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G716黃金是純金嗎
純金是指24K金,它的含金量是100%。在理論上100%的金才能稱為24K金,但在現實中不可能有100%的黃金,所以中國規定:含量達到99.6%以上(含99.6%)的黃金才能稱為24K金。
B. 0.716g黃金等於多少錢
建議索要發票看發票品名
最近一周黃金漲股票跌
2014年12月16日交易價到240元左右,黃金首回飾285元左右,投資黃金250元,回收答220元,典當行回收價格只有210元以下,投資有風險從業需謹慎,如需查詢詳細品牌價格可追問核實;
謹防類似「興邦」案和黃金佳非法集資廣告
鄙視廣告,鄙視某些助紂為虐的知道管理員
C. 香港黃金一兩等於多少克
香港用「司馬斤」制,一斤有16兩,司馬兩是目前香港黃金市場上常用的交易計量單位,香港黃金1兩(司馬兩)=37.42849791克,。一般計算金價時使用約數,即37.5克。
內地的「兩」是50克,一斤等於十兩,1公斤等於20兩;但在香港,「斤」和「兩」是中國傳統的概念,一斤是600克,一斤等於16兩(半斤八兩即來源於此),一兩等於10錢。折算下來,港澳地區的一兩等於37.5克。目前香港黃金價格行情依據國際金價變動每日更新,香港黃金首飾今日價格為13830港元/克,換算為大陸報價則約為289元/克,比內地金價便宜。
香港黃金單位換算規則
香港黃金單位換算規則 在香港地區買黃金首飾,很多規矩和內地不一樣,比如成色標識、計價單位等,另外,匯率以及付款方式,也會影響到實際購買價格。香港買金論兩 ,在內地買金條或黃金首飾,店家都按克計價,香港度量衡制,一般專用於黃金。
1司馬兩=37.42849791克
1司馬兩=10司馬錢=37.429克(g)
12司馬兩=1磅
換算方法:1司馬兩=37.42849791克或1千克=26.718司馬兩
也就是說,無論是港澳地區的珠寶店,還是金鋪、當鋪,商家標注的每兩多少港元的標價牌,絕對不是「除以50」的概念,而是要除以37.5。 付款也有講究,一般店家會鼓勵內地遊客用銀聯卡付款,這樣既不收刷卡手續費,匯兌損失也相對較小。
香港金價比內地便宜:
據專業人士說,香港黃金比內地便宜,主要是沒有增值稅和關稅,一般在香港和澳門買黃金,比在內地至少便宜10%。此外,內地黃金首飾價格一般由兩部分組成,即掛牌價和工費,而香港、澳門地區則一分為三,首先是「純金價格」,再是傭金(一般為純金價格的2%-3%),最後是工費(一般為純金價格的0.5%-1%),店家會把每一項費用列印在發票上。
內地消費者在購買時,把所有的價格加起來,才能進行換算比較。一般香港和澳門的黃金首飾,工費比內地高,因為香港工資水平更高,而且當地黃金工藝也比內地的更好一些。當然,對於金條、金幣等投資型產品,港澳地區與內地的差距並不大。除了單價比內地便宜,香港和澳門的黃金首飾成色也比內地更高。
D. 什麼是神秘的黃金城與黃金湖
當年,皮薩羅一夥開進庫斯科城後發現大批黃金被轉移了,他們不但想知道這批黃金藏於何處,更想了解它們來自何處。於是,西班牙人抓來一些印加貴族嚴刑拷打,重刑之下有一位貴族吐露了黃金的秘密:這些黃金珍寶全都是從位於亞馬遜密林中的一個印第安酋長帕蒂統治的瑪諾阿國運來的,那裡金銀財寶堆積如山,難以數計。亞馬遜密林中隱藏著用之不竭的黃金。但這一神秘的地方,除了國王和巫師外,誰都不清楚在哪裡。
西班牙人十分高興,立即組織了一支探險隊,開赴那個方位不明、道路不清的神秘地區。茂密蔥郁的亞馬遜原始森林幅員遼闊,面積達280萬平方公里。在這廣袤無垠、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中,每前進一步都意味著恐懼和死亡。這里寒冷潮濕,猛獸出沒,有劇毒致命的毒蜘蛛、毒蛇、毒蟲、毒蟻、毒植物,有野蠻無比、力大如牛的食人部落,還有遍布其間的湖泊沼澤,到處充滿危險。一支支探險隊或狼狽逃回,或不知下落,或損失慘重。西班牙人遙望亞馬遜密林,長嘆不息,企圖尋找到金山銀海的美夢終究難以實現。
