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股票技術指標中,哪幾個技術指標比較重要,推薦12個,謝謝
沒有那麼多,一個趨勢指標就可以了,
例如動態boll軌
多頭趨勢價格運行在中軌與上軌之間
空頭趨勢價格運行在中軌與下軌之間
盤整趨勢軌道橫向運行
指標效果看圖
B. 預測股票技術指標的未來值
找到KDJ計算K值的公式,根據公式手動算吧,也只能這樣了。
C. 看一支股票,主要看哪些指標
選股票主要看的指標有:
1、.經濟指標:GDP增速、通脹率CPI、采購經理指數PMI
2、技術指標:MACD、KDJ、CCI、Boll 、MDI等
3、貨幣流動性:M1、M2、國債回購、存准、利率、QE3量化寬松等等
4、行業指標:金融指標、製造業指標
5、外圍(相關):大宗商品、期貨、美股、日經、港股、法國股指、德國股指、匯率市場
6、政策導向:金融改革、減排降耗等
7、財務指標:市凈率、市盈率、公積金、每股年度收益率
8、風險事件(相關):天災人禍事件
(3)股票哪幾個指標可以預測未來擴展閱讀
指標指衡量目標的單位或方法。股票指標是屬於統計學的范疇,依據一定的數理統計方法,運用一些復雜的計算公式,一切以數據來論證股票趨向、買賣等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動量指標、相對強弱指數、隨機指數等等。
由於以上的分析往往需要一定的電腦軟體的支持,所以對於個人實盤買賣交易的投資者,只作為一般了解。但值得一提的是,技術指標分析是國際外匯市場上的職業外匯交易員非常倚重的匯率分析與預測工具。新興的電子現貨市場也有類似一些指標的運用,電子現貨之家中有所介紹。
心理線主要研究投資者的心理趨向,將一定時期內投資人趨向買方或賣方的心理事實轉化為數值,形成人氣指標,從而判斷股價的未來走勢。一般以12天為短期投資指標,以24日為中期投資指標。
應用法則:
1、一段上升行情展開前,通常超賣之低點會出現兩次。同樣,一段下跌行情展開前,超買的最高點也會出現兩次。
2、心理線指標介於25至75之間是合理的變動范圍,這一區間屬於常態分布。
3、超過75或低於25時,就有超買或超賣現象出現。
4、當低於10時是真正的超賣,反彈的機會相對提高,此時為買進時機。
5、高點密集出現兩次為賣出信號,低點密集出現兩次是買進信號。
6、心理線和成交量比率(VR)配合使用,確定短期買賣點,可以找出每一波的高低點
D. 一隻股票主要看哪幾種指標
價值投資派:崇尚價值的長期投資,在投資的這個公司發展的持續性條件消失前就不會放棄對這個股票的長期投資.但是源於西方的價值投資在中國卻有點水土不服,在控制股市運行的大資金都沒有絕對的執行價值投資,在進行短線交易的情況下,價值投資者的春天就只有牛市.熊市哪裡來回哪裡去!
技術投資派:用技術指標來判斷股市運行規律是一種很直觀的投資,優勢是可以有比較明確的操作守則,買賣都可以有一個套路,水平高的技術派投資甚至可以做到憑經驗提前預計股市和股價的運行趨勢(當然大多數技術派人士都是沒入門的),這個門派對於經驗的積累要求非常高,個人感覺是非常難學的一個派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否則就真的如大多數人的感覺一樣,技術指標只是對股市的滯後反應無法做到提前預知!其實技術派中高水平的人能夠做到根據現在的走勢就大概預測出未來趨勢(本人水平還嚴重不夠).
主力投資派:股價運行的核心本質就是主力資金的動向決定一支股是否會漲,主力資金大量買入一支股,那這支股遲早會漲,大量賣出那這支股遲早會跌.這個門派的著力點是對的.但是如果只從每3個月一次的報表中來篩選那些股票機構在加倉,那這種單一的投資方式也有一定的風險,每次報表之間的這3個月機構在干嗎,可沒報表顯示,大資金是出還是進,純粹靠主力投資派這一種投資理念風險也是不言而喻的,操作理念不夠靈活太死板等著下個報表出來再說是會吃大虧的.
