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黃金交易 > 海灣戰爭期間黃金股表現

海灣戰爭期間黃金股表現

發布時間:2021-05-14 04:53:55

A. 第一次和第二次海灣戰爭爆發時間和原因!

海灣,即波斯灣簡稱,位於西亞中部。海灣周邊國家是世界石油主產區,戰略地位 突出。1990年8月,這一地區爆發了戰後世界最大的一場局部戰爭——海灣戰爭。這場 戰爭對冷戰後國際新秩序的建立產生了深刻影響,同時,它所展示的現代高技術條件下 作戰的新情況和新特點,對軍事戰略、戰役戰術和軍隊建設等問題帶來了眾多啟示。

海灣戰爭是由伊拉克對科威特的入侵而引發的。歷史上,由於種種原因,伊、科兩 國圍繞主權和邊界問題存有爭端。80年代末,隨著兩伊戰爭的結束和世界兩極體系的瓦 解,伊、科爭端又突出起來。從伊拉克方面來說,主要原因是,它希望在新的國際形勢 下,迅速實現國家的發展,具體說就是解決長期困擾它的出海口問題,免除兩伊戰爭中 欠下的巨額債務,成為海灣的地區性強國。1990年7月,伊拉克在向科威特提出一系列 要求遭到拒絕後,定下了以武力吞並科威特的決心。

1990年8月2日凌晨1時(科威特時間),在經過周密准備之後,伊拉克共和國衛隊 三個師越過伊科邊界,向科威特發起突然進攻。與此同時,一支特種作戰部隊從海上對 科威特市實施直升機突擊。拂曉時分,東西對進的兩支部隊開始攻打市內目標。科威特 埃米爾賈比爾·薩巴赫倉促中攜部分王室成員逃到附近美國軍艦上。埃米爾的胞弟法赫德親王在保衛王宮的戰斗中陣亡。上午9時,伊軍基本控制科威特市。 下午4時,伊軍佔領了科威特全境。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事件引起了全世界極大震驚。聯合國先後多次通過反對伊拉克入 侵科威特並對伊實施制裁的決議。反應最為強烈的當屬在海灣地區具有巨大經濟利益的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8月2日和3日,美國總統布希主持召開國家安全委員會全體會 議,研究對策。會議最終決定,採取大規模軍事部署行動,以迫使伊拉克撤軍,並為必 要時採取軍事打擊行動做好准備。根據這一精神,負責中東地區防務的美軍中央總部擬 定了「沙漠盾牌」行動計劃。8月7日凌晨2時(美國東部時間),布希總統正式批准了 該計劃。

「沙漠盾牌」行動計劃擬分兩個階段向海灣地區部署部隊。第一階段用3至4個月時 間(17周)部署24萬人的部隊及其建制裝備,以使該地區美軍和其他出兵國家部隊兵力 達到同伊軍大致相抗衡的水平。第二階段將視形勢發展繼續增兵,以使兵力達到足以將 伊軍趕出科威特的水平。第一階段部署,又將根據伊軍有可能在短期內向沙特發動進攻 的形勢,首先在沙特的朱拜勒和宰赫蘭一線部署快速反應部隊和空中打擊力量,建立機 動防禦,採取「以空間換時間」戰略,擋住伊軍可能的進攻,保證後續部隊陸續抵達和 部署。

計劃確定後,美軍制定了具體部署方案,最大限度出動了運輸司令部所轄戰略運輸 工具,動員了後備和民用運輸力量,同時,進行了後備役徵召和編組。其他出兵國家也 展開了各自的部署行動。經過緊張行動,分別於11月8日和11月底完成了兩個階段的部 署。是時,美軍在海灣地區的總兵力達到43萬人,其中陸軍26萬人,海軍5萬人,空軍4 萬人,海軍陸戰隊8萬人。主要武器裝備有:坦克1200輛,裝甲車2000輛,作戰飛機 1300架,直升機1500架,軍艦100餘艘。

其他國家出動的總兵力達50萬人。部分未出兵國家提供了武器裝備、艦船、飛機和 醫療隊。 隨著各國部隊的部署,建立統一、協調的指揮機構的必要性日益突出。8月中旬, 經協商在多國部隊最高層成立了協調性作戰指揮機構。原則是,戰區內所有部隊均接受 沙烏地阿拉伯武裝部隊司令哈立德中將和美軍中央總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上將的統一指揮, 但各國部隊又分別接受本國最高當局的命令和指示。

