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黃金交易 > 四代機指標

四代機指標

發布時間:2021-04-26 01:19:27

❶ 四代機的標準是什麼拜託了各位 謝謝

第四代戰斗機是目前正在研製的最先進的戰斗機,它的技術戰術指標是根據現代高技術局部戰爭的實戰經驗提出的。現代戰爭已經由過去的單一兵器的對抗轉變為海、陸、空軍三位一體全方位的較量,而其中最重要的則是制空權的爭奪。 由於通訊手段和電子雷達、預警設備的發展,使現代戰爭的戰場空前擴大,為了適應這一變化,飛機的作戰半徑也應該相應增加,為此對第四代戰斗機提出了超音速巡航的要求;而為了應對敵方強大的電子雷達系統和防空導彈的威脅,飛機具有隱身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隱身無疑提高了飛機的生存率。綜合起來對第四代戰斗機往往要求具有下列戰術技術性能: 第四代戰斗機 第四代戰斗機的標准通常稱為4S標准,因為這四個標準的英文單詞都以S開頭,即 Super Maneuverability Super Sonic Cruise Stealth Superior Avionics for Battle Awareness and Effectiveness 翻譯成中文就是「超機動性」、「超音速巡航」(某些翻譯為不開加力都超音速巡航,實際上是多餘的,因為戰斗機巡航狀態一般不用加力,加力一般用於對空格鬥沖刺等任務)、「隱身能力」和「高級戰役意識和效能的航空器」(直譯)。 關於Superior Avionics for Battle Awareness and Effectiveness國內有一些譯作「高可維護性」,「超視距打擊」等等。按照F-22的製造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官方文檔( http://www.lockheedmartin . com/data/assets/corporate/press-kit/F-22-Brochure.pdf)的解釋,更傾向於解釋為「高信息優勢」,也就是「網路中心戰」。即讓戰斗機成為網路中心戰的一個結點,與其他作戰單位共享戰斗情報,讓戰斗機飛行員更充分的了解自身所處的環境。關於翻譯成「超視距空戰」的說法,有些網友提出了為什麼BVR的疑問,認為不能翻譯成超視距空戰。「BVR」,直譯為Beyond Visual Range(視距外打擊),是一些二代戰斗機(比如F-4E)和3代機已經具備的能力,但是因為雷達等硬體和其他配套軟體等技術原因,無法使BVR能力達到實用化。如如F15使用遠距空空導彈,在視距外攻擊的准備時間很短,一旦對方戰機接近躲過第一波超視距打擊,就進入中近程范圍,甚至往往仍然需要空空格鬥決定勝負,BVR只是一種字面意義上都描述。在3代機時代,BVR更多隻能說明在空空導彈技術上達到要求,但是對於戰機,遠遠沒有進入超視距攻擊時代。相對於二代機BVR能力的「超前」想法,3代機重新回到了重視中距和近距空空格鬥能力,能量機動原理(即區分二代機和三代機標準的重要標志)也隨之誕生。Superior Avionics for Battle Awareness and Effectiveness直譯是「高級戰役意識和效能的航空器」,根據洛馬公司的傾向性解釋,可以翻譯成網路中心戰情況下的戰場意識能力,即「多次持續擺脫敵機後進入到視距外范圍,利用網路中心戰的感知能力多次運用超視距打擊」。 所以Superior Avionics for Battle Awareness and Effectiveness可以簡單都譯為「實用性超視距打擊能力」。考慮到大部分3代機只是具有單純的BVR功能,並不能使超視距打擊真正用到實戰,所以翻譯為超視距打擊能力也是可以的。 至於STOL,也就是短距起降,這是對某一機型,比如F/A-35的特殊要求,不是對所有第四代戰斗機的要求,因此不能成為4S標准之一。 第四代先進多功能戰斗機兼有戰斗和突防能力,使它的進攻范圍空前擴大,能打擊戰爭中全縱深的目標。 第四代先進戰斗機的代表機型目前僅有美國的ATF,其代表機型有美國的F-22「猛禽」和F35「閃電」。F-22是目前唯一服役的重型四代機,F35為高低搭配的機型(此前F-35性能問題鬧得沸沸揚揚,諸多參與F-35項目的國家對F-35信心發生動搖)。俄羅斯隨著前蘇聯解體後國力大幅衰弱,新一代戰斗機項目一拖再拖。目前俄蘇霍伊公司研製的第四代戰機(俄稱五代機)原型機T50(著名的SU-27戰機系列的原型機是T10)已經試飛。 優良的性能必須要求具有先進的飛機設計和生產技術作為支持,但是,從本世紀初的第一駕飛機的誕生發展到現在的第四代飛機,飛機設計的各個部門,無論是飛機發動機、火控系統,還是飛機總體設計,由於受目前世界先進技術的限制,它們已經達到了各自技術的巔峰,如果要想在各自的局部領域內取得技術上的突破,使得飛機的性能得以提高,不但是耗資巨大,投入利益比很小,而且是極其困難的。鑒於這種情況,世界各國的飛機設計大師們不得不暫時舍棄技術上的突破,轉而尋求另一種創新—設計思想的改變。於是,基於飛行/推進/火控一體化的飛機設計方法就應運而生了,這就是飛機 一體化設計技術,其中就包括目前最先進的氣動控制技術—推力矢量技術。

