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股市和美國股市的區別是什麼
中國股市的建立始自上一世紀九十年代初,可以說,中國股市的規則是「胎生」於美國股市的規則。同時,結合了中國的具體情況,修改建立的。相較美國股市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中國股市只有二十多年,法規的完善性需要時間的彌合。總體講,兩個市場有主要區別如下:
單一國家與世界區域的范疇區別:
中國股市僅僅涵蓋是中國的企業,這不同於美國集合了近一百個國家的企業。到2011中國股市的市場規模約合3兆億美元,而美國NYSE和NASDAQ總和為128兆億,它的規模大大超出了世界前五名的總量。
中國股市近年發展迅速,已成為世界第五大市場,但是,從國際投資的自由度來講,至今還要通過QFII和RQFII等形式,才能進入A股市場,限制多多。故此,它還屬於單一性的地域市場,完全不同於美國股市的自由和世界性特點。
政策市與自由市的大環境區別:
一是中國設立的漲停板,對日交易波動設置上下限的控制,這使得大幅沖擊,需要若干天才能釋放完,交易的自由度受到一定的限制。而美國市場,除了某些特殊情況,一般不停盤,對於股票日差上下不予干涉。二是在中國,由於有許多國有企業掌控在政府手裡,政府就是最大的股東,這樣有許多非流通股存在,容易造成流通股相對較少和股票的大幅波動;而美國政府,一般只以養老金,社保基金等方式購買企業股,並由特別指定的專業公司為其管理,投資在個股的比例一般都不大,這樣基本不會影響流通。當然,解決流通量問題,可以增加發行股,但是,量過大,會造成長期股值的增長緩慢,影響股民的積極性。
投機市場與投資市場的目地區別:
中國股市常有莊家操控,其目的為短期獲利;再加上,中國上市企業,分紅很少,這樣股市投機的意味較濃;美國股市的許多機構,包括養老金,退休金在內的投資機構,一般是以長線或紅利回報為目的,機構操作不明顯,平日的交易量,都只佔總股數目的0.5%-3%左右,這樣微量的交易,不太容易引起的的波動,穩定性極好。沒有所謂「莊家」。一般百姓,也主要買共同基金。
T+1與T+0---股票買賣時效性區別
中國股市不能在同一日實現買與賣;美國股市可以買後即賣,其操作自由度完全依靠股票所有人。這種靈活性可能造成「喜者更喜,悲者更悲」的一邊倒的現象,增加了股票的幅度變化。另一方面,使得投資者,能夠有可能快速逃離危險及快速套利。
鮮少做空與普遍做空的監督機制的區別:
紐約股票交易市場(NYSE),納斯達克(NASDAQ)和美國交易市場(AMEX)是三個主要的交易市場。其中絕大部分股票都設有做空機制。做空機制的健全與否,直接影響到股票市場的健康與否。做空機構會從反面,促進企業行為的規范。企業一旦做出違反規則的事情而讓做空機構抓住了「小辮子」,並通過媒體公布於天下。股票就會下跌,搞不好,董事會就要換人。去年,美國許多做空機構,抓住許多中國在美上市企業的財務造假和隱瞞違規操作的問題,迫使近30家企業被停牌或摘牌。確實起到了民眾對企業的監督作用。
在中國,做空機制開始不久,允許做空的企業也不多。加上對問題企業取證較難,對取證人員的安全缺乏保障,對做空的監督執行缺乏力度。再者,由於上市主體為國企,再要另外一個國企去「監視」,很難透明地說出它的公允程度。
此外,在與交易有關方面也有許多不同之處,如交易代號與代碼,手續費,借貸,紅利發放(年/季),稅收,金融衍生品等方面,中美股市都存在差別。
總之,中美兩國股市的區別是成長與成熟的區別。美股市場的成熟發展給它帶來了巨大的機會,而中國市場的崛起,正向世人展現它未來的潛力。
Ⅱ 在深市與滬市上市的區別
選擇在深市和滬市上市由證監會決定,兩個交易所性質是一樣的,深市近幾年主要作為中小型企業上市的主要市場,因為相對滬市它的總市值要小一些。
在國外上市以後,同樣可以申請在國內上市。
Ⅲ 海外上市指標有哪些
NASDAQ市場上市的基本要求
一、小型資本市場(Small Cap. Market)
首次上市 持續上市
有形資產凈值 $4,000,000 $2,000,000
