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filco聖手二代104黑軸黃金版和FILCO忍者二代104黑軸哪個好
聖手二代
B. 蓮花聖手是比喻什麼的
蓮花出污泥而不染的聖潔性,象徵佛與菩薩超脫紅塵,四大皆空;
蓮花的花死根不死,來年又發生,象徵人死魂不滅,不斷輪回中。
佛教把蓮花看成聖潔之花,以蓮喻佛,象徵菩薩在生死煩惱中出生,而不為生死煩惱所干擾。
佛教有寶傘、雙魚、寶瓶、蓮花、白螺、如意、寶幢、金輪八種吉祥寶物,
釋迦牟尼把蓮花放在最崇高的位置。
由於蓮花在佛教上的神聖意義,佛經中把佛教聖花稱為「蓮花」,把佛國稱為「蓮界」,把袈裟稱為「蓮服」,把和尚行法手印稱為「蓮蕖華合掌」,甚至把佛祖釋迦牟尼稱為「蓮花王子」。
蓮是百花中唯一能花、果(藕)、種子(蓮子)並存的。
象徵我佛「法身、報身、應身」「三身」同駐。
其姿挺展,日艷且鮮;其貌熙怡,傲然獨立;
其根如玉,不著諸色;其莖虛空,不見五蘊;
其葉如碧,清自中生;其絲如縷,綿延不斷;
其花莊重,香馥長遠;不枝不蔓,無掛無礙;
更喜蓮子,苦心如佛;諄諄教人,往生凈土。
蓮花有五色:白、青、紅、紫、黃,稱為「五種天華」。
其中白、青兩色最受青睞。
白蓮花,梵文音譯為芬陀利。此花生長於佛國阿耨達池中,人世間難以見到,
故又稱「希有之華」。
青蓮花,梵文音譯為優缽羅。葉狹長,近下小圓,向上漸尖,青白分明,酷似佛眼,故在佛經中稱之為「蓮眼」,也即觀音菩薩的眼睛。
五種蓮花,為五大虛空藏菩薩所坐。
東方福智虛空藏,坐青蓮花,乘銀牛;
南方能滿虛空藏,坐赤蓮花,乘金象;
西方施顧虛空藏,坐白蓮花,乘琉璃馬;
北方無垢虛空藏,坐紫蓮花,乘獅子;
中央解脫虛空藏,坐黃金蓮花,乘水晶龜。
蓮華喻菩薩十種善法
一、離諸染污 菩薩修行,能以智慧觀諸境於一切法,不生貪愛,雖處五濁生死流中,而不為生死過失所染,比喻蓮花出於水而不為污泥所染也。(五濁者,即劫濁、眾生濁、煩惱濁、見濁、命濁)
二、不與惡俱 菩薩修行,唯欲滅一切惡,生一切善,於身口意,守護清凈,不與纖毫之惡共俱,比喻蓮華雖微滴之水,而不停留也。
三、戒香充滿 菩薩修行,放諸戒律堅持無犯,以戒能滅身口之惡,猶香能除糞穢之氣。故經雲:戒香芬馥,廣布充滿,比喻蓮華開敷,妙香廣布,遐邇皆聞也。
四、本體清凈 菩薩因持戒故,身心清凈雖處五濁之中,而能無染無著,比喻蓮華生時雖處污泥濁水,而自然潔凈無所染也。
五、面相熙怡 熙,和樂貌。怡,喜悅也,菩薩心常禪悅,則面無顰蹙,諸相圓滿,見者悉皆歡喜,比喻蓮華開時,令諸見才心意快然而生喜悅也。
六、柔軟不澀 柔軟則隨順,不澀則無滯,謂菩薩修慈善之行,復於閉法無所滯礙,充於內而形於外,故體常清凈,柔軟細紗而不粗澀,比喻蓮華,體性柔軟而復潤澤也。
七、見者皆吉 菩薩修行成就,形相美妙,凡所見者咸獲吉祥,比喻蓮華,芬馥美妙,人或眼見及夢見者皆吉祥也。
八、開敷具足 菩薩修行功成,智慧福德,庄嚴具足,比喻蓮華開敷而其華果具足也。
九、成熟清凈 菩薩修因既圓,妙果成熟,而慧光發現,能使一切有情見聞之者,鹹得六根清凈,比喻蓮華成熟,若眼睹其色,鼻聞其香,則諸根示得清凈也。
十、生已有想 菩薩初生之時,諸天人等咸樂護持,以其必能修習善行,證菩提果,比喻蓮華初生之時,雖未見花,凡諸人眾,咸生已有蓮華之想也。
C. 生死狙擊所有的黃金武器名字
黃金沙鷹 黃金雙持沙鷹 黃金RPK 黃金巴雷特 黃金加特林 黃金氣錘 黃金雙持UZI 黃金M14EBR 黃金弩劍 黃金高爆 黃金手斧 黃金軍鏟 黃金毒牙 黃金AK47 黃金M4A1 黃金SCAR 黃金awm 黃金九五式 黃金尼泊爾
D. 聖手進化要多少黃金碎片