政策投資派:這種投資方式高水平的人確實對於行情的把握有很到位的,一個政策的理解能力也很透徹,對大方向的把握也很到位,而利好消息和利空消息頻現時,對於消息的誰重誰輕就很難把握,而對於政策的理解我也見過把利好理解為利空,利空理解為利好的人,對政策的正確理解和理解能力成為這類投資者的風險所在.
消息題材投資派:這種投資方式在股市裡占很大比例 ,各種題材名目繁多,投資者也目不暇接,跟隨著題材起舞的高手也是把握很准,常常能夠抓到某個題材的龍頭,大多數這類投資者就只有抓跟風股了,風險偏大.而由於題材差異很大有些題材時間很長有些是抄短題材,可能幾天就沒戲了, 有些題材是中線資金發動的中線行情有些是超短線資金發動的,很多投資者區分不好的情況下剛剛進入超短線行情的頂部就被套,超短線題材資金已經出局,解套只能等下次游資是否做該股了. 而題材又有個最大的特點,題材兌現時就是題材生命結束的時候,這就是人們經常說的見光死.題材都有生命周期,只是長短不一樣而已.
形態趨勢投資派:這類投資者要求股市和股票有比較好的形態,比如說能夠長期創新高的股(就還能夠創新高),他們不屬於抄底的類型,因為能夠跌得去抄底的股是能夠創新低就還能夠創新低的股,不符合投資理念.風險巨大,部分下跌形態甚至是主力出貨的產物.而其實這種投資方式是主力投資和技術投資的一種綜合產物.因為只有主力長期主動性買入建倉的股才可能長期創了新高再創新高,機構大減倉的股就會創了新低還有新低,而組合成大形態用來判斷分析形態的眾多參數,如果K線,均線,劃線等又是技術派要用的東西.這種投資者既可以是中線投資者(就跟隨某支股主力資金走下去)也可以是短線投資者不停的在各種突破形態中來回換股,雖然說這種投資者的相對風險是比較低的,但是同樣要接受大盤系統性風險的考驗.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請謹慎採納朋友。
E. 炒股票看哪幾個指標比較好用
所有指標包括kd macd均線,是根據已有價格計算得出,看指標落後於看價格分析,也就是k線。而價版格是根據權成交量變化,看k線分析落後看成交量分析,而成交量根據盤面結構變化,看成交量分析慢於看結構分析。
所以只用技術指標是無法選股和找買賣點的,正確的方法要會用比較法則選擇主流板塊主流股,懂得利用正確的技術分析籌碼分析知識來針對不同主力類型的股票用量價,趨勢,波浪位置計算合理買賣點,
F. 買股票一般看哪幾個指標
買股票一般看的指標:
1、現金流量指標。
自由現金流是指公司可以自由控制的現金,經營現金流反映了主營業務的現金余額。當經濟處於低迷狀態時,現金流充裕的公司具有較強的並購能力,抗風險系數也較高。
2、每股凈資產指標。
每股凈資產主要反映股東權益的含金量,這是公司多年來經營業績的長期積累。每股凈資產值越高越好。一般來說,每股凈資產高於2元,可視為正常或一般。
3、市盈率指標。
市盈率是估算股票價格水平是否合理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指標之一。
4、每股未分配利潤值指標。
它是公司未來擴大再生產或分銷的重要物質基礎。
(6)股票哪幾個指標可以預測未來擴展閱讀:
普通股:
普通股是指在公司的經營管理和盈利及財產的分配上享有普通權利的股份,代表滿足所有債權償付要求及優先股東的收益權與求償權要求後對企業盈利和剩餘財產的索取權。普通股構成公司資本的基礎,是股票的一種基本形式。現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進行交易的股票都是普通股。
普通股股東按其所持有股份比例享有以下基本權利:
(1)公司決策參與權。普通股股東有權參與股東大會,並有建議權、表決權和選舉權,也可以委託他人代表其行使其股東權利。
(2)利潤分配權。普通股股東有權從公司利潤分配中得到股息。普通股的股息是不固定的,由公司贏利狀況及其分配政策決定。普通股股東必須在優先股股東取得固定股息之後才有權享受股息分配權。
(3)優先認股權。如果公司需要擴張而增發普通股股票時,現有普通股股東有權按其持股比例,以低於市價的某一特定價格優先購買一定數量的新發行股票,從而保持其對企業所有權的原有比例。
(4)剩餘資產分配權。當公司破產或清算時,若公司的資產在償還欠債後還有剩餘,其剩餘部分按先優先股股東、後普通股股東的順序進行分配。
