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黃金產量]全球黃金儲量分布情況大致是怎樣的
世界現查明的黃金資源量為8.9萬噸,儲量基礎為7.7萬噸,儲量為4.8萬噸。世界上有80多個國家生產金。南非佔世界查明黃金資源量和儲量基礎的50%,佔世界儲量的38%;美國佔世界查明資源量的12%,佔世界儲量基礎的8%,世界儲量的12%。除南非和美國外,主要的黃金資源國是俄羅斯、烏茲別克、澳大利亞、加拿大、巴西等。在世界80多個黃金生產國中,美洲的產量佔世界33%(其中拉美12%,加拿大7%,美國14%);非洲佔28%(其中南非22%);亞太地區29%(其中澳大利亞佔13%,中國佔7%)。年產100噸以上的國家,除前面提到的5個國家外,還有印度尼西亞和俄羅斯。年產50噸-100噸的國家有秘魯、烏茲別克、迦納、巴西和巴布亞紐幾內亞。此外墨西哥、菲律賓、辛巴威、馬里、吉爾吉斯坦、韓國、阿根廷、玻利維亞、蓋亞那、幾內亞、哈薩克也是重要的金生產國。 南非:38%美國:12%其他:50%【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載的各種信息和數據等僅供參考,本網站所載的觀點和判斷僅代表文章作者的客觀分析,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或者實際的投資結果,我們也不保證當中的投資觀點和判斷不會發證任何調整或變更,投資者據此發生的投資行為與本公司無關。金銀家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准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⑵ 16世紀末,世界貴重金屬開采中的多少為西班牙所得
16世紀,封建的軍事殖民帝國西班牙在西半球不可一世,壟斷了許多地區的貿易,其殖民勢力范圍遍及歐、美、非、亞四大洲。據統計,公元1545~1560年間,西班牙海軍從海外運回的黃金即達5500公斤,白銀達24.6萬公斤。到16世紀末,世界貴重金屬開采中的83%為西班牙所得。
⑶ 全世界一年的黃金總產量是多少
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有關世界黃金總存量和中央銀行存量數據
(單位:噸)
1966年世界黃金存量: 76000
1966年中央銀行和IMF的黃金存量 : 38257
1966年私人手中所持的黃金量: 37743
1966私人所持的黃金量佔世界黃金存量的百分比: 49.66%
2007年世界黃金存量: 157000
(該數據在2005年為152000噸,這里加上了每年大約2500噸的產量)。
2007年中央銀行和IMF的存量 : 28583
2007年私人手中所持的黃金量: 128417
2007私人所持的黃金量佔世界黃金存量的百分比: 81.8%
從上表可知:
自從1966年全球中央銀行在它們的黃金儲備達到歷史最高的38257噸後開始減持手中的儲備金以來,私人投資者手中的黃金存量就從1996年的37743噸不斷的上升。1966——2007年期間,私人投資者購買黃金的數量為9647噸——也即為中央銀行的凈售出數量。
81000噸—— 這是從1966年至今,礦產黃金的數量。這其中有933噸,在2003——2007年間被中央銀行吸收(中央銀行在廉價賣出它們儲備金的問題上,意見不再一致,因為在2003—— 2007年這段時期,全球中央銀行作為一個整體凈購入了933噸的黃金)
⑷ 當前關於世界的黃金產量有多少
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有關世界黃金總存量和中央銀行存量數據 (單位:噸) 1966年世界黃金存量: 76000 1966年中央銀行和IMF的黃金存量 : 38257 1966年私人手中所持的黃金量: 37743 1966私人所持的黃金量佔世界黃金存量的百分比: 49.66% 2007年世界黃金存量: 157000 (該數據在2005年為152000噸,這里加上了每年大約2500噸的產量)。 2007年中央銀行和IMF的存量 : 28583 2007年私人手中所持的黃金量: 128417 2007私人所持的黃金量佔世界黃金存量的百分比: 81.8% 從上表可知: 自從1966年全球中央銀行在它們的黃金儲備達到歷史最高的38257噸後開始減持手中的儲備金以來,私人投資者手中的黃金存量就從1996年的37743噸不斷的上升。1966——2007年期間,私人投資者購買黃金的數量為9647噸——也即為中央銀行的凈售出數量。 81000噸—— 這是從1966年至今,礦產黃金的數量。這其中有933噸,在2003——2007年間被中央銀行吸收(中央銀行在廉價賣出它們儲備金的問題上,意見不再一致,因為在2003—— 2007年這段時期,全球中央銀行作為一個整體凈購入了933噸的黃金)
⑸ 世界黃金儲量排名。
試題答案:世界上黃金儲量最多也是產量最多的國家是南非;白銀儲量最多的國家是烏茲別克,有「白銀之國」之稱;白銀產量最多的國家是墨西哥.故答案為:南非;烏茲別克;墨西哥.
