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兒童的正常體重計算公式
一般來講2-12歲的兒童可用以下公式粗略估計其身高: 身高(CM)=(年齡-2)X5+85=年齡X5+75 按年齡計算體重公式: 嬰兒:前半年體重(KG)=出生體重+月齡X0.7 後半年體重(KG)=出生體重+6X0.7+(月齡-6)X0.5 2-12歲兒童體重(KG)=(年齡)X2+12=年齡X2+8 體重的評價指標如下: 標准體重的60%以下 嚴重營養不良 標准體重的60-80% 中度營養不良 標准體重的80-90% 輕度營養不良 標准體重的90-110% 正常范圍 >標准體重的120% 肥胖 ----------------------------------------------------- 測量標准體重的計算公式 較普遍採用的計算方法有兩種: 一種是: 成年:〔身高(cm)-100〕×0.9=標准體重(kg) 另一種是: 男性:身高(cm)-105=標准體重(kg) 女性:身高(cm)-100=標准體重(kg) 以上兩種計算方法,基本已被廣泛採用。 另外,最近軍事科學院還推出一計算中國人理想體重的方法: 北方人理想體重=(身高cm-150)×0.6+50(kg) 南方人理想體重=(身高cm-150)×0.6+48(kg) 這一計算方法,似乎比較適合南北地區中國人。 兒童標准體重的計算,簡便的方法是: 1~6個月:出生體重(kg)+月齡×0.6=標准體重(kg) 7~12個月:出生體重(kg)+月齡×0.5=標准體重(kg) 1歲以上:8+年齡×2=標准體重(kg) ----------------------------------------------------- 計算身高的公式 利用遺傳因素即利用父母的身高進行預測。計算公式為: 兒子成人時的身高=(父高+母高)× 0.54 女兒成人時的身高=(父高×0.923+母高)÷2 此方法未考慮環境因素的影響,誤差較大,大約在3-5厘米。 2.利用兒童青少年自身的後天發育情況,即當時的實足年齡、身高、足長進行預測: Hm=A+(B×C)其中Hm為成人後的身高,A為常數,B為相應的系數,C為當時的身高。不同的年齡具有不同常數和系數。A和B是通過統計資料製成的表中查得,這里可查閱《醫學網路全書、兒童少年衛生學》第36頁提供的預測身高表。兒童青少年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其足長與身高有著密切關系,它包含著遺傳和後天發育情況。中國青少兒體質調查組根據1979年對11萬名7-25歲男女學生的測試數據研究出利用足長預測兒童成人時身高的方法,並制定了相應的預測表。此方法由於結合遺傳和後天環境因素的影響,因此誤差較小,大約在2厘米左右。可查閱《醫學網路全書、兒童少年衛生學》36頁。
Ⅱ 胎寶寶體重計算公式
您可以根據自己腹部的大小來判斷胎兒的重量
,一般預測胎兒體重比實際胎兒體重大
,如果想知道腹內胎寶寶的重量,您不妨按下面公式計算
,用此公式求得的胎寶寶體重與實際體重的誤差約在200克左右
(胎兒體重=宮高×腹圍×1.076)
另外一種體重計算公式:胎兒體重(g)=900X雙頂徑(cm)-5200
Ⅲ 嬰兒身高體重公式計算公式
嬰幼兒體重標准測量公式:
1-6個月時體重(公斤)=出生體重(或3公斤)+月齡×0.6(公斤)。
7-12月體重(公斤)=出生體重(或3公斤)+月齡×0.5(公斤)。
2-10歲體重(公斤)=年齡×2+7(或8)。
影響新生兒出生體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初產年齡:初產年齡在30歲以下,新生兒出生體重隨孕婦年齡增加而增加,超過31歲則隨年齡增加而減少。
2、孕周:胎兒在母體中的時間太短或太長,均會影響新生兒出生的體重。孕35至39周,新生兒出生體重隨 周增加而明顯增加:孕40周至43周,體重增加較慢;孕44周後,體重反而下降。
(3)寶寶指標公式擴展閱讀:
特點:
體重是反映生長發育的重要標志,是判斷小兒營養狀況、計算葯量、補充液體的重要依據。
一般說,小兒體重的增長是隨年齡的長大而增加,年齡越小,體重增加越快。但是有一個特殊的地方。
新生兒出生後2~3天,由於胎糞的排出、胎脂的吸收及喪失水分較多,加上初生孩子吸吮能力弱、吃奶少,可以出現暫時性的體重下降,甚至比出生時的體重還低,臨床上稱「生理性體重下降」。到出生第3~4天,體重減輕可達出生體重的6~9%。
Ⅳ 求寶寶體重的計算公式、詳細說明
您可以根據自己腹部的大小來判斷胎兒的重量 ,一般預測胎兒體重比實際胎兒體重大 ,如果想知道腹內胎寶寶的重量,您不妨按下面公式計算 ,用此公式求得的胎寶寶體重與實際體重的誤差約在200克左右 (胎兒體重=宮高×腹圍×1.076)
