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黃金周」的由來
1999年9月,國務院改革出台新的法定休假制度,每年國慶節、春節和「五一」法定節日加上倒休,全國放假7天。從此,3個「黃金周」掀起的旅遊消費熱成為我國經濟生活的新亮點,假日經濟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新話題。
在1999年國慶第一個「黃金周」到來時,席捲全國的假日旅遊熱潮令各界人士始料不及。據有關統計,全國出遊人數7天內達到28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實現141億元。
2000年春節7天假期,國內旅遊人數超過2000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一成;全國旅遊花費約16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六分之一。
2000年「五一」黃金周,全國國內旅遊人數達4600萬人次,旅遊收入181億元;「十一」黃金周期間,旅遊人數達598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30億元。
第五個「黃金周」是2001年春節,在這7天中全國共接待遊客4496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98億元,人均花費支出為441元。
⑵ 黃金周的由來
1999年 9月,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家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雙休日的試行後,決定增加廣大勞動者的休閑時間,將春節、「五一」、「十一」 三個中國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節日的休息時間延長為 7天,於是「黃金周」的概念應運而生。同時還有刺激消費,擴大內需的作用。
⑶ 「春節黃金周」的來由
黃金周分別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春節、勞動節和國慶三個節日的每個節日的連續七天休假。國慶七天休假稱為「十·一黃金周」,勞動節七天休假稱為「五·一黃金周」。相對於其它公休假期,「黃金周」又被稱為「 長假 」,通常冠以節日名稱,分別為「五一長假」、「國慶長假」和「春節長假」。
1999年9月18日中國國務院修訂發布《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規定春節、勞動節、國慶節和新年為「全體公民假日」,其中春節、勞動節和國慶節為三天,元旦為一天;還規定這四個屬於「全體公民假日」如果適逢星期六、星期日,應當在工作日補假。
2000年國慶放假開始,對國慶、春節和勞動節這三個節 的休假時間進行了統一調整,移動節日前後的二個周末四天和法定假期三天集中休假,這樣共計7天時間。自此實行這種休假制度以後,每逢這三個節日的休假稱為「長假」,通常前面冠以節日名稱。
[編輯本段]動因
黃金周制度出現的動因之一,是在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的背景下,為了刺激消費,拉動國內經濟,促進國內旅遊而做出的舉措。北京大學旅遊研究與規劃中心主任吳必虎認為,消費作為衡量社會經濟平衡發展的重要標志,既與社會群體收入水平息息相關,也與民眾消費觀念更新、消費時間充裕與否密不可分。通過給予充足的休息時間,刺激中國老百姓經濟思維從簡單的「積累型」向「積累——消費型」轉變,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中國人閑暇時間的增多,大大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內容。與此同時,百姓的休閑消費能力也在不斷提高,用於餐飲、購物、旅遊、健身、娛樂等的消費與以前相比大幅度增加。這標志著人們從滿足現實的基本生活需要轉向對精神生活的嚮往,從傳統的生產——消費模式逐漸轉向消費——生產模式,人們開始從有限發展自己階段進入到全面發展自己的新階段。
[編輯本段]目的
「長假」的制定,主要目的是推動「假日經濟」,通過長假啟動內需、創造出一些新的需求。由於周末和節假日本來就是商業消費的集中時間,七天長假更是旅遊、交通和商業集中時段,相對於商家賺錢的商機,媒體稱為「黃金周」。
[編輯本段]歷程
1999年
中國開始實施黃金周長假制度
此後幾年
相關部門討論取消其中兩個長假,但由於爭議過多而維持現狀
2004年
國家旅遊局表示,短期內不改變黃金周長假制度
2004年2月27日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建議增加傳統節日為法定假日,取消黃金周,強化春節長假
2005年6月
中央部門發布文件詳細說明增設除夕、元宵、清明、端午和中秋節的重要性
2007年1月22日
國家發改委到人民大學聽取增加中國傳統節日為法定假日的意見
2007年2月
調整國家法定節假日,進入徵求意見階段
2008年
五一法定假期從3天改為1天,意味著五一黃金周被取消
⑷ 你知道黃金周的由來么請告訴我,謝謝!快點吧!