4個世紀以來,亞馬遜河流域不斷採掘到黃金及密林黃金寶藏的消息風靡世界。一批批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英國人、美國人、荷蘭人和德國人組成一支支探險隊,蜂擁而至,闖入亞馬遜森林中。據有人估計,這樣的亞馬遜密林尋金隊大小總計有300多個,但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或空手而歸,或葬身密林,或死裡逃生,真可謂:不見燦燦黃金,只見累累屍骨。亞馬遜密林的神秘性使許多人望而卻步,望林興嘆。但畢竟也有不怕死的。17世紀時,有6個葡萄牙人帶領一群黑人和印第安人挺進亞馬遜叢林。不到1年,熱帶病、毒蟲猛獸等便奪去了幾個人的生命。他們在密林中輾轉數年,正當山窮水盡時,有一天他們透過密林突然發現一片大草原和一座熠熠生輝的寶山。他們走近寶山,一座古城遺址映入眼簾。中間有一石像的手指向北邊高山。前後10年磨難,幾個氣息奄奄的倖存者將探險經過寫成報告,報告至今仍珍藏於巴西里約熱內盧圖書館里。
後來,一位叫凱薩特的西班牙人率領716人的探險隊深入密林,在密林中仔細搜尋,終於在康迪那瑪爾加平原發現了傳說中的黃金城和黃金湖,意外地找到了價值300萬美元的翡翠寶石,而這僅是其中的微小部分,因為據統計,這一帶的珍寶價值大約在60億美元左右。為尋找這些財寶,探險隊付出了550條性命的慘重代價。
黃金城和黃金湖是傳說中印加人存放黃金的地方。印加人早就開始開採金礦,冶煉黃金。數千年來,他們聚斂了上千噸黃金。他們把黃金作為裝飾品和祭祀用品。修建了專門的城池以供祭祀神祗之用。當然,這些城市建造得十分神秘,外人根本無法接近它。400多年來,經過人們多次考察,已確定黃金城在安第斯山脈的利安迦納蒂山中。這里有一筆價值大得令人驚嘆的黃金。但這個地區地勢險惡,森林密覆,神秘莫測,有許多傳說中的藏寶地點,為此,許多尋寶人命喪黃泉。令人大惑不解的是,他們都是在挖出財寶之後死於不明不白之中,結果許多秘密被帶進了墳墓。難道金幣上或其他寶物上都塗有致命的毒葯?
E. 916黃金是什麼金
916金是金,黃金含量為91.6%,金量字印標識為AU916,是黃金和貴金屬的合金,也就是裡面摻了其他金屬。
916黃金融合了18K金和24K金的雙重優點,它不僅繼承了黃金富貴靚麗的色彩,及不易變色的穩定屬性,又兼具了18K金硬度高,易製作加工的優點。916黃金硬度更高,佩戴更持久,色澤也更亮麗。造型多變更時尚。
價格916金賣價更貴,貴在設計費和工藝費。
(5)716黃金擴展閱讀:
K金,是黃金中按照一定比例加入少量其它金屬熔合而成的合金。按含金量多少又分24K金、22K金、18K金、14K金等。國際標准把理論上100%純度的黃金稱為24K金,1K含金量約為4.166%,22K金就是指含金量為22K的黃金飾品。22K金含金量約為91.6%,金量字印標識為AU916。
22K金優勢
1、輕薄:
22K金質地堅硬又具有很好的延展性,適合設計製作輕薄且立體的首飾造型,相同大小,重量只有黃金的一半,而且結構牢固不易變形。
2、精細:
22K金追求極致工藝細節,承載時尚與情懷並存的永恆精品。
3、堅硬:
22K金堅硬的質地,能夠勝任任何復雜工藝的雕琢,如3D炫彩、CNC等高新工藝的廣泛應用,帶來意想不到的佩戴體驗。
4、穩定:
22K金有著穩定的物理化學屬性,不易變色褪色,長時間佩戴也亮麗如新。
5、光澤:
天然閃亮的光澤感,賦予22K金強烈的金屬質感和鏡面反射效果,成為最新的時尚流行焦點,SO EASY!
