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黃金交易 > 央企經營業績考核指標

央企經營業績考核指標

發布時間:2021-04-18 21:42:15

⑴ 央企負責人任期業績考核多少分值劃分

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
(2003年10月21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第8次委主任辦公會議審議通過;2006年12月30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第46次委主任辦公會議修訂;2009年12月28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第84次委主任辦公會議第2次修訂;2012年12月26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第125次委主任辦公會議第3次修訂) 總則
第一條為切實履行企業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責,維護所有者權益,落實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建立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引導中央企業科學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國有資產法》、《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考核的中央企業負責人是指經國務院授權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國家出資企業(以下簡稱企業)的下列人員:(一)國有獨資企業的總經理(總裁、院長、局長、主任)、副總經理(副總裁、副院長、副局長、副主任)、總會計師;(二)國有獨資公司的董事長、副董事長、董事(不含外部董事和職工董事),列入國資委黨委管理的總經理(總裁、院長、局長、主任)、副總經理(副總裁、副院長、副局長、副主任)、總會計師;(三)國有資本控股公司國有股權代表出任的董事長、副董事長、董事,列入國資委黨委管理的總經理(總裁、院長、局長、主任)、副總經理(副總裁、副院長、副局長、副主任)、總會計師。第三條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實行年度考核與任期考核相結合、結果考核與過程評價相統一、考核結果與獎懲相掛鉤的制度。第四條年度經營業績考核和任期經營業績考核採取由國資委主任或者其授權代表與企業負責人簽訂經營業績責任書的方式進行。第五條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工作應當遵循以下原則:(一)按照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企業價值最大化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依法考核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二)按照企業的功能、定位、作用和特點,實事求是,公開公正,實行科學的差異化考核。(三)按照權責利相統一的要求,建立健全科學合理、可追溯的資產經營責任制。堅持將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結果同激勵約束緊密結合,即業績升、薪酬升,業績降、薪酬降,並作為職務任免的重要依據。(四)按照全面落實責任的要求,完善全員考核體系,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廣泛覆蓋、層層落實。(五)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推動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深化價值管理,不斷提升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和發展質量,實現做強做優。 年度經營業績考核
第六條年度經營業績考核以公歷年為考核期。第七條年度經營業績責任書包括下列內容:(一)雙方的單位名稱、職務和姓名;(二)考核內容及指標;(三)考核與獎懲;(四)責任書的變更、解除和終止;(五)其他需要規定的事項。第八條年度經營業績考核指標包括基本指標與分類指標。(一)基本指標包括利潤總額和經濟增加值。1.利潤總額是指經核定的企業合並報表利潤總額。利潤總額的計算,可以考慮經核準的因企業處理歷史遺留問題等而對當期經營業績產生重大影響的因素,並扣除通過變賣企業主業優質資產等取得的非經常性收益。2.經濟增加值是指經核定的企業稅後凈營業利潤減去資本成本後的余額(考核細則見附件1)。(二)分類指標由國資委根據企業所處行業特點和功能定位,針對企業管理「短板」,綜合考慮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及風險控制能力等因素確定,具體指標在責任書中確定。第九條確定軍工企業等特殊企業的基本指標與分類指標,可優先考慮企業業務特點,具體指標及其權重在責任書中確定。第十條確定科研類企業的基本指標與分類指標,突出考慮技術創新投入和科技成果轉化等情況,具體指標及其權重在責任書中確定。第十一條國資委鼓勵中央企業參加對標考核試點。第十二條國資委根據需要,可以在年度基本指標和分類指標之外增設約束性指標,具體指標在責任書中確定。第十三條年度經營業績責任書按照下列程序簽訂:(一)報送年度經營業績考核目標建議值。考核期初,企業負責人按照國資委年度經營業績考核要求和企業發展規劃及經營狀況,對照同行業國際國內先進水平,提出本年度擬完成的經營業績考核目標建議值,並將考核目標建議值和必要的說明材料報送國資委。(二)核定年度經營業績考核目標值。國資委根據「同一行業、同一尺度」原則,結合宏觀經濟形勢、企業所處行業發展周期、企業實際經營狀況等,對企業負責人的年度經營業績考核目標建議值進行審核,並就考核目標值及有關內容同企業溝通後予以確定。(三)由國資委主任或者其授權代表同企業負責人簽訂年度經營業績責任書。第十四條國資委對年度經營業績責任書執行情況實施動態監控。(一)年度經營業績責任書簽訂後,企業負責人每半年必須將責任書執行情況報送國資委,同時抄送派駐本企業的監事會。國資委對責任書的執行情況進行動態跟蹤。(二)建立較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重大環境污染事故和質量事故,重大經濟損失,重大法律糾紛案件,重大投融資和資產重組等重要情況的報告制度。企業發生上述情況時,企業負責人應當立即向國資委報告,同時向派駐本企業監事會報告。第十五條年度經營業績責任書完成情況按照下列程序進行考核:

⑵ 中央企業績效評價中管理類指標怎麼方法記分

第二十四條企業綜合績效評價計分方法採取功效系數法和綜合分析判斷法,其中:功效系數法用於財務績效定量評價指標的計分,綜合分析判斷法用於管理績效定性評價指標的計分。
第二十五條財務績效定量評價基本指標計分是按照功效系數法計分原理,將評價指標實際值對照行業評價標准值,按照規定的計分公式計算各項基本指標得分。計算公式為:
基本指標總得分=∑單項基本指標得分
單項基本指標得分=本檔基礎分+調整分
本檔基礎分=指標權數×本檔標准系數
調整分=功效系數×(上檔基礎分-本檔基礎分)
上檔基礎分=指標權數×上檔標准系數
功效系數=(實際值-本檔標准值)/(上檔標准值-本檔標准值)
本檔標准值是指上下兩檔標准值居於較低等級一檔。
第二十六條財務績效定量評價修正指標的計分是在基本指標計分結果的基礎上,運用功效系數法原理,分別計算盈利能力、資產質量、債務風險和經營增長四個部分的綜合修正系數,再據此計算出修正後的分數。計算公式為:
修正後總得分=Σ各部分修正後得分
各部分修正後得分=各部分基本指標分數×該部分綜合修正系數
某部分綜合修正系數=Σ該部分各修正指標加權修正系數
某指標加權修正系數=(修正指標權數/該部分權數)×該指標單項修正系數
某指標單項修正系數=1.0+(本檔標准系數+功效系數×0.2-該部分基本指標分析系數),單項修正系數控制修正幅度為0.7~1.3
某部分基本指標分析系數=該部分基本指標得分/該部分權數
第二十七條在計算修正指標單項修正系數過程中,對於一些特殊情況作如下規定:
(一)如果修正指標實際值達到優秀值以上,其單項修正系數的計算公式如下:
單項修正系數=1.2+本檔標准系數-該部分基本指標分析系數
(二)如果修正指標實際值處於較差值以下,其單項修正系數的計算公式如下:
單項修正系數=1.0-該部分基本指標分析系數
(三)如果資產負債率≥100%,指標得0分;其他情況按照規定的公式計分。
(四)如果盈餘現金保障倍數分子為正數,分母為負數,單項修正系數確定為1.1;如果分子為負數,分母為正數,單項修正系數確定為0.9;如果分子分母同為負數,單項修正系數確定為0.8。
(五)如果不良資產比率≥100%或分母為負數,單項修正系數確定為0.8。
(六)對於銷售(營業)利潤增長率指標,如果上年主營業務利潤為負數,本年為正數,單項修正系數為1.1;如果上年主營業務利潤為零本年為正數,或者上年為負數本年為零,單項修正系數確定為1.0。
(七)如果個別指標難以確定行業標准,該指標單項修正系數確定為1.0。
第二十八條管理績效定性評價指標的計分一般通過專家評議打分形式完成,聘請的專家應不少於7名;評議專家應當在充分了解企業管理績效狀況的基礎上,對照評價參考標准,採取綜合分析判斷法,對企業管理績效指標做出分析評議,評判各項指標所處的水平檔次,並直接給出評價分數。計分公式為:
管理績效定性評價指標分數=Σ單項指標分數
單項指標分數=(Σ每位專家給定的單項指標分數)/專家人數
第二十九條任期財務績效定量評價指標計分,應當運用任期各年度評價標准分別對各年度財務績效定量指標進行計分,再計算任期平均分數,作為任期財務績效定量評價分數。計算公式為:
任期財務績效定量評價分數=(Σ任期各年度財務績效定量評價分數)/任期年份數
第三十條在得出財務績效定量評價分數和管理績效定性評價分數後,應當按照規定的權重,耦合形成綜合績效評價分數。計算公式為:
企業綜合績效評價分數=財務績效定量評價分數×70%+管理績效定性評價分數×30%
第三十一條在得出評價分數以後,應當計算年度之間的績效改進度,以反映企業年度之間經營績效的變化狀況。計算公式為:
績效改進度=本期績效評價分數/基期績效評價分數
績效改進度大於1,說明經營績效上升;績效改進度小於1,說明經營績效下滑。
第三十二條對企業經濟效益上升幅度顯著、經營規模較大,有重大科技創新的企業,應當給予適當加分,以充分反映不同企業努力程度和管理難度,激勵企業加強科技創新。具體的加分辦法如下:
(一)效益提升加分。企業年度凈資產收益率增長率和利潤增長率超過行業平均增長水平10~40%加1~2分,超過40~100%加3~4分,超過100%加5分。
(二)管理難度加分。企業年度平均資產總額超過全部監管企業年度平均資產總額的給予加分,其中:工業企業超過平均資產總額每100億元加0.5分,非工業企業超過平均資產總額每60億元加0.5分,最多加5分。
(三)重大科技創新加分。重大科技創新加分包括以下兩個方面:企業承擔國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並取得突破的,加3~5分;承擔國家科技發展規劃綱要目錄內的重大科技專項主體研究,雖然尚未取得突破,但投入較大,加1~2分。
(四)國資委認定的其他事項。
以上加分因素合計不得超過15分,超過15分按15分計算。對加分前評價結果已經達到優秀水平的企業,以上加分因素按以下公式計算實際加分值:
實際加分值=(1-X%)×6.6Y
其中:X表示評價得分,Y表示以上因素合計加分。
第三十三條對被評價企業所評價期間(年度)發生以下不良重大事項,應當予以扣分:
(一)發生屬於當期責任的重大資產損失事項,損失金額超過平均資產總額1%的,或者資產損失金額未超過平均資產總額1%,但性質嚴重並造成重大社會影響的,扣5分。正常的資產減值准備計提不在此列;
(二)發生重大安全生產與質量事故,根據事故等級,扣3~5分;
(三)存在巨額表外資產,且占合並范圍資產總額20%以上的,扣3~5分;
(四)存在巨額逾期債務,逾期負債超過帶息負債的10%,甚至發生嚴重的債務危機,扣2~5分;
(五)國資委認定的其他事項。
第三十四條對存在加分和扣分事項的,應當與企業和有關部門進行核實,獲得必要的外部證據,並在企業綜合績效評價報告中加以單獨說明。

