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柯林頓的資料中文
比爾·柯林頓,原名威廉·傑弗遜·柯林頓(William Jefferson Clinton),美利堅合眾國第42任總統(1993-2001),身高1.81米,是美國第一位出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總統、第二位遭受國會彈劾動議的總統,也是僅次於西奧多·羅斯福和約翰·肯尼迪之後的最年輕的美國總統,以及富蘭克林·羅斯福之後連任成功的唯一一位民主黨總統。
編輯本段黃金八年
柯林頓總統執政時期美國經濟空前繁榮昌盛,在柯林頓總統執政時期美國沒有受到戰爭的困擾,也沒有經濟的不景氣,在柯林頓總統主政白宮時期,華爾街三大股指屢次創新高,柯林頓總統是美國最成功的總統之一,他八年的執政被譽為黃金八年.
編輯本段生平:
比爾·柯林頓1946年8月19日出生於阿肯色州霍普市一個小店主的家庭。出生時名為威廉·傑弗遜·布萊斯四世(William Jefferson Blythe IV),其生父在比爾出生前幾個月死於車禍,母親弗吉尼亞·卡西迪·布萊斯(Virginia Cassidy Blyth)改嫁羅傑·柯林頓(Roger Clinton)後比爾改名為威廉·傑弗遜·柯林頓。
編輯本段學業:
1964年柯林頓高中畢業後進入華盛頓特區的喬治敦大學,主攻國際事務。高年級以跟隨參議員外交委員會成員J.威廉·富布萊特(J.William Fulbright)實習。在喬治敦大學三年級學習期間,柯林頓獲得羅德學者獎學金(Rhodes Scholarship)得以在畢業後到英國牛津大學進行為期兩年的學習。1970年柯林頓進入耶魯法學院主攻法律,同時期遇到來自芝加哥的希拉里·戴安·羅德姆(Hillary Diane Rodham),兩人同時為民主黨候選人喬治·麥戈文的競選工作。
編輯本段婚姻:
1973年柯林頓從耶魯法學院畢業後回到阿肯色州在阿肯色大學法學院任教,是時希拉里為國會水門事件調查委員會工作,並於1974年來到阿肯色州與柯林頓成為同事。兩人於1975年10月11日結婚。育有一女切爾西·維多利亞·柯林頓(Chelsea Victoria Clinton),出生於1980年2月27日。
編輯本段從政:
1974年柯林頓與漢默施密特(John Paul Hammerschmidt)競選阿肯色州聯邦眾議員失敗,但此次競選所獲得的知名度幫他在1977年贏得了阿肯色州司法部長一職。
1979年1月,年僅32歲的柯林頓就任阿肯色州州長一職,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州長之一。因為其在任期間政績斐然,柯林頓五次連任阿肯色州長一職,歷時長達13年(1979-1992),並於1990-1991年任民主黨領導委員會(Democratic Leadership Council)領導人。
1992年,柯林頓作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與在任共和黨總統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George H.W.Bush)以及獨立候選人羅斯·佩羅(Ross Perot)競選美國總統,自稱「新民主黨人」(New Democrat),在內政方面提出一系列改革方案,以43%的公選票,370張選舉人票當選美國第42任總統,於1993年1月20日宣誓就職。
擔任美國總統期間,柯林頓一直深得非裔美國人、中西部和西部藍領工人以及婦女的愛戴,他也是美國總統當中不多的少數族裔民權和男女平等的最堅定的支持者。
1994年中期選舉共和黨取代民主黨成為參眾兩院多數黨,擊敗了柯林頓的很多改革項目。
1996年柯林頓擊敗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伯特·多爾(Robert Dole)和獨立候選人羅斯·佩羅(Ross Perot)連任成功。
柯林頓總統任期一直為丑聞和調查所困擾,70年代柯林頓夫婦在阿肯色州參與投資的地產生意成為第一個獨立調查案,也就是眾所周知的「白水門」事件(Whitewater Scandal),在調查白水案的過程中,1998年,獨立調查官發現柯林頓與白宮實習生萊溫斯基有染,眾議院以柯林頓作假證為由提出彈劾動議,參議院參與了柯林頓的彈劾審訊但彈劾動議未在參議院獲得通過。
在外交方面,柯林頓強調取消關稅壁壘實現全球自由貿易,1993年在國會通過北美自由貿易協議(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次年通過另外一個全球范圍的自由貿易協議創建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編輯本段離任後:
1999年柯林頓夫婦將法定住址遷往紐約市郊,2000年希拉里·柯林頓競選紐約州聯邦參議員成功。柯林頓總統離任後出版回憶錄《我的生活》(My Life),現居紐約。
編輯本段綜合評價:
柯林頓總統任內美國經歷了有史以來最長的經濟增長期,他也是現代美國總統中離任時公眾支持率最高的總統。
比爾·柯林頓聯系方式
網址:http://www.clintonfoundation.org
地址:
New York Office:
William J. Clinton Foundation
55 West 125th St.
New York, NY 10027
Clinton Presidential Center & Foundation Offices in Little Rock:
William J. Clinton Foundation
1200 President Clinton Ave.
Little Rock, AR 72201
柯林頓的經濟政策
美國經濟近來年低通脹與高增長並存的局面,與80年代初期的滯脹形成了鮮明對比。究其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90年代以來美國經濟的調整與革新大大提高了勞動力與機械設備的生產效率。美國公司正逐步朝著精簡,高效的方向改進;
二是、美國企業正在努力運用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改進其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改善與顧客之間的關系;
三是、柯林頓政府的經濟政策實施得當。本文主要對柯林頓經濟政策及其對美國經濟所產生的影響,以及美國經濟所面臨的問題,進行一些分析與展望。
具有多種「色彩」
從理論上講,柯林頓經濟學是一個混合物,是凱恩斯主義、貨幣主義、供給學派和理性預期學派的混合物。柯林頓經濟學既反對完全自由放任的政府,又反對過度干預的政府。用他自己的話講就是,「我們將走第三條道路」。不僅如此,柯林頓經濟學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日本產業政策的影響,吸收了其中許多有益的東西。柯林頓的宏觀經濟政策已不是過去那樣,僅把重點放在總量的簡單增減問題上,而是在考慮總量的同時,進一步考慮結構問題。因此,柯林頓經濟學不僅是各個學派的混合物,同時也是總量與結構的混合物。柯林頓經濟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財政政策 雖然其目標是減少預算赤字,但並不是以前各任總統所採取的簡單減少支出的辦法,而是採用有增有減的結構性財政政策。主要措施有:通過增加投資,經濟轉型和增長戰略來增加財政收入;削減國防經費;取消非生產性開支,鼓勵私人投資;削減聯邦經費。
貨幣政策 柯林頓政府所採用的是較為溫和,謹慎的貨幣政策。這一點可以從過去幾年聯邦儲備銀行的數次利息升降中看出。
貿易政策 柯林頓將傳統上一直以提倡「自由貿易」為榮的美國轉變到目前更體現實用主義的「公平貿易」上來。鑒於經濟競爭已成為冷戰後國際競爭的核心內容,對外貿易特別是出口的擴大已成為支撐美國經濟擴展的重要因素,柯林頓政府前所未有地把開拓國外市場、擴大對外貿易置於對外戰略的優先地位。為此,美國政府制定了美國有史以來第一個「國家出口戰略」,確定了六大重點出口產業。
供給政策 這是最為獨特的部分。它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日本等東亞國家過去30年經濟快速成長的經驗。這包括:
(1) 美國政府機構開始投入技術開發。1994年,美國成立了國家科學委員會,總統任主席,其地位與國家安全委員會、國家經濟委員會平等,把科技工作提到了空前重要的地位。
(2) 柯林頓政府大幅度增加了對技術改造項目的獎勵,設立專門的投資稅收信貸政策,鼓勵企業參與國際競爭,購置高效率的機器設備;對開創性的技術公司提供長期信貸稅收基金。
(3)提高人力資本素質, 提倡終身教育。
(4)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提倡減少能源消耗,加強防止空氣和水污染,保護環境,鼓勵廢物的回收和利用,以提高經濟效率。
編輯本段附:
2007年1月20日,希拉里·柯林頓在其個人網站上宣布將參選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如能當選,這位美國前第一夫人將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女總統。在目前的5輪投票中,希拉里贏了3場(內華達、艾奧瓦、新罕布希爾)目前在民主黨派排名第一。
美國百年總統
- 2008- 今>>
奧巴馬 民主黨
- 2000- 2008>>
小布希 共和黨
- 1993-2000>>
柯林頓 民主黨
- 1989-1993>>
布希 共和黨
- 1981-1989>>
里根 共和黨
- 1977-1981>>
卡特 民主黨
- 1974-1977>>
福特 共和黨
- 1969-1974>>
尼克松 共和黨
- 1963-1969>>
約翰遜 民主黨
- 1961-1963>>
肯尼迪 民主黨
- 1953-1961>>
艾森豪威爾 共和黨
- 1945-1953>>
杜魯門 民主黨
- 1933-1945>>
富蘭克林-羅斯福 民主黨
- 1929-1933>>
胡佛 共和黨
- 1923-1929>>
柯立芝 共和黨
- 1921-1923>>
哈定 共和黨
- 1913-1921>>
威爾遜 民主黨
- 1909-1913>>
塔夫脫 共和黨
- 1901-1909>>
西奧多-羅斯福 共和黨
『貳』 美國總統柯林頓的任期從什麼時間開始到什麼時間結束
1992年開始到1999年離任。
1982年至1992年又連續5次擔任州長。柯林頓任州長期間,在推動州教育改革和實施經濟發展計劃方面取得成就,被選為美國南部經濟發展政策委員會主席,兼任全美州長聯席會議主席,並曾協助總統主持國家最高教育當局的工作。1990年,柯林頓被選為民主黨最高委員會主席。