❷ 四代戰機的4S標準是哪四個

隱身( Stealth)、超音速巡航( Supersonic)、超視距攻擊( Superior-sensor )和超機動( Super-agility)。

特徵是機動性、電子系統的提升,還有部分隱身的嘗試性使用。代表機型:F15E、F18、JAS-39戰斗機、鷹獅NG戰機、陣風戰斗機、台風戰斗機、「幻影2000」、米格-35、蘇30SM戰機、蘇33、蘇34、蘇35、殲-10B、殲-11B、殲-15、殲-16。

(2)四代機指標擴展閱讀

中國的四代機:殲15

殲-15在外形上與俄制蘇-33非常相似,但殲-15融合了殲-11B的技術。在殲-11的基礎上新增鴨翼、配裝2台大推力發動機,實現了機翼折疊,全新設計了增升裝置、起落裝置和攔阻鉤等系統,使得飛機在保持優良的作戰使用性能條件下, 實現了著艦要求的飛行特性。

2012年10月12日,曝光了一組殲-15艦載機觸艦復飛的照片,這是殲-15艦載機作為我國國產第一代艦載戰斗機第一次公開曝光。

❸ 什麼是第四代機,代表是什麼

自從戰斗機進入噴氣時代以來,已經發展了三代。
第一代戰斗機是五十年代服役的,飛機在高亞音速或低超音速范圍內飛行,飛機的武器和電子設備比較簡單,以美國的F-86和前蘇聯的Mig-15為代表。
第二代戰斗機是六十年代服役的,以美國的F-4以及前蘇聯的Mig-21為代表,飛機的武器和電子設備有所加強。
第三代戰斗機是七十年代開始服役的,一直到現在仍然在服役。第三代戰斗機的各方面性能都較前一代又極大提高,並且已經開始運用電傳操縱等先進技術,戰斗機不僅用於空戰,同時也開始兼顧對地攻擊。美國的F-15、F-16、F-18以及俄羅斯的Su-27和Mig-29是第三代戰斗機的典型代表。
目前,戰斗機的發展已經開始進入了第四代。由於戰斗機的研製費用越來越高,已經沒有哪個國家有足夠的財力能夠再像以前一樣分開研製用於空戰的殲擊機和用於對地攻擊的攻擊機,而是將兩者合而為一,將戰斗機設計成一機多能或者一機多型,這就是第四代先進戰斗機的設計思想。這樣不僅可以同時滿足飛機的空戰和對地攻擊要求,而且極大削減了飛機的研製費用和研製周期,而且由於不同功能的飛機有相同的機體結構和配件,對飛機的維護也降低了成本。