1999年9月18日,國務院發布《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決定增加公眾法定休假日。春節、「五一」和「十一」法定休假3天,再加上調整的前後兩個雙休日,就形成了每年3個連續7天的長假,而每個長假掀起的旅遊消費熱也逐漸成為我國經濟生活的新亮點,被人們稱為黃金周。
⑸ 五一黃金周的來歷
1999年9月,國務院改革出台新的法定休假制度,每年國慶節、春節和「五一」法定節日加上倒休,全國放假7天。從此,3個「黃金周」掀起的旅遊消費熱成為我國經濟生活的新亮點,假日經濟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新話題。
在1999年國慶第一個「黃金周」到來時,席捲全國的假日旅遊熱潮令各界人士始料不及。據有關統計,全國出遊人數7天內達到28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實現141億元。
2000年春節7天假期,國內旅遊人數超過2000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一成;全國旅遊花費約16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六分之一。
2000年「五一」黃金周,全國國內旅遊人數達4600萬人次,旅遊收入181億元;「十一」黃金周期間,旅遊人數達598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30億元。
第五個「黃金周」是2001年春節,在這7天中全國共接待遊客4496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98億元,人均花費支出為441元。
2008年「五一」黃金周被取消,改為短假期,共三天,並設立了清明、端午、中秋三次短假期,放假總時間也由10天變為11天。
2009年政協兩會上,很多代表委員都提出恢復五一黃金周的提案,其中,全國政協委員、原國家旅遊局副局長張希欽在小組討論中提議,應該恢復「五一」黃金周。對此,國家旅遊局新聞發言人劉曉軍表示,如果地方政府認為恢復「五一」黃金周有利於當地經濟發展,可以試點恢復。人民網關於「你是否贊成恢復五一長假」的調查顯示,截至2009年3月4日,共有將近500萬名網友參與了網上調查,其中贊成恢復五一長假的佔92.2%。由此可見,恢復五一黃金周是絕大多數人民的呼聲,2009年全面恢復五一黃金周具有相當大的可能性。
⑹ 十一黃金周的節日起源
黃金周分別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春節、勞動節和國慶三個節日之每個節日的連續七天休假。國慶七天休假稱為「十·一黃金周」,勞動節七天休假稱為「五·一黃金周」;相對於其它公休假期,「黃金周」又被稱為「 長假」,通常冠以節日名稱,分別為「五一長假」、「國慶長假」和「春節長假」。
背景
1999年9月18日中國國務院修訂發布《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規定 春節、勞動節、國慶節和新年 為「全體公民假日」,其中春節、勞動節和國慶節為三天,元旦為一天;還規定這四個屬於「全體公民假日」如果適逢星期六、星期日,應當在工作日補假。
2000年國慶放假開始,對國慶、春節和勞動節這三個節日的休假時間進行了統一調整,移動節日前後的二個周末四天和法定假期三天集中休假,這樣共計7天時間。自此實行這種休假制度以後,每逢這三個節日的休假稱為「長假」,通常前面冠以節日名稱。
目的
「長假」的制定,主要目的是推動「假日經濟」,通過長假啟動內需、創造出一些新的需求。由於周末和節假日本來就是商業消費的集中時間,七天長假更是旅遊、交通和商業集中時段,相對於商家賺錢的商機,媒體稱為「黃金周」。
⑺ 十一黃金周的來歷
黃金周從1999年「十一」正式開始。當時國務院專門出台了文件,其主旨還在於刺激消費、拉動內需。由於國慶大慶以及天氣等原因,1999年「十一」期間的旅遊並不火爆。