市值總額 $50,000,000 $35,000,000
凈收益(上一會計年度或前三個會計年度中的兩個年度)
$750,000 $500,000
公眾持股數(股) 1,000,000 500,000
經營歷史 市場資本總額 1年或$50,000,000 --
公眾股的市場價值 $5,000,000 $1,000,000
最底買價 $4.00 $1.00
股東(整批持有者) 300 300
造市商 3 2
企業內部治理 是 是
註:1、不論是首次上市還是持續上市,公司必須滿足下列條件中的一個:有形資產凈值要求、(有形資產凈值指總資產(不包括商譽)減去總負債的差額)、市場資本總額要求、凈收益要求。
2、公眾持股數可定義為除發行公司高級職員或董事直接或間接持有的股票或其他持有總發行股票10%以上的利益所有人以外的人持有的股票。
3、整批持有者是指持有100股以上股票的股東。
4、如經營期少於1年,那麼首次上市要求公司市場資本總額至少達到$50,000,000.
二、全國市場上市(National Market)要求
首次上市1
首次上市2
首次上市3
持續上市1 + 2
持續上市3
有形資產凈值
$6,000,000
$18,000,000
--
$4,000,000
--
市值總額 資產總額 收益總額
--
--
$75,000,000或$75,000,000且$75,000,000
--
$50,000,000或$50,000,000且$50,000,000
稅前收益(上一會計年度或前三個會計年度中的兩個年度)
$1,000,000
--
--
--
--
公眾持股數
1,100,000
1,100,000
1,100,000
750,000
750,000
經營歷史
--
2年
--
--
--
公眾股的市場價值
$8,000,000
$18,000,000
20,000,000
$5,000,000
$15,000,000
最底買價
$5.00
$5.00
$5.00
$1.00
$5.00
股東(整批持有者)
400
400
400
400
400
造市商
3
3
4
2
4
企業內部治理
是
是
是
是
是
註:1、有形資產凈值指總資產(不包括商譽)減去總負債的差額。
2、對於上表中首次上市或持續上市選項3的情況,公司必須滿足下列條件中的一個:市場資本總額、資本總額、收益總額。
3、公眾持股數可定義為除發行公司高級職員或董事直接或間接持有的股票或其他持有總發行股票10%以上的利益所有人以外的人持有的股票。
4、整批持有者是指持有100股以上股票的股東。
多倫多上市的基本要求
1、多倫多創業板(TSX VENTURE EXCHANGE)
有形資產凈值(總資產除於所有負債及無形資產)
至少CAD$750,000(¥3,750,000)
已投入主要項目的資金
至少CAD$250,000(¥1,250,000)
營運資金
足夠在上市後12個月營運資金及商業計劃書內所提出的資金要求,並有至少CAD$100,000(¥500,000)剩餘的流動資金
稅前贏利
至少CAD$100,000(¥500,000)
公眾持股量
至少為總發行股數的20%,公眾持股量的市值至少為CAD$500,000(¥2,500,000)
市場流通量
至少有500,000股是流通股
上市時的股東數目
至少200人持有一手或以上的自由流通股票
2、多倫多主板(TSX)
有形資產凈值(總資產除去所有負債及無形資產)
至少CAD$2,000,000(¥10,000,000)
稅前營利
至少CAD$200,000(¥1,000,000)
稅前流動資金(CASHFLOW)
至少CAD$500,000加幣(¥2,500,000)
營運資金
足夠在上市後商業計劃書內所提出的資金需求
市場流通量
至少有1,000,000股是自由流通,市值至少為
CAD$4,000,000(¥20,000,000)
上市時的股東數目
至少300人持有一手或以上的流通股
香港聯交所主板市場與創業板市場股票上市基本要求
比較項目 主板 創業版
盈利要求 5000萬港元(最近一年2000萬,再之前兩年合計3000萬)
不設置盈利要求
