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資本市場(股票、債券)是從什麼時候出現的它經歷了那些階段有什麼標志性的事件及人物嗎
基本是能夠回答你的問題了
下面的資料是從台灣的網站搜索的
您可以參考一下。後面有簡體版本的。
歷史
股票制度,起源於1602年的荷蘭東印度公司(The first company that issued shares was the Dutch East India Company in the early 17th century (1602).)。當時該公司經營航海事業。它在每次出海前向人集資,航次終了後即將各人的出資以及該航次的利潤交還給出資者。1613年起該公司改為四航次,才派一次利潤。這就是「股東」和「派息」的前身。
[編輯] 股票的分類
[編輯] 台灣分類
按股東權力,可分為普通股、特別股。
按股票狀況,可分為普通股、全額交割股。
按交易方式,可分為上市股票(集中市場交易)、上櫃股票(櫃台買賣交易)、興櫃股票(未上市上櫃股票)
[編輯] 中國大陸分類
按票面形式,可分為記名股票和無記名股票,有面額股票和無面額股票。
按上市交易所和買賣主體,可分為 A股 (上海和深圳)、B股(上海和深圳,其中上海B股以美元結算,深圳B股以港元結算)、H股(香港聯交所上市交易的在大陸運作的公司)、紅籌股(在香港或境外登記注冊,但實際經營活動在中國大陸的公司)。
按持股主體,在2005-2006年的股權分置改革以前,可分為國家股,單位(法人)股和個人股。
按公司業績,可分為績優股和垃圾股。
按股東權利,分為優先股和普通股。
[編輯] 國際分類
按業績盈利及分紅情況,可分為藍籌股、優先股、普通股(A股)、B股(A、B股份類已甚少出現,現僅剩美國及香港仍有)。
[編輯] 股票交易
[編輯] 委託方式
股票交易委託可分為以下幾種:
「填單委託」:交易者通過填寫並遞交交易單委託轉移股份所有權。
「電話委託」:交易者通過電話委託仲介轉移股份所有權。
「委託機委託」:交易者通過特殊的交易所接入設備委託轉移股份所有權。
「網上委託」:網際網路產生後,通過軟體委託仲介機構對股份所有權進行轉移。
[編輯] 交易費用
託管費
傭金
印花稅
過戶費
轉託管費
[編輯] 競價方式
集合競價
連續競價
投資方法
消極投資
消極投資的理論基礎是建立在有效市場假說基礎上的隨機漫步理論,相對於價值投資或者趨勢投資,更大程度上表現出「由市場的不斷發展獲利」。主要表現形式為投資指數基金。
價值投資
價值投資是力求從宏觀經濟、行業和具體企業的基本面分析企業的內在價值,並以此指導投資的投資方法。其中因傾向不同,又可分為價值投資和成長性投資:
價值投資:更傾向於注重投資的安全邊際,往往是投資於低市盈率、低市凈率的股票。
成長性投資:更傾向於注重目標企業的利潤成長性和可持續性,往往是投資於高市盈率、高市凈率的股票。
這兩種投資方法都是以對企業進行資產估值為前提,相對於目前企業價值而言,過低的股價和良好的盈利成長性都是企業投資價值的一部分,成長性可以通過對企業未來的自由現金流量折現來資料化。由於對企業具體的成長性判斷准確十分困難,在投資的時候,成長性投資者有必要以一定的安全邊際來降低投資風險;價值投資者也必須兼顧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否則企業價值有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縮小,使投資虧損,畢竟以清盤目標公司為手段的價值投資並不多見,所以兩者並不矛盾。
著名的價值投資人有彼得•林奇,沃倫•巴菲特等。
趨勢投資
趨勢投資是指通過對買賣雙方力量的分析,技術分析等方法研究股票趨勢,波段操作,不以企業的基本面做決策依據或主要依據的投資方法。由於其投機性質較明顯,又有人稱為"投機"。
由於總是有過多的人進行短期的投機交易,致使短期投機交易往往無利可圖,再考慮到因頻繁買賣而產生的相對高昂的交易費用,使短期投機交易對多數人來講風險比長期持有的價值投資要大。
投資組合
投資組合即買入不同股票所組成的集合。在股票市場中能平滑收益和虧損的幅度,有效的降低股票投資的非系統性風險。其原則是在兼顧盈利性的前提下,盡量把不同種類的股票納入組合,比如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不同國家的股票。
根據《當代投資組合理論和投資分析》(Modern Portfolio Theory and Investment Analysis)中的記述,持有單只股票時價格的標准差(波動幅度)是市場總體價格波動幅度的49.2%,持有20隻股票組成的投資組合,其標准差為19.2%,而1000隻股票組成的投資組合比20隻股票的投資組合風險僅下降0.8%。所以20隻股票是組成投資組合最佳的持股數量。
股市泡沫
股市泡沫(bubble)指股票交易市場中的股票價格超過其內在的投資價值的現象。一般來說,在股票交易市場上的股票泡沫是一直存在的。現在一般所指的股市泡沫,是指股市中的股票價格過度其內在的投資價值的現象。表現為一個連續過程中,股價急劇上升,其上升使人產生價格將進一步上升的預期,並由此而吸引來大量的以僅以買賣價差為獲利手段的投資者,最終使股票價格大幅度脫離其凈值。泡沫的大小並無絕對參考方式,歷史上所有的股市泡沫都是事後才被確認的,股市進入泡沫階段並不意味著它馬上就會下跌或者暴跌,而是意味著此時投資於股市風險更大而回報率更小。
股市泡沫的確定:
市盈率(PE)法:而15倍市盈率是一個全球成熟市場的均值,全球大型市場2007年的市盈率罕有地超過20倍的。世界大部分股市在牛市見頂時市盈率都在60倍左右。
儲蓄收益率比較法:以上市公司總的投資的回報率(凈利潤與市值之比)與一年存款凈收益相比,如果有風險的股票投資收益低於無風險的銀行存款(或國債)收益率,則說明市場已進入泡沫階段。
