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黃金交易 > 實體經濟包括哪些指標

實體經濟包括哪些指標

發布時間:2021-05-15 09:53:48

㈠ 實體經濟的理解

「實體經濟」並不是一個專用術語,至少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這樣的詞語,有時候這個詞語甚至被應用得很通俗化,簡單點看,大概只要是經過注冊的有生產服務活動的經濟組織都可以算作是實體經濟,這其中金融服務業則是例外,大概因為金融服務業屬於特定行業,而其服務活動也是有別於一般的服務業的。就是這樣一個非常普通甚至庸俗的概念,卻在美聯儲的聲明裡顯得日漸突出。
次貸危機全面爆發以後,美聯儲就宣稱「金融市場動盪沒有損及實體經濟」,在9月 18日美聯儲改變立場大幅降息的聲明中仍然表示「為防止市場動盪損及實體經濟」,可見在2007年(丁亥年)中,美聯儲使用「實體經濟」這個詞彙的頻率是非常之高的,那麼美聯儲的「實體經濟」是什麼含義呢,是否如我們日常所見到的庸俗化了的概念?
美聯儲頻繁使用「實體經濟」這個詞語,與之相關聯的是除去房產市場和金融市場之外的部分,就美國經濟數據的構成來看,其中包括製造業、進出口、經常賬、零售銷售等的部分被美聯儲籠統地概括為「實體經濟」。而是民用普通領域。
盡管不是要害部門,但「實體經濟」顯然對於美國市場的日常運行具有關鍵意義,一旦「實體經濟」出現震盪或反復,往往反映到美國人的生計問題上,像美聯儲十分關注食品價格指數和消費者核心物價指數以及庫存和零售銷售等指標,這說明美聯儲所謂的「實體經濟」反映的是市場運行基本面的狀態好壞。
我們還可以認為,美聯儲把核心能源消費這一塊也排除在「實體經濟」之外,理由就是美聯儲所謂的「實體經濟健康」往往與能源價格走勢相反。這樣看來,美聯儲所謂的「實體經濟」與中國的「民生疾苦」問題大同小異,不過美聯儲同時十分注重大中小型的工商企業的運行態勢等「企業疾苦」的問題。
從上述分析來看,美聯儲所謂的「實體經濟」概念,可能與中國的實體經濟概念差別甚微。在全球化過程中世界經濟結構是不斷調整變化的,既有產業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的轉移,也有發達國家夕陽產業苦苦維持起死回生的掙扎,當然還有發展中國家積極調整產業結構適應全球化這樣一種趨勢。那麼在這樣一個經濟結構普遍調整的年代,美聯儲為什麼堅持地盯住「實體經濟」這個概念,並為了維護「實體經濟」的運行態勢而在所不惜呢?
答案或許很簡單,那就是「實體經濟」盡管不包含要害部門和尖端領域,但它卻是一國市場穩定運行的最廣泛基礎,「實體經濟」指標的偏差往往反映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並直接與民生疾苦和企業生存聯系在一起,而美聯儲把近年來出現泡沫的房產市場和快速變化的金融市場排除在「實體經濟」之外,由此也可以看出,美聯儲維護「實體經濟」的良苦用心。
制度經濟學中關於制度變遷的分類有兩類,一種是強制性的,另一種則是誘致性的。強制性的制度變遷多伴隨劇烈的社會經濟結構動盪,所以我們也可以發現西方國家經濟和貨幣政策往往是循序漸進式的,這一點在美聯儲的貨幣政策中體現得尤為突出。
所以美聯儲過分強調「實體經濟」這一概念,可能並沒有什麼意外之處,事實上歐盟等其他發達國家同樣注重市場的這些日常指標。但是美歐對於中國開放市場和加快改革卻顯得迫不及待,與其關注「實體經濟」的初衷大相徑庭,尤其是人民幣快速升值對中國「實體經濟」領域帶來的一系列劇烈影響,美歐對此是絕口不提,這實際上也是對中國的一種警示。