營業記錄 必須具備3年業務記錄 必須顯示公司有兩年的「活躍業務記錄」
主要業務上市後的保薦期尖 無具體規定 無具體規定
最低市值 1億港元 無具體規定,但實際上在上市 時不得少於4600萬港元
最低公眾持股量 5000港元或已發行股本的25%(以較高者為基準),市值40億以上可以降為10%
股票於上市時至少必須達到3000萬港元且須占已發行股本的20%-25%
股東與高持股量股東最低持股量 無規定 不得少於已發行股本的35%
股東人數 至少100名,每100萬港元發行額須由不少於3名股東持有
至少100名
包銷安排 必須全麵包銷 無硬性規定
公司治理要求 2名獨立非執行董事,1名公司秘書,設立審核委員會
除主板規定外,聘1名會計師,1名執行董事任監察主任,設審計委員會
監管制度 介乎信息披露與判斷利弊之間的混合制度
全面信息披露,買賣風險自擔
Ⅳ 公司在中國上市和在海外上市有什麼區別具有什麼條件才能在海外上市
不同國家交易所對於企業的上市標準是不同的。即使在同一個交易所,不同行業的估值也有不同。這不是幾句話能說清楚地。你想了解更加詳細的境外上市資料,可以看看我們的網站:www.3009.cn。我們是財富指數資本集團北京代表處。
企業境外上市的主要指標是利潤、成長性
Ⅳ 外媒:滴滴計劃本月在美上市,在美上市和在國內上市有何不同
在美上市和國內上市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國內證監會和交易所對業務操作的干預很多在國內上市的情況下,證監會和交易所很容易干預業務操作,即使某些交易行為得到董事會和股東大會的批准,也仍然需要證監會和交易所的同意。相比之下,海外上市公司更有自主權。
兩家公司的盈利要求不同國內上市對企業的盈利要求更高,即使一些新興行業,如互聯網企業、提供解決方案的企業有持續盈利,也可能會質疑盈利模式能否持續,包括企業的歷史沿革、歷史上與盈利無關的問題。所以海外上市不存在的問題,可能導致在國內上市失敗。
西方股市經歷了長時間的漲跌,而我們的股市才剛剛起步。經過西方這么多年的發展,它的監管已經很完善了,我們的股市跌跌撞撞。中國股市對上市公司的要求比較嚴格,很多公司是連續三年盈利後才被排除在a股之外,而美股對公司上市的要求沒有那麼嚴格。他只看公司未來發展是否有競爭力,是否有長期發展潛力,這種差異可能是一些企業選擇海外上市的原因。
Ⅵ 為什麼中國的很多企業集團的股票並不在中國上市,而是美國納斯達克上市,這裡面有什麼原因嗎。謝謝!
1,財務指標達不到A股的上市標准,只好去美國上市。
2005年8月,網路在美國上市的時候,就有人提出這個疑問。我們來看看吧,網路2003年才宣布盈利,至上市時盈利的記錄只有兩年。而直到上市當年前一個季度,網路的凈利潤才只有30萬美元,相當於240萬元人民幣,這根本達不到A股中小板的上市條件「最近3個會計年度凈利潤均為正數且累計超過人民幣3000萬元;最近3個會計年度經營性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累計超過人民幣5000萬元,或最近3個會計年度營業收入累計超過人民幣3億元」,甚至達不到現在創業板的上市條件:「最近2年連續盈利,最近兩年凈利潤累計不少於1000萬元,且持續增長」或「最近一年盈利,且凈利潤不少於五百萬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少於五千萬元,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增長率均不低於百分之三十」;「發行前凈資產不少於兩千萬元」。
網路還算好的,新浪搜狐(SOHU)網易(NTES)在美國上市的時候,公司不要說盈利,連盈利模式都說不清呢,更說不上達到A股的上市標准。
2,因為A股不堪「圈錢」。
比如某次股市暴跌之後,很多投資者要求停上ipo,以阻止「資金被分流」。沒想到監管部門從善如流,真把ipo給停了。但企業還是得融資啊。所以這段時間,中石油(PTR)中移動這些比較優秀的央企都跑到香港去圈錢,此後也去美國發行了adr.