1992年成功當選為美國總統,1996年,成功連任。1999年,柯林頓離任,隨後柯林頓夫婦法定住址遷往紐約市郊。柯林頓總統離任後出版回憶錄《我的生活》。
(2)柯林頓總統黃金八年擴展閱讀:
早在2013年的時候,國家主席在人民大會堂會見美國前總統柯林頓。主席贊賞柯林頓擔任美國總統期間為推動中美關系發展作出了積極努力以及卸任後同中方在扶貧、慈善、衛生防疫特別是艾滋病防治等領域開展了有效合作。
主席指出,中美關系雖歷經風雨,但總體上朝著正確方向發展,取得了豐碩成果。在兩國歷屆領導人共同努力下,中美關系已經建設成為一座摩天大廈。
我們雙方要繼續努力,為中美關系添磚加瓦。我同奧巴馬總統就共同建設中美新型大國關系達成重要共識。這是雙方著眼兩國和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作出的戰略決策。
雙方正在加強政治、經貿、生態、人文等領域合作,還要共同應對氣候變化、能源安全等挑戰。只要雙方牢牢把握新型大國關系的大勢和原則,相互尊重,合作共贏。
中美關系發展前景就會更加廣闊。中美關系發展需要兩國各界人士積極支持和參與。希望柯林頓先生和柯林頓基金會繼續作出貢獻,帶動更多人投身中美友好合作事業。
『叄』 柯林頓任美國總統的年代是幾幾年到幾幾年啊
比爾·柯林頓,原名威廉·傑弗遜·柯林頓(William Jefferson Clinton),美利堅合眾國第42任總統(1992-2000),身高1.88米,是美國第一位出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總統、第二位遭受國會彈劾動議的總統,也是僅次於西奧多·羅斯福和約翰·肯尼迪之後的最年輕的美國總統,以及富蘭克林·羅斯福之後連任成功的唯一一位民主黨總統。
『肆』 如果柯林頓擔任總統到現在
這個不好說,我個人認為,每個總統的個人能力都不會差太多,況且美國是民主國家,很多事情並不是總統一個人說的算,還是國會,財團的干預,我想如果柯林頓上台,美國的總體情況,也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例如伊拉克戰爭,金融危機也是很難避難,當然了,細節的變化肯定會有,畢竟屬於不同的黨派,也可能情況不像現在這么糟,甚至有可能比現在還糟。但總體上,情況應該不會差不多。
『伍』 柯林頓當了幾屆總統
1992年11月3日,四年一度的美國大選揭曉,民主黨候選人威廉-傑弗遜-柯林頓以壓倒多數獲勝。這樣,他將作為第四十二任美國總統入主白宮。
柯林頓1946年8月19日出生於美國南方阿肯色州的霍普鎮。他從小家境清貧,出生前4個月,父親因車禍去世,幼時一度靠經營小店的祖父母撫養。
柯林頓就讀中小學時就學習勤奮,成績優異。他於1968年畢業於喬治城大學,獲文學學士學位並得到羅茲獎學金赴英國牛津大學進修2年。回國後,他又考入耶魯大學並於1973年獲法學學士學位。此後,他在阿肯色大學法學院任教並開業當律師。
1978年,32歲的柯林頓當選為阿肯色州州長,成為當時美國最年輕的州長。1980年,他競選州長連任失敗,但在1982年他重新當選阿肯色州州長,連任至今。柯林頓目前還是美國外交委員會和國際三邊委員會成員。1991年10月3日,柯林頓正式宣布競選民主黨總統候選人。
現年61歲的希拉里出生於芝加哥,1969年就讀於耶魯法律學院,在那裡她認識了同校的比爾·柯林頓。二人在1975年完婚。在2000年紐約州國會參議員選舉,希拉里成功當選,成為美國史上第一位出任公職的第一夫人。她於2006年競選中順利連任。希拉里於2007年宣布競選總統,但在民主黨初選中敗給奧巴馬,目前仍背負數百萬美元的競選債務。
希拉里還想在歷史中留名
在成為美國首位女總統的競選夢想破滅之後,61歲的希拉里可能在短時間內感到過沮喪。但即將成為美國國務卿的她有大把機會將自己的名字留在歷史中。
恢復美國名譽
這位前第一夫人將會面對眾多國際性的重大挑戰,包括伊拉克和阿富汗這兩個仍在交戰的戰場,恐怖主義的威脅等等。不過,希拉里最重要的任務可能是使美國已經受損的名譽得到恢復,實踐奧巴馬承諾的「變革」,推動美國外交的新時代。
布希政府延續了8年的政策,尤其是「反恐戰爭」讓全世界感到厭倦,作為國務卿,希拉里擔負著改革的重任。從一名參議員到美國外交的代表,國務卿的提名對希拉里的政治生涯來說也是一次飛躍。
面對眾多挑戰
希拉里自己也知道,她面臨的挑戰是何等艱難。
在競選總統時,希拉里就表示,「下任總統將會是第一位繼承了兩場戰爭的總統,他將與全球恐怖組織長期戰斗,還將要處理與伊朗之間日益滋長的緊張態勢。」希拉里還強調了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之間和平關系的重要性,並警告要注意「氣候變化帶來的長期影響和全球性傳染疾病的新動向。」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必須重振美國的國力,」希拉里說,「我們要從伊拉克撤軍,重建我們的軍隊,在與恐怖主義的斗爭中拓展更寬泛的手段。」
獲得廣泛認同
由於她的丈夫柯林頓在全世界仍然擁有很好的聲譽,再加上她所塑造的良好的第一夫人形象,可以說,希拉里還沒上任就已經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廣泛支持。