春天是出遊的好時光,2000年「五一」黃金周,人們利用長假,紛紛出遊。大部分傳統旅遊景區人如潮湧。當時媒體紛紛用「井噴」來形容這種突如其來的旅遊大潮。當年我省泰山景區創下一天接待5萬人以上的最高紀錄,這個紀錄至今沒有打破。在車站和景區,人們排隊等車等索道,一等就是幾個小時。票難買,房難訂,車難行……這種情景,很多人至今歷歷在目。
摩肩接踵的旅遊人群,讓所有的旅遊熱點地區的景區、賓館、交通、餐飲等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以致出現了暴利宰客的行為,住宿、餐飲的價格成倍上漲。
從那時起,人們驚奇地發現,原來黃金周蘊藏著這么多的「黃金」,媒體用「缽滿盆滿」來形容商家的收獲,用「假日經濟」形容黃金周的新動力。從那時起,旅遊包機、旅遊專列等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手持護照出境游的人也開始多起來。也就是從那時起,真正的大眾旅遊熱潮開始了。
參考資料:http://news.sina.com.cn/c/2005-10-01/08017081476s.shtml
⑻ 十一黃金周的假期由來
1999年9月1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修訂發布《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規定春節、 勞動節、國慶節和公歷新年為「全體公民假日」,其中春節、勞動節和國慶節為三天,元旦為一天;還規定這四個屬於「全體公民假日」如果適逢星期六、星期日,應當在工作日補假。
2000年國慶放假開始,對國慶、春節和勞動節這三個節日的休假時間進行了統一調整,移動節日前後的二個周末四天(俗稱「倒休」)和法定假期三天集中休假,這樣共計7天時間。
⑼ 黃金周的來歷,以及它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黃金周的由來:
1. 黃金周制度出現的動因之一,是在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的背景下,為了刺激消費,拉動國內經濟,促進國內旅遊而做出的舉措。北京大學旅遊研究與規劃中心主任吳必虎認為,消費作為衡量社會經濟平衡發展的重要標志,既與社會群體收入水平息息相關,也與民眾消費觀念更新、消費時間充裕與否密不可分。通過給予充足的休息時間,刺激中國老百姓經濟思維從簡單的「積累型」向「積累——消費型」轉變,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2. 中國人閑暇時間的增多,大大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內容。與此同時,百姓的休閑消費能力也在不斷提高,用於餐飲、購物、旅遊、健身、娛樂等的消費與以前相比大幅度增加。這標志著人們從滿足現實的基本生活需要轉向對精神生活的嚮往,從傳統的生產——消費模式逐漸轉向消費——生產模式,人們開始從有限發展自己階段進入到全面發展自己的新階段。
黃金周的目的:
「長假」的制定,主要目的是推動「假日經濟」,通過長假啟動內需、創造出一些新的需求。由於周末和節假日本來就是商業消費的集中時間,七天長假更是旅遊、交通和商業集中時段,相對於商家賺錢的商機,媒體稱為「黃金周」。
1. 黃金周本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勞動節和國慶節兩個節日的每個節日的連續七天休假。勞動節七天休假稱為「五·一黃金周」,國慶節七天休假稱為「十·一黃金周」。相對於其它公休假期,「黃金周」又被稱為「長假」,通常冠以節日名稱,分別為「五一長假」、「國慶長假」。
2. 2008年 五一法定假期從3天改為1天,意味著五一黃金周被取消,並增加清明、端午、中秋三個小長假。
3. 1999年9月18日中國國務院修訂發布《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規定春節、勞動節、國慶節和新年為「全體公民假日」,其中春節、勞動節和國慶節為三天,元旦為一天;還規定這四個屬於「全體公民假日」如果適逢星期六、星期日,應當在工作日補假。
