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什麼意思啊
「三綱」是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要求為臣、為子、為妻的必須絕對服從於君、父、夫,同時也要求君、父、夫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會中君臣、父子、夫婦之間的一種特殊的道德關系。
這是董仲舒為了維護封建等級制提出了的理論。
有不明白的地方再問喲,祝你學習進步,更上一層樓! (*^__^*)
Ⅱ 夫為妻綱 綱是什麼意思
夫為妻綱,夫唱婦隨,夫婦相敬如賓。
夫為一家之主。主,要能立正標竿。主,要明白道理。主,對妻要以坦誠相待,體貼關懷、鼓勵、安慰,治家需包容讓事,不該製造婆媳對立,
凡事以和為貴,為修身齊家的根本。在日常生活中夫妻能同甘與共苦,能同修與同福。
如家規難立,失了倫常,家就不能和藹興旺,此謂夫為妻綱。
Ⅲ 「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這三綱.是什麼意思
「三綱」是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要求為臣、為子、為妻的必須絕對服從於君、父、夫,同時也要求君、父、夫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會中君臣、父子、夫婦之間的一種特殊的道德關系。
這是董仲舒為了維護封建等級制提出了的理論。
Ⅳ "夫為妻綱"是什麼意思啊謝謝!
一、「夫為妻綱」的意思是妻子要以丈夫的要求為准則,強調作為女子「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妻子要在家庭中扮演相夫教子的角色,丈夫是家庭的絕對權威。
二、出處:「夫為妻綱」出自儒家傳統的倫理思想「三綱五常」,三綱為「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也就是所謂的「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五常為「仁、義、禮、智、信」。
宋代朱熹《禮緯·含文嘉》雲:三綱,謂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矣。
(綱,做表率。三綱就是君主是臣子的表率,父子是兒子的表率,丈夫是妻子的表率。)
(4)夫為妻綱指標擴展閱讀
「三綱五常」的影響
一、積極方面
中國二千餘年的傳統文化都是圍繞儒家「三綱五常」而來,領導者通過「三綱五常」來規范社會道德使社會各階層安居樂業,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社會的和諧穩定。
三綱五常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如重視主觀意志力量,注重氣節、品德,自我節制、發奮立志,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等。
二、消極方面
三綱五常和名教觀念,為封建階級統治和等級秩序的神聖性和合理性而辯護,成為中國封建專制主義統治的基本理論,為歷代封建統治階級所維護和提倡。它們作為封建社會的最高道德原則和觀念,被寫進封建家族的族譜中,起著規范、禁錮人們思想、行為的作用。
三綱是儒家奴化思想的根源,扭曲了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婦婦」之說。其核心是從於正理或無條件服從於上下關系,嚴重禁錮了人的思想,不利於社會的思想解放。
Ⅳ 漢代董仲舒提出的「夫為妻綱」是什麼意思
夫為妻綱出自西漢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書,隸屬於三綱五常。三綱五常作為一種道德原則、規范的內容,它淵源於先秦時代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義禮智等倫理道德觀念.孟子進而提出「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倫」道德規范.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貴陽而賤陰」的陽尊陰卑理論,對五倫觀念作了進一步的發揮,提出了三綱原理和五常之道.董仲舒認為,在人倫關系中,君臣、父子、求全責備三種關系是最主要的,而這三種關系存在著天定的、永恆不變的主從關系:君為主、臣為從;父為主,子為從;夫為主,妻為從.亦即所謂的「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這三綱.三綱皆取於陰陽之道.具體地說,君、父、夫體現了天的「陽」面,臣、子、妻體現了天的「陰」面;陽永遠處於主宰、尊貴的地位,陰永遠處於服從、卑賤的地位.董仲舒以此確立了君權、父權、夫權的統治地位,把封建等級制度、政治秩序神聖化為宇宙的根本法則.董仲舒又認為,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則是處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關系的基本法則,治國者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在他看來,人不同於其他生物的一個重要特點,在於人類具有與生俱來的五常之道.堅持五常之道,就能維持社會的穩定和人際關系的和諧.從宋代朱熹開始,三綱五常聯用.「夫為妻綱」表明了夫妻之間的地位。夫為一家之主。主,要能立正標竿。主,要明白道理。主,對妻要以坦誠相待,體貼關懷、鼓勵、安慰,治家需包容讓事,不該製造婆媳對立, 凡事以和為貴,為修身齊家的根本。在日常生活中夫妻能同甘與共苦,能同修與同福。
Ⅵ 君為臣綱 父為子綱 夫為妻綱 這三綱是什麼意思 仁 智
要求為臣、為子、為妻的必須絕對服從於君、父、夫,同時也要求君、父、夫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會中君臣、父子、夫婦之間的一種特殊的道德關系.