㈡ 什麼是實體經濟與之相對的是什麼經濟

實體經濟是指物質的、精神的產品和服務的生產、流通等經濟活動。包括農業、工業、交通通信業、商業服務業、建築業等物質生產和服務部門,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識、信息、藝術、體育等精神產品的生產和服務部門。實體經濟始終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編輯本段理解「實體經濟」
「實體經濟」並不是一個專用術語,至少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這樣的詞語,有時候這個詞語甚至被應用得很通俗化,簡單點看,大概只要是經過注冊的有生產服務活動的經濟組織都可以算作是實體經濟,這其中金融服務業則是例外,大概因為金融服務業屬於特定行業,而其服務活動也是有別於一般的服務業的。就是這樣一個非常普通甚至庸俗的概念,卻在美聯儲的聲明裡顯得日漸突出。
次貸危機全面爆發以後,美聯儲就宣稱「金融市場動盪沒有損及實體經濟」,在9月 18日美聯儲改變立場大幅降息的聲明中仍然表示「為防止市場動盪損及實體經濟」,舊金山聯儲主席耶倫也表示「短期貨幣政策應該致力於穩定實體經濟增長」。其實在次貸危機爆發之前而房市長期低迷時,美聯儲就置房市下滑於不顧,多次聲稱「房市下滑沒有傷害到實體經濟領域」。可見在2007年中,美聯儲使用「實體經濟」這個詞彙的頻率是非常之高的,那麼美聯儲的「實體經濟」是什麼含義呢,是否如我們日常所見到的庸俗化了的概念?
美聯儲頻繁使用「實體經濟」這個詞語,與之相關聯的是除去房產市場和金融市場之外的部分,就美國經濟數據的構成來看,其中包括製造業、進出口、經常賬、零售銷售等的部分被美聯儲籠統地概括為「實體經濟」。由於不包括房市和金融市場這樣的特殊的部分,所以「實體經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國國內市場運行的「流水賬」部分,之所以這樣來描述,是因為雖然「實體經濟」往往不是要害部門,而是民用普通領域。
盡管不是要害部門,但「實體經濟」顯然對於美國市場的日常運行具有關鍵意義,一旦「實體經濟」出現震盪或反復,往往反映到美國人的生計問題上,像美聯儲十分關注食品價格指數和消費者核心物價指數以及庫存和零售銷售等指標,這說明美聯儲所謂的「實體經濟」反映的是市場運行基本面的狀態好壞。
我們還可以認為,美聯儲把核心能源消費這一塊也排除在「實體經濟」之外,理由就是美聯儲所謂的「實體經濟健康」往往與能源價格走勢相反。而且非常關鍵的一點就是,美聯儲所關注的「實體經濟」指標往往同時反映大量中小企業的運行態勢。這樣看來,美聯儲所謂的「實體經濟」與中國的「民生疾苦」問題大同小異,不過美聯儲同時十分注重大中小型的工商企業的運行態勢等「企業疾苦」的問題。

㈢ 實體經濟因素的指標有哪些

CPI物價 PPI工業 M1 M2

㈣ 實體經濟發展狀況用什麼指標來衡量希望有高手有不一樣的看法

要一窺實體經濟的全貌,我們可以至少通過下游、中游和上游等多行業的數據及實體經濟利率來觀察。
下游:房地產、乘用車、家用電器和其他零售品,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
中游:鋼鐵、水泥和發電量。
上游:煤炭、國際油價和國際有色金屬價格等。
參考資料來源於知乎,作者runze Zheng。

