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黃金三角形
黃金三角形分兩種:
一種是等腰三角形,兩個底角為72°,頂角為36°;這種三角版形既美觀又標准。權這樣的三角形的底與一腰之長之比為黃金比:(√5-1)/2.
另一種也是等腰三角形,兩個底角為36°,頂角為108°;這種三角形一腰與底邊之長之比為黃金比:(√5-1)/2.
② 黃金三角形定理
關於你說的這個定理,我是沒明白是哪方面的定理。
參考一下黃金三角形的介紹還有一個證明題吧。
http://ke..com/view/644474.htm 這是黃金三角形的介紹
http://..com/question/156295126.html?fr=qrl&cid=983&index=2&fr2=query 這是有關黃金三角形的一個證明題。。
③ 一般對於黃金說的K是什麼意思
18K或23K是一種標識,K是代表的是含金量,即黃金的含量,K數與含金量的關系式:Au wt% = K / 24 × 100%,國家回標准GB11887-89規定,每答K含金量為4.166%,因此可換算知:18K含75%黃金,23K含95%左右的黃金。
④ 初二數學題.關於黃金三角形
解:∵AD=BD=BC,△ABC∽△BCD,AB=1,∴BC:1=(1-BC):BC,即BC²+BC-1=0,BC=(-1±√5)/2,∵BC>0,故取BC=(√5-1)/2,第一個黃金三角形的周長為
2+(√5-1)/2=(√5+3)/2,第二個黃金三角形的周長與第一個黃金三角形的周長之比等於黃金三角形的底邊與腰之比K=(√5-1)/2即第二個黃金三角形的周長為(√5+3)/2×(√5-1)/2=(5-3+2√5)/4=(1+√5)/2,第三個黃金三角形的周長為(√5-1)/2×(1+√5)/2=4/4=1,第四個黃金三角形的周長為(√5-1)/2,第五個黃金三角形的周長為(√5-1)/2×(√5-1)/2=(6-2√5)/4=(3-√5)/2,第六個黃金三角形的周長為(3-√5)/2×(√5-1)/2=(4√5-8)/4=√5-2,……,第2010個黃金三角形的周長為(√5+3)/2乘K的2009次方,即(√5+3)/2乘[(√5-1)/2]的2009次方。
我計算出來吧。
[(√5-1)/2]²=(3-√5)/2,
[(√5-1)/2]的4次方為[(3-√5)/2]²=(14-6√5)/4=(7-3√5)/2,
[(√5-1)/2]的8次方為=[(7-3√5)/2]²=(94-42√5)/4=(47-21√5)/2,
[(√5-1)/2]的16次方為=[(47-21√5)/2]²=(2209+2205-1974√5)/4=(2207-987√5)/2,
[(√5-1)/2]的32次方為=[(2207-987√5)/2]²=(4870849+4870845-4356618√5)/4=(4870847-2178309√5)/2——黃金三角形的周長數值隨著K的冪次數的增加而減小,但表示三角形周長數值的相減的數則越來越大,以至於用計算器無法顯示。也可以利用對數算出近似值。
⑤ 黃金中的幾K是什麼意思
每開(英文carat、德文karat的縮寫,常寫作"k")含金量為4.166%,18k=18*4.166%=74.998%,24k=24*4.166%=99.984%
24K含金99%,22K含91。7%,18K含75。1%,14K含58。5%,12K含50%。
目前版市場上權銷售的黃金飾品,分為足金和K金飾品,根據國家標准GB11887中的規定,常見的幾種黃金首飾含量為:
24K——目前市場偶見標有24K黃金飾品,根據國家標准,24K金含量理論值應為百分之百,金無赤足,因此嚴格的講,24K是不存在的,銷售中標有24K金是不正確的,不符合國家標准。
千足金——含量為99.9%,俗稱三個9。
足金——含量為99.0%,以上,俗稱二個9。
18K——含量為75.0%,K金的顏色有多種,通常有黃、紅、白色之分。其中白色K金,實際上是黃金與鎳、鋅、銅等元素的合金。它不是通常所說的白金飾品。白金是指貴金屬鉑(Pt)
⑥ 金銀首飾的K都是怎麼算的
1、K:指黃金的純度。
2、純度:指色彩的鮮艷度。從科學的角度看,一種顏色的鮮艷度取決於這一色相發射光的單一程度。人眼能辨別的有單色光特徵的色,都具有一定的鮮艷度。不同的色相不僅明度不同,純度也不相同。例如顏料中的紅色是純度最高的色相,橙、黃、紫等色在顏料中純度也較高,藍綠色在顏料中是純度最低的色相。在日常的視覺范圍內,眼睛看到的色彩絕大多數是含灰的色,也就是不飽和的色。有了純度的變化,才使世界上有如此豐富的色彩。同一色相即使純度發生了細微的變化,也會帶來色彩性格的變化。 每開(英文carat、德文karat的縮寫,常寫作"k")含金量為4.166%,18k=18*4.166%=74.998%,24k=24*4.166%=99.984% 24K含金99%,22K含91.7%,18K含75.1%,14K含58.5%,12K含50%
3.含量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黃金飾品,分為足金和K金飾品,根據國家標准GB11887中的規定。
常見的幾種黃金首飾含量為:
24K——目前市場偶見標有24K黃金飾品,根據國家標准,24K金含量理論值應為百分之百,金無赤足,因此嚴格的講,24K是不存在的,銷售中標有24K金是不正確的,不符合國家標准。
千足金——含量為99.9%,俗稱三個9。
足金——含量為99.0%,以上,俗稱二個9。
18K——含量為75.0%,K金的顏色有多種,通常有黃、紅、白色之分。其中白色K金,實際上是黃金與鎳、鋅、銅等元素的合金。它不是通常所說的白金飾品。白金是指貴金屬鉑(Pt)
4.檢驗
購買首飾時如何區分真假和質量呢?
