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技術指標移動平均線的演算法
技術指標移動平均線的演算法:
一、10日線
以10日線為例,將10日所有收盤價格相加,除以10得到第一個平均值設為A,A就是10日線中第一天的數值;第二天的計算方法則是,(A乘以10+第二天的收盤價-第一天的收盤價)÷10=第二天的數值。第三天的計算方法依次為A乘以10+第三天的收盤價-第二天的收盤價)÷10=第三天的數值。
二、算術移動平均線
所謂移動平均,首先是算術平均數,如1到10十個數字,其平均數便是5.5;而移動則意味著這十個數字的變動。假如第一組是1到10,第二組變動成2到11,第三組又變為3到12,那麼,這三組平均數各不相同。而這些不同的平均數的集合,便統稱為移動平均數。
舉例說明:某股連續十個交易日收盤價分別為:(單位:元)
8.15、 8.07、 8.84、 8.10、 8.40、 9.10、 9.20、 9.10、 8.95、 8.70
以五天短期均線為例:
第五天均值=(8.15+8.07+8.84+8.10+8.40)/5=8.31
第六天均值=(8.07+8.84+8.10+8.40+9.10) /5=8.50
第七天均值=(8.84+8.10+8.40+9.10+9.20)/5=8.73
第八天均值=(8.10+8.40+9.10+9.20+9.10)/5=8.78
第九天均值=(8.40+9.10+9.20+9.10+8.95)/5=8.95
第十天均值=(9.10+9.20+9.10+8.95+8.70)/5=9.01
三、加權移動平均線
加權的原因是基於移動平均線中,收盤價對未來價格波動的影響最大,因此賦予它較大的權值。
加權方式分為四種:
1、末日加權移動平均線:
計算公式: MA(N)=(C1+C2+……+Cn×2)/(n+1)
2、線性加權移動平均線:
計算公式: MA=(C1×1+C2×2+……+Cn×n)/(1+2+...+n)
3、梯型加權移動平均線:
計算方法(以5日為例):
[(C1+C2)×1+(C2+C3)×2+(C3+C4)×3+(C4+C5)×4]/(2×1+2×2+2×3+2×4)即為第五日的階梯加權移動平均線
4、平方系數加權移動平均線:
公式(以5日為例):
MA=[(C1×1×1)+(C2×2×2)+(C3×3×3)+(C4×4×4)+(C5×5×5)]/(1×1+2×2+3×3+4×4+5×5)
(1)平均方向移動指標計算原理擴展閱讀:
N日移動平均線=N日收市價之和/N
以時間的長短劃分,移動平均線可分為短期、中期、長期幾種,一般短期移動平均線5天與10天;中期有30天、65天;長期有200天及280天。
可單獨使用,也可多條同時使用。綜合觀察長、中、短期移動平均線,可以判研市場的多重傾向。如果三種移動平均線並列上漲,該市場呈多頭排列;如果三種移動平均線並列下跌,該市場呈空頭排列。
移動平均線說到底是一種趨勢追蹤的工具,便於識別趨勢已經終結或反轉,領先的趨勢正在形成或延續的契機。它不會領於與市場,只是忠實地追隨市場,所以它具有滯後的特點,然而卻無法造假。
B. 談談對股市中常說到的「移動平均線」的理解,要通俗一點的,200字左右最好啦
Moving Average,簡稱MA,原本的意思是移動平均,由於我們將其製作成線形,所以一般稱之為移動平均線,簡稱均線。移動平均線是將某一段時間股指或股價的平均值畫在坐標圖上所連成的曲線,用它可以研判股價未來的運動趨勢。移動平均線常用線有5天、10天、30天、60天、120天和240天的指標。其中,5天和10天的短期移動平均線。是短線炒作的參照指標,稱做日均線指標;30天和60天的是中期均線指標,稱做季均線指標;120天、240天的是長期均線指標,稱做年均線指標。對移動平均線的考查一般從幾個方面進行。
計算方法將某一時間段的收盤股價或收盤指數相加的總和,除以時間周期,即得到這一時間的平均線,如5日移動平均線,就是將近5日的收盤價相加除以5,得到的就是第一個5日平均線,再將第一個5日平均線乘以5減去第一日的收盤價加上第6日的收盤價,其總和除以5得到的就是第二個5日平均線,將計算得到的平均數畫在坐標圖上連成線,即是5日平均線。其他移動平均線的計算方法以此類推。
股民朋友在選股的時候可以把移動平均線做為一個參考指標,移動平均線能夠反應出價格趨勢走向,所謂移動平均線就是把某段時間的股價加以平均,再依據這個平均值作出平均線圖像.股民朋友可以將日K線圖和平均線放在同一張圖里分析,這樣非常直觀明了。
主要特點
追蹤趨勢
注意價格的趨勢,並追隨這個趨勢,不輕易放棄。如果從股價的圖表中能夠找出上升或下降趨勢線,那麼,MA的曲線將保持與趨勢線方向一致,能消除中間股價在這個過程中出現的起伏。原始數據的股價圖表不具備這個保持追蹤趨勢的特性。