⑹ 全球黃金儲量多少噸官方的統計的
世界現查明的黃金資源量為8.9萬噸,儲量基礎為7.7萬噸,儲量為4.8萬噸。世界回上有80多個國家生產答金。南非佔世界查明黃金資源量和儲量基礎的50%,佔世界儲量的38%;美國佔世界查明資源量的12%,佔世界儲量基礎的8%,世界儲量的12%。除南非和美國外,主要的黃金資源國是俄羅斯、烏茲別克、澳大利亞、加拿大、巴西等。在世界80多個黃金生產國中,美洲的產量佔世界33%(其中拉美12%,加拿大7%,美國14%);非洲佔28%(其中南非22%);亞太地區29%(其中澳大利亞佔13%,中國佔7%)。年產100噸以上的國家,除前面提到的5個國家外,還有印度尼西亞和俄羅斯。年產50噸-100噸的國家有秘魯、烏茲別克、迦納、巴西和巴布亞紐幾內亞。此外墨西哥、菲律賓、辛巴威、馬里、吉爾吉斯坦、韓國、阿根廷、玻利維亞、蓋亞那、幾內亞、哈薩克也是重要的金生產國。
望採納,謝謝。
⑺ 全世界黃金總量有多少
世界黃金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5月,全球官方黃金儲備共計34904.76噸,相比於去年變化不是很大。
分國家來看,美國佔全球黃金儲備總量的15.5%,也就是5410噸。而截止到2019年6月底,美國佔全球官方黃金儲備總量的23.64%,達到了8133.5噸,也就是說一年時間,美國黃金儲備大幅減少了2700多噸。
德國位居第二,佔比為6.4%,去年6月佔比9.79%;義大利排第三,佔比為4.7%,去年6月為7.13%;法國排第四,佔比為4.6%,去年6月為7.08%。德國、義大利、法國這三個國家的黃金儲備也都出現了不小的下滑。
第六名是俄羅斯,佔比4.3%,去年6月佔比6.16%;中國排第七,佔比為3.8%,去年6月佔比5.65%,同樣出現了下滑。最後三名分別是瑞士、日本、印度。
(7)16世紀世界黃金產量擴展閱讀:
中國是第一大黃金生產國和消費國
中國官方黃金儲備為1326噸,雖然只排全球第七。但是,中國卻是全球黃金產量最大的國家,2019年產量為380.2噸,連續13年位居全球第一。另外,2019年中國全年黃金消費量為1002.8噸,也是全球第一。
產量和消費類相差了600多噸,這意味著中國還需要大量進口黃金。有一個概念需要區分一個概念,「官方黃金儲備」不包括民間、工業上消費的黃金。
中國人喜好黃金,早已是全球聞名。中國的大媽們在全球各地搶購黃金的行為,也是經常發生。
⑻ 歷史上什麼朝代黃金年產量最多
「中華民族的黃金史源遠流長,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使用黃金的民族之一。司馬遷在《史記·食貨志》中就有記載:「虞夏之中,金為三品,或黃、或白、或赤;或布、或刀、或龜、貝。」可見,在公元前22世紀末的夏朝時代,先民們就以黃金作為貨幣了。」古籍《尚書·禹貢》中,有「厥貢羽毛齒革惟金三品」的記載。據考證,金三品是指金、銀、銅,說明在傳說中的大禹時期,先人就已把黃金作為貢品。
