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黃金交易 > 2015年黃金生產量

2015年黃金生產量

發布時間:2021-04-18 10:28:24

Ⅰ 全世界一年的黃金總產量是多少

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有關世界黃金總存量和中央銀行存量數據
(單位:噸)
1966年世界黃金存量: 76000
1966年中央銀行和IMF的黃金存量 : 38257
1966年私人手中所持的黃金量: 37743
1966私人所持的黃金量佔世界黃金存量的百分比: 49.66%

2007年世界黃金存量: 157000
(該數據在2005年為152000噸,這里加上了每年大約2500噸的產量)。
2007年中央銀行和IMF的存量 : 28583
2007年私人手中所持的黃金量: 128417
2007私人所持的黃金量佔世界黃金存量的百分比: 81.8%

從上表可知:
自從1966年全球中央銀行在它們的黃金儲備達到歷史最高的38257噸後開始減持手中的儲備金以來,私人投資者手中的黃金存量就從1996年的37743噸不斷的上升。1966——2007年期間,私人投資者購買黃金的數量為9647噸——也即為中央銀行的凈售出數量。

81000噸—— 這是從1966年至今,礦產黃金的數量。這其中有933噸,在2003——2007年間被中央銀行吸收(中央銀行在廉價賣出它們儲備金的問題上,意見不再一致,因為在2003—— 2007年這段時期,全球中央銀行作為一個整體凈購入了933噸的黃金)

Ⅱ 2015年中國黃金儲備是多少真的有30000噸嗎

已探明的就有30000萬噸

Ⅲ 我國一年的黃金產量是多少

2008年中國黃金產量達到282.007噸,同比增長4.26%,再創歷史新高。遠高於協會一位高層在去年12月所預測的276噸。

Ⅳ 中國現在黃金生產量是多少呢

2008年是282噸

http://news.sohu.com/20090714/n265210004.shtml

Ⅳ 最近十年全球黃金 年產量

頤和黃金目前開展黃金回收業務,按當時國際基準金價減6元/克回收,比市回面上幾乎所有答的回收黃金都要合適,一般的個人回收或者是金店回收都是差不多在國際金價基礎上減50元以上每/克。而且回收不需要發票,現場有最先進的融金機器直接檢驗純度!!

Ⅵ 近年來各國黃金產量怎樣

由於近期國際金價和總需求的上升,黃金生產成本的下降,世界礦產黃金的產量總體處於一個在波谷向上反彈的階段,預計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黃金產量仍舊保持一種平穩上升的趨勢。

國際礦產黃金產量變化近況

國際黃金市場中的礦產黃金供應量一直處於起伏不定的狀態,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黃金產量經過了1994、1995兩年的連續下降,在1996年,全球的許多產金國紛紛加快了生產步伐。但在經歷了1996-1998年三年年均4%左右的中速增長之後,全球礦金的增產速度便減慢了下來,基本保持在1%左右。然而在2002年,卻出現了自1994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增長率為-1%。

20世紀90年代至今,全球前十位的產金國名次並沒有發生多大的改變,1%左右的增減幅度看似也不會給全球產金量帶來多大的影響,但事實卻是,這些礦產黃金供應國的內部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調整。從近幾年來這些國家的產金量變化來看,可以大致將他們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產金量基本保持持續增長的國家,包括中國、印度尼西亞、秘魯、迦納以及一些拉美、東南亞和非洲的發展中國家。而俄羅斯在克服了其采礦業的財政危機之後,也逐步實現了產量的增長。同時帶動了許多獨聯體國家的採金業的發展。阿根廷更是在1998年首次躍入了世界產金國前20名的行列。

第二類是不斷減產的產金國,其中主要有: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亞及一些非洲國家。他們中的多數在經歷了1996、1997年的增產期後,就開始出現了產量的萎縮。而最為典型的就是南非,其產量從1970年開始,逐年下跌,一路滑到了2001年的低谷。

第三類則是那些受技術、資金、市場、礦源、政策等多種因素限制而出現產量波動或產量基本持平的國家。例如美國,在經過了1996-1998年三年連續的增長之後,就一直處於一種隔年漲跌的狀態之中。

從以下的幾個國際重要產金國(地區)產量的具體變化情況和原因,就能粗略窺探到國際黃金市場近年來的變動:

南非

南非的金礦儲藏量和生產量一直是處於全球首位,其國內的金礦以富礦居多。1970年南非黃金產量達到了歷史頂峰,年產金1002噸,佔了全球產金量的一半以上,此後黃金產量就基本呈現逐年下降的態勢,僅在80年代中期和1993年有過兩次增產。在80年代,其產量均保持在600噸以上,約佔全球黃金產量的30%。1996年,南非的產金量首次跌破500噸/年,約占當年全球黃金產量的21%。2001年,其產金量滑到歷史低點,僅394噸。直到2002年,終於又實現了小幅的增產。雖然1970年至今,南非的黃金年產量大幅減少,但它仍是全球最重要的黃金開采基地。

之所以會導致南非的黃金年產量銳減這種情況,究其主要原因不難發現:首先,表2中的數據明顯反映出,雖然南非的產金成本與全世界一樣,都處於一種逐步下降的狀態,但其每年的產金成本(付現成本)均要高於世界其他國家,這是由於開采程度不斷增加和技術不足所導致勞動生產率低下所帶來的問題。其次,從80年代起,國際金價就處於一種波動下跌的狀態,南非政府和廠商希望通過減產來促使國際黃金市場的供求達到一個新的平衡,從而通過提高黃金的市場價格來彌補高額的成本並增加利潤空間。所以,從圖1中可以看到,產量曲線的變動和黃金價格曲線的變動是一致的,只是因為生產的啟動和結束都有一個時滯過程,從而導致產量曲線的變動落後於價格曲線的變動。

但隨著近年來國際金價的重新攀升、南非貨幣蘭特(rand)深度貶值而造成的成本節約和實際蘭特金價的上升,促使了南非在2002年增產1.5噸,實現了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首次增產。今後,只要南非能逐步克服其成本、技術及勞動生產率上的問題,它的黃金工業終將走出低潮期,步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中國

1990年至2002年,中國的黃金產量基本保持了一個持續、較快的增長勢頭,僅在1999年出現了少量的減產。2000年,中國取代加拿大成為全球第四大產金國,2002年的年產金量是189.13噸,2003年是200.598噸。

由於在中國的黃金市場中,中國人民銀行曾是惟一有權收購黃金的機構,所以,影響中國礦金產量的因素也具有特殊性。

首先,政府的黃金儲備政策是黃金開採的指向標。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中國政府必須要增加黃金儲備,這是因為:

1、隨著中國GDP的上升和對外貿易總額的增加,中國需要相應地提高黃金儲備量;

2、充足的黃金儲備也是保證人民幣在實現了可自由兌換之後能保持強勢的重要條件之一;

3、與美國、日本等一些國家相比較,中國的黃金儲備量僅為日本的二分之一,與美國更是相去甚遠,這與中國的國際地位是極不相稱的。

其次,隨著中國黃金市場的逐步開放,黃金投資必將有所增加,同時經濟、技術的發展也會刺激製造業用金量的上升,這勢必導致黃金總需求的增加,從而拉動黃金的開采。

最後,由於中國人民銀行在中國黃金市場上所佔據的特殊地位,其決定的黃金收購價對中國採金業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上世紀90年代初期,當國際金價暴漲之時,國內黃金收購價並沒有隨之浮動,從而導致了一些礦產金通過非正常渠道流出。1997年後,人民銀行經常按國際金價調整其收購價以減少這種非正常的黃金外流。但由於國內收購價和國際金價仍常常存在著差異,致使在國內收購價高於國際金價時,走私黃金流入國內,謀取利益。但隨著中國黃金市場與國際金市的逐步接軌,這種影響將會慢慢消失。

獨聯體國家

前蘇聯是一個黃金儲量十分豐富的國家,1987年時,還以277噸的產金量僅次於南非,排在世界第二位。前蘇聯解體後,美國取代它成為全球第二大產金國。但在2002年,所有獨聯體國家的產金量之和仍可超過美國,占據全球次席。

從1993年到1996年間,獨聯體國家的黃金產量從250噸左右下降到了223噸。從1997年開始中速回升,在2003年達到305噸左右的黃金產量。

俄羅斯是各個獨聯體國家中最大的產金國。在度過了國內采礦業的財政危機之後,俄羅斯的礦產金產量從1999年起,開始了連續四年的增長期。在2001年,已恢復到了1993年時的產金水平,年產金165噸,在2002年達到了181噸的高峰。

