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IP等級的防護定義
IP 表示Ingress Protection(進入防護).IEC IP防護等級是電氣設備安全防護的重要指標. IP等防護級系統提供了一個以電器設備和包裝的防塵、防水和防碰撞程度來對產品進行分類的方法,這套系統得到了多數歐洲國家的認可,國際電工協會IEC(International Electro Technical Commission)起草,並在IED529(BS EN 60529:1992)外包裝防護等級(IP code)中宣布。
防護等級多以IP後跟隨兩個數字來表述,數字用來明確防護的等級。
第一個數字表明設備抗微塵的范圍,或者是人們在密封環境中免受危害的程度。I代表防止固體異物進入的等級,最高級別是6;
第二個數字表明設備防水的程度。P代表防止進水的等級,最高級別是8。
如電機的防護等級IP65,防護等級IP65等.
接觸電氣設備保護和外來物保護等級(第一個數字) 電氣設備防水保護等級(第二個數字)
B. 現實中正當防衛的標準是什麼
正當防衛,指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
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
根據規定,正當防衛必須同時具備以下五個要件:
1、必須是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權利和其他權利免受不法侵害而實施的。
2、必須有不法侵害行為發生。所謂「不法侵害」,指對某種權利或利益的侵害為法律所明文禁止,既包括犯罪行為,也包括其違法的侵害行為。
3、必須是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正當防衛的目的是為了制止不法侵害,避免危害結果發生,因此,不法侵害必須是正在進行的,而不是尚未開始,或者已實施完畢,或者實施者確已自動停止。否則,就是防衛不適時,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4、必須是針對不法侵害者本人實行。即正當防衛行為不能對沒有實施不法侵害行為的第三者造成損害。
5、不能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正當防衛是有益於社會的合法行為,應受一定限度的制約,即正當防衛應以足以制止不法侵害為限。
C. 正當防衛的5個條件是什麼
正當防衛,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一)正當防衛的起因條件---必須有不法侵害行為發生。
1、必須有不法侵害行為發生。對合法行為不能實施防衛。
2、不法侵害行為必須是真實存在的,而不是假想的。
3、不法侵害行為通常應是人的不法行為。
(二)正當防衛的時間條件---不法侵害行為正在進行。即已經開始,尚未結束。如果不符合這個時間條件的防衛,稱為防衛不適時。
(三)正當防衛的對象條件---只能對不法侵害者本人實施。如果對第三者實施,屬於故意犯罪。
(四)正當防衛的主觀條件---防衛意圖。即行為人必須有正當的防衛意圖,是為了保護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權益,而決意制不法侵害。如果沒有防衛意圖的防衛挑撥、互相鬥毆、為保護非法利益而實行的防衛都不是正當防衛。但在特殊情況下,應允許互相鬥毆的一方實施正當防衛。
(五)正當防衛的限度條件---防衛行為不能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要求行為人的防衛行為是制止不法侵害行為所必須的,同時,防衛的手段、強度同侵害行為的手段、強度之間,防衛人對侵害人所造成的後果同侵害行為可能贊成的危害結果之間基本相適應,不能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
(3)安全防衛指標擴展閱讀
正當防衛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必須是為了保衛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合法權利,才能實施正當防衛。
(2)、必須是針對不法侵害行為而進行的防衛。
(3)、必須是針對實施不法侵害行為的人進行防衛。對實施不法行為者的親屬或其他人進行報復的行為不是正當防衛;
(4)、必須是對正在進行的不法行為進行的防衛。
《刑法》:第二十條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D. 國家一級風險防護標準是什麼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防標准》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
GB/T 16571—1996
文物系統博物館安全防範工程設計規范
國家技術監督局1996—10—23批准
1 范圍
