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買賣股票的基本流程是什麼
買入股票流程:1.計算好您所想要買入股票的金額(考慮手續費)2.將綁回定券商的銀行卡答上的錢轉入到證券賬戶里3.在軟體中,買股票欄輸入股票代碼、價格委託,要買入的股票數量,點買入、確定即可。賣出股票流程:1、賣出股票和買入股票的方法相似:賣股票欄輸入股票代碼、價格委託、要賣股票數量,點賣出、確定即可2.可以在「我的持倉」里或是「已委託單里」查看,是否成交、賣出。3.如果未成交,還是想賣出的話,就得降價賣出,或是等股價上漲賣出。
② 交易磋商一般要經過的四個環節
1、詢盤:詢盤是交易的一方向對方探詢交易條件,詢盤多由買方作出,也可由賣方作出、內容可詳可略。如買方詢盤:「有興趣東北大豆,請發盤」,詢盤對交易雙方無約束力。
2、發盤:發盤也叫發價,發盤多由賣方提出,也可由買方提出。實務中常見由買方詢盤後,賣方發盤,但也可以不經過詢盤,一方逕直發盤。例如:「東北大豆5元/斤」。
3、還盤:還盤可以在雙方之間反復進行,還盤的內容通常僅陳述需變更或增添的條件,對雙方同意的交易條件毋需重復。
4、接受:受盤人在發盤的有效期內,無條件地同意發盤中提出的各項交易條件,願意按這些條件和對方達成交易的一種表示。
(2)叫價交易的基本步驟擴展閱讀
交易磋商之後的合同簽約:
1、約首:包括合同名稱,訂約雙方當事人的名稱地址。有的合同 還用序言形式說明定約意圖並放在約首。
2、本文:是合同的中心部分,具體列明交易的條件、條款,規定 雙方當事人的權力和義務。
3、約尾:說明合同的份數,使用的方案以及效力,訂約時間,地 點,以及生效時間。
合同履行:
買賣雙方經過交易磋商、達成協議後要簽訂書面合同,作為約束雙方權利和義務的依據。在國際貿易中,買賣合同一經依法 有效成立,有關當事人必須履行合同規定的義務。所以,履行合同是當事人雙方共同的責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交易磋商
③ 買方叫價交易的概念
基差總是變化多端的,所以,當他認為基差有可能出現對自己不利的變化時,就可以選擇做基差交易來加強套期保值,而對於該現貨買賣的買方來說,他通過該基差交易保證了貨源並享有決定最後成交價格的權利,所以叫買方叫價交易。
④ 買方叫價交易的做法
由現貨商品的買賣雙方確定基差和作為計價基礎的該商品某月份的期貨合約,但由現貨商品的買方在雙方協商確定的期限內,選擇他認為對自己最為有利的時機來達成現貨買賣交易,並為賣方買進該商品的期貨合約,結束賣方所做的賣期保值交易。
⑤ 證券交易最基本的步驟是什麼
1、開設證來券帳戶;源
2、開設資金帳戶;
3、委託買賣;
4、委託單的基本要素;
證券帳號、曰期、買進或賣出(即交易方向)、品種、數量、價格、時間、簽名、其他內容。
5、受理委託
證券經營機構在收到投資者委託後,應對委託人身份、委託內容、委託賣出的實際證券數量及委託買入的實際資金數額進行審查,經審查符合要求後,才能接受委託。
6、委託執行
證券公司接受客戶證券買賣的委託,應當根據委託書載明的證券名稱、買賣數量、出價方式、買賣方向等,按照交易規則代理買賣證券;買賣成交後,應當按規定製作買賣成交報告單交付客戶。
7、成交;
8、清算交割
賣出證券者資金帳戶中增加款項,證券帳戶中減少證券數量。買入證券者證券帳戶中增加證券,資金帳戶中減少款項。
⑥ 債券的交易流程是怎麼樣的啊
1.債券的交易程序
·債券交易市場包括場內交易市場和場外交易市場兩部分。
1.1、場內債券交易程序