面對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出兵行動,以及國際社會的經濟制裁,伊拉克採取了相應對 策。總的戰略指導思想是,拖延戰爭爆發,使海灣沖突長期化、復雜化,進而分化以美 國為首的軍事陣營,打破對伊拉克的各項制裁,保住既得利益,同時,做好軍事上防禦 作戰的准備。為此,它在外交上打出了「聖戰」的旗號,並將撤軍問題同以色列從阿拉 伯被佔領土撤軍聯系在一起,以轉移阿拉伯國家的矛頭指向;在經濟上採取了內部緊縮, 對外尋求突破口的政策;在軍事上則加緊了擴軍備戰,恢復和新建24個師,使軍隊總兵 力達到77個師、120萬人。同時加強了科戰區的兵力部署,按三道防線共部署43個師, 約54萬人,坦克4280輛、火炮2800門、裝甲輸送車2800輛。

美軍在開始執行「沙漠盾牌」計劃時,即已估計到伊拉克拒不撤軍的情況,擬定了 代號為「沙漠風暴」的軍事打擊行動計劃。12月20日,美國國防部長切尼和參謀長聯席 會議主席鮑威爾批准了這一計劃。該計劃的要點是,實施進攻作戰,以達到:1.癱瘓 伊拉克國家指揮當局;2.將伊拉克軍隊趕出科威特;3.消滅伊拉克共和國衛隊;4. 盡量摧毀伊拉克的彈道導彈和核生化武器;5.幫助恢復科威特合法政府。

根據這一決心擬定了以下作戰方案:實施協調一致的多國、多方向、空中、海上和 地面攻擊,首先以空中戰局摧毀伊拉克重要軍事目標,爾後逐步轉移空中作戰的重點, 在科威特戰區實施地面作戰,消滅伊拉克共和國衛隊,用阿拉伯部隊解放科威特市。整 個作戰過程分為四個階段,即1.戰略空襲; 2.奪取制空權;3.空襲地面部隊;4.地面進攻作戰。

11月29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678號決議,規定1991年1月15日為伊拉克撤軍的最 後期限。1991年1月9日,美國國務卿貝克和伊拉克外長阿齊茲在日內瓦舉行戰前最後一 次會晤,但是,雙方都認為沒有妥協餘地,會談沒有取得結果。1月16日美國東部時間 上午10時30分,布希總統簽署了給美軍中央總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的國家安全指令文件, 命令美軍向伊拉克開戰。

1月17日凌晨,美軍的空襲行動開始實施。整個空襲包括「沙漠風暴」計劃四個作 戰階段的前三個,美軍稱之為空中戰局。按計劃三個階段同時開始,齊頭推進,逐一達 到既定目標。通常的空襲模式是,由EF—111、EA—6B和EC—130H等電子戰飛機先開辟 通路,擔負攻擊任務的F—117、F—111DAEAF、A—6、A—10、AV—8B、F—15E、B—52 等型飛機攻擊各指定目標,F—14、F—15C、F—16和FAA18等飛機則擔負掩護任務。日 出動量達2000至3000架次。據美軍統計,至地面進攻開始時,科威特戰區伊軍部隊54萬 人中傷亡達25%以上,重裝備損失達30—45%。

為了實施地面進攻作戰,美中央總部陸軍也制定了具體戰役計劃,這就是「沙漠軍 刀」計劃。該計劃事實上是「沙漠風暴」計劃的組成部分。計劃決定,由5個軍隊集團 執行地面作戰任務。美第十八空降軍在整個戰線西部實施進攻,負責切斷科戰區伊軍同 後方的聯系;美第七軍在戰線中段擔負主攻任務,重點消滅伊拉克共和國衛隊;在第七 軍右翼,依次是北線聯合部隊、美軍中央總部海軍陸戰隊和東線聯合部隊,他們將包圍 科威特後方及科威特市內的伊軍部隊,牽制伊軍戰術和戰役部隊,其中北線和東線聯合 部隊的阿拉伯部隊將負責解放科威特市。計劃制定以後,多國部隊從1月17日空襲之日 開始至2月24日進行了大規模部署調整。美軍兩個軍數十萬人分別從原駐地向新的進攻 出發地隱蔽機動了200多和300多公里。