㈤ 和實體經濟相對的是什麼

實體經濟是指物質的、精神的產品和服務的生產、流通等經濟活動。包括農業、工業、交通通信業、商業服務業、建築業等物質生產和服務部門,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識、信息、藝術、體育等精神產品的生產和服務部門。實體經濟始終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編輯本段理解「實體經濟」
「實體經濟」並不是一個專用術語,至少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這樣的詞語,有時候這個詞語甚至被應用得很通俗化,簡單點看,大概只要是經過注冊的有生產服務活動的經濟組織都可以算作是實體經濟,這其中金融服務業則是例外,大概因為金融服務業屬於特定行業,而其服務活動也是有別於一般的服務業的。就是這樣一個非常普通甚至庸俗的概念,卻在美聯儲的聲明裡顯得日漸突出。
次貸危機全面爆發以後,美聯儲就宣稱「金融市場動盪沒有損及實體經濟」,在9月 18日美聯儲改變立場大幅降息的聲明中仍然表示「為防止市場動盪損及實體經濟」,舊金山聯儲主席耶倫也表示「短期貨幣政策應該致力於穩定實體經濟增長」。其實在次貸危機爆發之前而房市長期低迷時,美聯儲就置房市下滑於不顧,多次聲稱「房市下滑沒有傷害到實體經濟領域」。可見在2007年中,美聯儲使用「實體經濟」這個詞彙的頻率是非常之高的,那麼美聯儲的「實體經濟」是什麼含義呢,是否如我們日常所見到的庸俗化了的概念?
美聯儲頻繁使用「實體經濟」這個詞語,與之相關聯的是除去房產市場和金融市場之外的部分,就美國經濟數據的構成來看,其中包括製造業、進出口、經常賬、零售銷售等的部分被美聯儲籠統地概括為「實體經濟」。由於不包括房市和金融市場這樣的特殊的部分,所以「實體經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國國內市場運行的「流水賬」部分,之所以這樣來描述,是因為雖然「實體經濟」往往不是要害部門,而是民用普通領域。
盡管不是要害部門,但「實體經濟」顯然對於美國市場的日常運行具有關鍵意義,一旦「實體經濟」出現震盪或反復,往往反映到美國人的生計問題上,像美聯儲十分關注食品價格指數和消費者核心物價指數以及庫存和零售銷售等指標,這說明美聯儲所謂的「實體經濟」反映的是市場運行基本面的狀態好壞。
我們還可以認為,美聯儲把核心能源消費這一塊也排除在「實體經濟」之外,理由就是美聯儲所謂的「實體經濟健康」往往與能源價格走勢相反。而且非常關鍵的一點就是,美聯儲所關注的「實體經濟」指標往往同時反映大量中小企業的運行態勢。這樣看來,美聯儲所謂的「實體經濟」與中國的「民生疾苦」問題大同小異,不過美聯儲同時十分注重大中小型的工商企業的運行態勢等「企業疾苦」的問題。

㈥ 實體經濟增長用什麼來衡量GDP增長還是什麼

實體經濟增長推著GDP增長,GDP增長不一定實體經濟增長,就是GDP包括實體經濟,數據部知道,舉個例子吧:
比如講,建大橋,這是GDP,讓大橋塌了、拆了又是GDP,再建一次大橋還是GDP,這樣幹了三次GDP,浪費了大量社會財富,但是真正形成的財富就那一筆。不講質量的發展,污染了空氣、污染了水源,污染的時候創造了GDP,然後治理污染又創造了GDP,但是社會財富還是那麼一筆。實體經濟就是建第一次是產生的經濟增長。後面幾次就不算了!

