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黃金交易 > 安永並購交易創10年

安永並購交易創10年

發布時間:2021-04-26 10:46:14

Ⅰ 安永的在中國發展

1973年,安永在香港設立辦事處;
1981年,安永成為最早獲中國政府批准在北京設立辦事處的國際專業服務公司之一;
1992年,在北京成立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
2001年,安永與上海大華會計師事務所合並,合並後成為安永大華會計師事務所。大華是中國最大和最受推崇的會計師事務所之一,此次合並在中國的會計服務業中尚屬首例。
在中國大陸有兩個子公司,分別是安永大華會計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安永大華」)和安永華明上海分所合署辦公。
由香港安永會計事務所與上海大華會計師事務所合作成立的、由財政部財會(2001)1020號和外經貿部外經貿資-函(2001)1230號文批準的中外合作會計師事務所。 上海大華會計師事務所是上海財經大學在1985年創辦的,曾經是中國本土最大的會計師事務所。大華還是中國人民銀行批準的首批具有從事金融業務審計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2009年6月5日,財政部、證監會發布公告,收回七家會計師事務所許可證,其中就包括安永大華,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已吸收安永大華會計師事務所專業人員。
其分所包括
上海分所, 負責人黃敬安,經財政部(1998)27號文件批復,1998年7月21日成立。
武漢分所,負責人吳旭龍,成立於2005年10月21日
哈爾濱分所,負責人趙東,成立於2005年11月11日
廣州分所,負責人何嘉遠,成立於2006年1月20日。
深圳分所,負責人陳遠圖,成立於2006年3月8日
蘇州分所,負責人梁偉立,成立於2006年8月11日。
大連分所,負責人胡展雲,成立於2006年9月12日。
成都分所,負責人陳曉祥,成立於2007年1月31日。
南京分所,負責人葉遠安,成立於2012年6月28日。
在台灣的成員所為致遠會計師事務所,於2007年10月3日更名為安永會計師事務所

Ⅱ 安永的歷史沿革

1989年5月19日,原世界八大中排名第五的恩斯特·惠尼(EW,Ernst& Whinney)與排名第六的亞瑟·楊(AY,Arthur Young)合並為恩斯特·楊(即安永,Ernst & Young),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會計師事務所。在全球化浪潮、新業務類型涌現和商業模式變更中,安永抓住了發展的機會。有意思的是,合並之前的1988年,一生從沒有謀面的恩斯特和亞瑟·楊在相隔幾天之內逝世。他們給安永留下的是文化遺產,即創新、奮進、職業敏感與職業關注。
主要國際客戶
英特爾、可口可樂、沃爾瑪、英國石油、時代華納、美洲銀行、麥當勞等。