⑶ 企業經營業績用哪些指標表現

企業負責人的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指標包括基本指標和分類指標,基本指標一般為反映企業盈利水平和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能力的指標如利潤總額、凈資產收益率、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主營業務收入平均增長率等,分類指標由市國資委根據企業所處行業特點,綜合考慮經營管理水平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等因素確定。

⑷ 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的相關附件

經濟增加值考核細則
一、經濟增加值的定義及計算公式經濟增加值是指企業稅後凈營業利潤減去資本成本後的余額。計算公式:經濟增加值=稅後凈營業利潤-資本成本=稅後凈營業利潤-調整後資本×平均資本成本率稅後凈營業利潤=凈利潤+(利息支出+研究開發費用調整項)×(1-25%)企業通過變賣主業優質資產等取得的非經常性收益在稅後凈營業利潤中全額扣除。調整後資本=平均所有者權益+平均負債合計-平均無息流動負債-平均在建工程二、會計調整項目說明(一)利息支出是指企業財務報表中「財務費用」項下的「利息支出」。(二)研究開發費用調整項是指企業財務報表中「管理費用」項下的「研究與開發費」和當期確認為無形資產的研究開發支出。對於勘探投入費用較大的企業,經國資委認定後,將其成本費用情況表中的「勘探費用」視同研究開發費用調整項按照一定比例(原則上不超過50%)予以加回。(三)無息流動負債是指企業財務報表中「應付票據」、「應付賬款」、「預收款項」、「應交稅費」、「應付利息」、「應付職工薪酬」、「應付股利」、「其他應付款」和「其他流動負債(不含其他帶息流動負債)」;對於「專項應付款」和「特種儲備基金」,可視同無息流動負債扣除。(四)在建工程是指企業財務報表中的符合主業規定的「在建工程」。三、資本成本率的確定(一)中央企業資本成本率原則上定為5.5%。(二)對軍工等資產通用性較差的企業,資本成本率定為4.1%。(三)資產負債率在75%以上的工業企業和80%以上的非工業企業,資本成本率上浮0.5個百分點。四、其他重大調整事項發生下列情形之一,對企業經濟增加值考核產生重大影響的,國資委酌情予以調整:(一)重大政策變化;(二)嚴重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三)企業重組、上市及會計准則調整等不可比因素;(四)國資委認可的企業結構調整等其他事項。 年度經營業績考核計分細則
一、年度經營業績考核綜合計分年度經營業績考核綜合得分=(利潤總額指標得分+經濟增加值指標得分+分類指標得分)×業績考核系數+獎勵分-考核扣分上述年度經營業績考核指標中,若利潤總額或經濟增加值指標未達到基本分,則其他指標最高只得基本分,所有考核指標得分不再乘業績考核系數。二、年度經營業績考核各指標計分(一)利潤總額指標計分。軍工、儲備、科研、電力、石油石化企業利潤總額指標的基本分為30分;其他企業利潤總額指標的基本分為20分。該指標計分以基準值為基礎。利潤總額基準值根據上年實際完成值和前三年實際完成值平均值的較低值確定(行業周期性下降或受突發事件重大影響的企業除外)。1、利潤總額考核目標值不低於基準值時,完成值每超過目標值2%,加1分,最多加基本分的20%。完成值每低於目標值2%,扣1分,最多扣基本分的20%。2、利潤總額考核目標值低於基準值時,加分受限。加分受限按照以下規則執行:(1)目標值比基準值低20%(含)以內的,最多加基本分的15%。(2)目標值比基準值低20%-50%的,最多加基本分的12%。(3)目標值比基準值低50%(含)以上的,最多加基本分的10%。3、利潤總額目標值達到或超過前三年最高值的,完成時加滿分;未完成時,將基準值作為目標值正常計分。4、利潤總額考核目標值為負數,完成值減虧部分折半計算,盈利部分正常計算;超額完成考核目標,最多加基本分的10%;減虧但仍處於虧損狀態,考核得分不超過C級最高限;扭虧為盈,考核得分不超過B級最高限。(二)經濟增加值指標計分。軍工、儲備和科研企業經濟增加值指標的基本分為30分;電力、石油石化企業經濟增加值指標的基本分為40分;其他企業經濟增加值指標的基本分為50分。該指標計分以基準值為基礎。經濟增加值基準值根據上年實際完成值和前三年實際完成值平均值的較低值確定(行業周期性下降和受突發事件重大影響的企業除外)。1、經濟增加值考核目標值不低於基準值時,完成值每超過目標值(絕對值)1%,加1分,最多加基本分的20%。完成值每低於目標值(絕對值)1%,扣1分,最多扣基本分的20%。2、經濟增加值考核目標值低於基準值時,加分受限。加分受限按照以下規則執行:(1)目標值比基準值低20%(含)以內的,加分受限0.5分。(2)目標值比基準值低20%-50%的,加分受限1分。(3)目標值比基準值低50%(含)以上的,加分受限2分。3、經濟增加值考核目標值達到優秀水平且完成目標值的,該項指標直接加滿分。4、經濟增加值考核目標值在零附近的,計分給予特別處理。(三)分類指標計分。分類指標應當確定2個。分類指標計分以基準值為基礎。年度分類指標基準值根據上年實際完成值或前三年實際完成值平均值確定。1、考核目標值不差於基準值時,完成後直接加滿分;未完成考核目標的,在滿分基礎上按差額程度扣分,最多扣至基本分的80%。2、考核目標值差於基準值時,完成後按差額程度加分受限,最多加基本分的10%;未完成考核目標的,在基本分基礎上按差額程度扣分,最多扣基本分的20%。三、獎懲計分(一)獎勵計分。1、承擔國家結構性調整任務且取得突出成績的企業,國資委根據有關規定視任務完成情況加0.5-2分。2、對考核期內獲得重大科技成果或在國際標准制訂中取得重大突破的企業,國資委根據有關規定加0.1-1分。(二)考核扣分。1、企業發生重大資產損失、發生生產安全責任事故、環境污染責任事故等,國資委按照有關規定給予降級、扣分處理。2、企業發生違規違紀或者存在財務管理混亂等問題,國資委按照有關規定視情節輕重扣0.5-2分。3、企業全員考核制度不健全,未對集團副職、職能部門負責人、下屬企業負責人進行考核的,視情況扣減0.1-1分。四、業績考核系數業績考核系數由企業資產總額、利稅總額、凈資產收益率、經濟增加值、營業收入、職工平均人數、技術投入比率等因素加權計算,分類確定。 任期經營業績考核計分細則