總市值佔GDP比重法:在美國股市的最近100年中,這個指標最低為0.4,最高為1.6。高點曾經出現過兩次,第一次是在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之前,另一次發生在1999年。台灣股市見頂時該指標為1.55,跌到底時為0.48。
托賓Q法:
技術分析
主條目:股票技術分析
技術圖表
道鍾斯理論
艾略特波浪理論
布歷加通道
移動平均線
阻力位與支持位
相對強弱指數
技術指標
K線
常見股票術語
開盤價、收盤價、最高價、最低價、壓力線、支撐線、牛市、熊市、多頭、空頭、除息、除權、買空、賣空
常見股票指數
中國大陸
上證股價指數
深圳股價指數
滬深300指數
台灣
加權股價指數
香港地區
恆生指數
美國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
納斯達克100指數
標准普爾500指數
日本
日經平均指數
富時100指數
[編輯] 證券交易所
上海證券交易所
深圳證券交易所
香港交易所(HKEx)
香港創業板(GEM)
台灣證券交易所
台灣股票櫃台買賣市場(OTC)
納斯達克(NASDAQ)
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
美國OTCBB證券市場
英國倫敦股票交易所技術板市場(techMark)
歐州新市場(EUROnext)
歐盟股票自動報價市場(EASDAQ)
新加坡交易所(SGX)
新加坡股票自動報價市場(SESDAQ)
加拿大多倫多證券交易所(TSX)
加拿大創業板(CDNX)
溫哥華股票交易所(VSE)
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TSE)
日本股票自動報價市場(JASDAQ)
巴黎證券交易所
義大利證券交易所
韓國證券交易所
澳洲證券交易所
莫斯科證券交易所
德意志交易所集團
斯德哥爾摩證券交易所
雅加達證券交易所
紐西蘭證券交易所
吉隆玻證券交易所(KLSE)
里約熱內盧證券交易所
冰島證券交易所
百慕達證券交易所(BSX)
證券交易所
市盈率
特許財經分析師 (CFA)
證券投資基金
影子股
中國股市
英文維琪中的股票條目
格雷厄姆-多德都市的超級投資者們-巴菲特1984哥倫比亞大學著名演講1/ 2
股市指數一覽
財務選股指標
股票是一種有價證券,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發給投資者作為公司資本部分所有權的憑證,成為股東以此獲得股息和股利,並分享公司成長或交易市場波動帶來的利潤;但也要共同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
目錄 [隱藏]
1 歷史
2 股票的分類
2.1 台灣分類
2.2 中國大陸分類
2.3 國際分類
3 股票交易
3.1 委託方式
3.2 交易費用
3.3 競價方式
4 投資方法
4.1 消極投資
4.2 價值投資
4.3 趨勢投資
5 投資組合
6 股市泡沫
7 技術分析
8 常見股票術語
9 常見股票指數
9.1 中國大陸
9.2 台灣
9.3 香港地區
9.4 美國
9.5 日本
9.6 英國
10 證券交易所
11 相關條目
12 外部鏈接
[編輯] 歷史
股票制度,起源於1602年的荷蘭東印度公司(The first company that issued shares was the Dutch East India Company in the early 17th century (1602).)。當時該公司經營航海事業。它在每次出海前向人集資,航次終了後即將各人的出資以及該航次的利潤交還給出資者。1613年起該公司改為四航次,才派一次利潤。這就是「股東」和「派息」的前身。
[編輯] 股票的分類
[編輯] 台灣分類
按股東權力,可分為普通股、特別股。
按股票狀況,可分為普通股、全額交割股。
按交易方式,可分為上市股票(集中市場交易)、上櫃股票(櫃台買賣交易)、興櫃股票(未上市上櫃股票)
[編輯] 中國大陸分類
按票面形式,可分為記名股票和無記名股票,有面額股票和無面額股票。
按上市交易所和買賣主體,可分為 A股 (上海和深圳)、B股(上海和深圳,其中上海B股以美元結算,深圳B股以港元結算)、H股(香港聯交所上市交易的在大陸運作的公司)、紅籌股(在香港或境外登記注冊,但實際經營活動在中國大陸的公司)。
按持股主體,在2005-2006年的股權分置改革以前,可分為國家股,單位(法人)股和個人股。
按公司業績,可分為績優股和垃圾股。
按股東權利,分為優先股和普通股。
[編輯] 國際分類
按業績盈利及分紅情況,可分為藍籌股、優先股、普通股(A股)、B股(A、B股份類已甚少出現,現僅剩美國及香港仍有)。
[編輯] 股票交易
[編輯] 委託方式
股票交易委託可分為以下幾種:
「填單委託」:交易者通過填寫並遞交交易單委託轉移股份所有權。
「電話委託」:交易者通過電話委託仲介轉移股份所有權。
「委託機委託」:交易者通過特殊的交易所接入設備委託轉移股份所有權。
「網上委託」:互聯網產生後,通過軟體委託仲介機構對股份所有權進行轉移。
[編輯] 交易費用
託管費
傭金
印花稅
過戶費
轉託管費
[編輯] 競價方式
集合競價
連續競價
[編輯] 投資方法
[編輯] 消極投資
消極投資的理論基礎是建立在有效市場假說基礎上的隨機遊走理論,相對於價值投資或者趨勢投資,更大程度上表現出「由市場的不斷發展獲利」。主要表現形式為投資指數基金。
[編輯] 價值投資
價值投資是力求從宏觀經濟、行業和具體企業的基本面分析企業的內在價值,並以此指導投資的投資方法。其中因傾向不同,又可分為價值投資和成長性投資:
價值投資:更傾向於注重投資的安全邊際,往往是投資於低市盈率、低市凈率的股票。