皓月之弓 地獄魔鐮 KRISS聖手進化均為2000黃金碎片 死神之光 金屬風暴350專屬碎片進化 荒野屠夫450專屬碎片進化 無畏騎士840進化專屬碎片 金龍偃月刀840專屬碎片進化 黃金戰盾840合成
E. 水滸傳里108將的排名,名字,綽號,兵器是什麼
一百單八將排名、 星號、 綽號、名稱及武器
1 天魁星 及時雨(呼保義) 宋江 武 器:日月星辰旗,混元河雙劍。
2 天罡星 玉麒麟 盧俊義 武 器:麒麟黃金盾,麒麟黃金甲,麒麟獸寶馬
3 天機星 智多星 吳用 武 器:八門玄機鏈,孔明宴傳羽扇
4 天閑星 入雲龍 公孫勝 武 器:松紋古銅七星劍
5 天勇星 大刀 關勝 武 器:青龍偃月刀,赤兔馬。
6 天雄星 豹子頭 林沖 武 器:寒星冷月槍 丈八蛇矛
7 天猛星 霹靂火 秦明 武 器:狼牙烽火棒。
8 天威星 雙鞭 呼延灼 武 器:雌雄虎眼鞭,烏油七星鏈,踢雪烏騅馬
9 天英星 小李廣 花榮 武 器:雪山飛龍槍,天地日月弓,北斗七星箭。
10 天貴星 小旋風 柴進 武 器:旋風無影劍
11 天富星 撲天雕 李應 武 器:鐵嘴雕頭槍,鷹尾飛刀
12 天滿星 美髯公 朱仝 武 器:九龍朝陽刀。
13 天孤星 花和尚 魯智深 武 器:瘋魔月牙禪。
14 天傷星 行者 武松 武 器:青龍白虎雙刀
15 天立星 雙槍將 董平 武 器:雙龍戲水槍。
16 天捷星 沒羽箭 張清 武 器:鳳尾火槍,飛凰火石。
17 天暗星 青面獸 楊志 武 器:流星碎岩刀,八寶陀龍槍。
18 天佑星 金槍手 徐寧 武 器:金鉤閃電槍,賽唐猊無敵鎧。
19 天空星 急先鋒 索超 武 器:戰神斧,雪豹馬
20 天速星 神行太保 戴宗 武 器:疾風劍,神行甲馬
21 天異星 赤發鬼 劉唐 武 器:閻羅烈火刀。
22 天殺星 黒旋風 李逵 武 器:鬼王斧。
23 天微星 九紋龍 史進 武 器:青龍棍。
24 天究星 沒遮攔 穆弘 武 器:鐵背鰲龍刀。
25 天退星 插翅虎 雷橫 武 器:咆哮虎牙刀。
26 天壽星 混江龍 李俊 武 器:七寶蟠龍槊。
27 天劍星 立地太歲 阮小二 武 器:玄鐵霸王刀。
28 天平星 船火兒 張橫 武 器:火焰魚王刀。
29 天罪星 短命二郎 阮小五 武 器:鱷魚瓜,鱷魚鑿。
30 天損星 浪里白條 張順 武 器:魚腸劍。
31 天敗星 活閻羅 阮小七 武 器:龍王刺。
32 天牢星 病關索 楊雄 武 器:冷艷鋸齒刀。
33 天慧星 拚命三郎 石秀 武 器:七彩雁翎刀
34 天暴星 兩頭蛇 解珍 武 器:解家流雙蛇鐺,金蛇弓。
35 天哭星 雙尾蠍 解寶 武 器:解家流蠍尾叉,銀蠍針。
36 天巧星 浪子 燕青 武 器:飛燕弩。
37 地魁星 神機軍師 朱武 武 器:妖刀,風雷
38 地煞星 鎮三山 黃信 武 器:喪門劍,鎮山鞭
39 地勇星 病尉遲 孫立 武 器:烏龍九刃予,虎眼鋼鞭。
40 地傑星 丑郡馬 宣贊 武 器:西域火焰刀
41 地雄星 井木犴 郝思文 武 器:七星龍鱗槍。
42 地威星 百勝將 韓滔 武 器:靈山棗木槊。
43 地英星 天目將 彭玘 武 器:三尖兩刃刀。
44 地奇星 聖水將 單廷圭 武 器:聖光水紋槍。
45 地猛星 神火將 魏定國 武 器:暗黑神火鐮
46 地文星 聖手書生 蕭讓 武 器:天地如意筆
47 地正星 鐵面孔目 裴宣 武 器:生死陰陽劍。
48 地闊星 摩雲金翅 歐鵬 武 器:金頂沖天槊。
49 地闔星 火眼狻猊 鄧飛 武 器:火尖槍
50 地強星 錦毛虎 燕順 武 器:九齒虎牙刀。
51 地暗星 錦豹子 楊林 武 器:豹尾霹靂槍。
52 地軸星 轟天雷 凌振 武 器:風火子母炮。
53 地會星 神運算元 蔣敬 武 器:鐵算盤。
54 地佐星 小溫侯 呂方 武 器:方天畫戟。
55 地佑星 賽仁貴 郭盛 武 器:方天畫戟
56 地靈星 神醫 安道全 武 器:八脈神針