Ⅲ 我是學會計的,請問四大裡面,安永怎麼樣

作者:小馬過河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67581266/answer/25454571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未來
就像十多年前上海大華並入安永一樣,僅五年時間,那些不符合安永標準的原大華客戶群體就全部消失了,隨之而去的是大批適應不了或者不認同安永價值觀的par和staff。而那些留下來的大華員工們,如今都是安永的領導層了。他們兼具國際化的知識體系和本土化的營銷思維,是我欽佩至極的職業偶像。
看到前面多位網友慷慨義憤的答復,我想,你們大概很像十多年前,安達信的員工被迫轉入普華/安永時、看著這些處處不如人意的新同事們,那份慷慨義憤的樣子吧;或者更像十多年前,天健系的員工並進來的時候,德勤baby們看他們時的樣子吧。
從發展的角度,四大每一次對local firm無論多深層次的並購,最終都是戰略上的成功。哪怕天健系的陳建明老師最終被迫出走,哪怕張克老師自立信永門戶。
至於那些趁並購之際、撈取簡歷上響亮title而不知「比學趕幫」的部分瑞華人,不過是投機的小丑罷了。這樣的人水房有、KP也有,不唯瑞華一家、也不唯注會一個行業。
而你我(不管來自瑞華的你、還是長在安永的我),也不過是潮流中的一滴水珠。能否弄潮而成為浪花,取決於個體如何看待這股潮流。而不是糾結於一時的得失,尤其是心態和臉面上的失衡。
2.當前
A. 對於安永baby
你通過大中華區統一的招聘流程進入西安或者鄭州office,應該一以貫之地感到自豪。
配得上你資質的,是EY的招牌、統一的後續培訓體系和成長設定,不是那些年長的A1A2,以及言談舉止有失專業風范的superior。如果他們不能很快融入安永的文化,不能與大中華區甚至全球的員工使用統一的溝通方式、不能用得體的英文去應對西安/鄭州的外資客戶、不能迅速地學會GAAIT里的知識體系、甚至不能將其在PRC/A股的優勢在安永繼續發揚,他們將很快被淘汰。
沒有任何一家全球化的專業機構會容忍自成體系的法外之地。
我們陸續會有外派、transfer過去的EY baby,文化的血脈總會一點點紮根。要慢慢來。
你同時應該慶幸,你比其他office的EY baby接觸著更多有社會經驗、本土思維和PRC專業知識的同事,盡管他們稍顯年長,但仍然值得學習。我很有幸認識了西安/鄭州的兩位經理,他們marketing的思路、深厚的A股知識,真不是EY土著經理們所能比擬的;我也更有幸book過幾位接近我年齡的staff,他們談吐禮貌、待人大方,毫不保留地分享其專長,同時,也毫不遮掩自己深刻的不足。
你需要的是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這真得勝過怨天尤人。
B.從瑞華走進安永的同事
安永包容的文化不是說說而已,安永不會像十多年前雁度寒潭裡那樣、非要單設一個「德勤天健」版來展示區別。
請給我們義憤填膺的A1A2網友們一點包容吧。多分享社會經驗和您專長的知識,相信很快就沒有隔閡了。按我Book過西安/鄭州同事的經驗,己不異人、人亦不異己。將別人首先視為異己分子、並堅持保留自己不合適的風格,這是我以為最愚蠢的思想。
請盡快融入安永的文化來吧。您有很多內部文化要學習、內部交流模式要適應、嶄新的知識體系要學習,其實,憑借著原來的基礎,我以為不難。只看您想不想了。
身在曹營便是魏人。這份心態才是最理性的。
加油!