滯後性
在股價原有趨勢發生反轉時,由於MA的追蹤趨勢的特性,MA的行動往往過於遲緩,調頭速度落後於大趨勢。這是MA的一個極大的弱點。等MA發出反轉信號時,股價調頭的深度已經很大了。
穩定性
由於MA的計算方法就可知道,要比較大地改變MA的數值,無論是向上還是向下,都比較困難,必須是當天的股價有很大的變動。因為MA的變動不是一天的變動,而是幾天的變動,一天的大變動被幾天一分攤,變動就會變小而顯不出來。這種穩定性有優點,也有缺點,在應用時應多加註意,掌握好分寸。
助漲助跌性
當股價突破了MA時,無論是向上突破還是向下突破,股價有繼續向突破方面再走一程的願望,這就是MA的助漲助跌性。
支撐線和壓力線的特性
由於MA的上述四個特性。使得它在股價走勢中起支撐線和壓力線的作用。
主要種類
短期移動平均線
一般都以五天及十天為計算期間,代表一周的平均價,可做為短線進出的依據。
中期移動平均線
大多以三十日為准,稱為月移動平均線,代表一個月的平均價或成本,亦有扣除四個星期日以二十六天來做月移動平均線。另有七十二日移動平均線,俗稱季線。大致說來月移動平均線有效性極高,尤其在股市尚未十分明朗前,預先顯示股價未來變動方向。
長期移動平均線
在歐美股市技術分析所採用的長期移動平均線,多以二百天為准。因為經過美國投資專家葛南維,研究與試驗移動平均線系統後,認為二百日移動平均線最具代表性,在國內則是超級大戶,實戶與做手操作股票時三考的重要指標,投資人將未來一年世界與國內經濟景氣動向,各行業的展望,股票發行公司產銷狀況與成長率仔細研究後,再與其他投資環境(例如銀行利率變動,房地產增值比率,以及投資設廠報酬率)做一比較,若投資股票利潤較高,則進行市場操作。由於進出數量龐大,炒作期間長,必須要了解平均成本變動情形,故以此樣本大小最能代表長期移動平均線。
C. 統計學分析公式ma移動平均線是如何計算的呢
在技術分析領域中,移動平均線是必不可少的指標工具。移動平均線利用統計學上的「移動平均」原理,將每天的市場價格進行移動平均計算,求出一個趨勢值,用來作為價格走勢的研判工具。
計算公式:
MA=(C1+C2+C3+C4+C5+…,+Cn)n
C為收盤價n為移動平均周期數。
例如,現貨黃金的5日移動平均價格計算方法為:MA5=(前四天收盤價+前三天收盤價+前天收盤價+昨天收盤價+今天收盤價)/5移動平均線依時間長短可分為三種,即短期移動平均線,中期移動平均線,長期移動平均線。短期移動平均線一般以5日或10日為計算期間,中期移動平均線大多以30日、60日為計算期間;長期移動平均線大多以100天和200天為計算期間。
移動平均線的基本應用方法葛蘭碧的八大法則(見圖)
現貨黃金日線圖
1.MA從下降逐漸走平,而價格從MA的下方突破MA時,是買進信號。
2.價格雖然跌至MA下方,但MA在上揚,不久價格又回到MA上的時候為買進信號。
3.價格走在MA之上並且下跌,但未跌破MA,價格又上升時可以加碼買進。
4.價格低於MA並突然暴跌,遠離MA之時,極可能再度趨向MA,是買進時機。
5.MA從上升逐漸走平,而價格從MA的上方往下跌破MA時,是賣出信號。
6.價格向上突破MA,但又立刻回到MA之下,而且MA仍在繼續下跌時,是賣出時。
7.價格在MA之下並上漲,但未突破MA又告回落,是賣出時機。
8.價格在上升過程中並走在MA之上,,突然暴漲並遠離MA,很可能再度趨向MA,是賣出時機。
供參考。
D. 指數平均數指標的具體原理
與MACD指標、DMA指標相比,EXPMA指標由於其計算公式中著重考慮了價格當天(當期)行情的權重,因此指標自
指數平均數指標
身的計算公式決定了作為一類趨勢分析指標,它在使用中克服了MACD指標信號對於價格走勢的滯後性。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中消除了DMA指標在某些時候對於價格走勢所產生的信號提前性,是一個非常有效的分析指標。 我們先來看一下EXPMA指標的計算公式,並以此對指標的特徵作進一步的了解: EXPMA=(當日或當期收盤價-上一日或上期EXPMA)/N+上一日或上期EXPMA,其中,首次上期EXPMA值為上一期收盤價,N為天數。 實際上,從EXPMA指標的構造原理和它的使用原則來看,這一指標更接近於均線指標,而且由於EXPMA指標通過對參數進行有效地設定,可以發揮出比均線指標更為直觀和有用的信息。
指數平均數指標
在技術分析軟體中,EXPMA指標由三條線構成,價格K線、短期EXPMA線(以白色線條或其他稍淺色的線條表示)、長期EXPMA線(以黃色線條或其他稍深色的線條表示),EXPMA指標的坐標圖上,縱坐標代表價格運行的價位,橫坐標代表價格運行的時間,這一點也和均線指標保持了一致。
E. 如何計算會計基礎移動平均法
計算方法:
用加權移動平均法求預測值,對近期的趨勢反映較敏感,但如果一組數據有明顯的季節性影響時,用加權移動平均法所得到的預測值可能會出現偏差。因此,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化因素存在時,最好不要加權。
加權移動平均法下庫存商品的成本價格根據每次收入類單據自動加權平均;其計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數量和金額與各次收入前的數量和金額為基礎,計算出移動加權平均單價。其計算公式如下:
移動加權平均單價= (本次收入前結存商品金額+本次收入商品金額)/(本次收入前結存商品數量+本次收入商品數量 )
加權移動平均法這是一種指標綜合的基本方法,它不僅奧庫哦加法規則也包括懲罰規則,這樣做就是為了了解存貨成本。一般做生意的都會懟存貨成本有自己的考量,而要計算出這個存貨成本,那就要做存貨的主要公式,找到出存貨成本和期末存貨的成本。
(5)平均方向移動指標計算原理擴展閱讀:
加權移動平均法原理:
企業應當根據各種存貨的實物流轉方式、企業管理的要求、存貨的性質等實際情況,合理地選擇發出存貨成本的計算方法,以合理確定當期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
對於性質和用途相似的存貨,應當採用相同的成本計算方法確定發出存貨的成本。加權移動平均法計算出來的商品成本比較均衡和准確,但計算起來的工作量大,一般適用於經營品種不多、或者前後購進商品的單價相差幅度較大的商品流通類企業。
加權移動平均法,是指以每次進貨的成本加上原有庫存存貨的成本,除以每次進貨數量與原有庫存存貨的數量之和,據以計算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作為:計算本次發出成本的依據;在下次進貨前計算各次發出存貨成本的依據。
F. 何為指數移動平均其意義是什麼
指數移動平均線,有的軟體簡稱為EXPMA,是一種加權的移動平均線指標。與簡單移動平均線相比,指數移動平均線為近期的價格賦予較大的權重,同時又綜合考慮了股票上市以來的所有交易價格。以12日EMA為例,其計算方法如下:
W=2÷(12+1)=0.1538
EMA(12)=(收盤價-昨日的EMA)×0.1538+昨日的EMA
EMA的分析方法同移動平均線,通過對比短期、中期和長期的指標,可以用於判斷價格趨勢。
EMA的指標周期通常設置為12和50天。在宏匯證券分析系統中,可以將EMA指標疊加在價格圖表上,進行對比分析。
G. 移動平均線的計算方法
N日移動平均線=N日收市價之和/N
以時間的長短劃分,移動平均線可分為短期、中期、長期幾種,一般短期移動平均線5天與10天;中期有30天、65天;長期有200天及280天。可單獨使用,也可多條同時使用。綜合觀察長、中、短期移動平均線,可以判研市場的多重傾向。如果三種移動平均線並列上漲,該市場呈多頭排列;如果三種移動平均線並列下跌,該市場呈空頭排列。
移動平均線說到底是一種趨勢追蹤的工具,便於識別趨勢已經終結或反轉,先的趨勢正在形成或延續的契機。它不會領先與市場,只是忠實地追隨市場,所以它具有滯後的特點,然而卻無法造假。
H. 移動平均價是根據什麼來的計算原理
該問題一直困擾著小弟,問了不少人,可是回答都不盡相同。最好我整理得出的結論是: 1、首先根據價格控制 S或 V 2、價格控制為 S (標准價格)的話,移動平均價=(前期庫存金額(以往收貨數量×標准價格)+本期收貨數量×物料標准價格)/當前庫存數量 3、價格控制為V (移動平均價的話),移動平均價=(前期庫存金額(以往收貨數量×采購價格)+本期收貨數量×物料采購價格)/當前庫存數量 不知道上述說明是否正確,如果不正確,那麼正確的應該是如何?郁悶中。。。。。。 答: 如果採用的是標准價格,移動平均價是沒有意義的.移動平均價是這樣的沒錯,但標准成本則是有些不同的,物料在入庫時是以標准價格入庫的,在出庫或物料移動時則是採用移動平均成本,出庫會採用移動平均成本是因為有時會有尾數差金額,這些尾數會在交易後被調回去該物料目前庫存,如果沒有庫存則調整至尾數差科目,因此一段期間後,該物料的實際成本是與標准成本會有些差異的,你可以找個物料單價小,交易量大的物料驗證一下就知道了.
I. !!!指數、加權移動平均線的計算原理和公式是什麼
加權
平均數
X=∑xf/∑f
∑是合計的意思,就是連加。x是數據,f是
權數
,∑xf就是數據乘以權數,∑f就是權數連加,兩者相除就行。
1.簡單的
移動平均線
2.加權平均線
3.
指數
加權平均線
這三個經驗證明:越簡單的越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