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提出假設,金本位制在什麼情況下能取代美元本位制。
紙幣本位制,亦稱「自由本位制」。以國家發行的紙幣作為本位貨幣的一種貨幣制度。其特點是國家不規定紙幣的含金量,也不允許紙幣與金(銀)兌換,紙幣作為主幣流通,具有無限法償能力;同時,國家也發行少量金屬鑄幣作為輔幣流通,但輔幣價值與用以鑄造它的金屬商品價值無關。由於發行紙幣是國家的特權,在中央銀行國有化之後,國家便委託中央銀行發行紙幣。中央銀行發行紙幣的方式是通過信貸程序進行的,所以紙幣實際上是一種信用貨幣。金本位即金本位制(Goldstandard),金本位制就是以黃金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單位的貨幣價值等同於若乾重量的黃金(即貨幣含金量);當不同國家使用金本位時,國家之間的匯率由它們各自貨幣的含金量之比——鑄幣平價(MintParity)來決定。金本位制於19世紀中期開始盛行。在歷史上,曾有過三種形式的金本位制: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金匯兌本位制。其中金幣本位制是最典型的形式,就狹義來說,金本位制即指該種貨幣制度。
2. 美聯儲廢除美元金本位是哪一年理由是什麼
美聯儲廢除美元金本位是1971年,廢除時一共經歷了廢除金幣在美國國內的流通與兌換和在世界范圍內廢除黃金的貨幣功能兩大步。廢除理由如下:
1、黃金生產量的增長幅度遠遠低於商品生產增長的幅度,黃金不能滿足日益擴大的商品流通需要,這就極大地削弱了金鑄幣流通的基礎。
2、黃金存量在各國的分配不平衡。1913年末,美、英、德、法、俄五國佔有世界黃金存量的三分之二。黃金存量大部分為少數強國所掌握,必然導致金幣的自由鑄造和自由流通受到破壞,削弱其他國家金幣流通的基礎。
3、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黃金被參戰國集中用於購買軍火,並停止自由輸出和銀行券兌現,從而最終導致金本位制的崩潰。
(2)美元本位和黃金本位擴展閱讀
金本位制度的崩潰,對國際金融乃至世界經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1、為各國普遍貨幣貶值、推行通貨膨脹政策打開了方便之門。
這是因為廢除金本位制後,各國為了彌補財政赤字或擴軍備戰,會濫發不兌換的紙幣,加速經常性的通貨膨脹,不僅使各國貸幣流通和信用制度遭到破壞,而且加劇了各國出口貿易的萎縮及國際收支的惡化。
2、導致匯價的劇烈波動,沖擊著世界匯率制度。
在金本位制度下,各國貨幣的對內價值和對外價值大體上是一致的,貨幣之間的比價比較穩定,匯率制度也有較為堅實的基礎。但各國流通紙幣後,匯率的決定過程變得復雜了,國際收支狀況和通貨膨脹引起的供求變化,對匯率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從而影響了匯率制度和國際貨幣金融關系。
3. 美元金本位制的來龍去脈
在本世紀後半葉的50年中,關貿總協定和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被認為支撐世界經貿和金融格局的三大支柱。這三大支柱實際上都肇自於1944年召開的布雷頓森林會議。後兩者人們又習慣稱之為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
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是指戰後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國際貨幣體系是指各國對貨幣的兌換、國際收支的調節、國際儲備資產的構成等問題共同作出的安排所確定的規則、採取的措施及相應的組織機構形式的總和。有效且穩定的國際貨幣體系是國際經濟極其重要的環節。
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以前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20年中,國際貨幣體系分裂成幾個相互競爭的貨幣集團,各國貨幣競相貶值,動盪不定,因為每一經濟集團都想以犧牲他人利益為代價,解決自身的國際收支和就業問題、呈現出—種無政府狀態。30年代世界經濟危機和二次大戰後,各國的經濟政治實力發生了重大變化,美國登上了資本主義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國際地位因其國際黃金儲備的巨大實力而空前穩
固。這就使建立一個以美元為支柱的有利於美國對外經濟擴張的國際貨幣體系成為可能。
在這一背景下,1944年7月,44個國家或政府的經濟特使聚集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的布雷頓森林,商討戰後的世界貿易格局。會議通過了《國際貨幣基金協定》,決定成立一個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即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及一個全球性的貿易組織(有關這個貿易組織的演變情況,本刊第24期已作介紹)。