歐盟負責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級代表索拉納稱,希拉里出任美國國務卿「在海外會受到高度認同」。「她是個很強勢的人物,」索拉納說,「她有能力,有經驗,有知名度,是出任這一職位的合適人選。我認為她會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同。
『陸』 為什麼說柯林頓是偉大的總統
在柯林頓的執政下,美國經歷了歷史上和平時期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經濟發展。
柯林頓總統執政時期美國經濟空前繁榮昌盛,在柯林頓總統執政時期美國沒有受到戰爭的困擾,也沒有經濟的不景氣,在柯林頓總統主政白宮時期,華爾街三大股指屢次創新高,柯林頓總統是美國最成功的總統之一,他八年的執政被譽為黃金八年。
1992年大選 民主黨人在共和黨連續執政12年後,在大選中幾經奮爭擊敗共和黨而重主白宮的勝利,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生的美國新一代政治家第一次取代老一輩人而主導美國政壇的歷史性事件。當選總統柯林頓向世人庄嚴宣告,這是「一個偉大的開端」,它將實現「變革」諾言,重振美國雄風。
柯林頓贏得了1992年選舉的勝利,這主要是因為他的競選策略專注於國內議題,特別是當時陷入低谷的美國經濟。他的競選總部曾經張貼出一句非常著名的標語:「笨蛋,問題是經濟!」("It's the economy, stupid!")。
2004年創建柯林頓圖書館 「通向21世紀的橋梁」
2008協助希拉里角逐總統之位
2009年當選聯合國海地特使
『柒』 柯林頓當了幾年美國總統
柯林頓當了8年美國總統。他是第42任美國總統,任期為1993年1月20日–2001年1月20日。
柯林頓執政期間最大的成就是繁榮的經濟。拜互聯網科技成熟之賜,一個嶄新的科技產業在1996年開始發展起來,並於1998年進入白熱狀態。互聯網革命創造了一個帶有巨大產值的新產業,連帶創造了高薪的工作機會,帶動了經濟的運轉。
股票市場的快速膨脹則讓股民享受了幾年的紙上富貴。不過在柯林頓任期的最後一年,科技泡沫已經開始破裂。道瓊斯工業指數在2000年4月達到歷史高峰之後開始長達了兩年的下跌,跌幅高達40%。科技股雲集的納斯達克市場跌幅更超過80%。
(7)柯林頓總統黃金八年擴展閱讀:
柯林頓是自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以來首位連任成功的民主黨總統,他的當選也結束了共和黨連續12年執政的歷史。1992年的選舉也使得民主黨自卡特總統以來首次全面控制聯邦政府的各個機構部門,包括國會兩院和白宮。
在柯林頓從政生涯中牽涉了一系列林林總總的丑聞,包括白水門事件和拉鏈門事件,使柯林頓成為美國歷屆總統中一位備受爭議的人物。白水門事件中柯林頓和其妻希拉里涉嫌在交易中有利益輸送的嫌疑,使不少人懷疑柯林頓夫婦與政商界中不為人知的關系。而拉鏈門丑聞中柯林頓先以謊言辯解被揭穿,其後又能巧妙地通過全國電視演說,成功爭取民眾同情,避過國會彈劾,過程峰迴路轉,使柯林頓和此案,一度成為美國民眾的主要話題。
盡管他一系列丑聞多多,柯林頓依然有著極高民望,如拉鏈門事件後仍有七成美國人支持柯林頓。其主要原因是柯林頓在任內有一定政績,尤其是他在任內創造了美國長期經濟繁榮,並使美國高科技行業的飛速發展,奠定今日美國高科技大國的地位。
『捌』 柯林頓是哪一年做的美國總統
1992年11月3日,柯林頓當選美國總統,1996年11月再次當選。
1976年,柯林頓出任阿肯色州司法部長,1978年至1980年任阿肯色州州長,1982年至1992年又連續5次擔任州長。
柯林頓任州長期間,在推動州教育改革和實施經濟發展計劃方面取得成就,被選為美國南部經濟發展政策委員會主席,兼任全美州長聯席會議主席,並曾協助總統主持國家最高教育當局的工作。1990年,柯林頓被選為民主黨最高委員會主席。
1993年,柯林頓簽署行政命令,先後要求廢除聯邦政府的內部規制的二分之一,並對新的規章制度進行嚴格的審查,1995年2月,柯林頓又指示大約68個監管機構的負責人,責令其廢除過時的制度、規章、條例;
同年3月,柯林頓頒布總統令,提出「理順政府的工作程序」這一要求,其核心目標依然是廢除過時的繁文縟節,提高工作效率,節約政府經費。
通過廢除、減少了大約頁的16000頁的過時的規章制度,政府每年可節約280億美元的經費。及至2000年,這一情況更大有改觀 。
『玖』 介紹一下美國總統柯林頓的人生歷程
簡介
英文全名: William Jefferson Clinton
中文音譯: 威廉·傑斐遜·柯林頓 (台灣譯作柯林頓)
在英文中, 叫 William 的人的小名一般都叫Bill, 所以,他也可以稱為Bill Clinton, 比爾·柯林頓。
生日: 1946年8月19日
出生地: 美國阿肯色州霍普
美國律師、政治家,美國民主黨成員,曾任阿肯色州州長(1979年-1981年、1983年-1992年)和第42任美國總統(1993年-2001年)。