這些記載表明,早在4000多年前,中華民族就使用黃金,但發現早於使用,而且最初的使用早於文字記載,所以,中華民族發現和使用黃金的歷史,可以再上溯千年到5000年前,幾乎和中華民族的文明史一樣源遠流長。
我國是人類農耕自然經濟制度的典範,在全球農耕經濟主導的歷史時期,我國政治最為穩定,經濟最為發達,因而我國農耕經濟持續了數千年。農耕經濟是一種自給自足的經濟,農桑為本、稻禾為豐是農耕自然經濟的基本國策,輕工商,禁礦業,嚴重地抑制了我國的黃金生產,因而在我國歷史上的大多數朝代,黃金產量每年僅有二三萬兩(小兩:一市斤為16兩)。
中華民族悠久的黃金生產史並不等於發達的黃金生產力,在我國國力最為衰微的清朝末年,我國黃金生產卻留下了一個閃光的瞬間。
清朝是我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其末年國力衰弱,國民貧寒,成為全球列強瓜分的對象,淪為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清朝末年在經濟上乏善可陳,但黃金生產卻在沉悶中展現出了一抹亮色。
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一段時間,清朝的黃金生產出現了一個發展的高潮,創造了一個之後數十年沒有超越的產量高峰。
清朝前期因禁止開採金礦,每年黃金產量僅有5000兩左右,而之前的元、明兩朝,年度黃金產量也僅有萬兩左右,但清朝末年的16年黃金年均產量高達28萬兩,比清朝前期增長了50多倍;1911年產量更高達48萬兩,創歷史最高紀錄。
這個高峰雖把中華民族的黃金產量紀錄拉升了數十倍,但並沒有形成連綿的山脈,而只是一個突兀的孤嶺。
我國黃金生產出現高峰的時期,也正是全球黃金開采業出現飛躍時期:15世紀末至16世紀末的百年,總計只生產了750噸左右黃金,而19世紀後半葉的50年生產了1萬噸黃金,因而19世紀的100年,黃金產量超過了之前5000年的產量。
⑼ 世界十大金礦在哪分別產量是多少
世界十大金礦寶藏探秘
在我們生活的這個看似平靜的地球上,一夜暴發的財富夢想吸引著無數的探險者,最能讓探險者日思夜想的當數下面這十大金礦寶藏:
1、葬於海底的加州金礦
公元1849年,美國加州發現金礦,一時掀起淘金熱。8年後,一群人帶著用血汗換來的黃金,准備回家。1857年9月10日,這群人所乘坐的「中美」號汽船遇上狂風暴雨,他們組成自救隊,婦女和兒童被送上救生艇,而423名淘金漢連同黃金葬身海底。
那些倖存者已無法確定沉船的方位,這批黃金寶藏的下落成了謎。一位叫史賓賽的尋寶專家花費15年尋找「中美」號,他深信已找到該船沉落的確切地點,並希望兩年內打撈出這批黃金。
2、亞馬遜密林的「黃金城」
在古代,有一個印加帝國,京城內所有宮殿都用大量金銀裝飾而成。16世紀初,西班牙人推翻了印加帝國。西班牙統帥庇薩羅聽說印加帝國的黃金全是從一個叫瑪諾阿國運來的,而那裡金銀財寶堆積如山。庇薩羅組織探險隊,開赴位於亞馬遜密林深處的「黃金城」。然而在這個原始森林裡,每前進一步都意味著恐懼和死亡。隨後,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英國人、荷蘭人和德國人風聞「黃金城」的消息,蜂擁而至。其中,有位叫凱薩達的西班牙人率領探險隊向「黃金城」進發,在付出慘重代價後,終於在康迪那瑪爾加平原發現了「黃金城」,找到了價值300萬美元的翡翠寶石,然而這僅是「黃金城」財寶中的微小部分。