G. 股票術語中哪些是最重要還能預測股票未來走勢
是不可能的,所有你說的東西只能做參考,因為是會被認為控制的
H. 怎麼判斷一個股票目前的估值狀況有哪些指標可以參考
你好,四種比較常見的股票估值方法:
一、市盈率估值法
所謂市盈率,就是指一家上市公司股票的每股市價與每股盈利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市盈率=每股市價/每股盈利,即PE(市盈率)=P(股價)/E(每股盈利)。
其中,E的數值一般採用最近一個完整財年的每股盈利數據;而P的數值則是目前時點目標個股的最新股價。
作為國際成熟股市經過長期實踐的一種估值方法,市盈率估值法最突出的特點,是其非常簡潔有效。簡單來說,如果一家上市公司未來若干年每股收益為恆定數值,那麼PE值代表了上市公司的股東(也即該股票的投資者)可以在多少年之後收回初始投資(不計算資金的時間價值)。相比較而言,市盈率的原理類似於實業投資中的「回收期」概念,只是忽略了資金的時間價值。
需要指出的是,通常而言,絕大部分的上市公司在未來若干年裡一直保持恆定的每股盈利(即保持每年凈利潤不變),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E的變動往往還取決於宏觀經濟環境、企業的生存周期、經營管理情況、企業自身發展和成長性所帶來的波動,未來每年的每股盈利仍然會面臨極大的不確定性。在這樣的背景下,市盈率估值法只是對股票價值的一種粗略估計,只能大致衡量一隻個股在當前的市盈率水平下,股價是高估還是低估、抑或是大致合理。由此,一些專業投資者也會將其進一步延伸至「動態市盈率」估值法。比如,在目前2017年財年還沒有結束時,根據已經某上市公司已經公布的2017年一季報或半年報的業績數據,大致推測該上市公司2017年全年的每股盈利,然後再計算其「動態市盈率」,並評估其股價究竟是高估還是低估。
整體而言,市盈率估值法的優點主要在於,這種方法非常簡單、直觀和明了,非常適用於業績穩定、前景明朗的公司。此外,其對全市場整體股價水平的高低,也會有很大的參考價值。比如2005年上證指數998點時,兩市平均市盈率大概在16倍左右;2008年1664點時上證指數平均市盈率大概在14倍左右;2014年A股在滬指2000點最新一輪牛市啟動時,兩市的平均市盈率在13倍附近。而這些全市場歷史底部的市盈率估值歷史數據,都可以作為投資者在決策時的重要參考。而另一方面,歷史市盈率估值的缺點,則主要在於「看後視鏡開車」,不能充分反映一隻個股未來基本面的變化形勢。比如,有些強周期性的上市公司,在周期頂點的時候市盈率反而最低,而這個時候的股價也往往處於歷史高點附近。
二、PEG估值法
所謂PEG (Price Earnings Ratio)指標,即是指一隻個股的「市盈率與盈利增長速度的比率」,是由上市公司的市盈率除以盈利增長速度得到的數值。作為市盈率估值法的一個重要延伸,PEG估值法既可以通過市盈率考察一家上市公司目前的業績狀況,也可以通過盈利增長速度考察未來一段時期內公司的增長預期。該指標最先由英國投資大師史萊特提出,後來由美國投資大師彼得林奇發揚光大。
PEG指標的計算公式為:PEG=市盈率盈利增長比率;
假設某隻股票的市盈率為20,通過相關計算之後某投資者預測該企業的每年盈利增長速度為10%,則該股票的PEG為2010=2;如果盈利增長速度為20%,則PEG為2020=1。顯然,PEG值越低,說明該股要麼市盈率越低,要麼盈利增長率越高,從而越具有投資價值。一般而言,PEG估值法將PEG數值的標准數定為1。當PEG值低於1時,說明該股票價值被低估,值得投資者進行投資;當PEG值超過1時,說明該股票價值已經被市場高估。在彼得林奇看來,最理想的股票投資標的,其PEG值應該低於0.5。
整體來看,PEG估值法的主要優點在於,其考慮了企業業績的增長情況,適合適度成長股或基本面變化較大的股票估值。而其缺點則在於,一方面盈利增長速度過低或者過高的企業,PEG估值法可能並不合適;另一方面,對於不同行業、不同周期、基本面有較大特殊性的股票,PEG高估或低估的標准,較難確定,需要投資者進一步在更深層面進行把握。
三、PB估值法
