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流動性風險控制指標主要有
主要指標有:現金頭寸指標、核心存款比例、貸款總額與總資產的比例、貸款總額版與核心存款的比率權、流動資產與總資產的比率、易變負債與總資產的比率、大額負債依賴度等等。
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涉及:
(一)整體的流動性管理政策。
(二)流動性風險的識別、計量、監測和報告體系。
(三)流動性風險管理程序。
(四)資產與負債組合。
(五)流動性風險限額及超限額處理程序。
(六)現金流量分析。
(七)不同貨幣、不同國家、跨境、跨機構及跨業務條線的流動性管理方法。
(八)導致流動性風險增加的潛在因素及相應的監測流程。
(九)壓力測試和情景分析。
(十)應急計劃及流動性風險緩釋工具管理。
報表就多了,1104報表是少不了的,還有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分析等
『貳』 財務分析中的流動性指標都有哪些
一、現金到期債務比
現金到期債務比=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本期到期的的債務專
(標准值屬=1.5)
二、現金流動負債比
現金流動負債比=年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期末流動負債
(標准值=0.5)
三、現金負債比
現金負債比=年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期末負債總額
(標准值=0.25)
四、銷售現金比率
銷售現金比率=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銷售額
(標准值=0.2)
五、每股營業現金流量
每股營業現金流量=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普通股股數
六、全部資產現金回收率
全部資產現金回收率=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期末資產總額
(標准值=0.06)
七、現金滿足投資比率
現金滿足投資比率=近五年累計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同期內的資本支出
(標准值=0.8)
八、現金股利保障倍數
現金股利保障倍數=每股營業現金流量/每股現金股利=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現金股利
(標准值=2)
『叄』 什麼是常用來衡量財務流動性狀況指標
流動性比率是最常用的財務指標,它用於測量企業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其計算版公式為:流動權性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其計算數據來自於資產負債表。
一般說來,流動性比率越高,企業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越強。一般情況下,營業周期、流動資產中應收賬款數額和存貨的周轉速度是影響流動性比率的主要因素。
衡量財務流動性狀況需要從資產負債整體考量,最常用的指標包括流動比率、速動比率、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銷售周轉率等。
『肆』 衡量商業銀行流動性大小的指標有哪些
1、現金資產比例。現金資產比例=現金資產/總資產。其中的現金資產包括庫存現金、在中央銀行的清算存款、在其他金融機構的存款。
2、超額准備比例。超額准備比例=(在央行存款+現金)一法定準備金。
3、存貸款比例。存貸款比例=貸款/存款。貸款對存款的比例越低,說明用穩定的存款來源發放新貸款(或進行投資)的餘地越大,風險越小。但存貸款比例指標不能反映貸款和存款的結構差別。
4、核心存款與總資產的比例。核心存款與總資產比例=核心存款/總資產。核心存款是那些相對來說較穩定、對利率變化、季節變化和經濟環境變化不敏感的存款。
(4)市場流動性判斷指標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存貸款比例指標的分子、分母分別為銀行的各項貸款之和與各項存款之和,存貸比率越高預示著銀行的流動性越差,因為這表明相對於穩定的資金來源而言,銀行佔用在貸款上的資金越多,流動性當然越差。相反,該比率越低,則表示銀行還有額外的流動性,因為銀行還能用穩定的存款來源發放新貸款。
資產流動性比率為銀行流動性資產與流動性負債之比。這一比率越高,表示銀行的短期償債能力越強。問題在於銀行的某些流動性資產並不一定能在短期內(通常指一個月)變現,比如應在一個月內到期的貸款未能如期收回,就使得銀行的流動性被虛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商業銀行流動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指標
『伍』 K線如何看流動性指標
流動性指標主要是指流通盤的大小,以及所鎖定的大股東和基金專的持股。
流通盤越大流動性屬越好
所鎖定的大股東和基金持股的數量越多,流動性越差
K線圖是不能看出流動性的大小
呵呵,請問您知道M1是什麽意思嗎?可以明白的告訴你就算是人民銀行行長也不知道現在的M1是多少,有沒有流進股市。M1的中文意思是狹義貨幣供應量,它的統計是在季度統計局公布的,怎麼可能有M1的軟體。退一步講就算有M1的軟體,你能從中看出資金進出股市的流量?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股市一天的資金進出最多也就是3000億人民幣,而狹義貨幣的流量是以數十萬億人民幣計,不可能從中看出來的,要是能看出來人人都是股神了! 我估計你是理解錯了,股市上有M5,M30,M60等均線,M5的意思是五日股價平均線,意思是,某個股票在5日之內的平均價格。
『陸』 流動性分析的常用指標有哪些
你好!