場內交易也叫交易所交易,證券交易所是市場的核心,在證券交易所內部,其交易程序都要經證券交易所立法規定,其具體步驟明確而嚴格。債券的交易程序有五個步驟:開戶,委託,成交,清算和交割,過戶。
1 開戶
債券投資者要進入證券交易所參與債券交易,首先必須選擇一家可靠的證券經紀公司,並在該公司辦理開戶手續。
1.1 訂立開戶合同 開戶合同應包括如下事項:
——委託人的真實姓名、住址、年齡、職業、身份證號碼等;
——委託人與證券公司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並同時認可證券交易所營業細則和相關規定以及經紀商公會的規章作為開戶合同的有效組成部分;
——確立開戶合同的有效期限,以及延長合同期限的條件和程序。
1.2 開立帳戶
在投資者與證券公司訂立開戶合同後,就可以開立帳戶,為自己從事債券交易做准備。在我國上海證券交易所允許開產的帳戶有現金帳戶和證券帳戶。現金帳戶只能用來買進債券並通過該帳戶支付買進債券的價款,證券帳戶只能用來交割債券。因投資者既要進行債券的買進業務又要進行債券的賣出業務,故一般都要同時開立現金帳戶和證券帳戶。上海證券交易所規定,投資者開立的現金帳戶,其中的資金要首先交存證券商,然後由證券商轉存銀行,其利息收入將自動轉入該帳戶;投資者開立的證券帳戶,則由證券商免費代為保管。
2 委託
投資者在證券公司開立帳戶以後,要想真正上市交易,還必須與證券公司辦理證券交易委託關系,這是一般投資者進入證券交易所的必經程序,也是債券交易的必經程序。
2.1 委託關系的確立
投資者與證券公司之間委託關系的確立,其核心程序就是投資者向證券公司發出「委託」。投資者發出委託必須與證券公司的辦事機構聯系,證券公司接到委託後,就會按照投資者的委託指令,填寫「委託單」,將投資交易債券的種類、數量、價格、開戶類型、交割方式等一一載明。而且「委託單」必須及時送達證券公司在交易所中的駐場人員,由駐場人員負責執行委託。投資者辦理委託可以採取當面委託或電話委託兩種方式。
2.2 委託方式的分類
——買進委託和賣出委託
——當日委託和多日委託
——隨行就市委託和限價委託
——停止損失委託和授權委託
——停止損失限價委託、立即撤銷委託、撤銷委託
——整數委託和零數委託
3 成交
證券公司在接受投資客戶委託並填寫委託說明書後,就要由其駐場人員在交易所內迅速執行委託,促使該種債券成交。 3.1 債券成交的原則
在證券交易所內,債券成交就是要使買賣雙方在價格和數量上達成一致。這程序必須遵循特殊的原則,又叫競爭原則。這種競爭規則的主要內容是「三先」,即價格優先,時間優先,客戶委託優先。價格優先就是證券公司按照交易最有利於投資委託人的利益的價格買進或賣出債券。時間優先就是要求在相同的價格申報時,應該與最早提出該價格的一方成交。客戶委託優先主要是要求證券公司在自營買賣和代理買賣之間,首先進行代理買賣。
3.2 競價的方式
證券交易所的交易價格按競價的方式進行。競價的方式包括口頭唱報,板牌報價以及計算機終端申報競價三種。
4 清算和交割
債券交易成立以後就必須進行券款的交付,這就是債券的清算和交割。
4.1 債券的清算
債券的清算是指對同一證券公司在同一交割日對同一種國債券的買和賣相互抵銷,確定出應當交割的債券數量和應當交割的價款數額,然後按照「凈額交收」原則辦理債券和價款的交割。一般在交易所當日閉市時,其清算機構便依據當日「場內成交單」所記載的各證券商的買進和賣出某種債券的數量和價格,計算出各證券商折應收應付價款相抵後的凈額以及各種債券相抵後的凈額,編製成當日的「清算交割表」,各證券商核對後再編制該證券商當日的「交割清單」,並在規定的交割日辦理交割手續。
4.2 債券的交割
