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國性場外交易市場的介紹
OTC(Over the Counter)市場:即場外交易市場,或稱櫃台交易,是指在證券交易所以外進行的各種證券交易活動,市專場參與各方屬由眾多企業、證券公司、投資公司以及普通投資者組成,是一個分散且無固定交易場所的無形市場,主要採用協商定價方式成交。在中國於2013年11月份成立中國股權託管交易聯盟(中國場外市場服務聯盟),標志中國場外市場進入了行業自律與維護,交流,規范的狀態。由國家科技部牽頭的科技金融部級聯席會議的主辦司--科技部條件財務司巡視員鄧天佐任首屆聯盟主席。
2. 場外交易市場的問題!!
要把書讀明白!
3. 我國退出機制與場外交易市場有什麼聯系
這是3篇學位論文,用PDF就能打開,希望能幫到你 ,記得給分
4. 國內的場外交易市場有哪些及其特點
泛指在證券交易所以外進行證券交易的場所,又叫櫃台交易市場、店頭交易市場,回也叫無形答交易市場,比如代辦股份轉讓,非上市開放式基金的發行,在銀行發行的非上市債券,金融機構的互換交易和信用衍生品交易等otc交易,以及商品證券和貨幣證券的交易等都屬於場外交易市場。特點就是交易量大,交易比較自由雙方往往可以協商,交易雙方大多是金融機構,監管比場內交易要寬松
5. 什麼叫全國性場外交易市場
全國性場外交易市場:
即OTC(Over the Counter)市場:即場外交易市場,或稱櫃台交易,是指在證券交易所以外進行的各種證券交易活動,市場參與各方由眾多企業、證券公司、投資公司以及普通投資者組成,是一個分散且無固定交易場所的無形市場,主要採用協商定價方式成交。在中國於2013年11月份成立中國股權託管交易聯盟(中國場外市場服務聯盟),標志中國場外市場進入了行業自律與維護,交流,規范的狀態。
場外交易市場的功能:
場外交易市場與證券交易所共同組成證券交易市場要具備以下功能:
(1)場外交易市場是證券發行的主要場所。新證券的發行時間集中,數量大,需要眾多的銷售網點和靈活的交易時間,場外交易市場是一個廣泛的無形市場,能滿足證券發行的要求。
(2)場外交易市場為政府債券、金融債券以及按照有關法規公開發行而又不能或一時不能到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票提供了流通轉讓的場所,為這些證券提供了流動性的必要條件,為投資者提供了兌現及投資的機會。
(3)場外交易市場是證券交易所的必要補充。場外交易市場是一個「開放」的市場,投資者可以與證券商當面直接成交,不僅交易時間靈活分散,而且交易手續簡單方便,價格又可協商。這種交易方式可以滿足部分投資者的需要,因而成為證券交易所的衛星市場。
6. 我國場外交易市場建設現狀如何
中國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包括:滬深主板,深市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
場外交易市場包括新三板和區域股權交易市場;其中新三板指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是中國證監會設立的,是全國性的;區域股權交易市場被定位於為省級行政區劃內,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股權、債權轉讓和融資服務的股權交易市場,是區域性的。
二、「區域」建設存在的問題
1、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的區域限定的問題
政策指導:「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有「區域性」的限定,「原則上」不得跨區域開展業務,也不得接受跨區企業掛牌。
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的區域限定,不符合上海是中國金融中心的定位,不利於推進融資的開放,上海資本市場的優勢無法發揮,無法更好地服務於全國的中小微企業。
2、區域股權交易市場競爭無序問題。
各地政府及各家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往往從自身利益出發,自定市場准入條件、交易規則制度,容易出現地方保護主義(操縱價格、補貼壟斷政策)等無序競爭的情況,妨礙企業選擇最為適合的資本市場,又形成重復建設浪費資源情況,不利於市場的公平競爭。
3、區域股權交易市場融資交易的活躍性欠缺問題。
政策限定,區域股權交易市場不能採取做市商制度;一些區域股權交易中心沒有雄厚的資金實力,沒有強大的專業團隊,無法進行市商制度的操作。
7. 誰了解有關於場外交易市場(OTC市場)的書啊,麻煩告訴我一些,因為論文最後要標注
《場外交易市場法律制度構建》作 者:顧功耕;《證券場外交易市場發展研究》作 者:胡經生;《中國場外交易市場發展報告》作 者:高巒;《中國場外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發展報告》作 者: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
8. 我國場外交易市場目前有幾家,除了天津還有哪個
北京中關村的新三板、天津股權交易所、上海股權託管中心、廣州股權交易中心、重慶股權交易中心、浙江股權交易中心等,江蘇股權交易中心即將出世。
9. 場外交易市場的與櫃台交易市場的區別,以及場外交易市場存在的問題
區別主要有:
1、和場內市場相比,場外衍生品市場監管寬松,場外衍生品市場數量龐大、種類繁多遠遠大於場內市場。
2、場內衍生產品是在有形的交易所進行交易的產品,這種交易方式具有交易所向交易參與者收取保證金、同時負責進行清算和承擔履約擔保責任的特點。所有的交易者集中在一個場所進行交易,這就增加了交易的密度,一般可以形成流動性較高的市場。
3、場外衍生產品是在無形的、主要依據交易對手間達成協議進行交易的衍生產品。同時,為了滿足客戶的具體要求、出售衍生產品的金融機構需要有高超的金融技術和風險管理能力。由於每個交易的清算是由交易雙方互負責任進行的,交易參與者僅限於信用程度高的客戶。相對而言,場外衍生品市場監管難度更大,對於參與者的要求也更高。
場外交易市場存在的問題:
1.法律地位模糊,缺乏健全的法制建設和監管制度。在我國場外交易市場的發展史上,從未出現一部與支持場外交易市場相關的專門法律,場外交易市場既沒有清晰的法律地位和法律規范,也沒有相應的運行規則,其合法性問題也頗受爭議。另一方面,場外交易市場缺少合理有效的監管制度,政府部門監管不到位,該市場仍未建立統一的信息披露制度,大量存在信息披露不規范、不及時的現象,且信息披露渠道不暢通,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無法得到有效保護。
2.協商交易和集合競價交易的制度不合理。現階段在我國場外交易市場進行的交易主要採用協商交易和集合競價交易,協商交易容易導致交易雙方互相串謀,使國家、集體或第三方的合法權益遭受損害。而代辦股份轉讓系統的股份轉讓大部分以集合競價的方式配對成交,這在代辦股份轉讓系統交易不活躍的情況下,將導致投資者等待匹配的交易對手的時間大大延長,降低交易成功的幾率。
3.行政色彩濃厚,管理效率低下。我國的場外交易市場是在政府主導下發展起來的,政府過多對場外交易市場的價格形成、交易條件等進行干預或控制,嚴重降低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市場的功能得不到正常發揮。
4.市場參與者水平有限,阻礙市場發展。從融資者角度上看,中小企業是場外交易市場的主體,而我國的中小企業的管理和技術水平落後,自主創新能力低下,且其對外負債水平偏高,盈利能力不足,整體風險較大,因此投資者容易蒙受損失,不利於促進場外交易市場的發展。從投資者角度上,機構投資者能否穩定市場的問題一直廣受爭議,我國的機構投資者是否具有理性投資行為經常受到質疑,其甚至為了追求短期的高額利潤破壞市場的穩定。而大部分個人投資者的知識水平有限,缺乏經驗和自主判斷能力,投資行為總體不夠理性,決策時容易因受羊群效應的干擾等原因而虧損,甚至因此對投資場外交易市場失去信心,阻礙該市場的發展。
5.融資和再融資功能缺失。代辦股份轉讓系統最大的缺陷在於缺少發行功能,從而無法滿足企業的融資和再融資需求。公司在場外交易市場掛牌後,不能通過增發、配股等方式再融資,市場的資源配置和引導資金流向的功能喪失,降低市場的流動性和效率,導致場外交易市場的吸引力下降,甚至會因此削弱人們的重視程度,使該市場難逃被邊緣化的後果。
6.不同層次的資本市場間缺少合適的轉板機制。現階段上交所和深交所的退市企業可以進入代辦股份轉讓系統,但代辦股份轉讓系統中的企業卻不能升級進入創業板、中小企業板或主板市場。場外交易市場不應僅局限於承接從交易所退市的公司,還應成為二板和主板市場的搖籃和培育具備良好發展前景的中小企業、高科技企業的孵化器。目前的這種機制不利於公司的發展,限制企業在不同層次的資本市場間有序、良性流動,降低了場外交易市場的流動性
10. 當今世界上的場外交易市場的情況
英國:英國於1980年設立非掛牌證券市場(Unlisted Securities Market,USM),當年有23家公司掛牌。截至1989年底,USM共有上市公司448家,總市值為89.75億英鎊。這之後,USM市場逐年萎縮,至1996年關閉時只有12家公司和8.39億英鎊市值。 倫敦證券交易所建立英國另項投資市場(Alternative Investment Market,簡稱AIM),主要為新創建的成長型小公司提供融資服務。1999年11月,英國設立了高科技企業融資市場TECHMARK,是倫敦股票交易市場為滿足創新技術企業的獨特要求而開辟的市場,它按照自成體系的認可方式和指數將高科技行業板塊的公司重新集結起來組成一個市場,稱為「市場內的市場」。
美國:納斯達克是全美證券商協會自動報價系統(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 Automated Quotations)的英文縮寫,但目前已成為納斯達克股票市場的代名詞。粉紅單市場創建於1904年,是為那些選擇不在交易所或納斯達克掛牌上市、或者不滿足掛牌上市條件的股票提供交易流通的報價服務,它也是美國唯一一家對上市既沒有財務要求,也不需要發行人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信息披露的證券交易機構。1990年,為了便於交易並加強場外交易市場的透明度,全美證券商協會開通了美國場外櫃台交易(以下簡稱「OTCBB」)電子報價系統,OTCBB電子報價系統提供實時的股票交易價和交易量,它帶有典型的第三層次市場的特徵——零散、小規模、簡單的上市程序、較低的費用。
台灣地區:台灣場外交易市場經過一系列的變革,形成了櫃台交易市場和興櫃股票市場的雙層次體系,而櫃台交易市場內部又包含一般上櫃股票和掛牌標准略低的二類股票。可以說,台灣場外交易市場已經形成了相對完善的體系。
建議看看這本《直擊新三板》,講的比較齊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