1991年2月24日當地時間凌晨4時整,多國部隊向伊軍發起了大規模諸軍兵種聯合進 攻,將海灣戰爭推向了最後階段。多國部隊首先在戰線中部發起攻擊,以吸引伊軍統帥 部注意力。隨後,東西兩端開始行動,以造成西端「關門」,東端「驅趕」之勢。在這 種情況下,擔負主攻的美第七軍發起決定性攻擊。先向北,隨後向東,殲擊伊軍主力部 隊。伊軍在多國部隊進攻面前進行了頑強抵抗,後逐漸向北和西方向撤退,並點燃了科 威特油田的大量油井。28日晨,科威特城已全部被阿拉伯部隊控制,多國部隊也大多完 成了各自任務。鑒此,布希總統下達了當日當地時間8時暫時停火的命令。整個地面進 攻歷時100小時。

暫時停火以後,伊拉克表示接受美國提出的停火條件和願意履行聯合國安理會歷次 通過的有關各項決議。在此基礎上,聯合國安理會於4月3自以12票贊成、1票反對、2票 棄權通過了海灣正式停火決議,即687號決議。海灣戰爭至此宣告結束。據戰後統計, 在這場戰爭中,伊拉克方面參戰的43個師共有38個師被重創或殲滅,6.2萬人被俘, 3847輛坦克、1450輛裝甲輸送車、2917門火炮被擊毀或繳獲。107架飛機被擊落、擊毀 或繳獲。多國部隊方面共有126人陣亡(其中美軍74人),300餘人受傷,12人失蹤。

海灣戰爭是世界兩極體系瓦解、冷戰結束後的第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它深刻地反 映了世界在向新格局過渡時各種矛盾的變化,是這些矛盾局部激化的結果。它體現了人 類社會生產力特別是科學技術的發展所引起的戰爭特徵的革命性變化,主要是:武器裝 備建立在高度密集的技術基礎之上;打擊方式已不再以大規模毀傷為主,而是在破壞力 相對降低的基礎上突出打擊的精確性;整個戰爭的范圍與過程被視為一個完整的系統, 戰爭的協同性和時間性空前突出。它也展示了新的作戰手段和作戰思想運用於戰爭而產 生的作戰樣式的諸多新特點,主要包括:空中作戰已成為一種獨立作戰樣式; 機動作戰是進攻作戰的基本方式;遠程火力戰是主要的交戰手段;電子戰是伴隨 「硬殺傷」所不可缺少的作戰方式;夜戰是一種富有新內涵的戰斗方式。

海灣戰爭因多國部隊在質量和技術方面占據的絕對優勢,使其以高技術局部戰爭的代名詞載入戰爭史冊。在海灣戰爭中,美國動用了12類50多顆各種軍用和商用衛星構成戰略偵察網,為多國部隊提供了70%的戰略情報;多國部隊集結了2790架現代化的固定翼飛機、1700多架旋翼飛機(其中600多架攻擊直升機),6500餘輛坦克裝甲車輛以及大量自行火炮、火箭發射車、工程技術保障車輛等;多國部隊雖然與伊軍在數量對比上不佔優勢,人員比為1/2.4,火炮數量比為1/2.4,坦克數量比為1/1.44,但多國部隊調集的現代化裝備數量卻超過伊軍許多倍:新式飛機數量比為13/1,攻擊直升機數量比為16/1,在精確制導武器上多國部隊擁有絕對優勢。在海灣戰爭空中作戰投擲的8萬多噸彈葯中,精確制導武器僅占總投彈量的7%,但命中率卻高達90%;伊軍共被摧毀、被俘坦克3700多輛,裝甲車2000多輛。海灣戰爭中所體現出的技術對戰爭的強烈影響使海灣戰爭預示了另一個新時代的到來:在擁有質量優勢的部隊面前,單純的數量對比已失去了意義;各種軍事高技術應用導致的對信息的大量獲取,也使與之對陣的敵人在戰術運用方面困難重重。

B. 敘利亞戰火重燃,以史為鑒:炮聲一響,黃金真的萬兩嗎

當地時間周六(4 月 14 日)早上,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表推文稱," 昨晚完美地執行了對敘利亞的 " 精準打擊 ",感謝英法兩國明智的舉措以及優秀的軍事力量,結果很棒,任務完成!"