本標准規定了文物系統博物館安全防範工程的設計要求,是設計文物系統博物館安全防範工程的技術依據。
本標准適用於文物系統博物館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物商店、考古研究所和其他收集文物標本的場所。工藝美術、檔案館。等可參照使用。
2 引用標准
下列標准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准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本標准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准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0408.1—89 入侵探測器通用技術條件
GB 12663—90 防盜報警控制器通用技術條件
GA 25—92 防盜安全門
GA 27—92 文物系統博物館風險等級和安全防護級別的規定
3 定義
本標准採用下列定義
3.1 一級防護目標G19s one Protection object
確定為一級風險的文物和部位為一級防護目標,用F1表示。
3.2 二級防護目標 cIasstwo protection object
確定為二級風險的文物和部位為二級防護目標,用52表示。
3.3 三級防護目標 c1ass three protection obJect
確定為三級風險的文物和部位為三級防護目標,用F3表示。
3.4監視區surveiHance area
室外周界報警或周界柵欄所組成的警戒線與防護區邊界之間所覆蓋的區域。
3.5防護區tection area
允許公眾出入的防護目標所在地域。
3.6禁區
貯存、保管防護目標的庫房、保險櫃、修復室和其他不允許公眾出入的區域。
3.7縱深防護體系
設有監視區、防護區和禁區的防護體系。
4現場勘察
4.1 勘察內容
現場勘察是進行工程技術設計的基礎,勘察內容與要求如下:
a)按照GA27第3章的有關條款,根據用戶對房屋的使用安排和藏品情況,確定一級防護目標、二級防護目標和三級防護目標的具體區域和位置;
b)在防護區域內,一般以房屋建築的分隔作為分防護區域的邊界。分防護區域內含有幾種不同級別的防護目標時,應按照GA27第3章的有關規定,確定其風險等級和防護級別,也可在分防護區域內,針對不同級別的防護目標設立不同級別的防護段;
c)勘察確定禁區的邊界,庫房內部要按照防護要求,勘察實體防護屏障安裝位置;
d)勘察確定文物保護單位監視區邊界,測量周界長度,確定周界大門的位置和數量,記錄四周交通和房屋狀態,根據實際地形、地物提出周界警戒線的基本防護形式,以作為周界報警設、計的依據之一。
e)勘察確定防護區域的邊界,防護區域的邊界應與室外警戒周界保持一定距離,所有分防護區域都應劃在防護區域邊界內。防護邊界需要設置周界報警或周界實體屏障時,要對設置置進行實地勘察,作為周界報警或周界屏障的設計依據;.
f)勘察確定監視區、防護區、禁區的所有出入口的位置、門洞尺寸、用途、數量、重要程度並要進行記錄,以此作為選擇:出入口控制方式的基本依據;
g)勘察防護區域內的所有窗戶,包括天窗,並標注其外形尺寸,作為防盜窗柵的設計依據;
h)勘察確定攝像機的安裝位置,要進行現場模擬試驗;一天的光照度變化和夜間可能提供的光照度情況要進行記錄,監視范圍和圖像質量應符合9.3.6條要求,方可作為預定安裝位置;
2)對防護目標部位,應測量其附近產生的有規律性的電磁波輻射強度,對無線電干擾強度高的區域要進行記錄,以作為系統抗干擾設計時的參考;
j)調查一年中室外最高溫度、濕度、風、雨、霧、雷電和最低溫度變化情況及持續時間(以當地氣象資料為准),以作為室外入侵探測監視系統設計時的依據之一
k)各種探測裝置的安裝位置,要進行實地勘測,進行現場模擬試驗,符合探測范圍要求,方可作為預定安裝位置,對安裝高度、出線口的基本位置應標記在平面圖上
i)勘察確定通風管道、暖氣裝置及其他熱源的分布情況。
4.2勘察記錄
4.2.1勘察後,要按比例繪制以下工程圖表(圖上標明有關尺寸):
a) 周界監視區域、防護區域和禁區劃分平面圖
b) 出入口、窗的位置行下通道的走向平面圖。
C)攝像機、探測器、報警照明燈等各種器材的擬安裝位置平面圖
D)管線走向、出線口平面圖
E)中心控制室平面布置圖以及控制室管線進出位置圖
F)防護區域內展櫃位置或陳列位置平面布置圖
G)光照度變化、電磁波輻射強度數據表
H)總體平面圖。
4.2.2勘察後應填寫表1
4.2.3 勘察記錄應作為正式技術文件存檔,並有甲、乙方技術負責人簽字。
5工程設計原則
5.1 防護體系
文物安全防範工程應優先選擇縱深防護體系,由於外界環境條件和資金限制不能採用縱深防護措施時,F1應為局部縱深防護體系。
5.2 防範功能
文物安全防範系統工程應具備防入侵、防盜竊、防搶劫功能,其防範能力應與設計任務書的約定相一致。
5.3 傳輸
傳輸系統一般宜自敷專線傳輸報警信息,並配以必要的有線、無線轉接裝置,形成以有線傳輸為主,無線傳輸為輔的報警傳輸系統。
5.4冗餘性
系統設計要有用戶認可的冗餘性,以利於系統擴展時對功能和容量的要求,區域探測技術應不少於2~3種。
5.5盲區要求
在防護區域內,入侵探測器盲區邊緣與防護目標間的距離不得小於5m.
