各項數據比如非農 CPI GDP 應該去哪裡查啊
http://rili.jin10.com/ 網速夠的話,這是很快的
- 1 - 經濟數據對黃金的影響
貿易經常帳 (Current Account)
如果美國經常帳逆差擴大,該國貨幣貶值。利空美元。利好黃金。 如果美國經常帳順差擴大,該國貨幣升值。利好美元,利空黃金。 貿易赤字也叫「 貿易逆差 」,對應的就是「貿易順差」, 如果美國貿易赤字擴大,進口大於出口,利空美元。利好黃金。 如果美國貿易順差擴大,進口小於出口,利空黃金。利好美元。 消費者物價指數( Consumer Price Index),CPI 指數上升太多,有通貨膨脹壓力,銀行就會調高利率,利多美元,利空黃金。 指數升幅過大,已經通貨膨脹了,銀行就會緊縮貨幣,利空美元,利好黃金。
非農業就業人數
非農數值減小,表示經濟步入蕭條。企業減少生產。利空美元,利好黃金。 非農數值增加,表示經濟狀況健康。利於提高利率,利好美元,利空黃金。 失業率
失業率下降,代表整體經濟健康發展,利好美元,利空黃金。 失業率上升,代表經濟發展放緩衰退,利空美元,利好黃金。
新屋銷售
新屋銷售增加或低於預期,利好美元,利空黃金。 銷售數量下降或低於預期,利空美元,利好黃金。
耐用品訂單 (Durable Good Orders)
若數據增長,則表示製造業情況有所改善,利好美元,利空黃金。 反之若降低,則表示製造業出現萎縮倒退,利空美元,利好黃金
密歇根消費者信心指數
消費者信心上升,預計消費增長,聯儲將提高利率,利好美元,利空黃金。 消費者信心下降,預計消費減少,聯儲將下調利率,利空美元,利好黃金。
1. 國內生產總值GDP ,與黃金反向。
通常GDP越高,意昧著經濟發展越好,利率趨升,匯率趨強,金價趨弱。投資者應考察該季度GDP與前一季度及去年同期數據相比的結果,增速提高,或高於預期,均可視為利好。
2. 工業生產指數 ,與黃金反向。
指數上揚,代表經濟好轉,利率可能會調高,對美元應是偏向利多,對黃金利空;反之為利多。
3. 采購經理人指數(PMI) ,與黃金反向。
采購經理人指數是以百分比來表示,常以50%作為經濟強弱的分界點:現當指數高於50%時,被解釋為經濟擴張的訊號。利多美元,利空黃金。當指數低於50%,尤其是非常接近40%時,則有經濟蕭條的憂慮,一般預期聯邦准備局可能會調降利率以刺激景氣。利空美元,利多黃金。
4.耐用品訂單 ,與黃金反向。
若該數據增長,則表示製造業情況有所改善,利好美元,利空黃金。反之若降低,則表示製造業出現萎縮,對美元利空,利多黃金。
5. 就業報告 ,與黃金反向。
由於公布時間是月初,一般用來當作當月經濟指針的基調。其中非農業就業人口是推估工業生產與個人所得的重要數據。失業率降低或非農業就業人口增加,表示景氣轉好,利率可能調升,對美元有利,利空黃金;反之則對美元不利,利多黃金。
6. 生產者物價指數(PPI) ,與黃金反向。
一般來說,生產者物價指數上揚對美元來說大多偏向利多美元,利空黃金;下跌則為利空美元,利多黃金。
7. 零售銷售指數 ,與黃金反向。
零售額的提升,代表個人消費支出的增加,經濟情況好轉,如果預期利率升高,對美元有利,利空黃金;反之如果零售額下降,則代表景氣趨緩或不佳,利率可能調降,對美元偏向利空,利多黃金。
8. 消費者物價指數 ,與黃金反向。
討論通貨膨脹時,最常提及的物價指數之一。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有通貨膨脹的壓力,此時中央銀行可能藉由調高利率來加以控制,對美元來說是利多,利空黃金。反之指數下降,利空美元,利多黃金。不過,由於與生活相關的產品多為最終產品,其價格只漲不跌,因此,消費者物價指數也未能完全反應價格變動的實情。
9. 新屋開工及營建許可建築類指標 ,與黃金反向。
因為住宅建設的變化將直接指向經濟衰退或復甦。通常來講,新屋開工與營建許可的增加,理論上對於美元來說是利好因素,將推動美元走強,利空黃金。新屋開工與營建許可的下降或低於預期,將對美元形成壓力,利多黃金。
10. 美國每周申請失業金人數 ,與黃金同向。
分為兩類,首次申請及持續申請。除了每周數字外,還會公布的是四周的移動平均數,以減少數字的波動性。申請失業金人數變化是市場上最矚目的經濟指標之一。美國是個完全消費型的社會,消費意欲是經濟的最大動力所在,如果每周因失業而申請失業救濟金人數增加,會嚴重抑制消費信心,相對美元是利空,利多黃金。該項數據越低,說明勞動力市場改善,對經濟增長的前景樂觀,利於美元,利空黃金。