❹ 第四代戰斗機的標準是什麼

一、第四代戰斗機的發展歷程

目前正處於發展階段的第四代戰斗機(俄羅斯稱之為第五代)是美國、俄羅斯兩國相互競爭的結果。早在1977年和1979年,美空軍偵察機在莫斯科附近的試驗工廠發現了前蘇聯的兩種新式戰斗機,這就是後來被稱作"側衛"和"支點"的蘇 -27和米格-29。它們對美國空軍的F-15、F-16以及F/A-18等第三代戰斗機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對其在戰斗機技術方面的優勢形成了巨大的挑戰。為了對付前蘇聯航空高技術威脅,當時美國空軍的軍事規劃人員立即開始為未來的21世紀戰斗機描繪藍圖,"先進戰術戰斗機"(ATF)計劃隨之出台了。經過數輪競爭,終於在1991年4月23日,美國空軍宣布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YF-22搭配YF119發動機方案中選,這意味著美國第四代戰斗機的發展步入了快車道。F-22"猛禽"將於2004年形成初始作戰能力。在此之後,它將逐步取代F-15,成為美國空軍戰術空中力量的中堅。雖然F-22性能超群,但它1.25億美元的單價實在是太昂貴了。為了彌補空軍整體作戰能力的不足,同時也是為了節省經費,美國空軍又決定研製一種輕型第四代戰斗機與F- 22搭配使用,JSF計劃便應運而生。同樣是在經歷數輪角逐之後,最終在去年的10月26日見了分曉,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X-35戰勝了波音公司的X- 32,空軍編號定為F-35。至此,美國空軍主要的兩型第四代戰斗機都全部完成了設計,發展思路已經清晰明朗。

前蘇聯在比美國稍晚些時候就開始了新型戰斗機的研製,但由於後來前蘇聯的解體及經費短缺等原因,研製工作斷斷續續,進展很不順利。雖然所面臨的問題很多,但其麾下的兩大名牌戰斗機設計局:米高揚和蘇霍伊,憑借其雄厚的技術實力,都拿出了自己各具特色的新一代戰斗機技術驗證機米格1.44和蘇-47"金鷹",它們都代表了當今俄羅斯戰斗機設計技術的最高水平。在經過一番對比之後,俄羅斯空軍於2002年4月宣布由蘇霍伊設計局負責研製新一代戰斗機。預計新機將於2003年完成初始設計工作,2006年進行飛行測試,2010年進入大批量生產階段,2011~2012年間開始裝備俄空軍,最終將取代蘇 -27和米格-29等第三代戰斗機(俄羅斯稱之為第四代)。

二、第四代戰斗機典型戰術技術性能分析

"先敵發現、先敵開火、先敵摧毀"的作戰思想牽引著第四代戰斗機發展的全過程,隱身、超聲速巡航、高機動能力和敏捷性、綜合化航電系統及良好的可維護性構成了第四代戰斗機的五大典型特徵。1.隱身性能作戰需求分析

所謂隱身就是指利用各種技術手段減弱目標的雷達反射波、紅外輻射和可見光等特徵信號,以達到使對方探測系統不易發現或發現距離大為縮短的目的。在未來的空中戰場上,以雷達和紅外製導的導彈構成了對戰斗機的最大威脅。據有關資料顯示,當一架戰斗機在敏感地區上空10000米以上高度飛行時,可能同時會有 300~400部雷達發射600~700個不同頻率的波束進行跟蹤。世界上很多國家都試圖通過現代化其防空系統來提高空防能力。據美國估計,到2005 年,世界上將會有21個國家擁有先進的防空導彈系統,這些系統的探測距離遠,單發毀傷概率高,機動能力強、過載系數大,抗干擾能力強,而且采購成本較低,維護、使用簡單,便於大量裝備。現役先進戰斗機的機載雷達探測距離也達到了150km以上,普遍具備下視、下射能力,其上配備有遠、中、近距空空導彈。這些導彈的"不可躲避區"面積大;機動過載大,有的甚至達到了50g;抗干擾能力強。