流動性覆蓋率(LCR)
凈穩定資金比率(NSFR)
流動性缺口率
流動性比例
核心負債依存度
存貸款比例
如果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柒』 貨幣流動性的指標
貨幣流動性比例M1/M2是一個關於貨幣需求(或者說貨幣供應量)的結構指標,其作用在於考察M1和M2之間的協調關系。這一結構指標近年來在我國的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和許多關於研究貨幣政策的研究報告中頻頻出現,成為反映貨幣流動性強弱的結構變化、分析社會即期資金狀況、加強金融監測、制定與實施貨幣政策的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貨幣流動性比例M1/M2反映的是企業和居民貨幣需求的不同動機,與居民資產結構變化和經濟市場化發展程度相適應,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從長期趨勢來看,我國的貨幣流動性比例M1/M2在1978—1995年呈急劇下降,但是從1996年至今我國的M1/M2則基本保持平穩,這主要體現了1996年前後我國貨幣化速度和貨幣需求特徵的差異。然而,伴隨著貨幣流動性變動長期趨勢的還有其周期性的波動,它主要受到經濟波動、通貨膨脹、利率變動的影響。因為當經濟增長速度加快、通貨膨脹率升高,消費和投資支出相對比較旺盛,個人和企業對交易媒介或支付手段的需 求就會升高,於是微觀主體趨向於較多持有流動性強的貨幣,即M1,那麼貨幣流動性指標M1/M2就升高;另外假設其他條件不變,當利率下降時,持有現金與活期存款的機會成本就會降低,因此將會導致居民和企業較多持有現金與活期存款,從而導致MI/M2升高。
M0、M1、M2是貨幣供應量的范疇。我國現階段也是將貨幣供應量劃分為三個層次,其含義分別是:
M0:流通中現金,即在銀行體系以外流通的現金;
M1:狹義貨幣供應量,即M0+企事業單位活期存款;
M2:廣義貨幣供應量,即M1+企事業單位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
在這三個層次中,M0與消費變動密切相關,是最活躍的貨幣;
M1反映居民和企業資金松緊變化,是經濟周期波動的先行指標,流動性僅次於M0;
M2流動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會總需求的變化和未來通貨膨脹的壓力狀況,通常所說的貨幣供應量,主要指M2。
人們一般根據流動性的大小,將貨幣供應量劃分不同的層次加以測量、分析和調控。實踐中,各國對M0、M1、M2的定義不盡相同,但都是根據流動性的大小來劃分的,M0的流動性最強,M1次之,M2的流動性最差。
『捌』 流動性衡量的是什麼
一)財務比率指標法
又叫流動性指標法,是指商業銀行根據資產負債表的有關數據,計算流動性指標,用以衡量商業銀行流動性狀況的預測方法。
1、資產流動性指標
(1)現金狀況指標(Cash position indicator)。(與流動性正相關)
(2)流動性證券指標(Liquid securities indicator)。(與流動性正相關)
(3)凈聯邦頭寸比率(Net federal position)。(與流動性正相關)
(4)能力比率(Capacity ration)。(與流動性負相關)
(5)擔保證券比率(Pledged securities ration)。(與流動性負相關)
2、負債流動性指標
(1)游資比率(hot money ration),又稱為熱錢比率。(與流動性正相關)
(2)短期投資對敏感性負債比率。(與流動性正相關)
(3)經紀人存款比率(Deposit brokeage index)。(與流動性負相關)
(4)核心存款比率(Core deposit ration)。(與流動性正相關)
(5)存款結構比率(Deposit composition ration)。(與流動性負相關)
(二)市場信號指標
1、公眾的信心
2、股票價格
3、商業銀行發行債務工具的風險溢價
4、資產售出時的損失
5、履行對客戶的承諾
6、向中央銀行借款的情況
7、資信評級
『玖』 怎樣判斷流動性是否充裕
流動性簡單而言就是說流通中貨幣的多少,一般我們可以從我國M2的增長率中看出的,M2是指流通中的貨幣加上活期存款在加定期存款就得出了。一般的衡量指標學界普遍用M2/GDP的指標,但對這一問題爭議還是比較大的...
我國的外匯儲備增加,過大的順差是流動性增加的主要原因。就說這么多吧,呵呵。上樓回答的很學術!我也不多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