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搜不到財務指標的英文名稱,不知道有沒有人整理
銷售現金比率:sales cash ratio
經營效率分析 efficiency in operation analysis
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net operational cash flows
以上只是個人看法
❷ 財務報表中的 6-K,20-F,SC 13G 等名稱指的是什麼
以前曾回答過。美國證監會規定上市公司公開披露各種信息時要提交統一格式的文件,又叫Form(一般翻成「表格」)。根據不同的情況要提交不同的表格,比較重要的是S-1(招股書)或F-1(外國公司招股書),10-K(年報)、10-Q(季報)、8-K(重大事件)。
問題問到的三種Form的具體含義:
6-K Report of foreign private issuer pursuant to Rule 13a-16 or 15d-16 under the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of 1934(注冊地不在美國的外國公司披露特定財務信息)
20-F Registration statement / Annual report / Transition report(注冊地不在美國的外國公司年報)
Schele 13G(持股在5%以上的股東披露持股數量)
詳見Descriptions of SEC Forms(http://www.sec.gov/about/forms/secforms.htm)或SEC Form Types and Definitions(http://learn.westlawbusiness.com/support/formtypes.html)
❸ 計算財務指標的方法名稱
期末法
❹ 財務報表包括哪些
一、財務報表主要包括: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財務狀況變動表和財務報表附註。
二、財務報表是以會計准則為規范編制的,向所有者、債權人、政府及其他有關各方及社會公眾等外部反映會計主體財務狀況和經營的會計報表。
三、一套完整的財務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或股東權益變動表)和財務報表附註:
1、資產負債表它反映企業資產、負債及資本的期未狀況。長期償債能力,短期償債能力和利潤分配能力等。
5、財務報表附註一般包括如下項目:企業的基本情況、財務報表編制基礎、遵循企業會計准則的聲明、重要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變更及差錯更正的說明和重要報表項目的說明。
❺ 會計報表的名稱怎麼填
您好,企業對外提供的財務報表應加具封面、裝訂成冊、加蓋公章。財務報表封面上應當註明:企業名稱、企業統一代碼、組織形式、地址、報表所屬年度或者月份、報出日期,並由企業負責人和主管會計工作的負責人、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簽名並蓋章;設置總會計師的企業,還應當由總會計師簽名並蓋章。
❻ 財務報表包括哪些東西
財務報表主要是三張表: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
❼ 主要財務指標有哪些他們是怎麼計算的他們的正常比例應該是多少求大神幫助
財務指標是根據財務報表有關數據計算出來的,用以衡量和評價企業近期和遠期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及收益能力的經濟指標。對財務指標進行查證,一般要將被查期間的財務 指標,同近幾期被查單位或同行業同類指標進行比較分析,對波動大的指標要重點查證。 一、短期償債能力的查證 短期償債能力是指企業以流動資產償付流動負債的能力。一般來說,短期償債能力越強,說明企業流動資金周轉能力越強,其經營處境也越好。反映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指標 很多,實務中常用的有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等指標。 1.流動比率 流動比率是指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率關系,表示企業用其流動資產償還流動負債的綜合能力。其計算公式為: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上式中的流動資產是指資產負債表中流動資產項目,包括貨幣資金、短期投資、應收賬款;流動負債包括應付票據、應付賬款、應付福利費、應繳稅金、應付利潤、其他應付款和一年內到期的長期負債等。 一般認為,這一比率以2:1比較適當。因為假定企業面臨償還全部流動負債的情況,它能用其中一半的流動資產償還債務,還有另一半流動資產可用於繼續生產而不致影響持 續經營。而如果這一比率較低,則意味著企業短期償債能力不強,因為企業不可能用大部分甚至全部流動資產償還短期債務,否則就無法持續經營。而如果這一比率過高,說明企業可能不善舉債經營,經營者過於保守。從查證人員的角度看,流動比率高要比流動比率低查證風險小。 流動比率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看出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但它也有局限性。