57 地獸星 紫髯伯 皇甫端 武 器:鎮馬鞭。
58 地微星 矮腳虎 王英 武 器:如意風雷棍。
59 地慧星 一丈青 扈三娘 武 器:日月霜刀,蒼鷹神爪。
60 地暴星 喪門神 鮑旭 武 器:三屍喪門劍。
61 地然星 混世魔王 樊瑞 武 器:冥界魔王劍,暗黑流星錘
62 地猖星 毛頭星 孔明 武 器:狼牙風雷錘
63 地狂星 獨火星 孔亮 武 器:犬牙鉤鐮刀
64 地飛星 八臂哪吒 項充 武 器:百獸金剛盾,火尖槍,24把紅綾飛刀
65 地走星 飛天大聖 李袞 武 器:南蠻盾,秋風劍,落葉標槍。
66 地巧星 玉臂匠 金大堅 武 器:天錘,地鑿
67 地明星 鐵笛仙 馬麟 武 器:消魂無雙笛,天王大滾刀。
68 地進星 出洞蛟 童威 武 器:蛟王刀。
69 地退星 翻江蜃 童猛 武 器:蟹王叉刀
70 地滿星 玉幡竿 孟康 武 器:迴旋錨
71 地遂星 通臂猿 侯健 武 器:天蠶絲,無影針
72 地周星 跳澗虎 陳達 武 器:丈八虎矛槍。
73 地隱星 白花蛇 楊春 武 器:碧血白蛇刀
74 地異星 白面郎君 鄭天壽 武 器:吳鉤劍。
75 地理星 九尾龜 陶宗旺 武 器:神龜鐵背鍬
76 地俊星 鐵扇子 宋清 武 器:逍遙扇。
77 地樂星 鐵叫子 樂和 武 器:玄鐵簫。
78 地捷星 花項虎 龔旺 武 器:虎爪刀。
79 地速星 中箭虎 丁得孫 武 器:白虎叉,虎牙飛叉
80 地鎮星 小遮攔 穆春 武 器:翻江蛟龍槍
81 地羈星 操刀鬼 曹正 武 器:庖丁解牛刀
82 地魔星 雲里金剛 宋萬 武 器:金剛劍。
83 地妖星 摸著天 杜遷 武 器:天王棍。
84 地幽星 病大蟲 薛永 武 器:圓月彎刀
85 地僻星 打虎將 李忠 武 器:梨花槍。
86 地空星 小霸王 周通 武 器:鐵桿霸王槍
87 地孤星 金錢豹子 湯隆 武 器:雷神錘。
88 地全星 鬼臉兒 杜興 武 器:鬼臉嘟嘟抓
89 地短星 出林龍 鄒淵 武 器:龍牙刀
90 地角星 獨角龍 鄒潤 武 器:金剛獨龍角。
91 地囚星 旱地忽律 朱貴 武 器:五毒三截棍
92地藏星 笑面虎 朱富 武 器:袖裡乾坤索
93 地伏星 金眼彪 施恩 武 器:九節花蟒鞭
94 地平星 鐵臂膊 蔡福 武 器:骷髏斬鬼刀
95 地損星 一枝花 蔡慶 武 器:冥頭招魂刀。
96 地奴星 催命判官 李立 武 器:判官令。
97 地察星 青眼虎 李雲 武 器:斬輪刀。
98 地惡星 沒面目 焦挺 武 器:金爪大椎。
99 地丑星 石將軍 石勇 武 器:雌雄星月刀
100 地數星 小尉遲 孫新 武 器:爛銀花槍,太歲鋼鞭。
101 地陰星 母大蟲 顧大嫂 武 器:雌雄虎頭刀
102 地刑星 菜園子 張青 武 器:碎岩翻地鋤。
103 地壯星 母夜叉 孫二娘 武 器:柳葉雙刀,迷魂鏢。
104 地劣星 活閃婆 王定六 武 器:泥鰍雙槍
105 地健星 險道神 郁保四 武 器:開山雙刃斧。
106 地耗星 白日鼠 白勝 武 器:不詳
107 地賊星 鼓上蚤 時遷 武 器:月牙妖刀,流星飛刺。
108 地狗星 金毛犬 段景住 武 器:馬王鞭
一百單八將,指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中梁山泊上的一百零八個頭領,由天罡星三十六員和地煞星七十二員組成。這一百零八人性格各異,各有所長,結局不同,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經典人物群像。其小說《水滸傳》同時也是描繪人物最多的小說之一。
《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全書描寫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108位好漢在梁山起義,以及聚義之後接受招安、四處征戰的故事。
