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黃金交易 > 碳排放交易市場的看法

碳排放交易市場的看法

發布時間:2021-06-05 01:56:38

1. 我國為什麼要做碳交易市場的原因作用和意義

1、目前,中國已有3家主要的碳交易交易所:北京環境交易所、上海環境能源交內易所和容天津排放權交易所。由此延伸出來的碳交易服務公司有非常多,目前還沒有這類公司數目的統計數據,所以具體數字是無法得知的。2、碳交易是為促進全球溫室氣體減排,減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採用的市場機制。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通過艱難談判,於1992年5月9日通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97年12月於日本京都通過了《公約》的第一個附加協議,即《京都議定書》(簡稱《議定書》)。《議定書》把市場機製作為解決二氧化碳為代表的溫室氣體減排問題的新路徑,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從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權的交易,簡稱碳交易。

2. 碳交易在中國的現狀是怎樣的

碳交易在中國的現狀:
全國碳交易市場啟動在即

自2011年我國確定7個碳交易試點、進入碳交易元年起,碳交易市場在不斷成熟,發展在提速。按照時間表,全國統一碳市場有望在2017年正式啟動。業界普遍認為,隨著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啟動,未來需要讓更多企業參與到碳排放交易中,企業二氧化碳排放的數據也需要更加准確。
按照目前的時間表,全國統一碳市場將於今年啟動。所謂碳交易,即碳排放權交易是給企業排放設定上限,通過配額交易降低減排成本的重要制度。也就是,通過市場機制而非行政命令的方式,使節能降碳工作的成本由全社會共同分擔。當前,中國碳市場配額分配將以基準線法為主,鼓勵減排的政策工具必須從行政命令型、財稅鼓勵型向市場型轉變。
早在2011年10月,國家發改委批准北京、上海、天津、湖北、重慶、廣東、深圳等七個地方開展碳交易試點。2013年6月,深圳率先啟動了碳交易,拉開了中國碳市場的帷幕。根據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區域性碳排放權交易體系要向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順利過渡,2017年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這一市場啟動運行後,將成為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場當中規模最大的市場。
到2020年力爭建成制度完善、交易活躍、監管嚴格、公開透明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實現穩定、健康、持續發展。與此前涵蓋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電力、航空交易范圍不同的是,除了電力、水泥、電解鋁三大行業外,他5個行業等後續條件成熟時逐步納入。「目前,電力、水泥、電解鋁3個行業已公布碳配額分配方案,將率先進入碳交易市場。」

3. 「碳市場」能解決氣候問題嗎為什麼

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碳市場的另一個名字是cap and trade system。這個cap上限是限制碳排放總量的關鍵,而貿易只是提高效率的途徑。這個國家將首先設定碳排放總量的上限,這將是上限,然後分配或拍賣給生產碳的公司。也就是說,無論企業如何在市場內幕交易碳排放信用(可能有些公司確實有能力發射更多的,如果他願意購買,但是這意味著還有其他公司沒有學分),所以控制的碳的數量,因為政府允許進入市場流通的碳是必須的。

碳排放市場看起來相當不錯,但就目前而言,存在許多問題。例如,在經濟衰退後,歐洲碳市場的碳價格暴跌,並沒有增加公司的排放成本。如何獲得總位移,如何檢測監理是問題所在。這是個好主意,但很多時候,實際效果要遠遠超過這個人在過程中所做的。

4. 碳交易市場的帶來弊端

碳交易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一些發達國家的CO2的排放量,並能給一些落後的國家以資助,但是誰能說這不屬於一種資源掠奪。且這會限制落後國家一些工廠的發展,因為他們的排放量會被相應的擠去一部分,而且這一定程度上將促進發達國家CO2的排放,使他們對如何減少CO2排放的研究有所輕視。

