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古代的時候 一錠金子=多少銀子,貨幣怎麼換算
希望對你有幫助:一般說來,古代貨幣基本以金,銀,銅錢(其實是含銅為主的合金)為主要貨幣。而宋代和後來的明清兩代的銀本位制不同,是銅本位制,銅錢是主要貨幣,金銀是不作為貨幣使用的。銅錢的基本單位為「文「,和「貫(緡)「,一貫合1000文。宋代財政緊張的時候有過800文,850文當一貫的情形。另外還有折二錢,當三錢,當十錢等變相通貨膨脹的時候。比方說楊志殺牛二那一節,牛二就曾用當三錢來讓楊志試刀,當三錢顧名思義就是一錢當作三錢,而蔡京當宰相的時候甚至出過當十錢。為了簡化我們的計算方法,忽略這些因素。
在討論古代貨幣的時候通常都會用上這么個假設,就是:
1兩黃金=10兩白銀=10貫銅錢=10000文銅錢。
雖然金銀銅的相互兌換率一直在浮動中,但這個假設基本上應該是合理的。當代宋史專家王曾瑜先生在他的《岳飛新傳》的第7章「克服襄漢「一章中,曾經提到朝廷在給岳飛的省札中有:「第四,支付六萬石米,四十萬貫錢,以作軍需。四十萬貫錢以十萬兩銀和五千兩金折支,當時金銀尚未作為獨立的貨幣使用「。從而可見南宋初40萬貫銅錢,相當於10萬兩銀子和5000兩金子,基本在數量級上符合上面的這個假設。
要討論貨幣購買力,必須先提一下兩位名家的方法。黃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國大歷史》中基本以黃金的價格作為基準來換算的,他基本是依據1兩金=10兩銀= 10貫這個假設,而以國際金價來推算1貫銅錢今天的價值的。.先生在他的《潛規則》一書中則是同時使用了米價和銀價作為基準,給出了兩個數字。而.先生偏重於取由米價換算出來的那個數據。
㈡ 古代銀兩怎麼換算
古代銀兩有兩種演算法:
1、以銀兩克數計算,一兩相當於10錢,一錢等於現在的5克。那也就是說一兩等於50克,如果按照現在的銀價來計算的話,每克7元,一兩也就是350元。
2、以購買力來換算,由於生活用品等等很難去衡量銀兩的價值,所以基本是以米為基礎換算單位的。
《明史》里提到七品知縣一年的正當俸祿(基本工資吧)只是45兩白銀,據《宋史食貨志》提及「熙、豐以前,米石不過六七百」和《宋史職官志》「每斗米折錢30文」的記載,等方面可以大概猜測出當時的貨幣價值了,在唐玄宗開元年間,通貨膨脹,米價急速上漲,在當時一兩銀子等於兩千零六十五元人民幣。
(2)古代黃金白銀怎樣換算擴展閱讀
中國銀兩貨幣歷史:
1、《史記·平淮書》里記載:「虞夏之幣,金為三品,或黃、或白、或赤。」黃是指黃金,白是指白銀,赤就是銅。在先秦時期,中國就已經開始用白銀了。
2、中國貨幣史上正式以白銀作為交易貨幣是在漢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前119年),武帝為抑制豪門大族的巧取豪奪和求得文景盛世再現,於是改革幣制,採用了「白金三品」幣作為國貨。
3、五代時,白銀已被使用在進獻、輸入貨物、納款、行賄等領域,每次用銀的數量也相當巨大,但只隨便鑄成銀鋌、銀錠、銀餅等形式,以其自身的重量參與流通。
4、宋代時,除「交子」紙鈔和銅錢、鐵錢外,白銀也被作為貨幣使用,當時的白銀貨幣有碎散的,也有五兩、十兩、二十五兩、五十兩,甚至千兩,其中比較多的是束腰形長條銀塊,個別也有方形、圓形。
5、到了金、元時期,白銀被更為廣泛地使用。金代的「承安寶貨」銀鋌,從一兩到十兩分為五等,這是我國用法定計數銀鑄幣的開始。元代更進一步確立了白銀的貨幣地位,公元1260年,世祖忽必烈即位不久,開始鑄一批每枚重五十兩的銀元寶。、
元寶的名稱雖在銅錢上用過,但白銀鑄的元寶,卻是「元朝寶貨」的意思,銀錠稱元寶即從元代開始,以後「元寶」成為固定的代名詞。
㈢ 關於中國古代把黃金折算成銀子是怎麼算的
黃金和白銀的比例通常是15:1。
等於幾文錢不好說,一直都在變。
㈣ 關於古代金子和銀子的換算