《水滸傳》也是漢語文學中最具備史詩特徵的作品之一。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之一。版本眾多,流傳極廣,膾炙人口,對中國乃至東亞的敘事文學都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水滸傳》是一部以描寫古代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它形象地描繪了農民起義從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全過程,深刻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滿腔熱情地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斗爭和他們的社會理想,也具體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內在歷史原因。
F. 雷蛇黑寡婦終極版 雷蛇潛行終極版 和filco黃金聖手忍者2代哪個好
黃金版~~~那麼土~~~~~~~~~
論手感,filco甩雷蛇寡婦1、2條街,但功能性自然就比不過(filco從功能性上來說和普通鍵盤沒有區別,而雷蛇的寡婦則有燈控、宏編輯等等雜七雜八一堆便捷功能)
另外filco有黑紅青茶四種軸,而寡婦只有綠、橙兩種(2014版,因為優於以前的所以就不單算青、茶版了。)綠軸是優化版的青軸,橙軸是優化版的茶軸。
G. 黃沙百戰穿金甲的穿金甲是什麼意思
穿金甲:穿,磨穿;身上的鎧甲被磨穿。
句意:守邊將士,身經百戰,鎧甲被磨穿。
出處:《從軍行七首·其四》唐代:王昌齡
詩文: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譯文:青海湖上烏雲密布,連綿雪山一片黯淡。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里,遙遙相望。守邊將士,身經百戰,鎧甲磨穿,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
賞析:作者寫出了戰爭的艱苦,但整個形象給人的實際感受是雄壯有力,而不是低沉傷感的。因此末句並非嗟嘆歸家無日,而是在深深意識到戰爭的艱苦、長期的基礎上所發出的更堅定、深沉的誓言。詩人在抒寫戍邊將士的豪情壯志的同時,並不迴避戰爭的艱苦,典型環境與人物感情高度統一,是王昌齡絕句的一個突出優點,這在此篇中也有明顯的體現。
作者: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
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亦有「詩家天子王江寧」的說法)。
H. 絕聖手是什麼意思
「七絕聖手」王昌齡
盛唐的開元、天寶時期,詩壇英才輩出,不乏名人。以絕句稱雄,享譽「七絕聖手」的詩人——王昌齡,就活躍在這個唐詩的「黃金時代」。
王昌齡(公元698—約公元757年),字少伯,盛唐太原人。家史與生平史無載,難以覓得全貌,惟可從他《上李侍郎書》中自述的「久於貧賤」,「力養不給」,「是以多知危苦之事」,窺知他家世貧寒,青少年時生活在飢寒困頓之中。王昌齡為擺脫這種困厄的處境,曾多方奔走,希冀得到一官半職。然而,他既無根基,又無幫襯,仕途談何容易。大約在20歲後的兩三年中,他為找不到出路而失望、苦惱,遂產生了出家求道的念頭。在這種出世思想的支配下,年輕的昌齡涉水翻山,入中嶽嵩山學道。但是,他畢竟是熱血沸騰的有識之士,又怎能做到「嗟余無道骨,發我入太行」。不到一年的學道生活,更激發了昌齡向生活挑戰的勇氣,他憤然離開嵩山,返回並州,走上了從軍邊塞的道路。