Ⅳ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的歷史沿革

1989年5月19日,原世界八大中排名第五的恩斯特·惠尼(EW,Ernst& Whinney)與排名第六的亞瑟·楊(AY,Arthur Young)合並為恩斯特·楊(即安永,Ernst & Young),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會計師事務所。在全球化浪潮、新業務類型涌現和商業模式變更中,安永抓住了發展的機會。有意思的是,合並之前的1948年,一生從沒有謀面的恩斯特和亞瑟·楊在相隔幾天之內逝世。他們給安永留下的是文化遺產,即創新、奮進、職業敏感與職業關注。 有關恩斯特·惠尼的歷史
恩斯特·惠尼(Ernst & Whinney)會計師事務所,在美國原名為恩斯特·恩斯特(Ernst&Ernst),因其創辦人是一對姓Ernst的兄弟,哥哥叫特奧多爾·恩斯特(Theodore Ernst),弟弟叫阿爾文·恩斯特(Alwin Ernst)。兄弟倆都有長期的會計工作經歷,經驗比較豐富,業務也比較熟練。特奧多爾曾擔任過一家鐵路公司的會計員,阿爾文則在一家會計事務所工作。1903年,恩斯特兄弟倆合夥集資500美元,創辦了自己的會計師事務所,命名為恩斯特—恩斯特。直到1979年,恩斯特·恩斯特改名為恩斯特·惠尼,簡稱E&W,通用於世界各國。
1979年9月30日正式承辦備受民眾矚目的克萊斯勒破產評估案件,美國財政部核准其的評估報告,美國國會也在12月通過了給予克萊斯勒公司15億美元財務援助的方案,克萊斯勒公司終於避免破產厄運。1984年,第二十三屆世界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美國洛杉磯市舉行,恩斯特·惠尼負責計分,這是業內首創,也是奧運會首創。1979年,E&W在格羅佛斯策劃下,成立「恩斯特·惠尼國際」( Ernst & Whinney International)的國際 性組織,並由格羅佛斯本人擔任理事會主席。
美國E&W事務所現任代表人是R·J·格羅佛斯(Ray J Groves),他於1935年出生於俄亥俄州,以優異成績畢 業於俄亥俄州立大學,1957年加入恩斯特·恩斯特會計事務所。九年之後,他因工作出色被提升為合夥人。1977年,當他42歲時,被公推為整個美國E&W的代表人,接替前任理查德·T ·貝克(Richard T Baker)。在格羅佛斯的領導下,E&W實力迅速壯大,業務突飛猛進,在八大中的排名穩步上升。根據1984年的統計資料顯示,當年E&W全世界公費收入總額約11億美元,其中美國事務所的收入約 為7億美元。自此至合並前的1987年,E&W的公費收入在全世界與美國,一直穩居八大中的第5位和第3位,1988年其收總額為21.9億美元,全美公費收入為11.8億美 元。
格羅佛斯在民間審計領域有很高的成就,享譽美國審計界,因此,他曾在許多會計組織里擔任領導職務。從1980年至1983年,他任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AICPA)理事會理事,更於1984年10月當選為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的理事長,成為E&W有史以來擔任AICPA最高職位的頭一人。另外,他也曾兼任過各種委員會的主席職務,如上市公司簽證組(SEC Practice Section of The Divis ion for CPA Firms)主席和證管委員會及交易所關系委員會主席,等等。 有關亞瑟·楊的歷史沿革
亞瑟·揚(Arthur Young)事務所,簡稱AY,創辦於1894年,是美國創辦較早的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初開業時,其資本額與E&W一樣,也僅有五百美元。但經過數十年耕耘, 終於發展成為一家世界性的大型會計師事務所。80年代初,它已在全世界七十五個國家設有三百多個事務所,共有合夥人和職員兩萬名以上,年度總收入在1985年超過了十億美元,居世界八大第六位。其簽證客戶超過八千,如Mobil Oil Corp、Lockheed Aircraft Corp、American Express Co、Pepsico,Inc.、Texas Instruments,Inc。等大公司都是AY的老主顧。亞瑟·揚於1863年出生於英國的格拉斯哥,在七兄弟中排行第三。父親當過 股東和輪船公司經紀人,並一度擔任過格拉斯哥電車公司的董事長,在格拉斯哥商界頗有名氣。1881年,阿瑟·揚進格拉斯哥大學,先是攻文學,並獲得文學碩士學位;後轉攻法律,又獲得法律學士學位。阿瑟·揚各科成績都很不錯,對經濟學也有過研究,但不如會計學熟絡。因此,1888年從大學畢業後,他便進入當地一家銀行從事審計工作,結果成績平平。1890年亞瑟·揚隨家人移民到美國,受聘於紐約一家名為J Kennedy Tod & Co的銀行。該銀行是由蘇格蘭遷來的,自英國募集資金投資於美國許多工商業。當時,該銀行正 投資建造大陸北部一條大鐵路。四年之後,該銀行由合夥人宣布結束營業。阿瑟·揚此 時更進一 步接觸到會計業務,加深了認識,開始形成了創辦會計師事務所的念頭。不久,他遇到了查理斯·斯塔特(Charles Stuart)。斯塔特在一家銅礦公司任主計長多年,早想出來自己做事。兩人志同道合,相見恨晚, 經過一年時間的交流和籌備 ,於1894年攜手合作,開辦了斯塔特·楊(Stuart & Young)會計師事務所。當時,除他們外 ,只有一位速記員,一間辦公室。
後來,由於業務擴展順利,生意愈做愈紅火,事務所趁勢往外設立分支機構。1895年,斯塔 特—楊的第一個分事務所設於堪薩斯城,先是由阿瑟·揚親自主持;一年後,阿瑟·揚的弟 弟也加入S&Y,在堪薩斯分事務所幫其兄長的忙。後來分所便由他主持。1906年,因兩合夥人性格不合,在工作中產生嚴重分歧,兩人散夥了,斯塔特退出了事務所 ,由阿瑟·揚與他弟弟繼續經營,事務所改名為亞瑟·揚會計師事務所(Arthur Young & Co。)。改名後,亞瑟·揚會計師事務所在亞瑟兄弟合力經營下,業務穩定發展,分事務所接連設立。
1907年設立紐約分事務所,1908年設立威斯康辛州分事務所,1920年設立洛杉磯分事務所,1921年設立匹茲堡分事務所。在1921年以前,各分事務所的合夥契約各自獨立。為加強內部團結,以「集團軍」的力量向 海外擴展,1921年起,合夥組織改為全國性的單一契約。當時AY的八位合夥人一起簽了約。兩年後 ,亞瑟·楊事務所在巴黎設立了第一家海外事務所。同年,為了給美國標准石油公司、 ESSO石油公司、RCA等多國籍企業提供更滿意的服務,AY與英國的Broads,Paterson & Co。會計師事務所合作,在倫敦設立了分事務所,取名為Arthur Young,Broads,Paterson & Co.。
1944年,隨著美國在加拿大投資的增加,AY又與加拿大的會計師事務所Clarkson,Gordon & Co。合作,設立加拿大分事務所,取名為Arthur Young,Clarkson,Gordon & Co.,其主要的營業事務所設在多倫多和蒙特利爾。從19世紀50年代開始,AY致力於海外事務所的發展,努力謀求國際化經營。到合並前,AY已在七十多個國家或地區設立了兩百餘個事務所。AY在設立海外事務所上有自己獨特的策略。它一般採取形式上的合作方法,即與當地規模較適合、信譽良好的原有會計師事務所結為盟友,共同經營,而在事實上將其變為自己的分事務所。只有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比如在當地找不到合適的合作對象,或是客戶迫不及待地要求AY立即提供在當地的服務,此時AY才直接開設分事務所。AY在義大利、比利時、巴西、委內瑞拉、日本、韓國、香港、印度尼西亞等國家與地區的事務所就是自己開辦的。
在八大中,AY居於中下位次(合並前列第六,但距離第七和第八很近);但在加拿大和歐洲大陸上,AY比較位列它前面的五強「有過之而無不及」。