一、任期經營業績考核綜合計分任期經營業績考核綜合得分=(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指標得分+總資產周轉率指標得分+分類指標得分)×業績考核系數+任期內三年的年度經營業績考核結果指標得分-考核扣分上述任期經營業績考核指標中,若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或總資產周轉率指標未達到基本分,則其他指標最高只得基本分,所有考核指標得分不再乘業績考核系數。二、任期經營業績考核各指標計分(一)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指標計分。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指標的基本分為40分。該指標計分以基準值為基礎。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基準值根據上一任期實際完成值和上一任期考核目標值與實際完成值平均值的較低值確定。1、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考核目標值不低於基準值時,完成值每超過目標值0.3個百分點,加1分,最多加8分。完成值低於目標值,每低於目標值0.3個百分點,扣1分,最多扣8分。2、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考核目標值低於基準值時,加分受限。加分受限按照以下規則執行:(1)目標值比基準值低3個百分點(含)以內的,最多加7分。(2)目標值比基準值低3至5個百分點的,最多加6分。(3)目標值比基準值低5個百分點(含)以上的,最多加5分。3、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考核目標值達到優秀水平的,完成後直接加滿分。4、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考核目標值低於100%的,完成後只得基本分。(二)總資產周轉率指標計分。總資產周轉率指標基本分為20分。該指標計分以基準值為基礎。總資產周轉率基準值根據上一任期實際完成值和上一任期第三年實際完成值的較低值確定。1、考核目標值不低於基準值時,完成後直接加滿分;未完成考核目標的,在滿分基礎上按差額程度扣分,完成值每低於目標值2%,扣1分,最多扣至基本分的80%。2、考核目標值低於基準值時,完成後按差額程度加分受限;未完成考核目標的,在加分受限後最高分基礎上按差額程度扣分,完成值每低於目標值2%,扣1分,最多扣至基本分的80%。加分受限按照以下規則執行:(1)目標值比基準值低10%(含)以內的,最多加3分。(2)目標值比基準值低10%-20%的,最多加2.5分。(3)目標值比基準值低20%(含)以上的,最多加2分。3、總資產周轉率考核目標值達到優秀水平的,該指標加分不受限。(三)分類指標計分。分類指標應當確定2個。分類指標計分以基準值為基礎。任期分類指標基準值根據上一任期實際完成值或上一任期第三年實際完成值確定。任期分類指標計分規則與年度相同。(四)任期內三年的年度經營業績考核結果指標計分。任期內三年的年度經營業績考核結果指標的基本分為20分。企業負責人三年內的年度經營業績綜合考核結果每得一次A級得8分;每得一次B級得7.335分;每得一次C級得6.667分;每得一次D級及以下得6分。三、考核扣分未完成節能減排考核目標的,視情況扣減0.1-2分。四、業績考核系數業績考核系數由企業資產總額、利稅總額、凈資產收益率、經濟增加值、營業收入、職工平均人數、技術投入比率等因素加權計算,分類確定。 任期特別獎實施細則
一、獎項設立國資委在任期考核中設立任期特別獎,包括「業績優秀企業獎」、「科技創新特別獎」、「管理進步特別獎」、「國際化經營特別獎」、「品牌建設特別獎」和「節能減排特別獎」。二、獲獎條件及評定辦法(一)對任期考核結果為A級且在該任期中年度考核獲得三個A級或者兩個A級、一個B級的企業,授予「業績優秀企業獎」。(二)對任期內獲得國家級重大科技獎勵、中國專利金獎,以及制定重要國際標準的企業,授予「科技創新特別獎」。(三)資產負債率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工業企業75%,非工業企業80%),同時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企業,授予「管理進步特別獎」:1、效益大幅度增加。2、盈利水平顯著提高。3、價值創造能力優異。4、扭虧增效成績突出。(四)對任期內國際化經營成效顯著的企業,授予「國際化經營特別獎」。(五)對任期內品牌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的企業,授予「品牌建設特別獎」。(六)對符合以下條件之一的企業,授予「節能減排特別獎」:1、任期末,主要產品單位能耗、污染物排放水平達到國內同行業最好水平,接近或者達到國際同行業先進水平的。2、任期內,單位綜合能耗降低率、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降低率在中央企業居於前列的。3、任期內,節能減排投入較大,在節能減排技術創新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推動全行業、全社會節能減排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三、獎勵方式任期結束時,由國資委對上述獎項進行評定,並對獲獎企業進行表彰。