11. 美國ECRI領先指標 ,與黃金反向。
領先指標是一個衡量總體經濟運動的綜合性指標,它可以較早的說明今後數個月的經濟發展狀況以及商業周期的變化,使投資者早期預測利率方向的重要工具,,預測未來經濟發展情況的最重要的經濟指標之一,顯示美國的經濟前景。若美國上周ECRI領先指標高於前值將有利美元,利空黃金;否則將不利於美元。
12. 美國本月核心零售銷售 ,與黃金反向。
零售銷售指數是用以衡量消費者在零售市場的消費金額變化,核心零售銷售為剔除汽車、食品和能源的零售數據統計得出。零售額的提升,代表個人消費支出的增加,經濟情況好轉,如果預期利率升高,對美元有利;反之如果零售額下降,則代表景氣趨緩或不佳,利率可能調降,對美元偏向利空。
13. 美國月貿易帳 ,貿易赤字,與黃金同向。
貿易帳反映了國與國之間的商品貿易狀況,是判斷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重要指標。進口總額大於出口,於是便會出現「貿易逆差」的情形;如果出口大於進口,便稱之為「貿易順差」;如果出口等於進口,就稱之為「貿易平衡」。
如果一個國家經常出現貿易逆差現象,國民收入便會流出國外,使國家經濟表現轉弱。政府若要改善這種狀況,就必須要把國家的貨幣貶值,因為幣值下降,即變相把出口商品價格降低,提高出口產品的競爭能力。國際貿易狀況是影響外 匯匯率十分重要的因素。因此,當外貿赤字擴大時,就會利空美元,令美元下跌,利多黃金;反之,當出現外貿盈餘時,則是利好美元,利空黃金。
14. 美國凈資本流入,與黃金反向。
美國凈資本流入是指減去了美國居民對國外證券的投資額後,境外投資者購買美國國債、股票和其他證券而流入的凈額。被視為衡量資本流動狀況的一個大致指標。
資本凈流入處於順差(正數)狀態,好於預期,說明美國外匯凈流入,對美元是利好;相反處於逆差(負數)狀態,說明美國外匯凈流出,利空美元
15. 美國設備使用率(也稱產能利用率) ,與黃金反向。
美國設備使用率(也稱產能利用率) 是工業總產出對生產設備的比率,代表產能利用程度。當設備使用率超過95%以上,代表設備使用率接近滿點,通貨膨脹的壓力將隨產能無法應付而升高,在市場預期利率可能升高情況下,對美元是利多。反之如果產能利用用率在90%以下,且持續下降,表示設備閑置過多,經濟有衰退的現象,在市場預期利率可能降低情況下,對美元是利空。
16. 美國 上周紅皮書商業零售銷售(年率,月率) ,與黃金反向。
可以衡量目前經濟的強勢,零售額的提升,代表個人消費支出的增加,經濟情況好轉,如果預期利率升高,對美元有利;反之如果零售額下降,則代表景氣趨緩或不佳,利率可能調降,對美元偏向利空。
17. 美國上周API原油庫存 ,與黃金反向。
美國上周API(美國石油協會)原油庫存該庫存數量變化將影響國際原油價格,理論上若庫存減少則將使原油價格上漲,利多黃金;庫存增加則原油價格下跌,利空黃金。
18. 新屋銷售 ,與黃金反向。
它是指簽訂出售合約的房屋數量,由於購房者通常都是通過抵押貸款、按揭貸款形式認購房屋,因此對當前的抵押貸款利率比較敏感。房地產市場狀況體現出居民的消費支出水平,消費支出若強勁,則表明該國經濟運行良好,因此,一般來說,新屋銷售增加,理論上是對於美元是利好因素,將推動該過美元走強,利空黃金;銷售數量下降或低於預期,將對美元形成壓力,利多黃金。
19. 消費者信心指數 ,與黃金反向。
消費者支出佔美國經濟的2/3,對於美國經濟有著重要的影響。為此,分析師追蹤消費者信心指數,以尋求預示將來的消費者支出情況的線索。消費者信心指數穩步上揚,表明消費者對未來收入預期看好,消費支出有擴大的跡象,從而有利於經濟走好,利多美元,反之利空。每月公布兩次消費者信心指數,一次是在月初,一次是在月末
20. 經常帳 ,逆差擴大,利好黃金。
經常帳為一國收支表上的主要項目,內容記載一個國家與外國包括因為商品、勞務進出口、投資所得、其它商品與勞務所得以及片面轉移等因素所產生的資金流出與流入的狀況。如果其餘額是正數?v順差?w,表示本國的凈國外財富或凈國外投資增加,多本國貨幣利好。如果是負數?v逆差?w,表示本國的凈國外財富或投資均少。一國經常帳逆差擴大,該國幣值將走眨。