特朗普當地時間周五晚間宣布,已下令美軍聯合英法對敘利亞政府軍事設施進行 " 精準打擊 ",以作為對敘利亞 " 化武襲擊 " 的回應。敘武裝部隊總司令部周六也發表聲明說,當天凌晨,美英法對敘利亞 " 發起侵略 ",向首都大馬士革及其以外地區多個目標發射約 110 枚導彈。

敘利亞國家媒體稱,在美國為首的西方空襲行動之後,已經有三名平民在霍姆斯地區受傷。相關導彈的目標是霍姆斯的一個軍用設施,敘利亞軍方對導彈實施了攔截,其中有的導彈偏離了飛行軌道,因此傷及平民。敘利亞媒體還稱,針對首都大馬士革一座研究設施的襲擊僅僅造成了財產損失。

據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透露,由美英法三國聯合進行的這次行動,一共發射了超過 100 枚導彈,並且擊中了敘利亞三座重要的化學武器設施。據俄羅斯塔斯通訊社援引莫斯科國防部報道稱,大多數導彈都已經被敘利亞空軍攔截。

事後,俄羅斯、伊朗相繼發聲譴責,而與此同時,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則紛紛表示支持英美法對敘利亞的聯合行動。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回應美英法對敘襲擊時稱,維持和平是聯合國安理會的責任,呼籲各國保持克制,避免敘利亞局勢升級。

俗話說得好," 炮聲一響,黃金萬兩 "。黃金作為避險資產的屬性,已祖祖輩輩沿襲下來,被默認為真理。憶往昔,任何一次戰爭或政治局勢的動盪都會刺激市場對黃金的需求,從而促使金價在短期內大幅飈升。不過,以史為鑒," 炮聲一響黃金萬兩 " 或許只是個偽命題。

通過回顧近幾十年來的九次戰爭,我們可以發現,九次戰爭開戰前,黃金價格並沒有都走出上漲趨勢,且漲幅沒有特別明顯。除了海灣戰爭和阿富汗戰爭前夕黃金價格漲幅在 3% 至 10%,其他戰爭前金價都出現小幅上漲甚至下跌的情況。

此外,除利比亞戰爭外,黃金價格在開戰一周內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跌幅在 2%-6% 不等。兩伊戰爭爆發後,黃金價格從當時的高點 711 美元 / 盎司迅速下跌,到戰爭結束時已跌至 430 美元 / 盎司附近,累計跌幅近 40%。

即使是戰爭正式結束後,黃金價格相比戰爭開始前的價格表現也是漲跌不一。例如海灣戰爭結束時的黃金價格遠低於戰爭開始時的黃金價格,而在近年的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戰爭結束時,黃金價格比戰爭開始時的黃金價格要高。

根據中信建投統計,一般情況下,戰爭前 20-30 個交易日,金價漲幅超過 10%,戰爭爆發當日,金價漲幅最大,甚至超過 5%,而戰爭爆發 90 個交易日後,金價走勢則趨於理性。

光大期貨貴金屬分析師展大鵬也稱,現代戰爭多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發起的局部戰爭,這些國家軍事實力強大,往往也是戰勝國。在戰爭前期和初期,市場擔心這些國家陷入戰爭不能自拔,戰爭越長,這些國家為支持戰爭發行的國債越多,進而引發嚴重的財政赤字和通貨膨脹,此時以美元計價的黃金錶現強勢。

但在戰爭中後期,當這些國家取得戰爭的主動權(時間幾天或幾周),黃金錶現往往是沖高回落。從現代戰爭史來看,戰爭推動黃金價格上漲並不具備可持續性。

黃金和戰爭的關系似乎是無絕對規律可循的。不過長期來看,金價走勢還是取決於全球通脹情況以及美元走勢,戰爭僅能短期內影響金價。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曾分析,上世紀 80 年代開始,隨著美元走強以及通貨膨脹率的快速下降,黃金價格出現了大幅震盪性回落,此後黃金進入了近 20 年的大幅回調時段。此間發生的戰爭雖然在短期內對黃金產生了一定的作用,但整體來看,利空的概率更大。

而在 2001 年至 2012 年中,歐元崛起造成美元貶值,黃金則經歷了一波上漲周期。在這段時間內發生的伊拉克戰爭和利比亞戰爭,都成了推動金價上漲的重要力量。兩次戰爭結束後,黃金價格較戰前分別上漲 336% 和 21%。

2013 年敘利亞危機爆發後,金價曾一度上漲到 1400 美元 / 盎司上方,但仍然無法挽回全年的頹勢,2013 年黃金價格累計下跌近三成,創下近三十年來的最大跌幅。