Ⅶ 「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這三綱.是什麼意思
「三綱」是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要求為臣、為子、為妻的必須絕對服從於君、父、夫,同時也要求君、父、夫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會中君臣、父子、夫婦之間的一種特殊的道德關系.
Ⅷ 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什麼意思
要求為臣、為子、為妻的必須絕對服從於君、父、夫,同時也要求君、父、夫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會中君臣、父子、夫婦之間的一種特殊的道德關系。
Ⅸ 夫為妻綱 什麼意思
「夫為妻綱」就是丈夫要為妻子作好表率。
「綱」在此處是做表率的意思。
出自西漢董仲舒的《禮緯·含文嘉》:「三綱謂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即君為臣之表率,父為子之表率,夫為妻之表率。
「夫為妻綱」在古代過於壓制女性的權力和地位,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男女之間牽手都會被指責,而在現代它有了新的概念,做丈夫的不能違背自己在感情上的承諾,才真正成為「綱」。
(9)夫為妻綱指標擴展閱讀
三綱五常之說,起於董仲舒,完成於朱熹。但是董仲舒沒有將「三綱」和「五常」並提連稱,首次並提連稱的是東漢後期的經學家馬融。這種並提連稱意味著封建思想家終於把封建綱紀和處理這種綱紀的道德原則結合為一體,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政治倫理道德體系。
宋朝時期,朱熹發展天理說,把「三綱五常」與「天理」聯結在一起,他認為三綱、五常是天理的展開,是「天理」體現於社會規范的當然的產物。至此,朱熹的「理一分殊」論便成為社會生活秩序的規范了。
朱熹指出,三綱之中,「父為子綱」是基礎,而它所要求的社會規范就是孝敬,這里的孝是指子女對父母的絕對服從,父母有過錯,做子女的也只能柔聲以諫,不能觸怒父母,「按照「父子相隱,直在其中」原則,子女隱瞞父母的罪責和過失,是符合天理人情的。
在父母面前,子女唯一明確的是孝敬,社會規范中的是非,善惡的標准都可不予考慮」。對父母行孝的延伸物就是弟對兄的「悌」,孝與悌是人子與兄弟的行為規范。孝悌是子、弟的責任和使命。朱熹把孝悌作為維系「父為子綱」的核心和紐帶。
三綱之中,朱熹認為「君為臣綱」當是其首,對應的行為規范就是「忠」。所謂「忠」就是對君主盡心竭力,全心全意,毫無隱瞞,在朱熹看來,如果君待臣以禮,臣待君以忠,各自做好自己的角色,天下就會太平安定。
忠是下對上的社會規范理念,「而『恕』是維持社會平衡,體現上對下的社會規范理念」。恕通俗的意思就是理解,體諒他人,為他人著想。恕在社會互動中具有重要地位,是預知他人行為,維持良好社會秩序的社會態度。
對於「夫為妻綱」,朱熹也非常重視。夫妻構成的家庭式人倫關系得以產生的基礎,而對應的行為規范是「節」,他極力贊賞當地的孝子、孝孫、義夫,並貶斥夫喪改嫁的做法。
朱熹不但宣揚「三綱」,還倡導「五常」,把它作為各種社會關系之間准則。在朱熹看來,仁、義、理、智、信五常的核心是仁。仁表現於惻隱之心,禮表現為恭敬,義表現為羞惡,智是明辨之理,其心理表現為是非,信表現為忠信。
在朱熹看來,如果人們能真正掌握天理,恪守三綱,並擁有「五常」,在人們的生活中,都能有惻隱之心、行恭敬、知羞恥、辨是非、守忠信,社會將會安定和諧,這也正是朱熹的「三綱五常」之說的目的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