21. 美國EIA(美國能源協會)天然氣變化 ,與黃金反向。
從另一個方面反映了美國的能源利用率,進而反映美國經濟發展狀況,以及對國際原油價格也有影響。數據大於前值,反應美國的能源利用率良好,利多美元,利空黃金。
總體來說影響黃金的因素只有兩大項: 一方面是美元指數的漲跌於金價成反比;另一方面則是石油的價格漲跌,它於金價是同進共退的!
另外,上述對應關系要根據市場的具體情況仔細分析。不可盲目套用。在不同時期的市場環境和條件下,有個別數據和黃金的對應關系會成相反變化,投資者須了解當時的市場分析方法,例如:現在美元常被作為避險工具,而黃金作為一種風險資產有時和股市同方向運動。
C. 中國的外匯交易量數據去哪裡查
可以去國家外匯管理局查詢。
據統計,截至2011年末,319家外匯指定銀行為企業、個人版提供本外幣兌換業權務,318家金融機構參與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2007年至2011年,中國外匯市場交易量年均增長40.3%。
外匯局稱,在繼續擴大銀行類市場主體的同時,允許符合條件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性企業參與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增加外匯供求的多樣性。目前已有26家企業集團財務公司參與銀行間即期交易。
D. 做外匯要關注哪些經濟數據這些經濟數據都是在什麼時間公布有沒有哪種數據對外匯起到強烈的影響
看盤時間久抄了 你會發現一些規律的 比如在早上的亞洲盤基本是波動很小的 一般大的在下午3-4點開始 晚上8-9點一波行情 晚上12點1點以後安心睡覺就行 沒什麼行情的 這是歐洲市場和美洲市場的活躍決定的 跟數據無關 還有就是去一些財經日歷網站看看相應的數據公布 以及對匯市的影響程度 決定怎麼做單 本人建議大的數據盡量不做單 尤其是非農
具體的細節要了解的話 私聊
E. 炒外匯必關注的經濟數據有哪些
炒外匯必關注的經濟數據之通貨膨脹率
通貨膨脹對匯率的影響也是相當大而且復雜的。當一個經濟中的大多數商品和勞務的價格連續在一段時間內普遍上漲時,就稱這個經濟經歷著通貨膨脹。由於物價是一國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通貨膨脹也就意味著該國貨幣代表的價值量下降。在國內外商品市場相互緊密聯系的情況下,一般來說,通貨膨脹和國內物價上漲,會引起出口商品的減少和進口商品的增加,從而對外匯市場上的供求關系發生影響,導致該國匯率波動。同時,一國貨幣對內價值的下降必定影響其對外價值,削弱該國貨幣在國際市場上的信用地位,人們會因通貨膨脹而預期該國貨幣的匯率將趨於疲軟,把手中持有該國貨幣轉化為其他貨幣,從而導致匯價下跌。國內外通貨膨脹率的差異是決定匯率長期趨勢的主導因素,如果一國通貨膨脹高於他國,該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就會趨於貶值;反之,就會趨於升值。
具體說來,衡量通貨膨脹率的變化主要有生產物價指數(PPI)、消費物價指數(CPI)和零售物價指數(RPI)三個指標:
1、生產者價格指數(Procer Price Index),是衡量製造商和農場主向商店出售商品的價格指數,主要反映生產資料的價格變化狀況,用於衡量各種商品在不同生產階段的成本價格變化情況。因此,生產者價格指數是一個通貨膨脹的先行指數,當生產原料及半製成品價格上升,數個月後,便會反映到消費產品的價格上,進而引起整體物價水平的上升,導致通脹加劇。相反,當該指數下降,即生產資料價格在生產過程中有下降的趨勢,也會彭響到整體價格水平下降,減弱通脹的壓力。
但是,該數據由於未能包括一些商業折扣,故無法完全反映真正的物價上升速度,以致有時出現誇大的效果。另外,由於農產品是隨季節變化的,而且能源價格也會周期性變動,對該價格指標影響很大,所以使用該指標時須加整理或剔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後才宜作分析。在外匯交易市場上,交易員都十分關注該指標。如果生產物價指數較預期為高,則有通貨膨脹的可能,央行可能會實行緊縮貨幣政策,對該國貨幣有利好影響。如果生產物價指數下跌,則會帶來相反效果的影響。