6、色彩:
22K顏色鮮艷濃郁,具有比黃金更加搶眼的色彩表現,滿足民眾對金色的崇拜,讓人一見傾心。
7、舒適:
22K金含金比例高,既可滿足民眾對黃金成色的需求,且佩戴舒適不易發生過敏反應。
8、寓意:
"22"這個數字包含了福祿雙全,好事成雙的吉祥寓意。自己佩戴,送親朋好友,其中蘊含著一份美好的祝願和濃濃的愛意
F. 採金史
夾皮溝金礦區採金歷史悠久。據有關史料,本區唐、宋時期已開始採金,但元、明、清時嚴加封禁,特別是清代,以保護長白山區發祥聖地為由,嚴禁在此開荒種地、挖參、採金和狩獵。在清朝末期,由於朝廷腐敗,連年災荒,民不聊生,關內齊魯、直隸等地災民紛紛逃至關外,到長白山區謀生。道光元年(1821)「流民」在韋沙河流域附近的會全棧、老金廠一帶發現了沙金,從此開始了本區近代的採金史。自1821年至今,本區的採金活動一直未斷,在170餘年的採金歷史中,主要經歷了發現時期(1821~1853)、韓邊外時期(1854~1933)、日偽時期(1934~1945.8)、解放初期(1945.9~1960)、興盛時期(1961~1990)和發展時期(1991至今)等6個時期。
(一)發現時期(1821~1853)
道光元年(1821)齊魯「流民」在韋沙河流域的會全棧、老金廠一帶發現沙金後,開始在此大量開采沙金。道光二十五年(1845)採金人馬文良在夾皮溝北溝發現了山金和露頭礦脈,礦脈厚達40~50m,含金量高,後經簡單的采選煉等手段獲得黃金。從此,大批採金者蜂擁而至,採金高峰時可達數千人。但當地採金秩序十分混亂,各路幫伙,亂采濫掘,加之胡匪騷擾,使採金工生活極度困難,安全也沒有保障。
(二)韓邊外時期(1854~1933)
1851年(咸豐元年)前後,老金廠、夾皮溝一帶採金業興盛,韓憲宗到馬文良處當金工,由於豪匪梁才等橫行溝里,魚肉金工,為當地金工一大心腹之患。韓憲宗當時聯合夾皮溝金幫等頭人,在1853年、1854年兩次擊敗了梁才等匪幫,奪回被佔領的金場,後被採金人推為採金頭目,從此韓憲宗名聲大震,他也由此發跡。
韓憲宗(1819~1897)原籍山東省登州府文登縣韓家莊人。幼年家貧,隨父逃荒出關,長期居住在現吉林省九台縣木石河流域花曲柳溝務農。該處屬於清朝對東北封禁的「柳條邊」外,因而歷史上稱韓憲宗統治夾皮溝地區建立採金的「家天下」為韓邊外時期,其本人的綽號為韓邊外。
韓憲宗取代梁才奪得夾皮溝金場開采權後自立法制,行賞罰、課賦稅,自養私兵,儼然成了「國中之國」;同時產金量劇增,商賈匯聚,人煙漸稠密,韓家勢力日漸擴大;到1860年(咸豐十年)開采沙金礦22處,脈金坑口7處,養兵上千人,設會房數處,統欖採金業。據有關史料,韓憲宗的統轄范圍,以夾皮溝為中心,東西長二百里,南北寬百里,面積達2萬余平方里(5000餘平方公里),人口約5萬余。據日文版《北滿金礦資源》記載,在鼎盛時期,約1870年(咸豐二十年),夾皮溝金廠日產金500餘兩,月產金5000餘兩,年產金60000兩以上,有日進斗金之說,是當時世界上產金最高的礦山之一。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韓家勢力范圍擴大到樺甸、磐石、敦化、濛山、撫松、安圖6縣,東西長800餘里(400餘公里),南北寬五六百里(250~300km)。
韓邊外從崛起的那天起,就受到帝國主義各國的關注、干擾和侵略。1900年沙俄帝國侵入了我國東北。1902~1904年沙俄通過所謂的《吉林開辦金礦條約》和《續訂吉林開辦金礦條約》,獲得了在夾皮溝的開礦權,並建立了「大鼻子」事務所和礦井。沙俄採用了機械採金、鍋駝機排水,在不到一年半時間內,從夾皮溝地區掠走了大量黃金。