Ⅶ 境外上市與境內上市的公司有什麼區別啊
境內上市與境外上市的對比與優缺點:
1、國內估值更高:
國內上市公司不管成長型的還是穩定型的,市盈率動輒30-40倍,發行市盈率長期高於市場交易的同行業股票市盈率。能讓上市公司發行同樣的股份融到更多的錢。這可能使國內上市的核心優勢。
2、國能上市更容提升升在國內的知名度:截止2011年08月19日,滬深兩市共有A股賬戶16,002.19萬戶,B股賬戶251.75萬戶;有效賬戶13,746.23萬戶。只要你的股票有點風吹草動就有將近7000萬的股民(有效賬戶數除以2)可能會關注,廣告價值不可謂不大。
3、國內上市審核可能是全世界最嚴格的
中國企業上市是核准制,想上市的企業都要經過中國證監會殘酷的核查,上市之後相當於脫了一層皮。美國是注冊制,只要符合上市硬指標只要向相關部門注冊一下資料就可以上市。
4.國內對企業盈利要求更高,像網路在虧損的時候就上市的情況在國內不會出現,即便在創業板規定了可以用一年盈利上市的條件後到現在也沒有出現盈利一年就上市的案例。
國內對企業盈利的確定性關注更高,比如一些新興行業,如互聯網企業、提供解決方案的企業等,即便是有持續的盈利,可能也會對盈利模式能否持續產生質疑,不但要知道你能賺錢,還要你能說明白為什麼你一直能賺錢。
國內對跟企業經營不相關的東西:如歷史沿革等要求更多,可能是出於對國有資產的保護和認為民營企業是有「原罪」的觀念。國內審核過程中對企業歷史中出現的與盈利能力無關的問題也非常關注。
總之,國內上市關注的問題很多,而這些問題可能遠超過投資者關注的范疇,因此在國外上市中不是問題的事情在國內可能導致無法上市。
2、國內證監會、交易所更愛干預企業經營
國內證監會和交易所更愛干預企業經營,一些交易行為即便是企業的董事會、股東會都通過了,還需要經過證監會和交易所的同意才行。這點國外上市的公司應該有更多的自主性。
3、靈活性不夠
現在國內上市機制還比較僵硬:只能是增量發行(比如有些投資機構想在企業發行上市的時候賣一些股份在國內無法實現,且必須鎖定一年以後才能賣),上市和發行捆綁在一起(不能只發行不上市、也不能只上市不發行),發行比例不能調整(發行後4億股以上必須發行10%以上,發行後4億股以下必須發行25%以上,要精確到小數點後一位,多了不行,少了更不行。沒有辦法滿足每個企業不同的融資需求)。
Ⅷ 請問國內上市的基本條件是什麼,為什麼國內許多質地好的公司,百度、新東方、當當等都去國外上市呢
企業在國內公開發行及上市的基本條件:
一、規模要求
1、凈利潤:主板上市要求3年盈利,且累計超過3000萬元。創業板(徵求意見)上市要求2年盈利,且累計不少於1000萬元;或者最近1年盈利,且凈利潤不少於500萬元。
2、營業收入:主板上市要求3年累計超過3億元。創業板(徵求意見)上市要求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少於5000萬元,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增長率均不低於30%。
3、經營性現金凈流入(與營業收入指標二選一):主板上市要求3年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累計超過5000萬元。創業板(徵求意見)上市暫無要求。
4、凈資產及股本總額:主板上市要求發行前股本總額不少於3000萬元。創業板(徵求意見)上市要求發行前凈資產不少於2000萬元,發行後股本總額不少於3000萬元。
二、合規經營要求
1、環保:是否屬於13個重污染行業(火電、鋼鐵、水泥、電解鋁、冶金、建材、采礦、化工、石化、制葯、輕工、紡織、製革)。是否屬於4個嚴格監控的重污染行業(火電、鋼鐵、水泥、電解鋁)或跨省從事上述13個重污染行業。
2、稅收:上市前各項稅收優惠是否符合國家的有關規定;上市前是否存在嚴重的偷漏稅嫌疑,或已受到嚴重處罰;上市後的各項稅收優惠必須符合國家的有關規定。