㈦ 什麼是實體經濟,什麼是虛擬經濟此兩者又有什麼區別

虛擬經濟的形成 虛擬經濟經歷了5個主要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閑置貨幣的資本化,即人們手頭的閑置貨幣成為生息資本。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私人間的商務借貸行為。例如,甲向有閑錢的乙借錢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並約定到期後甲向乙還本付息。借據,就是虛擬資本的雛形,它通過借還循環運動而取得增值。這時乙並未從事實際的經濟活動,只是通過一種虛擬的經濟活動來賺錢。 第二階段是生息資本的社會化,即由個人之間的借貸發展到銀行和有價證券。隨著社會的發展,作為中介的銀行出現了。人們把閑置貨幣存入銀行,銀行再轉貸出去生息,人們還可以用手中的閑置貨幣購買各種有價證券來生息,這時人們手中的有價證券就是虛擬資本。 第三階段是有價證券的市場化,即形成了虛擬資本進行交換的金融市場,金融市場進而由股票、債券逐步發展到期貨交易。早期的虛擬資本最大的問題在於缺少流動性,從而妨礙了閑置貨幣向生息資本的轉化。有價證券市場化以後就可以根據其預期的收益而自由買賣,從而產生了進行虛擬資本交易的金融市場。 第四個階段是金融市場的國際化,即虛擬資本可以進行跨國交易,經歷了一個曲折過程。19世紀中葉美國等債務國政府和鐵路公司在英國、法國和德國的金融市場上發行利率固定的債券,但直到20世紀初才出現了比較大規模的跨國證券投資。20世紀六十年代以來,股票、債券、外匯等金融商品的交易陸續出現了期貨交易方式,1973年還出現了期權交易。 第五階段是國際金融的集成化。20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一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各國經濟之間的依存程度大大提高,金融自由化程度逐漸增大;二是隨著因美元脫離金本位而導致浮動匯率制的形成,金融創新的增強,虛擬經濟的規模不斷增大;三是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虛擬資本在金融市場中的流動速度越來越快,流量也越來越大。以上三個因素促進了各國內的金融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相互間的影響也日益增大,可以說到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地步。 虛擬經濟的特徵 虛擬經濟系統有這樣幾個特性。一是復雜性。虛擬經濟是一個復雜系統,其主要組成是自然人和法人,他們按照一定的規則在金融市場中進行虛擬經濟活動。每個人都有獨立決策的自由,但又不能不受到其他人的決策和環境的影響。以股票市場為例,投資者何時買進和賣出股票是由他本人自主決策的,但這個決策不可能不受到其他人的影響,也不可能不受到政策等環境因素的影響。雖然在系統中由於組分之間的非線性作用而容易產生混濁現象,但由於系統的自組織作用而可以呈現一定的有序性和穩定性。 二是介穩性。虛擬經濟系統是一種介穩系統,即遠離平衡狀態,但還是能保持相對穩定的系統。具有耗散結構,必須要靠與外界進行資金交換才能維持相對穩定。比如股票市場,必須有買和賣,新資金不斷注入,股票市場才能生存。虛擬經濟的介穩性來自三個方面:一是虛擬資本的內在的不穩定性。二是來自貨幣的虛擬化。貨幣與金本位和金匯兌本位脫鉤以後,已經不再具有真正能以某種實物來衡量的價值了。政府可以用印鈔票的方式來調節貨幣供應量,沒有了以前的貨幣退出機制。這時貨幣的價值只能用其購買力來衡量,而它又受到貨幣的發行量、利率、匯率、人們的消費行為等因素的影響,因此貨幣的虛擬化會增強虛擬經濟的不穩定性。三是來自正反饋作用。從理論上說,股價上升會減少對股票的需求,由於買的人少了,股市供求就自動平衡了;但由於股市中存在著正反饋作用,股價上升後,許多投資者對股市前景樂觀,會有更多的資金進入股市來投機,由於需求增多,會促使股價進一步上升。這種正反饋作用會造成放大效應,使虛擬資本的價格大起大落。從而加劇了虛擬經濟系統的不穩定性。 三是高風險性。可分為客觀風險和主觀風險。近年來,由於信息技術的發展,在從過去數據中預測將來方面取得了不少進步,但仍然不可能完全准確地預測未來,這就存在著客觀風險。主觀風險來自於人們對預期收益主觀估計錯誤。股市發展是靠人們樂觀的心理預期來支撐的,如果股市中沒有投機、泡沫和風險,就不是股市。投機者不是看未來收益的折現,而是看買賣的價差。有投機就必然有泡沫,有泡沫就必然有風險。這就是主觀風險。這種風險有正反饋作用,很容易被放大,造成恐慌。此外,內部交易、莊家操縱、信息披露不真實等違法行為的存在,也會造成虛擬經濟的高風險。 四是寄生性。虛擬經濟系統是由實體經濟系統中產生,又依附於實體經濟系統的。它的寄生性表現在其運行周期大體上取決於實體經濟的運行周期,但短期的背離是可能發生的。由於虛擬與實體兩種經濟系統之間聯系緊密,在實體經濟中產生的風險,例如產品積壓、企業破產等,都會傳遞到虛擬經濟系統中,導致其失穩。而虛擬經濟系統中的風險,例如股票指數大落、房地產價格猛跌、銀行呆賬劇增、貨幣大幅貶值等,也會對實體經濟造成嚴重影響。在市場經濟中,實體經濟已不可能脫離虛擬經濟系統而運行。 五是周期性。虛擬經濟的演化大體上呈現出周期性特徵。一般包括實體經濟加速增長、經濟泡沫開始形成、貨幣與信用逐步膨脹、各種資產價格普遍上揚、股票與房地產價格不斷上升、外部擾動造成經濟泡沫破滅、各種金融指標急劇下降、人們紛紛拋售實際資產和金融資產、實體經濟減速或負增長。這種周期性並不是簡單的循環往復,而是螺旋式向前推進的。虛擬經濟總是處於膨脹、泡沫生成、泡沫破滅、緊縮或者崩潰這樣一種循環運動中。 實體經濟是硬體,虛擬經濟是軟體 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實體經濟。馬克思論述資本循環過程是,先用貨幣資本通過交換去僱工人、購買原料、機器、建廠房,然後通過生產變成產品,產品通過流通變成商品,商品經過交換才能再變成貨幣。我認為,這一過程就是實體經濟。而虛擬經濟是指與虛擬資本以金融系統為主要依託的循環運動有關的經濟活動。這是貨幣資本不經過實體經濟循環就可以取得盈利,簡單地說,虛擬經濟就是直接以錢生錢的活動。 目前虛擬經濟的規模大大超過了實體經濟。20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世界平均年經濟增長率為3%左右,國際貿易年增長率在5%左右,國際資本流動的年增長率在25%左右,全球股票總價增加了2.5倍。我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數據計算,1997年底全世界虛擬經濟總量是140萬億美元,到2000年底是160萬億美元,大體相當於全世界GDP總和的5倍。全世界虛擬資本每天流動量是2萬億美元左右,大約為世界日平均貿易額的50倍。可以預計,隨著電子商務和電子貨幣的發展,虛擬經濟的規模還會繼續膨脹。 實體經濟是經濟中的硬體,虛擬經濟是經濟中的軟體,它們是相互依存的關系。 研究虛擬經濟的意義 研究虛擬經濟不僅有理論上的意義,也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這一方面是因為虛擬經濟的規模在迅速擴大,而我國虛擬經濟的發展與國外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我國的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相比,規模還比較小。股市市值最高的時候也僅相當於GDP的55%,而且只有三分之一左右是流通股,債券市場和貨幣市場也相對較小,金融衍生物基本上還沒有發展,我國還沒有像紐約的華爾街、英國的倫巴德街等那樣大規模的金融中心。另一方面,由於我國在如何駕馭虛擬經濟方面還缺乏經驗,在加入世貿組織以後,我國在虛擬經濟方面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例如在資金運用方面,對於如何利用利率差和時間差,我們還有一些經驗,而對如何利用流動性差、組合差、風險差,在收益性、安全性與流動性之間取得最優的平衡,我們就知之不多了。此外,我們對如何認識和處理虛擬經濟系統中的風險也缺乏經驗。我們要認真研究虛擬經濟的運動和發展規律,特別是要研究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以充分發揮虛擬經濟對我國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並盡量防範和消除它的消極影響。