一是不同的行業資金運轉的周期不同,資金周轉的速度也不同。一般來說,資金運轉周期越短,流動比率就越低。因此,查證人員分析流動比率時,應結合不同的行業特點進行評價。二是不同的行業或企業流動資金的構成不同,有的存貨多,有的存貨少;有的存貨周轉快,有的存貨周轉慢,甚至有積壓。因此,查證人員在分析流動比率時,還應分析速動比率。 2.速動比率 速動比率是指速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率關系。速動資產是指貨幣資金、短期投資、應收賬款、應收票據等各項可以迅速變現、用以償付流動負債的流動資產。在流動資產中,存貨變現能力較差,在有冷背殘次品時更甚;待攤費用是應由以後年度承擔的支出,更無變現能力,因此,這兩項不包括在速動資產之內。由此可見,速動比率比流動比率更能表明一個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其計算公式如下: 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 一般認為,速動比率保持在1:1以上,即速動資產至少與 流動負債相等,才具有良好的短期償債能力,財務狀況較好,企業才有足夠的財務能力在短期內償還債權人的短期債務。如果速動比率小於1,說明企業必須變賣部分存貨才能償付短期債務,而這很可能導致存貨變賣損失,甚至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不過,這也不能一概而論,因為速動比率是假定企業一旦面臨財務危機或辦理清算時,在存貨和待攤費用難以或無法立即變現的情況下,企業以速動資產償付流動負債的能力,所以,這一比率在反映企業應付財務危機能力時比較有用。此外,在評價速動比率時,同流動比率一樣,也要結合考慮行業的性質、企業特點和速動資產的構成等因素,才能作出正確的評價。 在查證中,查證人員可以運用這一指標分析企業是否面臨財務困境,以確定可接受的查證風險。 3.應收賬款周轉率 應收賬款周轉率是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內收回應收賬款的能力,它是指在一定會計期間內賒銷凈額與應收賬款全年平均余額的比率關系。這一指標說明年度內應收賬款轉 為現金的能力,體現了應收賬款的有效性和周轉速度。應收賬款的有效性表示應收賬款轉換為現金時,是否會發生賬款的損失;應收賬款的周轉速度表示應收賬款轉換為現金的速 度。它們都能說明用應收賬款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應收賬款周轉速度越快,越有效(壞賬損失越少),償債能力就越強。其計算公式如下: 應收賬款周轉率=賒銷凈額÷應收賬款全年平均余額 上式中,分子為賒銷凈額,不包括現銷。因此,在計算這一指標時,查證人員應分析有關資料,確定賒銷凈額,而不能用銷售收入凈額代替賒銷凈額,否則就不能正確分析應收賬款的回收能力。但在搜集不到有關賒銷資料,或在與其他企業用銷售收入凈額計算的應收賬款周轉率作比較時,也可用銷售收入凈額,即用賒銷和現銷的總數來計算。 分母為因賒銷引起的應收賬款,要用平均余額計算。平均余額可以月、季或年末余額計算。應收票據一般發生壞賬損失的可能性很小,且可隨時貼現,因此可不列入分母;但如果要計算全部應收款項周轉率,則要列入分母。 應收賬款周轉率說明的是應收賬款在一年內可以周轉幾次。一般來說,周轉的次數越多,說明應收賬款回收的能力越強;反之,說明應收賬款回收的能力越差,發生壞賬的可能性越大。為了更直觀地分析應收賬款的回收能力,還可以把應收賬款周轉次數轉換成應收賬款周轉天數或應收賬款平均賬齡。其計算公式如下: 應收賬款周轉天數=30÷應收賬款周轉率 應收賬款周轉天數越少或平均賬齡越短,說明應收賬款佔用的營運資金越少,變現速度越快,短期償債能力越強。 在查證時,查證人員可以通過分析應收賬款周轉率來分析應收賬款的回收能力,以確定企業是否有資金被大量佔用,從而影響到企業的經營效益。如果發現應收賬款周轉率與前期相比有較大的變動,應注意是否有人為虛增銷售額的情況。 4.存貨周轉率 存貨周轉率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銷售成本與存貨平均余額的比率關系。它反映存貨的周轉速度,並檢查企業推銷商品、經營業績和償付短期債務的能力。其計算公式如下: 存貨周轉率=銷售成本÷存貨全年平均余額 上式中,銷售成本是指一年中銷售的產品全部成本,可從損益表中取得。存貨全年平均余額計算方法同應收賬款平均余額相似,但在季節性很強的企業,以每月存貨平均余額計算較好。 一般而言,存貨周轉率越高越好。因為存貨周轉率高,說明存貨使用效率高,存貨積壓的風險低,變現能力也強。但是,不同的行業、不同的經營方式,存貨周轉率也會不一致。一般商業企業比工業企業存貨周轉率高,手工作業企業比機械加工企業存貨周轉率高。因此,這一指標只有同本行業或本企業不同時期相比才具有意義。 存貨周轉率反映的是企業存貨周轉的次數,為了更直觀地反映存貨周轉的時間,還可把這一指標轉換成存貨周轉天數,其計算公式如下: 存貨周轉天數=360÷存貨周轉率 存貨周轉天數越短,說明存貨佔用營運資金的天數越少,經營效益越高。 在查證時,通過分析存貨周轉率,可以看出存貨在銷售及生產經營方面可能存在的問題。查證人員還可以將存貨周轉率再分解成材料周轉率、在產品周轉率和產成品周轉率,從而進一步分析哪些存貨可能存在問題,確定進一步查證的方向。 二、長期償債能力的查證 長期償債能力說明企業償付長期債務的能力,從中可以看出長期經營的能力。