昌齡的詩作極多,著名的佳作亦不為少。他的詩主要分為三個大類,即邊塞詩、送別詩和宮怨詩,而尤以邊塞詩稱著。他從軍的數年中,赴隴右,出河西,過玉門,達青海,戎馬倥傯,一掃往日的沉悶。邊塞的大漠、飛沙;關山的壯麗、雄宏;戰斗的悲壯、激烈;凱旋的興奮、高歌;軍士的厭戰、思鄉……都成為昌齡創作的源泉。他身臨其境,置身其間,心領神會,筆觸深入到邊塞的各個角落。
「大漠風塵月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溜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
寫出了邊塞的肅穆、蕭瑟、緊張的氣氛。無一字寫到軍士的悲壯,卻處處流溢著軍士的悲壯。
「城頭銑鼓聲猶震,匣里金刀血未乾。」
「茲寫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寫出了戰斗的激烈,獲勝的喜悅。無一處寫到激昂、慷慨,卻處處流溢著激昂、慷慨。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寫的是何等悲涼,這是邊塞將士與敵喋血奮戰的誓言,同時又流溢出對連年苦戰,歸其遙遙的悲嘆。
最著名的當然還數《出塞詩》之一: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
昌齡的這首千年絕唱,意氣昂揚,含意深遠,語言凝煉,音調鏗鏘。而最深邃的用意卻在於「思古正以諷今」。在詩中,他用思念「飛將軍」的典故,婉轉曲折地譏諷了唐朝統治者,既窮兵黷武,又無良將可用,只能使邊塞將士長戰不已,難歸家園。
I. 黃金百戰穿金甲 下一句
不破樓蘭終不還。出自王昌齡的從軍行
從軍行七首·其四
[作者] 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青海湖上烏雲密布,連綿雪山一片黯淡。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里,遙遙相望。守邊將士,身經百戰,鎧甲磨穿,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
唐代邊塞詩的讀者,往往因為詩中所涉及的地名古今雜舉、空間懸隔而感到困惑。懷疑作者不諳地理,因而不求甚解者有之,曲為之解者亦有之。這第四首詩就有這種情形。
前兩句提到三個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橫亘廷伸的祁連山脈。青海與玉門關東西相距數千里,卻同在一幅畫面上出現,於是對這兩句就有種種不同的解說。有的說,上句是向前極目,下句是回望故鄉。這很奇怪。青海、雪山在前,玉門關在後,則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鄉該是玉門關西的西域,那不是漢兵,倒成胡兵了。另一說,次句即「孤城玉門關遙望」之倒文,而遙望的對象則是「青海長雲暗雪山」,這里存在兩種誤解:一是把「遙望」解為「遙看」,二是把對西北邊陲地區的概括描寫誤解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見,而前一種誤解即因後一種誤解而生。