3、失蹤的「第八奇觀」
18世紀初,以追求豪華生活而著稱的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一世建造了被他稱為「世界第八奇觀」的琥珀屋。琥珀屋約55平方米,全部用琥珀板鑲成,室內的裝飾板也全部用帶銀箔的琥珀板鑲成。不久,為討好俄國,腓特烈一世將琥珀屋作為禮物送給彼得大帝。彼得大帝病逝,繼位的女皇又對琥珀屋加以擴整。二戰期間,德軍一個法西斯組織將琥珀屋拆卸裝箱,運住柯尼斯堡。然而此後,再沒人見過琥珀屋。
後來,一位德國青年稱,他的父親喬治?林格爾曾是納粹軍官,具體過問並執行了掩藏琥珀屋的命令,並在生前親口告知,琥珀屋藏在一個名為斯泰因達姆的地下室。這份情報又給人注射了一針興奮劑,然而揭開琥珀屋之謎仍是不易的事情。
4、神秘的「錢坑」寶藏
1795年10月,三位少年登上離加拿大僅3英里處的橡樹島旅遊,他們發現朝海一面的大片紅橡樹林中突然出現空曠地,地中間獨立著一棵古橡樹,樹枝上似乎掛過一個古船的吊滑車,正下方有個淺坑,這里可能埋有海盜的寶藏。原來橡樹島在17世紀時是海盜出沒地,有一個海盜叫威廉?基特,1701年他在倫敦被處決,臨死前提出交換條件:若能免他一死,他願告訴一個埋寶地。但他被拒絕了。基特的寶藏是否就是埋在此地呢?三位少年開始挖掘,但最終毫無結果。掘寶者又陸續做過16次挖掘,但都以失敗告終。
現在,一個由加拿大和美國人組成的聯合公司正在對「錢坑」進行大規模發掘。他們推測可能有幾十億美元埋在地下。
5、洛豪德島的海盜遺產
在澳大利亞,有一個名為洛豪德的小島,「島不在美,有寶則名」。相傳島上藏有無數財寶,周圍海底也鋪滿寶石。
17世紀70年代,一位名叫威廉?菲波斯的人,在偶然中發現一張有關洛豪德島的地圖,圖上標有西班牙商船「黃金」號的沉沒地,他欣喜若狂。原來,「黃金」號商船有一段神秘的故事,那是在16世紀50-70年代,西班牙人遠征美洲,從印地安人手裡掠奪了無數金銀珠寶,然後載滿船艙回國。然而,海盜們襲擊了他們,搶奪了大量財寶。海盜將一部分財寶藏在洛豪德島,並繪制了藏寶圖。此後,「藏金島」的傳說不脛而走,風靡世界。
菲波斯揣著藏寶圖,登上荒島勘察,最終他發現了一叢精美的珊瑚,而珊瑚內竟藏有一隻裝滿珍奇寶物的木箱……一時間,許多真真假假的「藏寶圖」應運而生,充斥歐洲,不少人不惜重金購買,結果呢?不少人或葬身海底,或暴死荒島……海盜遺產成了謎團。
6、恐怖的亞利桑那州金礦
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有一個被稱為「迷信山」的山區。在山中的某一個不知名的地方,有座被人們稱為「迷失荷蘭人金礦」吸引著無數探險者。