債券的交割就是將債券由賣方交給買方,將價款由買方交給賣方。 在證券交易所交易的債券,按照交割日期的不同,可分為當日交割、普通日交割和約定日交割三種。如上海證券交易所規定,當日交割是在買賣成交當天辦理券款交割手續;普通交割日是買賣成交後的第四個營業日辦理券款交割手續;約定交割日是買賣成交後的15日內,買賣雙方約定某一日進行券款交割。
5 過戶
債券成交並辦理了交割手續後,最後一道程序是完成債券的過戶。過戶是指將債券的所有權從一個所有者名下轉移到另一個所有者名下。基本程序包括:
5.1 債券原所有人在完成清算交割後,應領取並填過戶通知書,加蓋印章後隨同債券一起送到證券公司的過戶機構。 5.2 債券新的持有者在完成清算交割後,向證券公司索到印章卡,加蓋印章後送到證券公司的過戶機構。
5.3 證券公司的過戶機構收到過戶通知書、債券及印章卡後,加以審查,若手續齊備,則注銷原債券持有者證券賬上機同數量的該種債券,同時在其現金帳戶上增加與該筆交易價款相等的金額。對於債券的買方,則在其現金賬戶上減少價款,同時在其證券賬戶上增加債券的數量。
1.2、場外債券交易程序
場外債券交易就是證券交易所以外的證券公司櫃台進行的債券交易,場外交易又包括自營買賣和代理買賣兩種。
1 自營買賣債券的程序
場外自營買賣債券就是由投資者個人作為債券買賣的一方,由證券公司作為債券買賣的一方,其交易價格由證券公司自己掛牌。自營買賣程序十分簡單,具體包括:
1.1 買入、賣出者根據證券公司的掛牌價格,填寫申請單。申請單上載明債券的種類提出買入或賣出的數量。
1.2 證券公司按照買入、賣出者申請的券種和數量,根據掛牌價格開出成交單。成交單的內容包括交易日期、成交債券名稱、單價、數量、總金額、票面金額、客戶的姓名、地址、證券公司的名稱、地址、經辦人姓名、業務公章等,必要時還要登記賣出者的身份證號。
1.3 證券公司按照成交,向客戶交付債券或現金,完成交易。
2 代理買賣債券程序
場外代理買賣就是投資者個人委託證券公司代其買賣債券,證券公司僅作為中介而不參與買賣業務,其交易價格由委託買賣雙方分別掛牌,達成一致後形成。場外代理買賣的程序包括:
2.1 委託人填寫委託書。內容包括委託人的姓名和地址、委託買賣債券的種類數量和價格、委託日期和期限等。委託賣方要交驗身份證。
2.2 委託人將填好的委託書交給委託的證券公司。其中買方要交納買債券的金額保證金,賣方則要交出擬賣出的債券,證券公司為其開臨時收據。
2.3 證券公司根據委託人的買入或賣出委託書上的基本要素,分別為買賣雙方掛牌。
2.4 如果買方、賣方均為一人,則通過雙方討價還價,促使債券成交;如果買方、賣方為多人,則根據「價格優先,時間優先」的原則,順序辦理交易。
2.5 債券成交後,證券公司填寫具體的成交單。內容包括成交日期、買賣雙方的姓名、地址及交易機構名稱、經辦人姓名、業務公章等。
2.6 買賣雙方接到成交單後,分別交出價款和債券。證券公司收回臨時收據,扣收代理手續費,辦理清算交割手續,完成交易過程。
2.國債發行時如何購買
·無記名式國債的購買
無記名式國債的購買對象主要是各種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無記名式實物券國債的購買是最簡單的。投資者可在發行期內到銷售無記名式國債的各大銀行(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等)和證券機構的各個網點,持款填單購買。無記名式國債的面值種類一般為100元、500元、 1000元等。
·憑證式國債的購買