5. 碳交易市場的發展建議

1.支持有條件的地區或行業探索碳交易國家應加快碳排放權交易機制的可行性研究,支持條件成熟的地區或行業明確碳排放控制目標、科學合理分配排放權、運行交易機制。在試點探索的過程中,逐步建立完善的方法學體系,培育更多的第三方認證機構,設立全國性的注冊登記系統和清算機構。探索形成排放權分配製度、價格形成制度、減排勵制度等諸項制度。
2.開發交易品種,從項目交易逐步擴展到標准化碳合約交易從歐洲排放權交易體系經驗來看,碳排放權期貨和現貨交易可以同步開展。因此,在我國也可以考慮在初期開展現貨交易的同時開發期貨期權合約交易,逐步由以項目為主的交易向以標准化合約為主的交易過渡,適時推出碳排放權標准合約及其衍生品的交易。
3.鼓勵推出碳排放權有關的各種形式的金融創新我國在碳交易過程中應引導金融機構的積極參與,開發排放權金融產品以對沖價格風險。鼓勵金融機構開發掛鉤碳排放權的金融產品,建立碳基金以推動融資擔保和項目投資;建立減排量收益權抵押貸款機制;探索碳交易合同保險機制。
4.加強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法律法規建設加強有關碳交易法律法規的建設,明確碳排放權的法律地位,健全相應財務和稅務制度。國家可適時推出區域和行業碳排放考核機制,制訂排放權分配原則,搭建碳排放統計體系,形成項目審核機制,規范排放權交易市場,出台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構築相關金融監管體制。

6. 碳交易市場的發展現狀

目前(指2009年),荷蘭CLIMEX交易所、歐洲氣候交易所、北歐電力交易所、紐約綠色交易所、亞洲碳交易所等都可以進行減排量(CER)交易。據世界銀行統計,2007年全球CER相關交易額達60億歐元。但受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上半年,整個二級市場的每噸CER的價格從之前的20歐元下降為10歐元左右。
先來看歐洲排放交易體系。歐盟委員會2005年起對成員國實行溫室氣體排放配額管理,在其生效的第一階段(2005年—2007年),對各成員國每年可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做了規定。在此基礎上設立了歐洲排放交易體系,允許各成員國交易各自的配額。歐盟的規定比京都議定書更為嚴格,其交易也非常活躍。2005年,成交額就達72億歐元,2006年為181億歐元。但由於歐盟規定第一階段的配額不能帶入第二階段,2007年的價格大幅下跌,交易量萎縮。2008-2012年是第二階段,一些非歐盟成員國也加入進來,並且歐盟也接受了UNFCCC認定的減排項目。
再來看芝加哥氣候交易所的碳排放交易。芝加哥氣候交易所成立於2003年,它為溫室氣體排放量交易設計了CFI合約,每份CFI代表100噸的CO2等額氣體排放。CCX提供了正式會員、合作會員、減排量供應、減排量打包、交易、買家等六種參與形式以滿足不同的排放需求。
日本和歐美等發達國家及地區已通過碳交易取得了顯著的環境和經濟效益。如英國通過「以激勵機制促進低碳發展」的氣候政策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德國通過碳排放權交易管理,做到了經濟與環境雙贏;美國堪薩斯州農民通過農田碳交易,獲得了新的農業收入來源;日本則把碳排放權交易看作是「21世紀第一個巨大商機」,通過在世界各地大量購買和銷售碳排放權,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收入。此外,印度、泰國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也看到了全球變暖帶來的商機,陸續進入全球碳交易市場「淘金」。

7. 碳交易在中國的現狀是怎樣的

要理解碳市場,首先要明白碳市場是如何形成的。

碳市場是政府通過對能源企業的控制而形成的人為市場。政府對企業能源消耗排放的歷史考察(根據燃料消耗等),然後根據庫存情況對企業建立一個未來的排放配額,配額通常低於企業價值的排放歷史,如果未來的排放限額以上企業,需要市場購買配額或CER(核證減排量)。這是政府對控制和排放企業強制性要求的配額或CER的要求。


「中國的企業是否需要申請准許碳排放的證書」,我想應該是指企業是否要為碳排放埋單,如上所述,這取決於企業是否被列入控排企業名單中。趨勢的話,7個試點地區,特別是廣東、深圳,體系已經建立,各地的高耗能企業應當對自身的排放情況及相關政策予以關注。