⑸ 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的主要內容

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
(2003年10月21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第8次委主任辦公會議審議通過;2006年12月30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第46次委主任辦公會議修訂;2009年12月28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第84次委主任辦公會議第2次修訂;2012年12月26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第125次委主任辦公會議第3次修訂) 總則
第一條為切實履行企業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責,維護所有者權益,落實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建立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引導中央企業科學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國有資產法》、《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考核的中央企業負責人是指經國務院授權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國家出資企業(以下簡稱企業)的下列人員:(一)國有獨資企業的總經理(總裁、院長、局長、主任)、副總經理(副總裁、副院長、副局長、副主任)、總會計師;(二)國有獨資公司的董事長、副董事長、董事(不含外部董事和職工董事),列入國資委黨委管理的總經理(總裁、院長、局長、主任)、副總經理(副總裁、副院長、副局長、副主任)、總會計師;(三)國有資本控股公司國有股權代表出任的董事長、副董事長、董事,列入國資委黨委管理的總經理(總裁、院長、局長、主任)、副總經理(副總裁、副院長、副局長、副主任)、總會計師。第三條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實行年度考核與任期考核相結合、結果考核與過程評價相統一、考核結果與獎懲相掛鉤的制度。第四條年度經營業績考核和任期經營業績考核採取由國資委主任或者其授權代表與企業負責人簽訂經營業績責任書的方式進行。第五條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工作應當遵循以下原則:(一)按照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企業價值最大化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依法考核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二)按照企業的功能、定位、作用和特點,實事求是,公開公正,實行科學的差異化考核。(三)按照權責利相統一的要求,建立健全科學合理、可追溯的資產經營責任制。堅持將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結果同激勵約束緊密結合,即業績升、薪酬升,業績降、薪酬降,並作為職務任免的重要依據。(四)按照全面落實責任的要求,完善全員考核體系,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廣泛覆蓋、層層落實。(五)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推動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深化價值管理,不斷提升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和發展質量,實現做強做優。 年度經營業績考核
第六條年度經營業績考核以公歷年為考核期。第七條年度經營業績責任書包括下列內容:(一)雙方的單位名稱、職務和姓名;(二)考核內容及指標;(三)考核與獎懲;(四)責任書的變更、解除和終止;(五)其他需要規定的事項。第八條年度經營業績考核指標包括基本指標與分類指標。(一)基本指標包括利潤總額和經濟增加值。1.利潤總額是指經核定的企業合並報表利潤總額。利潤總額的計算,可以考慮經核準的因企業處理歷史遺留問題等而對當期經營業績產生重大影響的因素,並扣除通過變賣企業主業優質資產等取得的非經常性收益。2.經濟增加值是指經核定的企業稅後凈營業利潤減去資本成本後的余額(考核細則見附件1)。(二)分類指標由國資委根據企業所處行業特點和功能定位,針對企業管理「短板」,綜合考慮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及風險控制能力等因素確定,具體指標在責任書中確定。第九條確定軍工企業等特殊企業的基本指標與分類指標,可優先考慮企業業務特點,具體指標及其權重在責任書中確定。第十條確定科研類企業的基本指標與分類指標,突出考慮技術創新投入和科技成果轉化等情況,具體指標及其權重在責任書中確定。第十一條國資委鼓勵中央企業參加對標考核試點。第十二條國資委根據需要,可以在年度基本指標和分類指標之外增設約束性指標,具體指標在責任書中確定。第十三條年度經營業績責任書按照下列程序簽訂:(一)報送年度經營業績考核目標建議值。