成長性投資:更傾向於注重目標企業的利潤成長性和可持續性,往往是投資於高市盈率、高市凈率的股票。
這兩種投資方法都是以對企業進行資產估值為前提,相對於目前企業價值而言,過低的股價和良好的盈利成長性都是企業投資價值的一部分,成長性可以通過對企業未來的自由現金流量折現來資料化。由於對企業具體的成長性判斷准確十分困難,在投資的時候,成長性投資者有必要以一定的安全邊際來降低投資風險;價值投資者也必須兼顧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否則企業價值有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縮小,使投資虧損,畢竟以清盤目標公司為手段的價值投資並不多見,所以兩者並不矛盾。
著名的價值投資人有彼得•林奇,沃倫•巴菲特等。
[編輯] 趨勢投資
趨勢投資是指通過對買賣雙方力量的分析,技術分析等方法研究股票趨勢,波段操作,不以企業的基本面做決策依據或主要依據的投資方法。由於其投機性質較明顯,又有人稱為"投機"。
由於總是有過多的人進行短期的投機交易,致使短期投機交易往往無利可圖,再考慮到因頻繁買賣而產生的相對高昂的交易費用,使短期投機交易對多數人來講風險比長期持有的價值投資要大。
[編輯] 投資組合
投資組合即買入不同股票所組成的集合。在股票市場中能平滑收益和虧損的幅度,有效的降低股票投資的非系統性風險。其原則是在兼顧盈利性的前提下,盡量把不同種類的股票納入組合,比如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不同國家的股票。
根據《當代投資組合理論和投資分析》(Modern Portfolio Theory and Investment Analysis)中的記述,持有單只股票時價格的標准差(波動幅度)是市場總體價格波動幅度的49.2%,持有20隻股票組成的投資組合,其標准差為19.2%,而1000隻股票組成的投資組合比20隻股票的投資組合風險僅下降0.8%。所以20隻股票是組成投資組合最佳的持股數量。
[編輯] 股市泡沫
股市泡沫(bubble)指股票交易市場中的股票價格超過其內在的投資價值的現象。一般來說,在股票交易市場上的股票泡沫是一直存在的。現在一般所指的股市泡沫,是指股市中的股票價格過度其內在的投資價值的現象。表現為一個連續過程中,股價急劇上升,其上升使人產生價格將進一步上升的預期,並由此而吸引來大量的以僅以買賣價差為獲利手段的投資者,最終使股票價格大幅度脫離其凈值。泡沫的大小並無絕對參考方式,歷史上所有的股市泡沫都是事後才被確認的,股市進入泡沫階段並不意味著它馬上就會下跌或者暴跌,而是意味著此時投資於股市風險更大而回報率更小。
股市泡沫的確定:
市盈率(PE)法:而15倍市盈率是一個全球成熟市場的均值,全球大型市場2007年的市盈率罕有地超過20倍的。世界大部分股市在牛市見頂時市盈率都在60倍左右。
儲蓄收益率比較法:以上市公司總的投資的回報率(凈利潤與市值之比)與一年存款凈收益相比,如果有風險的股票投資收益低於無風險的銀行存款(或國債)收益率,則說明市場已進入泡沫階段。
總市值佔GDP比重法:在美國股市的最近100年中,這個指標最低為0.4,最高為1.6。高點曾經出現過兩次,第一次是在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之前,另一次發生在1999年。台灣股市見頂時該指標為1.55,跌到底時為0.48。
托賓Q法:
[編輯] 技術分析
主條目:股票技術分析
技術圖表
道鍾斯理論
艾略特波浪理論
布歷加通道
移動平均線
阻力位與支持位
相對強弱指數
技術指標
K線
[編輯] 常見股票術語
開盤價、收盤價、最高價、最低價、壓力線、支撐線、牛市、熊市、多頭、空頭、除息、除權、買空、賣空
[編輯] 常見股票指數
[編輯] 中國大陸
上證股價指數
深圳股價指數
滬深300指數
[編輯] 台灣
加權股價指數
[編輯] 香港地區
恆生指數
[編輯] 美國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
納斯達克100指數
標准普爾500指數
[編輯] 日本
日經平均指數
[編輯] 英國
富時100指數
[編輯] 證券交易所
上海證券交易所
深圳證券交易所
香港交易所(HKEx)
香港創業板(GEM)
台灣證券交易所
台灣股票櫃台買賣市場(OTC)
納斯達克(NASDAQ)
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
美國OTCBB證券市場
英國倫敦股票交易所技術板市場(techMark)
歐州新市場(EUROnext)
歐盟股票自動報價市場(EASDAQ)
新加坡交易所(SGX)
新加坡股票自動報價市場(SESDAQ)
加拿大多倫多證券交易所(TSX)
加拿大創業板(CDNX)
溫哥華股票交易所(VSE)
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TSE)
日本股票自動報價市場(JASDAQ)
巴黎證券交易所
義大利證券交易所
韓國證券交易所
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
莫斯科證券交易所
德意志交易所集團
斯德哥爾摩證券交易所
雅加達證券交易所
紐西蘭證券交易所
吉隆玻證券交易所(KLSE)
里約熱內盧證券交易所
冰島證券交易所
百慕大證券交易所(BSX)
[編輯] 相關條目
證券交易所
市盈率
特許財經分析師 (CFA)
證券投資基金
影子股
中國股市
[編輯] 外部鏈接
英文維琪中的股票條目
格雷厄姆-多德都市的超級投資者們-巴菲特1984哥倫比亞大學著名演講1/ 2
股市指數一覽
財務選股指標
最佳答案