他曾經擔任美國第42任總統長達 8 年(任期1993年1月20日——2001年1月20日),他與他的副手艾伯特·戈爾一起在1992年擊敗當時競選連任的老布希而當選總統,並在1996年以壓倒性優勢擊敗共和黨參議員鮑伯·杜爾連任。到2001年離職時,是歷史上得到最多公眾肯定的總統之一。
他是美國第一位出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總統、第三位遭受國會彈劾動議的總統,也是僅次於西奧多·羅斯福和約翰·肯尼迪之後的最年輕的美國總統,以及富蘭克林·羅斯福之後連任成功的唯一一位民主黨總統。
他被稱為新民主黨人,其執政理念也被歸結為第三種道路。在他的執政下,美國經歷了歷史上和平時期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經濟發展,實現了財政收支平衡和國庫盈餘5590億美元。在其總統任期內也遭遇了不少挑戰,由於其保健計劃改革等政策的失敗,共和黨在事隔40年之後首次獲得眾議院的控制權。在第二個任期內,因偽證罪和妨礙司法罪被眾議院彈劾,但最終被參議院否決彈劾案並完成任期。
他以65%的民意支持率結束任期,創下了二戰後美國總統離任最高支持率紀錄。此後,一直進行公開演講和人道主義工作,成立了威廉·J·柯林頓基金,致力於艾滋病和全球變暖等國際問題的預防。2004年,出版了自傳小說《我的生活》。
夫人:希拉里·柯林頓是美國知名律師,現在為美國國務卿。
女兒: 切爾西·維多利亞·柯林頓。
早年生活
柯林頓出生於阿肯色州的霍普,然後在溫泉城長大。柯林頓的本名叫威廉•傑斐遜•布萊斯四世(William Jefferson Blythe IV),他的父親小威廉·傑斐遜·布萊思是一名推銷員,在比爾出生前三個月因車禍去世。比爾出生後,他的母親弗吉尼亞·德爾·卡西迪獨自一人前往新奧爾良學習護理,將比爾留在了開雜貨店的外祖父母身邊。當時,美國南部仍然處於種族隔離狀態,比爾的外祖父卻打破社會慣例,允許所有種族的人以賒帳的形式購物。1950年,比爾的母親從護士學校畢業回到霍普,不久與溫泉城的汽車經銷商羅傑·柯林頓結為夫妻。此後,比爾就與母親和繼父共同生活在溫泉城。柯林頓就是由母親和這位繼父撫養的,他在15歲那年正式將姓氏改為「柯林頓」。柯林頓在一個暴力家庭中長大,繼父是個酒鬼和賭徒,經常虐待柯林頓的母親和他同母異父的兄弟小羅傑(1956年出生)。
柯林頓在學校的成績出色,而且是個很好的薩克斯演奏手,他曾一度想要成為一名專業的音樂家。在高中時他作為全國學生代表到白宮與當時的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見面。這次的白宮之旅讓他下定決心要成為一名公務員。
出身貧寒的柯林頓在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拿到國際關系學位後,又獲得了羅茲獎學金,得以到英國牛津大學深造,1973年又獲得了耶魯法學院的法學學位。在耶魯他遇到了希拉里,兩人在1975年結婚。他們育有一個女兒切爾西(1980年出生)。
早年政治生涯
在阿肯色大學教了幾年法律之後,1976年柯林頓當選為阿肯色州總檢察長,並在1978年首次當選該州州長,當時他也是美國最年輕的州長。他的第一個州長任期是在艱難中度過的,面對了重重難題,作出的各樣改革的面對非常強大的反對阻力。包括了不受歡迎的機動汽車稅和1980年一些待甄別的古巴難民成功越獄。在難民營的設置問題上,民主黨的卡特總統拒絕柯林頓的建議,堅持在阿肯色州設置難民營,引來選民反感,民主黨在該州的聲望大跌。
另外,柯林頓的夫人希拉里•羅德姆作為州長夫人卻拒絕改用夫姓也在比較保守的阿肯色州引來許多爭議。主持的教育改革被州民責罵,罵為最惡毒的女人。1980年柯林頓在第一個任期滿後就連任失利,被共和黨人 弗蘭克•德沃德•懷特(Frank Durward White)取代。懷特主張立即取消機動汽車稅,取消柯林頓的改革。
在下台後,柯林頓反思了自己政治生涯上的失敗。他與強大的商業利益集團建立起了新的關系,並修補了與州內政府部門的關系。希拉里也同意改用柯林頓作為姓氏,在公開場合將自己重新塑造成一名更為傳統的政治人物的妻子,而同時作為律師的她又在許可的范圍內暗暗建立起自己的政治勢力。同時,新州長懷特作出了共和黨執政者常用的手法,在決定電力公司是否加價的委員會中加入電力公司的職員,通過一條規定課堂教授進化論的同時,也要給予相同時數的課堂教授創造論(傳統的共和黨人堅持人類是上帝創造出來的)的法例。而且取消柯林頓設立的有益人民的設施,引來州民不滿。
1982年柯林頓宣布出山再次競選州長,終於再度當選州長,並且連續執政10年,直到1992年競選總統。
柯林頓對商業集團的友善使共和黨無可挑剔,但是在他執政期間的多起交易引發了後來的白水門調查,影響了其總統任期後段的聲譽。
[編輯本段]總統生涯
初試啼聲
柯林頓在擔任阿肯色州長期間已經被看作是民主黨內的明日之星,各方都相信他有朝一日一定會競選總統。他第一次踏入全國的政治舞台是在1988年的民主黨全國大會,被邀請發表講話,介紹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邁克爾·杜卡齊斯(Michael Dukakis)。這場原定15分鍾的演講後來成為一場臭名昭著的長達1個半小時的乏味談話。
競選過程