考核期初,企業負責人按照國資委年度經營業績考核要求和企業發展規劃及經營狀況,對照同行業國際國內先進水平,提出本年度擬完成的經營業績考核目標建議值,並將考核目標建議值和必要的說明材料報送國資委。(二)核定年度經營業績考核目標值。國資委根據「同一行業、同一尺度」原則,結合宏觀經濟形勢、企業所處行業發展周期、企業實際經營狀況等,對企業負責人的年度經營業績考核目標建議值進行審核,並就考核目標值及有關內容同企業溝通後予以確定。(三)由國資委主任或者其授權代表同企業負責人簽訂年度經營業績責任書。第十四條國資委對年度經營業績責任書執行情況實施動態監控。(一)年度經營業績責任書簽訂後,企業負責人每半年必須將責任書執行情況報送國資委,同時抄送派駐本企業的監事會。國資委對責任書的執行情況進行動態跟蹤。(二)建立較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重大環境污染事故和質量事故,重大經濟損失,重大法律糾紛案件,重大投融資和資產重組等重要情況的報告制度。企業發生上述情況時,企業負責人應當立即向國資委報告,同時向派駐本企業監事會報告。第十五條年度經營業績責任書完成情況按照下列程序進行考核:(一)企業負責人依據經審計的企業財務決算數據,對上年度經營業績考核目標的完成情況進行總結分析,並將年度總結分析報告報送國資委,同時抄送派駐本企業的監事會。(二)國資委依據經審計並經審核的企業財務決算報告和經審查的統計數據,結合年度總結分析報告並聽取監事會意見,對企業負責人年度經營業績考核目標的完成情況進行考核(計分細則見附件2),形成企業負責人年度經營業績考核與獎懲意見。(三)國資委將最終確認的企業負責人年度經營業績考核與獎懲意見反饋各企業負責人及其所在企業。企業負責人對考核與獎懲意見有異議的,可及時向國資委反映。 任期經營業績考核
第十六條任期經營業績考核以三年為考核期。第十七條任期經營業績責任書包括下列內容:(一)雙方的單位名稱、職務和姓名;(二)考核內容及指標;(三)考核與獎懲;(四)責任書的變更、解除和終止;(五)其他需要規定的事項。第十八條任期經營業績考核指標包括基本指標和分類指標。(一)基本指標包括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和總資產周轉率。1、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是指企業考核期末扣除客觀因素(由國資委核定)後的國有資本及權益同考核期初國有資本及權益的比率。計算方法為:任期內各年度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的乘積。企業年度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以國資委確認的結果為准。2、總資產周轉率是指企業任期內平均主營業務收入同平均資產總額的比值。計算公式為:總資產周轉率=三年主營業務收入之和/三年平均資產總額之和企業符合主業發展要求的重大投資,如果對當期經營業績產生重大影響,經核准,可在計算總資產周轉率時酌情予以調整。(二)分類指標由國資委綜合考慮企業所處行業特點和功能定位,選擇符合企業中長期發展戰略、反映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指標予以確定,具體指標在責任書中確定。第十九條確定軍工企業等特殊企業的基本指標與分類指標,可優先考慮企業業務特點,具體指標及其權重在責任書中確定。第二十條國資委根據需要,可以在任期基本指標和分類指標之外增設約束性指標,具體指標在責任書中確定。第二十一條任期經營業績責任書按照下列程序簽訂:(一)報送任期經營業績考核目標建議值。考核期初,企業負責人按照國資委任期經營業績考核要求和企業發展規劃及經營狀況,對照同行業國際國內先進水平,提出任期經營業績考核目標建議值,並將考核目標建議值和必要的說明材料報送國資委。(二)核定任期經營業績考核目標值。國資委根據「同一行業、同一尺度」原則,結合宏觀經濟形勢、企業所處行業發展周期及企業實際經營狀況等,對企業負責人的任期經營業績考核目標建議值進行審核,並就考核目標值及有關內容同企業溝通後予以確定。(三)由國資委主任或者其授權代表同企業負責人簽訂任期經營業績責任書。第二十二條國資委對任期經營業績責任書執行情況實施年度跟蹤和動態監控。第二十三條任期經營業績責任書完成情況按照下列程序進行考核:(一)考核期末,企業負責人對任期經營業績考核目標的完成情況進行總結分析,並將總結分析報告報送國資委,同時抄送派駐本企業的監事會。(二)國資委依據任期內經審計並經審核的企業財務決算報告和經審查的統計數據,結合總結分析報告並聽取監事會意見,對企業負責人任期經營業績考核目標的完成情況進行綜合考核(計分細則見附件3),形成企業負責人任期經營業績考核與獎懲意見。(三)國資委將最終確認的企業負責人任期經營業績考核與獎懲意見反饋各企業負責人及其所在企業。企業負責人對考核與獎懲意見有異議的,可及時向國資委反映。 獎懲