面對著這一切,設計新一代隱身戰斗機就成為必然的選擇。第四代戰斗機普遍採用了隱身外形設計;戰機蒙皮採用雷達吸波材料和透波材料,其表面塗上隱身塗料;另外還通過多種手段來降低飛機的紅外特徵。除了採用常規隱身手段外,俄羅斯的新一代戰斗機上獨創性地採用了等離子體隱身技術,在不影響戰機的氣動性能的前提下,保證了戰斗機的隱身性能。

2.超聲速巡航性能作戰需求分析

所謂超聲速巡航是指在不開加力的條件下以超聲速的速度做巡航飛行。未來戰爭要求戰斗機必須要擁有快速反應能力,能夠迅速飛抵戰區,並盡可能地延長其巡邏活動時間。第三代戰斗機可以通過開加力的方式來提高飛行速度,但作戰航程卻會因為燃油的大量消耗而縮短,致使戰斗機即使能夠飛臨戰區,也已經沒有了與敵機進行格鬥周旋的時間。所以第四代戰斗機需要擁有超聲速巡航飛行的能力,能夠以更快的速度飛抵戰區執行任務,還可以快速脫離戰場,避免長時間暴露在敵方的威脅之下,同時使機載武器的發射距離增大、攔截線外推,並使戰斗機在離保衛目標地區更遠距離處攔截敵方轟炸機和攻擊機。

3.高機動能力和敏捷性作戰需求分析

現代戰斗機的敏捷性的含義包括兩種特性:機動性和可操作性。自從具有高機動性的全向攻擊導彈出現之後,現代空戰的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如AIM- 9L,這種導彈具有"指向目標即發射"的先進性能,即使是對機動性很好的戰斗機也構成極大威脅。全向攻擊導彈將戰斗機戰術重點從以前的"佔位機動性"轉到了快速的"先敵瞄準-發射機動性"上。另外,當性能相當的戰斗機群空戰時,任何一方都來不及在有限的時間內在中距以外取得決定性戰果,即使具有較大的空中優勢,也不能保證現代遠距和中距導彈就能充分有效。在這種空戰形勢之下,戰斗機的"瞬時機動性"比"持續過載機動性"更為重要。

通過採用帶矢量噴口的大推力發動機和應用飛機-發動機一體化設計,第四代戰斗機擁有了超凡的機動能力和敏捷性。

4.綜合化航電系統作戰需求分析

在未來陸、海、空、天、電五維一體的戰場上,戰斗機以整個信息網路中的一個重要節點的身份出現。它不僅是指揮員作戰計劃的實施平台,更是作戰信息的搜集和處理平台。而新一代戰斗機的飛行員也不僅僅是機上系統操作員,更是空戰戰術的實施者。

戰斗機任務角色的轉變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賴於綜合航電系統的性能升級來實現的。在這一轉變過程中,第四代戰斗機的設計人員重點把握了兩個原則:一是最大限度地獲取敵方信息,從中分析出最具威脅的目標,並能與友機共享信息資源;二是實現無顧慮飛行駕駛。第四代戰斗機普遍採用了多餘度數字式電傳飛行控制系統,一般不設電力和機械備份,在作動器和液壓系統出現故障後能進行重構,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保證在戰斗機駕駛員操縱過度情況下的飛行安全。

如果說隱身、超聲速巡航和高機動性和敏捷性的獲得更側重於平台性能"硬"升級的話,那麼綜合化航電系統則是側重於戰斗機性能的"軟"升級。從發展的眼光來看,這種升級能力可能會越來越重要。