盡管遭遇了第一次的打擊,柯林頓還是決定參加1992年的總統選舉,挑戰尋求連任的共和黨總統老布希。當時剛剛經歷過海灣戰爭的老布希似乎鐵定連任,而民主黨內其它的幾位對手,特別是紐約州州長馬里奧•郭默(Mario Cuomo)也都躍躍欲試,柯林頓當選的機會很小。
但事情卻有出人意表的發展,老布希戰後如日中天的聲望讓眾多包括郭默在內的民主黨重量級戰將打了退堂鼓,在蜀中無大將的情況下,饒有聲望卻資歷較淺的角逐者有了機會。雖然柯林頓在全國第一場新罕布希爾州初選輸給了麻薩諸塞州參議員宗格斯,但他後來居上,贏得了民主黨提名。
1992年7月9日,在黨內初選中獲勝的柯林頓選擇了參議員艾伯特•戈爾作為他的競選夥伴。最初許多人都批評這項選擇十分不智,因為戈爾就來自於與阿肯色州接壤的田納西州,兩州皆在南方,違反了正副總統候選人來自不同區域的傳統選戰策略。但是現在回想起來,許多人認為戈爾在1992年的選舉中也是柯林頓獲勝的關鍵因素之一,因為兩人的年輕特質給與選民一個清新的印象。
柯林頓最終贏得了1992年選舉的勝利,這主要是因為他的競選策略專注於國內議題,特別是當時陷入低谷的美國經濟。他的競選總部曾經張貼出一句非常著名的標語:「笨蛋,問題是經濟!」("It's the economy, stupid!")。
而柯林頓的對手卻主要攻擊他的人格缺陷,包括他在越南戰爭期間逃避兵役,吸食大麻的問題和女性的緋聞以及幾起有問題的商業交易。這些指控雖然沒有阻止柯林頓當選總統,卻在保守派人士中間引起了反柯林頓浪潮。
上任初期
柯林頓一上任便試圖大刀闊斧的按照自由派理想來改造社會。他增稅,開展各種政府計劃,試圖讓同性戀在軍隊中公開化,又試圖改造美國的醫療健康保險制度,結果引起反彈。
軍隊公開同性戀的總統令受到軍方的強烈反對,推行不易,最後以「不問不說」(Don't ask, don't tell)的折衷方案草草收尾。奢侈稅(luxury tax)的開征原意是要向富人征稅,結果卻事與願違,導致皮草、遊艇等高價商品銷售下跌,傷害了中產階級銷售員的收入。
後果最嚴重的是改革醫療健保制度的嘗試。醫療健保改革的目標是要讓全民都享有健康保險和醫療服務,立意崇高,但要達到這個目標卻十分困難。
從其它國家和地區的實踐結果來看,全民健保計劃連它的可行性都還有爭議,遑論改革的方法。例如,加拿大的全民健保制度強調價格控制,結果是加拿大的醫療界幾乎沒有新葯的研發,最先進的醫療科技在加拿大無法取得,有能力負擔的加拿大人民必須南下美國尋求醫療服務。幾年前台灣也開始了全民健保,短短幾年問題已經浮現:民眾無節制的享受醫療服務,醫院鑽付費系統的漏洞圖利自己,導致系統的財務缺口越來越大,整個全民健保制度正在走向破產。
柯林頓委派了同樣在政治上雄心勃勃的他的妻子希拉里主導一個委員會負責策劃健保改革。當時民主黨掌握國會參眾兩院和白宮,理論上有機會通過任何民主黨願意通過的法案。但是希拉里領導的委員會沒有徵詢外界的意見,包括其它民主黨人士,而只是閉門研議出一套改革方案,結果是,健保改革牽涉盤根錯節千絲萬縷的利害得失,委員會最後提出的健保改革法案連民主黨的議員都不支持,不但整個改革計劃完全失敗,其所引發的社會反彈連帶導致民主黨在1994年的期中選舉慘敗,喪失了參眾兩院的控制權。共和黨紐特·金瑞奇成為眾議院長。
1996年總統大選
經過了上任初期的混亂與1994年的選舉失敗,柯林頓政府決定回到中間路線。柯林頓聘請了共和黨謀士 戴維•葛根作為顧問,同時僱用了共和黨選舉策士 迪克•莫里斯。莫里斯為柯林頓制定了一個「 三角策略」(triangulation),即白宮採取一個在國會民主黨和共和黨之間的立場,與兩黨議員都保持等距離。這個策略證明十分有效,隨著96年大選的到來,柯林頓逐漸恢復中間派的名聲,政壇恢復穩定,經濟也恢復增長,美國國民大體對生活覺得滿意,柯林頓在競選連任過程中一路處於上風。
反觀共和黨方面,贏得提名的是堪薩斯州老牌參議員 羅伯•杜爾。高齡的杜爾不但在年齡上處於劣勢,他並不能提出一個能吸引選民的議題。杜爾倉促提出了 17%齊頭稅率的政見,既顯得輕率,選民也對這種未經認真論證的政策抱持懷疑的態度。眼看著大勢將去,杜爾放手一搏,辭去了參議員和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的職位。這個策略短暫的鼓舞了共和黨的士氣,但是沒能挽救狂瀾於既倒。柯林頓以370對168的選舉人票數贏得連任。
任內丑聞頻傳
柯林頓執政期間還接二連三的爆發政治丑聞,計有:
• 旅行門事件:為了安插希拉里的人馬,柯林頓甫上任便解僱了白宮旅行辦公室主任比利•戴爾以及其它六名職員。當外界質疑聲起,白宮令聯邦調查局調查戴爾,指控他盜竊公款,試圖為解僱提供合理借口。經過長達兩年的訴訟,陪審團僅討論了兩個小時便判決戴爾無罪。備忘文件顯示柯林頓夫婦的好萊塢友人哈瑞•湯普森想要包攬白宮的旅行業務。
• 白水案:事件起因於一宗柯林頓夫婦參與的稱為白水的土地開發案。該案涉了包括逃漏稅、利益輸送等違法情事,在初期的調查過程中關系人溫斯•佛斯特又自殺身亡,導致司法部介入調查。白水案的調查最後沒有發現柯林頓夫婦的違法證據,但是卻引出一系列案外案,導致十五人被定罪,包括柯林頓夫婦的商業夥伴麥杜格,律師同事韋伯斯特•哈勃,以及柯林頓的副州長吉姆•塔克。
• 福斯特自殺事件:白水案爆發之後,檢查單位展開調查,關系人溫斯•佛斯特自殺身亡。由於時機敏感,佛斯特之死是自殺還是他殺留下爭議。