烏茲別克的產金量基本保持平穩,一直處於85-88噸之間。吉爾吉斯斯坦在1997年首次進入世界前二十大產金國的行列。但在2002年7月,該國最大的金礦庫姆托爾庫發生塌方,使其無法開采。

Ⅶ 全世界黃金總量有多少

世界黃金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5月,全球官方黃金儲備共計34904.76噸,相比於去年變化不是很大。

分國家來看,美國佔全球黃金儲備總量的15.5%,也就是5410噸。而截止到2019年6月底,美國佔全球官方黃金儲備總量的23.64%,達到了8133.5噸,也就是說一年時間,美國黃金儲備大幅減少了2700多噸。

德國位居第二,佔比為6.4%,去年6月佔比9.79%;義大利排第三,佔比為4.7%,去年6月為7.13%;法國排第四,佔比為4.6%,去年6月為7.08%。德國、義大利、法國這三個國家的黃金儲備也都出現了不小的下滑。

第六名是俄羅斯,佔比4.3%,去年6月佔比6.16%;中國排第七,佔比為3.8%,去年6月佔比5.65%,同樣出現了下滑。最後三名分別是瑞士、日本、印度。

(7)2015年黃金生產量擴展閱讀:

中國是第一大黃金生產國和消費國

中國官方黃金儲備為1326噸,雖然只排全球第七。但是,中國卻是全球黃金產量最大的國家,2019年產量為380.2噸,連續13年位居全球第一。另外,2019年中國全年黃金消費量為1002.8噸,也是全球第一。

產量和消費類相差了600多噸,這意味著中國還需要大量進口黃金。有一個概念需要區分一個概念,「官方黃金儲備」不包括民間、工業上消費的黃金。

中國人喜好黃金,早已是全球聞名。中國的大媽們在全球各地搶購黃金的行為,也是經常發生。

Ⅷ 2008年我國黃金的產量為多少噸

1月31日,中國黃金協會發布2018年度黃金行業數據。2018年,全國黃金實際消費量1151.43噸,連續6年保持全球第一位,與2017年相比增長5.73%。國內黃金產量為401.119噸,連續12年位居全球第一,與2017年相比,減產25.023噸,同比下降5.87%。

看消費,國內黃金消費市場持續回暖。其中,首飾和金條、工業及其他用金繼續穩定增長,金幣銷售略有下降。2018年全國消費黃金首飾736.29噸,同比增長5.71%;金條285.20噸,同比增長3.19%;金幣24.00噸,同比下降7.69%;工業及其他105.94噸,同比增長17.48%。

(8)2015年黃金生產量擴展閱讀:

2018年,中國黃金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重點黃金企業集團境外礦產金產量已達23.4噸。

中國黃金購買俄羅斯克魯奇金礦70%股權;紫金礦業收購塞爾維亞最大銅礦RTB Bor項目和加拿大Nevsun公司,合計投資額超過200億元;山東黃金在香港H股主板掛牌上市,邁出走向國際資本市場的第一步;赤峰黃金2.75億美元收購寮國Sepon露天銅金礦,並成功交割。

「我國黃金企業走向海外已成為一種新的發展趨勢。」中國黃金協會會長宋鑫表示,中國黃金企業「走出去」緊隨「一帶一路」倡議布局,並從過去零散、不自覺的「走出去」過程發展為現在主動、有意識的海外布局階段。

不同企業步伐有快有慢,但都在陸續加大「走出去」力度,國際化的整體進程勢不可擋。

Ⅸ [黃金產量]全球黃金儲量分布情況大致是怎樣的

世界現查明的黃金資源量為8.9萬噸,儲量基礎為7.7萬噸,儲量為4.8萬噸。世界上有80多個國家生產金。南非佔世界查明黃金資源量和儲量基礎的50%,佔世界儲量的38%;美國佔世界查明資源量的12%,佔世界儲量基礎的8%,世界儲量的12%。除南非和美國外,主要的黃金資源國是俄羅斯、烏茲別克、澳大利亞、加拿大、巴西等。在世界80多個黃金生產國中,美洲的產量佔世界33%(其中拉美12%,加拿大7%,美國14%);非洲佔28%(其中南非22%);亞太地區29%(其中澳大利亞佔13%,中國佔7%)。年產100噸以上的國家,除前面提到的5個國家外,還有印度尼西亞和俄羅斯。年產50噸-100噸的國家有秘魯、烏茲別克、迦納、巴西和巴布亞紐幾內亞。此外墨西哥、菲律賓、辛巴威、馬里、吉爾吉斯坦、韓國、阿根廷、玻利維亞、蓋亞那、幾內亞、哈薩克也是重要的金生產國。 南非:38%美國:12%其他:50%【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載的各種信息和數據等僅供參考,本網站所載的觀點和判斷僅代表文章作者的客觀分析,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或者實際的投資結果,我們也不保證當中的投資觀點和判斷不會發證任何調整或變更,投資者據此發生的投資行為與本公司無關。金銀家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准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Ⅹ 歷史上什麼朝代黃金年產量最多

