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通達信均線指標公式
通達信均線指標公式主要由移動平均線(MA)構成,其計算公式為:MA=(C1+C2+C3+...+Cn)/N。其中,C代表某日的收盤價,N代表移動平均周期數。這個公式用於計算一定周期內的平均收盤價,從而形成均線指標,幫助交易者分析股價趨勢。
在通達信軟體中,均線指標是一種重要的技術分析工具。通過計算不同周期(如5日、10日、30日等)的移動平均線,交易者可以觀察到股價的長期和短期走勢。例如,當短期均線上穿長期均線時,通常被視為買入信號,反之則可能被視為賣出信號。
均線的應用非常靈活,可以結合其他技術指標一起使用,以提高分析的准確性。例如,交易者可以同時觀察均線與相對強弱指數(RSI)或布林帶(Bollinger Bands)等指標,從而更全面地把握市場動態。此外,均線的周期選擇也十分重要,不同周期的均線可能呈現出不同的走勢特徵,交易者需要根據自己的交易策略和市場情況來選擇合適的均線周期。
總的來說,通達信均線指標公式是技術分析中的基礎工具之一,它能夠幫助交易者識別股價趨勢,為投資決策提供有力支持。然而,任何技術指標都不是萬能的,均線指標也不例外。在使用均線指標時,交易者應結合市場情況和個人經驗,綜合判斷,以做出更為明智的交易決策。
舉例來說,假設我們觀察一隻股票近5日的收盤價分別為:10元、10.5元、10.3元、10.7元、10.9元。如果我們想要計算這5日的簡單移動平均線,就可以將這些收盤價相加後除以5,即(10+10.5+10.3+10.7+10.9)/5=10.48元。這個計算結果就代表了這5日內股價的平均水平,有助於我們了解股價的中短期走勢。當然,在實際應用中,我們還會考慮更多的數據點和更復雜的計算方法,以得到更精確的分析結果。
❷ 股票主力資金進場均線怎樣設置是什麼指標線
均線是最常用的分析指標之一,所反映的是過去一段時間內市場的平均成本變化情況。
均線和多根均線形成的均線系統可以為判斷市場趨勢提供依據,同時也能起到支撐和阻力的作用。
均線系統的設置
如果將多根有規律的均線排列在一起,這是就可以形成一個對分析更有幫助的均線系統。
一般來說,在用均線系統進行分析時,常見的參數排列方式為:
A、5、10、20、30、40、50(等跨度排列方式)
B、5、8、13、21、34、55(費波納奇排列方式)
在這兩種排列方式的基礎上,增加125、200和250三個參數的均線
利用均線系統排列狀態判斷市場節奏
均線系統的排列狀態,一般可分為匯聚、發散、平行三種狀態。其中匯聚狀態表明的是市場經歷過一段單邊走勢後出現的對原有動能消化或積蓄新運行動能的過程,匯聚的時間越長,產生的動能越大;發散狀態則是匯聚之後產生的爆發動能的前奏;平行狀態則表明市場運行動能已經單方向爆發,引發了新的單邊運行趨勢。
在單邊市運行節奏當中,這三種狀態的循環為:匯聚-〉發散-〉平行-〉匯聚
而在盤整市中,則體現為匯聚-〉發散-〉匯聚的循環,直到突破的發生。
均線常規用法
均線的兩個基本功能
1、「金叉」和「死叉」指示的基本信號
這里選取了日線圖上的5和13兩根均線作為金叉和死叉發出買賣信號的基礎,從圖3中可以發現,除了藍色圓圈內的震盪走勢中,
這兩條均線發生過持續親密接觸之外,其他時候所發出的金叉和死叉信號都能提供中線或者短線的交易機會與持倉信號。
在不同的貨幣和不同的時間段,均線交叉的參數設置都需要因地制宜,不能一概而論,
比如就不宜將5和13的參數直接放置到歐元/美元的小時圖使用,
其相對過高的交叉頻率將導致過多的無謂交易(盈虧都在20點以內的交易信號),
而且容易因此而丟失順勢單。
2、均線對匯價的支撐和阻力作用
這里我們再次用圖2來理解均線系統提供的支撐和阻力作用。當匯價運行在均線系統的下方時,此時均線系統將起到明顯的阻力作用,阻礙匯價的反彈;
同樣地,當匯價站穩於均線系統之上後,均線系統又將起到明顯的支撐作用,這個作用的產生原因就在於均線計算方式所體現的市場成本變化,
這種支撐和阻力效果也被稱為「均線的斥力」。
當然,均線也有吸引力,當匯價單邊運行過程中較遠地離開了均線系統後,
均線也會發出「引力」作用,均線本身跟隨匯價運行方向前進的同時,也會拉動匯價出現回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