時間再一次定格在5月19日,在這個至今仍令股民無限遐想的日子,市場是否還會以"不再重來"作為答案呢?
1999年5月19日,中國股市啟動了迄今為止最壯觀的一輪牛市行情,上證指數從1050點附近開始啟動,兩年之後攀上了2245點的歷史新高,指數的累積漲幅超過了100%。不過,隨後股市便進入了長達5年的大熊市,萬千股民深套其中,萬億市值揮來散去。
屈指算來,作為資本市場最重要改革成果之一的股市,已經來到中國15個年頭了。15年前的12月19日,時任上海市市長的朱鎔基在浦江飯店敲響上證所開業的第一聲鑼時,當時的人們就好奇地猜測"股市"會往何處去。
15年中,股市迎來送去了上億股民,也見證了5任證監會主席的更迭變換。功過是非,歷史最有說服力,但伴隨著他們的足跡,15年的點點滴滴已然清晰。
■第一次大牛市:1990年12月19日至1992年5月26日
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以後,掛牌股票僅有8隻股票,人稱"老八股"。當時交易制度實施1%漲跌停板(後改為0.5%)限制,股指從96.05點開始,歷時2年半的持續上揚,終於在取消漲跌停板的刺激下,一舉達到1429點的高位。
■第一次大熊市: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
沖動過後,市場開始價值回歸,不成熟的股市波動極大,僅僅半年時間,股指就從1429點下跌到386點,跌幅高達73%,這樣的下跌在現在來看是不可想像的,而在當時,投資者們都自然地接受了,難怪有人說,還是早期的股市炒起來爽
■第二次大牛市:1992年11月17日至1993年2月16日
快速下跌爽,快速上漲更爽,半年的跌幅,3個月就全部漲回來。從1992年11月17日的386點開始,到1993年2月16日的1558點,只用了3個月時間,大盤漲幅高達303%。這種行情在現在看來,足以讓投資者羨慕不已。
■第二次大熊市:1993年2月16日至1994年7月29日
快速牛市上漲完成後,股市的大擴容也就開始了,伴隨著新股的不斷發行,上證指數也逐步走低,進而在777點展開長期拉鋸,後來777點位失守,大盤再度一蹶不振的持續探底。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點,但這次熊市帶來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數量急速地膨脹
■第三次大牛市:1994年7月29日至1994年9月13日
證券市場一片蕭條,在人們都對股市信心喪失殆盡的時候,市場中甚至一度傳言監管層將關閉股市,為了挽救市場,相關部門出台三大利好救市,股市再度亢奮,1個半月時間,股指漲幅200%,最高達1052點。
■第三次大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
早期的股市不講究什麼價值投資,業績好壞也是無所謂,最重要的是流通盤要小,這樣好炒。但是隨著股價的炒高,總有無形的手將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經回到577點,跌幅接近50%。
■第四次大牛市:1995年5月18日至1995年5月22日
這次牛市只有三個交易日!股市受到管理層關閉國債期貨消息的影響,全面暴漲,3天時間股指就從582點上漲到926點。本輪行情充分反映了我國股市對相關"政策"的敏感程度,"股市政策市"的說法也被投資界普遍接受。
■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
短暫的牛市過後,股市重新下跌。從1995年的8月開始,當時僅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長虹開始悄悄走強,業績白馬股票逐步受到主流資金的關注。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達到階段低點512點,績優股股價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條件具備。
■第五次大牛市:1996年1月19日至1997年5月12日
崇尚績優開始成為市場主流投資理念,深發展、四川長虹、深科技、湖北興化等龍頭股均為業績極佳的績優成長股,在這些股票的帶領下,股指重新回到1510點,這些股票創造的"投資神化"也對當時的普通投資者進行了一場鮮活的投資教育。
■第五次大熊市:1997年5月12日至1999年5月18日
這輪大調整也是因為過度投機,在績優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後,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經跌至1047點。這兩年間,股市的擴容繼續瘋狂進行,規模出現了難以想像的擴張。嚴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級市場出現極度失血,持續2年的熊市就此展開
■第六次大牛市:1999年5月19日至2001年6月14日
這次的牛市俗稱"5·19"行情,多數的投資者都記憶猶新,網路概念股的強勁噴發將上證指數推高到2000點以上,並創出2245點的歷史最高點,伴隨一輪波瀾壯闊的大牛市,證券投資基金也出現了歷史上罕見的大發展。
■第六次大熊市:2001年6月14日至2005年6月6日
"5·19"行情過後,市場最關注的就是股權分置的問題。投資者普遍認為這是利空因素,解決股權分置也成為股市下跌的理由,股指也從2245點一路下跌到998點。經過這輪歷史上最長時間的大調整,A股市場的市盈率降至合理水平,新一輪行情也在悄然醞釀當中。
還有你可以看看中國股市17年著篇文章,很不錯,新老手皆宜一讀~!