C. 海灣戰爭的原因,經過,結果是什麼

海灣戰爭原因:
是由伊拉克對科威特的入侵而引發的。歷史上,由於種種原因,伊、科兩國圍繞主權和邊界問題存有爭端。80年代末,隨著兩伊戰爭的結束和世界兩極體系的瓦解,伊、科爭端又突出起來。從伊拉克方面來說,主要原因是,它希望在新的國際形勢
下,迅速實現國家的發展,具體說就是解決長期困擾它的出海口問題,免除兩伊戰爭中欠下的巨額債務,成為海灣的地區性強國。1990年7月中旬,由於石油政策、領土糾紛、債務等問題,伊拉克與科威特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之間的爭端突然公開化。1990年7月,伊拉克在向科威特提出一系列
要求遭到拒絕後,定下了以武力吞並科威特的決心。
影響:
海灣戰爭是世界兩極體系瓦解、冷戰結束後的第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它深刻地反
映了世界在向新格局過渡時各種矛盾的變化,是這些矛盾局部激化的結果。它體現了人類社會生產力特別是科學技術的發展所引起的戰爭特徵的革命性變化,主要是:武器裝
備建立在高度密集的技術基礎之上;打擊方式已不再以大規模毀傷為主,而是在破壞力
相對降低的基礎上突出打擊的精確性;整個戰爭的范圍與過程被視為一個完整的系統,
戰爭的協同性和時間性空前突出。它也展示了新的作戰手段和作戰思想運用於戰爭而產
生的作戰樣式的諸多新特點,主要包括:空中作戰已成為一種獨立作戰樣式;
機動作戰是進攻作戰的基本方式;遠程火力戰是主要的交戰手段;電子戰是伴隨
「硬殺傷」所不可缺少的作戰方式;夜戰是一種富有新內涵的戰斗方式。
海灣戰爭因多國部隊在質量和技術方面占據的絕對優勢,使其以高技術局部戰爭的代名詞載入戰爭史冊。在海灣戰爭中,美國動用了12類50多顆各種軍用和商用衛星構成戰略偵察網,為多國部隊提供了70%的戰略情報;多國部隊集結了2790架現代化的固定翼飛機、1700多架旋翼飛機(其中600多架攻擊直升機),6500餘輛坦克裝甲車輛以及大量自行火炮、火箭發射車、工程技術保障車輛等;多國部隊雖然與伊軍在數量對比上不佔優勢,人員比為1/2.4,火炮數量比為1/2.4,坦克數量比為1/1.44,但多國部隊調集的現代化裝備數量卻超過伊軍許多倍:新式飛機數量比為13/1,攻擊直升機數量比為16/1,在精確制導武器上多國部隊擁有絕對優勢。在海灣戰爭空中作戰投擲的8萬多噸彈葯中,精確制導武器僅占總投彈量的7%,但命中率卻高達90%;伊軍共被摧毀、被俘坦克3700多輛,裝甲車2000多輛。海灣戰爭中所體現出的技術對戰爭的強烈影響使海灣戰爭預示了另一個新時代的到來:在擁有質量優勢的部隊面前,單純的數量對比已失去了意義;各種軍事高技術應用導致的對信息的大量獲取,也使與之對陣的敵人在戰術運用方面困難重重

D. 海灣戰爭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啊急求啊~

世界各國之所以都高度關注美伊戰爭問題,關鍵在於美國經濟變化對世界經濟影響巨大。美國、日本、歐洲聯盟三大經濟體GDP佔世界經濟的70%,而美國GDP佔世界經濟的30%。因此,要分析世界經濟運行趨勢主要看世界三大經濟體,其中美國經濟尤其重要,並且這三大經濟體之間相互依賴程度非常高。一旦新海灣戰爭打響,美國經濟不可避免要隨戰爭局勢變化而沉浮。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日益明顯,中國經濟也正逐步融入到世界經濟中,世界上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必然要波及中國。據統計,中國對美國出口總額佔中國總出口的比重為30%。在所謂的全球化的時代,中國的事情能不能辦好,不光取決於自己,還會和整個世界經濟聯系在一起。