在查證時,常用的分析指標有負債比率、固定資產對長期負債的比率、獲取利息倍數等。 1.負債比率 負債比率也稱資產負債率或舉債經營比率,是指企業負總額對資產總額的比率關系,即企業負債總數占企業全部資產的比重,說明企業對所舉的債務予以償還的保證程度。負債比率高,說明債務比重高,企業用其資產償還債務的保證程度低;負債比率低,說明債務比重低,企業用其資產償還債務的保證程度高。其計算公式如下: 負債比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 不同的主體,對企業應保持多高的負債比率有不同的看法。企業一般期望負債比率高些,而債權人則希望負債比率低些。一般認為,負債比率為0.5,即當負債占總資產50%時比較適當。過高,說明負債過多,或所有者投入的資金較少,企業償債能力較差;過低,則說明企業經營者不善舉債經營,經濟效益不會明顯提高。 在查證時,查證人員通過對負債比率的分析,可以看出企業全部的負債程度。如果負債比率過高,則企業陷入財務困境的可能性較大,應特別予以注意。 2.固定資產對長期負債的比率 固定資產對長期負債的比率,是指固定資產凈額與長期負債之間的比率關系;它說明企業潛在的舉債能力,特別是需要用固定資產作抵押借人長期借款的能力。其計算公式如 下: 固定資產對長期負債的比率=固定資產凈額/長期負債總額 一般來說,固定資產對長期負債的比率以大於1較好,這說明企業有足夠的固定資產作擔保借人長期借款。這一比率越大,也說明企業未能充分利用銀行借款,或企業獲利能力較差,無力或難以取得銀行借款。 查證人員分析固定資產對長期負債的比率,可以從中看出企業目前和長遠的經營能力,評價企業現在和今後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3.獲取利息倍數 獲取利息倍數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獲得的可供支付利息的利潤與所支付的利息費用之間的比率關系,它反映企業用獲得的利潤支付利息費用的能力。其計算公式如下: 獲取利息倍數=(利潤+利息費用)÷利息費用 上式分子中的利潤,可以用稅前利潤,也可以用稅後利潤。不過一旦確定,不能隨便變動,以保持指標的可比性。一般來說,獲取利息倍數越高,說明企業有足夠的利潤償還債務,償債能力也越強。但獲取利息倍數過高,也可能表明企業借入的款項過少,企業不敢或無力借入銀行借款,也不是一種好現象。獲取利息倍數過低,說明企業獲利能力較差,或企業因借入過多的借款而債台高築,償債能力很差。 查證人員分析獲取利息倍數,可以從中看出企業目前的獲利能力及今後的償債能力,以判斷企業是否面臨財務困境。 上述幾個反映企業償債能力的指標都有不足之處,即僅限於各項目之間的比率關系,而未涉及與償還債務、支付利息密切相關的獲利能力。因此,查證過程中在分析企業償債能力的同時,還應分析其獲利能力。 三、獲利能力的查證 企業的主要經營目的,就是有效地運用其經濟資源,獲取更多的利潤。企業獲利能力良好,不僅能滿足投資人的願望,保障債權人的利益,還是擴大經營規模、吸引更多潛在投資者、籌集新的資金來源的前提條件。因此,查證人員要充分注意對企業獲利能力的審查,結合前述各項指標,對企業目前和今後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作出正確的評價。對獲利能力進行審查,通常有毛利率、銷售利潤率、每股凈利等指標。 1.毛利率 毛利率是指銷售毛利與銷售收入之間的比率,其中銷售毛利等於銷售收入減去銷售成本。這一指標反映銷售收入與銷售成本之間的關系,以及每一元銷售額可以帶來多少利潤。 其計算公式如下: 毛利率=(銷售收入凈額-銷售成本)/銷售收入凈額×l00% 一般來說,毛利率越高,經濟效益也越好。但不同的企業毛利率高低不同,一般商業企業資金周轉較快,其毛利率要比工業企業低一些。不過,對某一特定企業來說,在無特殊情況下,毛利率一般是相對穩定的。 在分析毛利率時,查證人員可以利用這一指標評價產品售價、銷售稅金、銷售成本等因素對利潤的影響,也可用以估計企業發生的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的合理性。.如果本期的毛利率與往年相比有較大幅度的變動,應結合其他指標進行分析,進一步查明原因。 2.銷售利潤率 銷售利潤率是稅後利潤與銷售收入凈額的比率關系,它說明企業每取得一元銷售收入可獲得多少凈收益。其計算公式如下:銷售利潤率=稅後利潤÷銷售收入凈額×100% 該公式的分子也可用稅後利潤加上利息支出計算,因為利息支出實際上也是企業新創價值的一部分,這樣便於企業前後期及與同行業進行比較。在查證中,為了便於計算,用上式即可。 銷售利潤率通常與毛利率結合在一起使用,用以分析企業的獲利能力及指標變動可能存在的問題。因為銷售利潤率說明總的獲利情況,其中還有不少非銷售因素;而毛利率只說明與銷售有關的獲利情況,兩者結合起來更有利於分析。 3.每股凈利 每股凈利是指股份制企業稅後利潤與發行在外的普通股之間的比率關系,它表明普通股的盈利水平。該指標排除了外來資金的因素,更能看出企業的獲利能力,也更能引起投資者的關注。其計算公式如下: 每股凈利=稅後利潤÷普通股平均股數 上式分母中的普通股平均股數是指按一個會計期間內的普通股平均計算的股票數量。如果發行在外的普通股有變化時,要進行加權平均。加權平均後的普通股股數,可以根據會計期間內的時間比例,將新增加的股數加以折算。 該指標也可用於非股份制,企業,使用時把普通股平均股數改成資本金總額即可,但名稱應改為資本金利潤率,即:資本金利潤率=稅後利潤÷資本金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