1回答者: fca3 - 助理 二級 5-11 16:09
我來評論>> 相關內容
• 在我國的歷史上有哪幾件重大事件?
• 我國在歷史上有哪些重大事件是在牛年發生的
• 1945年後中外歷史上重大事件
• 標志著中國結束1340年以來被侵略被奴役歷史的重大事...
• 寫出1500年以來世界歷史的重大事件(每個至少寫3個)
更多關於股票歷史的問題>>
查看同主題問題:歷史 重大事件 股票 歷史
其他回答 共 1 條
1、1984年- 提出建立資本市場構想
2、1984年11月-中國第一股發行1萬股
3、1986年-中國第一個證券交易櫃台誕生
4、1990年11月2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
5、1990年-深圳證券交易所試開業
6、股市設計者點評:
股市最初的建立就是如此,「歷史在為未來奮斗的時候總是高尚和純潔的,當年設計者所構想的證券市場只有一個榜樣——歐美,歐美股市是完全市場化的結果,是最精明的商人之間的活動,而中國的歷史現實卻決定了中國的股市一開始就帶著太多的政府色彩。」一位最初設計者對本刊評論說。這為後來的政策市以及國企圈錢埋下了伏筆。
三、○ 混亂90年代初:股市徘徊在保與壓之間
1、1991年8月- 中國證券業協會在北京成立
1991-08-28 中國證券業協會成立。
2、1992年5月21日-上交所取消股票交易價格限制
3、1992年8月10日-「810」事件
4、1992年10月12日-證監會正式成立
5、1992年8月-1994年8月-股市變冷
6、1994年7月30日-三大利好救市政策引發大漲
7、1996年12月-政策扼住股市漲勢
四、○ 牛市1999:功利性透支
1、1999年5月19日-5.19行情爆發
2、1999年6月-多重利好促股市大漲
3、 1999年7月1日-《證券法》實施
五、○ 打開潘多拉魔盒:從國有股減持到股權分置改革
1、2001年6月-國有股減持拉開序幕
2、2001年7月-國有股減持在新股發行中正式開始
3、2001年10月-證監會一家宣布暫停國有股減持
4、2001年7月-社保基金正式入市
5、2002年6月-國務院決定停止減持國有股
6、2002年12月-QFII制度正式實施
7、2005年4月30日-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正式啟動
8、2005年6月-利好齊發,股改行情啟動
9、2006年9月-股權分置改革已近收官
10、就是從06年下半年到現在的大牛市,正在持續中。
❷ 債券回購交易的詳細過程
債券回購交易是指債券持有人(正回購方,即資金融入方)在賣出一筆債券、融入資金的同時,與買方(逆回購方,即資金融出方)協議約定於某一到期日再以事先約定的價格將該筆債券購回的交易方式。一筆回購交易涉及兩個交易主體(資金融入方和資金融出方)、兩次交易契約行為(初始交易和回購期滿時的回購交易)和相應的兩次清算。
債券回購交易的流程如下:
(1)回購委託
客戶委託證券公司做回購交易。
(2)回購交易申報
根據客戶委託,證券公司向證券交易所主機做交易申報,下達回購交易指令。回購交易指令必須申報證券賬戶,否則回購申報無效。
(3)交易系統前端檢查
交易系統將融資回購交易申報中的融資金額和該證券賬戶的實時最大可融資額度進行比較,如果融資要求超過該證券賬戶實時最大可融資額度屬於無效委託。
(4)交易撮合
交易所主機將有效的融資交易申報和融券交易申報撮合配對,回購交易達成,交易所主機相應成交金額實時扣減相應證券賬戶的最大融資額度。
(5)成交數據發送
閉市後,交易所將回購交易成交數據和其他證券交易成交數據一並發送結算公司。
(6)標准券核算
結算公司每日日終以證券帳戶為單位進行標准券核算,如果某證券帳戶提交質押券折算成的標准券數量小於融資未到期余額,則為「標准券欠庫」 ,登記公司對相應參與人進行欠庫扣款。
(7)清算交收
結算公司以結算備付金賬戶為單位,將回購成交應收應付資金數據,與當日其他證券交易數據合並清算,軋差計算出證券公司經紀和自營結算備付金賬戶凈應收或凈應付資金余額,並在T+1流程辦理資金交收。
❸ 證券交易所的幾個時間
大多股票和債券,基金都是上午9:30-11:30,下午13:oo——15:00交易的,不過深證和上海的證回券交易所都會有個開盤集合答競價時間9:15——9:25。深證還有個收盤集合競價時間14.57-15.00。還有大宗交易時間和做市商報價的那些時間都有一點點差別。
❹ 交易所市場的債券逆回購什麼時候入場都合適 不用考慮什麼技術面呀,消息面呀 上交所的手續費多少