中國經濟有很大的發展,這種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們趕上了產業資本的轉移,特別是低附加值產品的生產,基本上是從全世界范圍內向中國的東南沿海集中,也就是說我們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了初級產品和低附加值產品的主要的加工基地。中國實際上是代表了世界經濟的低端———加工業,傳統的加工業日益集中到中國,反過來說就是中國需要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它是給世界生產,產品是輸往整個世界的。我們這些年來外貿有了很大的發展,也就是說我們需要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這些也要來源於國際市場。在更開放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將不可避免的受到來自美國、歐盟等經濟體動盪的影響。根據這一趨勢,投資者應當關注貿易以及進出口占銷售比重較大的上市公司。在戰前的不確定因素影響下,以進口原料為成本的一類公司受進口產品成本高企的影響較大,業績會發生較大波動;而隨著戰爭速戰速決,美國經濟重新走上復甦的軌道,對外貿易類公司,機械、輕工業出口企業等將面臨來自美國的巨大商機。

事實上,根據海關的最新統計,今年首月,我國外貿已經出現逆差。進出口總值為607.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9.5%,其中出口 297.7億美元,進口310.2億美元,分別增長37.3%和63.4%。其中,進口高速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國際原材料價格的上漲致使進口金額加速攀升,尤其是原油及其衍生品價格上升明顯。

「新海灣戰爭」影響國際金融市場,我國證券市場也難免牽連———關注股市系統風險

一旦戰爭打響,無論是「閃電戰」還是「持久戰」,國際金融市場必然經歷時間長度不等的劇烈波動,中國股市也難免牽連。由荷蘭銀行與倫敦商業學院合作進行的研究指出,截至去年年底,全球股票市場的市值,較1999年12月底時的高峰期,損失了50%,造成了13萬億美元的損失。研究報告指出,全球股市在2000年至2002年,經歷了自二次大戰後最長的熊市周期。如果以損失計,則為有紀錄以來第3大最惡劣的熊市,最差的一次為1929年至 1932年的華爾街大跌市,其間美國投資者以實質計損失了80%,第二差為1973年至1974年的熊市,其間英國股市以實質計損失了71%。美伊戰爭如果爆發,並且戰爭沒有按照美國預期的方向進展,國際金融市場將受到較大影響,可能導致國際金融市場更為動盪不安。隨著我國加入WTO,我國資本市場最終也將對外全面開放,中國股市波動受國際環境影響會越來越大,國內股市與周邊市場互動關系也將明顯加強。因此,第二次海灣戰爭如果爆發,對中國股市也將產生一些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目前,華爾街彌漫著一種期望戰爭開打,並且戰爭打響股市就會大漲的氣氛。但我們認為類似1991年海灣戰爭時期的股市效應難以再現。畢竟上次戰爭並沒有深入,而此次戰爭即便獲勝,美國也將面臨重建伊拉克政權等長遠的任務。戰爭並不能根本消除眾多的不確定因素和恐慌情緒,也不能改變股市自身發展的大趨勢。我們很難期望隨著戰爭的發動,美國股市發生反轉,從而帶動中國的股市走出漫漫熊途。

「新海灣戰爭」影響中國對伊以及中東地區的工程勞務合作———關注相關公司

如果美伊戰爭爆發,中國在伊拉克的直接利益將受損,主要有3個方面:石油、欠款和一些沒完工的工程。在聯合國「石油換食品」協議下,中國公司在伊拉克承包了很多工程,有些工程規模還比較龐大。此外,在伊拉克到處可以看到中國的輕工業品和耐用消費品,如VCD產品、五金礦產品、卡車、中國服裝等等。戰爭一旦爆發,這些項目的完成就會成問題,大量的未盡工程成本將付之東流,一些已完工工程的款項也沒有了多少收回的把握。戰爭一旦結束,在美國控制下的伊拉克傀儡政府上台,伊拉克市場將完全處於美國的控制、壟斷之下,中國企業試圖再進入這一市場將非常困難。

E. 兩伊戰爭時的股市

這段時間80年代到90年初,美國剛走出通脹的壓力股市穩中有升,這段時間科技股漸漸得到市場認可走勢強於大勢。90年美國靠海灣戰爭拉動經濟得到很大提升,科技股微軟,思科等等到2000年更是有幾十倍漲幅,我國99年5.19行情就是科技,網路股帶動的,到2000年達到高潮很多個股也有5倍到10倍的漲幅。

樓主你所關心的化工股是萬年兄股,更本翻不了身的,所以不論是兩伊戰爭80年代還是海灣戰爭的90年代都沒有表現整個板塊遠遠跑輸道瓊斯指數,我國的化工股板塊從有股市88年底到現在也都是跑輸滬深大勢的。