日本帝國主義也利用各種手段對夾皮溝金礦進行掠奪。日俄戰爭後,日本從俄國手中獲得了從長春到旅大地區的鐵路管理權及所有權。1906年在旅大地區建立了經營殖民地的機構,即南滿州鐵道株式會社(簡稱「滿鐵」),千方百計想奪取夾皮溝金礦的開采權。1915年袁世凱與日本秘密簽訂了《中日條約》,在附件中提出了夾皮溝金礦的開礦權,但《中日條約》由於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而沒有得逞。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佔領了東北,當時韓氏家族四世韓錦堂在無力維持採金生產的情況下,從「滿鐵」貸款數萬元。1933年12月23日「滿鐵」的附庸「大同殖產株式會社」與韓錦堂簽訂了《合作經營夾皮溝金礦契約書》,以解決韓家與「滿鐵」的債務問題。在《契約書》中規定:凡是韓家領域內的礦山、土地、森林全部轉讓給「大同殖產株式會社」合辦經營。《契約書》的簽訂,實際上使日本侵略者以較小的代價強行吞並了韓家的全部財產,從此結束了歷時80年、統治數百里的韓邊外時期。
(三)日偽時期(1934~1945.8)
自1934年起日本侵略者派出200多人的武裝調查班到夾皮溝金礦進行資源調查。1937至1941年,日本帝國主義先後在夾皮溝金礦開拓了小北溝、一坑、頭道岔、小東溝、大金牛、大線溝、下戲台、東駝腰子等坑口。據《樺甸縣史》資料記載,僅在1941~1944年的4年時間,日本侵略者就從夾皮溝掠奪黃金1825kg。
(四)解放初期(1945.9~1960)
1945年8月15日後,夾皮溝金礦獲得解放。1946年1月恢復生產,成為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領導下的新中國第一座黃金礦山。1946~1948年,由於停電後造成了水淹,給礦山生產帶來很大困難,但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很快恢復了生產。1949年初,夾皮溝金礦進行了全面修整,恢復了舊坑,採用了混汞浮選,在生產條件十分困難的情況下,當年生產黃金703.86kg。1952年利用坑探相繼探明了立山坑的新1號、新2號、新3號脈和下戲台坑新3號、新6號脈,獲得總地質儲量金金屬量為19610kg。1951~1953年推廣了直線筒形掏槽鑿岩爆破和濕式鑿岩,提高了掘進效率,降低了井下粉塵濃度。1954年改造了某些工藝流程,安裝了球磨機、旋流器等,黃金產量有較大幅度的提高,達1856kg,創歷史最高水平。1955年以後,礦區地質資源日漸減少,三級礦量比例嚴重失調,礦山資源陷於枯竭。1955年12月31日老牛溝金銅礦閉坑停產,1960年10月夾皮溝金礦停產,本區採金事業面臨十分困難的境地。在此時期共生產黃金11.76t。
(五)興盛時期(1961~1990)
夾皮溝金礦由衰落到興盛,這與對金礦地質認識上的突破有密切關系,也與地質找礦工作取得重大進展有關,這是從事礦區工作的礦山地質人員與地勘、教學和科研等部門的有關人員共同努力的結果,尤其是1959年11月組建604隊有關的技術人員做出的貢獻最大。他們長期堅持開辟老區,開拓新區,反復實踐,努力探索成礦規律,找礦成果不斷涌現,為夾皮溝金礦的再度興盛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