• 賬單門事件:檢察官於1994年索取希拉里在玫瑰法律事務所的任職時的律師賬單紀錄,諸多檔案獨獨這批文件不翼而飛。希拉里宣稱不知情,但兩年後這批文件卻出現在白宮希拉里辦公室旁邊的一個小房間內。經調查,檔上有希拉里的指紋和白宮法律顧問佛斯特書寫的備忘文字。
• 期貨門事件:希拉里被爆料在1980年曾經進行活牛期貨交易,在幾個月內把一千元的投資額炒到十萬元。投資專家相信若無他人特意送錢,專家都不可能有這種交易成績。
• 檔案門事件:柯林頓政府調閱了900多為共和黨高層人士的聯邦調查局檔案。事件曝光後白宮宣稱這是不小心的一個錯誤。根據當時的柯林頓謀士、但後來與柯林頓決裂的 迪克•莫里斯爆料,是在他把令人擔憂的民調結果告訴希拉里之後,希拉里展開了對敵對黨人士的扒糞工作。
• 高爾夫門事件:白宮幕僚戴維•瓦金斯私自調用總統直升機去打高爾夫球。事件曝光後瓦金斯被迫辭職。
• 哈勃門事件:掌握許多內幕的希拉里前法律同事韋伯斯特•哈勃,似乎不正常的總能得到貴人相助。在被定罪的哈勃被迫從司法部辭職、等待入獄的五個月空檔,印度尼西亞力寶集團竟然僱用他為法律顧問,付給了他25萬美元的酬勞。
• 印度尼西亞門事件:一對家境中等的印度尼西亞夫婦竟然能夠捐獻四十五萬兩千美元政治獻金給民主黨全國委員會。該對夫婦與力寶集團有關系。共和黨人懷疑其中有利益交換。
• 葆拉•瓊斯事件:前飯店女雇員葆拉•瓊斯指控柯林頓在擔任州長的時候把她叫到僻室並對她暴露下體。瓊斯指控所引發的調查導致了後來的莫尼卡萊溫斯基事件。
• 珍尼佛•弗勞爾斯事件:珍尼佛公布和柯林頓有長達十一年的戀情;柯林頓則堅稱他們兩人「沒有十一年的戀情」。數年後,柯林頓承認他和佛勞爾斯有十年(而非十一年)的戀情。此事為柯林頓油嘴滑舌的代表作之一。
• 凱薩林•威莉事件:競選志工凱薩林•威莉指控柯林頓對她性騷擾。
• 娃妮塔•布羅垂克事件:知情人士指控柯林頓在擔任阿肯色州檢察長期間強暴了娃妮塔;當事人不願意再出面,但是也沒有否認這個說法。
• 閣員濫用公款事件:能源部長海若•歐莉蕊被揭發用公款僱用形象設計師為她個人服務、頻繁在外國旅行、而且每次旅行都鋪張浪費。
• 閣員包養情婦事件:住屋部長亨利•辛西奈羅包養情婦、付錢想要封口、又對聯邦調查局探員撒謊,最後被迫下台。
• 閣員利益沖突事件:農業部長邁克爾•埃斯比涉嫌接受泰森食品公司的招待觀賞超級杯足球大賽。農業部負責管理泰森食品所在的食品業,埃斯比被迫下台。
• 林肯套房事件:1994年,民主黨期中選舉慘敗之後,共和黨聲勢大振,柯林頓擔心他將在96年連任失敗,於是加大力度籌措競選經費,國家公器明碼實價的出售。只要捐獻十萬美元政治獻金,就可以在白宮的林肯睡房住一晚;與柯林頓喝咖啡也有價錢。
• 莫尼卡•萊溫斯基事件:1998年,柯林頓同白宮女實習生莫尼卡·萊溫斯基的性丑聞被曝光,受到司法部門調查。共和黨並在國會提出了彈劾議案,但定罪未獲通過。這就是著名的「 拉鏈門」案件,一般認為此案的政治意義大於其法律意義。
• 特赦門事件:柯林頓在任滿離職前數小時特赦了140人,許多引發爭議,包括他的弟弟(毒品罪),馬科•瑞奇(逃漏稅),以及數名付了20萬美元給希拉里兄長 休•羅丹的毒販和詐欺犯。一名特別檢察官被指派來調查特赦門事件。
• 萊文斯基事件:
由於事件的煽情本質,萊溫斯基事件或許將成為柯林頓政府的歷史上最不光彩、然而卻最有生命力的一頁。
1996年大選結束後,柯林頓的白宮處於選後的放鬆狀態,碰巧當時共和黨的國會為了預算問題而與白宮抗爭,凍結了聯邦開支,許多政府雇員都被指示暫時不要來上班,造成了包括白宮在內的許多政府機關空空盪盪的沒有幾個人。就是在這樣的一個大環境下,柯林頓和白宮 實習生莫尼卡•萊溫斯基邂逅、調情、並發展為情人關系。
柯林頓和萊溫斯基的親密關系維持了五個月。雖然外界並不知情,但是在總統周遭的執勤人員之間卻是公開的秘密。97年四月,萊溫斯基的上司擔心她與總統過從太密,於是把她調職到國防部。
萊溫斯基在國防部認識了 琳達•崔普,兩人成為閨中密友。萊溫斯基開始向崔普透露與總統交往的內容。她不知道,關於這個滔天秘密的電話談話被崔普秘密錄音。
1998年一月,葆拉•瓊斯性騷擾案的原告律師開始搜集總統拈花惹草的證據,試圖藉以證明總統的好色性格。萊溫斯基呈交了書面證詞宣稱自己沒有和總統往來,又試圖說服崔普幫她圓謊,但是崔普不願冒偽證罪的危險,於是將她的錄音帶拿給了白水案特別檢察官 肯尼斯•史達。於是,史達介入了這宗桃色事件的調查。
柯林頓一開始否認根萊溫斯基有染。在公開的場合以及宣誓作證的情況下他都斬釘截鐵的宣稱自己和萊溫斯基沒有性關系。柯林頓所賴以理直氣壯的撒謊的邏輯是,由於「自己只是接受服務的一方,因此不算有性關系」。
但是錄音帶以及萊溫斯基的詳細日記迫使她把事實和盤托出,而來溫斯基所提供的證據又證明總統說了謊。最關鍵的證據是一件沾有總統精液的藍色洋裝,萊溫斯基原想把它留作紀念,沒想到卻留下了總統的DNA證據。當化驗結果出爐,總統不得不對全國發表講話,向人民道歉,承認自己和萊溫斯基有不正當的交往。
共和黨人抓住了柯林頓的小辮子,把柯林頓扣上刑事偽證罪的大帽子,對他提出了彈劾。很明顯,共和黨人由於對柯林頓的憎惡而採取了偏激的立場,把小事化大;他們的行為沒有被選民認同;1998年期中,選舉原應有所嶄獲的共和黨遭受小敗。但是柯林頓也承認是咎由自取,按照他自己的說法,是他「給了政敵們一把刀子,而他們把刀子刺進了他的心臟」。