通常可以理解為:
1兩黃金=10兩白銀=10貫銅錢=10000文銅錢。
一兩是10錢,一錢是0.1兩。
一錠銀子專
錠其實就是屬量詞,就是一塊銀子.錠是用在元寶上的.只有說一錠元寶.而明清代的元寶都是固定重量,大約分一兩、二兩、五兩、十兩、二十兩等。
我國古代貨幣單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別是秦漢以前。
常用卻有以下三種單位:
一文制錢(即一枚標準的方孔銅錢)、一兩白銀 、一兩黃金
以上單位雖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後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較穩定可信的數據的。但是,各個時期銅錢,白銀和黃金之間的兌換比例就像現在的外匯價格一樣,是常常變動的。
大概比率是這樣的:
1.一貫錢
古時通常說的1貫錢或1吊錢就是1000文。而各朝兌換起來不盡相同。
2.一兩白銀
一兩白銀通常相當於1000-1500文。
3.一兩黃金
而一兩黃金兌換白銀則在8-20兩不等。
㈤ 古代一兩黃金等於多少兩白銀
在西漢,一斤黃金只能換三斤白銀;在魏晉,一斤黃金已能換十斤白銀;到了北宋,一回斤黃金可以換十答三斤白銀;而在鴉片戰爭前夕,一斤黃金已經能換三十斤白銀。
黃金會越來越值錢,一是因為黃金的開采速度遠遠比不上白銀,二是因為國際上的金銀比價一直超過中國,所以至少從明朝開始,就有大批的洋人把白銀運到中國,再換成黃金運出去,使中國的銀價越來越低,金價越來越高。
(5)古代黃金白銀怎樣換算擴展閱讀
計量黃金重量的主要單位為:盎司、克、千克(公斤)、噸等。國際上一般通用的黃金計量單位為盎司,我們常看到的世界黃金價格都是以盎司為計價單位,1盎司=31.103481克。
古代由於計算方式不同,斤和克的換算在不同朝代也不同。秦和西漢時期,一斤相當於258.24克,一兩等於16.14克。王莽及東漢、魏晉南北朝,一斤相當於222.73克,一兩等於13.92克。
隋朝初年,一斤相當於668.19克,一兩等於41.76克。隋末一斤相當於222.73克,一兩等於13.92克。唐至清代,一斤相當於596.82克,一兩等於37.30克。
㈥ 在中國古代,一兩黃金到底可以換算成多少兩白銀呢
古代不同的朝代,黃金和白銀換算的數目有所不同。較遠的年代因無可靠的資料可以考證,關於黃金兌換白銀的數目,我們無從得知。本文就以清代和明代關於黃金兌換銀子的數目,進行簡單介紹。
清代歐陽昱在《見聞瑣錄》中提到和珅抄家之事,其中記載的關於和珅抄家所抄財物的估值表中,有如下描寫:
上諭雲:「昨將和珅查抄,所蓋楠木房屋,僭侈逾制。其所藏珠寶閣,真珠手串二百餘貫,較大內多至數倍,並有大珠,較御冠頂尤大。又寶石頂,並非伊應戴之物,伊所藏真寶石頂數十個,而整塊大寶石不計其數,且有內府所未有者……」及抄後,睿宗命將財物一一估值,計上赤金八十萬兩,值銀一千二百八十萬兩。中赤金三十五萬兩,值銀一百二十五萬兩。一切金器溶化,值銀一百七十九萬兩。……
從上面這段記載可以看出,上等黃金可以兌換白銀十六兩,中等黃金可以兌換白銀三兩多。由此可見,在清代,黃金兌換白銀的數目,需要根據黃金的成色來決定。
結語:由上可知,古代不同朝代,黃金兌換白銀數目也是不同的,這一點在當時的小說中也有所反映。
(明代)《金瓶梅》中:(潘金蓮對月娘說道)一錠金子,至少重十到兩,也值五六十兩銀子,平白就罷了?」
(清代)《紅樓夢》中:「(賈蓉說道)縱賞銀子,不過一百兩金子,才值了一千兩銀子,夠一年的什麼?」
㈦ 古代,一文錢,一錢銀子,一兩銀子,一錠銀子,金子都是如何換算的
1、在古代貨幣的兌換,通常是指銅錢,白銀,黃金之間的兌換,且兌換的比列並不固定,每個時期都會有一定的變動,大致的兌換比列約為:
一萬文銅錢=十貫(吊)銅錢=十兩白銀=一兩黃金