5.6 燈光照度
監視區應設置周界裝置,警戒線需要燈光照明時,兩燈之間距地面高度1m處的最低燈光照度,應在20~401x范圍內。
5.7 禁區
禁區—般沒置出入口控制裝置,中心控制室一般設在禁區內。
5.8 抗雷電
室外探測、傳輸系統應考慮有適應當地具體條件的抗雷電干擾措施和在自然環境條件下,正常工作的能力。
5.9 布線
5.9.1 系統布線時,一般應採用金屬管、硬質塑料管或塑料線槽進行保護。
5.9.2 導線敷設後,應認證對線,並加上識別標記,每個迴路導線對地絕緣電阻值不小於20MΩ。
5.9.3塑料導管和線纜均應阻燃。
5.10 接地
系統應有良好的接地,中心控制室設專用接地干線,與防雷地線的距離不小於5m。專用接地干線應使用銅芯絕緣電線或電,接地電阻小於或等於4Ω。
5.11 安全性
工程選用的器材應符合GBl0408.1中5.8和GBl2663中6.8要求。
5.12 防護措施
以下所列的各種方式,均可視為一種安全防範措施,也可看作是一道防線。
周界報警柵欄;
玻璃破碎報警裝置組成的窗警戒系統;
封閉的房間內安裝次聲波或超聲波探測系統;
通道安裝的壓力探測系統;
對目標進行監控的電視監控系統;
視頻報警系統;
控制空間某一區域的入侵移動探測系統;
埋人式地音探測系統;
埋入式泄漏電纜探測系統;
室內報警照相聯動系統;
固定或移動式緊急報警系統;
自動撥號電話傳輸報警系統;
防彈、防盜玻璃展櫃;
組合式文物保險櫃、防盜保險櫃;
防盜安全門、柵窗;
隔離水泥磚牆;
可移動實體防護屏障;
強光照明系統;
警戒器械;
哨兵、警衛;
其他措施。
6 一級風險安全防範工程設計規范
6.1 一級風險大型工程
確定為一級風險且工程投資規模在100萬元以上的防範工程,其設計規范如下:
a)組成以微型計算機為核心的報警系統和電視監控系統,個L1控制室設在禁區內;
b)建立以有線傳輸為主,無線傳輸為輔的報警信息傳輸系統,控制中心、與所有通道出人口、展廳建立有線對講系統;
c)具有三種以上不同探測技術組成的交叉入侵探測系統;
d)具有電視圖像復核為主,現場聲音復核為輔的報警信息復核系統;
e)設有出入口控制系統;
f)具有周界報警系統;
g)設置實體屏障保護裝置;
h)用戶終端和上一級報警接收中心,可實施雙向通信,並有現場處警指揮系統;
i)一級文物展櫃應處於24小時設防狀態;
j)庫房配置組裝式文物保險庫或防盜保險櫃;
k)設置不間斷電源。
6.2一級風險中型工程
確定為一級風險且工程投資規模在30萬元以上的安全防範 其設計規范如下:
a)建立由微型計算機為核心的報警控制中『L\,中心控制室 或防護區域內;
b)建立以專用傳輸線或公共電話網組成的有線傳輸系統, 控制中心與所有通道出入口建立有線對講系統;
c)三種以上不同探測技術組成的交叉入侵探測系統。
d)以聲音為主電視為輔點信息復核系統;
e)重點位置設有出入口控制裝置,設置監控攝像機;
f)設置室內周界報警;
g)一級文物設置實體保護裝置,一級文物展櫃應安裝報警裝置;
h)與上一級報警指揮中心有雙向通信、配置無線通信基地台和持通信機;
i)庫房配置組裝式文物保險庫或防盜保險櫃;
j)設置不間斷電源。
6.3—級風險小型工程
定為一級風險且工程投資規模在30萬元以下的安全防範其設計規范如下:
a)報警值班室設有微處理器為核心的多路報警控制器,報警值班室設在防護區域內;
b)建立與聲音探測器相復核的人侵探測系統,探測技術不少於三種;
c)設置實體防護裝置,一級文物展櫃應有報警裝置;