4. 2000年國慶放假開始,對國慶、春節和勞動節這三個節 的休假時間進行了統一調整,移動節日前後的二個周末四天和法定假期三天集中休假,這樣共計7天時間。自此實行這種休假制度以後,每逢這三個節日的休假稱為「長假」,通常前面冠以節日名稱。
5. 根據《旅遊法》的相關規定,2015年「十一」是國內景區公布最大承載量和實施限流的首個黃金周。攜程度假事業部市場分析師彭亮提醒,「十一」預計將出現史上最大旅遊客流,部分景區可能出現超過最大承載量、排隊擁堵等情況。此次限流,除了5A景區以外,部分地方的A級景區也加入限流大軍。例如北京景區限流措施,將從故宮擴大至全市A級景區。數據顯示,10月1日全國景區接待遊客數量平穩。截至17時,全國納入監測的125個直報景區點共接待遊客271.72萬人次,同比下降11.06%,門票收入14063.78萬元,同比下降0.9%。
⑽ 黃金周的節日由來
黃金周的節日由來:
1. 黃金周制度出現的動因之一,是在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的背景下,為了刺激消費,拉動國內經濟,促進國內旅遊而做出的舉措。北京大學旅遊研究與規劃中心主任吳必虎認為,消費作為衡量社會經濟平衡發展的重要標志,既與社會群體收入水平息息相關,也與民眾消費觀念更新、消費時間充裕與否密不可分。通過給予充足的休息時間,刺激中國老百姓經濟思維從簡單的「積累型」向「積累——消費型」轉變,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2. 中國人閑暇時間的增多,大大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內容。與此同時,百姓的休閑消費能力也在不斷提高,用於餐飲、購物、旅遊、健身、娛樂等的消費與以前相比大幅度增加。這標志著人們從滿足現實的基本生活需要轉向對精神生活的嚮往,從傳統的生產——消費模式逐漸轉向消費——生產模式,人們開始從有限發展自己階段進入到全面發展自己的新階段。
黃金周的節日目的:
「長假」的制定,主要目的是推動「假日經濟」,通過長假啟動內需、創造出一些新的需求。由於周末和節假日本來就是商業消費的集中時間,七天長假更是旅遊、交通和商業集中時段,相對於商家賺錢的商機,媒體稱為「黃金周」。
1. 黃金周本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勞動節和國慶節兩個節日的每個節日的連續七天休假。勞動節七天休假稱為「五·一黃金周」,國慶節七天休假稱為「十·一黃金周」。相對於其它公休假期,「黃金周」又被稱為「長假」,通常冠以節日名稱,分別為「五一長假」、「國慶長假」。
2. 2008年 五一法定假期從3天改為1天,意味著五一黃金周被取消,並增加清明、端午、中秋三個小長假。
3. 1999年9月18日中國國務院修訂發布《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規定春節、勞動節、國慶節和新年為「全體公民假日」,其中春節、勞動節和國慶節為三天,元旦為一天;還規定這四個屬於「全體公民假日」如果適逢星期六、星期日,應當在工作日補假。
4. 2000年國慶放假開始,對國慶、春節和勞動節這三個節 的休假時間進行了統一調整,移動節日前後的二個周末四天和法定假期三天集中休假,這樣共計7天時間。自此實行這種休假制度以後,每逢這三個節日的休假稱為「長假」,通常前面冠以節日名稱。
5. 根據《旅遊法》的相關規定,2015年「十一」是國內景區公布最大承載量和實施限流的首個黃金周。攜程度假事業部市場分析師彭亮提醒,「十一」預計將出現史上最大旅遊客流,部分景區可能出現超過最大承載量、排隊擁堵等情況。此次限流,除了5A景區以外,部分地方的A級景區也加入限流大軍。例如北京景區限流措施,將從故宮擴大至全市A級景區。數據顯示,10月1日全國景區接待遊客數量平穩。截至17時,全國納入監測的125個直報景區點共接待遊客271.72萬人次,同比下降11.06%,門票收入14063.78萬元,同比下降0.9%。
文本參考網路:黃金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