5.可靠性和維修性作戰需求分析

第三代戰斗機在戰術技術性能上較之於第二代戰斗機有了很大地提高,但由於系統的復雜程度增大,設計經驗不足,在可靠性和維護性方面考慮甚少,導致在作戰使用中出現的問題層出不窮,比如:地面停機時間長,使用和保障費用高,機動性差,戰備完好率低等。第三代戰斗機的保障性方面出現的問題直接影響了其戰鬥力的發揮。由於直接與戰斗機設計思想相關聯,並不能通過改進、改型來徹底改變局面。這就是第三代經過多次升級,作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保障性依然不好的重要原因。針對第三代戰斗機上出現的問題,第四代戰斗機在設計之初就非常重視保障性的提高,將可靠性和維護性列入了設計指標,進行了充分的保障性分析,並實施了綜合保障計劃,並使保障性分析與設計工作、保障資源的規劃和保障系統的設計與整個飛機的設計同步進行。

經過大量的工作之後,第四代戰斗機的可靠性和維護性都有了很大地提高。以F-22為例,每飛行1小時只需8.5個維護工時,約為F-15的一半;再次出動准備僅需13分鍾;24架戰斗機在20年內的使用和保障費用為12億美元,比F-15減少了5億美元。

三、第四代戰斗機的發展趨勢

美國目前正在加強輕型第四代戰斗機F-35的無人化改型研究。無人戰斗機與有人駕駛戰斗機相比有幾個方面的好處:一是減小了政治風險。有人飛機被擊落所造成的政治風險是很大的,如果採用無人機則沒有這個後顧之憂;二是提高了作戰效能。美軍正計劃研製的無人戰斗機,其過載系數可以達到20g,大大超出了人體承受極限,甚至可以與某些導彈相媲美,大大地提高了戰斗機的作戰效能;三是全壽命費用降低。與有人駕駛飛機相比,無人戰斗機的機上設備更為簡易,製造、使用成本都大為降低。

第四代戰斗機至今還未真正裝備部隊,其在未來的發展趨勢還帶有一定的不可知性。但從目前的情況推斷,無人化將是第四代戰斗機的發展趨勢。(轉自《航空科學技術》雜志作者:空軍指揮學院姜明遠胡英俊)

❺ 中國四代機,為何性能指標比美國F22的標准還要高 20

你砸知道比F22指標高呢?最終結果得等飛機正兒八經出來才能知道

❻ 四代機和五代機的區別是什麼

F-22跟J-10是同一代,俄羅斯標準的5代,國際標準的4代劃分方法:國際上比較通行的是四代劃分方式:第一代戰機以美國的F-100和蘇聯的米格-19為代表;第二代的代表是美國的F-4和蘇聯的米格-21;第三代是當前各國的主力戰機,包括美國的F-18、F-15和F-16,俄羅斯的蘇-27和米格-29等;第四代戰機是美國的F-22和F-35,俄羅斯的T50,中國的殲20.
俄羅斯的五代劃分方法:則將在朝鮮戰場上發生激烈對抗的米格-15和F-86亞音速噴氣戰斗機看作第一代;第二代是超音速戰斗機;第三代是具有兩倍音速和兩萬米升限的高空高速戰斗機;第四代是具有高機動性和完善電子設備的戰斗機;第五代則是具備隱身性能、超音速巡航和超機動性的新一代戰斗機。

區別:
以世界標准來看:第五代戰斗機與第四代戰斗機的主要區別就在於前者的機載電子系統異常先進,能滿足未來戰斗機的「4S」標准,即超機動性、超音速巡航、超視距空戰和隱身能力。起飛重量在20噸左右,能在300—400米的短距離上起降。在空戰格鬥指標上,第五代戰斗機能在100至150公里范圍內發現目標,在50至70公里內對目標進行定位,在40公里內精確測定並最終確定威脅最大的8個目標;可以攜帶各類遠、中、近程空對空導彈,並能摧毀空中預警機和戰略轟炸機.