d)重點目標實施電視監控;
e)與上一級報警中心實施雙向通信;
f)具有自動切換備用電源;
g)文物修復室、庫房設出入口控制裝置。
7 二級風險安全防範工程設計規范
7.1 二級風險大型工程
確定為二級風險且工程投資規模在100萬元以上的安全防範工程,其設計規范如下:
a)組成以微型計算機為核心的報警系統和電視監控系統,中心控制室設在禁區或防護區內;
b)建立以有線傳輸為主,無線傳輸為輔的報警信息傳輸系統;
c)重要通道實施電視監控,重點防範區域實施聲音復核;
d)設置室外或室內周界報警系統;
e)三種不同探測技術組成人侵探測系統;
f)一級文物設置專用實體保護裝置,一級文物展櫃應安裝報警裝置;
g)與上一級報警中心實施雙向通信,配置無線通信基地台和手持通信機,控制中心與各通道、出入口建立有線對講系統;
h)庫房配置組裝式文物保險庫或防盜保險櫃;
i)設置不間斷電源。
7.2二級風險中型工程
確定為二級風險且工程投資規模在30萬元以上的安全防範工程,其設計規范如下:
a)組成由微型計算機為核心的報警控制中心,中心控制室設在防護區域內;
b)三種不同探測技術組成人侵探測系統;
c)重要通道和重點防範區域建立聲音復核為主、電視圖像復核為輔的報警信息復核系統;
d)一級文物設置專用實體保護裝置,一級文物展櫃應安裝報警裝置;
e)與上一級報警中心有雙向通信,配置無線基地台和手持通信機,控制中心與各通道、出入口、展廳建立有線對講系統;
f)庫房配置防盜保險櫃3
g)設置不間斷電源。
7.3二級風險小型工程
確定為二級風險且工程投資規模在30萬元以下的安全防範工程,其設計規范如下:
a)配置微處理器為核心的報警控制器,值班室設在防護區域內;
b)文物保護單位內存放一級文物的區域,要按照一級風險小型工程設計規范處理;
c)把出入通道作為入侵探測和監控的重點區域;
d)有與上一級報警中心電話通訊聯絡設備;
e)建立具有聲音復核的入侵探測系統,探測技術不少於三種;
f)配有可自動切換的備用電源;
g)設置現場警號報警裝置和警燈報警裝置。
8 三級風險安全防範工程設計規范
8.1 三級風險大型工程
確定為三級風險且工程投資規模在100萬元以上的安全防範工程,其設計規范如下:
a)建立以微型計算機為核心的報警控制中心,中心控制室設在禁區或防護區域內;
b)建立有線傳輸為主,無線傳輸為輔的報警傳輸系統。控制中心與所有通道、出入口、各展廳,建立有線對講系統3
c)重點目標、重要通道實施電視監控;
d)室內設置周界報警;
e)建立聲音復核的入侵探測系統,探測技術不少於兩種:
f)三級文物均有通用實體防護裝置,一級文物設有專用實體防護裝置,一級文物展櫃配置報警裝置;
g)與上級報警中心實施雙向通信,有處警指揮措施;
h)庫房應配置防盜保險櫃
配置不間斷電源。
8.2 三級風險中型工程
確定為三級風險且工程投資規模在30萬元以上的安全防範工程,其設計規范如下:
o)建立以微型計算機為核心的報警控制中心,中心控制室設在防護區域內;
b)建立有線傳輸為主的傳輸系統,控制中心與各主要通道、出人口、各展廳建立有線對講系統;
c)重要通道實施電視監控;
d)建立有聲音復核的入侵探測系統,探測技術不少於兩種;
e)一級文物設有專用實體防護裝置,其展櫃配置報警裝置;
f)與上級報警中心實施雙向通信;
g)配置不間斷電源。
8.3 三級風險小型工程 』
確定為三級風險且工程投資規模在30萬元以下的安全防範工程,其設計規范如下:
a)具有以微處理器為核心的報警控制器,報警值班室設在非營業、。非參觀區內;
b)建立專用線為主的報警傳輸網路;
c)設置本地發聲、發光的警號和警燈報警系統;
d)必須安裝高安全級別的防盜安全門和防盜窗;
e)文物店房、修復室的一級文物應存放在保險櫃內;
f)探測技術不少於兩種的入侵探測系統;
8)與上級報警中心有電話通訊。
9工程設計技術
9.1報警控制中心
9.1.1一、二級風險大型工程的中心控制室應是一個專用房間,宜設置兩道防盜安全門,兩門之間的通道距離不小於3m,中心控制室的宙戶要安裝採用防彈材料製作的防盜宙,防盜安全門上要安裝出入控制身份識別裝置,通道安裝攝像機。中心控制室設有衛生間和專用空調設備。
9.1.2 一、二級風險中型工程和三級風險大型工程的中心控制室應是一個專用房間,安裝防盜安全門、防盜窗和防盜鎖,出入口設置報警裝置和自動照明裝置。
9.1.3 一、二級風險小型工程和三級風險中、小型工程的中心控制室可設在值班室內,要安裝防盜安全門、防盜宙和防盜鎖,出人口處設置報警裝置。
9.2 中心接收設備功能
9.2.1 微型計算機控制系統功能;
a)中心接收機應能自動接收用戶終端設備發來的所有信息, 並能實時傳送給留情管理計算機;
d)中心接收機、計算機屏幕上可實時顯示用戶報警信息,並發出聲、光報警;
c)警情管理計算機應有足夠的容量和相關資料庫,用以貯存系統正常運行所需的所有用戶資料及警情處理預案;
d)留情管理計算機通過中心接收機能對用戶狀態進行巡檢和定時檢測,能對用戶終端設備進行監控編程;
e)中心接收機應有多個數據輸入、輸出接n3
f)中心接收機設備具有對現場進行聲音復核和處警通信功能,具有有線、無線通信轉接功能;
g)接人公共電話線路的中心設備應滿足郵電部入網要求;
h)用戶報警信息資料包括:用戶代碼、地址、姓名、電話、單位名稱、日期和時間、警情類別;
5)系統軟體應漢化處理,有較強的容錯能力,有在線幫助功能。
9.2.2報警控制器
a)應符合GBl2663中5.2章的有關性能要求;
b)報警控制器有可編程功能;
c)設有用戶密碼,可對用戶密碼進行編程;
d)電話報警器應滿足郵電部入網技術要求。
9.3 電視監控
9.3.1 室外周界警戒線設置的電視監控系統,應對沿警戒線5m寬的警戒范圍實現無盲區監控,一般情況下攝像機採用定焦距、定方向的固定安裝方式,選用自動光圈鏡頭並配置室外防護罩。大范圍監控區域宜選用帶有轉動雲台和變焦鏡頭的攝像機。
9.3.2 室外周界警戒區域的電視圖像顯示系統應能同時顯示全部周界走向5m寬警戒范圍的現場情況,或設置由入侵探測器啟動攝像機的電視監控手段,對多路報警圖像信號具有實時傳輸、切換顯示功能。
9.3.3 監視攝像機傳輸到中心控制室的圖像信號應24小時不間斷錄像或對現場報警圖像監視信號進行實時錄像。
9.3.4視頻報警系統應具有畫面定格、任意設定視頻警戒區域和印象功能。
9.3.5 在夜間,防護目標平均光照度應在10—401x范圍內,攝像機靈敏度應能適應防護目標光照度的變化。
圖像等級 圖像質量損傷主觀評價
5 不覺察
4 可覺察但並不令人討厭
3 有明顯覺察令人感到討厭
2 較嚴重令人相當討厭
1 較嚴重不能觀看
9.5.2 室外周界報警系統在入侵報警發生時,信號顯示應滿足下列之一的要求:
a)計算機屏幕上顯示全部周界模擬地形圖,並以聲光顯示報警具體地理位置,具體位置可進行局部地形放大,直到滿足用戶要求的程度;
b)通過控制裝置在模擬地圖板上以聲、光信號顯示周界報警的具體位置;