Ⅳ 安永 運營交易咨詢 怎麼樣

現在做transaction的team好像不是很多。
不過做transaction advisory都是大牛,很有前途。

Ⅵ 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的進入中國

1973年,安永在香港設立辦事處;1981年,安永成為最早獲中國政府批准在北京設立辦事處的國際專業服務公司之一;1992年,在北京成立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2001年,安永與上海大華會計師事務所合並,合並後成為安永大華會計師事務所。大華是中國最大和最受推崇的會計師事務所之一,此次合並在中國的會計服務業中尚屬首例。在中國大陸有兩個子公司,分別是安永大華會計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安永大華」)實際上和安永華明上海分所合署辦公。由香港安永會計事務所與上海大華會計師事務所合作成立的、由財政部財會(2001)1020號和外經貿部外經貿資-函(2001)1230號文批準的中外合作會計師事務所。上海大華會計師事務所是上海財經大學在1985年創辦的,曾經是中國本土最大的會計師事務所。大華還是中國人民銀行批準的首批具有從事金融業務審計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其分所包括上海分所, 負責人黃敬安,經財政部(1998)27號文件批復,1998年7月21日成立。武漢分所,負責人吳旭龍,成立於2005年10月21日廣州分所,負責人何嘉遠,成立於2006年1月20日。深圳分所,負責人陳遠圖,成立於2006年3月8日蘇州分所,負責人梁偉立,成立於2006年8月11日。大連分所,負責人胡展雲,成立於2006年9月12日。成都分所,負責人陳曉祥,成立於2007年1月31日。在台灣的成員所為致遠會計師事務所,於2007年10月3日更名為安永會計師事務所

