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華爾街的交易員為什麼都要換成機器人
在當今社會,人工智慧(AI)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相當比例的勞動力正在被機器所取代。過去幾十年裡,華爾街的交易員是萬眾羨慕的高薪「金飯碗」,而如今,華爾街交易員正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裁員危機。在高盛集團中,這樣的事情正在上演:受到人工智慧的沖擊,高盛集團紐約總部的股票做市交易員由500人縮減至2人。
事實上,這樣的事情也不僅僅發生在高盛,人工智慧取代勞動力已經成為一種趨勢,越來越脫離人力資本的「無人經濟」已經成為未來商業的發展趨勢。在自動化、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手段的沖擊下,無人餐廳、無人零售店、無人加油站、無人KTV……等無人經濟應運而生。
無人經濟於2013年興起,得益於科學技術的進步,至今迎來了爆發式的發展。無人經濟相對於傳統經濟來說,是一種消費流程的創新。消費者體驗的是一種全自助模式,即從進店選擇商品,到支付完成離開這樣一個全流程的購物體驗,其背後的基礎設施都是運用技術來進行支撐的。無人經濟發展的背後體現的是消費者更快速便捷、品質多元的消費需求,「多元化、科技化、時尚化」是未來服務業的發展趨勢。無人經濟不僅能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而且還能提升經營效率,降低銷售成本,有著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
「無人零售」的核心是無人化,這既是優勢,也是其劣勢所在。雖然無人經濟異常火爆,但是無人經濟的商業模式也有其自身的脆弱性。我國無人經濟是建立在傳統產業鏈條的基礎上的,它只是將傳統的產業鏈條中的某個環節獨立出來,通過技術的配備,進行無人化。
Ⅱ 高盛員工年薪知多少
投行高盛恐怕是地球上最「精英」的機構之一了。著名金融作家Michael Lewis說:「『我要進高盛』這句話幾乎就和『我要進哈佛』一樣。」
光環之下,自然是不菲的薪酬待遇。根據商業周刊報道,高盛平均每個雇員每年工資超過50萬美元。
那麼,如果你不是高盛高管,工資有多高呢?中層或底層員工呢?美國僱主評價網站Glassdoor統計了高盛3萬2千名員工的薪酬,得出了高盛以下15類職位的平均年薪(從低到高,不完全統計):
1. 運營分析師(Operations Analyst): $50,450
2. 分析師(Analyst): $63,459
3. 金融分析師(Financial Analyst): $68,794
4. 技術分析師(Technology Analyst): $75,429
5. 投行分析師(Investment Banking Analyst): $78,957
6. 副經理(Associate): $103,194
7. 高級商業分析師(Senior Business Analyst): $105,958
8. 交易副經理(Trading Associate): $108,796
9. 高級分析開發員(Senior Analyst Developer): $113,349
10. 團隊經理(Team Manager): $118,367
11. 銷售副經理(Sales Associate): $124,717
12. 副總裁(Vice President): $158,096
13. 中級研究副經理(Intermediate Research Associate): $172,249
14. 中級金融副經理(Intermediate Finance Associate): $178,561
15. 副總裁、中級研究副經理(Vice President, Intermediate Research Associate): $193,559
Ⅲ 什麼是一個金融衍生品交易員的自白
《一個金融衍生品交易員的自白》是一本關於金融衍生品的實戰教科書。書中版揭露了金融衍權生品的創造過程,向讀者展示了高盛、摩根士丹利、荷蘭銀行3大投行內幕,是一本來自金融風暴製造者的分析和自省的金融小說。作者是高盛集團前資深銀行家石川哲也,他以小說的形式,虛構了一位叫安德魯‧多佛的角色,希望避開互相指責之風,還原信貸動盪的真實故事,讓讀者了解並理解這些信用衍生品被創造的真實過程。作者希望藉此引導社會做集體反思,希望全球經濟可以在汲取教訓的基礎上,真正崛起,邁向又一個繁榮期。
Ⅳ 美國高盛集團有多厲害