另外一種體重計算公式:胎兒體重(g)=900X雙頂徑(cm)-5200
Ⅳ 7——12月嬰兒體重的公式
體重為各器官、組織和體液的總重量,是代表體格生長、營養情況的重要指標,也是臨床計算葯量、輸液量的重要依據。 新生兒出生體重平均為3kg.生後前半年增長最快,每月平均增加600~800g.後半年每月平均增加300~400g,3~5個月時體重是出生時的2倍(6kg),1周歲時增至3倍(9kg)。 1歲以內小兒體重的推算公式是: 1~6個月 體重(kg)=出生體重(kg)+月齡×0.7(kg) 7~12個月 體重(kg)=6(kg)+月齡×0.25(kg) 2歲時體重4倍於出生體重(12kg)。2歲後到11、12歲前體重穩步增長,平均每年增長2kg,推算公式是:2~12歲:體重(kg)=年齡×2+8(kg) 12歲以後為青春發育階段,受內分泌影響,體重增長較快,是生長發育的第二次高峰,不能按上式推算。正常同年齡、同性別兒童的體重存在個體差異。一般在10%上下。
Ⅵ 算寶寶體重公式
很多媽媽在懷孕之後,都希望能夠更多的了解到胎兒的相關症狀,而且胎兒的體重也是很多媽媽想要知道的,今天就跟大家介紹一下計算胎兒體重的公式,希望看完這篇文章之後可以給大家一些幫助,能夠讓大家對胎兒的知識了解更加多。
計算胎兒體重的公式是什麼
1、胎兒在懷孕中、後期的體重主要由以下三大參數綜合得來。頂骨徑(BPD)、腹圍(AC)、大腿骨長度(FL)。預測體重(EBW)=雙頂徑所佔的比重×雙頂徑(BPD)+腹圍所佔的比重×腹圍(AC)+股骨長所佔的比重×股骨長(FL)±15%誤差值。
2、預測體重的落差范圍。產前利用超聲波預估胎兒體重,嚴格來說是體重落點的預測,所以一定會有誤差。目前來說,合理的誤差為估計值的±15%,因為測量胎兒的體重是利用參數推得的公式來計算,所以有誤差范圍和適用的周數范圍。24周以前所測出的胎兒體重,誤差其實很大,因此胎兒體重的預測曲線並不適用於24周之前的胎兒。准媽媽在懷孕中、後期再測量,因為此時才會將胎兒的體重納入評估生長發育的指標,不但有意義,結果也較為准確。
怎麼保持胎兒健康
1、保持平和的心態
胎兒遠期的心理健康與母親妊娠前後遭受強大的災害應激和震後惡劣的生活環境因素密切相關。因此為了胎兒健康,孕婦要努力保持鎮靜,盡量以平和的心態對待自然災害。醫生及家人也應對孕婦加強心理疏導。
2、防止流產和早產
由於受到強大的災害刺激,很容易導致流產或早產,因此如果孕婦發生陰道出血、腹痛、陰道流水時,應立即與醫務人員取得聯系。
3、注意飲食衛生
腹瀉會影響胎兒發育,甚至可導致流產和早產。因此孕婦要特別注意飲食衛生,防止腹瀉,做到不喝生水,飯前便後要用香皂和流動水洗手,不吃腐敗變質的食品,不吃死亡的禽畜,不用臟水漱口或洗瓜果蔬菜,碗筷應煮沸或用消毒劑消毒。如果出現腹瀉,應及時補充鹽水和治療。
4、警惕危重症
如果出現雙下肢水腫、頭暈、頭痛、看不清東西、心慌、氣短、陰道出血,感到胎動突然增多、突然減少或胎動消失,應立即與醫生取得聯系。
計算胎兒體重的公式小編已經跟大家介紹過了,在懷孕期間,媽媽們需要去醫院裡面進行B超檢查,B超可以幫助我們查看胎兒的發育狀況,看是否有異常,但是值得注意的是B超不能做的次數過多,懷孕期間只能做3到4次B超,一旦做得過多,會對胎兒有影響。
Ⅶ 寶寶身高體重標准公式是怎樣
嬰兒身高體重標准表 1、體重:新出生的孩子的正常體重為2。5~4.0kg。生後頭3個月嬰兒體重增加最快,每月約增750~900g;頭6個月平均每月增600g左右;7~12個月平均每月增重500g,1歲時體重約為出生時體重的3倍。健康嬰兒的體重無論增長或減少均不應超過正常體重的10%,超過20%就是肥胖症,低於平均指標15%以上,應考慮營養不良或其他原因,須盡早去醫院檢查。 2、身長:嬰兒在生後頭3個月身長每月平均長3~3.5cm,4~6個月每月平均長2cm,7~12個月每月平均長1~1.5cm。在1歲時約增加半個身長。小兒在1歲內生長最快,如喂養不當,耽誤了生長,就不容易趕上同齡兒了。 3、頭圍:1歲以內是一生中頭顱的發育最快的時期,測量頭圍的方法是用塑料軟尺從頭後部後腦勺突出的部位繞到前額眼眉上邊。小兒生後頭6個月頭圍增加6~10cm,1歲時共增加10~12cm。頭圍的增長,標志著腦和顱骨的發育程度。
Ⅷ 問道強化寶寶公式
寵物強化公式假設寵物原始攻擊成長為X(無論是物攻還是法攻,均取其基礎成長,此成長不會改變,除非使用歸元露、超級歸元露),則每次強化增加成長:|(X
+
10)
*
8%|結果向下取整,如果結果不足1,按1計算。例如:某金頭陀物攻95,則每一次強化增加成長:|(95
+
10)
*
8%|
=
8所以該金頭陀強化的軌跡為95->103->11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