柯林頓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二位被彈劾的總統。按照美國憲法規定,對總統的控罪在參議院進行審判,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威廉•倫奎斯特擔任法官,全部參議員作為陪審團,眾議院則派出十五名眾議員擔任檢察官。必須有三分之二參議員投贊成票,控罪才能成立。結果是,投贊成票的參議員甚至沒有過半數;總統的控罪不成立。整個事件才終於落幕。
九零年代的經濟繁榮
柯林頓執政期間最大的成就是繁榮的經濟。拜互聯網科技成熟之賜,一個嶄新的科技產業在96年開始發展起來,並於98年進入白熱狀態。互聯網革命創造了一個帶有巨大產值的新產業,連帶創造了高薪的工作機會,帶動了經濟的運轉。
股票市場的快速膨脹則讓股民享受了幾年的紙上富貴。不過在柯林頓任期的最後一年,科技泡沫已經開始破裂。道瓊斯工業指數在2000年四月達到歷史高峰之後開始長達了兩年的下跌,跌幅高達40%。科技股雲集的納斯達克市場跌幅更超過80%。
[編輯本段]離任後
1999年柯林頓夫婦將法定住址遷往紐約市郊,2000年希拉里·柯林頓競選紐約州聯邦參議員成功。柯林頓總統離任後出版回憶錄《我的生活》(My Life),現居紐約。2004年印度洋海嘯後柯林頓曾出任過聯合國海嘯災後恢復問題特使。2009年5月19日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宣布任命美國前總統比爾·柯林頓為聯合國海地事務特使,負責推動和協調國際社會幫助海地恢復重建。
2009年8月4日美國前總統柯林頓訪問朝鮮,成功爭取朝鮮釋放兩名被判勞教的美國女記者。這次是柯林頓卸任後首度訪問平壤,也是繼卡特後,訪問朝鮮的美國第二位前總統。
[編輯本段]評價
柯林頓是自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以來首位連任成功的民主黨總統,他的當選也結束了共和黨連續12年執政的歷史。1992年的選舉也使得民主黨自卡特總統以來首次全面控制聯邦政府的各個機構部門,包括國會兩院和白宮。盡管柯林頓在任內發生了涉及他的一系列丑聞,包括白水門案件和拉鏈門案件,但柯林頓任內卻有一定政績,尤其是他在任內創造了美國8年的長期經濟繁榮,並使美國高科技行業的飛速發展,奠定今日美國高科技大國的地位。所以柯林頓是歷史上得到最多公眾肯定的總統之一。
他的政績得到多少公眾肯定,有客觀的評估數據。1999年,美國公共有線電視台C-SPAN對將近六十位歷史學者進行訪問,請他們在包括領導能力、經濟成就、與國會的關系、道德號召力等十個項目內為歷任美國總統評分,並計算綜合排名。柯林頓的綜合排名為21,在42位總統當中恰恰是中等,落後他的前任老布希(排名第20)。這個評鑒結果與其後的另外幾次評鑒活動大約是一致的;在包含柯林頓的六次總統評鑒排名活動中,柯林頓的平均排名為20.67。
黃金八年
柯林頓總統執政時期美國經濟空前繁榮昌盛,在柯林頓總統執政時期美國沒有受到戰爭的困擾,也沒有經濟的不景氣,在柯林頓總統主政白宮時期,華爾街三大股指屢次創新高,柯林頓總統是美國最成功的總統之一,他八年的執政被譽為黃金八年.
『拾』 美國歷史上具有重大貢獻的總統都是誰
喬治·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1732年2月22日—1799年12月14日),1775年至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時大陸軍團(Continental Army)的指揮官,1789年成為美國第一任總統,在接連兩次選舉中都獲得了全體選舉團無異議支持,一直擔任總統直到1797年。
西奧多·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又譯狄奧多·羅斯福,人稱老羅斯福,1858年10月27日—1919年1月6日),美國軍事家、政治家,第26任總統。曾任海軍副部長,參與美西戰爭,1900年當選副總統。1901年總統威廉·麥金萊被無政府主義者刺殺身亡,他繼任成為美國總統,時年42歲,是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在任總統。他的獨特個性和改革主義政策,使他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哈利·S·杜魯門(Harry S. Truman,1884年5月8日—1972年12月26日),美國第三十四任副總統(1945年),隨後接替因病逝世的富蘭克林·D·羅斯福總統,成為了第三十三任美國總統(1945年-1953年)。
喬治·沃克·布希(George Walker Bush,1946年7月6日—),第43任以及現任的美國總統。布希在2001年1月20日就職,並且在2004年的選舉中當選連任。在擔任總統之前,布希於1995年至2000年間擔任第46任的德州州長。布希家族很早就開始投入共和黨以及美國政治,布希的父親是之前曾擔任第41任總統的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他的弟弟傑布·布希也是佛羅里達州的州長,由於與父親同樣都是美國總統,因此又常被稱為小布希以茲區別。