一、二兩句,不妨設想成次第展現的廣闊地域的畫面:青海湖上空,長雲彌溫;湖的北面,橫亘著綿廷千里的隱隱的雪山;越過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遙遙相對的軍事要塞——玉門關。這幅集中了東西數千里廣闊地域的長卷,就是當時西北邊戍邊將士生活、戰斗的典型環境。它是對整個西北邊陲的一個鳥瞰,一個概括。之所以特別提及青海與玉關,這跟當時民族之間戰爭的態勢有關。唐代西、北方的強敵,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節度使的任務是隔斷吐蕃與突厥的交通,一鎮兼顧西方、北方兩個強敵,主要是防禦吐蕃,守護河西走廊。「青海」地區,正是吐蕃與唐軍多次作戰的場所;而「玉門關」外,則是突厥的勢力范圍。所以這兩句不僅描繪了整個西北邊陲的景象,而且點出了「孤城」西拒吐蕃,北防突厥的極其重要的地理形勢。這兩個方向的強敵,正是戍守「孤城」的將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畫面上出現青海與玉關。與其說,這是將士望中所見,不如說這是將士腦海中浮現出來的畫面。這兩句在寫景的同時滲透豐富復雜的感情:戍邊將士對邊防形勢的關注,對自己所擔負的任務的自豪感、責任感,以及戍邊生活的孤寂、艱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壯、開闊而又迷濛暗淡的景色里。
三、四兩句由情景交融的環境描寫轉為直接抒情。「黃沙百戰穿金甲」,是概括力極強的詩句。戍邊時間之漫長,戰事之頻繁,戰斗之艱苦,敵軍之強悍,邊地之荒涼,都於此七字中概括無遺。「百戰」是比較抽象的,冠以「黃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戰場的特徵,令人宛見「日暮雲沙古戰場」的景象;「百戰」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見戰斗之艱苦激烈,也可想見這漫長的時間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壯烈犧牲。但是,金甲盡管磨穿,將士的報國壯志卻並沒有銷磨,而是在大漠風沙的磨煉中變得更加堅定。「不破樓蘭終不還」,就是身經百戰的將士豪壯的誓言。上一句把戰斗之艱苦,戰事之頻繁越寫得突出,這一句便越顯得鏗鏘有力,擲地有聲。一二兩句,境界闊大,感情悲壯,含蘊豐富;三四兩句之間,顯然有轉折,二句形成鮮明對照。「黃沙」句盡管寫出了戰爭的艱苦,但整個形象給人的實際感受是雄壯有力,而不是低沉傷感的。因此末句並非嗟嘆歸家無日,而是在深深意識到戰爭的艱苦、長期的基礎上所發出的更堅定、深沉的誓言,盛唐優秀邊塞詩的一個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寫戍邊將士的豪情壯志的同時,並不迴避戰爭的艱苦,此篇就是一個顯例。可以說,三四兩句這種不是空洞膚淺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兩句那種含蘊豐富的大處落墨的環境描寫。典型環境與人物感情高度統一,是王昌齡絕句的一個突出優點,這在此篇中也有明顯的體現。
J. 佛祖手印,如圖這個手勢,大家有沒有知道的請明示。黃金吊墜佛祖的手印在胸前。謝謝大家了!
這是禮佛問訊的手印(其他時候不能用),不過你做的有點小錯誤,佛門中兩手相疊的手印都是以胸膛正中為中心的左在外,右在內,如禪定印時左手在下,右手在上相疊,問訊印則是左手在外,右手在內,也就是說,問訊手印應該是左手中指、無名指、小指包住右手的中指、無名指、小指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