第二十四條根據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得分,年度經營業績考核和任期經營業績考核結果分為A、B、C、D、E五個級別。基本指標考核得分低於基本分或考核最終得分低於100分的,考核結果不得進入C級。利潤總額為負或經濟增加值為負且沒有改善的企業,考核結果原則上不得進入A級(處於行業周期性下降階段但仍處於國際同行業領先水平的企業除外)。第二十五條國資委依據年度經營業績考核結果和任期經營業績考核結果對企業負責人實施獎懲,並把經營業績考核結果作為企業負責人任免的重要依據。第二十六條對企業負責人的獎勵分為年度績效薪金獎勵和任期激勵或者中長期激勵。第二十七條企業負責人年度薪酬分為基薪和績效薪金兩個部分。績效薪金與年度考核結果掛鉤。績效薪金=績效薪金基數×績效薪金倍數。具體計算公式為:當考核結果為E級時,績效薪金為0;當考核結果為D級時,績效薪金按照「績效薪金基數×(考核分數-D級起點分數)/(C級起點分數-D級起點分數)」確定,績效薪金在0-1倍績效薪金基數之間;當考核結果為C級時,績效薪金按照「績效薪金基數×〔1+0.5×(考核分數-C級起點分數)/(B級起點分數-C級起點分數)〕」確定,績效薪金在1倍績效薪金基數到1.5倍績效薪金基數之間;當考核結果為B級時,績效薪金按照「績效薪金基數×〔1.5+0.5×(考核分數-B級起點分數)/(A級起點分數-B級起點分數)〕」確定,績效薪金在1.5倍績效薪金基數到2倍績效薪金基數之間;當考核結果為A級時,績效薪金按照「績效薪金基數×〔2+(考核分數-A級起點分數)/(A級封頂分數-A級起點分數)〕」確定,績效薪金在2倍績效薪金基數到3倍績效薪金基數之間。但對於利潤總額低於上一年的企業,無論其考核結果處於哪個級別,其績效薪金倍數應當低於上一年。第二十八條績效薪金的70%在年度考核結束後當期兌現;其餘30%根據任期考核結果等因素,延期到任期考核結束後兌現。對於離任的法定代表人,還應當根據經濟責任審計結果,確定延期績效薪金兌現方案。第二十九條對於任期經營業績考核結果為A級、B級和C級的企業負責人,按期兌現延期績效薪金,並給予企業負責人相應的任期激勵。對於任期經營業績考核結果為D級和E級的企業負責人,根據考核分數扣減延期績效薪金。具體扣減績效薪金的公式為:扣減延期績效薪金=任期內積累的延期績效薪金×(C級起點分數-實得分數)/C級起點分數。第三十條在綜合考慮中央企業負責人整體薪酬水平和考核對象薪酬水平的基礎上,根據任期考核結果給予企業負責人相應的任期激勵,具體辦法另行確定。第三十一條被考核人擔任企業主要負責人的,其分配系數為1,其餘被考核人的系數由企業根據各負責人的業績考核結果,在0.6-0.9之間確定,報國資委備案後執行。第三十二條未完成任期經營業績考核目標或者連續兩年未完成年度經營業績考核目標進入D級和E級的企業,國資委對相關負責人提出調整建議或予以調整。第三十三條對取得重大科技成果、在國際標准制訂中取得重大突破和承擔國家重大結構性調整任務且取得突出成績的,年度考核給予加分獎勵。第三十四條對業績優秀及在科技創新、管理進步、國際化經營、品牌建設、節能減排方面取得突出成績的,授予任期特別獎,予以表彰(實施細則見附件4)。第三十五條對於全員考核工作開展不力的企業,扣減經營業績考核得分。第三十六條實行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談話制度。對於年度考核結果為D級和E級的企業,經國資委主任辦公會議批准,由國資委業績考核領導小組與企業主要負責人進行談話,幫助企業分析問題、改進工作。第三十七條企業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企業會計准則》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虛報、瞞報財務狀況的,國資委根據具體情節給予降級或者扣分處理,並相應扣發企業法定代表人及相關負責人的績效薪金、任期激勵或者中長期激勵;情節嚴重的,給予紀律處分或者對企業負責人進行調整;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處理。第三十八條企業法定代表人及相關負責人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和規定,導致重大決策失誤、重大安全與質量責任事故、重大環境污染責任事故、重大違紀和法律糾紛案件,給企業造成重大不良影響或者國有資產損失的,國資委根據具體情節,對企業給予降級或者扣分處理,並相應扣發企業負責人績效薪金、任期激勵或者中長期激勵;情節嚴重的,給予紀律處分或者對企業負責人進行調整;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附則
第三十九條對於在考核期內企業發生清產核資、改制重組、主要負責人變動等情況的,國資委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變更經營業績責任書的相關內容。第四十條國有獨資企業、國有獨資公司和國有資本控股公司黨委(黨組)書記、副書記、常委(黨組成員)、紀委書記(紀檢組長)的考核及其獎懲依照本辦法執行。第四十一條國有資本參股公司、被兼並破產企業中由國資委黨委管理的企業負責人,其經營業績考核參照本辦法執行。具體經營業績考核事項在經營業績責任書中確定。第四十二條對符合下列條件的企業,國資委授權董事會對高級管理人員的經營業績進行考核:(一)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完善,外部董事人數超過董事會全體成員半數;(二)經營業績考核制度健全;(三)薪酬與考核委員會成員全部由外部董事擔任。第四十三條國資委依據有關規定,對董事會業績考核工作進行指導和監督,並結合中央企業整體水平和行業特點,對董事會企業經營業績進行測試評價。第四十四條獲得授權的董事會,應根據國資委的要求制訂、完善業績考核辦法和程序,科學合理地確定高級管理人員的考核目標和考核結果。上述工作,董事會應事前與國資委進行溝通,事後報國資委備案。第四十五條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設區的市、自治州級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對國家出資企業負責人的經營業績考核,可參照本辦法執行。第四十六條本辦法由國資委負責解釋。第四十七條本辦法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⑹ 經營業績考核指標怎麼分析說明