美國高盛集團是一家國際領先的投資銀行,也是世界500強企業之一。擁有大量的多行業客戶,包括私營公司,金融企業,政府機構以及個人。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實驗室編制的《2018世界品牌500強》揭曉,高盛集團排名第154。2019年7月,發布2019《財富》世界500強:位列204位。
(4)高盛交易員ai擴展閱讀:
高盛集團入股了中國石化、中糧集團、金龍魚等多家大型企業,並佔有中國移動的股份。高盛集團一方面協助客戶(包括企業、金融機構、政府和個人)進行交易,另一方面通過做市、交易和投資固定收益和股票產品、外匯、大宗商品及衍生產品,用自營資金進行交易。
此外,高盛還參與股票及期權交易所的特許交易商及做市活動,並在全球主要的股票、期權和期貨交易所為客戶交易進行結算。對於商業銀行及其它投資活動,高盛既進行直接投資,也通過公司募集和管理的基金進行投資。
Ⅳ 交易員是干什麼的
交易員是一門來通過買賣自獲得價差利潤的職業。簡單的來說就是下單員,負責按設定好的交易計劃進行買賣操作的。
同時交易員也有時候也被稱作操盤手。
一般交易員要分很多種,一般正規的證券公司,基金公司是不公開招聘交易員的,都是系統內逐漸培養的。
招聘交易員的都是私人性質的投資咨詢公司,一般有專門做美股的操盤手,這個是需要自己拿一部分錢公司配一部分錢,另外也有炒單的。
(5)高盛交易員ai擴展閱讀
一般地,交易員就是在交易中充當被委託人或者替對方交易的人。投放買入或賣出定單,希望能從中賺取差價(利潤)。與之不同的是,經紀人是一個人或公司作為中間人為買賣雙方牽線搭橋而收取傭金。
優秀的交易員是銀行、證券公司(投資銀行)、上市公司、基金、專業交易公司最捨得花重金招募的人才,因為交易員的水準對公司的業績影響是巨大的。法國興業銀行與英國巴林銀行因為交易員的違規操作而蒙受巨大損失。很多投行,Trading都是最賺錢的業務。例如,高盛Trading的收入占總收入的60%。
交易員分為日內交易員和非日內交易員兩類。
Ⅵ 高盛到底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 真有傳說中的那麼神通廣大,隻手遮天嗎
高盛厲害,這點我承認,但是絕對沒有許多陰謀家所說的那麼厲害。次貸危機並不是內高盛引發的,只是當容時高盛的2名交易員看對了市場的方向,買入了信貸違約掉期。
至於你說的高盛出金融高官,那麼我也可以告訴你,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也出金融高官,出的也沒比高盛少。
你如果想深入了解高盛的話,建議你去閱讀美國人寫的《高盛帝國》,亞馬遜上有,那本書描寫高盛成長比較客觀,不像有些國內的SB作家李德林等把高盛寫成了吸血鬼。
Ⅶ 機器人投資的模型研發,會不會減少交易員的崗位
肯定會的,現在機器人代替人力的時代,不久的將來應該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所體現,是個必然趨勢
Ⅷ 美國投行的工資知多少
國內和國際上投行發的工資都不大相同.大陸比較低20W到80W.國際上的就比較高了,像美國的,日本的.因為這些國家生活水平本身就高.
像摩根,高盛的年薪剛畢業的基本是5W美元起.做個幾年,只要別太爛,基本都能過10W.
比如高盛,去年的平均年薪為67.5W美元,華爾街上有一句話,說:高盛里只分兩種人,買的起遊艇的富人和買不起遊艇的富人.工資水平可見一斑.
最賺的職位在投行里是負責銷售和交易的人,當然這跟自身的水平有很大的關系.畢竟工資跟業績掛鉤,像一個象樣點的交易員(也就是證券經濟人)或者銷售人員,年薪過百萬的很正常.
像資產評估或者其他部門的人工資就低一些了,但非常的穩定,進去了只要別犯什麼幼稚的錯誤就沒事,不像交易和銷售的壓力那麼大.比如著名的鳳凰電視台的主持人曾子墨就是做資產評估的,所以她跟財經人說我不是很擅長理財.因為她做的是宏觀經濟和並購的.
如果你想去國際的投行工作,還是腳踏實地的提高自己,BY THE WAY,身體也是非常重要的.
Ⅸ 請問一下各位,前一段時間,是高盛由於期貨交易員的交易,瀕臨破產嗎
5月11日早盤,紐約股市的金融板塊出現了不同尋常的下跌,開盤不到一小時,拋售情況越來越嚴重,華爾街幾家主要銀行的跌幅創下幾日來的新高。據傳,全美第一大金融機構摩根大通突然損失了超過幾十億美元。又有傳言稱,這和一名叫「倫敦鯨」的交易員有關。
接下來的幾小時里,事情逐漸浮出水面。摩根大通銀行在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季度文件中披露,3月底至今,公司的首席投資辦公室在進行信貸信用投資時遭受了20億美元的巨額虧損。雖然其他的收益在某種程度上會彌補一部分損失,但公司的企業和私人證券投資部門,二季度仍將因此虧損約8億美元,而之前摩根大通曾預計該部門二季度將盈利2億美元。