F. 海灣戰爭與科索沃戰爭分別有什麼影響

科索沃戰爭是美國對世界多極化趨勢的挑戰,對世界格局產生了重要影響。科索沃戰爭表面,世界多極化趨勢將是長期的、曲折的斗爭過程。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主導地位也受到了嚴重的挑戰。海灣戰爭是世界兩極體系瓦解、冷戰結束後的第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它深刻地反 映了世界在向新格局過渡時各種矛盾的變化,是這些矛盾局部激化的結果。它體現了人類社會生產力特別是科學技術的發展所引起的戰爭特徵的革命性變化,主要是:武器裝備建立在高度密集的技術基礎之上;打擊方式已不再以大規模毀傷為主,而是在破壞力 相對降低的基礎上突出打擊的精確性;整個戰爭的范圍與過程被視為一個完整的系統, 戰爭的協同性和時間性空前突出。它也展示了新的作戰手段和作戰思想運用於戰爭而產 生的作戰樣式的諸多新特點,主要包括:空中作戰已成為一種獨立作戰樣式; 機動作戰是進攻作戰的基本方式;遠程火力戰是主要的交戰手段;電子戰是伴隨 「硬殺傷」所不可缺少的作戰方式;夜戰是一種富有新內涵的戰斗方式。

G. 戰爭時美股什麼股票漲的最多

1991年海灣戰爭、1998年美、英轟炸伊拉克、2003年美英發動伊拉克戰爭和2011年美英法空襲利比亞,得回出以下結論。答
從歷次戰爭前後美股的表現來看,美股在開戰前明顯下跌,開戰後迅速反彈。
其中受益最大的是
軍工概念股
黃金概念股

H. 海灣戰爭 起因 經過 結果 影響

伊拉克侵佔科威特的主要目的在於:通過奪占科威特,勾銷所欠科威特的巨額債務,並用這個「金庫」來解決由於連綿8年的兩伊戰爭給國民經濟帶來的嚴重危機。

到進攻戰鬥打響前,共有40個國家加入了非約束性反伊聯盟,稱自願聯盟(「Coalition of the Willing」),包括北約盟友、幾個阿拉伯國家,還有包括蘇聯在內的幾個前冷戰對手。

隨著革命後的伊朗在1982年深入伊拉克,為了防止伊朗獲勝從而輸出革命到其他阿拉伯國家,美國開始對伊拉克進行援助,將其從支持國際恐怖主義的國家名單上撤除,並銷售武器給伊拉克。除了公開渠道的援助,關於美國中央情報局秘密指導伊拉克軍隊的猜測也廣泛流傳。