一般來講,經營業績考核是國資委對國有企業推行的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國務院國資委對央企有經營業績考核,地方國資委對地方國有企業也有經營業績考核。同樣,國有企業對所屬單位也進行業績考核。指標分析說明,一般是受考核單位對考核主體做的業績考核匯報。主要包括:一、經營業績指標完成情況;二、企業完成考核指標採取的主要措施;三、存在的問題和困難。主要架構中也可以包括企業經營成果要素分析(包括增利因素、減利因素分析)、企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希望對你有幫助!

⑺ 請教高手,反映一個企業經營業績的指標有哪些這些指標分別代表著什麼意義最重要的指標有哪些

業績指標就是公司給你制定的業績標准,作為薪資考核的一部分,比如你的月薪五千元,基礎底薪三千+業績二十萬(完成後提成二千元)=五千元

⑻ 哪位大俠能告訴我,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計分辦法中每個級別的進級點分數各位多少謝謝!!!

在網路上探索一下「海氏三要素評估法」,網路中有專門介紹!

閱讀全文

與央企經營業績考核指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博時絲路主題股票行基金今日漲幅 瀏覽:590
2018年期貨分類監管 瀏覽:351
水泥相關股票 瀏覽:717
人人貸we理財怎麼投資 瀏覽:826
大豆期貨交易所哪家好 瀏覽:509
1400港幣換人民幣多少 瀏覽:432
五千新台幣多少人民幣 瀏覽:530
拾貝理財怎麼樣 瀏覽:969
農行玫瑰花貴金屬圖片 瀏覽:800
各省小微企業貸款比 瀏覽:142
投資b股 瀏覽:556
最新在岸人民幣反彈 瀏覽:84
外匯黃金怎麼樣 瀏覽:161
樂視網投資現狀 瀏覽:563
重倉格力的基金有哪些 瀏覽:107
中國銀行現貨白銀價格走勢圖 瀏覽:968
21加幣是多少人民幣匯率 瀏覽:826
國外橡膠期貨實時行情 瀏覽:159
股票市盈動靜 瀏覽:270
麥田外匯 瀏覽: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