消息一出,紐約股市金融板塊加劇下跌。摩根大通股價收盤下跌9.3%至36.96美元。摩根大通的反應也算迅速,不僅是當日緊急召開分析師會議,C EO傑米·戴蒙本人也召開新聞發布會,誠懇道歉並表示此事件是公司的一次「重大失誤」,猶如「臉上被扔了雞蛋」。
戴蒙這么形容自己絕對不為過。「首席投資辦公室」是傑米·戴蒙一直引以為豪的部門,它負責「管理整個公司所有主要業務線的日常運營所產生的結構性利息、匯率和某些信用風險」。戴蒙多次宣稱這個部門足以對沖結構性風險,並投資於使公司的資產和債務處於更好的組合狀態的地方。
而所有的一切,都和一個代號為「倫敦鯨」的交易員有關。
這位叫布魯諾·埃克西爾的交易員在圈內早就知名。他任職於摩根大通的首席投資部門,每年都為摩根大通賺取約1億美元。今年,他為摩根大通建立了巨額的信用違約掉期(C D S)頭寸,在3月底之前空翻多賣出,押注美國經濟的持續改善將推升企業債的價值。由於他撬動了規模高達數萬億美元的債券市場,為自己贏得了「倫敦鯨」的稱號。
但是,樹大招風,多家對沖基金和其他市場參與方獲悉後投入了巨額對賭資金買入針對這些公司債券的違約保護。從4月初開始,局勢開始朝對埃克西爾不利的方向變化,摩根大通的許多衍生品頭寸開始受損,而對賭的對沖基金則獲利頗豐。
由於「倫敦鯨」賬下的頭寸損失越來越大,摩根大通不得不正式告知市場。在最初公布的可能損失8億美元盈利後,戴蒙承認,損失可能在年底進一步擴大至40億美元。實際上,在最近幾個交易日中,該項交易的損失已經進一步增長了50%至30億美元。
這30億並不是之前所說的摩根大通銀行在這筆交易中可能損失的30億美元,而是其將在第二季度盈利的數字,而這一數字已經包含了目前的損失。「摩根大通銀行的首席投資部門在過去的三年中凈賺了超過50億美元,」一名華爾街分析師表示,「即使這次損失驚人,但和摩根大通的盈利能力相比,仍然是可以承受的。」
針對已經出現的20億美元投資損失,摩根大通銀行目前正在採取相應的措施以避免損失進一步擴大。但這一努力目前看來似乎異常艱難。摩根大通面臨兩難選擇,一種策略是緩慢減倉,並在較長的時間段內逐步接受小額損失,最終完全清空倉位。另一種策略是「長痛不如短痛」,立即清倉結束這筆交易。第一種做法的風險是在逐步減倉的過程中,市場可能再度向著對摩根大通銀行不利的方向運行,從而使得最終總的損失更大。而第二種做法的風險將是摩根大通銀行短期內不得不接受巨額損失的事實,從而使得財報十分難看,也可能間接對其運營產生負面影響。
目前摩根大通銀行總共持有面值約1000億美元的跟蹤公司債券的指數衍生品。據知情人士稱,其負責該筆交易的首席投資部門對該指數的倉位主要以多頭為主,因此,一旦市場對這些衍生品標的物的信用狀況感到擔憂,那麼指數將朝著對摩根大通不利的方向運行,從而使得該筆交易的損失擴大。
而摩根大通將面臨的另一個嚴峻問題是,其所持的該筆交易佔全部交易金額的比例過大,這使得摩根大通銀行對該筆大額交易的操作會使情況進一步惡化。根據洲際交易所公布的數據顯示,所有該交易的未平倉合約總額為7850億美元,已佔到了摩根大通的1000億美元其中的12.7%。
「摩根大通的交易規模過大」T F M arket的信用衍生品交易員皮特說,「一旦他們的交易活動大到可以影響市場,他們就應該停止並且退出了。」
華爾街雖下調大摩盈利預期仍對金融監管說「不」
評級公司首先做出了預期回應。惠譽評級公司發表聲明,不僅下調摩根大通的長期債券評級,還將其列為負面觀察名單,理由正是聲譽受損可能帶來風險以及內部風險管理的種種弊端。惠譽說,目前導致虧損的風險敞口依然存在,且摩根大通的風險偏好、風險管理機制和風險監控機制都很成問題,這些勢必影響其日後的盈利能力,值得長期關注和評估。
標准普爾公司宣布維持對摩根大通的信用評級,但將其前景展望從「穩定」調為「負面」。
另外,部分證券機構也下調了對大摩的展望。「倫敦鯨」事件公布沒多久,野村證券便下調了摩根大通的股價預期,並將其2012年每股收益從之前預測的4.75美元下調至4.32美元。該機構認為,對摩根大通來說,資本損失並不是主要問題,真正有害的是聲譽受損。
「即使受到這一損失,我相信摩根大通銀行依然是最具盈利能力的金融機構之一。」眾議員金融服務委員會主席斯班瑟·巴切斯認為,「除非情況和我們所聽到的大相徑庭,我認為這一損失並不會影響到銀行的儲戶。」
但是,即使盈利損失對大摩來說是可以消化的成本,本次事件確實對摩根大通的聲譽造成嚴重影響。摩根大通一直是金融危機以來最大的受益者,CEO傑米·戴蒙本人作為金融危機中唯一倖存且獲利頗豐的銀行家,被華爾街引為翹楚。他一向反對嚴格的金融監管,這一次出事,相當於自己打了自己一巴掌,確實令其蒙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