「中華民族的黃金史源遠流長,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使用黃金的民族之一。司馬遷在《史記·食貨志》中就有記載:「虞夏之中,金為三品,或黃、或白、或赤;或布、或刀、或龜、貝。」可見,在公元前22世紀末的夏朝時代,先民們就以黃金作為貨幣了。」古籍《尚書·禹貢》中,有「厥貢羽毛齒革惟金三品」的記載。據考證,金三品是指金、銀、銅,說明在傳說中的大禹時期,先人就已把黃金作為貢品。

這些記載表明,早在4000多年前,中華民族就使用黃金,但發現早於使用,而且最初的使用早於文字記載,所以,中華民族發現和使用黃金的歷史,可以再上溯千年到5000年前,幾乎和中華民族的文明史一樣源遠流長。

我國是人類農耕自然經濟制度的典範,在全球農耕經濟主導的歷史時期,我國政治最為穩定,經濟最為發達,因而我國農耕經濟持續了數千年。農耕經濟是一種自給自足的經濟,農桑為本、稻禾為豐是農耕自然經濟的基本國策,輕工商,禁礦業,嚴重地抑制了我國的黃金生產,因而在我國歷史上的大多數朝代,黃金產量每年僅有二三萬兩(小兩:一市斤為16兩)。

中華民族悠久的黃金生產史並不等於發達的黃金生產力,在我國國力最為衰微的清朝末年,我國黃金生產卻留下了一個閃光的瞬間。

清朝是我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其末年國力衰弱,國民貧寒,成為全球列強瓜分的對象,淪為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清朝末年在經濟上乏善可陳,但黃金生產卻在沉悶中展現出了一抹亮色。

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一段時間,清朝的黃金生產出現了一個發展的高潮,創造了一個之後數十年沒有超越的產量高峰。

清朝前期因禁止開採金礦,每年黃金產量僅有5000兩左右,而之前的元、明兩朝,年度黃金產量也僅有萬兩左右,但清朝末年的16年黃金年均產量高達28萬兩,比清朝前期增長了50多倍;1911年產量更高達48萬兩,創歷史最高紀錄。

這個高峰雖把中華民族的黃金產量紀錄拉升了數十倍,但並沒有形成連綿的山脈,而只是一個突兀的孤嶺。

我國黃金生產出現高峰的時期,也正是全球黃金開采業出現飛躍時期:15世紀末至16世紀末的百年,總計只生產了750噸左右黃金,而19世紀後半葉的50年生產了1萬噸黃金,因而19世紀的100年,黃金產量超過了之前5000年的產量。

閱讀全文

與2015年黃金生產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票簡單解釋 瀏覽:34
pe股票ttm是什麼意思 瀏覽:825
海航投資值得長線嗎 瀏覽:358
什麼股票賺錢最快 瀏覽:295
東亞銀行信託 瀏覽:890
電子賬戶交易密碼忘了 瀏覽:241
專利權金融資產 瀏覽:81
工商銀行2017年投資 瀏覽:260
股票為什麼要每日做t 瀏覽:987
鋅價格西藏礦業 瀏覽:504
揚州股票開戶 瀏覽:437
智鑫葯業股票 瀏覽:52
九泰基金中證基金 瀏覽:385
身份證掉了怎麼貸款啊 瀏覽:458
黃金分割外匯 瀏覽:603
申銀萬國期貨能化研究院 瀏覽:16
哪家銀行理財產品收益高 瀏覽:16
國際黃金漲跌幅度限制 瀏覽:217
博時絲路主題股票行基金今日漲幅 瀏覽:590
2018年期貨分類監管 瀏覽: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