2、消費者價格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是對一個固定的消費品籃子價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費者支付商品和勞務的價格變化情況,也是一種度量通貨膨脹水平的工具。
CPI指標十分重要,而且具有啟示性,必須慎重把握,因為有時公布了該指標上升,貨幣匯率向好,有時則相反。如果CPI下跌,反映經濟衰退,必然對貨幣匯率走勢不利;但若大幅度上升,從短期看,有助於利率上升,支持匯價堅挺,從長期看,實質上是貨幣的購買力減弱,通貨貶值,該國貨幣應走弱。
3、零售物價指數
零售物價指數(Retail Price Index)是市場零售價格的變化,是一國通貨膨脹狀況的另一種指示器。一個國家如果經濟發展迅速,個人消費就會增加,供過於求,導致物價上升,零售物價指數就會上升,這將為未來帶來通貨膨脹的壓力。那麼,該國的政府就會收緊貨幣政策,於是利率趨於上升,給這個國家的貨幣帶來利好的支持。
炒外匯必關注的經濟數據之國內生產總值
國內生產總值(GDP)常被公認為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它不但可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表現,更可以反映一國的國力與財富。一國的GDP大幅增長,反映出該國經濟發展蓬勃,國民收入增加,消費能力也隨之增強。在這種情況下,該國中央銀行將有可能提高利率,緊縮貨幣供應,國家經濟表現良好及利率的上升會增加該國貨幣的吸引力。反過來說,如果一國的GDP出現負增長,顯示該國經濟處於衰退狀態,消費能力減低。時,該國中央銀行將可能減息以刺激經濟再度增長,利率下降加上經濟表現不振,該國貨幣的吸引力也就隨之而減低了。因此,一般來說,高經濟增長率會推動本國貨幣匯率的上漲,而低經濟增長率則會造成該國貨幣匯率下跌。
炒外匯必關注的經濟數據之失業率
失業率是指一定時期全部就業人口中有工作意願而仍未有工作的勞動力數字。通過該指標可以判斷一定時期內全部勞動人口的就業情況。一般情況下,失業率下降,代表整體經濟健康發展,利於貨幣升值;失業率上升,便代表經濟發展放緩衰退,不利於貨幣升值。
另外,失業率數字的反面是就業數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非農業就業數據。非農業就業數字為失業數字中的一個項目,該項目主要統計從事農業生產以外的職位變化情形,它能反映出製造行業和服務行業的發展及其增長,數字減少便代表企業減低生產,經濟步入蕭條。當社會經濟較快時,消費自然隨之而增加,消費性以及服務性行業的職位也就增多。當非農業就業數字大幅增加時,理論上對匯率應當有利;反之則相反。因此,該數據是觀察社會經濟和金融發展程度和狀況的一項重要指標。
F. 做外匯數據那麼多,重點關注什麼數據呢
你做哪些貨幣對就需要了解響應的國家,他們的非農指數,或者一些重大新聞,因為這些都會影響到貨幣的增值和貶值
G. 看經濟數據炒外匯靠不靠得住
靠的住。
但是你不能光看經濟數據,技術分析也要配合。
另外就是,因為外匯行情其實是投資情緒的體現,所以經濟數據對於市場引起的情緒變化比數據本身更重要。
在看數據時,你必須明白這個數據是什麼含義,跟預期數值有多大差異,市場情緒是否已經被事前消化掉了等。
經濟數據是基本面的影響因素,但是不是基本面唯一的影響因素。一個行情最終的走勢是所有基本面動向的綜合結果。
因此,其實做數據是件很困難的事情。
如果你不是高手,在出數據的那刻不建議交易。因為你無法判斷走勢。
在數據出來後,重要的數據往往能造成一個趨勢。可以根據數據的情況來把握趨勢的走勢,結合技術分析,尋找自己的獲利機會。
H. 世界上外匯交易的數據匯總有幾個
全世界一盤棋,主要的交易所有美國紐約交易所,日本東京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德國法蘭克福交易所,英國倫敦交易所,這些地方覆蓋的時區使得全天24小時都可以無間隔對接,所以外匯交易是24小時一直都有的。
I. 炒外匯投資需要關注哪些數據消息面
外匯信息數據匯金財經每日外匯信息提醒都會提醒交易者今日需要注意的信息有哪些!