基本上什麼時候進行逆回購都是合適的,只是到最後你得到的交易利息是多還是少,你賣出的利率高了,你所得的利息自然就是多,賣出利率低了,你所得的利息自然就是少了。一般來說做逆回購沒有什麼技術面可以言的,應用於股票上的技術法則一般都不適用於做逆回購交易的利率分析,最主要是關注消息面,關鍵是要看一下市場資金面緊不緊,最主要是關注中國人民銀行每周二和每周四的公開市場業務操作,看其是做正回購還是逆回購,還有計算一下當期資金是凈回籠還是凈投放。正回購到期就是人行投放資金,逆回購到期是人行回籠資金。
上交所和深交所的回購手續費是一天回購按成交金額十萬分之一計算,兩天回購按成交金額十萬分之二計算,三天回購按成交金額十萬分之三計算,四天回購按成交金額十萬分之四計算,七天回購按成交金額十萬分之五計算。(註:七天以上的回購手續費是多少不太記得了,只是記得一個大概,十四天回購按成交金額萬分之一計算,二十八天回購按成交金額萬分之二計算,九十一天或以上回購按成交金額萬分之三計算。)
上交所的逆回購最少交易起點是十萬元起,也就是1000張標准券,深交所的回購最少1000元起,也就是10張標准券。
❺ 債券交易二級市場有哪些概述及分類
根據市場組織形式,債券流通市場又可進一步分為場內交易市場和場外交易市場。
是專門進行證券買賣的場所,如我國的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在證券交易所內買賣債券所形成的市場,就是場內交易市場,這種市場組織形式是債券流通市場的較為規范的形式,交易所作為債券交易的組織者,本身不參加債券的買賣和價格的決定,只是為債券買賣雙方創造條件,提供服務,並進行監管。場外交易市場是在證券交易所以外進行證券交易的市場。
為場外交易市場的主體。許多證券經營機構都設有專門的證券櫃台,通過櫃台進行債券買賣。在櫃台交易市場中,證券經營機構既是交易的組織者,又是交易的參與者,此外,場外交易市場還包括銀行間交易市場,以及一些機構投資者通過電話、電腦等通訊手段形成的市場等。目前,我國債券流通市場由三部分組成,即滬深證券交易所市場、銀行間交易市場和證券經營機構櫃台交易市場。
現代意義上的中國債券交易市場從1981年國家恢復發行國債開始起步,歷經20年的發展,經歷了實物券櫃台市場為代表的不成熟的場外債券市場主導、上海證券交易所為代表的場內債券市場主導到銀行間債券市場為代表的成熟場外債券市場主導的三個階段的發展過程。
中國1981年恢復發行國債之後,經歷了長達7年的有債無市的歷史過程。而債券市場的起步,還要從1988年,財政部在全國61個城市進行國債流通轉讓的試點開始算起。這是銀行櫃台現券的場外交易,是中國國債二級市場的正式開端。
1990年12月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開始接受實物債券的託管,並在交易所開戶後進行記賬式債券交易,形成了場內和場外交易並存的市場格局。但1994年前交易所的交易量一直很小。當時債券市場的主要特點是不記名的實物券沒有統一的託管機構,而是發行後再分散託管在代保管機構,交易只能在代保管機構所在地進行,不能跨地區交易。
1994年以後,機構以代保管單的形式超發和賣空國庫券的現象相當普遍,市場風險巨大。以各級財政部門的國債服務部、信託和證券公司為主的無記名實物券國債櫃台轉讓市場,因濫發假國債代保管單而被關閉。以武漢證券交易中心等為代表的區域性國債回購市場,由於虛假的國債抵押,而市場回購資金又有相當部分投向房地產或股市,導致它們在1995年的最終關閉。
作為場外債券市場的實物券交易櫃台失敗了,盡管其原因很多,但關鍵在於沒有記賬式債券作為市場的基礎。由於實物券難以搬運,必然導致託管的分散,其結果是託管的真實性很難監管。事實證明,不論債券交易採取何種形式,前提都需要記賬式債券和統一的託管。
1994年財政部發行國債1028億元,比上年增加近兩倍,從而也促進了交易所債券交易的活躍。更為重要的是,這一年,交易所開辟了國債期貨交易,在其配合之下,交易所債券市場的債券現貨交易開始明顯放大。這種狀況一直維繫到1995年5月,之後因國債「327」事件,國債期貨市場關閉,交易陡然萎縮。
當時,財政部和市場管理部門將實物券流通中所發生的問題,歸因於場外市場的存在,並認為記賬式債券是交易所才可能擁有的特性。隨即,1995年8月,國家正式停止了一切場外債券市場,證券交易所變成了中國惟一合法的債券市場。
1995年財政部僅試點發行了117億元的記賬式國債,到了1996年,記賬式國債開始在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大量發行。這一年,證券交易所發行了六期共1 116.7億元的記賬式國債,占當年國債發行量的52.5%。同時,二級市場成交量也迅速放大,1996年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債券成交量比1995年增長了近10倍,其中上海證券交易所佔成交總量的95%以上。同時,隨著債券回購交易的展開,初步形成了交易所債券市場體系。