Ⅶ 安永的職位等級問題

我是安永的。
安永新進人員 第1年如果沒有社會經驗都是SA1
第2年 SA2
第3年 S1
第4年 S2
第5年 S3
第6年 M1 (大多人熬不到)
第7年 M2
第8年 M3
第9年 SM1 (大多人熬不到)
第10年 SM2
第11年 SM3
第12年--?? small parter (大多人熬不到)(可能永遠做小P)
??--- manager parter(看自己的本事)

碩士畢業沒有參加過工作只能 SA1 入職工資5500元

Ⅷ 安永北京咨詢的工作怎麼樣拿到了offer還爭取其他嗎

我剛從國外研究生畢業回來。 我覺得如果你北京不錯,英語也還可以專,手頭又有些錢,屬最好先去安永,然後出國讀MBA。之後你可能有機會留在國外,在國內的話也很吃香。

如果你打算直接申請出國,也可以。但是要做好出國回來之後,可能只能找個和本科差不多的職位。薪水也就多300,500塊。除非你去美國top10的商學院,這個你可能可以直接申請外資投行了。

第三,如果你只是想做結算之類的。我覺得以你現在,本科畢業應該就可以入職了吧。但是,現在基本必須要有櫃員的經驗才可以一步一步往上走。銀行的培養周期太長了,我見過幹了四年還是櫃員的。

總之,我的建議是,要麼你就直接申請銀行,要麼你就四大幹幾年再跳。出國暫時不太適合你

Ⅸ 什麼是安永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英語:Ernst & Young)是一間總部位於英國倫敦的跨國性專業服務公司,為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

安永的前身是1903年成立於美國克利夫蘭的Ernst & Ernst(1979年後合並為Ernst & Whinney)會計公司和1894年成立於美國紐約的Arthur Young會計公司。

1989年,原八大會計事務所之中的Arthur Young及Ernst & Whinney之間的兼並造就了現在的Ernst & Young。 安永指 Ernst & Young Global Limited的全球組織,也可指其一家或以上的成員機構,各成員機構都是獨立的法人實體。

(9)安永並購交易創10年擴展閱讀:

安永在大中華區共設有27家辦事處,分別位於北京、香港、上海、廣州、澳門、深圳、成都、杭州、南京、沈陽、蘇州、天津、武漢、西安、長沙、大連、青島、廈門、鄭州和海口。在台灣的辦事處設於台北、桃園、新竹、台中、台南和高雄。而蒙古業務的辦事處設在烏蘭巴托。安永大中華區的員工約16,000名。

1973年,安永在香港設立辦事處;

1981年,安永成為最早獲中國政府批准在北京設立辦事處的國際專業服務公司之一;

1992年,在北京成立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

2001年,安永與上海大華會計師事務所合並,合並後成為安永大華會計師事務所。大華是中國最大和最受推崇的會計師事務所之一,此次合並在中國的會計服務業中尚屬首例。

在中國大陸有兩個子公司,分別是安永大華會計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安永大華」)和安永華明上海分所合署辦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安永