J. 每天出來那麼多的外匯數據,大家在那看啊,什麼比較重
一些專業的金融軟體上都有,如東方財富網,匯通財經等
最重要的數據有:
1、非農就業數據及失業率:
每月第一個星期的星期五公布上一個月的資料 。
它是反映一國宏觀經濟發展的晴雨表, 失業率降低或非農業就業人口增加,表示景氣轉好,利率可能調升,對美元有利; 反之則對美元不利。
2、貿易收支:
每月第二個星期的星期四公布兩個月前的資料。
它反映了該國在一段時期內對外貿易總額的收入與支出的多少,貿易貨幣流入減流出為正就是貿易盈餘,為負就是貿易赤字。 如果貿易赤字擴大,反映進口大於出口的金額在擴大,說明美國商品吸引力不及外國商品,美國決策者將可能採取行動使美元貶值來改善貿易赤字,這對美元不利。相反,貿易赤字下降有利於美元。有的國家如果貿易收支是盈餘,那麼盈餘增大有利於該國貨幣走強。
3、國內生產總額(GDP):
每年的 1 、 4 、 7 、 10 月底公布上一季度的初值,之後兩個月會公布兩次修正值。
GDP 是代表一個國家境內的全部經濟活動,不論誰擁有生產資產。例如:外國公司在美國設立子公司,即使將營利匯回其位於其它國家的母公司,其營利仍是美國 GDP 的一部份。 GDP 的數字高,表示該國的投資效率佳,海外資金容易流入,其幣值自然會往上攀升。
4、利率決定及會議細節
每月上旬公布,兩周後公布會議細節。
如果調升利率,那麼持有該國貨幣的利息會增加,會吸引更多買入者,從而使有利該國貨幣。
5、日本短觀報告
每個季度末或下季度初公布。
短觀報告 ( Tankan) 是日本的景氣領先指標之一,根據歷史顯示日本政府每季公布的企業短觀報告數據極具代表性,能准確預測日本未來的經濟走勢。 日本政府每季會對近一萬家企業作未來產業趨勢調查, 受訪對象分成製造業與非製造業,各分成大、中、小型企業 ,調查企業對短期經濟前景的信心,以及對現時與未來經濟狀況與公司盈利前景的看法。 調查結果負數表示對經濟前景感到悲觀的公司多於感到樂觀的公司,而正數則表示對經濟前景感到樂觀的公司多於感到悲觀的公司。
第二類數據:
1、資本流動數據:
每月 16 日到 19 日公布兩個月前的數據。
該數據是針對美國債券及股票的資金流動情況,不包括直接投資。
2、經常帳:
每年 3 、 6 、 9 、 12 月公布前一季度的數據。
經常帳為一國收支表上的主要項目,內容記載一個國家與外國包括因為商品 、勞務進出口、投資所得、其它商品與勞務所得以及片面轉移等因素所產生的資金流出與流入的狀況。
如果其餘額是正數﹙順差﹚,表示本國的凈國外財富或凈國外投資增加。如果是負數﹙逆差﹚,表示本國的凈國外財富或投資減少。一國經常帳逆差擴大,該國幣值將貶。
3、零售銷售:
每個月 11 日至 14 日公布前一個月的數據。
反映了不包括服務業在內的零售業以現金、信用卡形式的商品交易情況。 零售額的提升,代表個人消費支出的增加,經濟情況好轉;反之如果零售額下降,則代表景氣趨緩或不佳,利率可能調降,對美元偏向利空。
4、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每月第三個星期公布上個月數據。
反映了消費者目前花費在商品、勞務等的價格變化,顯示了通貨膨脹的變化狀況,是人們觀察該國通貨膨脹的一項重要指標。
第三類數據:
1、耐用品訂單:
一般在每月的 22 號至 25 號公布前一個月的數據。
指不易損耗商品的訂購,如車輛、電器等,反映了短期內製造商生產和投資支出情況。 他代表未來一個月內製造商生產情形的好壞。
2、領先指標:
大部分都在每個月的最後一個工作日公布前一個月的統計結果。