㈧ 有哪些指標能夠特別反映實體經濟的發展狀況

首先告訴你:並非指標越多越好,能說明問題是關鍵。通常有GDP,,財政收入,城、鄉居民收入,就業率、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利用外資額、出口創匯、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等。

㈨ 實體經濟屬於宏觀經濟范疇嗎

實體經濟屬於宏觀經濟最重要最關鍵的部分,gdp中
第二產業增加值,工業總產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等都是實體經濟的具體指標。

閱讀全文

與實體經濟包括哪些指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段永基投資 瀏覽:251
中國外匯管制限額 瀏覽:288
股指期貨後買基金 瀏覽:254
2880表價格 瀏覽:232
中林集團信託 瀏覽:193
在陸金所里投資安全嗎 瀏覽:315
期貨大行情特點 瀏覽:239
買基金用什麼賬戶 瀏覽:903
英鎊對人民幣匯率建行 瀏覽:185
股票簡單解釋 瀏覽:34
pe股票ttm是什麼意思 瀏覽:825
海航投資值得長線嗎 瀏覽:358
什麼股票賺錢最快 瀏覽:295
東亞銀行信託 瀏覽:890
電子賬戶交易密碼忘了 瀏覽:241
專利權金融資產 瀏覽:81
工商銀行2017年投資 瀏覽:260
股票為什麼要每日做t 瀏覽:987
鋅價格西藏礦業 瀏覽:504
揚州股票開戶 瀏覽: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