1997年,金融體制改革的需求和偶然外部事件的推動,使得中國的場外債券市場獲得了歷史契機,以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形式出現,並得以快速發展。
從當時的情況看,全社會對建立場外債券市場的需求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中央銀行要進行直接貨幣政策向間接貨幣政策的轉軌,沒有成熟的場外債券市場制約了間接調控體制的建立。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操作必須依託於規模大、流動性好的場外債券市場來進行,1996年人民銀行開始進行債券的公開市場操作,由於沒有中國場外債券市場的支持,1997年初就停滯了;二是國家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只有以機構為主的場外債券市場才能支持大規模的國債發行;三是商業銀行需要通過債券回購市場解決銀行間的融資問題,同時需要增加債券資產比重以改善自身的資產結構,這些都必須有場外債券市場作為基礎。
❻ 銀行間債券市場與交易所市場的區別詳細一點!謝謝
簡單的說,銀行間債券市場是金融機構(包括銀行、證券公司、基金內公司、保險公司等)進容行債券買賣和回購的市場。而交易所市場是所謂的二級市場,是面向所有投資者(包括上述機構投資者,以及個人投資者)開放的市場。中國的債券市場中,前者佔了絕大部分,而作為個人投資者,只能進入後者交易投資。如下圖:
銀行間債券市場(B)
交易所債券市場(E)
1.發行主體:B--財政部,政策性銀行,企業;
E--財政部,企業
2.託管人:B--中央結算公司;
E--交易所
3.
交易方式:
B--詢價交易,自主完成債券結算和資金清算;
E--撮合交易,自動完成債券交割和資金清算
4.
市場成員:B--各類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個人(櫃台),企業,事業(委託代理行進入市場);
E--非銀行金融機構,非金融機構,個人
5.
投資特點:B--安全性高,流動性較好,收益性較好;
E--收益高,流動性較好,安全性一般
❼ 債券啥時候可以交易
先看看債券的交易方式都有什麼,就會了解債券什麼時候可以交易了:
債券的交易方式大致有債券現貨交易、債券回購交易、債券期貨交易。
一、債券的定義:
債券是國家政府、金融機構、企業等機構直接向社會借債籌措資金時,向投資者發行,並且承諾按規定利率支付利息並按約定條件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
二、目前在深、滬證券交易所交易的債券有現貨交易和回購交易。
(一)現貨交易
又叫現金現貨交易,是債券買賣雙方對債券的買賣價格均表示滿意,在成交後立即辦理交割,或在很短的時間內辦理交割的一種交易方式。
(二)回購交易:
是指債券持有一方出券方和購券方在達成一筆交易的同時,規定出券方必須在未來某一約定時間以雙方約定的價格再從購券方那裡購回原先售出的那筆債券,並以商定的利率(價格)支付利息。
目前深、滬證券交易所均有債券回購交易,但只允許機構法人開戶交易,個人投資者不能參與。
1、債券回購交易的流程如下:
(1)回購委託--客戶委託證券公司做回購交易。
(2)回購交易申報--根據客戶委託,證券公司向證券交易所主機做交易申報,下達回購交易指令。回購交易指令必須申報證券賬戶,否則回購申報無效。
(3)交易系統前端檢查--交易系統將融資回購交易申報中的融資金額和該證券賬戶的實時最大可融資額度進行比較,如果融資要求超過該證券賬戶實時最大可融資額度屬於無效委託。
(4)交易撮合--交易所主機將有效的融資交易申報和融券交易申報撮合配對,回購交易達成,交易所主機相應成交金額實時扣減相應證券賬戶的最大融資額度。
(5)成交數據發送--T日閉市後,交易所將回購交易成交數據和其他證券交易成交數據一並發送結算公司。
(6)標准券核算--結算公司每日日終以證券帳戶為單位進行標准券核算,如果某證券帳戶提交質押券折算成的標准券數量小於融資未到期余額,則為"標准券欠庫"
,登記公司對相應參與人進行欠庫扣款。(由於採取前端監控的方式,一般情況下,不會出現參與人和投資者"欠庫"的問題,只有標准券折算率調整才可能導致"標准券欠庫"。)
(7)清算交收--結算公司以結算備付金賬戶為單位,將回購成交應收應付資金數據,與當日其他證券交易數據合並清算,軋差計算出證券公司經紀和自營結算備付金賬戶凈應收或凈應付資金余額,並在T+1流程辦理資金交收。