c)在控制設備上以聲、光顯示周界報警的方向和位置。
9.5.3應給出室外周界報警裝置及系統適應室外工作環境的具體指標(其內容包括對風、雨、雪、霧、溫度、濕度的適應程度),並說明抗雷電干擾的具體措施和安裝方法。
9.6 出入口控制
9.6.1 需要進行防護和控制的位置包括:
a)周界柵欄、圍牆的出人口;
b)展廳、庫房的出入口3
c)進入防護目標區的地下通道和天窗;
d)防護區和禁區的通道。
9.6.2 僅供內部工作人員使用的出入口應配置磁卡或其他自動識別身份的出入控制裝置。
9.6.3 自動識別身份的出入控制裝置,其有效進入的證卡數量應滿足用戶的使用要求。不同的入口,應持有不同的識別密碼,以確定不同級別證卡的有效進入。每一次有效進入,都應可自動存貯進該人員的相關信息和進入時間,並每天進行有效統計和記錄、存檔。
9.6.4受識別裝置控制的自動門應能有效阻擋一卡進多人或一卡出多人,識別裝置應保證操作的有效性,非有效進入應發出報警信號。有效操作應保證自動門的有效動作,一次有效操作自動門,只能產生一次有效動作。
9..6.5 有效證卡應有防止同類設備非法復制的密碼系統,密碼系統應能修改。
9.7人侵探測裝置
9.7.1 入侵探測裝置在其系統防範區域內,當有入侵發生時不應產生漏報留。
9.7.2 復合入侵探測器,只能視為是一種原理的探測裝置。
9.7.3 入侵探測器裝置組成系統後,其系統的抗輻射敏感度、抗電源瞬態敏感度的能力應符合GBl0408.1中4.6.1要求。
9.7.4探測器啟動攝像機或是照相機的防範區域,應設置與探測同步的照明系統。
9.8無線傳輸裝置
9.8.1 安全防範系統工程中,不適宜採用有線傳輸方式的區域和部位,應採用無線傳輸方式。當探測器進入報警狀態時發射機應立即發射報警信號,發射機應有間隔一設定周期的時問後,重復發射報警信號的功能,當探測器進入警戒狀態後,發射機應停止發射報警信號,傳輸應停止。
9.8.2 固定安裝的無線報警裝置,應有電源欠壓指示,欠壓指示分以下兩種方式:
a)發射機電源在欠壓狀態時,應發射一個故障信號給中心控制室的接收機,接收端應有專門的欠壓報警顯示信號或區別報警信號的燈光顯示。接收機在收到欠壓指示後,可對發射機發射一控制信號,終止欠壓報警信號的發射,並應立即更換發射機電源;
b)發射機電源在欠壓狀態時,發出本地聲、光報警信號,聲級不低於85dB(A)。
9.8.3 固定安裝的無線報警發射裝置,應有防拆報警和防止人為破壞的實體保護殼體。
9.8.4 以無線報警組網方式為主組成的安全防範系統,應有對使用的信道進行監視的功能,當出現連續阻塞信號或干擾信號超過30e,足以妨礙正常接受報警信號時,接受端應有故障信號顯不。
9.8.5 以無線報警組網方式為主組成的安全防範系統,接收端應有接收處理多路同時報警的功能而不得產生漏報警。
9.8.6 發射機電源應保證有效使用時間不少於1印天,在發出欠壓報警信號時,電源應還可支持發射機正常工作7天。
9.8。7 接收機安裝位置應由現場試驗確定,以保證接收到防範區域內任意發射機發來的報警信號。
9.9 實體防護
9.9.1 實體防護是文物保護的重要措施,在防範工程中應優先採用。
9.9.2 文物安全實體防護主要有以下措施:
a)存放文物的展櫃應是防盜玻璃或防彈玻璃及相關框架組合而成,展櫃一律應安裝防盜鎖。普通玻璃展櫃應安有報警裝置對櫃內文物進行監控3
b)存放文物的普通倉庫內應設置組裝式文物保險庫或防盜保險櫃,一級文物不得在普通庫房內貨架上堆放保管;