3、會計基礎:是否存在大量採用現金收購或收款;銷售費用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是否過高;內控是否過於薄弱。
三、行業發展情況及行業競爭地位
1、市場容量和發展趨勢。
2、是否符合產業政策。
3、上市主體的市場地位及市場佔有率。
4、上市主體的未來發展方向與目前主營業務的相關性,是否會導致主營業務結構發生重大變化。
5、創業板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五新」:新經濟、新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新服務,「三高」:高技術、高成長、高增值。
四、經營模式
1、采購模式及對上游的依賴程度。通過貿易商采購的模式重點關注貿易商是否僅為發行主體服務。
2、生產模式及先進工藝、技術的運用:對生產過程中的價值增值重點關注企業是否是自主生產還是外協。
3、銷售模式及對下游的依賴程度。通過經銷商銷售的模式重點關注經銷商是否完成了產品的最終銷售和主要的終端使用客戶。
4、在能源及原輔材料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下,是否具有較強的化解能力。
5、是否具有嚴重的季節性和周期性。
五、上市主體的完整性及獨立性
1、同業競爭(要求完全避免)。
2、關聯交易(要求盡量減少)。
3、「五獨立」(業務獨立、資產完整、人員獨立、機構分開、財務獨立)。
六、其他影響上市時間的因素
1、重大資產重組:非同一實質控制人下的重大重組(主板3年、創業板2年);同一實質控制人下的重大重組(運行1個會計年度)。
2、實質控制人發生變更(主板3年、創業板2年)。
3、高管層發生重大變化(主板3年、創業板2年)。
4、股改時評估後調賬(3年)。
國外上市可以擴大融資渠道、
還可以以股權換制度,優化公司治理機構。
國外可以節約融資時間,
Ⅸ 境外上市和境內上市有哪些區別,在哪上市
您好,國內估值更高:國內上市公司不管成長型的還是穩定型的,市盈率動輒30-40倍,發行市盈率長期高於市場交易的同行業股票市盈率。能讓上市公司發行同樣地股份融到更多的錢。這可能是國內上市的核心優勢。國內上市缺點
「國內上市審核可能是全世界最嚴格的」中國企業上市是核准制,想上市的企業都要經過中國證監會殘酷的核查,上市之後相當於脫了一層皮。美國是注冊制,只要符合上市硬指標向相關部門注冊一下資料就可以上市。
國內對企業盈利要求更高,像網路在虧損的時候就上市的情況在國內不會出現,即便在創業板規定了可以用一年盈利上市的條件後到現在也沒有出現盈利一年就上市的案例。
國內對企業盈利的確定性關注更高,比如一些新興行業,如互聯網行業、提供解決方案的企業等,即便是有持續的盈利,可能也會對盈利模式能否待續產生質疑,不但要知道你能賺錢,還要你能說明白為什麼你一直能賺錢。
國內對跟企業經營不相關的東西:如歷史沿革等要求更多,可能是出於對國有資產的保護和認為民營企業是有「原罪」的觀念,國內審核過程中對企業歷史中出現的與盈利能力無關的問題也非常關注。
總之,國內上市關注的問題很多,而這些問題可能遠超過投資者關注的范疇,因此在國外上市中不是問題的事情在中國可能導致無法上市。
「國內證監會、交易所更愛干預企業營業」一些交易行為即便是企業的董事會、股東會都通過了,還是需要經過證監會和交易所的同意才行。這點在國外上市的公司有更多的自主性。
「靈活性不夠」現在國內上市機制還比較僵硬;只能是增量發型(比如有些投資機構想在企業發行上市的時候賣一些股份在國內無法實現,且必須鎖定一年以後才能賣),上市和發型捆綁在一起(不能只發行不上市、也不能只上市不發現),發行比例不能調整(發行後4億股以上必須發型10%以上,發行後4億估一下必須發行25%以上,要精確的小數點後一位,多了不行,少了更不行。沒法滿足每個企業不同的融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