所謂市凈率,就是指一家上市公司股票的最新股價與每股凈資產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市凈率=每股市價/每股凈資產,即PB(市凈率)=P(股價)/B(每股凈資產)。
其中,B的數值一般採用最近一個財報的每股凈資產數據,也即當前最新公開披露的每股凈資產;而P的數值則是目前時點目標個股的最新股價。
整體而言,歷史市凈率估值方法和歷史市盈率估值方法基本相同。PB的數值,一般經常被專業投資者參考的標准數值有兩種。一種是結合全市場過往歷史波動和個股所在的全行業情況,所計算得出的市盈率區間范圍。另一種則是數值1,即個股的股價是否跌破每股凈資產。跌破一般將意味著該個股存在大幅低估。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PB估值法一般還要結合ROE(凈資產收益率)指標進行綜合評估。一家上市公司的股東、投資者,最期待的事情之一,無疑是該公司一直保持較高的盈利能力,能夠一直能為企業所有人創造高盈利、越來越多的盈利。因此,在不同的ROE水平下,每股凈資產的實際價值,可能並不是賬面所反映出的一個簡單數字。「高效」凈資產與「垃圾凈資產」的實際價值,顯然有天壤之別。
整體而言,PB估值法的主要優點也是相對簡單、直觀和明了,並且相對廣泛適用於銀行、地產等基本面相對穩定的重資產行業。其缺點則與市盈率也大致類似,相對不能有效反映在上市公司基本面發生深刻變化時的內在價值變化。在此背景下,PB估值法能夠有效應用的最大前提,就是要合理評估一家上市公司凈資產背後的內在價值。
四、DCF估值法
相對於以上介紹的3種常規估值方法,DCF(Discounted Cash flow Model)估值法最大的特點,就是在於它是一套很嚴謹和具有嚴格科學體系的「絕對定價」估值方法。
所謂現金流折現估值法,就是對企業未來的現金流量及其風險進行預期,然後選擇合理的折現率,將未來的現金流量摺合成現值。此時,現金流量指的是扣除了折現、維持企業運營的費用等之後的凈現金流量。當目標個股的股價高於折現現值時,意味著股價高估,反之則意味著股價低估。
對於這種估值方法,投資大師巴菲特也深表認同。他曾經表示,一家上市公司的內在價值,是這家企業在其餘下的壽命中可以產生的現金流量的貼現值。一般而言,投資者對於一家上市公司的現金流折現估值會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前5-10年的高速成長期的折現,另一部分是5-10年後的永續發展期的折現。整體來說,投資者要想得出准確的DCF值,就需要對公司未來發展情況有清晰的了解。得出DCF值的過程,就是判斷公司未來發展的過程。比如,在計算一家上市公司未來5到10年的DCF數值時,就需要在各種樂觀、中性和悲觀的假設條件下,推算其合理的股價數值。
整體而言,DCF估值法的主要優點在於,其對於一家上市公司或一隻股票的內在價值測算,非常嚴謹和科學。在實際應用中,適合業務簡單、增長平穩、成長前景明朗、資本支出較少、現金流穩定的上市公司。而另一方面,由於DCF估值法會做出大量的假設和推理,在不同基本面類型、不同行業、不同成長周期的企業估值上,可能衍生出的估值模型也較為龐雜,相對僅適合對某一行業、某一企業基本面十分熟悉的投資者,在許多類型的股票上實用度相對不高。有意深入學習或採用該估值法的投資者,對此需特別留意。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I. 怎麼用回歸檢驗指標是否可以預測未來股票回報
不能!短期內,由於經濟活動的慣性,可能還有點效果,周期變長基本預測不回出來。答
原因很復雜!主要是因為影響社會活動的因素太多了,多的超過人類的計算能力。使用回歸方法統計的規律不過是以前的市場規律。就象有條直線,根據這條直線的運動來統計規律,預測將來,您認為將來的運動方向是什麼?您不會認為最大的可能還是直線運動吧?將來的可能有無數種。可能直接拐彎,可能直接變成折線,可能直接變成亂畫的線條,甚至可能直接從紙上一躍而起,變成沖天巨柱。當然,也有可能繼續是直線運動。
通過回歸預測將來,必須是影響事物運動的因素的數量在人類的計算能力之內。不過,這種事物也就沒有了暴利,只能取得社會的平均收益。暴利都是隱藏在未知里。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