c)展出的文物字畫,要附加實體防護裝置;
d)文物庫房的門和窗應分別安裝防盜安全門和防盜窗,防盜安全門質量標准應達到GA 25中5.2規定的C級水平;
e)室外周界柵欄高度不得低於2.8m o
9.9.3 對文物建築中易攀登、隱藏人員的部位,在不影響觀瞻的前提下應設置障礙物。
E. 安全防衛
安全意識
一切威脅到自身安全 讓自己感到不安的都是人類的敵人 如疾病 自然傷害 犯罪傷害 意外傷害 心理創傷 身體創傷= 這些都是人類的敵人 我們要懂得預防並做好心理准備 因為據美國相關部門統計 未成年人要經歷 3次犯罪傷害 4次自然傷害 看來有些危言聳聽 但人的一生總是有些磕磕碰碰的 所以萬一不幸遇到也要冷靜鎮定 化危為安 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數
保護自己的11條定律
下面提供的11條行之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當然是在不觸犯法律和道德的前提下才行的通
用愛感化敵人 激發敵人的愛 平衡敵人就是幫助自己
對敵人進行反擊
截擊
找到可以保護我的人
逃避
我不是唯一的 找到共同人交流經驗心得 共同分擔承受
敵人的敵人是朋友
分散敵人的傷害
分散敵人的注意力
切斷敵人的生命的源頭
瓦解敵人的朋友
用愛感化敵人
任何人做一個決定都是心理上對立雙方一放戰勝另一方的結果 如保護與傷害 愛與恨= 你所要做的就是激發正面的一面保護和愛 這樣敵人就會自我相抗衡 不會做出過激失調的行為
對敵人進行反擊
俗話說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 當面臨正當防衛時 有把握的時候可以立即做出反擊
截擊
當敵人有意向或其行為預計要傷害到你的時候 立即打住打斷終止 避免發生後果
找到可以保護我的人
可以保護我們的人和物有很多 如家長 警察 公共場所 家 盡量避免去人煙稀少的地方
逃避
有時候不能和敵人正面沖突 則退避躲閃 功成身退= 也是明哲保身的方法
我不是唯一的
你並不孤獨 世界上永遠不只你一個 還有好多相同遭遇的人 大家都集合在一起 可以相互傾訴 緩解痛苦 有了相互依靠共同解決問題
敵人的敵人是朋友
任何事物都有剋星 找到敵人的剋星 牽制敵人
分散敵人的傷害
針能刺破皮膚 鐵棒卻不能 敵人的鋒芒集中到一點上所以能傷害到人 但是敵人的鋒芒分散的話 目標不一定是你 即使是也沒有什麼威脅
分散敵人的注意力
想想看敵人在想著過去現在未來 根本就不會注意到你 看不到也聽不到
切斷敵人的生命的源頭
水是生命之源 保護傘= 沒了源頭的供給和支持 下面的岌岌可危
瓦解敵人的朋友
物以類聚形成群體在一起往往看起來很強大 逐個擊破就變的很容易
F. 防衛過當的認定標準是什麼
在生活當中意外與驚喜我們永遠不知道哪個會先降臨在我們的身邊,而對於一些飛來橫禍呢,其實我們也是沒有辦法進行合理的避免的,之後呢也就難免會出現了一系列的防衛行動,但是對於正當防衛的范圍,你們真的有所了解嗎?正當防衛是指對正在進行不法侵害行為的人採取制止其不法侵害的行為,防衛者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同時呢也是不負刑事責任。