憑證式國債主要面向個人投資者發行。其發售和兌付是通過各大銀行的儲蓄網點、郵政儲蓄部門的網點以及財政部門的國債服務部辦理。其網點遍布全國城鄉,能夠最大限度滿足群眾購買、兌取需要。投資者購買憑證式國債可在發行期間內持款到各網點填單交款,辦理購買事宜。由發行點填制憑證式國債收款憑單,其內容包括購買日期、購買人姓名、購買券種、購買金額、身份證件號碼等,填完後交購買者收妥。
辦理手續和銀行定期存款辦理手續類似。憑證式國債以百元為起點整數發售,按面值購買。發行期過後,對於客戶提前兌取的憑證式國債,可由指定的經辦機構在控制指標內繼續向社會發售。投資者在發行期後購買時,銀行將重新填制憑證式國債收款憑單,投資者購買時仍按面值購買。購買日即為起息日。兌付時按實際持有天數、按相應檔次利率計付利息(利息計算到到期時兌付期的最後一日)。
·記賬式國債的購買
記賬式國債是通過交易所交易系統以記賬的方式辦理發行。投資者購買記賬式國債必須在交易所開立證券賬戶或國債專用賬戶,並委託證券機構代理進行。因此,投資者必須擁有證券交易所的證券賬戶,並在證券經營機構開立資金賬戶才能購買記賬式國債。
3.如何看國債交易行情
·投資者需要注意的是,實行國債凈價交易後的第一天,國債行情顯示將會出現一定變化。目前,在國債全價交易方式下,行情顯示的揭示價均為全價價格(凈價+應計利息額),但是,實行國債凈價交易後,行情顯示的揭示價均為凈價價格。因此,實行國債凈價交易後第一天行情顯示會發生較大變化,各國債品種均會在K線圖上出現向下的跳空缺口,請投資者注意。
舉例說明:"21國債(7)"是20年期,年利率4.26%,半年付息記帳式品種,2002年1月31日起開始第二個半年期交易。如果該品種在3月22日的收盤價是109.20元,那麼實行凈價交易後,應將此收盤價轉換成凈價交易的收盤價作為3月25日開始實行凈價交易的"前收盤價". 如果該品種3月22日的應計利息額為0.59523287元(根據國債凈價交易技術方案,應計利息額的計算保留小數點後8位,根據四捨五入原則,實際顯示保留到小數點2位)。因此,該品種3月22日凈價交易的收盤價=3月22日的收盤價-當日到期的應計利息額。所以,該國債品種3月25日實行凈價交易的前收盤價為108.60元。
4.債券的收益率計算方法
·決定債券收益率的主要因素,有債券的票面利率、期限、面值和購買價格。最基本的債券收益率計算公式為: 債券收益率=(到期本息和-發行價格/發行價格*償還期限)*100% 由於債券持有人可能在債務償還期內轉讓債券,因此,債券的收益率還可以分為債券出售者的收益率、債券購買者的收益率和債券持有期間的收益率。各自的計算公式如下:
債券出售者的收益率=(賣出價格-發行價格+持有期間的利息/發行價格*持有年限)*100%
債券購買者的收益率=(到期本息和-買入價格/買入價格*剩餘期限)*100%
債券持有期間的收益率=(賣出價格-買入價格+持有期間的利息/買入價格*持有年限)*100%
如某人於1995年1月1日以102元的價格購買了一張面值為100元、利率為10%、每年1月日支付一次利息的1991年發行5年期國庫券,並持有到1996年1月1日到期,則: 債券購買者收益率=[(100+100*10%-102)/102*1]*100%=7.8% 債券出售者的收益率=(102-100+100*10%*4/100*4)*100%=10.5% 再如某人於1993年1月1日以120元的價格購買了面值為100元、利率為10%、每年1月1日支付一次利息的1992年發行的10年期國庫券,並持有到1998年1月1日以140元的價格賣出,則債券持有期間的收益率=(140-120+100*10%*5/120*5)*100%=11.7%。