一、 查看印記 國家標准規定,貴金屬飾品都應打有產地、廠家、材料和含量印記,無印記產品為不合格產品。如出現質量問題質檢機構可根據印記給予檢測判斷。消費者要根據印記購買自己需要的品牌和不同含金量的黃金飾品。
二、 感官檢驗法:
1、 看顏色:足金為深黃色,K金有黃、紅、白等多色,而仿金製品多為銅合金,顏色較淺。
2、 掂重量:黃金比重為19.3g/cm3大大高於仿金製品的比重,如一枚足金戒指為5克左右,而同樣大小的仿金製品一般不足3克重。
3、 試硬度:純金較軟,用大頭針可劃痕,用牙咬有牙痕。 俗話說「金無足赤」,一般黃金飾品中都含有1%以下的其它金屬。對於黃金製品含金量的成色問題,國家標准有很明確的規定,即商家銷售的每件黃金飾品必須掛牌標明其含金量和重量。黃金飾品的重量一律使用國家法定計量單位。其含金量應該使用「K金」(不含24K金)、「足金」(含金量不少於99%)、「千足金」(含金量不少於99.9%),不得使用「千足純金」、「純金」以及實際上不存在的「24K金」、「9999」等不規范的標准方法。
⑦ 黃金三角形的性質
樓主好:
黃金三角形分兩種:
如果您是初中生,只需了解第一種:
(1)兩個底專角為72°,頂角為36°;這屬種三角形既美觀又標准。這樣的三角形的底與一腰之長之比為黃金比:(√5-1)/2,且作一條底角平分線,可得三個等腰三角形.(如圖,紅線為等邊,AD=BD=BC)
(2)另一種也是等腰三角形,兩個底角為36°,頂角為108°;這種三角形一腰與底邊之長之比為黃金比:(√5-1)/2.(這中三角形不常見,我就不插圖了,)
⑧ 開普勒第三定律中的k是定值嗎
其實只要列個方程,萬有引力等於向心力(向心力的表達式用與T有關的那個,整理一下就知道k的表達式了,只與中心天體有關。
⑨ 請問黃金的K值指的是什麼
飾金中純金含量被稱為「金位」,英文是Karat,故稱為K金。一般稱純金為24K,即理論上含金量為100%,因此,1K即代表金飾含純金量佔1/24,約4.16%。我國一般比較多的是使用18K來鑲嵌珠寶首飾,這樣鑲嵌飾品的牢度比較高。K金是指黃金和其它金屬混合在一起的合金,Karat是K金的量度單位,是將純金分為24份。根據在首飾中的黃金含量就分成不同的K金,所以24K是指純金,例如,18K含黃金量就是18/24=75.0%,由於18K金含金量是75.0%所以又稱750。
主要K金的分別及成份:
(1)黃K金首飾(18K)
黃色的K金首飾(簡稱黃K金),是黃金與其它貴金屬的合金,按黃金的含量可以製成不同的K金系列首飾。例如,18K黃金(750黃K金)是指含有75%純黃金成份的飾物,其餘25%為其它貴金屬,常見的字印是750或18K。
(2)白K金首飾
白色的K金首飾(簡稱白K金),呈略帶青黃的白色,例如,750白K金是由75%的黃金和25%貴金屬組成的合金,常見的字印是750或18K。
希望採納,謝謝樓主!
⑩ 黃金三角形的計算公式
黃金三角形分兩種:來
一種是等源腰三角形,兩個底角為72°,頂角為36°;這種三角形既美觀又標准。這樣的三角形的底與一腰之長之比為黃金比:(√5-1)/2.
另一種也是等腰三角形,兩個底角為36°,頂角為108°;這種三角形一腰與底邊之長之比為黃金比:(√5-1)/2.
黃金三角形是一個等腰三角形,它的頂角為36°,每個底角為72°.它的腰與它的底成黃金比.當底角被平分時,角平分線分對邊也成黃金比,並形成兩個較小的等腰三角形.這兩三角形之一相似於原三角形,而另一三角形可用於產生螺旋形曲線.
黃金三角形的一個幾何特徵是:它是唯一一種能夠由5個與其全等的三角形生成其相似三角形的三角形。
把五個黃金三角形稱為「小三角形」,拼成的相似黃金三角形稱為「大三角形」。則命題可以理解為:五個小三角形能夠不重疊又不超出地充滿大三角形。要滿足這種填充,必要條件之一是大三角形的每條邊都可以由若干條小三角形的邊相加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