I. 海灣戰爭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和影響

您好,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薩達姆本身的原因,一個就是美國人的原因。只要是美國人想幹掉薩達姆。
1、原因:海灣戰爭是由伊拉克對科威特的入侵而引發的。
1990年8月2日凌晨1時(科威特時間),在經過周密准備之後,伊拉克共和國衛隊三個師越過伊科邊界,向科威特發起突然進攻。與此同時,一支特種作戰部隊從海上對科威特市實施直升機突擊。拂曉時分,東西對進的兩支部隊開始攻打市內目標。科威特埃米爾賈比爾·薩巴赫倉促中攜部分王室成員逃到附近美國軍艦上。埃米爾的胞弟法赫德親王在保衛王宮的戰斗中陣亡。上午9時,伊軍基本控制科威特市。下午4時,伊軍佔領了科威特全境。
2、經過:
美軍制定了「沙漠盾牌」和代號為「沙漠風暴」的軍事打擊行動計劃。
(1)空襲行動:整個空襲包括「沙漠風暴」計劃四個作戰階段的前三個,美軍稱之為空中戰局。按計劃三個階段同時開始,齊頭推進,逐一達到既定目標。通常的空襲模式是,由EF-111、EA-6B和EC-130H等電子戰飛機先開辟通路,擔負攻擊任務的F-117、F- 111DAEAF、A-6、A-10、AV-8B、F-15E、B-52等型飛機攻擊各指定目標,F-14、F-15C、F-16和FAA18等飛機則擔負掩護任務。日出動量達2000至3000架次。據美軍統計,至地面進攻開始時,科威特戰區伊軍部隊54萬人中傷亡達25%以上,重裝備損失達30- 45%。
(2)地面行動:為了實施地面進攻作戰,美中央總部陸軍也制定了具體戰役計劃,這就是「沙漠軍刀」計劃。該計劃事實上是「沙漠風暴」計劃的組成部分。計劃決定,由5個軍隊集團執行地面作戰任務。美第十八空降軍在整個戰線西部實施進攻,負責切斷科戰區伊軍同後方的聯系;美第七軍在戰線中段擔負主攻任務,重點消滅伊拉克共和國衛隊;在第七軍右翼,依次是北線聯合部隊、美軍中央總部海軍陸戰隊和東線聯合部隊,他們將包圍科威特後方及科威特市內的伊軍部隊,牽制伊軍戰術和戰役部隊,其中北線和東線聯合部隊的阿拉伯部隊將負責解放科威特市。計劃制定以後,多國部隊從1月17日空襲之日開始至2月24日進行了大規模部署調整。美軍兩個軍數十萬人分別從原駐地向新的進攻出發地隱蔽機動了200多和300多公里。
(3)決戰:1991年2月24日當地時間凌晨4時整,多國部隊向伊軍發起了大規模諸軍兵種聯合進攻,將海灣戰爭推向了最後階段。多國部隊首先在戰線中部發起攻擊,以吸引伊軍統帥部注意力。隨後,東西兩端開始行動,以造成西端「關門」,東端「驅趕」之勢。在這種情況下,擔負主攻的美第七軍發起決定性攻擊。先向北,隨後向東,殲擊伊軍主力部隊。伊軍在多國部隊進攻面前進行了頑強抵抗,後逐漸向北和西方向撤退,並點燃了科威特油田的大量油井。28日晨,科威特城已全部被阿拉伯部隊控制,多國部隊也大多完成了各自任務。鑒此,布希總統下達了當日當地時間8時暫時停火的命令。整個地面進攻歷時100小時。
3、結果:伊拉克方面參戰的43個師共有38個師被重創或殲滅,6.2萬人被俘,3847輛坦克、1450輛裝甲輸送車、2917門火炮被擊毀或繳獲。107架飛機被擊落、擊毀或繳獲。多國部隊方面共有126 人陣亡(其中美軍74人),300餘人受傷,12人失蹤。
4、影響:
海灣戰爭是世界兩極體系瓦解、冷戰結束後的第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它深刻地反映了世界在向新格局過渡時各種矛盾的變化,是這些矛盾局部激化的結果。它體現了人類社會生產力特別是科學技術的發展所引起的戰爭特徵的革命性變化,主要是:武器裝備建立在高度密集的技術基礎之上;打擊方式已不再以大規模毀傷為主,而是在破壞力相對降低的基礎上突出打擊的精確性;整個戰爭的范圍與過程被視為一個完整的系統,戰爭的協同性和時間性空前突出。它也展示了新的作戰手段和作戰思想運用於戰爭而產生的作戰樣式的諸多新特點,主要包括:空中作戰已成為一種獨立作戰樣式;機動作戰是進攻作戰的基本方式;遠程火力戰是主要的交戰手段;電子戰是伴隨「硬殺傷」所不可缺少的作戰方式;夜戰是一種富有新內涵的戰斗方式。

J. 為什麼海灣戰爭以後黃金漲價漲的很快他們之間又關系嗎

美國那時施行了貨幣寬松政策導致了美元貶值,與它相對應的黃金就吸引了人們投資,炒作,就價格上漲了,還有,石油價格上升也直接和間接的推動了很多商品的價格上升,導致了通脹和黃金升值.

閱讀全文

與海灣戰爭期間黃金股表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金外包服務市場 瀏覽:293
融資融券c 瀏覽:125
2015年神秘資金 瀏覽:909
黃驊外匯 瀏覽:832
悟空理財體驗金什麼用 瀏覽:327
擇期外匯交易是 瀏覽:844
投資大連油虧損情況 瀏覽:532
尿素期貨有 瀏覽:585
資金佔用監管核查的專項說明 瀏覽:312
投資是藝術不是科學的區別 瀏覽:922
基金華夏2號凈值 瀏覽:873
2018年投資者信心 瀏覽:74
融資入股協議 瀏覽:166
馬雲健康股票是什麼意思 瀏覽:992
父母投資 瀏覽:708
五一後基金行情 瀏覽:474
證券投資方法 瀏覽:637
外匯穩嗎 瀏覽:631
股票趨勢圖怎麼畫 瀏覽:466
原油期貨現在是多少 瀏覽: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