回購到期日,交易系統根據結算公司提供的當日回購到期的數據,為相關帳戶增加相應可融資額度。融資方可以在可融資額度內進行新的融資回購,從而實現滾動融資;或者融資方可以申報將相關質押券轉回原證券賬戶,並可在當日賣出,賣出的資金可用於償還到期購回款。
2、交易方法:
債券持有人在賣出一筆債券的同時,與買方約定,經過一定期限後,以一定的價格再行買回該筆債券的交易。投資者在上證所交易市場進行國債回購交易,必須選定一家證券經營機構並簽訂全面指定交易協議。投資者在上證所交易市場進行企業債回購交易,無需申報"回購登記"可直接委託進行企業債回購交易。
3、申報要求
(1)申報單位:手(1手=1000元標准券)。
(2)計價單位:資金到期年收益率(%),報價時省略百分號(%)。
(3)價格變動單位:0.005或其整數倍。
(4)每筆申報限制:最低申報限額為100手,最高申報限額為10000手。
(5)申報價格按照交易規則的規定執行。
(三)期貨交易
債券期貨交易是一批交易雙方成交以後,交割和清算按照期貨合約中規定的價格在未來某一特定時間進行的交易。目前深、滬證券交易所均不開通債券期貨交易。
期貨交易的流程:
(1)
期貨交易者在經紀公司輸開戶手續,包括簽署一份授權經紀公司代為買賣合同及繳付手續費的授權書,經紀公司獲此授權後,就可根據該合同的條款,按照客戶的指標辦理期貨的買賣。
(2) 經紀人接到客戶的訂單後,立即用電話、電傳或其它方法迅速通知經紀公司駐在交易所的代表。
(3) 經紀公司交易代表將收到的訂單打上時間圖章,即送至交易大廳內的出市代表。
(4) 場內出市代表將客戶的指令輸入計算機進行交易。
(5) 每一筆交易完成後,場內出市代表須將交易記錄通知場外經紀人,並通知客戶。
(6)
當客戶要求將期貨合約平倉時,要立即通知經紀人,由經紀人用電話通知駐在交易所的交易代表,通過場內出市代表將該筆期貨合約進行對沖,同時通過交易電腦進行清算,並由經紀人將對沖後的純利或虧損報表寄給客戶。
(7)
如客戶在短期內不平倉,一般在每天或每周按當天交易所結算價格結算一次。如帳面出現虧損,客戶需要暫時補交虧損差額;如有帳面盈餘,即由經紀公司補交盈利差額給客戶。直到客戶平倉時,再結算實際盈虧額。
❽ 債券交易場所有哪些
國內債券交易場所分為場內市場和場外市場兩個主要的場所,其中場外市場交易量佔到我版國債券權交易總額的95%以上,是投資者交易的最主要場所。
國內債券交易場所一般有兩個交易場所:銀行間市場與銀行櫃台市場(俗稱otc市場)
一.銀行間市場。
主要是我國各類型銀行相互之間的債券交易市場,可以有效的調節銀行之間的貨幣流通和供應量。
一般政府主體發行或者批准發行的國債,地方債及企業債在該市場流通交易。
二.銀行櫃台市場。
俗稱otc市場,具有沒有固定的交易場所,規定的成員資格,嚴格可控的規則制度和規定的交易產品和限制等特點。
一般由交易雙方協商交易價格。
部分國債交易在該場所進行交易。
❾ 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的區別
交易所場內交易,參與者比較廣泛,適合不同投資者,只要通過交易所開戶都能參與交易(例如保險公司、基金公司、央企財務公司、企業、個人投資者),而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顧名思義主要是一些銀行類的金融機構進行交易的地方(不過現在已經放開了一些准金融機構進入,但個人投資者是不能進入交易的,而一般企業只能通過代理機構參與),一般在這個市場交易的單項金額比較大,所以交易方式也有不同,而在交易所交易是通過交易系統撮合,自動完成債券交割和清算,交易雙方都不清楚對方是誰,跟買賣股票一樣。而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是通過雙方詢價交易,雙方自主完成債券結算和資金清算,就是兩個銀行間彼此討價還價面對面交易;起初,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債券交易系統提供公開報價和對話報價兩種報價形式,交易雙方通過交易系統界面進行格式化詢價,達成一致後確認成交,然後根據雙方約定的清算路徑,自行清算,引入了電子化的報價驅動交易。而且政策性銀行,例如農業發展銀行、進出口銀行、國家開發銀行等發行的金融債,一般只能通過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而交易所一般交易的是普通企業債券品種。
應該有很多,因為幾乎每個月政策型銀行都要發行金融債,還有央行票據、國債、以及債券和國債回購;普通企業債應該很少。詳細具體的需要要打開銀行資產管理部門們的交易軟體才明了,一般人很少去了解,即使以前知道,但每天都在變化,所以我也不能肯定知道,幫不了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