1840年末,一位叫伯蘭塔的探險者深入山區,發現一處金礦,並作了標記。後來,德國探險者華茲找到這處金礦。1891年,華茲死於肺炎,他臨終前畫了一張金礦地圖。1931年,一位叫魯斯的男子通過種種途徑弄到這張地圖,於是他進入「迷信山」山區,然而6個月後,有人在山區發現了他的頭顱,頭上中了兩槍。1959年,又有3位探險者在山區遇害……
從此,探險者的身影、槍聲、響尾蛇構成了亞利桑那金礦恐怖的色調。
7、金銀島上埋藏的秘密
蘇格蘭作家斯蒂文森的小說《金銀島》講述了一個膾炙人口的探險故事,主要講的是以海盜和船長各自一幫人為爭奪荒島寶藏而展開了拚鬥,在尾聲中,作者暗示仍有一大筆財寶隱藏在荒島的某一處。《金銀島》是以太平洋的可可島為背景寫的,該島位於距哥斯大黎加海岸300英里的海中,曾是17世紀海盜的休息站。據說,島上至少埋有6處寶藏,其中最吸引人的是秘魯利馬的寶藏。
1820年,利馬市仍是西班牙的殖民地,當秘魯民族英雄玻利瓦爾率軍進攻利馬時,利馬的西班牙總督帶著搜刮的財寶,坐著「親愛瑪麗」號帆船逃跑。到了海上,船長見財起意,殺死總督。船長將財寶藏進可可島上的一個洞穴內。此後,他卻一直沒找到適當機會重返可可島,直至1844年,船長去世,留下一張藏寶圖。1978年,一件事情讓所有尋寶者驚呆,哥斯大黎加政府以保護生態環境為由,封閉了可可島。然而這其中隱藏了怎樣的秘密呢?
8、地下陵寢的寶藏
秘魯政府近年宣布:對古印加奇姻王國首都廢墟的地下國王陵墓加以嚴格保護,並在嚴密防衛下,由兩位考古學家在此地挖掘。他們在找什麼?
在16世紀下葉,一位名叫古特尼茨的西班牙商人探險到此,他由一位印第安部落頭人引路,穿過錯綜復雜的地下迷宮,來到這座地下的國王陵寢。瞬間,商人被黃金珠寶照耀得不知所措,這座陵寢內擺滿珍奇珠寶。印第安頭人告訴古特尼茨,只要他協助建設當地公共工程,這些黃金全歸他。於是,古特尼茨以一個巨富的姿態回國。
然而,在古特尼茨之後的無數探寶者卻沒這種運氣,但總有人提供線索:在當地廢墟下,隱藏一處更大的寶藏。此說真真假假,為陵寢蒙上神秘的面紗,而要揭開面紗,則要看考古學家的運氣了。
9、沉睡海底的「黃金船隊」
早在1702年,西班牙歷史上著名的「黃金船隊」就在大西洋維哥灣被英國人擊沉,從而留下探寶史上一大遺案。這批財寶究竟有多少?據被俘的西班牙海軍上將恰孔估計:約有4000-5000輛馬車的黃金珠寶沉入了海底。
盡管英國人冒險多次潛入海下,也僅撈上很少的戰利品。從此,在附近海域,出現了一批批冒險家的身影……
10、「聖荷西」號沉船的珍寶
1708年5月28日,一艘西班牙大帆船「聖荷西」號從巴拿馬起航,向西班牙領海駛去,這艘船上滿載著金銀珠寶,據估計至少值10億美元。當時,西班牙正與英國、荷蘭等國處於敵對狀態。然而「聖荷西」號船長費德茲竟天真地認為,不會遇上敵艦。「聖荷西」號平安行駛了幾天,直至6月8日,當人們發現前面海域上一字排開的英國艦隊時,全傻眼了。炮彈落在「聖荷西」號甲板上,600多船員以及無數珍寶沉入海底。經測定,沉落地點大約在距哥倫比亞海岸約16英里的加勒比海740英尺深的海底。
1983年,哥倫比亞政府宣布:「聖荷西」號是哥倫比亞的國家財產。人們估計,哥政府已勘察出沉船地點了,但打撈結果至今仍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