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湖南常德臨澧縣,是不是也叫澧縣
澧縣地理位置不差,差的是交通條件。
高速現在正在修。二廣高速澧縣段位於縣城東部,橫貫澧澹鄉、夢溪、復興廠等鎮。現在道路主體已經基本建成。南部有安慈高速(在建),通過道河鄉,澧水灧洲大橋(在建)可以直通。
火車站當年選在金羅是沒辦法。因為修鐵路的時候正是五六十年代,以糧為綱,澧縣城區周圍當時全部是良田,不可能讓道給鐵路的。而臨澧的鐵路是在九十年代修的,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不過現在正在修一條黃金公路(澧縣黃橋至金羅),可以直達金羅。火車站也在升級改造。
2. 六福黃金澧縣有加盟店嗎
北門口一條街,多的噶卵的金行。
3. 澧縣高速公路什麼時候完工經過澧東鄉的哪幾個村
我是澧東的,我來告訴你,到2012年底完工,途經澧東
雙林村
,優周村,
雙合村
,
田坪村
,
三元村
。
向陽橋
設有進出口。
4. 澧縣有無高速路通往常德
常德至湖北高速公路還沒有貫通、其中就有澧縣段、
很遺憾目前還沒有貫通、你從澧縣到常德現在只能走
國道或省道、國道207、從張公廟段直臨澧縣、20公里
再走臨崗公路、半封閉雙向四車道、很好走、其實也就是
207國道、再走省道:澧縣到津市再到保河提、周家店、
走的是省道1804線、路也好走、3分之2的水泥路、...
5. 湖南省常德市澧縣官橋多少公里湖南境內包括鄉村公路是否解封
已經解封了,
6. 澧縣去長沙的高速公路被封了嗎
到想去長沙的高速公路沒有備份,並且在那裡的出行特別方便,我們大家的。
7. 從河南漯河到湖南澧縣有沒有封路
我河南漯河到湖南易縣有沒有工作?現在還沒有封路,不過路上有檢查的
8. 湖南津市市澧縣是否合並
「自古津澧是一家」,從歷史,地理,經濟,人文等各方面因素來看,津澧兩地都有著極其緊密的聯系。兩地城區只有十五分鍾的車程,合並起來很方便。(現在的永州市,就是由原來的零陵和冷水灘兩個城市合並而來的,兩地城區的距離也很近。)合並後的新城總人口一百多萬,城鎮人口三十萬,能將兩地各自的交通優勢,農業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結合起來,這樣的實力是目前澧水流域其它城市所不能比擬的。
但是,兩地合並面臨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津市在合並以後如何定位?
津市市頭頂著「省轄市」的光環,實際情況卻是省里不想管,扔給常德市「代管」!而常德市又沒有把其視為一己所出,結果使津市成了省里不疼,常德不要的野孩子,兩頭都不給政策,項目和資金,受盡了窩囊氣,連市轄縣都不如,在90年代後每況愈下,形成了惡性循環。正因為這樣,有識之士才提出將津市和澧縣合並,雙方優勢互補,構建澧水流域中心城市的構想。
無論津澧合並為地級市還是縣級市,正常情況下市政府都會設在澧縣。因為澧縣的面積,人口,經濟,交通狀況都要強過津市,在上層為官的澧縣人士也比津市人多。但這樣對津市造成的損害將是巨大的:這將導致新城的優惠政策,資金項目向澧縣大幅度傾斜,進一步拉大兩地的差距,富的更富,窮的更窮,澧縣得到更大的發展,津市更加受冷落。
這樣的例子並不是沒有:現在的懷化市洪江市,是原有的洪江市和鄰近的一個縣合並而來的。結果那個縣原有的城關鎮比合並前更加破敗。如果津市按照澧縣方面的設想合並,很可能就會落到這個凄慘的境地。
現在的津市在新一屆市政府的領導下,已經初顯生機。城市建設和招商引資取得了一些成績,發展勢頭還是不錯的,最起碼不象以往那樣一潭死水。既然兩地合並不能達到挽救津市的初衷,給津市帶來什麼發展機遇,津市還不如維持現狀和澧縣平起平坐,又何必在合並後做澧縣的一個鎮或者一個區了?
我認為津澧融城的最佳方案是,把握機遇,抓緊時間,盡快合並升級為地級市,同時沿津澧公路在兩地城區結合部建立一個新區,作為市政府和開發區所在地,使合並後的津澧形成三個區:澧陽區,新區,津市區。這樣可以緩和兩地在發展上的紛爭,不至於厚此薄彼,同時可以向省里和國家爭取更多的資金項目政策。若干年後,待到國家行政區劃大改革,增加省級行政區,砍掉地級市,各省只包括省縣兩級時,新區已經發展壯大,兩端與津市澧縣城區相連,使兩地真正融為一體,不再有「津市」「澧縣」之分,我們就會驕傲地看到澧水流域真正的中心城市——九澧市(這個名字是在一本研究湘北發展的論著上看到的,我認為這個名字琅琅上口,很有氣魄。相比之下,」津澧市「或」澧津市「顯得太繞口,且總有一方壓制另一方之嫌。)屹立在澧水之濱。
到那時,臨澧,石門,安鄉等澧水流域發展勢頭不錯的縣也可以明正言順的分離出去,成為與九澧市,常德市平級的市,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更多的機遇,不必再受人為的打壓和限制
9. 澧縣湘北干線公路2015年修不修
干線公路不包括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