2、現在的貨幣有「分,角,元,百」等基本單位,古代的貨幣同樣也有基本單位:「文,貫,兩」,即一文制錢(即一枚標準的方孔銅錢),一貫銅錢,一兩白銀,一兩黃金。
而「錠」不作為基本的兌換單位,因為「錠」在古代作為量詞,如一錠白銀,就是一塊白銀的意思。
(7)古代黃金白銀怎樣換算擴展閱讀:
古代貨幣:
古代貨幣指的是相對於現代貨幣,具有歷史性、貴重性、交換性的貨幣。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剩餘物品的增多,人們逐漸互相依賴,收到別的物品,需要輸出自己多餘的物品,這是最早作為中間媒介的古代貨幣。
中國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極為混亂。不同朝代之間有差異,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區之間有差異。
我國古代貨幣兌換制度:
中國的古代貨幣制度,與其它國家不同,不存在什麼本位制度,也沒有主幣副幣之分,往往金、銀、銅、谷、帛以及後來的紙幣都同時不同程度地行使貨幣的職能,只不過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各有所側重而已。各個朝代的貨幣制度也很不一致,即使一個朝代的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也有種種變化和區別,敘述起來不勝枚舉
㈧ 古代黃金白銀怎樣換算
根據現復今有位歷史學家制所作《大中國》中所述「一千文錢可兌換一倆銀子,10倆銀子可兌換1倆金子」。所謂的碎銀指錢幣單位較小的銀子,如同現在的「零花錢」之說,在古代一般指在10倆以下的銀子。「文印」應寫作「紋銀」,銀子在古代根據質量不同也分為不同的稱謂,所謂的紋銀指質量最好的一種,含銀成份最高(古代的銀子並不是百分百的純銀),錢幣價格方面遠遠高於其它種類的銀子,在古代除了按重量計算銀子的價格高低,還要根據質量的不同計算價格的高低。在古代消費,中國人主要使用銅錢,宋代以後隨著紙鈔的出現,購買大批貨物,一般要使用叫「交子」這種紙鈔,當時的「交子」不同於現在的紙幣,很大程度上是「存摺」的一種,在古代很少使用銀子,一般只有錢人家才使用比較多。
㈨ 古代金銀如何換算
金銀的比價從1600年前後的1:8上漲到20世紀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紀末則翻了一番,達到1:20。
可知1兩黃金約可兌換8~11兩白銀。再有:
道光初年,一兩白銀換錢一弔,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的時候,一兩白銀就可以換到制錢一千六七百文了。咸豐以來,銀價猛漲,一兩白銀竟可以換到制錢兩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況下,1兩白銀大約可換到1000~1500文銅錢,古時通常說的1貫錢或1吊錢就是1000文。
由於金銀銅製成的貨幣本身是有價值,而且理論上貨幣的價值就應該等於金屬的價格,所以我們可以通過現在金屬的價格來回答「一兩銀子到底是多少錢」的問題。
唐代的開元通寶通錢每枚直徑8分,10枚重1兩,千文重6斤4兩;清順治年間,每個銅錢重一錢二分五厘,後又增為一錢四分,則每千文重八斤十二兩。古代「兩」這個重量單位雖有不同但大約都是40克左右,而「斤」則大約是700克左右。每枚銅錢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銀銅的價格(人民幣)如下:
黃金:100元/克
白銀:2元/克
黃銅:0.02元/克
推算結果為: 1兩黃金:約值4000元 1兩白銀:約值80元 1枚銅錢(1文制錢):約值0.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