的,但是正當防衛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這就是屬於防衛過當,對於這樣的事情也是應當負刑事責任的,但是對此那是為了保護自己的生命健康,所以對此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但是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如果自己在採取防衛行為的同時卻不小心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在這一情況下則屬於無限正當防衛,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G. 有哪些安全防範知識或技能
1、公共場所安全防範
在操場、食堂、教室、閱覽室、實驗室、辦公室等場所要注意保管好隨身攜帶的物品;短暫離開時,要將貴重物品帶走。
2、防火安全
不要私拉亂接電源和違章使用電器;不要攜帶火種(含吸煙)到周邊山林。 熟悉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場所的消防安全出口、逃生線路等情況。發現火情初起時保持鎮定,不要驚慌,應及時尋求幫助,酌情選擇滅火器、水或以撲打、窒息等方法將其撲滅。
火災逃生須牢記十要訣:熟悉環境,迅速撤離,毛巾保護,通道疏散,低層跳離,繩索滑行,藉助器材,暫時避難,標志引導,避免踩踏。
3、防騙
提高防範意識,學會自我保護,不要將親朋好友的姓名、電話號碼等信息告訴陌生人。交際須謹慎,不貪圖便宜,不輕信花言巧語。求職就業時謹防落入「傳銷」陷阱;慎重對待網路、手機傳銷等信息。發現上當受騙應及時報案。
4、交通安全
增強交通安全意識,行走時,注意觀察,避讓車輛。平時出行注意了解和掌握交通標識,嚴格遵守交通規則。
5、網路安全
遵守有關法規的規定,不得製作、復制、發布、傳播含有下列內容的信息:
危害國家安全、泄露國家秘密,顛覆國家政權,破壞國家統一;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破壞國家宗教政策,宣揚邪教和封建迷信;散步淫穢、色情、賭博、暴力、兇殺、恐怖或教唆犯罪;
侮辱或者誹謗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權益;含有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其他內容。
H. 什麼叫做安全防護定義
安全防護概念
安全防護,即安防,所謂安全,就是沒有危險、不受侵害、不出事故;所謂防護,就是防備、戒備,而防備是指作好准備以應付攻擊或避免受害,戒備是指防備和保護。 綜合上述解釋,是否可以給安全防護下如下定義:做好准備和保護,以應付攻擊或者避免受害,從而使被保護對象處於沒有危險、不受侵害、不出現事故的安全狀態。顯而易見,安全是目的,防護是手段,通過防範的手段達到或實現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護的基本內涵。
編輯本段安全防護系統的構成
安全防護主要包括:閉路監控系統、防盜報警系統、樓宇對講系統、停車廠管理系統、小區一卡通系統、紅外周界報警系統、電子圍欄,巡更系統考勤門禁系統,安防機房系統,電子考場系統、智能門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