目前還沒有實際意義上的第五代戰機。美國和以色列正在聯合開發,俄羅斯也在加緊研製,以對抗美國的F22猛禽戰斗機。

如果以俄羅斯的標准,第五代機就是世界標準的第四代機,具備「4S」標准,即超機動性、超音速巡航、超視距空戰和隱身能力,與三代機的區別也在這里

❼ 四代機的4S標准

張叫獸 :隱身、超巡、超機動、超視距打擊。

網易磚家:隱身、超巡、超機動、短距起降。

國內網路網:隱身、超巡、超機動、高級戰役意識和效能的航空器。

wiki網路網:隱身、超巡、超機動、感測融合。

部分網友:隱身、超巡、超機動、超視距打擊、高可維護性、……

❽ 四代機的標准

由於通訊手段和電子雷達、預警設備的發展,使現代戰爭的戰場空前擴大,為了適應這一變化,飛機的作戰半徑也應該相應增加,為此對第四代戰斗機提出了超音速巡航的要求;而為了應對敵方強大的電子雷達系統和防空導彈的威脅,飛機具有隱身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隱身無疑提高了飛機的生存率。綜合起來對第四代戰斗機往往要求具有下列戰術技術性能: 第四代戰斗機
第四代戰斗機的標准通常稱為4S標准,因為這四個標準的英文單詞都以S開頭,翻譯成中文就是「超機動性」、「超音速巡航」(某些翻譯為不開加力都超音速巡航,實際上是多餘的,因為戰斗機巡航狀態一般不用加力,加力一般用於對空格鬥沖刺等任務)、「隱身能力」和「高級戰役意識和效能的航空器」(直譯)。

❾ 四代機都有什麼要求標准

按照目前國際航空界達成的共識,新一代戰斗機應該滿足「4S」標准,即超機動性能(Super Maneuverability)、超音速巡航能力(Super Sonic Cruise)、隱形能力(Stealth)和短距起飛(STOL)。美國F-22「猛禽」和F-35「閃電2」聯合攻擊戰斗機是世界上最先達到「4S」 標準的新一代戰斗機。

❿ 歐美國家把戰斗機劃分四代,請問戰斗機的劃分標准、主要代表機型、主要技術指標及其所使用的時間。

超音速起始高空高速戰機一般是二代,代表是米格21,一般無雷達;二代以前的螺旋槳戰機就是一代;三代機的典型代表就是蘇27,美國的話就是F14,歐洲的雙風(台風陣風),台灣的經國,印度的FDA,巴鐵的JF-17(三代中的最屌絲者),現在主流戰機就是三代機,代表就是機動性強,低速效果(相對)也非常好,兼顧高速,具備獨立雷達系統。四代機是目前的新銳,必須具備高隱身效果,可以超音速巡航(次要),代表機型美帝的F22,聯合攻擊機F35,中國的殲20。一般認為B2也算是四代,不過它是轟炸機。

閱讀全文

與四代機指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724
投資理財與宏觀經濟的關系 瀏覽:496
外部融資困難 瀏覽:704
燕郊49800民間互助理財 瀏覽:990
產權交易所管理辦法 瀏覽:516
科創基金和戰略配售基金的申購費 瀏覽:843
中國期貨市場國際化舉措 瀏覽:221
8萬投資人徹夜難眠 瀏覽:240
12月28日上海金交所銅期貨價格 瀏覽:219
易方達基金網基金 瀏覽:381
p2p理財人跑路了怎麼辦 瀏覽:310
期貨橡膠未來 瀏覽:108
建行日鑫月溢理財產品 瀏覽:891
股票期權通俗 瀏覽:653
遠期外匯價牌 瀏覽:284
股票上的融表示什麼 瀏覽:739
理財資金算作銀行自有資金嗎 瀏覽:200
美元匯率現在是多少人民幣匯率 瀏覽:356
什麼是外匯交易的點差 瀏覽:486
十英鎊人民幣 瀏覽: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