以上計算公式沒有考慮把獲得的利息進行再投資的因素。把所獲利息的再投資收益計入債券收益,據此計算出來的收益率,即為復利收益率。它的計算方法比較復雜,這里從略。
⑦ 集合競價原則的步驟
集合競價分四步完成:
第一步:確定有效委託在有漲跌幅限制的情況下,有效委託是這樣確定的:根據該只證券上一交易日收盤價以及確定的漲跌幅度來計算當日的最高限價、最低限價。有效價格範圍就是該只證券最高限價、最低限價之間的所有價位。限價超出此范圍的委託為無效委託,系統作自動撤單處理。
第二步:選取成交價位。首先,在有效價格範圍內選取使所有委託產生最大成交量的價位。如有兩個以上這樣的價位,則依以下規則選取成交價位:
(1) 高於選取價格的所有買委託和低於選取價格的所有賣委託能夠全部成交。
(2) 與選取價格相同的委託的一方必須全部成交。如滿足以上條件的價位仍有多個,則選取離昨市價最近的價位。
第三步:集中撮合處理所有的買委託按照委託限價由高到低的順序排列,限價相同者按照進入系統的時間先後排列;所有賣委託按委託限價由低到高的順序排列,限價相同者按照進入系統的時間先後排列。依序逐筆將排在前面的買委託與賣委託配對成交,即按照「價格優先,同等價格下時間優先」的成交順序依次成交,直至成交條件不滿足為止,即不存在限價高於等於成交價的叫買委託、或不存在限價低於等於成交價的叫賣委託。所有成交都以同一成交價成交。
第四步:行情揭示
(1) 如該只證券的成交量為零,則將成交價位揭示為開盤價、最近成交價、最高價、最低價,並揭示出成交量、成交金額。
(2) 剩餘有效委託中,實際的最高叫買價揭示為叫買揭示價,若最高叫買價不存在,則叫買揭示價揭示為空;實際的最低叫賣價揭示為叫賣揭示價,若最低叫賣價不存在,則叫賣揭示價揭示為空。集合競價中未能成交的委託,自動進入連續競價。
集合競價中申報手數大小與成交次序:
集合競價的成交價的產生大體為:所有申報價中能夠實現最大成交量的價位定為成交價,所有符合條件的申報委託依此價位成交,並提示出來成為開盤價。
集合競價過程中同樣依照「價格優先、時間優先」的原則來成交,如果申報價格相同,那麼誰先申報得早,誰先成交。申報買賣手數的大小不是競價成交的原則。所以有些投資者認為「莊家申報手數大,他可以先成交,而中小散戶申報的手數小,不能成交」的看法是沒有根據的。
有的投資者遇到過這種情況:有幾次申報價格上符合了開盤價的條件,時間上又符合了集合競價的條件,但都無法成交。這時,可檢查一下,是否存在以下這種可能:在集合競價中,如果價格相同,但申買委託只有50手,而申賣委託卻有100手,那麼,按時間優先原則,排在後面的50手申賣委託,在集合競價時間里也是無法成交的,而只能參加連續競價。
⑧ 炒股的基本步驟是什麼
你好,炒股的幾個步驟:
第一步:需要到正規的證券公司開設一個賬戶,需要提供開戶人的身份證原件及銀行卡信息。如不方便前往,可以預約其工作人員上門開戶,審核通過就行。或許下載券商的開戶軟體,在券商的開戶軟體上直接線上申請賬戶。
第二步:下載股票軟體,可以在電腦上也可以安裝在手機上。按照之前提供的賬戶,輸入設置的密碼,還有輸入頁面上彈出來的口令數字,點擊登錄,就可以進去操作了。
第三步:需要往股票賬戶上充值,保證裡面有錢才可以交易。進入系統後,在交易-股票-銀證業務-銀證轉帳,會出現一個界面,選擇銀行轉證券(轉入),輸入密碼和金額,點擊右下角的轉賬,就可以了。
第四步:買入股票。選擇好了哪只股票,只需要將它的股票代碼輸入即可,再輸入需要買進的股數,最少是100股,中間有現在該股票的當前交易價格。系統會根據您賬戶上的資金,匹配可買最大股數,超過了是買進不了的。最後買入確定,這樣,我們手裡就真正持有一隻股份了。