Ⅹ 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的發展歷史

1989年5月19日,原世界八大中排名第五的恩斯特·惠尼(EW,Ernst& Whinney)與排名第六的亞瑟·楊(AY,Arthur Young)合並為恩斯特·楊(即安永,Ernst & Young),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會計師事務所。在全球化浪潮、新業務類型涌現和商業模式變更中,安永抓住了發展的機會。有意思的是,合並之前的1948年,一生從沒有謀面的恩斯特和亞瑟·楊在相隔幾天之內逝世。他們給安永留下的是文化遺產,即創新、奮進、職業敏感與職業關注。有關恩斯特·惠尼的歷史恩斯特·惠尼(Ernst & Whinney)會計師事務所,在美國原名為恩斯特·恩斯特(Ernst&Ernst),因其創辦人是一對姓Ernst的兄弟,哥哥叫特奧多爾·恩斯特(Theodore Ernst),弟弟叫阿爾文·恩斯特(Alwin Ernst)。兄弟倆都有長期的會計工作經歷,經驗比較豐富,業務也比較熟練。特奧多爾曾擔任過一家鐵路公司的會計員,阿爾文則在一家會計事務所工作。1903年,恩斯特兄弟倆合夥集資500美元,創辦了自己的會計師事務所,命名為恩斯特—恩斯特。直到1979年,恩斯特·恩斯特改名為恩斯特·惠尼,簡稱E&W,通用於世界各國。1979年9月30日正式承辦備受民眾矚目的克萊斯勒破產評估案件,美國財政部核准其的評估報告,美國國會也在12月通過了給予克萊斯勒公司15億美元財務援助的方案,克萊斯勒公司終於避免破產厄運。1984年,第二十三屆世界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美國洛杉磯市舉行,恩斯特·惠尼負責計分,這是業內首創,也是奧運會首創。1979年,E&W在格羅佛斯策劃下,成立「恩斯特·惠尼國際」( Ernst & Whinney International)的國際 性組織,並由格羅佛斯本人擔任理事會主席。美國E&W事務所現任代表人是R·J·格羅佛斯(Ray J·Groves),他於1935年出生於俄亥俄州 ,以優異成績畢 業於俄亥俄州立大學,1957年加入恩斯特·恩斯特會計事務所。九年之後,他因工作出色被提升為合夥人。1977年,當他42歲時,被公推為整個美國E&W的代表人,接替前任理查德·T ·貝克(Richard T·Baker)。在格羅佛斯的領導下,E&W實力迅速壯大,業務突飛猛 進,在八大中的排名穩步上升。根據1984年的統計資料顯示,當年E&W全世界公費收入總額約11億美元,其中美國事務所的收入約 為7億美元。自此至合並前的1987年,E&W的公費收入在全世界與美國,一直穩居八大中的第5位和第3位,1988年其收總額為21.9億美元,全美公費收入為11.8億美 元。格羅佛斯在民間審計領域有很高的成就,享譽美國審計界,因此,他曾在許多會計組織里擔任領導職務。從1980年至1983年,他任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AICPA)理事會理事,更於1984年10月當選為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的理事長,成為E&W有史以來擔任AICPA最高職位的頭一人。另外,他也曾兼任過各種委員會的主席職務,如上市公司簽證組(SEC Practice Section of The Divis ion for CPA Firms)主席和證管委員會及交易所關系委員會主席,等等。有關亞瑟·楊的歷史沿革亞瑟·揚(Arthur Young)事務所,簡稱AY,創辦於1894年,是美國創辦較早的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初開業時,其資本額與E&W一樣,也僅有五百美元。但經過數十年耕耘, 終於發展成為一家世界性的大型會計師事務所。80年代初,它已在全世界七十五個國家設有 三百多個事務所,共有合夥人和職員兩萬名以上,年度總收入在1985年超過了十億美元,居世界八大第六位。其簽證客戶超過八千,如Mobil Oil Corp、Lockheed Aircraft Corp、American Express Co、Pepsico,Inc.、Texas Instruments,Inc.等大公司都是AY的老主顧。亞瑟·揚於1863年出生於英國的格拉斯哥,在七兄弟中排行第三。父親當過 股東和輪船公司經紀人,並一度擔任過格拉斯哥電車公司的董事長,在格拉斯哥商界頗有名 氣。