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鍵業績指標的三大內容
關鍵業績指標,是企業績效考核的方法之一,其特點是考核指標圍繞關鍵成果領域進行選取,MBA、CEO12篇及EMBA等常見企業管理教育均對關鍵業績指標(KPI)的應用及其特點有所介紹。
三大內容:
關鍵指標的選取,不同類型的崗位KPI指標選取的重點有所不同
1、上山型崗位
上山型崗位一般考核指標較少,且存在主流業績指標,比如業務員的銷售指標、生產工人的生產件數指標,這些主流業績指標允許占權重達到40%以上。
上山型崗位KPI指標選取順序為:1、業績生產類指標;2、能力指標;3、職能類指標。
2、平路型崗位
平路型崗位工作內容較多,權重較為平均,所以考核指標也較多,單個指標權重較少超過30%以上。
平路型崗位KPI指標選取順序為:1)職責、職能類指標;2)勝任力指標;3)工作業績指標。
3、下山型崗位
下山型崗位指標往往存在大指標和小指標,大指標內有包含若干個小指標,分類較細。如會計報稅指標又可細化為報稅及時性、報稅完整性、報稅差錯率等
❷ 關鍵業績指標的如何選擇
關鍵指標的選取,不同類型的崗位KPI指標選取的重點有所不同 上山型崗位一般考核指標較少,且存在主流業績指標,比如業務員的銷售指標、生產工人的生產件數指標,這些主流業績指標允許占權重達到40%以上。
上山型崗位KPI指標選取順序為:1、業績生產類指標;2、能力指標;3、職能類指標。 平路型崗位工作內容較多,權重較為平均,所以考核指標也較多,單個指標權重較少超過30%以上。
平路型崗位KPI指標選取順序為:1)職責、職能類指標;2)勝任力指標;3)工作業績指標。 下山型崗位指標往往存在大指標和小指標,大指標內有包含若干個小指標,分類較細。如會計報稅指標又可細化為報稅及時性、報稅完整性、報稅差錯率等
❸ 關鍵業績指標怎麼寫
1、關鍵業績指標,是企業績效考核的方法之一,其特點是考核指標圍繞關鍵成果領域進行選取,MBA、CEO12篇及EMBA等常見企業管理教育均對關鍵業績指標(KPI)的應用及其特點有所介紹。
2、指標概述:
最常見的關鍵業績指標有三種:一是效益類指標,如資產盈利效率、盈利水平等;二是營運類指標,如部門管理費用控制、市場份額等;三是組織類指標,如滿意度水平、服務效率等。
3、說明:
企業的生產過程是勞動者運用勞動工具改變勞動對象的過程。在企業生產的三個基本要素(勞動力、勞動資料、勞動對象)中,勞動力是最重要的因素,正確的統計、分析、預測勞動生產力指標,對於企業有序地組織生產、充分開發、合理利用人力資源有著重要意義。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2-18,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❹ 簡述確定關鍵業績指標時應遵循的原則是什麼
1.目標一致性原則
績效指標應與績效管理的目的和考核對象的系統運行目標保持一致。這一點是我們在選擇績效考核指標時應遵循的最重要的原則之一,這種一致性不僅包括內容上的一致性,同時還包括了完整性的含義,考核指標應該能夠完整地反映考核對象系統運行總目標的各個方面。
2.績效指標要使員工能夠控制
如前所述,績效具有多因性,造成績效結果的既有個人因素,又有組織因素,而作為組織因素,個人是無法控制的,因而在績效標準的設定中,就應該避免這些個人不能控制的因素,盡量使指標體系建立在個人控制的基礎之上。
3.績效考核的指標應不冗餘、不缺失
在考核的過程中,既不能漏掉重要的考核指標,又不能添加多餘的、與員工工作無關的績效指標。能夠表明一個崗位績效狀況的績效指標是很多的。從績效考核的成本、效率、效果和效益方面考慮,我們沒有必要也沒有可能把所有的內容都包括在績效考核之中。績效指標只要能夠反映考核的目的,就是合理的,也就是說,在設計績效考核指標體系時應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復雜化,結構簡單的考核指標體系能夠有效地降低考核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考核者能夠比較容易地了解績效考核系統,掌握相應的考核方法和技術,提高考核工作的質量。同時簡單的考核系統比較容易讓被考核者接受,簡化了考核者與被考核者之間的溝通交流問題,大大提高績效考核的工作效果。
4.定量指標和定性指標相結合
在績效考核中,定量化的績效指標,能提高績效考核的客觀性、准確性和可操作性。但是定量指標在員工績效考核中並不是絕對適用的,有的崗位的工作性質決定了用定量指標反映其工作業績是不現實的,員工的績效考核除了工作業績外,還包括工作態度和工作能力,顯然,用定量指標去評價工作態度和工作能力是比較困難的,而且有時是片面的和不準確的。所以我們必須堅持定量指標與定性指標相結合的原則。
5.合理確定不同指標在指標體系中的權重
對於不同的崗位來說,由於其工作性質的區別,同一個評價指標所反映的內容對不同崗位的績效影響程度不同。所以,有必要規定每個評價指標在整個評價體系中所佔的比重。
❺ 海爾集團的青島海爾和海爾電器兩家上市公司的業績有沒有交叉的部分
你好!