8. 碳排放交易是怎麼一回事

碳排放權交易的概念源於上世紀年代經濟學家提出的排污權交易概念,排污權交易是市場經濟國家重要的環境經濟政策,美國國家環保局首先將其運用於大氣污染和河流污染的管理。此後,德國、澳大利亞、英國等也相繼實施了排污權交易的政策措施。排污權交易的一般做法是:政府機構評估出一定區域內滿足環境容量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並將其分成若干排放份額,每個份額為一份排污權。政府在排污權一級市場上,採取招標、拍賣等方式將排污權有償出讓給排污者,排污者購買到排污權後,可在二級市場上進行排污權買入或賣出 國際上認為,雖然年荷蘭和世界銀行就率先開展碳排放權交易,但是全球碳排放市場誕生的時間應為年。其交易方式是:按照《京都議定書》的規定,協議國家承諾在一定時期內實現一定的碳排放減排目標,各國再將自己的減排目標分配給國內不同的企業。當某國不能按期實現減排目標時,可以從擁有超額配額或排放許可證的國家主要是發展中國家購買一定數量的配額或排放許可證以完成自己的減排目標。同樣的,在一國內部,不能按期實現減排目標的企業也可以從擁有超額配額或排放許可證的企業那裡購買一定數量的配額或排放許可證以完成自己的減排目標,排放權交易市場由此而形成 目前,在推動排放權交易方面,歐盟走在世界前列。歐盟已經制定了在歐盟地區適用的歐盟氣體排放交易方案,通過對特定領域的萬套裝置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進行認定,允許減排補貼進入市場,從而實現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歐盟碳排放市場開始交易以來,交易量和成交金額穩步上升。 中國工廠和國際碳排放交易商也正在從溫室氣體排放交易中獲取巨額利潤。化工廠減少向大氣排放污染性的氫氟烴氣體,可獲得碳排放信用。這種信用在國際碳排放交易市場上可售得美元至美元。據業內估計,用於減少氫氟烴氣體排放的洗滌塔裝置安裝費用很低廉,一般工廠的安裝費用介於萬至萬美元之間。安裝此類裝置,可產生數以百萬計的碳排放信用,因為作為一種溫室氣體,效力比二氧化碳大許多倍。氣候變化資本公司從中國氫氟烴氣體項目獲得了約萬核證減排量即碳排放信用,價值高達億美元。碳排放信用額度的最終買家是發達國家政府,它們目前已同意按照《京都議定書》的要求減少其溫室氣體排放。碳排放交易是怎麼一回事

9. 運用經濟生活知識,分析碳排放交易是如何通過市場機制的作用最終促進

(1)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建立,使商品生產者、經營者在「碳」排放權交易中獲利的利益杠桿的作用下,積極推動科學技術和管理的進步(2分),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2分)減少對「碳」排放權的需求,從而實現節能減碳。
(2)引入市場機制有利於倒逼淘汰落後產業,實現產業優化升級,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由資源驅動型向創新驅動型轉變,實現企業節能減碳。(3分)
(3)引入市場機制有利於倒逼企業使用新能源,樹立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生產方式,減少對「碳」排放權的需求,實現企業節能減碳。(3分)

閱讀全文

與碳排放交易市場的看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最可能上市的期貨公司 瀏覽:87
天圖資本投資騙局 瀏覽:487
外匯戶頭是 瀏覽:3
690捷克克朗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99
襄陽外匯控流出 瀏覽:542
指數基金一定拆分嗎 瀏覽:897
公募基金年度報告披露要求 瀏覽:805
熊貓幣福字幣投資 瀏覽:1000
2014年北京92號汽油價格 瀏覽:717
2017年12月份長江鋁錠價格 瀏覽:518
什麼樣的人做期貨夜盤 瀏覽:123
春生科技基金 瀏覽:819
沈陽新松股票代碼 瀏覽:29
天能鋰電投資理財是騙局嗎 瀏覽:96
渤海信託電話 瀏覽:210
工資貸款包裝犯罪嗎 瀏覽:95
人民幣的兌換哪個幣最高 瀏覽:304
再生銅投資 瀏覽:70
傳統外匯海星 瀏覽:897
期貨外匯公司 瀏覽: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