1881年,阿瑟·揚進格拉斯哥大學,先是攻文學,並獲得文學碩士學位;後轉攻法律,又獲得法律學士學位。阿瑟·揚各科成績都很不錯,對經濟學也有過研究,但不如會計學熟絡。因此,1888年從大學畢業後,他便進入當地一家銀行從事審計工作,結果成績平平。 1890年亞瑟·揚隨家人移民到美國,受聘於紐約一家名為J·KennedyTod& Co的銀 行。該銀行是由蘇格蘭遷來的,自英國募集資金,投資於美國許多工商業。當時,該銀行正 投資建造大陸北部一條大鐵路。四年之後,該銀行由合夥人宣布結束營業。阿瑟·揚此 時更進一 步接觸到會計業務,加深了認識,開始形成了創辦會計師事務所的念頭。不久,他遇到了查理斯·斯塔特(Charles Stuart)。斯塔特在一家銅礦公司任主計長多年,早想出來自己做事 。兩人志同道合,相見恨晚, 經過一年時間的交流和籌備 ,於1894年攜手合作,開辦了斯塔特·楊(Stuart & Young)會計師事務所。當時,除他們外 ,只有一位速記員,一間辦公室。後來,由於業務擴展順利,生意愈做愈紅火,事務所趁勢往外設立分支機構。1895年,斯塔 特—楊的第一個分事務所設於堪薩斯城,先是由阿瑟·揚親自主持;一年後,阿瑟·揚的弟 弟也加入S&Y,在堪薩斯分事務所幫其兄長的忙。後來分所便由他主持。1906年,因兩合夥人性格不合,在工作中產生嚴重分歧,兩人散夥了,斯塔特退出了事務所 ,由阿瑟·揚與他弟弟繼續經營,事務所改名為亞瑟·揚會計師事務所(Arthur Young & Co.)。改名後,亞瑟·揚會計師事務所在亞瑟兄弟合力經營下,業務穩定發展,分事務所接連設立。1907年設立紐約分事務所,1908年設立威斯康辛州分事務所,1920年設立洛杉磯 分事務所,1921年設立匹茲堡分事務所。在1921年以前,各分事務所的合夥契約各自獨立。為加強內部團結,以「集團軍」的力量向 海外擴展,1921年起,合夥組織改為全國性的單一契約。當時AY的八位合夥人一起簽了約。兩年後 ,亞瑟·楊事務所在巴黎設立了第一家海外事務所。同年,為了給美國標准石油公司、 ESSO石油公司、RCA等多國籍企業提供更滿意的服務,AY與英國的Broads,Paterson & Co.會計師事務所合作,在倫敦設立了分事務所,取名為Arthur Young,Broads,Paterson & Co.。1944年,隨著美國在加拿大投資的增加,AY又與加拿大的會計師事務所Clarkson,Gordon & Co.合作,設立加拿大分事務所,取名為Arthur Young,Clarkson,Gordon & Co.,其主要的營業事務所設在多倫多和蒙特利爾。從19世紀50年代開始,AY致力於海外事務所的發展,努力謀求國際化經營。到合並前,AY已在七十多個國家或地區設立了兩百餘個事務所。AY在設立海外事務所上有自己獨特的策略。它一般採取形式上的合作方法,即與當地規模較適合、信譽良好的原有會計師事務所結為盟友,共同經營,而在事實上將其變為自己的分事務所。只有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比如在當地找不到合適的合作對象,或是客戶迫不及待地要求AY立即提供在當地的服務,此時AY才直接開設分事務所。AY在義大利、比利時、巴西、委 內瑞拉、日本、韓國、香港、印度尼西亞等國家與地區的事務所就是自己開辦的。在八大中,AY居於中下位次(合並前列第六,但距離第七和第八很近);但在加拿大和歐洲大陸上,AY比較位列它前面的五強「有過之而無不及」。

閱讀全文

與安永並購交易創10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票上的融表示什麼 瀏覽:739
理財資金算作銀行自有資金嗎 瀏覽:200
美元匯率現在是多少人民幣匯率 瀏覽:356
什麼是外匯交易的點差 瀏覽:486
十英鎊人民幣 瀏覽:412
股票陳文 瀏覽:823
津貼買理財 瀏覽:262
中國股指期貨的事件 瀏覽:564
油菜籽期貨相關外盤品種合約 瀏覽:733
科創板基金靠譜嗎第一批 瀏覽:791
理財女銷售 瀏覽:174
080012基金虧損多少 瀏覽:180
投資最終結果盈和虧或平 瀏覽:318
投行融資案例 瀏覽:41
民生貨幣理財 瀏覽:516
如何看股票的資金流入 瀏覽:18
中投屆投資有限公司 瀏覽:938
合夥企業從事股權投資 瀏覽:177
一元人民幣等於多少捷克錢幣 瀏覽:66
貸款承諾函贖樓 瀏覽: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