怎麼會沒有交叉的呢?而且裡面還有一些斗爭呢,你看他們現在的總裁……
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❻ 簡述個人關鍵業績指標完成情況與自我評價怎麼寫
寫作思路及要點:現根據實際情況寫出一定的計劃,然後給出自己的實際經驗,最後在做出一定的總結。
一、店頭活動的策劃及執行;兩場點頭活動:10月12號的「蛋蛋有現金、錘錘中大獎」,10月19日的「永天杯成麻爭霸賽」,兩場活動總結及改進辦法已交至領導。
二、各種物料的設計、製作;本月各部門物料製作需求多,廠方mot物料、店頭活動物料、售後物料的製作基本滿足各部門所需,只有售後的物料因排版、製作(與店頭活動物料製作時間沖突)及廣告公司選擇上出現了拖延。改進辦法:各部門交物料製作申請單,必須與市場部確認製作完成時間,避免因市場部手頭工作繁多導致物料製作拖延。
三、網路後台、微博發帖及信息推送;本月兩場活動,市場部暫時管理了網路後台,在發帖及推送上大幅度提升,以永天成麻爭霸賽為例,太平洋、易車網、大渝網均在活動前3天內飽和推送(如太平洋20次推送),最大保證了活動的曝光率。
四、市場部工作的點檢及總結;9月份制定了市場部工作職責,10月份正好進行了第一步的試崗工作,如活動流程、月度核銷、庫房盤點、物料製作等均按照工作職責及時間規定按期完成。所有工作職責將在以後的時間里得以強化執行。
本月工作,我繼續努力達成工作流程的通暢,保持與銷售部、售後部的溝通協調,共同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
並在帶領員工陳晨工作上,取得較大的進步,陳晨在工作中能夠自發自動,按期完成既有工作,並在物料設計、活動流程設置中提出自己的想法。達成了本人希望的工作第一,兼顧和諧,我也希望與大家共同創造良好的工作氛圍。
❼ KPI(關鍵業績指標)和KO(關鍵任務指標)有什麼區別
外國佬沒有中國的文字有智慧。 KPI 考核更細膩些,每月部門要完成多少KPI指標。KO 就是核心指標。比如我店這個月的營業額KO指標:實際利潤是20萬。KPI指標營業額是45萬。
❽ 關鍵業績指標的概述
最常見的關鍵業績指標有三種:一是效益類指標,如資產盈利效率、盈利水平等;二是營運類指標,如部門管理費用控制、市場份額等;三是組織類指標,如滿意度水平、服務效率等。
❾ 如何確定企業的關鍵績效考核指標
一、概述
1、概念
關鍵績效考核指標(KPI):是通過對組織內部流程的輸入端、輸出端的關鍵參數進行設置、取樣、計算、分析,衡量流程績效的一種目標式量化管理指標,是把企業的戰略目標分解為可操作的工作目標的工具,是企業績效管理的基礎。KPI可以使部門主管明確部門的主要責任,並以此為基礎,明確部門人員的業績衡量指標。建立明確的切實可行的KPI體系,是做好績效管理的關鍵。關鍵績效指標是用於衡量工作人員工作績效表現的量化指標,是績效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2、關鍵績效指標的SMART原則
確定關鍵績效指標有一個重要的SMART原則。SMART是5個英文單詞首字母的縮寫:
S代表具體(Specific),指績效考核要切中特定的工作指標,不能籠統;M代表可度量(Measurable),指績效指標是數量化或者行為化的,驗證這些績效指標的數據或者信息是可以獲得的;A代表可實現(Attainable),指績效指標在付出努力的情況下可以實現,避免設立過高或過低的目標;R代表關聯性(Relevant),指績效指標是與上級目標具明確的關聯性,最終與公司目標相結合;T代表有時限(Time bound),注重完成績效指標的特定期限。
確定關鍵績效指標一般遵循下面的過程。
1、建立評價指標體系
可按照從宏觀到微觀的順序,依次建立各級的指標體系。首先明確企業的戰略目標,找出企業的業務重點,並確定這些關鍵業務領域的關鍵業績指標 (KPI),從而建立企業級KPI。接下來,各部門的主管需要依據企業級KPI建立部門級KPI。然後,各部門的主管和部門的KPI人員一起再將KPI進一步分解為更細的KPI。這些業績衡量指標就是員工考核的要素和依據。
2、設定評價標准