領先指標 (Leading Indicators) 是由 12 個一系列的相關經濟指針群所構成,用來測試整體經濟的轉換情形,並預測未來的經濟走向上最有效的統計指標。假如領先指針連續三個月下降,則可預知經濟即將進入衰退期 : 若連續三個月上升,則表示經濟即將繁榮或持續榮景。通常領先指標有 6 至 9 個月的領先時時間,根據美國商業部發行的經 濟告示板 (Economic Bulletin Board) 指出,在經濟衰退前 11 個月可預測經濟走下坡,而在經濟擴張前 3 個月可預測經濟的復甦。
3、工廠訂單:
反映了消費者、廠商或政府對未來商品產出的需求。
4、工業生產:
每月 15 號公布上個月的統計結果。
是衡量製造業、礦業與公共事業的實質產出,衡量的基礎是數量,而非金額。指數上揚,代表經濟好轉,利率可能會調高,對美元應是偏向利多,反之為利空。
5、生產者物價指數:
生產者物價指數 (PPI) 主要在衡量各種商品在不同生產階段的價格變化情形。一般來說,生產者物價指數上揚對美 元來說大多偏向利多 : 下跌則為利空。
6、消費者信心指數:
反映該國國民對其經濟發展的看好程度,預示了未來消費支出的變化。
7、采購經理人指數:
當月的第一個星期。
反映製造業在生產、訂單、價格、雇員、交貨等各方面綜合發展狀況的晴雨表,通常以 50% 為分界線,高於 50% 被認為是製造業的擴張,低於 50% 則意味著經濟的萎縮。 如十分接近 60 時,則通膨的威脅將逐漸升高。
一般來說,除非物價失控,出現無法遏止的惡性通貨膨脹,否則,投資人很可能會預期聯邦准備局將會採取緊縮利率政策,提高利率。當指數低於 50% ,尤其是非常接近 40% 時,則有經濟蕭條的憂慮,一般預期聯邦准備局可能會調低利率以刺激景氣。
在全美的采購經理人指數公布前一天,還會公布芝加哥采購經理人指數,這是全美采購經理人指數的一部分,市場往往會就芝加哥采購經理人的表現來對全國采購經理人指數做出預期。
除了對整體指數的關注外,采購經理人指數中的支付物價指數及收取物價指數也被視為物價指數的一種,而其中的就業指數更常被用來預測失業率及非農 業就業人口的表現。
8、個人收入,個人支出:
每月的第四個星期。
個人收入 包括一切從工資及社會福利所取得的收入,反映了該國個人的實際購買力水平,預示了未來消費者對於商品、服務等需求的變化。 個人支出包括個人購買商品和勞務兩方面的支出,是衡量居民消費支出的重要指標。 個人所得提高,代表經濟好轉,而個人消費支出可能會增加,當其它經濟數據開始出現連續性成長,個人所得與消費支出大於預估值的話,市場可能會預期美國聯邦准備局將提高利率,對美元偏向利多。
9、新屋開工:
每月的 16 號至 19 號間公布。
衡量該國建築業活躍程度的指標,由於建築業為經濟發展變化周期中的先導產業,預示未來經濟的變化。 新屋開工率與建照準許率的增加,理論上對於美元來說,偏向利多 ,不過仍須 合並其它經濟數據一同作考量。
10、設備使用率:
每月中旬公布前一個月的數據。
工業生產中對設備使用的比率,通常 80% 的設備使用率被認為是工廠和設備的正常閑置。 當設備使用率超過 95% 以上,代表設備使用率接近滿點,通貨膨脹的壓力將隨產能無法應付而急速升高,在市場預期利率可能升高情況下,對美元是利多。反之如果產能利用用率在 90% 以下,且持續下降,表示設備閑置過多,經濟有衰退的現象,在市場預期利率可能降低情況下,對美元是利空。
11、商業庫存:
反映商業部門對短期信貸的需求。商業庫存增加,可能帶動短期利率的上升,經濟發展減緩,表明經濟可能進入停滯狀態。
另外,央行或聯儲官員的講話也是非常重要和值得關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