在夾皮溝金礦的領導和地質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在查清夾皮溝礦區部分資源的前提下,在1961年8月夾皮溝金礦再度恢復生產。1964年二道溝礦建成投產,1965年三道岔礦(原名紅旗坑)開始基建探坑,夾皮溝金礦開始了再度輝煌的興盛時期。1965年產金達553.33kg,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運動,使黃金生產又受到嚴重的破壞和干擾,1967~1969年整個礦山處於停頓和半停頓狀態。1968年黃金產量由1966年的716.9kg下降到443.4kg。1970年礦山生產恢復正常,最大坑口——紅旗坑(三道岔礦)由於引進了新的掘進設備,掘進速度日益加快,加之改造了選礦流程,提高了生產能力,1974年黃金產量由1968年的443kg提高到1543kg,使該礦山成為當時國內黃金生產最大的礦山。但是由於一味追求產量,再次造成採掘比例和三級礦量的嚴重失調,給以後的生產帶來十分嚴重的後果。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逐步理順採掘關系,把生產重點轉移到掘進探礦,使掘進量逐年提高。1982~1984年為了解決幾近枯竭的資源問題和礦石品位的降低問題,加快了礦山重點工程的建設和改造,深挖老礦的內部潛力,八家子、高興、二道溝中段盲井擴建工程先後竣工投入生產,同時加強了企業管理,注意技術進步,充分調動職工的生產積極性,1984年在選礦全員勞動生產率、采礦一次損失率、合質金品位等都達到全國同行業的先進水平。
在「六五」、「七五」期間,為了獲得更多的地質儲量,夾皮溝金礦成立了小型鑽探隊,對三道岔礦、二道溝礦的深部進行了探礦,取得了較好的地質效果,同時對四道岔、大豬圈、立山坑、洪溝區、下戲台、廟嶺等生產坑口以及舊采區進行探礦,投入恢復工程,使夾皮溝金礦在1990年底保有6個生產坑口,日處理1000t選礦廠一座,1961年5月至1991年底共生產黃金28.722t。
同時吉林市、樺甸市等黃金部門在本區先後投產建成了吉林市金礦、板廟子金礦、輝發河金礦,有力地促進了本區黃金生產,其中僅吉林市金礦1990年產金就達140kg。
(六)發展時期(1991年至今)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本區採金工業呈現一片眾星捧月、欣欣向榮的發展時期。目前除我國黃金骨幹企業吉林夾皮溝黃金礦業公司所屬6個生產礦區(即三道岔、二道溝、八家子、小北溝、廟嶺和下戲台),日處理1000t選礦廠一座外,還有勞動服務公司所屬的四道岔、大豬圈等生產礦區和一個選礦廠。此外還分布著吉林市、樺甸市等黃金公司所屬的吉林市金礦、板廟子金礦、大線溝金礦、大金牛金礦、輝發河金礦等一大批不同生產規模的礦山。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區現有大小金礦山10餘個,大中選廠10座,群星坑口遍布全區,選廠日處理能力接近2000t,成為我國目前重要的黃金生產基地之一。
G. 黃金期貨交易平台
期貨不好做,有交割日期風險太大 ,不如了解下現貨
H. 黃金股有幾只,他們的代碼是
000060 中金嶺南 600489中金黃金 600547山東黃金 600531豫光金鉛 601899紫金礦業
I. 0.716g黃金等於多少錢
交易單位 買入價 賣出價 漲跌額 漲跌幅
人民幣/克 243.62 243.82 -0.22 -0.09%
0.716*243=173.98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