一般來說,指標指的是從哪些方面來對工作進行衡量或評價;而標准指的是在各個指標上分別應該達到什麼樣的水平。指標解決的是我們需要評價「什麼」 的問題,標准解決的是要求被評價者做得「怎樣」、完成「多少」 的問題。
3、審核關鍵績效指標
對關鍵績效指標進行審核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確認這些關鍵績效指標是否能夠全面、客觀的反映被評價對象的工作績效、以及是否適合於評價操作。
二、KPI設計的基本思路
1.魚骨圖分析法
運用「魚骨圖」分析法,建立關鍵績效指標體系,其主要流程有:
(1)根據職責分工,確定哪些個體因素或組織因素與公司整體利益是相關的。
(2)根據崗位,1%的標准,定義成功的關鍵因素。
(3)確定關鍵績效指標、績效標准與實際因素的關系。
(4)關鍵績效指標的分解。
2.工作量化的靈活處理
有些部門工作量化的確有困難,就從工作要求、時間節點上進行量化。如人力資源管理者、行政事務人員、財務人員,其關鍵績效指標的量化難度相對大,若硬性地從其自身職責上進行量化,邏輯上也說不通,不對其量化,情理上同樣也說不過去。實際處理,可以從考核其工作任務或工作要求來界定,可以通過時間來界定。從實質上講,被時間所界定的工作任務或工作目標也是定量指標。
3.PDCA循環
運用PDCA循環逐步完善和落實,其主要流程有:
(1)關鍵績效指標由專業人員設計。
(2)設計稿上報公司領導班子審議。
(3)根據公司領導班子的意見進行修訂。
(4)將修訂稿交各職能部門討論。
(5)將討論意見集中再修訂。
(6)上報批准下發。
其中(1)—(5)項,實際工作中會有幾個來回。
4.KPI考核的支持環境
有了關鍵績效考核指標體系,也不能保證這些指標就能運用於績效考核,達到預期的效果。要想真正達到效果,還取決於企業是否有關鍵績效指標考核的支持環境。建立這種支持環境,同樣是關鍵績效指標設計時必須考慮的。
(1)以績效為導向的企業文化的支持。建立績效導向的組織氛圍,通過企業文化化解績效考核過程中的矛盾與沖突,形成追求優異績效的核心價值觀的企業文化。
(2)各級主管人員肩負著績效管理任務。分解與制定關鍵績效指標是各級主管應該也必須承擔的責任。專業人員只是起技術支撐作用。
(3)重視績效溝通制度建設。在關鍵績效指標的分解與制定過程中,關鍵績效指標建立與落實是一個自上而下、至下而上的制度化過程。沒有良好的溝通制度作保證,關鍵績效指標考核就不會具有實效性和挑戰性。
(4)績效考核結果與價值分配掛鉤。實踐表明,兩者掛鉤的程度緊密,以關鍵績效指標為核心的績效考核系統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三、KPI指標體系建立流程
KPI指標的提取,可以 「十字對焦、職責修正」 一句話概括。但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要做到在各層面都從縱向戰略目標分解、橫向結合業務流程「十」字提取,也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以下主要運用表格的方式說明KPI指標的提取流程。
❿ 關鍵業績指標kpi表怎麼考核成績
KPI表只是績效考核的一種形式,所謂的怎麼考核成績,應該是指的KPI表裡的內容。
KPI表主要包含這些內容:
考核指標、指標定義、考核標准、數據來源、自評、主管評價等。
考核指標需要從上往下分解,及結合被考核者的工作職責設定,做什麼考什麼;
指標定義是對考核指標的說明,
考核標准衡量各項考評指標得分的基準,考核標準的設定要依據被考核者的實際情況,不能定的太高也不能定的太低,最好是跳一跳夠得著。考核標准還要分幾個等級。
數據來源是指考核指評價標準的數據提供,考核指標是需要能衡量的,可以控制和影響的,這需要相關部門的支持。
一張KPI表背後需要公司有績效管理的環境,基礎。比如,公司戰略目標年度計劃,數據管理系統,另外,各級管理者有目標分解的能力,各部門聯動機制比較好。這些都是績效考核成功與否的重要影響因素。要想真正實現績效管理的目的,獲得較好的績效結果,需要上級的支持,各部門的配合,考核者與被考核者充分有效的溝通。績效考核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