第五步:賣出股票。看到交易的價格合適,可以將股票拋出,也就是賣出股票,可以在股票,賣出,輸入股票代碼和股數,股數只能小於等於買入數量。
第六步:退出軟體系統,點擊最右上角的圖標,退出,確定。交易就這樣完成了
⑨ 買方叫價交易的舉例
某進口商5月份以17000元/噸的價格從國外進口銅,一時還未找到買主,為了規避日後價格下跌的風險,該進口商在期貨交易所做了賣期保值,以17500元/噸的價格賣出3個月後到期的期貨合約,則此時的基差為-500元/噸,同時在現貨市場上積極尋找買家。6月中旬,有一家銅管廠認為銅價還將繼續下跌,不願意當時確定價格,雙方經過協商,同意以低於8月份到期的期貨合約價格100元/噸的價格作為雙方買賣現貨的價格,並且由買方即銅管廠確定在8月1日至8月15日內,上海期貨交易所交易時間內的任何一天的8月份到期的期貨合約價格為基準期貨價格。8月,上海期貨交易所8月份的銅期貨合約的價格跌至15700元/噸,現貨價格為15150元/噸,銅管廠認為銅價已跌到底位,決定以此價為基準價計算現貨買賣價,於是通知進口商的期貨經紀人以進口商的名義(買賣雙方事先有授權約定)買進8月份銅期貨合約,價格為15700元/噸。此時,該進口商現貨時機售出的價格為15700元/噸-100元/噸=15600元/噸,並同時在期貨市場上以15700元/噸左右的價格平倉,結束了套期保值交易。綜合以上的內容,進口商交易的具體情況如表所示: 現貨市場期貨市場基差5月份 進口商以17000元/噸從國外進口電解銅 17500元/噸賣出到期期貨合約 -500元/噸 8月 以15600元/噸賣出 以15700元/噸買入平倉 約定基差-100元/噸 結果 虧損1400元/噸 盈利1800元/噸 400元/噸(縮小) 凈盈利:1800-1400=400(元/噸) 該進口商通過套期保值和基差交易,不僅規避了價格下跌的風險,而且還得到了400元/噸的利潤。由於進口商確定了交貨時的基差-100元/噸,與購進現貨時做賣期保值的-500元/噸相比,基差縮小,且已確定基差變化為400元/噸,此時套期保值者可穩定地獲取每噸400元的利潤,實現增盈保值。假設8月份銅價不跌反漲,且在18000元/噸時銅管廠確定以這個價格為基準,則有: 現貨市場 期貨市場 基差 5月份 以17000元/噸從國外進口電解銅 以17500元/噸賣出到期期貨合約 -500元/噸 6月份 以100元/噸為現貨價格,由買方以8月1日至8月15日其中任一日的交易價為基準價,基差為-100元/噸 8月 以17900元/噸賣出[17250] 以18000元/噸買入平倉 約定基差-100元/噸 結果 盈利900元/噸 虧損500元/噸 400元/噸(縮小) 凈盈利:900-500=400(元/噸) 進口商在現貨市場將盈利(18000-100)-17000=900(元/噸),雖然此時期貨市場每噸將虧損500元,但兩者抵消後,該進口商穩定地獲取了400元/噸的利潤。
在此例中,如果未做基差交易,則該賣出套期保值者只得在基差縮小的情況下結束賣出套期保值交易。當時基差已從5月份的-500元/噸變動到8月份的-550元/噸,基差擴大了,從而就不能獲得理想的套期保值效果 。 現貨市場 期貨市場 基差 5月份 以17000元/噸從國外進口電解銅 以17500元/噸賣出到期期貨合約 -500元/噸 8月 以15150元/噸賣出 以15700元/噸買入平倉 基差-550元/噸 結果 虧損1850元/噸 盈利1800元/噸 50元/噸(擴大) 凈虧損:1850-1800=50(元/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