1945年12月27日,參加布雷頓森林會議的國中的22國代表在《布雷頓森林協定》上簽字,正式成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兩機構自1947年11月15日起成為聯合國的常設專門機構。中國是這兩個機構的創始國,198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這兩個機構中的合法席位先後恢復。
從此,開始了國際貨幣體系發展史上的一個新時期。
布雷頓森林體系以黃金為基礎,以美元作為最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美元直接與黃金掛鉤,各國貨幣則與美元掛鉤,並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價向美國兌換黃金。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美元可以兌換黃金和各國實行可調節的釘住匯率制,是構成這一貨幣體系的兩大支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則是維持這一體系正常運轉的中心機構,它有監督國際匯率、提供國際信貸、協調國際貨幣關系三大職能。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在戰後相當一段時間內,確實帶來了國際貿易空前發展和全球經濟越來越相互依存的時代。但布雷頓森林體系存在著自己無法克服的缺陷。其致命的一點是:它以一國貨幣(美元)作為主要儲備資產,具有內在的不穩定性。因為只有靠美國的長期貿易逆差,才能使美元流散到世界各地,使其他國家獲得美元供應。
但這樣一來,必然會影響人們對美元的信心,引起美元危機。而美國如果保持國際收支平衡,就會斷絕國際儲備的供應,引起國際清償能力的不足。這是一個不可克服的矛盾。
從50年代後期開始,隨著美國經濟競爭力逐漸削弱,其國際收支開始趨向惡化,出現了全球性「美元過剩」情況,各國紛紛拋出美元兌換黃金,美國黃金開始大量外流。到了1971年,美國的黃金儲備再也支撐不住日益泛濫的美元了,尼克松政府被迫於這年8月宣布放棄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價兌換黃金的美元「金本位制」,實行黃金與美元比價的自由浮動。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日本、加拿大等國宣布實行浮動
匯率制,不再承擔維持美元固定匯率的義務,美元也不再成為各國貨幣圍繞的中心。這標志著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基礎已全部喪失,該體系終於完全崩潰。
但是,由布雷頓森林會議誕生的兩個機構——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仍然在世界貿易和金融格局中發揮著至為關鍵的作用
4. 美國的美元現在是金本位還是什麼位
當然不是金本位了,美國就是綁架世界金融的流氓.隨便印美元的。
5. 黃金本位,美元本位,這個「本位」什麼意思
開始造幣時對硬幣所用的金屬成色和每個硬幣應有的法定重量。
就是英文中的standard
或者說是貨幣制度的基礎或貨幣價值的計算標准。如:金本位;外匯本位;本位貨幣。
6. 美元金本位
美金本位制是是1944年,經過美英兩國達成共識又由44個國家參加,簽定了《布雷頓森林協議》由美元承擔以官家兌換黃金義務,達到國際貨幣穩定,實行了固定匯率制。這時候的事了,離現在已經很遠了,1973年美圓貶值,歐洲大量拋售美圓搶購黃金,從這時候美金本位制就成了歷史,變成了浮動匯率,這時候也真正意義的形成了外匯市場。
7. 黃金與美元雙本位制度為什麼導致儲備短缺
美元是與石油掛鉤的,並作為世界石油的結算貨幣。而黃金是以硬通儲備的,是一個單獨的市場。這兩者中,當黃金漲價時,石油大幅下跌,反之亦然。所以當兩者上漲與下跌差距拉大時,就造成儲備短缺。
8. 固定匯率時代,雖然是美元本位,但實質上和金本位一樣吧
金本位--美元黃金本位(布雷頓森林會議)--美元本位制--現在美元地位也在下降(比如歐元區,可能會有亞元去)--世界統一的貨幣(遙遠的夢想)
固定匯率是差不多那個意思,後期允許有輕微的浮動,因為各國的經濟狀況不是一成不變的
9. 美元是金本位制的嗎
美圓以前曾實行過金本位和銀本位,現在已經不搞了.
「二戰」以前,國際貨幣體系實行的是金本位制,戰後由於美國保持了世界上最大的黃金儲備,美元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穩定最強勢的貨幣,於是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了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貨幣與美元掛鉤的金匯兌體系。在這一國際貨幣制度中,全球的貨幣增長與黃金增長同步,它有一個物的規定性,不是隨便可以創造的。但到了六七十年代美國深陷越南戰爭難以自拔,大量發行國債的結果是再也無法維持美元與黃金的穩定關系,因而七十年代初,國際貨幣制度從布雷頓森林體系過渡到所謂的牙買加體系。
1971年,美國的黃金儲備再也支撐不住日益泛濫的美元了,尼克松政府被迫於這年8月宣布放棄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價兌換黃金的美元"金本位制",實行黃金與美元比價的自由浮動
回答者:aoolestar08 - 同進士出身 六級 6-27 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